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教育论文范例6篇

人格教育论文

人格教育论文范文1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例如,当某人遇险,有人挺身而出营救、相助,人们称之为高尚;有人则扬长而去,人们斥之卑下。为集体为国家勤勉工作,分毫必争,社会评价为优秀;为个人和小家无孔不入,无利不图,社会评价为自私。这是当今社会的人格内容之一。

人格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教师人格力量;教育任何一种社会职业,都没有像教师这样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高期望和严要求的约束。这一方面体现了教师的职责及其这职业的角色特征,另一方面,也应归结于优秀教师所具有的人格力量的影响。

一、语文教师人格的教育价值

由于教师特定的社会角色及在受教育者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其人格特点及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受教育者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给予学生的人格形成上的影响,无论是在学科指导方面,还是在生活指导方面,凡是同学生有关的地方,无一不表现出来。

教师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是其教学方式是可以探讨的。即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到取得最优效果的途径,以及在班级教学的场所里,使学生通过同教师、同学的互相接触来发展自己的人格。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行为,才能给予学生人格形成的正面影响呢?笔者觉得应注意: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的角度来看,学生既是认知主体,又是发展主体;从德育角度来讲,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学生是主体,就是说他们生来就蕴涵有一定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要靠语文教师引导才能使学生固有的“四性”表现得当。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力量。

(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技术。在教学中多用启发式、情感式、多向式、开放式。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基本原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人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如下能力:自学能力;搜集、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鉴别、判断是非的能力;应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等等。提高能力也是对学生人格的正面引导,因为能力是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想办法提高学生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

(四)落实教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新教材的思想性。通过语文课程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果学生老是认为教师在严肃地教育他,而处于被动受教育的地位,就会产生压抑、拘束和受约束感,会在无形中造成心理屏障,从而教育效果就会违背初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冷淡、消极、不屑、不满,乃至产生对立抗拒情绪。

二、教师的人格差异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领导方式是不同的,从而显现的人格力量也不同。我国的钱家荣学者认为,教师的人格结构也分为三种,即父母态、成人态、儿童态(PAC)结构。

父母态(Parents):以父母态为主的教师有明显的优越感和权威感,往往凭主观印象和经验办事,在课堂上常用命令方式。学生是畏惧和被动的,会抑制他们对旧知的回忆、新知的理解和深入思考,学习达不到高效高质。

成人态(Adults):以成人态为主的教师具有客观和理智的特征,善于把握过去的经验,估计各种可能性,作出合理的决策。他们对学生既宽容、鼓励,没有框框限制,又有明确的指南和帮助,采用民主型的教育行为,因此常有理想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在这种人格态下,由于鼓励并允许学生的参与,又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因而学生的学习是低耗高效,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

儿童态(Children):以儿童态为主的教师像儿童那样冲动、没有主见,遇事畏缩,优柔寡断;他们的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情绪不稳,纪律松懈;在这种人格态下,由于缺少行为监控和指导,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差,学生也很少有创造性。

民主型、成人态的教师是“促进”作用;而轻微型、放任性的教师,由于其人格的不良态,必然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课堂心理气氛,影响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以及人格、道德的发展。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注意完善自己的人格,把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转变为优良人格的促进作用。

三、教师人格的完善

(一)教师是普通社会群体,却应有独特、丰富的人格特点。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不仅用自己的人格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而且也是通过教育工作,体验到自己的人格深化的存在。为师者,大都有这样的共识:经过和学生几年的相处,班级的整体风格就和班主任老师的外显的人格极为相似了。

人格教育论文范文3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往往从教育体制、道德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忽视了从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课中学量的经典作品,就是走近先哲和时贤,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汉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理应自觉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在教学中进行生命主题的教学,教学内容上实现重组,教学方法上实现综合,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相关知识系统化,找到生命文化的源头,思考生命文化的价值,实现生命文化的延续。这也是为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从而达到育人之目的。”

一、关爱施教,培育生命教育的氛围

“生命教育”本身就是充满人性、人情、人道的教育,那就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真情与关爱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氛围,为生命教育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教学气氛。而这种氛围的培育,非得要求施教者要有关爱之心。美国学者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我们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爱是可以修复一切伤痕的良药。”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生命,应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个角落,要知道,你关注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太阳,哪怕是一束阳光,“世界”足以明亮。教师对成绩优秀者要鞭策其更上层楼,对学习浮躁者要提醒其降低重心,对处于低谷者要激励其走过坎坷,对学习困难者要帮助其建立信心,要时时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有如沐浴阳光的课堂上接受生命的教育,感受生命的尊严,理解生命的宝贵,体会生命的艰辛。

二、依托文本,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

汉语文教学,本身也理应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如教学《杜甫诗三首》中,诵读品味感悟诗人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与人生经历,深入分析杜甫为什么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人生感慨,是因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万方多难”的年代,个人生活又异常艰难,强烈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熔铸了他高尚的品格,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生命激情,使他的诗在反映人民生命痛苦,表达百姓生存状态与思想情感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点燃火花,探索生命教育的意义

“文道统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义之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所选录的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上都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如在讲授《真正的英雄》一课时,教师要做到“情动而辞发”:让学生沉浸在文本所创设的悲痛情景之中,紧紧抓住”这些航天员生命惨烈地被毁,那生命的意义又何在?”“若是你的亲人也有献身于航天事业的,那你又作何感想?”等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索生命的意义。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讨论争辩、激烈的思想碰撞,领悟了深刻的生命意义: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生命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乃至被毁的历史。

人格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 人格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K01 5CZY096。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0-01

文化的植入好坏相对决定了人格的优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然也就造就了优秀的中国人格,但是由于时代的进步,文化的相互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之间就有了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如何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延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论及特征

1.传统文化的人格体现

儒家的理想人格。在儒家的理想人格中,认为最高人格的体现为圣贤。而圣贤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是要与天同德,与大道同行,克己复礼,兴国安邦的高尚品格。儒家圣贤的人格主要体现在仁与礼的统一。

道家的理想人格。在道家的理想人格中,提倡隐士。即真人,至人,神人。主张淡薄本性,无为不争,已达到人性和自然最原始的状态。在道家的思想中,提倡返璞归真,无为而治。

法家的理想人格即为英雄。认为要追求自身的实际理想,凭自身的力量争取社会地位。提倡法不阿贵,唯法所在。在法家看来,法令制度高于一切,无论君臣,在法令面前一律平等,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

佛家的理想人格提倡超尘绝俗,认为万物皆空,明心净性。在佛家的思想中,佛就是泯灭七情六欲的超人,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万般皆空像的心态。

2.中国传统人格教育理论的特征

第一,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格。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就是表面天地之间人之性命最为珍贵,体现了人的价值。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就是指人的追求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表明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是中华民族的行为模式,注重挖掘人的价值,获取他人的尊重,一方面做到自爱,自尊;另一方面做到理解人,尊重他人。

第二,崇尚仁爱理念。孔子特别注重“人”的突出地位,仁爱是人性之基本,通过自身的美德,达到人与万物的统一。在理想的人格教育中提倡,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行,另一方面也要将德行推向社会,造福社会。

第三,重视修养实践,崇尚理想人格。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将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作为自身的追求根本,通过道德理论的熏陶和道德实践的累积达到人身外在和精神内在的统一。

二、传统文化与现阶段人格教育的融入

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整理,塑造高职学生优秀的人格,以经典“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为重点;以仁人志士为榜样加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励志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

1.思政教育体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在现行高职思政教学体系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导向性融入思想道德修养课,用心弥补现行课程的人文精神的不足,增加课程的育人功能。高职学生的道德修养不能被文化课的知识性要求所取代,教学与评估只能以育人为中心,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道德修养课程,可以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来引导学生的道德思想,培养人格健全和道德品质优秀的大学生。

2.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网络、影视建设

网络、影视等公共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在专门优秀传统文化网站中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职大学生提供一个干净绿色、健康有益的网络和影视环境,转移人格教育的重要阵地。

3.在校园人文环境中融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高职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战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对高职大学的道德人格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校园文化中的历史传统和思想追求能改变学生的价值观、理想和道德信念。如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北大的兼容并蓄,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代的青年才俊。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高职学生人格教育的理论价值

1.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择业观方面,高职的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就想着找到非常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敬事而信“,“建功立业”的精神是值得当代高职学生借鉴的。很多成功者和建功立业的人都是从很艰辛的基层工作做起。通过传统文化中典型的人物案例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保持达观的择业心态,“天生我才必有用”,有才华有德行的人最终会被发现。保持不断进取的信心是帮助高职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有利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许多人不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因而往往造成与同学交往胆怯、与教师“顶牛”、与父母关系不合;还有一些学生交往重实惠不重原则,请客送礼、拉帮结派,这种友谊自然不会长久,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交往能力。因此,利用传统的道德中强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让他们更加能够明白尊重他人,勇于承担,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3.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诚信品质。诚信是做人之根本,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诚信品质的培养在整个人格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良好经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整个社会道德文化进步的需要。因此,通过传统文化培养高职学生诚信的品质至关重要。

4.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道德自律。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就导致道德教育的效果不明显。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也就表明,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有自律意识的人。在道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综上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贯穿着人格的养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着至大至刚的人格,乐天坦荡的性格,天性仁厚的性情,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华人民高尚人格的形成。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我们不仅要吸取丰富的世界文化,更要注重传统文化中人格和人格教育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国娟. 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J]. 思想理论教育,2015,04:64-69.

[2]张应平.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考[J]. 黑河学刊,2014,08:98-99.

[3]朱明贤,郑克卿,赵国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教育[J]. 唯实,2008,03:32-35.

作者简介:

葛金平(1972-)女,湖南湘乡人,文学硕士,文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人格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生;健全人格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教育的本来义务。中职学生的心理存在一些健康问题,要想培养中职学生的健全人格就要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心理问题、情感心理问题、自我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要从这六个心理问题着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功能和专题讲座以及专项课题研究,才能做好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

一、人格与心理健康

1.人格的定义

因为心理学家研究方向的不同,对于人格的定义也要从不同的研究方向来看。从综合角度来说,人格的定义粗略地说就是心理特征的总和,个体在长时间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独特化的心理特点的具体表现,是人们行为、灵魂、思想、道德以及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统称说法。人格的特点主要有综合性、独特性与稳定性。当代中职生的健康人格应该具有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正确和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良好的环境适应力。

2.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一种满意、高效、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讲就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要协调一致和完整,也就是人的情感、人格、行为、认识、意志要完整、协调,可以适应社会,跟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行为协调、情绪健康、智力正常、人际关系适应、意志健全、反应适度和心理特征符合年龄这几个方面。

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按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使用相关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不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内容。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完善自我、调整自我认识的重要过程,人格培养的水平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提高预防心理障碍的水平。中职学生是未来产业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水平与我国产业大军的素养水平有直接联系。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对学习环境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培养义务感、责任感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很多中职学生具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扰,给他们实施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心理辅导,会帮助他们摆脱这些心理上的困扰,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健全人格不但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内容,心理健康也对健全人格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首先中职学生承载着未来的产业,家长对其有着很高的期望值。因为大多数中职生都有着自卑心理,心理发展存在缺陷,缺少社会经验,承受的压力很大,社会适应能力很差,这些因素导致了中职生的众多心理问题。如果不尽快将其解决,中职生人格的培养就会受到牵制。只有解决了这些心理问题,才能提高中职生的健康心理水平,才能促进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中职学校的目标就是根据社会行为准则来规范中职学生的日常言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求学生可以承担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培养内容有专业技能、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这些内容会影响到中职学生的人格培养,健康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还具有丰富培养内容的作用。

中职生走出了繁重的基础教育,开始接触社会,独立思考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完善,还处于意志品质行程与心理素质建设的重要时期,学生会形成完整的个性特点,在这个阶段加强健康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在这个转折阶段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格,还可以促进人格产生的稳定性。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培养健全人格的落脚点,由于思想有着行动的决定权,思想会在外在表现体现,只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全的人格,同时也突出了人格培养的主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落实人文关怀,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格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国民素质的培养以及国民人格的提高,还会关系到祖国的兴衰和民族未来的素质水平。

三、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中职学生人格的方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种系统工程,要建设课内外的教育体系、指导体系、咨询体系。结合自助与咨询,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中,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设专业性的教育团队。由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高要求和周期长的特点,需要有专业水平高、涉及范围广泛的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中职生的独立意识比较强,具有一定的批判思考能力,学生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支持、信任与尊重。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信念,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关心,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发向上的决心,尊重学生的好胜心与进取心,包容他们的缺点和弱点。因为这些缺点和弱点中包含着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质,修复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他们人格的健全性。

个性是指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性格、情感、思想和能力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所以个性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回顾过去,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路途上,要培养中职生自己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就能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就能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性格特点,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将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让现代教育可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起来,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独立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提高,中职学生面对环境的多样化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给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只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中职生人格培养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实现中职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任务。

参考文献:

沈振伟。心理健康教育视阈下的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1(01)。

刘瑞凌。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山东师范大学,2011(02)。

赖晓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5(22)。

谭银辉。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2(17)。

刘丽。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2(23)。

人格教育论文范文6

中心词:人格因素责任心责任感

心理学专家一致认为,一个人专门知识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条条道路通罗马”;而人格上的缺陷将贻害一辈子。在报纸上经常可见一些天才少年在网络上传病毒,窃机密,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报道。这说明现代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不够,没有对知识负起应有的责任。这意味着现代教育不仅要有认知教育,而且更要重视人格教育,而责任感是人格中最朴素而又最可贵的人格因素。

一、剖析学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现代的学生绝大多数缺乏责任感、责任意识和责任心,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受物欲和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在“过剩”的物质拥有背后,承受着严重的精神营养“饥荒”和精神“消化不良”。他们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观产生了模糊,更谈不上责任感。

(2)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比例的增多。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小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他们丧失了应有的责任心。

(3)受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小太阳”、“小公主”般的“宠养”中,自私、依赖、享受之类的“并发症”正不断滋生蔓延。再加上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孩子,更疼自己的孩子,也不可避免地溺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大多数大胆、活泼、求知欲望强,但自立意识和生活处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责任意识也就有所欠缺。

的确,正是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小学生的人格不能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更抑制了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培养责任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1、责任感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

责任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无责任感或责任感强弱,可以从这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中很快地表现出来。在当今强调淡化荣誉感,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时,我们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履行自己的职责。有了责任感,学生才能像老一辈科学家那样把自己的学习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义无返顾地投入到学习知识和本领中去,勤奋扎实地学习、工作,长大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责任感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曾一再强调过:要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美国的西点军校还将“责任”二字作为校训。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个公民的责任感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有了责任感,人们才会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了责任感,才会时刻准备着伸出一双援助之手;有了责任感,才会将个人融入到社会的海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为国效力。

中华民族一向崇尚“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这是我们国家历经磨难而不断奋斗崛起的最可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做到心系天下,但我们尽可能努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意识和责任心。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不断进步,我们国家就会更快发展。

2、责任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二十一世纪人类将面临着各种挑战,而列为首位的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责任反映一个人的品质。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条件。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才华很重要,但缺乏责任感、责任意识、责任心,就不堪人用。没有责任感的人,什么事情也难以干成,任何事情也做不好。具有了责任心的为事之德,就会收获一个金色的人生。现在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最看重的是责任感,招聘人才时一再强调:一个人只有充满责任感,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因此,呼唤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当前教师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班主任,不仅应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我们必须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使学生逐渐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班级负责,最终培养起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为了塑造未来,我们面临的挑战与肩负的责任将是巨大的,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三、培养责任感的措施和途径。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和确立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责任感,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处理能力,成为有责任心的现代少年呢?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找准教育的突破口。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家长希望孩子受到一流的教育,学多少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责任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学生的职责、任务,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结合平时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责任心,应从多方面抓起。

(一)学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责任感。

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动机是搞好学习的动力。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一种对自己、对父母、对老师、对祖国的责任感的体现。动机的层次越高,学习动力越强、越持久,因此,我特别重视在激发学习动机中,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感。我不仅让学生交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迹,还教育学生面对知识不要单从兴趣出发,要磨练自己学习的意志。在学习中能吃苦,有恒心和毅力,就说明学习的责任心强。在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促使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以便主动学习新知识。在预习中要求他们对于不懂的知识要做好存疑,为听课做好准备。课上,我激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他们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嘴去说,有问题就问,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思维发展。目前,由于学生们学习动机的逐步解决和动机层次逐步提高,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索知识,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2、端正学习态度,巩固学习责任感。

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否有责任心。一年来,我培养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认真改正每一道错题。比如,练就学生写出一笔工整、漂亮的字。四年级学生刚开始学写钢笔字,打好字的基础是关键,我不要求学生人人写字有字体,但要求学生有认真写好每一个字的责任心。我发现凡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字迹大都潦草,说明平时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缺乏责任心。学生字写好了,作业本干净整齐了,就说明学习态度端正了,作业的正确率自然就提高了。可见认真的学习态度正是学生表现责任心的行动。翻看着同学们整齐的作业本,老师笑了、家长乐了。学生对自己负责的学习状况,在全班普遍,班级学习风气浓了。同学们追着老师订错题,免作业的同学自己找题做,希望老师多指导。可见,学生学习责任感已落到实处。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各行各业需要品学兼优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新人,要想适应社会的要求,从现在起就必须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出色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这是责任感具体表现。有了这种责任感,学生学习就会有动力,学习就会有目标。

3、挖掘教材因素,培养为人处事责任感。

我非常重视自己所任教的课程中,(例语文课、思品课、劳动课等)用心渗透与课堂教学知识相关的人格教育,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长期受到教育的影响。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我很少给学生讲大道理。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主要人物,在对待为人处事时,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非常令人敬佩,这些课文都是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好教材。例《司马光》一课中,面对小伙伴失足落入大水缸的险情,小司马光沉着机智,砸缸救人,多么令人敬佩。《雨中》,一群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冒雨帮助一位运苹果的姑娘捡起撒了满地的苹果,这一幕让人回味无穷。《小珊迪》这位穷孩子,在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刻,心里惦记的是自己可怜的弟弟和还给别人四个便士,他的悲惨遭遇和高尚品质催人泪下。在语文学习中,只要我们教师能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他们的人格扭力,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为人处事的责任感。

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他人、对国家、对世界的责任感,教师应该从教材实际出发,抓住关键情节,进行巧妙的渗透,做到文道结合水融。这样才能既落实了知识的教育,又进行了生动形象的人文素养教育。(二)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1、确立奋斗目标,培养集体责任感。

在班级管理中,我十分重视树立班级的奋斗目标,在明确奋斗目标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我们班级的奋斗目标是“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做好每件小事,争当优秀班集体”。每周的班队课,我做到专时专用。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集体的责任心。在做事情时,我要求学生应该努力去做,做完后每人要反思“我尽力了吗?我努力了吗?”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一滴水,要为集体争光,集体的荣誉就是个人的荣誉。每位同学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班分层次设立的个人荣誉有:星级特长生、优秀队干部、优秀值日生和进步生。学习方面的单项奖有:背诵记忆大王、听讲思考学者、答问交际专家、书朗诵明星、写字绘画书法家。通过平常学习生活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标志,获得对应的奖励荣誉,每月和期末的各项评选工作落在实处。这样有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感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增强了集体责任感。

2、明确分工职责,培养工作责任感。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是培养学生工作责任感不可少的途径。在班干部的队伍建设中,班委没有名额的限制,够标准就上,为的是“班上人,人人有事做!”;在集体的奋斗方向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中,学会做事,为的是“班上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素质全方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寻求自我实现的价值。得到了锻炼,又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勤于为集体做好事的责任心。跳绳达标有体育委员负责记载个数,对没达标的同学个别辅导,督促他们反复练习;清洁卫生有劳动委员负责排值日、检查清洁情况;个人卫生有卫生委员负责检查,并及时有记载,有公布;出黑板报,有宣传委负责排版,学习委员提供文稿……班级各个方面都有专人负责管理,也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跳绳达标个个通过,清洁卫生全学期做到无扣分现象,黑板报得全校最高分。学生有责任感真好!

成就感激发了委员们的责任感,责任感促使委员们更好地履行职责,取得更大的成就。责任感总使一些人出类拔萃!从内心争做一个人格完美的人,责任心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1、精心设计班队活动,培养责任感。

在班级活动中,我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及时召开了班队活动进行责任心教育。如在教师节前夕,我在班上召开了“我们爱您——老师!”的主题活动。会上由同学们自己讲述了各个老师认真传授知识和耐心教育他们的事迹,讲述了伟人们尊敬老师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懂得是老师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老师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样一来,学生们更加热爱和尊敬老师,而且责任感逐步加强。又如在“贵州宁波---手拉手爱心助学”活动中,我及时召开这一系列的班队活动,让同学们把平时所见所闻关于失学儿童经历的事说说,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同学们心中产生一种同情心,让他们也献出一份爱,久而久之,这份同情心也会升华为一种责任感。

2、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培养责任感。

在各种实践体验中,培养少年儿童责任感是条有效的途径。内容可丰富多彩:在家庭生活中体验——“我爱我家”,培养少年儿童家庭责任感;在少先队集体生活中体验——“大雁齐飞”,培养少年儿童集体责任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走进社会”,培养少年儿童社会责任感。我将实践活动、体验要求、雏鹰争章活动有机结合。

例这学期大队部开展的感悟亲情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家里担任各种角色,学会各种家务。教育学生要有责任协助家长做一些家里的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家庭负责。一学期来,学生们用自己的爱心、孝心、细心,持之以恒地帮家长干了许多家务活。从中理解了父母的责任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都写出了具有真情实感的亲情日记。例《学会负责》、《今天我当家》、《我是小保姆》等亲情日记,获少先队评比优秀奖。

这一感悟亲情体验活动,培养了学生们应有的家庭责任感,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同时更好地了解各行各业劳动在社会中的意义,增强责任意识,树立人生理想。

3、及时报道新闻媒体,适时进行责任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