养老可行报告范例6篇

养老可行报告

养老可行报告范文1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防止养老保险基金不合理支出,杜绝冒领养老保险待遇情况的发生,做好领取养老待遇资格的认证工作;参照《社会保险稽核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16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通知》、《关于对举报冒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实行奖励进一步做好防冒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办法,现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建立养老保险待遇防冒领机制的指导思想

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逐步推进,逐步建立起一个主动报告、日常核查为主,定期调查、法律震慑、物质奖励、宣传发动、科学手段为辅的高效灵敏、简便经济的养老保险待遇防冒领监督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村民(社区)委员会对待遇领取人员的各项管理服务制度。

二、责任人主动报告,村民(社区)委员会及时申办相关手续

(一)出现下列情况下的,相关人员必须报告

1.领取养老待遇人员死亡;

2.下落不明超过6个月;

3.领取人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法的或被劳动教养的;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况。

(二)报告人的确定

领取养老待遇人员死亡的,其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负责报告;财产继承人有一个以上的,每个财产继承人均有报告责任;孤寡老人死亡的,由村民(社区)委员会负责报告。

(三)报告需要提供的资料和报告程序

1.报告时提供下列资料

死亡证、火化证、宣告死亡书、户口注销凭证、法院判决书(持一项即可),村民(社区)委员会和公安部门证明材料等正本和复印件(留复印件);报告人身份证复印件。

2.报告和领取死亡待遇的程序

报告人持上述资料和本人身份证向其户籍所在的村民(社区)委员会负责此项工作的联络员提出申请,有村民(社区)委员会联络员报户籍所在的乡(镇)经办机构受理。乡(镇)经办机构打印《死亡待遇结算单》,向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结算相关待遇;留存死亡证或火化证等材料复印件。

3.报告的时间要求

领取养老待遇人员死亡后,报告责任人须在其死亡后60日内报告,超过60日未报告的,不发给丧葬补助费。

4.对无证明材料的可先暂停发待遇

如果报告人所持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或暂无证明材料的,村民(社区)委员会应当写出书面情况说明,经办机构据此可以先暂停发放养老待遇,待相关材料备齐后再进行死亡待遇结算。

三、待遇领取资格的监督、调查和管理

1.定期调查。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在3-5年开展一次领取待遇人员基本情况的全面调查;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以便及时掌握待遇领取人的情况。

2.日常核查。村民(社区)委员会要及时掌握所辖待遇领取人的基本情况,对所辖待遇领取人的情况登记造册,并运用走访、电话询问、发放书面调查表等各种形式对养老待遇领取人的领取资格进行核查,如果发现领取资格丧失的情况及时向乡(镇)经办机构报告。

3.积极寻求相关部门配合。各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定期走访民政、公安等部门,积极寻求他们的配合;如定期提供火化和户口注销情况等;防止冒领养老待遇现象发生。同时,各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定期走访各类社会保险机构,积极寻求他们的配合,协助查询参保人信息,防止发生参加多重保险、冒领养老待遇现象发生。

4.外出人员定期报告。外出或居住在*市市区以外地区的养老待遇领取人,每年要提供一次居住地公安机关出具的居住证明;出国定居的每年提供一次由我国驻该国使领馆出具的居住证明(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由当地公证机关出具),该证明可以用邮寄等方式送到所属的乡(镇)经办机构。

5.待遇的停发和补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办机构停发其养老待遇

(一)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提供本人居住证明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

(二)下落不明超过6个月、已申报失踪或户口登记机关暂时注销其户口的;

(三)领取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被劳动教养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况。

下落不明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暂时停发养老待遇;依法被宣告死亡的,按照死亡的有关规定计发死亡待遇,暂时停发的养老待遇不再补发;下落不明超过6个月的人员重新出现,经办机构确认仍具有领取待遇资格的,恢复发放养老待遇,符合补发条件的从停发之日补发。

按月领取待遇人员被判刑后,服刑期间不享受养老待遇,刑满释放后的养老待遇按服刑前的标准发给,以后按规定正常调整。缓刑或假释期间,可以继续享受养老待遇,但待遇标准不作调整。

四、对冒领养老待遇人员的处罚和对举报者的奖励办法

冒领养老待遇是指待遇领取人丧失待遇领取资格后,他人继续领取或以其他形式骗取养老待遇的行为。

对于冒领养老待遇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现后,要立即停止支付其养老待遇,并责令冒领者退还冒领的养老待遇;拒不退还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除如数追回冒领的养老待遇、丧葬费外,并对冒领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鼓励城乡居民举报冒领养老待遇的行为。对所举报情况经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给予举报人每例500元奖励,多人举报的奖金平均分配。举报冒领在市区以外居住人员养老待遇的每例奖励600元,多人举报的奖金平均分配。受奖人及其行为应当满足下例条件:

1.举报的情况有姓名、地址和基本事实。

2.举报人不属于经办机构中直接经办人员、以及具有管理待遇领取人事务责任的人员。

3.举报的情况经核查属实。

对乡(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村民(社区)委员会,从事此项工作积极负责、及时发现失去待遇领取资格、不发生遗漏的工作人员,市经办机构将适当给予奖励。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村民(社区)委员会的有关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不及时掌握待遇领取人领取资格变动情况或发现后不及时报告的,要进行通报批评,造成损失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养老保险待遇防冒领工作,政策强、工作量大,要广泛宣传,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大家人人关心养老事业,自觉遵守政策法令,减少冒领行为。同时积极举报冒领养老保险待遇的行为;营造出多领者耻、报告者荣、举报者受奖的良好氛围。

五、其它

1.各县(市)、区要按此通知精神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防冒领机制。

2.本文所称老保险待遇包括基本养老金、高龄老人生活补助、丧葬补助费等。

养老可行报告范文2

一、与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相关的法规

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自2007年1月1日施行,其中第43条规定,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属于企业职工福利范畴,由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共同组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将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列入职工薪酬的范围,应当披露养老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对于补充养老保险的信息披露未做出强制性披露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表》应用指南中规定了“应付职工薪酬”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格式,其中将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以“年金缴费”的形式列示(见表1),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一种也包括在此项目中披露,同时该项目也包含其他形式的补充养老保险。《财政部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总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成本(费用)中列支,企业与个人缴费共同形成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应当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基金管理机构对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实施管理,并定期向职工公开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而对应公开的内容没有做进一步说明。

应付职工薪酬项目:

二、上市公司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现状

调查对象:本文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为研究对象,2008年沪市A股共有864家上市公司,因23家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本文是从建立企业年金的公司角度来研究,故未将其计入样本,最终确认的样本总数为841家。

调查内容:评价企业财务报告质量标准应包括: 财务信息内容的质量和财务报表表述的质量两个部分,这些质量不仅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 而且存在于单个信息中。而上市公司职工养老金披露位置的不同体现了其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差异。所以,本文通过对企业年金披露位置和披露内容两个方面来评价其信息披露的质量。

调查方式与数据来源: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企业年金信息数据库,本文通过对841家样本上市公司的2008年年报逐一阅读以整理调查所需资料,样本公司的年报和其他信息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省略/)和巨潮咨询网(省略info.省略/)。

调查结果:通过对841家样本企业2008年年报的阅读,有158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的披露了其补充养老计划信息,占样本总数的18.78%,其中68家披露了有关企业年金的信息,占样本总数的8.09%,占披露补充养老计划公司的43.04%。

1.披露公司所属行业与所处地域分析

在表2中可以看出,在披露企业年金信息的上市公司中以制造业的公司最多,占到总数的35.29%,交通运输、仓储业占到17.65%,表3中,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披露企业年金信息的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多,分别占到样本数的19.12%、13.24%、8.82%。

2.披露位置分析

在68家披露企业年金信息的公司中其企业年金信息披露位置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其中包括在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中的“职工薪酬”项目或单独在“企业年金基金”和“公司年金计划的主要内容及重要变化”中披露;合并会计报表附注中“应付职工薪酬”下的“年金缴费”(见表1)或“企业年金”中列示,以及在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中等 (见表2)。

3.披露内容分析

信息可以分为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企业年金的定性信息包括企业年金计划的描述、企业年金计划的会计政策、基金账户的管理人与管理规则等。企业年金的定量信息就包括企业年金计提金额、期末应付未付额;企业与职工各自的缴费金额;企业年金基金运行的财务状况等。经统计,只披露定性信息的公司为26家、两者相结合披露的公司为42家(见表5)。表6是将所有样本公司的披露内容按披露内容的详略分成了三类:确认披露、一般披露和详细披露,其分别占到样本公司的22.06%、66.18%和11.76%。

三、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年金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目前缺乏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年金会计准则来规范上市公司企业年金的信息披露

在被调查的841家样本公司中仅有158披露了其补充养老计划信息,68家披露了有关企业年金的信息,只占样本公司的8.09%,没有披露企业年金信息的公司有2种情况:公司本身没有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无需披露、公司已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未进行披露。根据现行法规在“应付职工薪酬”项目下“年金缴费(见表1位置)”的形式列示是补充养老费,其中包括企业年金计划的缴费和其他形式的补充养老保险缴费,无法真实的反应企业年金计划计提和缴费的情况。在《通知》中,提出要定期向职工公开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但是对于如何公开、公开的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包括哪些内容都没有进行规范。可见,对于上市公司来讲,企业年金信息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自愿性,造成企业年金低比例的披露现状也不足为奇。

2.各地区、各行业中信息披露程度有差异明显

在披露企业年金计划的68家公司中有24家来自于建筑行业,占到总数的35.29%,(见表2),表3中可以看到披露企业年金信息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行业和地区的特性,职工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大或是人才竞争比较激烈,建立企业年金作为一项职工福利政策的公司相对集中。同时为了吸引和保留其所需要的人才,公司更多的自愿披露其建立的企业年金制度。

3.披露位置分散、内容详略不同、缺乏系统的信息披露

其中财务报告附注中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的次数相对较多(见表4),有28家公司是在独立的企业年金计划项目下专门对其进行的披露。此外,20家公司在其社会责任报告,7家公司在其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企业年金信息。由于财务报告各个组成部分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对同一会计信息要从多角度进行披露,企业年金信息业不例外。15家上市公司简单披露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如宁波联合(600051)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而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没有进行披露。45家公司不同程度的披露了企业年金计划的相关信息,但是披露的内容不完整,如华电国际(600027)在报表附注“应付职工薪酬”下“企业年金”项目中披露计提、缴费的金额,而对企业年金计划的内容未进行披露。只有8家公司(占披露公司的11.76%)详细、较完整的披露了企业年金信息,如莱钢股份(600101)。

四、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的建议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年金会计准则,规范企业年金的信息披露

由于企业年金信息是非强制性披露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位置和披露内容上具有的随意性,这样不仅会造成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搜集过程中的信息缺失,同样也不可避免企业选择性披露利好信息。企业年金会计应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子系统应有具体的会计准则来规范其会计核算与会计报告。

2.明确企业年金披露的位置和内容

目前将企业年金在财务报表中确认还不现实,对企业年金信息的披露主要还在于财务报告附注中。在财务报告附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项目下单设“企业年金计划”对企业年金信息进行披露,具体包括内容:

(1)参加人员范围;

(2)缴费规则、归属标准;

(3)待遇支付条件;

(4)会计处理等。还要在“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应付职工薪酬”独立设立“企业年金”项目,来披露企业年金在报告期的计提、缴纳及应付未付金额。

3.建立职工薪酬报告

由于财务报告各组成部分披露的侧重点不同,企业年金的信息披露不可避免的存在分散披露的情况,而在其他报告中披露的企业年金计划,多是从告知的角度来描述,基本上不涉及企业年金的具体计划及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情况。为了全面、清晰、准确的反映企业年金的全貌,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以企业为披露主体的企业年金报告。年金报告具体包括五个部分:

(1)企业年金计划说明(包括:参与人范围、企业和职工缴费比例和资金来源等);

(2)企业年金计划的财务会计影响(包括:企业年金的会计政策;报告期企业年金缴费金额;对本期财务管理、会计的影响程度;企业有无中止缴费情况、中止缴费的原因等);

(3)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状况(企业年金基金各个管理方的情况;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盈亏情况;企业年金支付状况);

(4)高层管理人企业年金状况(包括高层管理人计提的比例;高层管理人员缴费、待遇支付情况);

(5)其他事项。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财务通则,2006(2)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2006(2)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表应用指南,2006(11)

[4]财政部.财政部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2008(3)

养老可行报告范文3

(一)企业养老金会计处理

由于缴费确定型计划和待遇确定型计划中养老金的具体内容和约定条款不同,相关的会计处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现就两种不同计划下美国的会计处理进行介绍。

1.缴费确定型计划下的会计处理

在这种方式下,企业各期应确认的养老金费用一般就是该期应提存的金额。企业实际向基金组织提存养老基金时,其现行义务就得到履行。相关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企业只需在提存时借记“养老金费用”,贷记“现金”或“应付养老金费用”。如果企业各期应提存的数额与实际提存额不相等,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企业的一项养老金资产(应提存数额小于实际提存额)或是一项养老金负债(应提存数额大于实际提存额)。

2.待遇确定型计划下的会计处理

与缴费确定型计划不同,企业不仅要定期向基金组织支付提存金,还要承担向退休职工支付养老金的义务。相关的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确认各期的养老金费用;确认各期应提存的养老基金以及由此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确定各期已退休职工的实际养老金支付额等等。

美国的养老金费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组成部分相加而成:当期服务成本、PBO利息费用、基金资产的预期收益、过去服务成本的摊销、基金盈利和亏损的影响。

(1)服务成本―增加养老金成本

服务成本指雇员在当期为企业提供服务所应获得的将来的养老金,按照即定的公式,通过精算折现而成的当前价值。SFAS 87要求未来的工资水平要纳入计算。

(2)PBO的利息费用―增加养老金成本

PBO的利息费用是指PBO的时间价值,即随着时间的流逝,PBO应该增加一定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PBO的利息费用。因为养老金计划的负债在年初是以现值反映的,因此到年末必须计算其全年利息。期末,养老金计划的负债将增加一定价值,这个价值由管理层所选择的折现(清算)利率,乘以PBO期初余额确定。折现利率的选择应该考虑市场状况,参考投资管理质量较高的企业年金的内含收益率确定。这个利率必须清楚地反映出来,并且必须合理,能够经得起质疑,能够确保养老金计划在未来能够满足养老金的支付需要。

(3)养老金资产实际收益―减少(也有可能增加)企业养老金成本

养老金资产实际收益是指养老金资产期末价值与期初价值的差额。计算时需先将企业本年向养老金计划缴纳的金额扣除,再加上养老金计划本年向退休人员发放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收益=(资产期末公允价值-资产期初公允价值+本期支付的养老金-本期新缴纳资金)

养老金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是指买方与卖方在符合双方意愿的前提下可以达成的交易价格,并且允许一定程度的估计偏差。养老金资产通常是可交易证券。如果资产受到了雇主的控制,则该项资产不能算做养老金资产。虽然养老金资产的实际收益需要计量,并且必须做为养老金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披露,但真正计算养老金成本时使用的并不是资产的实际收益,而是资产的预期收益。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计入当期前老金成本,而是做为一项负债,按照受益雇员未来的服务年限,在未来年度内进行摊销。

(4)以往服务成本

以往服务成本是指雇员因为以往年度的服务(相对当期服务而言),而应在未来获得的养老金折现到当前的价值。这项成本一般是在企业对原有养老金计划进行补充,或者新设立养老金计划时发生,因为这样会造成养老金PBO的增加。以往服务成本总额等于PBO的增加值。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这项成本在未来若干年内进行摊销,计入各年的养老金成本,避免因为养老金造成经营业绩的大幅波动。虽然以往年度的服务属于过去,但会计准则假设,为此而补充或新设养老金是为了有利于企业将来的经营,而不是过去的经营。基于这个假设,以往成本应该在当期和将来相应时期进行摊销。可以选择的摊销方法有两种,一个是预期未来服务年限法,一个是直线推销法。

预期未来服务年限法过程如下:首先用精算的方法,对所有员工未来预期服务年限进行加总。之后将现有员工按未来的预期服务年限进行分组,计算当年和未来各年这些雇员的未退休人数。各年未退休人数除以预期服务年限总数,乘以往服务成本,得出当年和未来各年摊销的服务成本。使用这种方法,随着纳入补充计划的雇员逐年退休,各年的摊销成本呈递减趋势,类似于用年限总和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

直线摊销法相对比较简单。首先精算出纳入计划雇员的未来预期服务年限,加总后除以雇员总人数,得出雇员未来预期平均服务年限。例如,10名员工还有10年要退休,15名雇员还有20年要退休。加权平均,(10*10+15*20)/25=16,每名员工的还有16年要退休。在当年和未来15年中,每年要摊销服务成本的1/16。每年对于尚未摊销的成本,要列入资产负债表中,做为一项负债(待确认以往年度服务成本)进行反映。

(5)盈利或亏损是指养老金资产(投资)所获盈利或亏损

计入企业当期养老金成本的盈利和亏损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当期资产的预期收益,等于预期收益率乘以期初资产的公允价值。二是对未确认盈利和亏损的摊销。对以往年度未确认盈利和亏损的摊销方法类似于对以往服务成本的摊销(如前述),但是不必每年都对累积盈亏进行摊销,以避免过于频繁的会计处理。FASB为此规定了一种特殊的方法:“走廊法”(Corridor),只有超过一定限额的盈利和亏损,才进行摊销。每年初,首先计算PBO和资产价值,取其中高者,乘以10%,得到该限额。如果年初累积待摊销盈亏未超过该限额,则不做摊销;如果超过了该限额,则仅对超过部分进行摊销。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差额不计入企业当期养老金成本,而是计入OCI(其他综合收入)。在综合收入表中,OCI于EPS后单独计算,不影响企业当期业务收入和EPS,使企业不致因为养老金计划的大额盈亏而引起经营成果的大幅波动。

(二)企业养老金的披露

1.财务报告中应包含一份核对表,对各项退休债务进行逐项反映

2.财务报告中应包含一份核对表,反映退休金资产的具体构成,以及每项资产的公允价值。

3.对于退休金计划的财务状况,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分为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三部分进行反映。

4.关于养老金资产的具体信息,如这些资产属于权益性证券还是债务性证券等,需要书面描述其投资政策和策略、确定预期资产收益率的依据。如果有其他对报表使用者有用的信息,也需要做出相应披露。

5.对于DB型养老金计划,需要披露累积退休金负债(ABO)。

6.未来五个财年中,退休金计划每年预计需要支付的退休金数额,以及五年后总计需要支付的退休金数额。

7.本财年剩余时间里,企业可能向养老金计划缴纳的资金数额。

8.本期确认的养老金成本,以及构成成本的各个项目的金额。

9.计入当期OCI的盈利和亏损及以往年度服务成本,以及所有从OCI转入退休金成本的金额。

10.累积OCI中,还没有被确认为退休金成本的,按净盈亏、以往服务成本净值,以及向当期退休金成本转移的数额。

11.用于计算PBO的折现利率、薪酬增长率、养老金资产的预计长期收益率、以及用于确定养老金债务和养老金成本的假设。

12.养老金资产中包含的雇主及其关联单位的证券,雇主或其关联单位对养老金承保的未来每年的数额,以及本年雇主或其关联单位与养老金计划的任何重要关联交易。

13.用于摊销以往服务成本和盈亏的任何其他方法。

14.任何重要的责任(例如每年加薪的惯例),对计算退休金负债的影响。

15.本年是否通过向雇员提供特别补偿,提前终止劳动关系。如有此种情况,需对此进行描述。

16.对于养老金资产和负债的任何重要变化都要做出解释。

17.累积OCI中,预计在下一财年中将转为养老金成本的部分,按照盈利和亏损、以往服务成本以及资产或负债分别列示。

18.在未来12个月内,可能由养老金计划归还企业的资产的价值以及归还时间。

四、启示

(一)我国企业存在大量隐形的员工养老负债,亟需实现充分透明的会计与报告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制度采取多支柱的养老保险模式,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部分组成。基本养老保险相当于美国的第一支柱,本质上属于税收。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当于美国养老保障的第三支柱,与企业会计核算关系不大。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相当于美国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中的DC养老金计划,即企业只负责每年为每个账户缴纳一定保险金额,至于将来员工退休后能拿到多少养老金,企业并无明确的法律责任,所以会计核算极为简单,每次发放工资时计算补充养老保险费用,直接借记“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不需做其他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

中国企业目前虽然没有DB养老金计划,实际上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却需要对员工尽DB义务。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不少国有企业“本来效益不错”,但由于“背上了沉重的人员包袱”,最后效益下滑甚至倒闭。从会计角度看,所谓“背上了沉重的人员包袱”,就是企业不能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适时裁员并把人员推向社会,实质上是企业必须对员工退休及辞退后的待遇负责,这是企业的一项隐形负债。所谓“本来效益不错”,有可能是因为企业没有核算其对员工必须负担的养老负债。所谓“最后效益下滑甚至倒闭”,实际上可能不过是企业的养老负债由隐性转为显性而已。

另一种常见情况是,企业以买断等形式,让雇员提前退休,或者“内退”。雇员提前退休后,理论上企业已经不负有责任,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往往不再反映对这部分员工的负债。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后来的薪酬福利水平大幅度提高、物价大幅度上涨、员工遇到生活困难等,这些“买断”的员工很有可能要求企业补发工资或提高待遇。如果不解决,就可能造成集体上访等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影响。一些企业最终不得不再向这些“买断”、“内退”、“病退”人员增加福利。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企业以“优质资产上市”。所谓“优质资产”,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人员资产。在集团公司的“精心”安排下,精干人员(优质资产)进入上市公司,非精干人员(劣质资产)留在集团公司或者“服务公司”等实体中,以此获得较高的发行价格。上市公司上市一段时间后,由于效益较好,就拿钱回购集团公司、服务公司全部资产,接收其全部人员,美其名曰“整体上市”,“巧妙地”把企业的隐性养老负债转移给上市公司,造成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效益下降,损害中小股东权益。

企业的隐性养老负债还会对国际贸易带来严重影响。当前由于出口顺差大,中国与很多国家产生了严重的贸易磨擦,面临人民币升值等严峻挑战。而“中国制造”之所以有这么强劲的国际竞争能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中国企业不核算、不报告、不考虑其对员工所承担的养老责任,大量顺差其实是企业的养老金负债。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把大量员工推向社会,必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几年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沿海一些外向型企业一夜间关门倒闭,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压力。由于大部分员工是“民工”,而“民工”的权益意识还比较弱,否则后果会相当严重。

可以说,我国企业养老金的会计与报告不充分等问题,是影响社会和经济稳定、资本市场公平和效率、国际贸易与收支平衡、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需要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加以重视和解决。

(二)会计准则需要法律的催生,法律的实施需要会计准则的支撑,会计核算必须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美国养老金会计准则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会计准则与法律互相促进的历史。在1974年之前,美国企业养老金会计与报告的水平大致相当于我国当前的水平。1963年,Studebaker汽车公司的工厂倒闭后,由于其养老金积累不足以保障员工养老,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影响。美国政府痛定思痛,于1974年出台ERISA法案,要求DB型养老金必须实行基金制。ERISA法案只规定了宏观的原则,那么会计准则如何更好地体现法律的要求,更好地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美国会计界为此做了长达数十年的努力,最终达到了今天较为理想的会计与报告水平。反之,如果没有会计界的持续努力,则ERISA法案很可能会成为一纸空文,至少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美国的养老保险的第一支柱几十年前即已实现全国统筹,其管理效率和资金积累远非我国能比。即便如此,美国政府还是高度重视第二支柱的建设,将风险分散到数以万计的企业中去,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影响中国企业养老金会计与报告充分、透明的关键之一,在于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例如,除“社保基金”这一“大锅钣”外,中国并无法律具体规定企业如何建立和管理DB式养老金基金。理论上企业只要在当期依法缴纳了相应保险,未来员工的养老问题便不再与企业相关,企业因此也不必做养老金基金资产和债务的相关会计与报告。将来有了问题,有能力的企业就“兵来将挡”,没有能力的企业就把员工养老问题全部推给政府,推向社会。如果中国能够出台类似ERISA的法律,必将极大地推动企业养老金会计准则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缺少会计界的呼应,则即便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企业会计准则跟不上,企业会计报表不能够充分、透明地反映养老金相关资产和负债,法律也将很难落实到位。例如,我国法律要求企业重视环境保护,但我国会计准则对此缺少有效支撑,相关法律的效力便大打折扣。

政府不应该、也没有能力把十几亿人的养老金全都承担下来,不能把全部矛盾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政府管理养老金,最突出的问题是管理成本较高而效率却普遍很低,而且容易导致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过分依赖、政府面临的经济压力乃至政治和社会压力过大等问题。在这些方面,许多国家都有深刻的教训,中国也不例外。目前养老金第一支柱是政府承担风险。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表面上企业和员工本人承担,实质是最终仍由政府承担。如果出现问题,容易引起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危机,甚至引起社会动荡。美国DB养老金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增大了企业的风险,近年来,DB型养老金在美国的发展速度有较大下降,跟企业不愿承担过多风险有关。所以DB型养老金需要政府的引导、鼓励,如税收优惠等,在一定历史时期甚至需要强制要求,才可以建立起来。

(三)重视养老金会计与报告技术问题

1.会计与报告复杂度问题

美国会计准则关于养老金的会计与报告虽然十分充分和透明,但同时也十分复杂。例如,对于补充或新设养老金计划,美国会计准则要求对以往年度服务成本进行摊销,摊销的计算相当复杂。对于待确认盈利和亏损的摊销,在以往服务成本摊销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走廊法”。对于养老金资产的收益,美国会计准则一方面要求按预期收益计算当期养老金成本,同时又要求按实际收益进行计算和披露,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差额,纳入综合收益表,不计入EPS。这样做虽然达到了更好的会计与报告质量,但也显著增加了实务的复杂度,甚至达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中国会计准则根本没有其他综合收益(OCI)的概念。而对于PBO这样的概念,仅仅做到理解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当前我国会计队伍整体水平而言,将PBO这样的概念用之于会计实务,确实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我国迫切需要借鉴美国会计准则关于养老金的会计与报告技术,但同时也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2.投资和监管水平问题

要实现养老金基金积累并且保持新制度的顺利运行,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要完善资本市场。在当今美国资本市场,养老金基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美国的经验看,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培育高效率的投资机构并引入充分竞争,同时全面强化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督,否则很难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施。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养老金投资安全取决于资本市场发展,但并不意味着非要等到资本市场完善后才能够发展积累制的养老金制度。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看,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资本市场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

3.精算力量不足问题

美国养老金会计与报告是以精算为基础的。没有相当数量与水平的精算力量,无法实现对DB型养老金的高质量会计与报告。美国政府和会计界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ERISA法案中就对精算人员的从业资格、职业道德和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做出了严格要求。我国目前精算人员数量很少,需要提前着手培养,方能具备高质量开展养老金会计与报告的条件。

养老可行报告范文4

报告称,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12亿,占人口总数的15.5%,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7亿。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在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少子无子家庭剧增,空巢、失能、高龄、贫困等多种现象叠加,各种老龄问题短期内同步呈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而中国老龄事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法律实施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建议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生力军。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尚未形成

报告指出,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检查发现,一些地方对完成这项战略任务的思想准备和应对能力不足,养老服务用地、融资、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国家支持政策在不少地方未能有效落地。

报告指出,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普遍较低,贫困老年人救助水平有待提高,农村五保老年人分散供养和低保对象补助标准较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未解决。长期护理保险工作刚刚起步,对失能、独居和高龄老年人的特殊照护工作严重短缺。补充性商业保险发展不充分,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险体系尚未形成。

为把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到实处,报告建议,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要统筹救助体系,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着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

“养老服务业现状总体上与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报告分析,一是绝大部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率较低,服务覆盖区域和服务人群有限,服务内容单一。二是养老机构的布局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城区“一床难求”、郊区农村养老院多有空置的状况;支持社会力量办民办养老院的政策措施不到位;面向失能、高龄等特困老年人的护理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严重短缺。三是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比城市更加突出。

报告建议,要着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各级政府在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兴办家庭式、社区型养老服务机构,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推动医疗资源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同时,报告指出,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鼓励城市养老机构与农村养老机构建立对口支援和协作机制。在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改革等工作中统筹考虑农村居民养老的长效保障机制。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疾病护理与康复等设施网点。

将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规划

报告指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严重不足。一是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力度不够。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在用地、融资、用人、政府补贴等方面缺乏统一、公正、公平政策和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在市场准入、服务标准、定价机制等方面缺乏积极的政策引导和配套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专业护理人才培养严重滞后。现有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困境。同时,取得资质的护理人员极度缺乏,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养老可行报告范文5

一、调研目的

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运用课程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研究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通过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所需的专业素养,更好服务于自身工作。

二、调研内容

学生根据现有所学理论知识基础,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既可在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内开展调研,也可以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自行确定调研课题,以便更加有效的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调研课题根据课程设置分为两部分,选题分别如下:

(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1、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调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参观纪念场馆、观看陈列展览、瞻仰历史遗址、寻访革命先烈、聆听“五老”讲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一系列方式,调研当代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现状,探讨行之有效地思政教育途径,深入教育和积极引导青少年爱国、爱党、爱社会,肩负时代使命,敢于担当,建设美好中国。

2、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和行业特点,分析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调研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写出调研报告。

3、所在家乡青少年精神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当地青少年精神生活状况的调研,了解青少年精神生活基本情况,针对调研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正确的“三观”,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培养,敢于担当,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4、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模式调研。江西革命老区在国家支持和自身努力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提高,但仍居全国较后水平。通过对生产生活条件、产业结构、教育卫生、地方财力、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入调研,为老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面临挑战调查。对自己所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及农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调查,调查中可采取查看文献、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或选择当地一个或两个有的村庄开展相关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亦可对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变化、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还可以选择城乡结合部农村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治安问题、征地款项的发放使用、劳动力安置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以你的家乡为例,从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社会面貌及百姓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建国70周年社会变迁的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3、城乡居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调查,了解、分析当地居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状况,分析近几年来普法教育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并思考对策。

4、结合所在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进红色文化的创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新时期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研究,可以通过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随机形式在你所选乡村或社区了解基层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状况、党内民主发展状况,了解农村和社区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及存在问题。

三、调研要求

1、所有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必须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2、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选题列出调查计划书(包括调查对象、方法、内容及时间安排),作好调查笔记。

3、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调查报告字数3000字左右。

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可靠;结论有理、有据。

四、组织实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以5人为宜)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每人独立提交调查报告。

五、成绩考核

社会实践成绩采用百分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为三档,评分标准如下:

A档:80~100:全面完成社会实践各项工作,选题适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实践方法正确,实践计划设计合理,实践记录完整;调查报告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可靠;结论有理有据,字数不少于2500字。

养老可行报告范文6

这大概也是不少中国的公司人向往的退休生活。而且他们对实现这样的目标很有信心,花旗银行与友邦保险联合的2015年度《中国居民养老准备洞察报告》便显示出了这种乐观。

报告所覆盖的受访者为来自13个大中城市的年轻人,7成以上的受访者对实现上述目标有信心。为了更早实现这种“自由而舒适”的理想生活,有27%的人还计划提前退休。

从某种角度说,当下的中国年轻人是全球最乐观的。他们从小生活在经济增长中,很容易产生一个错觉,即这种增长会永远持续下去―每年都可以加薪,资产会越来越多,到时候会有足够的钱让我们不用工作也能保持生活质量。

这可能太想当然了。报告同样调研了已退休人群,他们并不开心。现在的退休人士有的会持续工作,直到帮忙照顾第三代,时间和资产也大多用在了第二代和第三代身上。这还是经济宽裕的情况,而一次大的医疗支出就可能让他们花光所有存款。1/3的已退休受访者承认,按照目前的资产,眼下的生活水准仅能再维持10 年。

养老需要多少钱?目前,4000元/月已经是国家退休金中较高的水平,这些钱显然无法满足一个公司人在大城市的生活,而养老的日常开销只会更大。如果仅以受访者的预期看,每个家庭需要198万元,但他们平均的储备(加上房产等资产)只有132万元。

这还只是现状,以后可能更糟。缴纳养老金的人在减少,领取养老金的人在增多。而受访的大多数公司人仍把国家退休金和存款当做自己最主要的退休积蓄。

在花旗银行和友邦保险的这份报告中,中国城市居民的养老信心指数为71.6分,与之相对的,他们的养老储备指数仅为43.4分。如果按照地域划分,长三角城市的受访者信心与储备之间的差值没有那么大,西部城市的受访者信心更高,但其实他们的储备能力更低。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于人们都没有准备,或者说他们不知道该为养老做怎样的投资。受访的40岁以下公司人,大多数还没有开始准备养老,48岁是他们开始准备养老的平均年龄。

“需要多少钱才够退休我没概念,为什么要有这个概念?人生是一步步走下去的,我到法定退休年龄肯定要退休,难道没有几百万元的存款就不退休了吗?钱不够,顶多到外面打工。”一位上海的受访者这样说道。

既然单靠强制的养老金肯定不够,那就需要在工作时期早作投资。实际上,在成熟市场,从年轻时就开始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是最常见的投资手段。只不过在中国,商业养老保险还远未普及。75%的受访者现已持有人身保险产品,但持有商业养老年金保险的受访者仅21%。

人们甚至搞不清商业养老保险的目的。在花旗银行的报告中,受访者对于“退休养老金融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9%,甚至高于他们对一般金融产品的预期(7.8%)。养老保险的特征是安全稳健、收益明确,这决定了它不可能像P2P平台上的标的一样享有动辄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一般退休养老金融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甚至更低。

而对于公司来说,低认知和低普及意味着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的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正在培育期,它终将发挥支柱性的作用。现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开发满足中国人需要的产品。”花旗银行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兆伦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更关键的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发达很有可能加速整个养老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养老地产。

“在日本,养老地产的增长与商业保险的增长是同步的。保险公司是重要的养老地产投资人。”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战略咨询合伙人孙超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一种最成熟的模式是,保险公司投资商业养老地产,其商业险客户则可以优惠的价格租赁或购买这些房产。

普华永道预测,从2016年到2020年,整个中国养老市场的消费将超过10万亿元,年均增长幅度将达17%。

养老地产的概念在中国一直不够流行,10年前才出现规模较大的项目,比如北京的亲和源,它于2008年开放入住,直到2015年才达到盈亏平衡。养老地产不流行,本质问题在于,如果仅仅是一套房子,并不能对退休者产生吸引力。在花旗银行的报告中,现在的年轻人所向往的退休生活并不是停滞、安静、充满疾病的,而是应该把原来用于工作的时间用来享受快乐。

这意味着养老地产应该拥有良好的娱乐配套,并且不应该远离城市。“亲和源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们一开始认为医疗养护是养老地产的最大特征,但后来发现退休人群不希望被当成病人,他们要的是开心,这种趋势在未来将越来越明显。”孙超对《第一财经周刊》 说。

纪达夫在为大城市的中心设计城市综合体项目时发现,除了年轻的高收入人群,中产退休人士已经成为这类物业的第二大客户群。那里配套的娱乐设施和公共空间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纪达夫的母亲就是如此,虽然年龄已经很大,但她并没有影响正常生活的疾病,她用保险金支付自己的日常健康管理费用。这让她有更多时间待在伦敦的画廊和剧场里,而不是医院。

巨额的医疗支出是花旗银行的报告中受访者对退休生活的最大担心。但这部分支出有虚高的成分。由于现在的公共保险制度,所有医疗服务都只能在医院获取,而那里的效率并不高。在英国,选择在医院病床上享受专业的临终关怀,平均价格是425英镑(约合4099元人民币)一天,而社区里同样的服务,平均价格是145英镑(约合1398.5元人民币)。在美国,病人在医院终老的平均总费用比在院外接受临终关怀的费用高出7563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