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师节的文章范例6篇

有关教师节的文章

有关教师节的文章范文1

一、张弛有度,环环相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注意他们什么时候处于兴奋的状态,什么时候处于松弛的状态,控制好教学的速度,既要让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体现教学的严谨性,也要注意不要让学生过于紧张,对教学产生疲劳和厌烦的情绪。

如《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教学,首先让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来梳理文本的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一开始的时候能积极地投入自主学习,但是过不久就有些松懈了。这个时候要果断地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提示,针对学生最初自主阅读的时候往往只关注文章中笔墨较多的那些人物,却忽略其中另外的一些关键性内容的情况,向学生提出“文章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被调动了起来,很快发现了和贝尔曼有关的情节,这时候他们就能够清楚地把握住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了。这时再环环相扣地提出和主人公有关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对主人公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师如果能够张弛有度地控制教学,收放自如,那就能让学生在兴奋中积极吸收语文知识,同时也在放松中缓解疲劳,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二、起伏有致,层层推进

一堂课始终平铺直叙,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对教授的内容也会缺乏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能够让课堂教学环节体现出起伏有致的状态,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那么将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的精神在一节课的4分钟里前5分钟是最松散的,此后的30分钟是最容易集中的,而最后的10分钟他们又无法集中注意力了,教师要注意这一点,让教学起伏有致,从而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

如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在学生注意力最松散的五分钟内,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歌曲《荷塘月色》,并播放展现荷塘美景的多媒体课件,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结构,将文章明暗两条线索整理出来。在学生的注意力又渐渐地松散开来的时候,可以将教学内容推进到让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找到文章文眼等方面。这样的教学任务安排显得错落有致,层层递进,学生从了解文本表象内容的基础上递进到了感悟文本精神情感方面的层次。学生在找到了“心里颇不宁静”这个文眼之后便可以进一步集中精力分析文章的情感线索,从“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情”等语句中感受到作者在赏荷过程中的心情变化从而更好地和文本产生共鸣。教师还可以在下课前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想想文章第三段中的抒情独白并未写景,是否偏离了文章中心呢?这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品味文本。

在学生思维松散的时候采用一些方法调控教学节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松散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起来,重新调动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动静结合,方法多变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动”的能力,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自主阅读、思索钻研方面的“静”的毅力。将动静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让教学方式更为多样化,促进学生手脑结合,在做中思,在思中学,从而减少学生思维的疲劳,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

《老王》这篇文章的背景是“”时期,这段历史对于学生来说距离比较遥远,学生可能很难把握住文本中的深厚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教学节奏,让教学动中有静,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在指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起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交流一下,说说在自己的身边是否也有些不幸的人,自己平常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在学习了《老王》这篇文章之后,是否有所触动。在学生充分动起来、参与到讨论中之后,教师可以总结学生的观点,并让学生静下来,再次回到文本阅读之中,在深化思考中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主旨。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夫妇为什么关心老王的事情呢?”“作者夫妇已经很关心老王了,可是为什么结尾还是觉得很愧怍呢?”“应该愧怍的难道只有作者吗?从作者的愧怍中能够感受到怎样的呼声呢?”让学生深入思索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静静的感悟之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感受到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控制课堂节奏的时候把握好动静,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训练;而在思考的环节中,他们也能够更为系统地进行知识的内化。掌控好这样的教学节奏能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

四、难易协调,照顾全面

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必然会有难点和重点,教师在安排教学节奏的时候要控制好难易程度,一味安排难点,会让学生的精神始终紧张,而一味安排容易的内容也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协调教学难易度也有助于进行分层教学,全面地照顾到班级里的全部学生。

在学习《鸿门宴》这篇课文的时候,能否控制好教学内容的难易,掌握好教学节奏,对于上好这篇课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例如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来疏通课文,了解文本中的生词,掌握“举、为、谢、斗”等古汉语词汇,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的文言文语法内容。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给学生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着重理解文本的人物形象,了解文章是如何分析“义”这个问题的。这些内容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所在,教师在着重教授这部分重点的时候依然要考虑难易交错的教学方法。有的问题可以较为简单,如让学生思考“文章第二段写了哪些事情,对文章的情节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有的问题则可以更为深入,如让学生通过分析张良和项伯的话来讨论古人心中是如何看待“义”这个问题的,我们现代人又要如何看待古人的观点。

有关教师节的文章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键词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的阅读速度最快应达到每分钟500字,然而多数初中生的阅读效率低,阅读水平不高。某研究对某校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统计,阅读速度最快的学生勉强达到每分钟450字。针对初中生阅读能力低的问题,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就关键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关键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抓住文章线索

关键词在不同的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和方式不同,部分文章中的关键词存在于文章开头和结尾,而部分文章的关键词出现在不起眼的章节中,部分文章的关键词跳跃式地存在于文章内,寻找关键词的难度较大。而关键词往往与文章的线索脉络相对应,甚至关键词就是文章的线索脉络。因此,教师应抓住文章线索帮助学生寻找关键词。教师应对文章情节进行梳理,找到与关键词相对应的线索,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整理出文章思路。

2.抓住文章重点

部分文章的篇幅过长,难以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的重点和线索。在此情况下,教师可结合关键词对文章进行研读梳理,理清文章的脉络顺序和行文方式,感受作者情感变化及表达方式,从而顺利地把握文章的重点,抓住文章重心,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3.强化细节掌握

在部分描述人和物的文章中,多数作者喜欢采用细节描写方式阐述故事情节,缓慢推动故事发展。该方式可提高文章的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读者对文章思想情感的共鸣,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也更加强烈。对于细节描写,学生往往难以对文章形成深入细致的了解。而利用关键词则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细节描写有更加明确的掌握,使学生对故事情节及其发展有更加深入的掌握。

二、挑选关键词的技巧

1.在标题中选关键词

文章标题是作者情感及文章构思的直观体现,也体现出文章的中心。因而教师可以从文章的标题选取关键词,依据关键词审视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找出文章的标题与全篇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在阅读前教师还可围绕关键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帮助他们更好地、更正确地理解文章大意,体会文章精髓。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可以将“新装”作为关键词,让学生结合“新装”通读全文,并以此为切入点,将与“新装”的句子对照处理,从而顺利地把文章的骨干整理出来:(1)皇帝喜欢新装,并频繁地更换新装;(2)两个骗子使用新装诱导皇帝;(3)官员看到新装后的反应;(4)皇帝看到新装后的反应;(5)小孩揭露新装骗局。从《皇帝的新装》一文教学可以看出,通过关键词“新装”可简化文章阅读工作,将较长的文章整理为条例清晰、层次分明的部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在开头选择关键词

在文章布局时,部分作者会将统领性的词汇放在文章的开头,用于总领全文。部分文章作者甚至直接在文章开头使用统领性词语作为文章的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与下文内容相互照应。这些统领性词汇就是教师所需的关键词,找到这些关键性统领词汇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文章脉络走向和思想情感,了解文章描写的重点。如果将关键统领性词汇用于引导学生阅读,可让学生在快速掌握文章要点的基础上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在《口技》一文中,作者林嗣环在文章第一句写到“京中有善口技者”,文章内容主要突出“口技”的“善”,因此教师可将“善”作为文章的关键词,围绕“善”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口技者“善”口技?(2)作者通过什么方面突出口技者“善”口技?通过结合关键词的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活动也更加明确。

3.在结尾选择关键词

一些文章通常在结尾使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或段落大意,点明文章主旨。这些句子不仅发挥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还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因此,教师可从文章结尾的主旨句中寻找关键词,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展开教学。与在开头选择关键词不同,结尾主旨句中的关键词可以让学生获得情感启发,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教学过程中关键词还能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小见大,帮助学生理顺文章。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看到关键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掌握关键词的选择及使用方法,利用关键词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保证抓住文章重点和中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思婵.关键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22(31):167.

有关教师节的文章范文3

【关键词】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方法

1.重视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日常现代文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阅读文章的选择,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切合高考总体方向的文章内容作为训练资料。好的文章结构清晰,文笔优美,寓意深刻,能够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给予其深刻的启示;另外在选择阅读训练材料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文章题目的设置,好的题目不仅构思巧妙,难易适中,最关键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得到基础能力的提升;再有教师要在面向学生展开阅读训练之前,自行分析阅读材料题目的答案,要看答案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其知识掌握水平,另外还要看答案和题目的相符程度,对文章内容的展示和总结程度。教师要认真研究文章内容和题目设置,这样才能确定答案的合理性和严密性,为进一步锻炼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方法传授,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新课改环境下的现代文阅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日常的现代文阅读训练要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能力,掌握语文知识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阅读水平,理解深度和鉴赏水平几方面,只有全方面提高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才能保证其面对未来高节奏,高效率的学习环境做好充足的准备。阅读能力是需要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结合细致的计划安排得以提升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角度入手,强化学生在现代文阅读和分析方面的基础能力,实现其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水平。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首先就要求学生能够精读文章,也就是要保证学生深刻了解和吸收文章内容,能够从文章整体入手完善分析文章的各处细节。只有掌握文章的细节,才能感受文章的整体思想,同样的,只有明确整体构造才能感受细节处理,也就是说,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整体和局部处理的关系,适当融合对两方面的理解,进一步分析文章内容。这样才能实现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对细节的掌握,对语言的理解,对内容的明确以及对思想的感悟。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现代文材料的时候进行三遍阅读,第一遍时从局部到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第二遍是要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同时结合文后习题分析文章结构及细节内容;最后要结合问题阅读,在肯定之前的总结认识的同时,寻找问题答案。另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以此强化学生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但更为关键的是使其具备独立思维的能力,能够充分结合发散性思维思考文章内容。

三、强化基础系统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是要靠强化个人语文基础知识作为基础的,在现代高考的语文现代文阅读当中的题目具有综合性和高难度的特点。想要顺利解决综合性强,难度大的问题,就要以基础系统的知识作为解题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系统的语文知识,才能够以此入手,实现其更高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基础知识的训练,以帮助其形成为解题服务的基础知识网络。

在日常阅读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教材文章的利用,可以是基础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后阅读的小短文,这些文章都能够总结出一些阅读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对现代文阅读更加深入的了解。另外教师在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时候要注意对文章中重难点知识的转移和迁徙做以重点强调,教师要向学生分析文章结构顺序的分类和方法,除了基础的时间和空间顺序之外,常见的心理和逻辑顺序是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的重点,这两种写作顺序的理解难度相对要大一些,教师要加强在这方面教学精力的投入。另外像一些文章的结构安排,也是有一定知识基础才能分析出来的,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浅入深,由深及浅,由现象到本质等多种结构形式,要让学生明确不管是何种文章结构安排都脱离不了要符合人类认识规律这一基本原则。在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以后,学生就能够通过知识迁移和理论转移实现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在解答问题的时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四、重视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系统全面的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基础,灵活多变的思维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水平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思维是抽象的存在,但是思维却可以通过人们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强化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需要强化学生在认知理解,综合分析,抽象概括,调整融合,差别比较与评价总结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些现代文阅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当中,抽象概括是较难的一项,目前很多高中生都习惯在文章当中寻找原句用以解答阅读习题,这种原文概括经常会出现不全面,不准确,不切题等多种问题。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训练,要培养学生全方面,多角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能从文章的整体立意分析其细节之处的设计意图。另外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由点到面,由细节到整体,由表及里的分析并总结问题,提高对文章细节内容和思想表达的认知水平。由此确定文章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实现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这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高考现代文阅读成绩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结论

所有高中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的现代文阅读训练方法,要选择优质精美的文章供学生练习使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要结合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阅读和解题的能力和技巧,使学生在积极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主动地解答习题,将现代文阅读训练看成是一种学习享受。只有引发学生对阅读训练的兴趣,消除学生对阅读习题的畏惧心理,强化学生解答阅读文章题目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提高学生在现代文阅读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高考现代文阅读成绩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封清华;;浅谈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策略[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有关教师节的文章范文4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税法变革;生活实例;综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215-02

一、税法课程教学概述

税法课程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的考试课程。其内容涵盖非常广泛,既包括近20个税收实体法,又包括税收程序法(李晓红、谢晓燕,2010)。税法课程的内容决定了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税法课程只是单纯的理论讲学,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只能在后期到企业或事务所实习才能真正接触到税法实践)。单纯的理论讲学存在以下几个弊端:(1)税法法律条文显得晦涩难懂,学生难以理解;(2)税法显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税法时候采取死记硬背方式,不求甚解,考试结束后忘记得一干二净(蔡博、朱晓丹,2011)。

在无法提供实践机会的约束下,要避免纯粹的理论讲学,任课老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税法条文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但是将法条放到一个个具体的经济生活例子中,它会变得鲜明立体,既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法条内涵,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这也能帮助学生在后期的实习或将来工作中更快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根据税法的三大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税法的第一大特点是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之中。这需要任课老师在税法教材内容滞后的约束下,在教学内容中紧密联系当今的税法变化。税法的第二大特点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任课老师应该充分发挥税法这一特点,将各种各样的生活实例与各个章节内容结合一起讲授。税法的第三个特点是各实体法并非孤立,而是一个有机结合体,这需要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某种经济行为有意识地将各章节知识综合分析。下面,本文将对如何根据税法的三大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紧密联系当今的税法变革

税法的第一个特点是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之中。会计学的其他专业必修课,例如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在一定阶段内基本不会发生变化。然而,近年来税法几乎在每一年都有某个实体法发生重大变化。这导致税法课程的教材与当今的税法实践脱钩。在税法课程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选择当年的注册会计师税法辅导教材,或者其他税法教材。即使是CPA税法辅导教材一年一编,也会存在一些滞后性;而其他的税法教材很多是几年前所编制,很难跟上税法日新月异的变化。

以部分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变革为例,2011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国务院将扩大营改增试点至10省市。2013年4月起,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还择机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实现区域和行业双扩容。这是一次重大的税法改革,从部分行业的试点到全国实施前后历时1年半。然而,2013年及以前的教材还是沿用改革前的内容,估计CPA税法教材最快在2014年会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修订。为了弥补税法教材的滞后性,任课老师应该在课题教学中紧密联系营业税的变化。我们可以在营业税这一章节中增加营改增的内容介绍,或者要求学生对某一实体法的新变化进行案例分析。

除了营改增这种涉及面很广的重大改革,近年来也有部分实体法出现小范围改革。例如,2010年以前,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免征房产税;2010年开始,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的趋势,国务院在上海和重庆两地实施房产税改革,个人非营业用的房产也需要缴纳房产税。又如,2011年的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酬所得改革,税率由九级变为七级,起征点也有较大幅度上升。再如,2013年3月出台的“新国五条”,规定个人住房转让所得严格执行差额20%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不再采用以前对转让收入1%~3%的幅度核定征税。这些实体法的新变化都无法在税法教材中马上得到反映,这需要任课老师在讲授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等章节中向学生作特别介绍,紧密联系当今的税法变化。

(二)将生活实例与知识点相结合

税法的第二个特点是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不少任课老师在课题教授时只会照本宣科,空洞地讲授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税法学习缺乏兴趣。他们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知识全部“还给老师”,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差强人意的。如果任课老师能够在课题讲授时充分发挥税法的特点,将实体法要点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在培养学习兴趣、增加会计的感性认识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例如,在讲授增值税章节时,任课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扫描照片,向他们讲述企业购买虚假增值税发票等造假事件,可以使得学生充分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与普通发票的区别,以及需要严格管理的原因。在讲授消费税章节时,任课老师可以向学生播放消费者热衷香港或海外代购护肤品等奢侈品的视频,学生更加清楚了解到:国内进口奢侈品的价格中,一半甚至更多的比例为进口环节所需缴纳的关税、消费税与增值税。在讲授关税章节时,任课老师可以引用海关对个人从香港携带iPad等电子产品征收20%关税等例子,加深学生对关税的理解。在讲授契税章节,任课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以下例子或播放相关视频:2011年由于新《婚姻法》出台,许多夫妇争先恐后地去房管所加名字,原来只写一人名字的房产变成夫妻共有;然而原有的契税法规对这种新情况没有响应的规定,导致各地税局有的对此征收契税,引发公众强烈的不满;后来,国家税务总局才正式规定这种加名行为无须缴纳契税。在讲授企业所得税章节时,任课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总表和各类分表,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得税的各类规定与纳税申报表的项目结合起来学习,效果会更为显著。在讲授个人所得税章节时,任课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工资薪金改革前各方围绕最低起征点的激烈讨论,让学生明白税法制定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任课老师在讲授实体法的每个章节时,都可以将其中枯燥的法律条文与丰富多彩的经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投入到税法的学习之中。

(三)将各章节知识综合分析

税法的第三个特点是各实体法并非孤立,而是一个有机结合体。在各类税法教材中,基本都是按照各个实体法以此介绍,首先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大流转税;然后是关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各类财产税,最后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在教材中。各个实体法是彼此孤立的;然而在现实中,某个经济行为会涉及多个税种。不少学生在学完税法之后,并不清楚某个经济行为到底要缴纳几种税。由于学生是初学者,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为了使得学生将所学的各种实体法有机结合起来,这需要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各章节知识综合分析,或者引导学生在学习后面章节时,回想前面章节与此相关的内容。

例如,个人出租房子这一常见的经济行为,到底需要缴纳几种税?税率分别是多少?(1)出租房子作为服务业,需要按租金收入的5%缴纳营业税(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在3%税率的基础上减半征收营业税);(2)按营业税额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县城的为5%)和3%的教育费附加;(3)按租金收入的12%缴纳房产税(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暂减按4%的税率征收);(4)租金收入扣除20%的费用,扣除前面所缴纳的各种税费之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所得额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出租房子的经济行为,按照现有的税法规定,涉及到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与个人所得税五种税费。经过任课老师的综合分析后,学生会对相应的知识点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会觉得看身边的人出租房子,并没有缴纳那么多税,感觉书本所学和自己感知的现实情况有所差距。任课老师需要指出,由于个人作为纳税人,是极其分散且无法有效管理(与企业不同),因此现实中大部分个人出租房子都是偷税漏税的。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也会了解到税法原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又如,任课老师在讲授关税章节时,可以将关税、增值税与消费税结合起来。从境外进口物品,首先需要缴纳关税,然后再缴纳进口环节的增值税与消费税。在讲授资源税章节时,可将资源税与增值税结合起来。它们的结合点包括:(1)缴纳资源税的货物都缴纳增值税;(2)缴纳资源税的原煤原矿除天然气用13%税率之外,在征收增值税时适用17%的基本税率;(3)资源改变原始状态之后生产的居民用煤炭制品、食用盐,在计算增值税时也用13%的低税率。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的跨章节归纳总结,或者引导学生做类似的总结,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税法的各章节是一个统一体,而非零散孤立的。

三、结论

如何进行会计教学,如何培养具有未来竞争力的会计人才,一直都是会计教育者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问题(牟小容,2009)。长期以来,税法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任课老师较为关注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税法本身的特点展开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抽象的税法条文变动生动立体,这将是税法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从笔者开展的税法课程教学效果来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较为理想,许多学生表示税法并没有他们之前所想象的那么枯燥呆板。

在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任课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这包括图片展示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等税法专用文档,播放各种税法影响经济生活、税法变革大讨论等相关视频,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对近期税法热点进行案例分析等,这些教学手段都能够很好地加强学生对于税法的感性认识与理解。

在税法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其中的方法与途径很多,笔者所列举的三种方法只是笔者在自身税法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未来的税法教学改革,需要更多的任课老师从自身教学中总结经验,共献良策。

参考文献:

[1]蔡博,朱晓丹,复议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J]北方经贸,2011,(9):85-85

有关教师节的文章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的实际条件下,为了达到国家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注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首先,利用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Unit 1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的学习为例,学生对《小鬼当家》这部电影是非常熟悉的,且这部电影也是喜剧片中的经典。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电影中与过节相关的视频片段,通过视频引出本课学习的主题节日,之后教师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其他国家的节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自然地向学生介绍教材中出现的节日,展开教材内容的学习。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电影片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除了利用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导入、音乐导入、悬念导入等多样的导入方式,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其次,教师利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现阶段学生对明星及外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引入相关的文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注重词汇的教学

词汇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学习的效果,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注重对词汇的教学。首先,重组单元中出现的英语词汇,降低记忆的难度。教师一般是在文章讲解的过程中串讲单词,这样的单词讲解方法只适合英语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效果。为了提高全体学生对词汇的理解程度,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单元中出现的单词按照词性、构词法等重新整合。以Unit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的学习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出现的单词按照词性重新分组。如,名词词性:ecology,coal,violence等;动词词性:summarise,stress,wipe等;形容词词性:content,alternative,incorrect等。其次,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词汇记忆的兴趣。以Unit 2 Healthy eating中defenceless的学习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从fence这个单词进行讲解,它的本意是“围墙、栅栏或篱笆”。教师结合单词的本意在黑板上画一个带有篱笆的花园,并指着图画中的篱笆询问学生:“Students, how to use English to express it?”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单词fence,之后教师将单词的意思进行引申,让学生知道fence含有“防止他人或动物进入”的意思,因此,defence的意思便为“防备和防御”, defenceless的意思便可以清晰的理解为“无防备的”。教学时,教师从词汇本身出发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增加词汇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记忆词汇的兴趣。

三、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技巧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阅读的技巧。首先,精读和泛读的有效结合。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中不仅有必读的文章,还有选读的文章,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有效的文章信息,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精读与泛读的技巧。教材中的必读课文便是需要精读的文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句子及语法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阅读文章中的内容,在文章中寻找关键语句,并从中总结出全文的主旨或中心思想。泛读是扩大学生阅读量的有效措施。阅读教材中的选读文章时,只需学生快速扫视文章中的内容,了解其中的大意即可。除了文章中的选读文章作为学生泛读的资源,教师还要积极收集英文书刊、外文网站中的时文,作为学生的泛读资料,并通过设计阅读问题的方式,在限定的时间内提高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其次,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将略读与寻读结合起来。面对需要略读的阅读材料,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阅读问题的题干,从问题的题干中提取关键词或关键语句,在文章中寻找相关的语句或单词,进行略读练习。寻读主要指的是有目的地寻找某一特定的内容,针对问题中指明文章段落的题目,教师可以利用寻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总之,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注重词汇教学,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阅读技巧,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有关教师节的文章范文6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高中英语阅读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生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快的吸收英语知识,还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因此,英语阅读课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方法成为教师们谈论、研究的重点。

一、阅读前正确导入

高中英语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应当通过正确导入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本节课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继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英语教师在阅读课中可以利用情景描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朋友在自己心中的形象,然后让其他同学与教师一起,猜想这位学生描述的是班上哪位学生?将学生说出的词汇写在黑板上,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英语词汇。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再导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Which kind of friend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friend ?” 大多数学生在思考之后,会回答教师:“不是因为利益关系而在一起的朋友”。在激起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内容[1]。

二、制定明确阅读目标

高中英语教师要想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通过一定的阅读技巧,将学生快速带入阅读情境中,促使学生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文本教材内容上。高中英语阅读也讲究一定的阅读技巧,包含面试阅读法、点式阅读法以及线式阅读法。面试阅读法实际上就是粗读,也就是学生在阅读时,将全篇文章粗略的读一遍,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点式阅读方法指的是跳读,是让学生放弃文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学会重点阅读部分细节内容;线式阅读法指的是细读,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时,将文章内容逐行逐句的读完,掌握所有知识内容,学会分析英语的表达特点。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中《Unit9 Saving the Earth》时,教师可以通过“Welcome To The Earth Summit”这篇文章,培养学生自己制定阅读目标。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What is biggest problem of the earth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回答出自己的答案,这时学生就会自主的略读文章内容;然后教师再利用信息填空等形式,让学生回答出完整句式,如:“most of the deaths caused by air pollution happen in the countryside mainly because _____.”这时学生就会再次阅读文章内容,通过仔细阅读之后,会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一步一步树立整体阅读、细节阅读思想,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英语教师要想提升阅读课的实效性,还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高中上英语阅读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不理解,就不会读懂文章主旨,继而不会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所以,语言输出是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各国节日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所了解的节日特点,进而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在阅读课上选择与教学目标有关的话题,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后,进行分组讨论,如:“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Why?”通^话题讨论形式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下,一般很快就会进入讨论学习状态,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自己的观点,在众多答案中,学生大多数都会回答:“ Like the Chinese New Year”,原因又很多,这时教师就可以让每位同学都说一种自己喜欢或者是不喜欢的理由,鼓励全班同学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会回答出很多不同的答案:“ because the Spring Festival holiday” ,“can eat a lot of delicious food”,“The elders that get lucky money”.高中英语教师通过鼓励教学,能够进一步实现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实效性[2]。

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选用的教学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阅读课堂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课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