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论文(3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论文

摘要: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财政的重要手段,在政府资源分配工作当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单位或事业部门使用预算管理也体现出了资源分配的透明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大大提高了财政拨款的使用效率。本文将针对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展开讨论,对其预算管理模式和绩效评价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本文能够让相关人员由所启发。

关键词: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资金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人员绩效评定

一、我国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目前的资金预算管理模式

(一)注重预算支出的控制力度

针对事业单位预算支出,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的指示规定,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资金预算支出的规范方式,比如当预算资金支出经过事业单位人代会审批完成之后,不通过法律规定程序依然是不能随意变更的,应该充分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一旦在事业单位内出现私自变化预算支出管理程序或是挪用专款的,相关人员或单位负责人必须接受行政处罚,甚至是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高度关注预算资金的投入

从某种层面上来看,预算投入量的大小将直接衡量政府单位对各部门工作的重视性,所以,政府单位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渴望获得更多的财政预算投入,进而才能够充分体现出该部门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最终让部门的权利范围能够得到扩张。此外,预算资金投入的多少将直接关系到部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多少,切实关系到部门本身的发展利益,因此预算投入量受到了各部门的重点关注。

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一)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单位内部整体的参与活跃度较低

对于很多事业单位来说,资金预算工作内的方案编制、资金额度分析、流动管控和处理等工作都是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一手完成的,就算是业务部门有一定的财务预算工作,那么不过也是一项简单的数字游戏而已,因此,整体的预算参与性较低。

2.预算编制工作的整体质量较差

由于我国多数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起步较晚,再加上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的不全面,进而导致预算编制的整体质量还处于低下水平。比如,一些项目的计划报告提交的很及时,但却因为缺乏可行性,进而无法实现;还有一些项目由于资金考虑不充分,从而导致需要在预算途中增加预算;还有一些项目的预算支出额度较大,导致项目完工之后还留有大量资金。

3.预算执行工作与预算下达时间有误

在没有任何异常情况或突发情况的影响下,我国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工作是每年的1月1号进行,但是预算工作的批发结果却要等到人代会开办之后才会进行,而我国每年的人代会都是在二三月份举行,这样就意味着每年的第一个季度是没有自己预算的。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时间段,在这个尴尬的时间段内,如果事业单位对预算有一定的需求,那么就只有通过谨慎拨款的方式来解决这个矛盾,也就是向需求部门核拨最基本的公用经费。

4.财政拨款分配不均衡,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所属部门存在差异,就算是处于同一部门的管理之下但是所承担的职责也不经相同,因此导致财政资金在某种情况下无法实现平均分配。通常情况下,工作量大、职能面多和责任重的事业单位会获得更多的财政资金,而那些工作量小、职能面少和责任轻的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资金就相对较少。一些资金过少的单位职能稍微维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运转的开支,而那些自己充裕的事业单位通常都会出现三公经费超支或资金浪费等预算问题。

5.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

对于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来说,财政部门对单位内所有人员的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核拨都应该采取定额补助制度。但是,我国目前的预算定额标准还比较落后,通常情况下都是单位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事业单位也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并没有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来作出相应的调整。另外,财政工作对一些预算的核定也存在差异,并没有遵循预算工作的“零基预算”原则,最为常见的还是“基数法”,只是在前一年的预算基础之上进行加减。

(二)优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措施

1.重新制定财政预算时间

针对我国目前一年一度的财政资金拨付款工作,应该根据资金需求额度来重新制定预算周期。目前,我们常用的财政预算年度是历年制,而为了优化预算管理工作,则可以将其改为跨年制,比如,每年的五月一日至次年的四月三十一日为一个预算年度,这样一来人大批复工作的时间就不会与年度预算工作产生冲突了,而财政部门则可以在年度预算一开始就开始下拨项目款项资金,让下拨资金与资金到位之间不存在冲突,从而加强了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约束力。

2.不断完善基础经费支出定员定额标准

从人员工作的经费角度来看,只要将经费发放到个人经费的环节当中都应该将其纳入人员经费管理框架当中;而从事业单位的经费角度来看,不应该对其进行一刀斩的处理,而是应该根据单位项目分工和工作细化之后的各个工作环节来给予定额,比如像单位日常办公经费、出差费用等,都可以实现人均量化的分配,而当单位在购置车辆或设备时则应该实施定物定额制度。

3.不断改进预算编制方式,健全制度规范

我国从进入二十一世纪至今,零基预算理念已被提出多年,但是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依然在使用基数法来对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当年的预算编制工作都在上一年的编制数据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修改,这就可能导致工作预算与最终决算工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让预算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4.创建高校的预算评估体系

吸收西方国家或国际社会当中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逐渐创建并提高预算的评估体系,全方位推动资金预算支出绩效的考核分析工作。当项目在进行申报时,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就可以充分融入其中对其可行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在项目实施环节,通过合理使用绩效考评体系也能够对项目资金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监督管控,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同时应该对项目预算进行分析处理,在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结束时,绩效考评体系还应该对项目的社会意义或经济效益进行追踪询问。

三、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产出考核指标

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是事业单位产出工作的重点,其工作点也是质和量这两个方面。而量则主要是指项目处理的数量和规模,包含了事业单位日常办公文件或公务等多个方面的出力量;质则主要是指办公的效率和处理政务工作的效果。产出量的设置,应该根据额定投入量下各单位的产出情况来金秀贤,比如单位的服务量或者是其他生产量,绩效目标完成的时效性和整体质量;考核工作产出的实际效果,应该重新评定预算工作执行的社会实际效益。

(二)预算效率与经济资源

预算效率通常是指资金投入和最终产出之间的一个关系要素,也就是说在既定产出的条件之下,或者是通过投入既定数额资金让最终产出量最大化。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效率指标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产指标,其主要用于衡量事业单位项目成本和时间之间的全额拨款预算效率,比如渠道每公里的维护费用、水库的维护率等。经济指标则是侧重于支出和支出之间的效益,其重点就是评价预算支出费用的节约情况。

(三)过程是否规范的评定指标

整个运算过程属于规范性评价,是预算工作的一个实施过程,其评定指标重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否能够准确到位与预算管理者的业务能力是有着直接联系的。也正是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在逐步完善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上开发并创新新的预算考核体系,而体系的开发创建就是为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够有理可循,而制度的建立应该与预算资金审核、批复、使用和监督这几个环节牢牢联系在一起。

2.是否能够逐步完善单位内部的财会管理制度、财务内控体系和预算资金运转管理。通常情况下,单位内部财会管理和内控体系的完善,应该包括财务支出审批管理、财产管控、风险管理和财会信息管理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近几年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就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来说,其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大家的重视或关注,那么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必将受到影响。

作者:董萍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

参考文献:

[1]李晓峰.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21-22.

[2]崔晓凤.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3:14-15.

[3]周建伟.浅谈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其绩效评价[J].商,2015,02:143.

[4]陈纪瑜,张宇蕊.现代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问题[J].求索,2004,10:22-24.

[5]苗志勇,于蕾.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研究——以高等学校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3,01:59-62.

[6]范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商业,2011,24:143-144.

[7]祝君.论事业单位资产预算管理模式的完善[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05:70-72.

[8]马艳.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220-221.

第二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

在本文中,笔者将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问题 探讨

一、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概念

财务预算管理是指通过财务管理理论,对整个财务进行科学核算,进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管理方法。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是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产生形成的,相对于其它的政府企业来说,事业单位具有社会公共服务性质,属于政府财政拨款范围。所以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做好预算工作,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是其管理的重中之重。控制好预算使用,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共同构成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总体目标。在事业单位中,预算工作是由财务部门的计划财务科开展,通过分析过往费用构成,结合单位发展目标与部门需求进行预算编制。

二、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现状

从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来说,预算是按规费征收进行,预算人员经费是以实际在编人员为依据计算的,而其离退休费用是以实际人数计算。其中,对附属单位的补助与需要上缴的资金也是按规费征收编制支出。作为事业单位,其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为标准,编制相应的财务收支计划即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计划。事业单位的预算主要分为收入与支出两种,其中短期的现金收支预算,长期的资本支出与筹措都属于内部预算的重要内容。对于国家宏观调控来说,事业单位上交的收支预算不需要太过精细。但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来说,如何利用政府财政拨款实现单位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再对其预算工作进行细分,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细分后的事业单位预算方法分为资本类预算,财务类预算,筹资类预算与专门的决策预算五种。其中,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是以单位的战略目标与发展为中心,而业务与资本类预算是基于财务预算基础之上进行的事业单位现金流量安排。结合事业单位的性质,其预算管理并不需要体现经济效益,而是通过执行良好的预算管理来实现单位的发展目标与业务目标。通过一定周期内的收支表与资产负债表来体现财务预算,而其管理目标就是以预算来整合现有的事业单位资金与资源,达到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最大化。

三、关于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

(一)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组成

相比于企业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在管理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程序,控制模式上都有不同。事业单位、企业与行政单位都是从事社会活动的独立组织,但在行为目的方面,事业单位是为了向社会提供管理与服务而存在的,所以事业单位并不会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一个非营利的组织,事业单位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其经营是通过提供各种精神产品与劳务来实现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目标。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来源有财政与上级补助、事业收入及其经营收入等方面,所以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利用是关系到社会影响的。考虑到事业单位的性质与支出,财务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公开透明收支情况,高效提升其财务管理效率。相比于企业来说,其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事业单位则是根据自身分配到的财务资源,根据资源提供者的要求向社会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单位,其业务活动的核心是通过某项事业活动来为社会提供智力产品。相比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数额较大,但行政单位则只有财政拨入经费,所以其支出也只有行政管理支出。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仅有财政补助收入,还有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所以在预算的管理中,事业单位也需要从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方面进行管理。事业单位的存在目的决定了其经营方向,也决定了其运转控制模式。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行为应全部按预算管理的流程进行,其产生的收支应列入国家预算中去。同时,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措施不应以服务成本,运转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中心,而应从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质量,造成的社会效益进行核算。从精神层面等方面统筹预算管理,同时兼顾成本效益。所以事业单位的预算核心是提升其资金的利用率。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应把预算管理中利用有限经济资源实现更多社会效益这一问题作为预算管理重点。着力于提升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促进事业单位的智力产品与服务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资金的有效使用,科学规划,以及预见性的资金筹措方法也是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

(二)关注财务预算管理重点

总的来看,财务预算管理的重点应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个是预算管理应重点进行收支余额的核算,有些业务流程较复杂的单位还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第二个是,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应坚持权责发生制,在会计制度方面应坚持收付实现制。第三点,考虑到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有资格进行对外投资等操作,那么就会相应地产生对外投资收益等情况。由此可知,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是一切反映与监督事业单位资金的领域与使用过程结果。预算管理的资金来源是预算收入与业务收入之和,资金支出是拨出经费与支出经费之和。在进行财务预算活动之前,应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计划,工作任务进行统计。再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制订相应的预算计划。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预算的编制应科学,执行应落实到位。

(三)把握预算管理的关键点

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来说,要想提高其管理水平。第一应坚持做好预算管理的完整性。在政府预算中,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是其组成部分之一,事业单位的预算情况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宏观调控情况的。所以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把一切的财务收支按国家要求统一进行编制,不得漏、瞒。特别是在财政补助收入方面,应以上级部门划分的定额补助标准进行编制。第二应强调预算工作的科学性。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各部门对资金的需求与相互间的平衡。要对事业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的预算总目标与每个部门的预算子目标进行平衡。从整体来看,每个部门交上来的预算表格都是其部门认为最为妥当的预算,但是放到整个事业单位来看,部门间的预算衔接时就会出现问题。特别是在事业单位资金不足时,要想满足所有部门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所以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就必须坚持大局,做到综合性平衡。以实现事业单位整体最优效益为目标,进行预算管理。坚持以收定支,提高预算对财务风险的抵抗能力。第三点是需要做到预算工作的客观。在预算工作中,财务计划是预算工作的根据,而预算执行则是计划实施后的成果。计划与预算间是相互牵制的关系,如果预算不足以支撑起整体计划,那么就必须压缩计划。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果计划未利用到全部的预算资源,也会造成财务资源的空置,影响单位的整体效益。预算的控制应做到当实际与预算情况有差异时,能及时察觉,并根据突发情况进行处理,避免由于预算跟不上变化而造成的财务风险。当然,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应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以发挥最大资金利用率为根本,通过预算管理来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坚持以预算为原则的管理方针,同时也要意识到,预算管理只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预算不能直接代替其它的管理措施,要从预算入手落实好财务管理的硬性措施,强调财务管理的严格落实。

作者:唐秀英 单位:淮安市淮扬菜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郭海阳.科研院所财务预算管理和控制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5(19).

[2]王建平.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J].品牌.2014(11).

[3]侯建云.内控层面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些思考[J].会计师.2014(24).

[4]刘秋雷.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4)

第三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存问题及建议探究

【摘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近年来,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和传统管理方式的惯性,我国事业单位的现行预算管理体制与国家财政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相关部门仍需要采取措施对当前预算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建立完善统一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中的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应对这些问题的一系列解决对策,以期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工作的进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

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改革 问题及对策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程序管理上,预算管理部门的领导及下属工作人员在编制预算程序时都没有树立科学建立预算体制的意识,进行预算编制的目的仅仅是获得预算结果。其次,预算编制开始的时间较晚且过程较短,整个过程仅一个月左右,这导致相关人员没有足够时间对预算编制进行规划、调整和评估,导致预算编制和单位经济预测往往不能很好地结合,很多职能部门也无法积极参与预算过程,导致最终的预算编制结果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

2.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导致最终单位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改革时往往要求以“零基预算”为原则进行预算编制,目的是消除往年预算结果对今年预算结果的影响。这种改革的优点是预算编制可以与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任务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与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相适应,相比滚动预算,这种零基础的预算方式更加切合实际。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单位在申报预算情况时会在往年预算基础上适当加一个百分比,导致预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引发财政资金的浪费和闲置问题。

3.预算执行不到位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费支出管理缺乏监督导致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资金严重脱节,各项经费支出的记录不明确,预算支出的定额管理不到位,无法给资金分配进行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持。其次,工作人员随意改动预算项目内容、增加支出金额、扩大费用范围也是预算执行不到位的一个表现,这种行为助长了单位内部贪污腐败风气的出现、对单位预算管理质量的提高有制约作用。

4.预算控制机制不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普遍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控制机制,虽然近年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事业单位普遍注重社会效益而轻视自身经营利益,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与责任者经济利益没有挂钩,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有效对策

1.提高预算管理意识

提高预算管理意识需要单位的会计核算部门对每项预算资金进行合理、认真的审查,对预算资金的年终报表信息仔细核对。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各个部门都应树立高度责任意识,积极配合并统一思想。单位预算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对编制文本进行仔细校对,合理安排各项财政支出,对经费开支进行有效控制。人事部门要对人员的津贴数额进行合理测算,规范人员补贴渠道,对经费数据进行准确计算,保证单位财务部门在编制数据准确合理的基础上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2.科学编制预算,加强细化预算

预算编制的科学和细化是预算公开工作得以进行的基础,我国新颁布的《预算法》规定,政府批准的单位预算和部门报表必须在批准后的二十天内向社会公开,并对经费的安排和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因此,为了促进预算公开的顺利进行,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必须细化各个项目科目,对项目名称进行简化,避免出现歧义和错误。另外,各部门在对单位项目支出和采购支出进行分类整理时要将各项目的支出标准和办公设备配置相结合,避免超标情况的出现。

3.注重预算项目库管理

预算项目库具有储备作用,为了保证项目库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各单位要对各个项目进行分类和排序,将项目按照政府确定项目、年度安排项目、经常性项目和其他项目这四类的定义进行划分,保证预算编制工作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排序,先后纳入预算,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作用。

4.严格依据批复预算执行

伴随国家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各单位的财政制度也在逐渐健全,按照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编制,未经相关法定程序不得随意调整修改,单位在支出资金时要严格按照预算编制中的项目进行,未列入编制项目的不得支出。为了加强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单位负责人在预算编制前要进行审查,对重要项目进行提前安排,在项目执行期间要保证每个项目活动有依据,合理运用财政资金。

5.加强预算管理考核

加强预算管理考核需要事业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对该项工作提起重视并积极团结协作,互相沟通,在项目的完成验收阶段,负责人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于预算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差距较大的项目,要对相关责任者进行一定奖惩,提高其对该项工作的认识程度。选择预算项目、进行预算编制不仅仅是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也是保证单位预算公开、财政管理等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需要全体员工进行监督和管理考核。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预算管理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其次要认真贯彻预算法和财务管理规定的各项要求,与工作实际充分结合,保证预算管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财政资金的作用发挥。

作者:申树敏 单位:安徽省界首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张辛怡,葛洪.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经济与管理,2011(09)

[2]王海鸥,李慧芳.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优化方案[J].知识经济,2012(08)

[3]张琳.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思考与分析[J].国家经济管理,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