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品德的培养范例6篇

良好品德的培养

良好品德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幼儿道德品质培养

幼儿期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折品质,从幼儿抓起,势在必行。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明确幼儿园品德教育目标,以德育为主线,带动其它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幼儿时期正处于“模仿”发展的阶段,成人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这种爱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和向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教师要在道德情感方面尽量多给幼儿一些诚恳、温慰和关爱,竭力避免造成幼儿心理伤害。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爱我”,“我是好孩子”的快乐。幼儿的这种心态,必将在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换句话说,教师与幼儿心息相通之时,正是诱发幼儿良好品德动机和培养良性习惯的有利时机。教师在对幼儿施爱的同时都要伴随较高的适当要求,在处理问题时,不能缺乏理智,要更注重于教育。其次,幼儿教师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地对幼儿施教。在教育过程中失去耐心,就等于教育失败。在幼儿闯祸或者闹脾气时,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耐心教导,让幼儿从中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千万不要斥责幼儿,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

有了这两个先决条件,在教育实践工作中,教师可根据幼儿道德行为的表现,从以下几点做起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1.学习是重要,但学会做人、做事更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1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法。(1)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2)树立自信,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3)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手段。(4)学会感恩,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要求。

1.2效果和体会。我在孩子的教育中始终将人格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孩子小的时候都有保护自己玩具的本性,我经常教育孩子“好的东西与朋友一起分享才能更快乐”如果我们家长言谈精俗,不遵守社会公德,不维护公共民主,随地乱扔垃圾,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一点一滴都不敢松懈,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还要学会感恩。

2.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法

2.1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用一生,因此我对孩子,向来都严格要求,例如,吃东西时,一定要让长辈先吃,分东西时,自己要小的,给长辈大的,还有不能随地乱丢掉丢东西等等。下面我就说说我的具体做法:

2.1.1习惯要从小抓起。良好的习惯包括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作为家长做好表率。例如,不会随地吐痰,不会说粗言烂语,不会随地丢垃圾等,孩子看这样,她就会“有样学样”,他也像那样不会粗言烂语,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丢垃圾,这都是从小开始做起,逐步形成一种好的习惯。

2.1.2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将孩子培养成人是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下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有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我深刻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劲,让孩子感到自豪。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对孩子也总是多鼓励少批评。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直到满意为止,让孩子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2.1.3对孩子许诺要慎重,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隔海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应付性,甚至欺骗性,这往往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许诺前应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要不然就失去了许诺的真正意义。许诺后不履行诺言,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导致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下降。还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对谁都可以随便说话和承诺,反正说了又无须负责。

2.1.4多看课外书,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好习惯。我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尤其是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要想孩子爱读书,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作为父母,自己要热爱读书,这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自然也喜欢阅读。作为教师的我,在工作时,也爱看书。因此,在阅读方面,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幼儿比较小时,我们就给他看一些比较大的动物画,教他看卡片、认动物、花卉,一本卡片每天看二到三次。比较大时,就给他买一套书,有动物、植物、交通工具、有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等的彩色图文,每天都指给他看,读给他听,孩子在三至四岁的时候就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很多章节,和《唐诗三百首》的部分诗词。每晚睡觉前都陪孩子看书,小时候需念给他听,大点了她会自己大声念,听到有念错的字,就帮他纠正,逐渐发现孩子就对各种各样的书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2树立自信,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作为家长,要相信自己是好样的,不要总是在孩子的身上找缺点,我们应经常鼓励孩子,让她学会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尽量避免孩子因学习成绩不如别人而有责怪的语气。不要让孩子心中有一种自卑感,鼓励孩子要胜不骄,败不馁。所有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又难免会出现缺点与错误,因此家长要把握好尺度。

2.3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手段。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做到这一点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孩子也像大人一样,除了学习,还有许多内心需求:如游戏、交友、看课外书、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等。如果孩子需要一点零用钱买电脑游戏点卡,或游戏小卡片、小玩具等都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家长在鼓励引导孩子自信地正确表达,不能因为担心影响正常学习而一味阻止,导致孩子不诚实编理由骗钱甚至拿钱。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导致许多孩子过分依赖电脑、电视。所以家长主动调整改变自己,从而尽量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特别是假日里,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打球、看电视节目、支持孩子带朋友来家里做客、鼓励孩子帮着一起适当做点家务、或带孩子出去旅游等等,从而丰富孩子的心灵,扩大孩子的视野,努力创造孩子自信表达自己的机会。孩子在家庭温馨的氛围里也会更愿意主动展示自己,更努力地去完成父母精心帮助计划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孩子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2.4学会感恩,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要求。感恩,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学会感恩,才会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学会感恩,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灿烂的阳光。如果孩子不懂得感恩,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我每天在有意无意中创设感恩的氛围,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如在小的时候,利用晚上临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机会,有意识地挑选诸如“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和“大黄狗报恩”的故事,告诉孩子,做人要知道报答,要有情有意,要像乌鸦那样,将来有能力回报他人:在路上行走的时候,看到洒水车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向道路两旁喷洒着清水,我也有意无意地告诉孩子,这不仅仅好玩,环卫叔叔是在工作,是为社会作为奉献,不要埋怨水珠喷溅到自己的裤子上,应该从心理感谢频频们的劳动,正是他们,才使我们有了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良好品德的培养范文2

作为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有效帮助。而思想品德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所以,为了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为了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突出德育功能,加强对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保证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如: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唯我独尊”的心理特别严重,他们缺乏责任意识,不懂得关心他人,不知道谦让别人,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不懂得感恩他人,以至于不会珍惜良好的学习机会,学习目的不明确等,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列入教学目标中,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教育、引导学生在班集体中,以集体为重,关爱集体,奉献集体,同学之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要学会尊重别人;在家庭中,应懂得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在社会上,作为公民,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等。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2.培养努力学习,勇于追求的品德

作为初中生,主要任务重在知识的学习和品德的培养,但是,我们的学生当中,有不少的同学,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得过且过,应付老师和家长,致使一部分同学具有较好的资质,但因为不努力而荒废了学业,这很让当老师的我们痛心,值得深刻反思。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进行国际竞争局势的教育,联系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例举伟人努力学习,追求进步的例子,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古时候的“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借光”等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归根到底是教育、科技、人才的竞争,为了国家、民族的发展,也为了个人的前途命运,必须发扬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增强实力。从而唤醒学生热爱学习,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勇于追求的思想品德。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但是,长期以来,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设想的创新精神,学生养成了惟命是从、墨守陈规的习惯,这样既有碍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更不利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老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鼓励他们发现更多的答案和方法,学会综合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小到为人诚实不说谎,大到对事业、对祖国的忠诚,诚信二字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当中,有的同学抄袭作业,有的同学考试作弊,有的同学言而无信,不兑现自己的诺言,以至于有的同学认为小节无害……《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学会做诚信的人,坚持诚信守则,学会处理好利益冲突,情与法的冲突等问题,面对复杂的具体情况,学会把握对人诚实和尊重他人隐私的关系,权衡利弊,妥善处理,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5.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德

良好品德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教育;引导 ;交流 ;沟通;良师益友;思想品德 思想,是人类的灵魂,它支配着人们的行动。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它会使人生活乐观,学习或工作努力,积极要求进步,无论在何时何地,总能把握住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事业的成功者。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在这时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一生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还是其灵魂的塑造者,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具有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要想当好学生的“舵手”,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还必须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此,我仅就多年班主任的实践心得,略谈几点体会。

1明确要求,教育引导

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讲清良好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并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予以批评和纠正,经常教育引导,及时纠正,能使学生明白道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要不断强化《中学生守则》及其它规章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守纪意识。

2为人师表,树立榜样

中学阶段处于学生的成长阶段,教师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学生都具有模仿的特点,教师更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他们往往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品德。因此,教师平时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讲礼貌,首先自己要做到谈吐文明;要求学生热爱劳动,首先自己要做到不怕脏、不怕累、带头干;要求学生勤奋学习,首先自己要做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想学生做好的,务必先从自己做起。身教重于言教,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3从生活点滴做起

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这很重要。在日常琐事中,要根据传统习惯、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等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有行为的准绳,时刻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如讲究卫生、尊敬师长、诚实待人、不打断他人说话等。另外,在生活中还要要求家长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的要求和过多的物质上的满足,以免使他们产生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心理,导致学习上缺乏进取心的不良后果。

4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1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俗话说:“要成才必先成人。”成才与成人是不可分割的,教师除了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种积极的动力因素,它的养成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多交流、沟通。

青少年阶段是汲取各种知识和锻炼各种能力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发展不稳定时期。为了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地发展,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思想教育和情感沟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努力进取,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人生的价值。又如教育孩子不自卑、不气馁:“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感到欣慰和快乐,因为我们毕竟付出过拼搏的汗水,向成功又迈出了一步”……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谈学习、论理想,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后进,鞭笞先进,提高了学生的挫折耐力,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挥了学校的教育功能。

4.3及时排除消极情绪。

在当前经济大潮中,社会上有不少不良因素纷至沓来,有些学生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在生活上贪图享受,在学习上不求上进,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时,需要教师耐心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教育引导,而不是大声的斥责和粗暴的批评。否则,就会事与愿违。我接触过这样一位同学,因有几次没按时完成英语作业,而遭到英语老师当着全体同学面的严厉批评,老师的举动引起他的强烈不满,他认为这位老师是跟他过不去,让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于是逆反心理俱增,破罐子破摔,索性放弃英语学科不学了。而另一位老师采取的却不是这种方法,而是找他个别谈话,跟他讲作为学生不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课,不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任务,对自己、对家庭都是无法交代的……。经过长时间的交流,这位同学认识到自己不做作业的危害,并保证今后一定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

5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良好品德的培养范文4

一、小学品德课堂细节“负干扰”现象剖析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重课堂细节,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负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师自身的行为细节偏离品德教学目标

[案例扫描]一位教师执教《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课堂上通过一个个事例、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知道了集体处处有规则,明白了在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即将完成。这时,下课铃响了,该教师似乎没有听到,随即在多媒体上投影出示儿歌,通过儿歌巩固和小结所学知识,结束本堂课的教学。

[案例分析]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规则,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与基础。该教师因为想圆满、完整地完成教学预设的内容,没有按时下课。殊不知,因为下课不及时,学生课间休息放松调节成了奢望;因为下课不及时,学生下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就难以做到位;因为下课不及时,学生个人生理上的一些事(如上洗手间)就无法处理。该教师在不经意间违反了规则,没有以身示范,为学生做出榜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师教学引导的细节偏离品德教学时机

[案例扫描]一上课,任课老师便兴致勃勃地对学生说:“孩子们,今天谁做得好,谁就得到老师裙摆上这些漂亮的‘小卡通’。”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学生们都情绪高涨。但意外出现了,教师裙摆上可爱的“小卡通”掉了一颗。她身旁的一位学生捡起来,并用稚嫩的声音说:“老师,掉了一颗,还给您。”正当在场听课的人员都被这位学生的真诚举动感动时,这位老师却以冷淡的口吻答道:“噢。”说完便将学生捡到的“小卡通”重新贴到了自己的裙子上,连声谢谢也没有。……下课铃声响了,又一颗“小卡通”掉到了地上,另一位学生捡到了也恭恭敬敬地交给了老师,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老师竞对这名学生说:“下课了,已经没用了,把它扔了吧!”

[案例分析]第一位捡起“小卡通”的学生,这节课没有因为“做得好”而得到一颗“小卡通”的奖励,难道他就不想拥有一颗吗?然而他最终还是把捡到的“小卡通”交给了老师,正当听课者被学生的举动感动之时,老师却连声谢谢也没有。而当第二位学生同样把“小卡通”恭恭敬敬地交给老师时,这位老师竞说:“下课了,已经没用了,把它扔了吧!”如此好的教育机会,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大家为之扼腕痛惜!对于第一位学生,如果当时老师能夸一夸他,或是就将这颗“小卡通”奖给他,是多么合适啊!对于第二位学生,这位老师的态度就更让人侧目了,一句话犹如一盆凉水把学生从头浇到脚,让学生稚嫩的心灵凉透了。我们不难想象这个学生会经历怎样的心灵煎熬,也许他扔掉的不仅仅是一颗“小卡通”,而是一颗纯真的童心。

(三)教师教学评价的细节偏离品德教学内容

[案例扫描]某教师在执教《我家的故事》时出示了几幅图,并对学生说:“每一幅图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蕴藏着家庭的喜和乐。谁愿意来向大家讲述你家的趣事?”一位学生站起来讲图片上的内容。该教师当即打断他的发言:“老师让你讲述自己家的趣事,你怎么讲图片上的内容!可见上课根本没有专心听!”

[案例分析]在品德课堂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品德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还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直来直去,简单武断,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学习。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横加指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只有充满真情的评价,才能让学生阳光自信,充满热情地学习,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小学品德课堂有效利用课堂细节的策略

品德教育要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捕捉教育契机,以儿童现实生活为主要素材,实施德育生活化。其实,学生真实的品德素养,往往会在无意的生活细节中暴露无遗。抓住这些即时生成的契机,将其作为品德教育的素材,自然会让学生产生心灵的触动,感到品德教育的真切和亲近,由内而外地接纳教育,最终成就精彩的品德课堂。

(一)灵活处理细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细节,教师要敏锐地抓住这些细节,深入挖掘,灵活处理,找到教育的切入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笔者在执教《我们分享,我们快乐》一课时,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与别人一起分享快乐。一位女生上台分享时,我在旁边帮她拿话筒时,看她手上拿着一摞获奖证书,意外地发现她在文艺方面获奖特别多。我非常欣喜,便抓住这一细节采访他:“老师从你的证书中发现,你一定很喜欢唱歌,能不能给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唱一首?”她非常自信地答应了。这时,全场响起了第一次掌声――为她的自信!接着,我帮她拿着话筒,她一出声,全场响起了第二次掌声――为她清脆的嗓音!这个灵活的细节处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把课堂推向高潮。

(二)放大教学细节,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这学期笔者在执教《向宣战》一课时,教材中有两个问题需处理:写一份倡议书,画一幅反的漫。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反人类、反科学、的本质,认清的真面目,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放大了这两个教学细节。首先在课堂上补充了很多“”害人的资料,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每组写一份倡议书。其次,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画一幅反的漫画。最后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把学生充满正义的倡议书与精心创作的漫画作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展览,借助政教处的宣传力量,组织其他年级的学生分批参观反专栏,并让学生写观后感,以此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放大了品德教学的细节,把反教育深深地根植在全校师生的心底。

(三)巧妙安排细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品德课上,活动设计要注意还原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不能简单地从形式上去模仿教材中提供的参考活动,更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巧妙地安排细节。一位教师在执教《祖国属于我们》一课时,充分利用2014年丽水国际轮滑公开赛这一则当地的时事材料,巧妙地安排了几个教学细节,教学效果非常好。一是先用课件展示了丽水国际轮滑公开赛的开幕式,播放了志愿者在比赛中的工作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志愿者不是最受关注的,但志愿者的工作是不可缺少、是非常辛苦的,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设计了一个模拟志愿者招聘资格赛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抢答问题争取成为志愿者。学生从活动中明白,只有了解自己的家乡和轮滑公开赛的相关信息,明确自己的职责,具备一定的礼仪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三是设计了一个“为2014年丽水国际轮滑公开赛中你所喜欢的参赛运动员设计一句欢迎词或祝福语(中英文都可以)”的训练活动,括号中标注的“中英文都可以”使得目标多元化,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英语好的学生充满自信,英语不太好的学生,更意识到必须努力学好英语才能当一名优秀的志愿者。这个“人人争做志愿者”的活动,从细节激发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捕捉动态细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某位教师在执教《我长大了》一课时,给学生安排了一场穿衣比赛活动。学生小李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后,忽然发现旁边的小谢怎么也扣不好扣子,便主动帮他扣起来。这时,该教师引导道:

大家看!你们觉得谁是这场比赛的第一名?

生(异口同声):小李。

师:有那么多同学在她之前穿好了衣服,为什么第一名要给她呢?

生:其实她早穿好了,她是因为帮助小谢才落后的。

生:她自己把衣服穿好后,宁愿不拿第一名也要帮助别人,所以第一名应给她。

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她主动帮助别人.就是友谊第一。

这个案例中,教师削减了原来预设的某些内容,捕捉到了“小李放弃优异的比赛成绩而主动帮助小谢”这一动态细节,引导学生注意小李的善意行为,还让学生讨论“谁才是第一名”,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间之间的关系,从而生成了新的目标――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让学生领悟到“友情、关爱更胜于名利”的生活哲理。同学、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生活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关系的正确处理是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动态细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良好品德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教育;培养;思想品德;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1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教改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教育工作,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教育。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教育学生懂得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将自己的特点完全地展示出来,帮助其建立信心。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新的、从来没有过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对孩子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由此增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教育中,我还鼓励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各种比赛和竞争.

二、教育学生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做文明之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礼仪廉耻是每一个人在文化修养和素质上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是决定着其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礼仪教育应该从娃娃开始,在教学教育中,我利用班会课、品德课和语文课向孩子们渗透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要做一个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通过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的好学生。同时,我也教育学生学会懂得友爱和宽容,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友爱和交往,往往也比较自私。在学习和生活交往过程中就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吵架,甚至打架。因此,我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学生,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告诉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时常发生,即使别人做错了,也应该宽容、大度一点,与他人和谐相处。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学着去原谅别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人,告诉学生文明是一朵花,一朵永久芳香的花。我们要用真诚去浇灌,用热情来哺育。礼仪是一首诗,一首淡雅清晰的诗。我们用理解去融化,用关爱来抚慰,让礼仪之诗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里。你们是跨世纪的少年,要做新时代文明的代言。雨露下,要播撒文明的种子;阳光里,要装扮心中的春天。带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快乐无限。带给别人一个温暖,别人给你灿烂心情。带给别人一片真诚,别人给你深深思念。送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告诉祖国,告诉妈妈,文明礼仪伴我长大。让孩子们插上文明的翅膀,飞向蓝天,飞向未来告诉太阳,告诉月亮,孩子们是新世纪即将展翅的雄鹰。做文明的使者,让他们用微笑铺设文明路;做礼仪的少年,让他们用真心搭建礼仪桥。孩子们经过教育,懂得如何做一个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和讲文明的好学生。

三、教育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影响着学生对意志重要性的认知,也影响着他们下决心磨练自己的意志。从他们懂事起,教育就为他们的未来描绘了一个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几乎都是被动地接受正面的灌输,老师、家长向他们展示美好、光明的一面,却很少谈及人生的艰辛、社会的纷繁复杂、人生道路的曲曲折折,很少向他们讲授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战胜困难。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目中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即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坦途、鲜花和笑语,无需思考如何面对挫折。这种教育体制上的缺陷,导致广大学生心理素质脆弱,面对竞争的社会,他们不得不为长期以来所受的正面教育而付出更多的代价。既然意志不是人生来就具有的,意志品质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素质,它在人们调动自身力量去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实践中体现出来。日常小事是锻炼意志的基本途径。有些学生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大风大浪显不出真品性,忽视在平凡生活、平凡小事中的意志培养。其实,在生活中,学习和劳动中都需要付出意志,个体意志的培养就蕴含其中。教育学生,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脑力劳动,要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随时同出现的困难作斗争,要排除干扰专心听讲,要反复操练习题至熟练掌握知识要点,要攻克难题不留障碍,学习的每一步成功皆与意志相伴。只有辛勤地付出,才有丰收的喜悦。即使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也不能气馁。在平时的教育中,列举一些意志品质的事例。如:我们国家的奥运健儿,只有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才有骄人的成绩。所以,只有在刻苦中不断磨炼着意志,才能塑造出魅力的人格。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不畏吃苦耐劳,遇到困难能够努力克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在学习活动中,光有智力不行,有了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必须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

四、教育学生学会保持谨慎的学习态度,培养谦虚谨慎的品德。

谦虚谨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谦虚指虚心、不自满,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它包括两个要素:虚怀若谷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谨慎则是指细致严谨、小心慎重,有严密的科学态度和很强的责任心。在教学教育中,我不仅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主动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身作则,使自己的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培养虚谨慎的品德。

总之,教师这一职业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是神圣的。在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培养,让他们先做好人,再做事。品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要掌握学生的优、缺点,体贴学生,宽容为怀,师生双方才能关系融洽,才能使思想教育从消极防范转向积极引导,工作也能做到学生心中,从而使学生“思而后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良好品德的培养范文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教师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结合本中学的办学思想,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

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一个教师对自己育人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这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问题。

(一)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会在无形中给学生以影响。

(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他应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这样的教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也才学得好。其次,他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

(三)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学生也很难说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也很难成为出众的人才,挑起重大的责任。完整的德育教育应包含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是今后德育中应该加强的地方。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应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在现代多元的社会思潮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较强,很易受到社会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从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中导入。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会使教育效果出现偏差。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以身立教”,以人格培养人格呢?

首先是教师要真诚。

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其次是教师的人格要合格。

教师的职责是育人,在育人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一种观念:学生接受能力有强弱、学习进步有快慢,在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因人而异、分类推进、互帮互学。教师要用健全的人格素质和良知影响学生,关心学生。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癖,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

第三教师要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怒,他就对你怒;你对他冷淡,他就对你冷淡。有所不同的是:你若对他微笑,他可能对你大笑;你对他冷嘲,他可能对你抵触。而后,你再对他笑,他也有可能无动于衷。

所以,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

(2)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

(3)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要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

(4)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第四教师要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