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资管理改革与创新探析

事业单位工资管理改革与创新探析

[摘要]当前有一部分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周转存在问题,相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绩效评估不太完善,有时难以保证公平性,由此,对事业单位工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对岗位绩效评级进行划分,制定岗位绩效的评定标准。将机关单位的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相衔接,配合人事制度对工资制度进行改革。监测各机关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健全工资与经济效益同向联动机制。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的运作规律,扩大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自主权。

[关键词]事业单位;工资管理;联动机制

经济市场推动下的事业单位紧跟时代的热潮,对当前的事业单位来说,相较于市场的活动热度,更应该注重单位的市场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紧跟时代热潮,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效果[1]。事业单位良好发展的同时,为了长远的打算,应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管束。工资管理体制在机关单位中属于固有的内容,但随着机关单位的规模逐渐扩大,这也使得管理部门无从下手,这是由缺乏管理机制导致的。但这也是多数事业单位目前的瓶颈点,想要攻克改革机制的难关,就需要机关事业单位自身给予问题正确的重视,除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制度本身的复杂困难,更重要的是目前没有可以借鉴的改革范例。在正式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之前,要对改革的大方向进行把控,配合相关人员建立具体的改革实施架构。

1.制定明确的岗位绩效评级标准

通过分析岗位绩效评级标准,结合工作的性质和强度,对工作岗位绩效获取的复杂程度与难易进行划分,单位员工在任职的同时也要面临考核和评定,岗位评价结果是确定岗位薪酬的有力证据,是绩效薪酬的基础,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由于核心岗位与普通高层管理岗位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同阶段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之间却相差无几,这就导致以岗位为基础建立的薪酬等级并不如看上去那么公平,而同等阶段的薪酬等级也并不根据工作的难易划分,这也使得员工的积极性难以被工作薪酬调动起来[2-3]。伴随着工资制度的改革进程,机关事业单位的制度也对改革内容产生了排斥反应,不完全明晰的工资制度使得改革发展遭到了阻碍。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本身需要建立更健全的工资管理制度。让工作人员在进行工资评定时,有更加有理有据的评级依据。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员工同事业单位的矛盾。例如:在进行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将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量考虑进去。通过对绩效管理进行改革,使绩效评定与工作人员的劳动付出相联系,做到公平合理。这样一来,既能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更有积极性,也能使得事业单位在工资分配制度更加合理。对每个单位工作人员的劳动付出进行衡量,使员工的辛苦付出得到应有的酬劳,促进事业单位发展良性循环。针对绩效评定的界定进行改革,使得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更加明确[4]。通过阐释工资评定的宏观性,可以发现,只有让工作人员的付出与收获呈现正比关系,才更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按照工作人员的实际付出索取报酬也符合市场的公平性,在工资薪酬待遇方面保证员工的基本待遇,才会让员工更加积极地参加工作,充分调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业务发展更上一个层次,使员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呈现出双赢的局面。

2.配合人事制度进行工资制度改革

在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实际运作的同时,还要保证人事制度与工资分配达到统一,为了避免由于人事制度与工资不匹配产生矛盾。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也要对工资制度进行改革。避免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与薪资不统一,出现职位高收入低或者职位低薪酬高的情况。这样不利于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可能还会引起员工的不满[5-6]。因此通过改革当前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能够有效地衔接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的关联。通过对事业单位各部门职员的人事管理等级划分,对工薪的划分也会更加明确,从而使得事业单位发展更加快速。但同时也要对具体措施进行规划,制定好公平有序的管理规范,这样便于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调度,也便于建立制度的威信。并且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在进行优秀员工选拔时也能有所依据,保证整个选拔过程公平透明。一些升职加薪的活动也能更加顺利地开展,避免了单位内部人员由此产生矛盾。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既有利益也得到了保障,真正做到了将人事内部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也使得工资制度运行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保留工资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并行。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方与受益方的相互理解,同时也能使得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发放问题得到合理安排,使得机关单位的工资发放更加顺利,使得事业单位拖欠工资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同等级的工资发放要做到相同相近,要使得单位部门工作正常运行发展的前提,就是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目前企业市场竞争环境十分紧张,在市场份额的挤压下,许多事业单位的效益也并不乐观,在这种严峻的情形下,更要对薪酬发放进行合理控制,让更多工作人员的薪酬能够正常按时给付,机关事业单位按劳分配工资薪酬,保证本单位的资金运行更加稳定[7]。通过保证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运行,进行工作人员的绩效衡量,保障绩效制度与人事制度相联系,使得工资薪酬的问题能够得到切实的解决。

3.健全工资与经济效益同向联动机制

事业单位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收入不公平的问题,可以通过健全工资与经济效益同向联动机制,监测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总额占比,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指标进行计算: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期末净资产总额/期初净资产总额x100%。由此可见,实现机关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增长与工资总额有必然联系。因此,健全工资与经济效益同向联机制,在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下,经济效益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相互关联,并且要求机关事业单位高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用人标准,同时在同种类型的工作岗位上,要体现出机关事业单位对比市场工资相持平,对人工投入与产出这类指标进行计算,通过效益来约束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的上限,这样使得机关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工资水平也能及时与之相匹配,实现工资与效益的联动机制。

4.扩大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自主权

市场效益决定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具体收益,因此,对于企业工资水平来说,服务于公共服务部门的事业单位更需要灵活的收入分配权利,根据市场效益浮动制定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更加合适,因此比起严格稳定的工资分配办法,随着效益灵活变动的工资体系更加适合当今的机关事业单位。根据市场的导向,进行机关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改革,使得机关事业单位独立的管理体制更加活跃[8]。以放权让利的方式,使机关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自主权更加自由,使机关事业单位在部门、地方调动的情况下,能够更灵活地掌握收入分配,根据开放性程度实行收入分配办法,并通过经济政治环境的分析,对改革事业费进行分配,通过改革收益的分配,在承包经营责任的影响下,通过对系列政策的扩大,通过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使机关事业单位脱离各级分支机构,按国家规定自负盈亏,同时减轻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支持力度。通过打破固有的收入分配管理体系,让机关事业单位成为自己分配的主人,拥有自我决策的权利。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分配收益放权,也使得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来源更加广泛。除却中央财政分配的收益,还有市场效益分配的部分。同时也能缓和工资制度的运行与现实情况的矛盾,让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薪资水平与市场大环境相持平。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工资调整,随着市场波动和经济条件变化,进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调整。由于市场大环境和经营状况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收入差距较大且贫富不均衡的地区,当中央财政收入与投入的比例不对等时,对于工资分配的调整就会力不从心。因此对于一些工资水平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地区,应当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向当地水平联动,因为,发达地区的物价水平随之也会上涨,因此应当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联动机制的调整[9]。在进行宏观工资的调控时,政府机关单位进行资源制度构建,帮助机关事业单位调整资源。通过政府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进一步管理调整,能够明确工资分配与经济效益的联动路径,使得宏观调控手段作用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调整关键,进行功能分配的具体调控。从而达到对机关事业单位薪资分配调整的目的。根据调整管控规划,进行经营服务型单位的制度改革,使得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效益分配办法得到优化。通过限制机关单位的指标制定,通过对人力财力的双重控制,使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自给自足的运行。机关事业单位也要完善自身的税收缴纳制度,通过调控初次分配的结果,使得公共服务市场的大门进一步打开,通过调整税收的缴纳尽量减少各机关单位间的收益分配不均衡。对公共服务市场的价格调控手段进行控制,避免机关事业单位在国家的扶持下对市场进行垄断,造成市场运行的混乱。

5.结语

通过本文研究,明确了工资管理体制的结构,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体制与业务发展相融合。未来,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仍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人员要及时掌握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运行障碍,并通过措施予以调整,最终使得事业单位工资制度通过改革,相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确保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地发展。

作者:丛亦彬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社会保险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