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探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探究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然而,二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各学者争论不休。一部分学者得出了正相关结论,另一部分学者则持相反观点。文章根据以往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历程,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梳理,归纳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方法,并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比对,回顾了不同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盈余管理;关系

1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欧力文·谢尔顿[1]认为,“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出于道德因素的影响”。由此引起了各学者的争论。较多反对者持有观点认为,企业是出于以盈利为目的而设立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提法与企业的本质相悖,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在CSR的反对者中,观点最全面的是李哲松[2]教授,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并不存在。因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并没有具体指明社会责任向谁承担,笼统地以大众、消费者等来表现,不够令人满意。Drucker等[3]则提出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他认为“谋取利润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是绝对的,不可放弃的”,并且私利和公益可以自动调和,即“私利和公益是一致的”。随着学者对CSR内涵的不断认识,CSR逐渐得到了学界的认可。1979年,Abbot等[4]提出了一个被学界广泛认可的概念,即“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法律上、伦理上和自行裁量的期望”。袁家方[5]是国内学者中最早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进行界定的学者。他认为现在所说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过去所说的企业经济责任是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即企业在谋求自身生存时对各种国家问题、社会问题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卢代富[6]认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并非是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这一既有目标,而是在此之外企业所应当承担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和人民福祉的义务。这一定义与袁家方的定义有相似之处,两者都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传统的股东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补充,以二元目标代替了传统的一元目标。

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计量

(1)社会责任会计分析法。该方法试图将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分类计入传统财务报表,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报表项目。陈玉清等[7]从社会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把社会责任信息定义为政府所的贡献率、职工所得贡献率、投资者所得贡献率、社会所得贡献率。(2)声誉评分法。指向被调查人发放问卷并就有关企业进行评价,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指标进行打分,最后把得分加总就是所调查企业的声誉得分。(3)内容分析法。该方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分析的内容以年报为依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出其中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如企业社会责任的字数、行数和页数等作为依据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4)指数法。指数法的操作过程如下:首先把企业社会责任依照一定的依据进行分类,其次确定这些较大类别所应当包括的小类,进一步将每一小类分为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两种情况,并对这两种情况进行赋值。最后将所有小类的赋值情况进行加总,得到的就是每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得分。(5)专业评估机构评级法。由专业评级机构对企业进行调查和评估。通过一套评分系统对一系列对象进行评定,这些对象包括目标企业的社区关系、雇员关系、环境绩效、产品特征和员工多样性等。

3企业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

(1)国外研究。FrancescPrior等[8]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YongtaoHong等[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企业,应计盈余质量越高,且其从事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小,即CSR和应计盈余管理之间是正相关关系。SandraN等[10]也持有这种观点,即认为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出于道德等原因,会出具更具有真实性的财务报告。Gray等[11]通过对CSR采用KLD指数进行衡量,得出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Hemingway等[12]认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是出于道德因素或是为了利益相关者考虑,而是为了掩护其管理方面的不端行为,以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保护伞,转移利益相关者的视线。Godfrey[13]持有类似观点,认为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具有一种装饰作用,给公司带来良好的声誉,进而使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多了社会责任这么一项保险。即使企业的不良行为遭到曝光,社会责任履行良好的企业也更容易得到公众的理解。Leary等[14]以欧洲国家的数据为样本,得出了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差会计稳健性的结论。(2)国内研究。国内学者关于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存在较大争议。李伟阳等[15]从道德角度出发,认为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是出于道德而非功利,其从事的慈善行为是为了帮助社会化解危机。从该角度出发,履行较多社会责任的企业将会更少地进行盈余管理,其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也越高。朱松等[16]均持有此观点。万寿义等[17]借鉴《社会责任蓝皮书》披露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企业社会责任会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掩盖真实盈余管理。岳琴等[18]认为,新媒体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有助于帮助企业掩盖其盈余管理行为。王康武[19]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提出了管理层利用盈余管理获取私利会对企业股东产生利益损害。

作者:王晋鹏 郭梦田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