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论文范例6篇

混合式教学论文

混合式教学论文范文1

为最大限度地将慕课课程和传统课堂教学分别的优势发挥结合好,2014年9月到元月期间,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大学英语系列课程中采取了慕课和传统面授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校的大学英语系列课程是由每学期48学时的大学英语读写课,32学时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及32学时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组成的。我们从2013级刚进入大二年级的学生中选取了普通文科班和普通理工科班各两个共四个班级组成实验班。大学英语读写课使用的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为此,我们选定了与此教材配套的北京工业大学刘宇慧老师所讲授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为读写课的慕课课程,总学时为14学时,课程来源网站是爱课程网;此外,还选取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彭天笑老师的大学英语口语慕课课程做为大学英语口语课的慕课课程,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与本校所用口语教材内容相似部分学时为7学时),课程来源网站为中国大学Mooc网。学生必须在教师教授某一单元内容之前自学预习相关慕课课程内容,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及网络互助答疑的形式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来到课堂上教师会就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答疑解惑,开展各种课堂活动来巩固所学。期末时学生应修完两门慕课课程并得到网络结业证书,结业证书的成绩占大学英语读写课总评成绩的20%,占大学英语口语课总评成绩的50%。

2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型教学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期末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把慕课引入大学英语传统课堂是十分赞同的,认为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然而,从调查问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对慕课有很高的期望值,在混合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如下诸多问题:

2.1“替学”及“挂机”导致的诚信问题

慕课课程学习的诚信问题一直都让研究者们头疼。没有了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以及有教师监考的考试,怎么能保证在网上通过课程考试,拿到结业证书的人就是那个学习慕课课程的人呢。本次研究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的与面授教学内容相关的慕课课程时长为21学时,其余修完才能拿到慕课结业证书的还有23学时,共计44学时。为最大限度地防止“替学”及“挂机”现象的出现,要求学生利用32学时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课时间到英语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进行慕课的学习,这样,学生是否有替学和挂机,自主学习中心的值班教师可以进行监控。经过这样的监控操作,学生学习诚信现象尚好,但由于32个学时的自主学习课并不能完全保证学生的慕课学习,所以在课外的慕课学习中仍有极少数学生让别人帮忙挂机。

2.2慕课资源局限性及优选的问题

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和慕课课程最初是感到新鲜,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后便对其有了更多的期望。他们对本次研究所挑选的两门慕课课程总体评价尚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在教学内容上来说有的知识点的处理有些拖沓,有些重要的知识点又没有讲透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他们希望在慕课资源的选择上不一定要针对课本教材内容,应突破教材和国界的局限性,放眼世界,提供更多的世界著名大学著名教授的适合他们的英语水平的英语学习慕课课程供其选择性学习,并尽可能做到优选和精选。

2.3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导致的公平性问题

传统课堂上的大学英语读写课总评成绩是由教师给出的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组成的平时成绩(20%)加上期末考试成绩(80%)组成的,而大学英语口语课是由平时成绩(40%)加上期末考试成绩(60%)组成。慕课加入后慕课学习的成绩占到了读写课总评成绩的20%,口语课更是占到了50%,这样使得评价体系由期末考试成绩占绝对优势的单一化趋向多项成绩平分秋色的多元化。而目前慕课学习这一块的成绩评定仅仅来源于学生是否取得慕课课程结业证书,至于如何取得,学习质量如何,教师无法去衡量和判断。学得非常认真和挂机的学生最终都能得到这一项的分数且无甚差别,所以此评价体系的公正性有待考量。

2.4慕课课程与传统课堂所占比例问题

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认为慕课课程应占据混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的学生有约三分之一,认为传统课堂所占比例应大于慕课课程的占约三分之一,认为两者比重应均衡的占另外的三分之一。这种各执一词的态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强弱,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信息素养的层次甚至学生的性格都有密切的关系。

2.5慕课课程学习质量保证问题

由于慕课课程的评分体系尚不完善,所有学完慕课课程的学生都能拿到结业证书,所以慕课课程学习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也是慕课诞生以来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本研究采取了课外慕课学习,课前小组讨论,课上答疑辅导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慕课课程学习质量。这些措施对学生的慕课学习起到了有效的监管和督促作用。然而,每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在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讨论及给小组成员评分过程中仍免不了有少量人情因素的干扰;课堂上教师通过开展提问,演讲汇报,表演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涉及到每一位同学,即便每位同学都有参与,他们所负责任务的难易度和涉及课文内容的深广度都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因此,通过课堂活动来检查学生的慕课学习质量也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

2.6慕课课程网络学习在线交流及互助互评问题

在线交流及互助互评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目前的慕课课程可以允许学生通过邮箱或论坛向课程负责班主任或其他学院提问,班主任也会就学习相关问题给予回答。但实际情况是,慕课课程的在线交流互动性并不好,效率也不太高,论坛发言人数少,回帖速度慢,交流内容与学习无关,对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没有制定相关奖励政策,缺乏激励制度等问题屡有出现。失去最初的兴趣后,学生往往会摈弃这个在线交流平台或仅仅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要求而去做相关活动。学生的互评体系更是困难重重,形同虚设。

2.7基础设备及信息技术素质的普及问题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教师专门针对如何使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慕课学习为学生进行了培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不断地出现了各种操作不熟练和失误引起的问题,对学习效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到了学期末,随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操作不当等问题也越来越少,整个运行趋于走入正轨。参与本次实验的学生只有四个班,已有学生反映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网络平台运行速度并不令人满意,其软硬件设备需要更新。如果在今后的实验中继续扩大实验对象的范围,几百名学生同时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慕课学习,系统是否会有不稳定的现象出现,尚未可知。因此,寻求资金支撑,更新及维护相关软硬件设备也是保证慕课课程学习顺利进行的一项要素。

3慕课的发展趋势带来的潜在影响、展望与未来

混合式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Blended learning;E-Learning;高职院校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317-02

Abstract: Today,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level, E - Learning has been already deep into the areas such as education teaching and enterprise training, Blended learning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bout 10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have been developed many tim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E-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teaching

Blended learning――混合学习,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这一理念最早是由何克抗教授引进国内,他于2004分两期在《中国电化教育》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在2005综合这两篇论文,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上发表题为“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的论文,何教授的这三篇论文为国内研究者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在对国内混合学习的理论研究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兴起,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者和教育者们最先开始反思传统的培训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弊端,并希望引进Internet技术和平台进行企业培训和学校教学,于是E-Learning――在线学习应运而生。E-Learning的出现,给企业培训和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它的不断应用,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人们发现虽然E-Learning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仍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C-Learning。于是,研究者们开始考虑集合C-Learning和E-Learning的优势,使两者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教学方式――混合学习。

1 混合学习理论的概念

2003年9月,在香港举行的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会议上何克抗教授首次将Blended learning这一概念带到国内。随后国内的专家学者们也纷纷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李克东、黄荣怀、黎加厚、邹景平等。

其中,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 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

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可以看作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或e-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2]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混合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强调把传统的课堂教学(C-Learning)这种面对面(Face-to-Face)的教学方式和在线(Online)的网络化学习(E-Learning)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采用不同混合方式,从而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2 混合学习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混合学习”为关键词,搜索2004年~2013年期间的期刊资料和博硕士论文,共搜索到期刊314篇、博硕士论文112篇,其年度分布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从上图展示的统计结果上看,国内研究者对混合学习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两点特点:其一,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博硕士论文的数量在2011年之前基本上是处于上升趋势的,而从2012开始下降的比较明显;其二,在这10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只有426篇,这说明,参与研究混合学习理论的人员是比较少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

笔者通过抽样调查还发现,国内对Blended Learning的研究,从初期的探索性研究逐步发展到概念、内涵等的研究,再到近年的具体到某课程或某领域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成熟的混合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应用主要集中在两点:企业培训和学校课程学习,该文只探讨混合学习理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3 混合学习理论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但要把这种学习理论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来,还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应用模式――如果混合的方法过于简单,就可能变成“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混合的方法过于复杂,在实际的教学中又很难实现,两者均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1 C-Learning和E-Learning相集合的模式

Online与Offline的混合,即“E(E-Learning)+C(C-Learning)”的混合模式。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提出最早就是指Online和Face-to-Face的混合,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并且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开始考虑E-Learning与传统教室学习的结合,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种混合只是一种初级的混合,很难做到E-Learning和C-Learning有机的统一,不能很好的摒弃二者的缺点,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两者的优势。学生到底该在课堂上和网络分别学习什么、学习多少?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自觉性和验证网络学习的效果?如何让网络学习变得更直观生动、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混合学习理论的应用。

3.2 任务驱动式混合学习模式

任务驱动式混合学习模式是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是对C-Learning和E-Learning相集合的模式的一种改进。这种模式在混合策略的设计上采用任务驱动,以完成项目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为最终目的。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采用Face-to-Face方式传授学生基本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供给学生足够的适合的网络学习资源,告知学生最终的技能目标和检验考核方式,同时也能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具备基本的能力素养后,通过网络自觉学习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并且可以参照检验考核方法,不断完善项目任务,从而最终完成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很好的发挥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并弥补彼此的不足,使得教与学都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混合学习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21世纪,由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有机的集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混合学习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便捷性、丰富性、廉价性等特点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定程度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混合式教学论文范文3

混合学习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学校教育线上线下缺乏有效融合。有研究者尝试把社交媒介(微信、QQ等)引入教学中,但是社交媒介的娱乐属性会对有效教学产生干扰。本研究把针对团队协作、支持泛在接入的Tower平台应用于教学中,并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了基于该平台的专题协作式泛在混合学习模式(简称为“TCUBL模式”)。该模式强调协作知识建构,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混合学习,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结合“信息素养结构”专题,通过问卷反馈、访谈录音词云分析等发现学生对该模式普遍比较满意。

【关键词】 Tower平台;混合式学习模式;专题协作学习;TCUBL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9―0032―06

一、引言

关于混合式学习,柯蒂斯 ・ 邦克(Curtis J. Bonk) 教授[1]在其著作《混合学习手册》中认为,由于“混合学习”的概念是在因特网出现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因此,“混合学习”是指面对面教学和基于因特网学习的混合。本文所指的混合学习是基于邦克教授的混合学习理念,强调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正如何克抗教授[2]指出的那样,它发挥了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优势,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思想。

美国教育部[3]对1996年到2008年间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实证研究数据的元分析以及陈纯槿等[4]对47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研究均表明,整体而言,混合学习比纯粹的网上学习和面对面学习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充分发挥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优势,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混合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 想[5],课堂教学与课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相对分离,没有充分发挥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优势,无法实现混合的及时性与同步性,这会极大影响混合学习的实质效果。安德斯・诺伯格(Anders Norberg) 等[6]也认为及时性和同步性是混合式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解决学校教育中混合学习的及时性与同步性问题显得尤为迫切。针对目前现状,有研究者尝试把社交媒介引入教学,如袁磊等[7]构建了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王倩等[8]构建了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这些都是对混合学习发展的积极尝试。然而,基于此类社交媒介建构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虽然达到了移动学习的目的,但由于社交媒介的娱乐化本质属性,会对有效教学产生极大的干扰,弱化其学习支持服务功能。

另外,2014年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高教版)》指出,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协作学习的整合将是近期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趋势。谢幼如等[9]也认为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开展协作知识建构,将对革新学校教育理念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具体教学实践基础上,试图构建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平台的学习支持功能,充分发挥泛在混合学习优势,充分发挥协作知识建构的优势,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Tower平台及其支持下的

混合式学习环境

1. Tower平台的选择

李克东等[10]提出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要遵从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以实现最小的可能成本和最高的学习效果。Tower平台是一款定位于简单、好用的团队协作工具,它能够很好契合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表1所示为Tower平台与微信等平台支持学习服务功能简要比较情况。

移动交互性是有效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关键之一,通过表1可以清楚地发现,与Moodle平台相比,Tower平台的泛在接入特点更为明显,移动交互性更强;能否做到及时互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混合学习的效果,Tower平台动态及时提醒,能够更及时地互动。与微信、QQ等社交媒介相比,Tower平台娱乐化倾向不明显,更适合引入教学活动中;在文件资料的保存、管理上,Tower平台更为有效,有利于后期教学反思。此外,Tower平台可以在线编辑文档,可以生成简单的学结等,这些良好的功能特性为有效开展混合式学习创造了条件。

2. Tower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环境

何克抗等[11]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组合,包括教学媒体、教学材料、辅助认知工具、学习空间以及师生关系等。图1所示为Tower平台的分组情况,基于该平台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环境的包容性更强,是线上学习环境与线下学习环境的融合。

从宏观上来讲,Tower平台支持下的学习环境主要是多媒体教室,外加支持泛在接入的智能手机和Tower平台,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并开展以专题协作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师生在教学中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微观上来讲,Tower平台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投影、智能手机、数码摄像机等教学媒体的选择,纸质材料、电子文献、视音频等资源的获取,Inspiration、Mindmanager等辅助认知工具的使用以及现实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的交融。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小组内部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协作,营造团队协作学习的氛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在混合学习、协作学习等相关理论(谢幼如等[12]提出的五阶段协作建构模型理论)指导下,在M省Q校研究生“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分析”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混合学习模式。

三、Tower平台支持下的

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1. TCUBL模式内涵

图2为Tower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此模式的构建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式学习发生的情况。由于该模式学习过程强调专题协作,在混合学习时空上具有泛在学习的特点,因此把此种混合学习模式称为专题协作式泛在混合学习模式(thematic collaborative and ubiquitous blended learning model,简称为“TCUBL模式”)。

该模式前半部分为混合学习发生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后半部分为专题解决情况。在前部分,图中虚线把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线上区域和线下区域,课前阶段小组以线上学习活动为主,课中小组以线下学习活动为主,课后小组线上线下学习活动都较多。在这个完整教学过程中, Tower平台通过PC、App的泛在接入,为师生营造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线上线下交互学习频繁。在后半部分,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则整个专题学习结束;若未能解决问题,则要进行下一个课时的继续学习。关于反馈评价,余胜泉等[13]认为及时有效的反馈评价是促进学习有效发生的三大外部因素之一。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较为及时,侧重于学习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

2. 基于Tower平台的TCUBL模式解析

(1)课前阶段

在课前阶段,Tower平台发挥着师生沟通学习的核心纽带作用,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单一线下学习中课前阶段师生缺乏互动的局面,如图3所示。教师根据预先确定的专题,结合教学目标等准备教学资源,并把相关学习资料和学习要求,如学习指南、文章、视频或者网址链接等,上传到教师空间项目库。Tower平台上的信息更新后,学生会通过Tower手机App或者绑定的邮箱立即收到动态提醒,老师的通知可以发给全班学生、某个小组或者指定的群体,这样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习动态。学生在预习中,既可以查看Tower上的资源,也可以收集其他学习资料。预习结束后,学生需上传预习小结到个人项目库,或者直接利用在线文档编辑功能保存资料。教师可以把学生上传的预习小结材料,或者学生的浏览记录、回复评论等,作为备课教研的一个重要依据。

(2)课中阶段

Tower平台为课堂学习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平台随时可以被学生使用,如图4所示。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以视频形式记录教学全过程,课后可以把教学视频上传到Tower空间,学生可以回顾教学内容,同时师生可以进行观摩反思。教学中以学生的讨论学习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备课情况,公布讨论的具体问题,提出协作讨论的具体要求,然后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组内讨论:为保证小组讨论有序高效地展开,小组成员需明确分工,以便进行资料整理、成果汇报等工作。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可随时使用智能终端登录Tower平台,利用平台上的一些资源,保证讨论的顺利展开。各小组需要对小组讨论进行全程录音,以便更完整清晰地记录组员发言、组员争论等,将其作为课后反思或延续讨论的重要线索。讨论过程中,可在线编辑讨论问题,对于讨论过程中的共识、争议与阶段性讨论成果等,也可实时上传到Tower平台,便于过程性资料的保存和成果的展示。原则上教师不参与小组讨论,但是在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无法继续讨论时,教师会提供适当的指导,以保证讨论活动正常开展。经过小组内的讨论后,会形成阶段性成果或者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开展组间的讨论。

成果展示与组间互评:在Tower平台支持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组间互动更为灵活。在小组进行汇报的过程中,若学生遇到疑问,通常会将其记录下来,在汇报结束后进行提问。基于Tower平台,组间讨论和汇报的过程可同时进行。汇报过程中任何时候产生的疑问,师生都可以在平台上实时发起讨论。通过在线的讨论,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又不会干扰小组的汇报。实时讨论的记录形成过程性资料,有利于后续的讨论。组间讨论需要参考的资料更为丰富,除了组内资料外,还需包括其他小组的资料,如小组讨论成果、讨论过程性材料等,以便讨论进行得更为深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要引导小组间进行交流互动,如其他小组对汇报组进行提问,以便解决组内讨论时遗留的问题等。同时,要密切观察不同小组解决问题的差异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课堂小结:在Tower平台支持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下,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在Tower平台上的表现以及在课堂中的表现,既要有对结果的小结,也要有对过程的小结。此外,在专题学习的不同阶段,课堂小结的内容侧重点不尽相同。在专题学习初级阶段,可以是学生遇到的问题、讨论协作的技巧、讨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辨析以及为下次讨论所做的相关准备等;在讨论深入之后,小结可以是干扰我们继续讨论的新问题,或者由此产生的新的学习需求等;在专题学习最后,老师可以做较为全面的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参与专题协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师生的课堂总结内容可由专门学生记录并上传到Tower平台,为学生课后阶段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

(3)课后阶段

Tower平台为师生的课后学习和反思提供了更多的形式与工具。针对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学生在课后阶段可以先自主学习,然后展开线上或者线下的协作学习(如图5所示)。

在线上讨论学习时,一般会有组内讨论和组间讨论,甚至会有教师的参与,这样非常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良好互动,有利于多角度解决问题。线下讨论时,组间讨论就会很少,教师参与指导也会比较困难。基于讨论学习,学生完成作业并提交到小组作业项目库。此外,对于讨论过程中的录音材料,需将其转录为文字材料,并将其提交到转录项目库中。通过转录的过程,可以发现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下次讨论时改进。教师根据课堂中录制的教学视频,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分析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可以通过点评式、提纲式、随笔式的教学日记或反思档案将这些优点与不足记录在教师空间项目库。总之,师生不论是在线的讨论,还是线下的讨论,都要把最终成果上传到Tower平台,以便成果分享和过程性资料的保存,便于师生的总结反思。

3. 基于Tower平台的TCUBL模式案例分析

Tower平台引入教学后,贯穿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比如关于“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信息素养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等专题学习,都采用了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整个课程共36学时,学生对象为18名硕士研究生,采取异质分组的形式,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小组成员有不同的分工,分别为组长、录音员、整理员、小组发言人、协调员、组织员6个角色,其中各个角色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达到良好的配合效果。

下面以课堂教学中“信息素养结构”专题学习过程为例,来分析、展示TCUBL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该专题的学习共持续2周时间,共6课时。

课前阶段,教师上传与信息素养相关的文献和预习要求,文献上传后,学生立即收到动态通知,提醒学生及时进行课前预习。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上传预习小结,如第三小组学生上传的有图片和Word文档,有的是直接在Tower平台上在线编辑的,里面包括学习心得和遇到的一些问题等。

课中阶段,教师组织讨论“信息素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3个小组分别进行组内讨论。讨论过程中,录音员负责用手机进行录音,整理员负责讨论资料的记录与整理。在辨析信息素养结构时,第二小组停滞在信息技能和信息能力的问题上,而偏离了主题的讨论。发现问题后,教师及时加以引导。组内讨论结束后,第一小组首先进行汇报,认为信息素养结构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同时,其他学生在Tower平台上发起了关于汇报的讨论,讨论内容如:“为什么没有包括信息知识呢?”“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是不是有交叉啊?”汇报结束后,三个小组围绕信息素养结构理论支撑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发现学生的讨论思路较为局限,提供适当的帮助,使讨论更为深入。在组间讨论结束后,教师在总结时指出部分学生没有很好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讨论不够深入。第一小组和第三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存在差异,在对线上线下资源的利用上,第一小组比第三小组更为充分。

课后,各小组把录音资料转录,结合课堂学习完成小结,并上传到Tower平台。第二小组对于课堂上关于信息技能与信息能力的问题,在Tower平台上发起了新的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小组也参与了讨论。进入第二周学习后,学生继续完善信息素养的结构,并最终形成了全班学生认可的信息素养结构,完成了既定的关于“信息素养结构”的教学目标。以上就是TCUBL模式简要实施过程(见表2)。

四、Tower平台支持下TCUBL

模式学习效果分析

从36学时结束后的问卷反馈、访谈录音分析来看,学生对Tower平台支持下的TCUBL模式较为满意,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该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1. 问卷反馈学生满意度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这种模式的学习反响良好,学生认可度较高。如图6所示,在师生互动维度上,认为非常好的占7%,比较好的占73%,总体认可度达80%;在讨论协作上,认为非常好的占37%,比较好的占60%,总体认可度达97%;在满意度上,非常好的占19%,比较好的占75%,总体满意度达94%。

2. 学生访谈录音分析

学习结束后,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录音并转录分析,发现学生对此种学习模式普遍持积极态度,图7所示为转录结果的词云分析。通过词云分析,可以直观地发现,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促进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改善师生关系、加强课后反思、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组织课内课外延伸讨论以及保存资料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大部分学生认为,小组协作学习打破了以宿舍为单位的班级群体,通过组内与组间、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多层次讨论,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学习情感支持更加有效。在讨论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协作,学会换位思考以及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包容不同的观点。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课中的表达,对知识内容的记忆更为深刻,能力得到锻炼。学生普遍表示,学习方式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更加主动学习,学会进行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通过线上线下师生良好的互动,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总结与反思

本研究构建了TCUBL混合学习模式,该模式主要应用于专题性学习,强调协作知识建构,并具有泛在学习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过诸如部分学生线上参与讨论热情减退,小组学习任务主要由少部分成员完成等问题,但就整体情况而言,该模式应用于教学中,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它有利于学生构建专题系统学习的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此外,它有利于延伸课堂学习的时间,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强师生互动,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题任务明确。对于专题性学习来说,明确的主题任务有利于学生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进行相应的学习准备活动。第二,整体进度安排合理。合理的进度安排有利于避免某些专题系统学习不到位或者延误过多时间。对于课前准备要足够重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协作讨论学习的基石。第三,积极发挥教师在协作讨论中的监控引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需积极发挥教师的作用,减少学生协作讨论的盲目性、无效性。第四,需要移动设备和网络环境的支持。泛在混合学习要取得效果,移动设备和网络环境是比较基础而关键的要素。第五,需要构建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将线上与线下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自我与他人评价等形式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

此次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研究对象较少,只有18位学生,没能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对学习效果有效性的论证有待加强。Tower平台本身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属于新鲜事物,学生在运用该平台进行线上讨论学习、整合利用资源等方面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这会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希望在后续研究中不断优化研究设计,并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詹泽慧,李晓华. 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 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2]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37-48,79.

[3]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9).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Online Learning: A Meta Analysis and Review of Online Learning Studies[DB/OL]. www2.ed.gov/rschstat/eval/tech/evidence-based-practices/finalreport.pdf.

[4] 陈纯槿,王红. 混合学习与网上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47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02):69-78.

[5] 李晓锋,王忠华. 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2,(02):67-70.

[6] Anders Norberg,Charles D. Dziuban,Patsy D. Moskal. A time-based blended learning model[J]. On the Horizon,2011:193.

[7] 袁磊,陈晓慧,张艳丽.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2,(07):128-132.

[8] 王倩,王健,李晓庆. 微博应用于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8):85-87.

[9]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 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10,(01):36-38,47.

[10] 李克东,赵建华.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4,(07):1-6.

[11]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5.

[12]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8,(04):38-42,46.

[13] 余胜泉,陈敏. 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 开放教育研究,2014,(01):100-110.

收稿日期:2015-04-30

混合式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移动网络终端平台;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1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1]。通俗来讲,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将学习技术与学习风格相结合,利用移动网络终端平台将学习内容数字化,实现“互联网+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2]。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把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线上移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有机整合,使两者相互赋能、相互协调、优势互补,最后实现高效益、低成本的一种教学模式。国外研究者Driscoll[3]认为,混合学习是混合或整合多种教学模式,如微课、翻转课堂、MOOC等实现教育目标;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移动学习法、启发式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产生最佳的学习成果;将音频、视频、电影片段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与教师课堂讲授相结合;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学习任务相混合或结合,以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HarveySingly[4]发现把传统教学模式和社交媒体软件相混合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还能进行在线互动,方便快捷又高效。Plana等[5]发现使用WhatsApp这种社交软件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国内学者王泳钦[6]分析了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云班课平台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表明具有显著的学习效果。甘晔[7]认为“直播互动课+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价值。张美超等[8]认为微信公众平台的精准推送信息和语音交互功能,为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并提出了教学主题需结合生活实际、教学设计应动静结合、教学过程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等建议,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张欢[9]认为混合式教学意义广泛,教学系统中任一要素都可以混合,并探讨了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学习模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混合,以实现教学最优化。孟凡立等[10]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交互功能强、普及度高、跨平台等优势,并探讨了将微信公众平台用于移动教学的可行性。本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基于移动网络终端平台,将混合式学习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其具体步骤是,课前充分利用移动平台的新媒体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完成指定的课前学习任务。课堂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协作、师生互动等教学环节内化知识。课后学生利用移动网络终端平台进行拓展学习,旨在为大学英语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及移动网络终端平台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2基于移动网络终端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移动网络终端学习具有自主性、移动性、随时性,用户数量大、运营成本低、精准推送、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这符合混合式学习理论中移动学习的需要。因而将其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本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工具性是指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人文性是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树立跨文化交际理念。本研究结合混合式学习的特点,将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成了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后延伸学习三个阶段,三个过程互相协调,各种要素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2.1课前———通过移动网络终端平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要创建微博、微信、QQ群、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上传大学英语学习内容、学习视频和音频、教学课件等到移动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在构建基于移动网络终端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时,主要考虑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的平衡与适度,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线上学习任务化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相结合,依照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应在课堂上制定下一堂课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课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查询资料,通过移动平台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把课前预习结果和不懂的内容发到小组群里,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现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第三版)教材1为例,在讲授第三单元“FunnyRoadSignsfromAroundtheWorld”一课时,学生首先要去搜索“FunnyRoadSigns”的相关背景知识,找出各国的滑稽有趣路牌,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教材上与众不同的路牌,把搜索到的资料和错误的译文路牌或图标发到微信群里与同学分享、讨论,这既调动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营造了轻松学习的环境,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完成了课前预习内容。

2.2课堂———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协作、师生互动

等教学环节内化知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混合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上,首先是衔接课前学习,对课前学习知识的检测和提高,以确认是否完成学习目标。传统教学中的长难句、修辞用法分析等都属于知识性内容,如在课前学习中没有涉及到,就应在课堂上补充。对于学生课前网络平台学习产生的疑问,应重点讨论并加以引导,最终解决学生的疑惑[11]。这里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讲授法和讨论法。还是以上面的《新编实用英语》(第三版)教材1第三单元为例,要求各小组代表就课前学习成果进行PPT演示,把收集到世界各地的“FunnyRoadSigns”和全班同学分享、交流,对复杂的、比较难理解的RoadSigns让全班同学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解决了问题,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合作学习能力。其次,针对课前学习的疑难点,教师要重点讲授,以使知识内化。通过音乐剧、电影片段、角色扮演等创建情境模式,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然后引入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对重点字词句、语法、长难句、语篇分析等的重点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英语基本内容,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进一步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剖析作者表达了什么,呼吁了什么,有什么倾向性等。例如,教材上的“Don'tstickyourelbowouttoofar.Itmightgohomeinanothercar”。教师问:“Whatdoestheroadsignmean?”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想法,然后由一名学生回答:“Don'tputyourelbowoutofyourcarwindowtoofar”,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再者,英语单词记忆拼图小游戏。本次教学实践还设计了拼词游戏,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英语单词并记住其英文意思。最后教师总结本课学习成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建议,使学生课后有针对性地复习和提高。通过参与式的课堂教学,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2.3课后———通过在线测试、相关学习资料、其他

英语学习网站和App等学习软件,学生进行课外延伸学习混合学习要求利用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采用网络学习和线下传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学习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法、微课、移动学习法、翻转课堂、MOOC等。课后延伸学习是学生利用移动端进行提升学习的重要过程,老师会在移动平台上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料或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入学习,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向老师提问,教师及时反馈、指导,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应结合“新编实用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该平台有强大的功能模块,如“在线学习”“视频作业”“在线学习测试”“教学文件”等模块供学生自主学习。其中“教学文件”中配备了与教材相关的视频、音频、新闻、图片和电影片段等,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模块,还可利用“在线学习测试”检测学习效果,该平台为学生课后延伸学习提供了辅助支持。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教学课件、相关背景资料、音视频文件、课后作业等上传到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供学生线下拓展学习。通过移动网络终端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策略,加快或放慢学习节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移动网络终端平台下混合式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移动网络学习平台,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决定学习时间、地点和内容,进行充分地自主学习,还可根据学习效果调整学习策略,通过策略调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随时通过社交软件向老师提问并得到及时反馈,以保证每一阶段都是有效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有问题找不到教师解答的难题。第二,该模式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中“一本书、一本备课本”的教学模式,可提供与课程相关的音频、视频、电影片段、新闻、图片、教学课件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多样化,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第三,该教学模式使各个阶段的学习具有连续性。课前老师把学习任务上传到移动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在平台上调取相应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课后学生利用平台的“在线学习检测”进行习题练习和自我检测,利用补充资料进行延伸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供英语学习的微信公众号、英语学习软件、英语网站或App客户端,如“喜马拉雅FM”“英语学习网”“英语学习课堂”“英语学习周报”等,利用课后空余时间进行巩固和延伸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广泛地吸收英语知识,拓宽知识面。这样连续性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端的学习,能够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习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上。第四,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过分关注学习成绩的现象,更多强调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混合式教学中,不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定学生成绩,采用课前完成学习任务、课堂角色表演、在线讨论和互动、课后作业、在线学习检测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日常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拓宽评价内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混合式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 Moodle;混合学习;虚拟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135-03

A Study on Blended Learning Mode based on Platform of Moodle//Yin Mingfu

Abstract Blended learning mode is a teaching strategy which mixes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learning theories, techniques, means and forms of application. Because mixed learning aims to integrate two typical teaching methods: face to face class learning and E-Learning, the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becomes the essential foundation of the learning mode. Having introduced blended learning and Moodle, it is put forward in the thesis a blended learning mode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Moodle.

Key words Moodle; blended learning;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uthor’s address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Dehong Teachers’ College, Dehong, Yunnan, China 678400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E-Learning逐渐应用到教学领域,人们期盼用E-Learning来改革或代替传统课堂教学。然而,到20世纪末,人们发现风靡于全球的E-Learning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有效,并开始反思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方式,试图用Blended Learning来实行“回归”,在新的技术条件与历史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被赋予新的涵义。Blended Learning的目的在于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是面对面(Face to Face)的课堂学习和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

1 混合学习

混合学习在国外从本世纪初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从提出、研究到推广应用阶段,我国教育技术界在最近几年也在对其进行文献及理论层面的探讨,并在积极倡导。在国外,混合学习主要用于远程教育及企业和政府培训;在我国,混合学习也在社会非学历培训等领域逐渐兴起。混合学习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有近10多年的历史,由于研究背景和研究取向的不同,对混合学习就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是包括基于不同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混合,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不同教学媒体的混合,课堂讲授和虚拟教室、虚拟社区的混合。混合式学习就是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条件,将学习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最小的代价来达到学习目标和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

Moodle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Moodle这个词本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Moodle的着眼点在于通过简单易学的操作界面和通畅的网络环境,快速提供教师课程管理和教学活动,延伸学校教育的覆盖率,让学生只要通过浏览器,即能随时随地修习课程。

Moodle的一个很大特色就是采用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学为其设计基础。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学注重协作、活动、互相批评讨论,以促进学习。Moodle的在线教学模块可以采用自由组合的动态组合模块设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对模块进行任意搭配。因而,教师组织的在线教学就犹如搭积木一样简单。Moodle平台具有支持多种类型课程、灵活的课程管理、学习记录跟踪分析、班级小组功能、课程资源管理、评价方式多样、测试题库、多种在线教学模块的网络教学功能。

Moodle是专门为开发和管理网络课程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CMS),其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零成本、软件容量小、技术门槛低,强交互性、可扩充性、多模块自由选择、全方位的课程管理支持成为最佳虚拟学习环境之一。

3 基于Moodle的混合学习模式

3.1 基于Mood1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

其实在过去的学习模式中一直在实践“混合学习模式”,教师通过采用多种媒体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绩效。本文主要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融合“教与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学习效果的关键是学习模式的设计,对“混合式学习”也是如此。根据学习需求,构建混合学习模式。

1)前期分析。

①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学习风格、原有知识及技能结构、智力水平等。

②学习目标分析。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的教学原理为指导,在教学大纲框架下,在综合分析与课程知识结构各知识点的类型相应的学习目标等基础上来进行。

③学习内容分析。根据教学要求和学习需求,选择和编制合适的学习内容,是实施混合学习的关键。在阐述基础知识的同时,选择不同偏重的教学内容、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学习内容的选择范围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应该跳出教材的局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④学习平台分析。Moodle是专门为开发和管理网络课程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CMS),其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具有零成本、软件容量小、技术门槛低,强交互性、可扩充性等方面的优势。

2)设计。设计环节对混合学习模式学习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课程的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媒体素材的选择应满足能呈现信息内容、容易理解和接受、成本低效果好等条件,应充分结合实际,根据重难点,将PPT、动画、视频等媒体充分结合起来,构成优化的媒体组合;评价方式打破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手段的形式,将课堂评价、教师评价、电子档案袋评价、小组成员评价等方式结合起来,准确、科学地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开发。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并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包括系统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资源建设。

4)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

5)评价。通过跟踪学习过程,分析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确定是否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3.2 基于Mood1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的实施

依据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具体开展混合式学习。混合学习模式在推行和具体的实施中采用3个层面的混合。首先是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学习资源的有效混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其次是学习方式的混合,学生在完成教师课堂教授内容后,可利用网络自主和小组学习方式完成重点、难点的消化和理解;最后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1)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结合实际,打破原有知识系统化的结构,以教学主题的形式在Moodle平台上创建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网络课程。

2)教学开始后,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地讲解学科知识,提出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同时,在Moodle平台上为当前的教学阶段添加相关的资源和任务(作业、讨论区、问卷调查、测验、互动评价、程序教学),创设情境,开展网络学习。

①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专题的方式在Moodle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

②将部分理论内容和实践课的内容、要求等以PPT课件、视频等方式到Moodle平台上,供部分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③在Moodle平台上布置作业任务,并设置提交的截止时间,学生可在课后随时登录课程平台,了解作业情况,并提交作业。学生按照任务的要求在课下通过探究式、协作式、自主式等学习模式开展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将作品上传Moodle平台。在此期间,教师要通过Moodle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帮助,及时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集中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

④提供课后学习支持。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焦点开辟论题,师生通过发帖和回帖的形式进行交流,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区就学习中的困难及解决不了的问题等进行提问,教师及时有效地回复解答,增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

3)在整个课程结束以后进行总结性评价,根据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对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学习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评价应用传统的学习评价与网络学习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可随时查看学生的电子档案,通过课堂、电子邮件、论坛等方式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考试、在线测验等定量评价与课堂项目学习成果汇报、学习心得及课后访谈、问卷调查、Moodle网上投票、教学能力评价等定性评价相结合,准确、科学地对学习者做出评价;通过学习平台,教师可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课堂评价、电子档案袋评价、学生互评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准确、更科学。

4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开展教学的混合式学习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热点。Moodle平台先进的教学理念、强大的功能和开源等特性为学校开展混合式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混合式学习理论的不断成熟以及Moodle等网络教学平台的不断完善,混合式学习必将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式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研究[EB/OL].metc.njnu.省略/ShowNews.aspx?NewsNo=1605&code=26.

[3]梁小晓.基于Moodle虚拟学习环境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混合式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4―0051―04

一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

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已取得了大量的实践成果。为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现状,我们利用CNKI文献平台调研了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通过认真分析符合条件的检索结果,得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关键词检索,有研究论文155篇,优秀硕博论文18篇;以“混合学习”为关键词检索,有研究论文129篇,优秀硕博论文44篇;以“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学习”为关键词检索,有研究论文5篇,优秀硕博论文3篇。

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和混合学习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把混合学习模式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所谓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1]。这是近年来国际教育技术界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实践网络化学习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有的学者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提出了“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2],有的学者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施的改革思路[3],有的学者探讨了混合学习在高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具体应用方法[4],有的学者提出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等为特征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和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改革思路[5],还有的学者结合实际教学对高校信息化环境下混合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交互和评价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6]等等。

从目前各院校的开课情况来看,结合对山东七所院校的高师生问卷调查和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的访谈发现,大多数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的教材内容体系是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浓缩、简化而成,课程内容繁杂、陈旧,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很多老师在要求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自己却仍采用传递―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大多数老师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授课,但是课件的呈现方式单一,内容基本上是“课本搬家”;有的学校则只讲授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偏离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目标;很多学校的课程评价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考勤和期末理论考试等等。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考试以背为主,课程学完后,还不理解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二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是网络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根据我们主持的省精品课程建设和省教改课题改革的实践,结合目前各院校的开课情况,我们尝试把混合学习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整合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教学三个平台以及各种教学资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并以此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涵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混合”是将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在线学习与课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第二:“整合”是将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课程、学生专业背景结合起来,构建以教材、配套光盘、网络课程为载体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并与网络教学资源、课外实践作品等整合为一个有机统一的课程资源包,融入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平台上自主或协作探究、课外活动和多元教学评价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开源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下不断发现“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不匹配之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致力于该模式不断完善,通过试点-调整-完善的实践探索过程,最后得到了相对稳定、合理、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学校现有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把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内外实践活动三个平台相结合,构建“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平台;二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即传统教学资源,如教材、配套光盘、课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和其它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库、虚拟实验室、协作项目实践活动等,课内外实践资源,如实验室、微格教学、教育实习、各种学术讲座和课外比赛活动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资源包,并融入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立体化培养环境。

2 教学混合。教学混合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混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混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混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混合,实物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的混合等。

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发挥传统课堂的教学优势,辅以网络教学,配合相应的教学资源,把传统教学中的个人查阅、访谈、调查等自主学习和学生在网络中的自主检索、获取、处理信息的在线学习,传统教学环境下的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和基于网络的在线项目协作实践、主题交流、探究活动的合作等协作学习,以及学术讲座及课外比赛、教育实习、微格教学、教学媒体实验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完成意义建构。

3 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对学习过程的跟踪评价等多元教学评价整合于整个教学过程,动态评价课程教学。其中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期末考试形式,成绩占40%,在线学习主要通过电子学档来评价,成绩占30%,课内外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报告、活动作品、比赛作品等进行评价,成绩占30%。

三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各项指标,使人们更加明晰了教育技术的内容,明晰了基础教育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以《标准》为依据,确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如下: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技能;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技能;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等[7][8]。

通过对山东七所高师院校的问卷调查和广泛征求教育技术专业教师意见,在我院试点教学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定课堂教学72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36学时),授课时间专科生定在大二下学期,本科生定在大三下学期。

本次研究以我院物理系06级物理教育专业和教育系06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小学教育专业为文科实验班,物理教育专业为理科实验班,采用重构课程内容-构建课程资源-课程教学混合-多元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 根据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面向全体师范生开设,不同系别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科专业背景,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同时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根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结合主持的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和省教改课题的研究,我们从基础理论、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实践三个维度,重构了师范生的技能结构,主编了《现代教育技术》(薛庆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教材,设计与开发了以教材、配套光盘、《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为载体的立体化教材。同时,针对本次实验的文理两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来选择、组织、加工课程内容,分别设计了文、理两套课程内容版本,并及时更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理论观点和最新技术知识。

2 精选授课教师,构建课程资源。我们选择了信息素养高的省精品课程的核心成员,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的立体化教学环境,编写课堂教学的大量拓展内容、最新技术知识和案例,并结合山东省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网站,将大量的相关资源,如视频录像、光盘、优秀案例、历届学生典型作品等,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资源包融入到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全天候、多层次的资源支助。

同时,向学生提供具有学习指导性的“网上教学活动要求和具体安排”(如网上实时答疑时间,“在线作业”要求等),对学生网上学习进行指导,并在FTP教学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文件夹,供学生按进度存放每次做的工作,学生凭密码登陆网页,把学习笔记、作业等存放在自己的学习文件夹中,教师可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课程的电子教案,则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上传到网页上,其他方面的资源随时更新,帮助学生自学。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覆盖课堂内外,确保混合教学的顺利开展。

3 打通课堂内外,混合课程教学。在开课前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安排、学习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课程的学习资源等相关信息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对课程教学有个总体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方法。课堂教学挑选精品课程组的责任心强、技术好的骨干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和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教师把教学专题网站告知学生,并且在课堂中展示以往的学生作品,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逐步引导学生重视网络资源,在理论课上教师有意识地使用教学媒体展示理论教学内容,把教学媒体的操作使用融入到日常理论教学中,淡化理论课与实验课的界线。教学媒体实验主要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先观看视频录像,再操作虚拟实验系统熟悉基本实验操作,然后再根据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实物实验。教学软件实践课开展网上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教师进行集体控制学生屏幕集中讲解、小组控制学生屏幕讲解、个别学生屏幕指导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而在网络平台上,生生之间又形成不同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借助课程专题网站、网络资源等,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后进行自主学习,如下载资源、写反思日记、实时讨论、上传作品、与其他师生进行交流等活动,针对教师布置的协作学习项目,学生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在网络环境下则开展在线主题交流、探究活动,网络自动跟踪记录其活动,并形成电子学档。

微格教学则与教育实习相结合,先观看教学示范带,了解微格教学的一般操作方法,再选择部分学生现场录制微格教学录像,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在微格教学训练中加深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在随后的教育实习中,在实习教师指导下熟练操作。同时,在课外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学术讲座,特别是教育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沿,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比赛活动:摄影、DV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设计、信息化教学说课等比赛活动,煅炼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应用能力。

4 实施多元评价,动态评价教学。考虑混合学习的特点,课程评价实施多元、动态评价:期末考试主要采用小论文、开(闭)卷等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在线学习主要采用电子学档进行评价,即学生浏览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中的发言内容和次数、小组协作中的贡献和组员的评价等,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参与情况和活动的效果;课内外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报告、活动作品、比赛作品等进行评价,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另外,对于参加各种课外比赛活动的同学给予奖励加分,记入总成绩。微格教学结合教育实习的情况共同考核,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微格教学实验报告和教育实习情况综合评定,记入教育实习成绩。

四 “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效果及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从内心认识到了教育技术对于自己将来教学生涯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从卷面上看,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提炼知识,一改过去照搬书本作答的状况;从校园网络对教师教学评价结果来看,学生和教学督导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从多媒体作品的内容来看,大部分作品都具有“原创”的内容,一改过去直接下载或照抄网络作品的现象,说明学生能真正的自己去设计作品;从教学媒体实验完成情况来看,学生能按要求对实验原理、步骤、过程以及器材与环境等进行较好的阐述,能较好地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阅读平台上学生的讨论记录和反思日记,结合平常对学生的观察与访谈和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可本研究所构建的“混合整合式”教学模式,认为混合学习能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整合,可以提高教学绩效;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掌握课程内容,扩大参与学习的机会,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参与网络讨论、指导学生学习,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或协作学习、作业与提交、网络学习资源搜索、网络课件的使用及利用网络交流平台进行交流等,在混合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信息素养。

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2007年《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课题成果获2009年山东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所编教材已在山东省多所高校使用,教改成果也正逐步向其它课程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 2004(3): 5-10.

[2] 苏小兵.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师教育研究, 2009,(3):18-22.

[3] 赖晓云,焦中明.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施――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案例[J].远程教育杂志,2007,(5):57-59.

[4] 黄陈英.混合学习在高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4):28.

[5] 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9,(5):88-91.

[6] 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 2005,(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