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在手术室绩效考核的应用

信息化管理在手术室绩效考核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应用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共4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月—12月研究对象的绩效考核结果以及问卷调查结果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将2018年1月—12月研究对象的绩效考核结果以及问卷调查结果作为观察组,采用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系统进行绩效考核;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绩效考核人力耗时、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满意度、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专业发展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每日平均工作时长较对照组长(P<0.05),请假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绩效考核耗费人力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手术医生、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应用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后,提升了手术室的综合质量和医护患满意度,降低了医院绩效考核成本,促进了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手术室;绩效考核体系

手术室承担着抢救及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使命,手术治疗的过程离不开手术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是否严格遵守围术期护理操作准则以及全面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直接影响着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研究表明,采取高效、正确且科学的绩效管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1,2]。手术室护理工作相较于其他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较为特殊,有着高难度、高风险、高强度等特点[3],传统的手术室绩效考核制度对许多护理工作未进行量化,导致问题发生时无从追踪,且很难调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我院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绩效考核评价系统,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方面,充分考虑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综合衡量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难度系数、工作成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手术室全体40名护理人员中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45岁,工作年限3~15年;其中女25名,男15名;学历:中专12名,大专15名,本科13名;职称:护士12名,护师18名,主管护师7名,副主任护师3名。将2017年1月—12月研究对象的绩效考核结果以及问卷调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12月研究对象的绩效考核结果以及问卷调查结果作为观察组。绩效考核结果主要体现为综合护理质量,具体包括手术配合质量、服务质量、专业发展等方面。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绩效考核结果是按照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获得的,主要分为三步(见图1):①护士长月初制定各护理人员本月详细的绩效考核目标;②护理人员在月末时进行自评,给出具体的绩效考核得分;③护士长在月末时综合各护理人员月初的目标、本月的真实表现以及自评的结果,给出最终的月度绩效考核结果,并确保绩效的占比符合绩效A7%、绩效B13%、绩效C70%、绩效D7%、绩效E3%,其中绩效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需改进、E为不合格。

1.2.2观察组

绩效考核结果是采取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系统获得的,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流程见图2。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系统将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分为四个层次。

1.2.2.1日工作绩效

日工作绩效主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级、年资、手术配合难度、专业发展等情况设置不同的权重系数,由护士长进行任务分配(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完成后由护士长在系统中记录各护理人员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工作量、工作时长、工作质量评分),由系统自动计算出各护理人员的日工作绩效值。

1.2.2.2月度工作绩效

在日工作绩效的基础上,再综合系统中记录的医生评价、患者评价以及是否有不良事件发生等,由系统自动计算出月度绩效考核结果。

1.2.2.3季度工作绩效

在月度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再综合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成果,包括院内外获得的重大荣誉、科研文章发表情况、临床教学效果等,由系统自动计算出季度绩效考核结果。

1.2.2.4年度工作绩效

综合四个季度工作绩效的值,平均计算得出年度绩效考核结果。

1.3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采取两种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下,绩效考核耗费人力情况、护理人员工作时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护理人员满意度、手术室医生对护理人员的评价、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专业发展情况。采用同一套调查问卷调查两组的护理人员满意度、手术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①绩效考核耗费人力情况主要包括:日工作分配花费时间、月工作量统计花费时间、月绩效考核花费时间[5]。②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主要包括:每日平均工作时长、请假天数、加班天数[6]。③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主要包括手术护理评分、安全管理评分、环境管理评分[7]。④护理人员满意度主要包括:考核指标设置满意度、考核指标权重满意度、考核结果满意度[8]。⑤手术室医生满意度主要包括:服务态度、物品准备、手术配合、应急能力、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8]。⑥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⑦护理人员专业发展情况主要包括:院内外重大荣誉次数、科研文章发表数量、临床教学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每日平均工作时长较对照组长(P<0.05),请假天数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的加班天数略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绩效考核耗费人力时间比较

日工作分配选取了2017年12月及2018年12月各30d的时间维度进行时间统计,月工作量统计及月绩效考核分别统计了2017年及2018年各12个月的耗时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日工作分配耗时、月工作量统计耗时、月绩效考核耗时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采取1个月随机抽查2次(共24次)进行统计比较,评分主要由护士长根据评分细则表(满分100分)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方面的护理管理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前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护理人员对绩效考核方式的满意度。观察组对考核指标的设置、考核指标权重、考核结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手术医生对两组护理人员的评价比较

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前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手术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工作及术中术后护理工作的得分(各项满分均为100分),随机选取30名手术医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手术医生对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服务态度、手术配合、工作主动性、物品准备以及工作责任心方面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急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手术患者满意度比较

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前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调查了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随机选取了100例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患者对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7两组护理人员专业发展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教学人数以及科研文章发表篇数均较对照组增长明显,尤其是科研文章发表数量,增长幅度超过100%。

3讨论

3.1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提升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

我院采取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后,因为在考核指标的设定方面进行了细化,并量化了考核指标的权重,手术室的综合护理质量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由表3可见,观察组在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以及环境管理方面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绩效考核指标的细化及量化,不仅让护理人员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且借助于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系统,绩效考核结果可查询可追踪,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更有效地规范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了本院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的提升[9]。

3.2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和医患人员的满意度

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来看,采取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之后,观察组对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以及绩效考核结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当初我院开发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系统之初进行了充分的需求调研有关[10],此外,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尽可能地避免了采取一些模棱两可的评价标准[11],所有的考核指标都非常明确,且充分考虑了护理人员的年资、岗位、职级等信息,同时针对所有的护理工作进行了难度系数设置,任务分配做到每日可调整。从一开始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到产生绩效考核的结果,整个过程护理人员都是全程参与,且做到让每个护理人员对每日的考核目标了然于心,从而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获得了广大护理人员的认可。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的结论一致,其他护理学者也认为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方式,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依从性和积极性,从而改善手术室的综合护理质量[12],从护理人员的日均工作时长、加班天数以及请假天数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也将手术室医生的评价以及患者的评价纳入了绩效考核指标,让护理人员的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医生对观察组在服务态度、手术配合、工作主动性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一方面,医患的正反馈能够不断正强化并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提高了其主动服务意识,提升了职业认同感。同时,绩效考核体系中也辅以适当的惩罚机制,用以约束护理人员的不良行为。这种不断强化的正反馈考核机制,可以让护理人员真正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重视与手术医生的沟通交流,主动安排合理的手术护理计划,从而不断提高医患人员的满意度。

3.3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能够降低绩效考核的成本

与采取传统绩效考核方式相比,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的成本大大降低了。由表2可见,观察组在日工作分配耗时、月工作量统计耗时及月绩效考核耗时三个方面均较对照组少(P<0.05)。绩效考核成本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采取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后,很多护理工作的记录都在系统中进行,并且绩效结果的统计由系统自动计算得出。采取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后,不仅优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参与度与配合度[13]。

3.4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可以促进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

采取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后,专业发展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考核指标,促使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积极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与传统考核方式相比,临床带教人数以及科研文章发标数量都增长明显。让护理人员在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的提升,从而提升医院整体的综合素质[14]。综上所述,在充分调研医护人员的需求下,依托信息化技术构建的手术室绩效考核体系对提升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提高医护患三者的满意度、降低医院绩效考核的成本以及促进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且与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值得借鉴与推广。

作者:李凤芝 曹冬梅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