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例6篇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1

关键词: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资源开发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众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工作方面,存在着诸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重使用轻储备问题等问题,这两大问题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的最终结果,直接影响着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的最终成效。

(一)重理论轻实践

作为企业而言,培养人才、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就在于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培养更具工作能力的优秀人才以及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两种人才都是从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活动中难以培养出来的。此外,有些企业虽然能够了解学校教育和企业人才培训之间的区别,虽然也知道企业人才培训的目的所在,但是在实际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往往也缺乏基本的章法,许多企业名义上是人才培养,实际上仍然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形式,对被培养对象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制定,对企业人才培养也缺乏长远规划。这些不够科学严谨合理的培养方式很难为企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二)关注使用忽视储备

现代企业在人才培养及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将开发与培养的重点放在现役工作人员身上而比较忽视对人才的储备管理工作。现役工作人员是当前在职的正在为企业工作、为企业创造经济收益的人才,这部分人才肩负着企业发展的实际任务,而现在国内企业忽视人才储备培养与开发的事例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常见的“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这不仅让许多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临许多阻碍,同时也是企业人才培养和开发过程中的一大落后表现。这极大的制约了企业人才储备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企业以自己的方式和文化环境为自己培养出“量身定制”的合格人才。但很遗憾的是,目前许多企业只将人才引进重点放在了如何能够招收“现成”人才然后加以使用,却不能具有长远发展眼光,没有为自己培养后备人才队伍的意识。

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质量与水平的思考

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工作质量提升不仅需要正确的人才培养意识,同时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适应企业发展以及市场未来发展需求的实施计划。

(一)规范企业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与开发也是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许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喜欢选择传统的课堂教育、理论教学模式一方面是因为对企业人才培养还没有足够清晰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管理成本考虑。毕竟课堂教育模式经过长长的历史实践,已经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企业如果只是简单借用则不会产生其他开发研究费用。但是这种本末倒置,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实际作用的人才培养无法为企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现代化人才。所以想要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培养,就必须端正态度,不畏艰难,真正寻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培养模式。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从被培养对象的自身特点出发,寻找到兼顾理论与实践并以突出技能培养为特点的企业培养模式。

(二)建立人才档案系统

人才档案系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更好的掌握企业现役工作人员的专业和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企业筹备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及开发项目提供现实依据。人才档案应该是跟随人才一生的重要资料,应该从入职开始就进行跟踪记录,在内容上不仅要包括员工的工作职务、工作技能、学历水平和专业领域,同时还要具有员工与企业的互动项目,如员工职业规划、员工的未来发展展望、员工所希望的技能提升方向以及企业的信息反馈等等。所以人才档案系统不仅是企业对员工信息的收集整理,更重要的应该让人才档案系统变成员工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及教育活动中的交流平台,从而提升企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现实性、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提升员工参与人才开发与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重视储备人才培养

许多企业出于经费问题、现实发展问题、管理问题等等因素而比较喜欢选择具有同类型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录用。虽然具备同类型工作经验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在人员招聘之后的一系列岗前培训或技能熟练成本,能够让员工在入职之后短时间内就为企业创造实际经济财富,但对于想要在未来市场上真正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真正想要建设全方位人才队伍的企业而言,这种“拿来主义”并不可取。“熟练工”虽然能够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和新工作,但也会将一些习惯性观念、习惯性操作方式带来新的环境当中,新技能容易培养,但就习惯却不容易改正,这将不利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及团队凝聚。所以企业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多关注储备人才培养,应该鼓起勇气、拿出魄力,为培养对企业具有归属感、真正契合企业实际发展的“本土”人才多下功夫。在人才储备的培养工作中,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的互动联合,或者采用人才定制的方式对高校下“人才订单”,以及企业要多多关注大学毕业生群体,寻找可培养的新苗子。当然储备人才培养要比普通的人员培训与再深造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及财力,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模式。

企业人才开发与培养对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才储备及人才队伍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丽,宁宁.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1.(12)

[2]申彩芬.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03)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2

关键词:高职;物流;实训

高职院校是否能够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人才培养的定位、师资队伍、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习实训等。其中能够直接服务于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莫过于建设一套完备的校内实训系统。为加快笔者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步伐,更好地满足学生校内实训要求,笔者所在学校在申报下一期财政预算中,拟定建设物流综合实训的初步方案,并以省级重点专业人才依据,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更大的支持。笔者所在学校物流教研室进行了多方调研和充分合理的论证。针对笔者所在学校目前状况,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流通企业、大型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等,能从事仓储管理与控制、配送调试规划、运输管理以及信息化控制等高技能人才,围绕该定位进行的核心课程设置确定实训方案。

一、仓储配送管理需求

基于仓储与配送的实验实训室/基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设计规划,其一是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技能比赛的要求,对技能大赛所规定的区域环境和设备进行规划,能够满足比赛的基本要求;其二是完全以企业现代物流中心(仓库)真实业务背景为依据,充分体现物流中心真实的业务运作、岗位作业、流程交接和内部管理过程,真实还原国内外现代化物流中心的运作环境。真实作业环境的培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在今后进入企业工作时上手更快。通过对现代物流中心的模拟,笔者所在学校将物流中心的业务模块提炼出来,可将整个区域柔性划分为:收货理货区、自动化仓库区、自动分拣区、流通加工区、电子拣选区、包装加工区、发货理货区和设备容器暂存区等。各功能区域及其包含的软硬件设备均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组合,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真实呈现企业作业流程,针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对仓储与配送基本作业环节、流程及各种作业方法有全面了解,并能够熟练进行各种作业的执行与管理,适应各种仓储与配送的工作岗位。

二、运输管理需求

笔者所在学校基于运输的实验实训室/基地以实际运输型企业为原型进行设计,与实际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软硬件设备搭建一个完整的运输组织与管理和运输现场作业环境,通过模拟订单处理、人员调拨、市内取派调度及优化、长途干线运输调度及优化、货物验收、称量、标记及处理、货物装载、突发性事件处理、成本预算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核心内容,达到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整体计划能力、设备操作能力、业务执行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的教学目的。整个实验实训过程全程模拟运输作业中的业务受理、调度、取货/派送、干线发运、干线到达、在途跟踪、异常处理等作业流程,能满足快运、快递等网络型运输企业全作业流程的模拟实训。通过实训,学生可掌握在运输组织管理、运输作业操作、专业团队协作、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安全及文明生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对运输作业环境的模拟,运输的核心业务模块被提炼出来。整个区域柔性划分为:客户取派区、控制区、受理区、派送暂存区、分拣/封装区、干线暂存区、到达区、发车区等功能区域。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学生能够对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快递以及过程中的接单、取货、集货、发运、到达、派送、签收、反单、结算、统计等一系列操作过程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对运输过程的多岗位协作以及岗位轮换,达到全面掌握运输管理、运输组织及运输作业核心技能的目的。

三、物流信息化、智能化需求

基于物流信息技术的实验实训室/基地是对各种常用物流技术(如条码技术、RF/RFID无线射频技术、传感技术等)及其相关软硬件系统设备进行实验实训教学的专业区域,本实验实训室/基地适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之前作为设备的基础认知与练习,亦可作为物流技术相关课程的随堂实验实训内容,培养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及其相关软硬件系统设备的原理、使用方法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通过各种RF/RFID设备、条码扫描及检测设备、数据输出设备等的理论讲解及实际操作,学生深刻体会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理解物流信息技术相关概念,提高掌握各种物流信息技术设备操作的能力。此外,本实验实训室/基地亦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场地。学生通过电脑设备浏览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如长风网)的相关课程,按照自身需求或教师指导意见,选择需要学习的科目,扩充知识面,提升学习兴趣。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系统是在基础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软硬件设备基础上,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如RFID射频识别技术、视频监控技术、GPS定位技术、温湿度传感技术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等),通过对物流作业过程中的环境监测与控制、货物信息采集与处理、视频监控与分析、人员/设备位置监测与分析、GPS车辆位置监测与分析、报警监测与处理进行综合管控,实现基于物联网可视化管理的智能物流信息平台。

四、最终方案

实训室共分为四间,分别为:仓储模拟实训室、运输配送实训室、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每间面积为100平方左右。需要配备软硬件设施与设备如下:物流综合模拟教学系统1套(包括仓储作业系统、运输作业系统、配送作业系统、考核测试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1套,包括组合式货架、巷道堆垛机、堆垛机控制柜、中央控制系统、出入库控制货台、出入库辊筒输送线、滑块式分拣输送线、立库专用托盘等;电动堆高车一台;工业级手持终端4套;激光条码扫描器4台;条码打印机1台;RFID支撑系统、RFID标签若干张、手持式RFID系统、高频RFID读写系统、电子标签单元实验箱;3D虚拟现实运输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永富.新时期广西高职物流专业教材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仓储类课程 教学改革 实训 实践基地 应用能力

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主要分为本科层次、大专层次、中专层次,研究生以上层次较少,而大专层次大部分出自各类职业院校,属于应用型人才层面。与普通高校培养的本科人才相比,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更贴近具体的职业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大专层次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物流人才需求面最广、量最大的物流运营管理人才层次的需求。

仓储是物流的两大基本功能之一,而仓储类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借鉴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对仓储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素质和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克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缺乏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缺点,面向职业需求,为社会培养适用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仓储类课程的特点

从许多案例来看,仓储管理已成为物流管理的核心环节。这是因为仓储总是出现在物流各环节的接合部,例如采购与生产之间,生产的初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生产与销售之间,批发与零售之间,不同运输方式转换之间等等。仓储是物流各环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的表现,也正是解决这种不均衡性的手段。仓储环节集中了上下游流程整合的所有矛盾,仓储管理就是在实现物流流程的整合。而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最大的差别就体现在库存环节上。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物流管理的一个分支。该课程从了解仓储活动人手,研究如何管理才能以最低的仓储总成本提供满意的客户服务。仓储类课程涉及物流管理和技术等多学科领域,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产物,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明确仓储与现代物流的关系,理解仓储的涵义,有助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带有更明显的职业化特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适应物流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仓储类课程,更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强调实际应用及操作能力。强调理论知识与不断革新的技术应用能力或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相适应,其深度与培养应用型人才或高技能人才相适应。不强调知识系统性,而是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主要问题

针对物流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改革核心课程仓储类课程现有的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但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校内实训环节脱节

目前,有些院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比如上海商学院,有上海百联集团这样的连锁零售业巨头作为办学背景,实训室的设置和投入都是有保障的,他们的连锁经营实训就是在校园超市内完成的。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熟练掌握。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实验实训室和机房的条件所限,实训课的开展存在场所与时间限制。特别是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办学之初就缺乏行业背景,目前在教学中这种需要配合的环节很多是脱节的,学生往往只能通过图片、视频演示,通过仓储模拟操作系统软件对课本内容粗浅了解,无法增加实训内容,这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2、缺少校外实践基地

首先,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晚,资历浅,往往存在行业背景不足的现象。民办高职院校,更是缺乏很好的渠道来建立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尤其是和大企业,难以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次,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吃苦精神和竞争力相比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欠缺的情况。当用人单位可以有所选择时,他们会优先考虑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再次,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往往难以承担学生集体实习的高昂的费用支出。最后,学生对实习单位正常生产活动的打扰、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安全问题也是实习单位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由于上述等原因,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实践基地,往往只能开展参观、短期见习等实践形式。

三、建议与对策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企业需求以及物流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对相关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整合,对教材进行处理和改革,使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理论教学做到“必需、够用”;对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加以修订,设置相应的实训、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1、进行物流管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为方便进行相应的物流管理软件的实训,应建立物流综合实训室,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项目主要在物流综合实训室内进行。物流综合实训室内除了配备用以锻陈学生仓储设备操作及使用能力的配送中心立体仓库、贯通式重力货架、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等设备外,还要配备用以锻炼学生信息化处理能力物流系统操作软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训,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领会与强化训练。采用物流管理教学软件模拟实训,使学生熟悉仓储各个岗位的职责,掌握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连接方式、方法,熟悉货运的业务操作流程。

此外,应建立仓储实训基地,完全按照真实的仓储环境来布置。并添置高层货架、堆垛机控制柜、电子拣货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满足仓储课程教学中各种实训项目。

2、教、学、练相结合

一是仓储与配送课程的教学应结合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证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突出加大实训、实务内容以及职业能力培养,加强高职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证结合,使教、学、练相结合,增强学生实务能力。

二是课程教学与实际、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及课外实地考察等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设置案例分析及小组课外作业,由浅入深,由单元至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等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并提高专业素质。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其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仓储管理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仓储合同管理、入库作业、货物储存保管、库存控制、流通加工、仓库安全及环境管理、绩效考核及CCXT软件操作九大学习情境,根据学习情境设计17个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过程中达到仓储合同拟定、验收、库存控制、出库作业以及CCXT软件件操作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在物流综合实训室现场操作仓储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业务流程操作过程中锻炼仓储业务信息处理和流程管理的动手能力。

再如“仓库布局规划”章节内容要求,给出一个具体仓库,要求学生进行规划,并说明理由,考核时采用提问方式,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自身规划,结合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可小组讨论

后派代表回答,然后由教师对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打分和点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演讲辩论、模拟演练、调查报告、操作总结、案例分析、设计策划、实践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

3、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要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受社会欢迎的应用性人才,必须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选择某公司货场作为仓储类课程的校外实践课程教学基地。例如铁路货场是办理货物整车到发、仓库和场地贮存,并提供运输等服务的综合性货场。货场以铁路、公路、码头运营为主,交织着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等运输方式;除营运车辆外,还拥有各类装卸搬运设备,具有货运交通优势,拥有自己的运营车队和众多客户。有一个机械化水平较高的运营作业码头,是运输、仓储、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较理想的场地选择。

其次,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与学习,使学生了解仓储功能的一般业务流程,了解典型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应用,掌握基本的物流仓储运作的技能。由企业专业人士就运输、仓储等业务流程进行现场教学,企业兼职教师在学生参观企业时承担运输业务流程讲解及货场参观指导任务。学生参观了铁路线、火车货物装卸区、仓库、集装箱堆场、码头区装卸作业等,并到控制室观看铁路运输调度系统等的演示,通过这类活动,使学生了解物流企业相关业务的实际运作,开拓视野,加深对课程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实地参观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以及对实际岗位需求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兵;国防教育

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尖端武器装备的普及,军队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依托高等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技术兵则是军队根据专业技术兵员补充的需要,在高等职业学校建立专业技术兵储备基地,由学校从在校生中选拔,经当地军分区确认后进行专门培养,毕业后入伍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业技术兵员。此举是全面提高专业技术兵培养质量,加速推进军队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对加强专业技术兵教育管理,确保为军队输送高素质高级技能型军事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推进专业技术兵培养工作,构建科学的培养体制和机制,为我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军委主席“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理念,落实“十二五”规划,遵循高等职业学校育人规律和军事人才培养规律,融合国防人力资源开发和地方人才资源开发,对专业技术兵培养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应坚持国家主导、制度创新、市场运作、军民兼容的原则,充分依托和利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改进军队人才征招选拔方式,完善从高等职业学校直接征招各类人才的政策措施。应着眼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适应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和军队质量建军的要求,组建专业技术兵储备基地,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加强专业技术兵的选拔、征集、培养、使用、储备和动员的系统化建设,打造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可靠平台。

一、依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兵工作的意义

依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兵可以充分依托地方教育资源,为部队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军队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也可增强地方院校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国防意识,并可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一)依托地方高职教育资源,提高专业技术兵培养质量

1.军队对专业技术兵的要求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正好不谋而合。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齐全,课程体系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信息来源广泛,教学实验和图书馆条件较强,因此,利用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理念培养专业技术兵,可以有效地弥补军队院校的不足,有利于把地方的教育资源用来提高军队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军队人才培养速度,以加强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2.拓宽了专业技术兵来源,提高了专业技术兵素质。目前,中国高等职业学校有1200多所,在校生1128万余人,依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兵,能确保军队有可靠、稳定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来源,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二)发挥综合效应,推动学校国防教育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1.推动高等职业学校的军事课教学工作。军事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其课程性质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在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专业技术兵培养,能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军人和战争的存在,增强国防意识,从而更加牢固地树立爱国主义观念。

2.带动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业技术兵作为未来军人,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必须加强政治素质的培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通过加强专业技术兵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3.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各项管理活动。专业技术兵作为一个群体,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参与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应该成为大学生身边的标兵和榜样。通过对专业技术兵进行军政训练,可以带动全体学生增强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有利于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提升国防科技和专业技术兵储备动员水平,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高等职业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兵的形式,向军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拓宽了高等职业学校为社会服务的渠道,使学校不但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培养国家的保卫者,成为新型军事人才的培育基地。作为新形势下高等职业学校拥军的新形式,专业技术兵培养进一步密切了学校与军队的关系。培养专业技术兵可增强国防动员能力,在未来的战争中,学校能迅速动员一支用先进理论和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高科技大军,这是打赢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障。同时,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还可拓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四)探索利用专业技术兵储备基地培训预备役军人,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预备役部队是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素质的高低,对打赢未来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至关重要。利用高等职业学校对预备役专业技术兵进行系统培训,可极大地提高预备役部队的专业素质和战斗力,提高我军现代化作战的能力。

二、专业技术兵培养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技术兵培养体制

高等职业院校应与当地军分区合作,建立高校专业技术兵储备基地。军、校双方成立专业技术兵教育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协调本校有关部门、军事教研室和系部,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兵教育管理工作。专业技术兵实行相关系部和学校学生处(武装部)共同管理,以系为主的管理模式,同时接受当地军分区的指导。学校学生处(武装部)、教务处和有关系部要按照标准条件,落实专业技术兵选拔、招收和培养工作。

(二)专业技术兵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技术兵教育管理工作,应当遵循普通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着眼军事人才培养要求,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主,注重军政训练(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养成,夯实任职需要的素质基础。要科学设计、精心实施专业技术兵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军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

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技术兵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及军事知识技能;具备较快适应专业技术兵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3.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国防教育,明确培养目标。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专业技术兵培养的全过程。按照军队对专业技术兵的要求,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军队后备专业技术兵。专业技术兵毕业以后,应与军队工作要求实现无缝对接,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高度重视和精心设计专业技术兵的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以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造就一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4.在坚持与普通大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一致,总学时、学分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合理、必须够用的原则,适当精简、科学设计专业技术兵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工夫。

三、依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兵的具体对策

(一)统筹规划,加强组织领导

积极依靠军队和地方、个人与集体的多元力量,建立起由国家、军队、社会、高校和家庭构成的“五位一体”的专业技术兵培养体系和军地职能部门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坚持专业技术兵培养军地双重领导体制,努力形成军地密切配合的教育格局。

学校要将专业技术兵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并作为系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学校专业技术兵教育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生处(武装部)、教务处、军事教研室和有关系部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严格程序和制度,确保专业技术兵选拔、招收和培养的质量。

军地之间要密切合作,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当地军分区应选派军事教员,定期来学校讲授国防教育课,让广大专业技术储备人才提前了解部队,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军队要积极为院校提供人才培养信息,确保储备基地人才培养工作的正确方向,为建设强大国防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真抓实干,强化军政训练

专业技术兵的军政训练应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政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训练储备合格专业技术兵打下坚实基础。

军政训练应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作为专业技术兵必修课或者必选课计算学分。专业技术兵军政训练成绩要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当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除了军政理论课教学和在校日常训练,一般在第一、第二学年应安排以军事训练和部队见习为主,集训总时间不少于14个训练日的集中训练。训练地点应与军队作训和动员部门结合,由部队、军队院校或者训练机构作为训练基地,承担集中训练任务。

(三)教育管理,提高学生素质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要更加重视专业技术兵的军事化管理以及教育培养的统一化、规范化和强制性要求。学校相关部门应建立工作例会或者合署办公制度,定期分析专业技术兵教育管理形势,及时掌握专业技术兵思想变化、社会交往等情况,加强教育引导。应从着装仪表、行为举止、礼节礼貌等方面,加强专业技术兵作风纪律养成。专业技术兵应定期向辅导员汇报思想情况,遇到重大问题或者特殊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学校要每年开展评选优秀专业技术兵活动,结合学年总结进行表彰。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5

关键词:吸引人才 引用人才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364-01

我国目前医疗机构中,人才正处于短缺状态,这种现状制约了社会经济与医疗技术的发展。众所周知,培养人才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但如何引进、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培养都是当前医疗机构进行改革的重点问题。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式将有效的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质量,我国现存的众多医疗机构正处于发展阶段,培养高技能人才对医疗事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如何引进人才

现今社会中较多医院属于公立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医院内部缺少使用人才、任职人员等,这种现象就导致医院内部领导在主观思想上避开了积极主动招纳人才。但是,作为医疗机构的领导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对人才管理方面的危机感,努力在医院内部树立一种“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通过在日常发展过程中不断意识到:人才的大量储备能够提高医院价值,对医疗机构内部的物力、财力等均具有保值或增值的作用。

二、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医疗人才指的是在临床治疗、急救、护理等相关领域中的一线工作者,高技能人才具备精湛的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一定作用,当日常工作中上遇到状况时能够及时解决。医疗人才在我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医疗人才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疗机构的整体发展,不仅提高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力,还推动国家医疗技术创新的发展,所以说对医疗人才的培养与应用在社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医疗事业的领先地位可以从侧面折射出缺乏高技能设计人才的现状。可以看出,对人才的培养已经关系到我国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目前我国已经将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强国战略之一。

三、医疗人才的培养方法

在对医疗人才进行培养时应当注重“以人为本”,对医院内部相关专业的培养方式与培养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进行培养时主要按照“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方针进行院内培训与国际医疗机构实习,主要围绕化医疗机构日常工作相关职业活动,以医疗技术为核心将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医院内部应当争取与国际医疗单位进行合作,将医疗人才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医疗人才应当在院内学习职业基础知识,将职业基本技能训练与考取相关职业中级证书相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相关著名医疗机构相结合,并根据与相关国际医疗企业签订的相关“人才培养订单”中的职业岗位,或者是在相关医疗单位签订的就业合同中相关的职业岗位,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进行鉴定后再进行职业培训,考取高级证书可以按照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深造。在医疗机构中进行专业授课时应当提升团队培养水平,着重培养相关的专业带头人与骨干领导。同时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现有状况对培训条件进行一定的调整。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开展大型外国进修与交流活动,医疗机构应积极鼓励员工攻读硕士,外出观摩教学、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会等等有助于与提高医疗机构内部培训质量的活动。为了避免医疗机构中的一些兼职讲师对医疗机构环境与培训程序不熟悉等情况,医疗机构应当在讲师上岗前对其进行培训,使兼职讲师能够将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内部人员。进行培训时应当通知相关讲师对培训课程进行选题,在培训时应当采用精品课程与良好的培训内容进行知识的讲授。如有机会应当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安排学生课程内容或顺序,并且编排具有医疗机构特色的读本。

培训时应当使用多种多媒体手段,不论是培训中的基础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训基地的实物培训都应当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进行处理,调动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在这期间应当时刻注意内部受训人员与领导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主要将备选人才作为主体。例如在进行临床解剖或手术时,不再是像传统培训那样由讲师在事前为储备人才做好培训准备工作,而是根据储备人员的想法制定自主方案,讲师则进行相关方案的风险评估或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帮助。储备人才在完成后应当由讲师进行检查并加以评价,并将总结内容包含在最后评定分数之内。

四、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培训相关机制

医疗机构内部培训质量保障机制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制定。医疗机构中相关的负责部门应依照例如《医疗机构工作规范守则》、《讲师授课质量评定》、《实训教学规范》和《讲师授课违纪与授课管理评估标准》等相关规定制定。在储备人才、医疗机构、社会三方监督管理制度中建立,医疗机构应当委派专人对各校各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将优质人才选入医疗机构之中,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也应当委派专人对培训质量进行监督。讲师应每月按照上旬、中旬、下旬的顺序上交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将培训计划、培训文件准备、课件准备、培训日志记录、实训应用记录、设备使用情况、设备安全等相关资料上交进行审查。

对讲师的培训质量进行评价,这不仅要得到医疗机构的认可更要得到相关专家、同行的认可,最重要的还是储备人才的认可。每年医疗机构都将组织全校员工对相关培训讲师进行匿名制调查问卷,将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排名,讲师在进行评优评先时首先参考调查问卷分数。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讲师授课的积极性,更能够增加储备人才和讲师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讲师任教的责任心与教学水平。

使用了专业培养方法后医疗机构的培训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医疗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这种方法的实施保证了医疗机构储备人才的优质、储备人才数量充足。不仅增强了储备人才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储备人才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很多大中型医疗机构纷纷莅临我院进行参观,就2012年来说,我院储备人才与外国医疗机构的签约率高达 98.56%,近两年医疗机构储备人才与外国医疗机构进行签约率均保持在97%以上,且治疗与护理质量较高。

参考文献

[1]谢明芳.高职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新观察,2010(9):238-239.

储备管理者培养方案范文6

团队合作对以物流行业而言至关重要,合作紧密程度与否关系到物流行业的效率高低,对于物流行业专业人员而言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物流专业教学人员,在学校教学环节就应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具体操作过程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施:一是通过完成课内实习实训任务来实施。二是通过课程的技能比赛来实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下任务,同学自愿组合(4-6人为宜)为学习小组(或比赛小组)并选出小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实习实训任务(比赛项目)进行讨论,统一认识。小组长根据实习实训任务(比赛项目)和小组成员特点进行任务分解、角色分工。(2)分角色,完成自己承担部分的实习实训任务(比赛项目)设计,小组汇总讨论后,形成实施方案(参赛方案)。(3)具体实施,在小组长带领下,到仓储实训中心按实施方案(参赛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小组成员按角色(如收货员、拣货员、发货员等)完成实施方案(参赛方案)。操作(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配合非常重要,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充分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学生的安全意识得以培养

安全性是从事任何行业均需要重点强调的要素之一,作为物流行业更应注意安全性问题。在基础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向学生灌输安全性意识,不仅仅是自身的安全问题,还要注意各个操作环节以及货物的安全问题。无论是在装卸、运输过程中,还是对于货物的防火防潮防盗,甚至是货物的病虫害也应提到安全性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对于易形成风险的环节进行保险是一种降低物流企业风险的方式之一,但是更重要的则是加强对于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学生的学习意识得以培养

在任何岗位均需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仅是物流行业内的知识,还应进行扩展式学习,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做到学以致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仓储管理人员的学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商品养护方面的知识,二是到其他仓储企业学习,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由于物流行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国家在相关政策法规上也不断进行更新,这都给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提出新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也需要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及时进行学习。

四、学生的组织协调意识得以培养

组织协调意识及实践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关键技能,一个完整的仓储与配送过程,需要不同部门与环节之间共同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职业院校学生在教学的学习环节以及实践的实训环节均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仓储与配送过程中,需要注重与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等等之间的良好协作配合,只有协调到位才能做到物流的顺畅进行。作为物流相关专业的教学人员,我们更应该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业务素质,提高自身实践水平,以更加有说服力的教学来提高学生整体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如果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物流行业从事仓储管理人员,一定要有组织协调意识,而不是仅仅把眼光只放在自己的岗位上。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