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融合地方经济发展

谈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融合地方经济发展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1]。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要融合地方经济发展,则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办专业、通过产教融合育人才、按照企业人才需求建设专业。

关键词: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地方经济

1前言

党的“”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手段,由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和社会共同办学,协同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是职业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基础,产教融合是关键,两者相辅相成、交互发展,才能开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通过研究地方经济的特点和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探索建立中职教育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让专业建设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推动力量。

2淇县的产业发展背景及淇县的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卫河北岸,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21.7%,总人口26.9万人(2018年)。东临淇河观鱼跃,西依太行听鹿鸣。这是古时文人墨客对淇县的描绘。淇县虽小,但人杰地灵,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大力发展淇县经济,特别是在畜牧饲养、食品加工、汽车电器、电子商务和服装加工生产上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淇县经济正厚积薄发、繁荣发展。淇县县委和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办职业教育起步早、投资大、上档次、抓质量。目前淇县建有部级重点职业中专1所———淇县职业中专,还有技工类培训学校3所(五一技校、欧丽技校等)。淇县职业中专主要以中职学生的培养为主,而其他技校主要以农民工或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为主。淇县经济基础雄厚,经济发展迅猛,经济种类丰富。经济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也培养了大批服务于淇县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

3淇县职业中专专业设置情况概述

淇县职业中专是部级重点中专、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品牌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始建于1956年,占地145.7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78人,其中高级教师42人,中级教师82人,在校学生3000人左右,共有56个教学班。学校现开设了服装设计与工艺、机电技术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现代农艺技术、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2个专业,实训设备总值1500万元。淇县职业中专截至目前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淇县职业中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集团带动、校企合作、德技双修、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新型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谋划发展定位,突出行业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中等职业教育的成功办学之路。淇县职业中专紧跟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同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融入校园,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过程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做中教、做中学,确保学生掌握实用生产技术,变劳务输出为技能输出[2]。

4淇县职业中专专业建设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1)专业设置要稳中有变,既要照顾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还要考虑人才培养的专业技能性,人才培养要做到既有宽度又有深度。中职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是以育人为第一要务的教育。根据学校师资状况和地方经济需要,淇县职业中专开设了现代艺术教育、农艺技术和畜牧生产、机电和汽车修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学前教育5大类专业,基本能够满足淇县经济发展对技工人才的需要。而且在专业建设发展上,淇县职业中专紧跟市场需要,增设了电子商务专业、高铁乘务专业和工业机器人专业等与社会需求结合紧密的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令就业单位满意,也让学生得到了回报丰厚的工作岗位。(2)专业建设要体现到管理上,特别是专业组管理要有自主权,要在专业组管理中引进竞争体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淇县职业中专实行专业组管理模式,在招生、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方面都有专业组安排,相对比较科学,体现出专业组管理的优越性。专业组管理要和教师收益挂钩,学校应该按照学生在专业组人数中的比例,拿出一部分资金回馈专业组的发展。要在教师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引进效绩考核竞争机制,实行班主任和教师竞聘上岗,淘汰不作为、不思进取的教师,形成在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上相比相争的良好局面。要把有能力、有思想、敢做事、能做事、有魄力的教师选聘为专业组组长,组建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专业组教师团队来引领专业建设。(3)专业建设要体现到创收上,专业建设发展不能“等靠要”,不能只靠上级拨款来发展,要学会造血,要能够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积累财富、自我发展。淇县职业中专仍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主要靠上级拨款来发展建设,校企合作参与度不高,没有社会资金参与办学。学校既没有造血机制,也没有造血功能,基本是守着财政拨款过日子。要改变这种窘状,就必须改变传统办学思路,要联合企业,引入社会办学资金,特别是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有产出,能创造财富,这样专业建设才能循环发展。(4)专业建设要进行教育教学的深度变革,学生管理和课程管理都要能够适应专业建设需要,要体现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管理上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能力,要把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到一起,用企业和军事化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思想健康、身体健康、技能熟练的新时代劳动者。课程设置要灵活多变,让学生把文化课知识学扎实、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牢固,还要积极进行校内校外实训,紧跟时代步伐,把企业和社会急需的新技能、新课程引进来,丰富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置需要。

5淇县职业中专专业建设改革方案探究

5.1以行业协会为指导,政府、企业、学校共建专业实训基地,推进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发展

在政府主导下认真落实职业教育各项大政方针政策,以行业协会为纽带,利用教育用地或者在学校内部建设孵化园区和实训基地。把企业项目运营和教学实践统一起来,让教学实训紧密结合企业项目需要,使实训课堂变为生产一线,在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企业提供项目、资金和技术,中职学校负责培养符合企业项目人才需求的优质员工。企业、学校、学生融为一体,构建符合企业项目需要、丰富学校专业建设、学生实践就业渠道通达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5.2课程设置突出育人为本、技能为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设置课程

中职学校要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学生文化基础的实际出发,对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有效设置,以期达到实际实用的效果。各专业要结合岗位要求设立培养目标,对于超越学生理解能力的知识和理论性过强的内容要适当删减。教师要有自行处理教材的能力,形成校本教材,降低理论深度。同时要增加实训课时,加强技能训练,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的实用性教学课程。针对已就业的学生,提出“合格+特长”“技能+素质”的口号[3]。同时,加强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加大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

5.3教学实训灵活多样,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生个体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实训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教学实训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淇县职业中专根据当前社会需要、专业特点、学生个体实际多方位进行教学实训。在计算机专业推行顶岗实习模式;在机电专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在电子商务专业引入企业项目实操模式;在幼师专业和大山外语幼儿园联办,对幼师专业学生开展间月教学、间月实习模式。总之,根据专业需求来设置教学实训,注重灵活实用、不搞一刀切,一切以保障学生的实训效果和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在社会立足为目标[4]。

5.4学生评价机制以行业需求为标准,推行行业协会的“1+X证书制度”

“1”是学历证书,指中职学生在学制系统完成了一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就是中职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由行业协会认可的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将有力促进中职学校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不断完善,形成中职教育的多元化办学局面。

6结语

中职学校只有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结合学校和地方经济实际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才能助推中职学校发展和地方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17)95号.

[2]邵阳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加强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3]王清普.基于地方经济转型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山西省介休市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4]潘菊素.高职专业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探析[J].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作者:王金安 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