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例6篇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1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良好习惯 培养方法

教师是一份平凡而普通的职业。幼儿园教师照顾幼儿需要更多耐心和责任心。转眼间,我已经工作近三年多了,与带领的幼儿从小班到现在的大班相处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看着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我感悟颇多。以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等各种滋味,让我也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在以前的印象中,我总认为带幼儿园的孩子应该很容易,每天和他们做做游戏,学学新的知识等。但是等工作了才发现当好一名幼儿园的教师不容易,要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他们自己对待事情的想法、自己喜欢的东西等各方面,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教育他们。陶行知先生说:“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从一日生活的点滴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所以,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应从小培养,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1]。小班幼儿是养成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安全意识等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九月份是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第一个月。刚开学的第一天,孩子们哭闹着不愿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别,他们拉扯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衣服,在教室里到处哭跑着。琳琳就是一个特别爱哭的小孩,来园已经快一个星期了,还是没有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每天哭着小脸要老师抱,奶奶才可以离开。老师问她、安慰她都不管用,她只是转过头“呜呜……”地哭着,边哭边说着:“奶奶在哪里?奶奶什么时候来接呢?”这时候我总是安慰她:“奶奶马上就来接你了,你乖乖在幼儿园吃好点心,奶奶就来了。”像琳琳这样类型的幼儿也有一部分,他们对家里的环境比较依赖,适应陌生环境比其他小朋友时间要长。与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从家里带一样她们喜欢的东西到幼儿园,帮助她们慢慢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多鼓励,少批评,引导孩子正面自我认知。在和幼儿相处的这一个月里,我发现幼儿渐渐熟悉幼儿园后,就要开始加强对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自己喝水、自己洗手等生活自理能力。冉冉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一次,我在帮其他小朋友穿衣服时,他一边跑一边开心地时我说:“老师,我……我……不会穿衣服!”我觉得他太“可爱”了,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冉冉说话不连贯,而且不会穿衣服也不觉得什么。所以我立即纠正他说话要连贯,要清楚,不可以停停顿顿地讲话。穿衣服我给他树立了一个榜样,让他向他的好朋友雅雅学习,我向他说道:“看,雅雅的小手多能干啊,会自己穿衣服呢,老师教你怎么穿衣服你要认真学哦,以后和她比一比,好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冉冉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虽然这需要很长时间,但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继续培养像他这种类型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到十月份,我对班级里的幼儿基本上都熟悉了,也发现了一些调皮的幼儿,这些调皮的幼儿总是给我出一些难题。祺祺是我们班一个调皮的孩子,每天午睡,他躺在床上,不是和旁边的小朋友悄悄讲话,坐在床上玩耍,就是不停地动来动去,不管怎样说他就是不能安静下来。于是在午睡时,我都会给小朋友讲讲午睡的好处,睡前教他们念一念午睡的儿歌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入睡。这时候我都会特意坐在祺祺旁边,用手轻轻地拍他,让他慢慢入睡。虽然这需要很长时间让幼儿适应,但是坚持下去,对于祺祺这种调皮的幼儿应该会有效果。其实,顽皮是小孩子的天性,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他们,多用心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用心关心他们,多阅读教育的相关书籍,总会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发现调皮孩子的可爱之处,你会发现教育是充满快乐的,希望孩子们每天都能快乐午睡。

两年多教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感悟,回首曾经,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也有了更多体会。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希望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家园共同合作,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开心地学习、游戏,健康快乐成长。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2

我认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生活制度上。幼儿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最容易受外界影响,愿意听从成人教导,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痕迹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为此,大人要循循善诱,在某项活动开始前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树立明确的时间观念,大体上规定他们的睡眠、饮食、游戏时间,并严格执行,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规定的时间就按大人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同时要根据幼儿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慢慢的,好的作息习惯就养成了。大人是孩子的榜样,有些家长对孩子管教很严,规定每天看电视玩游戏不能超过半小时,而家长自己却彻夜通宵地玩游戏,有时玩到惊险刺激时还手舞足蹈,大笑不止。这样的环境怎么让孩子安心入睡?因此,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对孩子提的要求,家长自己必须做到身体力行。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这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总是和他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联系在一起的。现在许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小在生活自理上缺少锻炼。如今,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他们为掌上明珠,忽视了对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过分溺爱的方式是不明智的。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让他们自己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比如安静吃饭,不发出声音;睡觉时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并把脱下的衣服裤子叠放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刷牙洗脸,这些事父母不必一手包办;再如孩子在游戏后要求他们收拾自己的玩具和图书,养成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的好习惯;家长在做家务活时可以让孩子做小帮手,如搬搬小凳子,从冰箱里取菜、摘菜,收拾碗筷。还可以吩咐孩子到小区小卖部里买买盐、打打酱油等。家长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也能让孩子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诸如此类的很多小事,往往只要大人稍加指点,不断鼓励,孩子就可以独立完成。通过这种小活动,可以使孩子及早摆脱成人的照顾,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主要体现在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卫生上,要使之符合美的要求。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非常娇嫩,如不养成良好的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给孩子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其健康发育。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的,所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并不困难。孩子有许多玩具和小人书,要教育孩子玩毕就放回原来的地方,不要随玩随丢,把房间弄得一团糟;要教育孩子每天坚持早晚洗脸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洗手后必须用毛巾擦手;要教育孩子平时多喝水,不要蒙着头或趴着睡觉,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经常洗澡、换衣裤,勤剪指甲,定期理发,等等;要教育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学会与同伴分享。尤其在饮食方面,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家长应根据孩子各个年龄段身体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教育孩子不挑食、偏食,少吃或不吃零食,防止暴饮暴食。同时要教育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大人喂,不把饭粒撒得到处都是,不剩饭,等等。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就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其一生发展都是有益的。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对孩子的引导,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因此无论是生活制度还是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都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科学性。这种要求应该既不是轻而易举就可做到的,更不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要让这些要求为孩子所乐意接受,又能自觉遵守。如在幼儿园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些孩子起来小便,脚步走得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这样会吵醒睡着的小朋友。当幼儿小心走路了,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得对。在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他:早上上幼儿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向老师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不要随便插嘴。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孩子才好照着做。

五、要从严要求。当前,对家长来说,最难做的就是严格要求。许多家长难以做到将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容易情感失控。不少家长知道好的习惯不严格要求难以养成,坏的习惯不严格要求不能矫正,但做起来总是情感代替理智。有的家长兴之所至,给孩子下了几道“命令”。比如叫宝宝自己吃饭,孩子没吃上几口,要么撒得桌上地上到处都是,要么吃两口下桌跑两圈,最后干脆把碗推到大人面前说:“你喂我。”家长往往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妥协。这种一味的迁就、退让,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养成每天喂饭的坏习惯。也有的家长在培养良好习惯方面开始还有坚持、督促,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时间一长,自己忘了检查,结果流于形式。这实际上比没有“命令”更坏,因为这会使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说话可以不算数,纪律可以不遵守。当然,这里说的“严”,并非要孩子一朝一夕就达到很高的要求,并且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现象,应该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3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赋予生活活动各个环节以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要求,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样做,并逐步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教师既要在每一个生活环节精心地照顾幼儿,又要结合幼儿在生活活动各环节的实际表现,抓住机会引导幼儿多实践多体验,以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理自律的能力。

那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

1. 晨间活动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早晚幼儿入离园时,老师首先主动和幼儿打招呼,让家长也和老师打招呼,幼儿在老师和家长的示范下,讲文明、懂礼貌,逐渐学会主动和老师问好,使幼儿在讲礼貌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使之成为习惯。我为孩子树立好榜样首先主动地跟孩子和家长有礼貌的打招呼,xx早上好!用多种亲热的方式接待幼儿。比如,拉拉孩子的小手,摸摸孩子的头,轻轻地拥抱一下,询问他们的生活卫生情况,对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表扬鼓励,对表现差的幼儿及时地加以启发、诱导。通过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孩子们日久天长就会形成了一种懂礼貌讲卫生的好习惯。

2.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来我家做客”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去尝试如何礼貌待客。通过评比竞赛的形式,更可以激发幼儿不断进步。经过一段时间,我觉得小朋友的礼貌用语加强了,和小朋友的纠纷少了,孩子们变得团结了。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幼儿从中亲身体会到了讲文明、有礼貌可以使大家生活得更愉快、和谐、团结、友爱,热爱这个集体他们也更乐意接受来自老师的教育。在我班常常听到“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没关系”等等文明用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指的“规矩”、“方圆”就是指的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在幼儿园中,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生活的质量。

二、一日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1. 通过故事、儿歌等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儿歌等,因此在平时各类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则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2. 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行为习惯培养融入于游戏之中。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有个良好的进餐习惯,我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活动中,幼儿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进餐习惯较好,桌面、地面较干净,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产生较好的效果。在日常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将自己脱下的外套折叠整齐,并按一定的摆放方法放在衣袋里,这样既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能在摆放的过程中培养秩序感。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每一项规则的提出,从一点一滴开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因此,我在我们班的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鼓励幼儿培养自我服务能力。

三、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生活经验的发源地,所以家园配合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要用耐心的教育态度和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达到共识同步教育。家园要配合,互通情况,携手合作,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教师应根据幼儿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宣传讲解,达到共育的效果,让幼儿好习惯持续发展。

1. 要经常地进行具体的行为指导。怎样待人接物,怎样整理物品,怎样爱惜玩具,怎样独立思考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认认真真地一步步教给幼儿。生活中许多枯燥的说教巧妙地编排成故事、儿歌、情境表演、童话剧等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幼儿,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达到了教育幼儿的目的,又丰富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育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因此,随机教育就会贯穿家庭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而习惯又是一系列的自动化的动作,是在掌握程度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2. 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强化定型。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些事情一开始他们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幼儿的心理,用游戏的方法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

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老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同时,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做到家园共育,幼儿在园的表现要和家长沟通,让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也得到延续,强调家园共育的一致性。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4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性格的关键时期,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的实践工作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要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正确引导

现在独生子较多,他们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少约束他们,所以孩子入园后,教师就应向他们提出合理必要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对他们不再听之任之,而是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二、教师要与家长多联系,增强家长培养意识

应请家长们多多配合,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师一起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在园里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也得到巩固和发展。只有教师家长双方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从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中培养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贯穿于生活与各个领域活动中。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明言:“习惯成自然。”因此,我在组织幼儿玩滑梯时,先和孩子们交代清楚玩法和注意事项:玩前队应该怎么站,玩完后队又应该怎么站。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很不习惯,玩完的小朋友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通过我不厌其烦地多次强调和玩滑梯的次数的增加,一个月后我不用再说了,孩子们就知道怎么按照规则去玩了。做其他游戏也是如此。现在他们已经养成好的习惯,我也不再觉得累了。我班有四、五十个孩子,和他们生活一天,我也感到是一种乐趣,觉得自己又拥有了一颗童心,变成了一个儿童,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我园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家庭,对于讲卫生、不吃零食等这些习惯没受到过多少教育。纸到处乱扔,痰随地乱吐,口袋里装满吃的东西。针对这种情况,我告诉孩子们纸一定要仍到纸篓里,痰要吐到痰盂里,口袋里不装吃的东西。吃零食是不讲卫生,还容易得病;孩子们去入厕时,我就教他们先把裤腿卷起来,入厕完毕后再放下裤腿;孩子们进入教室前,我告诉他们要在教室外把小脚蹭一蹭,时间一长这也成了孩子们的习惯。王依的奶奶告诉我,王依要她进屋前先蹭蹭脚再进去。有的家长说孩子玩完玩具后知道收起来放回原处了,有的说孩子在家会把全家的衣服都叠起来,有的说孩子不再闹着要零食了说是会生病的……

这学期小班的孩子开始拿彩笔画画了,我就要求他们:画画的时候才能拿彩笔,不画画就放在彩笔盒里,上其他课时不要摸彩笔盒。现在我班的孩子对这些要求已经做得比较好了。

在给孩子们提出这些要求的同时,我还加了一些动作手势。手势的作用很大,教师可以少说很多话。例如:让孩子们休息时,我边说边做动作――双手上下重叠;面向老师坐好―双手放在膝盖上;不说话――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嘘”;停止――左手横放右手食指指向左手手掌心……时间长了,我不用说话,用手势一笔划,孩子们就会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四、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除了对表现好的孩子用小红花、小奖贴进行奖励外,有时也用一些肢体动作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如:摸摸他们的头,亲一亲他们的小脸。除此之外,我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求幼儿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自己首先做到了,因为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模仿力最强的时期,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平时我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确引导幼儿。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5

品德与生活课学生要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方面的,根据学科特点,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尤其值得关注 :

一、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然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又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的,一般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他们的观察总会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容易脱离现实生活。中、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他们会越来越多的观察到细节和变化,因此品德与生活n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生活开始。“留心处处皆学问”,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角度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而细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观察总会遵循一定的角度,这样又容易造成主观观察与现实生活的落差,因此,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全面地观察、带着思考的观察是良好的对生活观察习惯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交流不断丰富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角。如教学《秋天来了》,教师从教室里的电扇为话题,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变化感受秋天,学生从空洞的树叶黄了、天气冷了……进而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地上的树叶多了;穿毛线衣啦;戴帽子啦……这样的交流展开后,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角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学生对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感受也随之加深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养成。

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信息社会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是信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课是为了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这种发展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得以实现,就如在岸上是教不会游泳一样。交往离不开合作,这就需要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与生活课程是综合的活动型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成为主体,否则学生个体是无法逐一落实的,只有实现合作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课堂形态的转变。有研究表明,“合作取向”的学习优于“个人取向”的学习和“竞争取向”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首先要鼓励学生学习与他人交往。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出交往能力的缺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更多地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建立“有困难,找人帮”的群体意识,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价值。引导学生乐于交往,进而善于交往。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还要学会倾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能以自我为中心,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但对于他人的意见、观点则表现出不耐烦,甚至拒绝。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经常提醒,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谦虚的倾听的习惯。此外还要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比如学习小组的合理建构;合作学习小组长的产生通过竞选、轮值、奖励、分专题等形式产生,让人人都有机会;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逐个操练、争相发言、共同讨论、互帮互学、小组竞赛……学生一旦掌握了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后,他们的合作学习就能有效地展开,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技能,有助于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教学《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学生分小组探讨生活中人们的“不一样”时,一个小组围绕学生自己的发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原来学习小组中一位同学说了这样一件事情:他和妈妈去买鞋,他想要白色的旅游鞋,可妈妈偏看上了一双凉鞋。小组同学们纷纷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帮助这位同学,有的说:我们的脚长得快,凉鞋便宜,小了就扔了也不可惜;有的说:妈妈可能是怕我们臭脚;还有的说,大人就是不理解小孩,其实我们也有我们的想法……最后,这位同学在大家的启发下,开始理解妈妈的“不一样”的想法了,并尝试着与妈妈就买鞋的事情交流交流。其实,不管结果如何,孩子在生活中成长了。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6

关键词:日常生活;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措施

幼儿阶段,幼儿能够独立地进行肢体活动,并且对各种技能展开学习,在此过程中逐渐养成固定的行为习惯。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和家长不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要求,幼儿极易养成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进而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由此可知,教师和家长应充分重视幼儿的发展问题,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注意的问题

1.良好的生活环境

若想在幼儿阶段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干净温馨的家庭活动场地、幼儿园活动室等,进而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因为一些不好的因素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无缘无故发脾气、躺在地上大哭大叫、喜欢的东西必须得到……对于上述行为,教师和家长绝对不能让幼儿这样发展下去,而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向幼儿提问题时应保证问题明确具体

教师在向幼儿提出问题时,应尽量保证问题的合理明确性,便于幼儿有效学习。例如,要培养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教师需告诉幼儿:进入幼儿园时,看到教师和伙伴要积极地问好,在离开时还要说再见;和其他人交流谈话时,要尽量做到专心,不要打扰他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讲文明讲卫生,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教师也要将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确化,保证幼儿严格按照要求落实。

二、幼儿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措施

1.加强幼儿的德育教育,提高对培养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重视

德育教育作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幼儿的素养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对幼儿进行能力培养,教会幼儿怎样做人、强身健体、自理自护及热爱生活等道理,还要不断提高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锻炼,提高其综合素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教师需要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轻松的教育环境,要为幼儿提供完善的学习材料和良好的精神环境。如幼儿刚进入幼儿园环境中,对幼儿园存在着陌生和害怕的情感,教师就应用鼓励、支持的眼光去看待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为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对幼儿进行肢体上的鼓励,摸一摸幼儿的脑袋、对幼儿竖起大拇指、为幼儿讲述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或是播放一些熟悉的歌曲,对于行为习惯有进步的幼儿要适当给予奖励,进而让幼儿逐渐喜欢上教师和学习环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2.合理采用各种方法,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从幼儿阶段的特点来看,若想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积极进行环境创设,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可知,合适的环境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环境的有效创设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变幼儿的行为,还能促进幼儿自身认知的发展。

例如,幼儿园中有一个幼儿,他在进行玩具的摆放时经常丢三落四,将玩具中的小东西随意丢弃。在一次活动中,他将玩具中的一小块积木掉到了美术活动区域内,结果被充满魅力的美术作品所吸引,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幼儿进行教导,告知他漂亮的美术作品之所以漂亮主要是因为摆放整齐,进而培养幼儿养成整齐摆放物品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既有爱心又要有耐心,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其创设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燕飞.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四原则”及运用[J].时代教育,2014(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