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在设备管理平台的应用

二维码在设备管理平台的应用

【摘要】为了能够对设备管理平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论文提出了通过二维码对现场的设备管理搭建一个桥梁,分析了使用二维码的优势和编码规则等。论文通过将二维码应用到移动设备管理业务当中,分析了移动管理设备平台建立方式和主要功能框架,对二维码的设备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二维码;设备管理平台;应用

1引言

二维码也称作二维条形码,最早应用于汽车的零部件领域。因为二维码有着信息量大、范围广并且容错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应用于线上和线下交易,大大扩展了互联网服务的空间和能力。所以,在各行各业,二维码都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将分析二维码应用到设备管理平台当中,以及二维码给企业的设备管理创新领域带来的巨大价值。

2二维码概述

2.1二维码编码的原理

二维码是利用一种特定的图形,根据一些规律的平面分布的由黑白两种颜色相间的图形记录有关数据符号的信息。在编码方面,合理地利用计算机内部的逻辑0和1的比特流概念,利用多个和二进制相对的几何形体显示文字数值的信息,利用图像输入设备以及光电扫描设备对信息的自动识别。在众多的二维码当中,种类有许多种,常见的有DateMatrix,MaxiCode,QRCode,Code16K等,本文主要是针对QRCode类型的条形码进行介绍。

2.2生成与识读

二维码的生成以及识读较为简单,通常情况下二维码的生成有专业的编码生成器,并且支持安卓等操作系统。当输入内容之后,就会自动生成图像的二维码以备打印。在识别有扫码机等各种移动终端的时候,能够在手持设备上下载二维码的识别软件,以此对二维码进行识别。

3二维码在设备编码中的应用

3.1应用价值

目前,许多设备管理业务都采用了企业资产管理等软件系统。在这些软件当中,能够更方便地实现维护和检修等业务。但是,在这些软件应用内,在和设备现场实际业务的连接过程中,都会出现线上和线下分离的问题。因为虽然在现场对设备进行操作,但是数据的录入是在办公室,设备现场和系统的录入在时间上都有差距[1]。对此,许多企业都采用了时候补录的办法,这样难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使设备管理效率比较低,线上和线下脱节,不能给设备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另外,因为许多生产设备周期都比较久,涉及的环节都比较多,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持续十几年之久。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设备管理者和设备存放位置的不断变化,让设备终身编码跟踪和识别的难度大大增大,从而造成系统信息和实际设备相分离。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设备二维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随着无线局域网设备和智能手机不断得到普及,XML技术的WebService的应用不断成熟,这就让基于二维码现场设备管理逐渐发展起来。

3.2应用范围

二维码能够搭建起现场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桥梁。通过对现场设备进行扫码,能够准确地查出设备的编码。在智能设备以及无线网络的基础上,能够直接通过软件系统,找出设备详细的台账信息。二维码能够取代传统的设备铭牌。设备铭牌上通常情况下标有设备出厂日期、基本参数等信息,但是因为安装比较复杂,并且承载的信息比较少,所以,铭牌标志对一些大型设备能够实现,但是多数的设备信息就不能够进行现场获取。二维码制作和粘贴比较简单,能够覆盖大多系统和设备部件。由于通过三面设备的二维码进入软件系统当中,进而查询到该设备的台账信息,所以,这种二维码铭牌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铭牌,并且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设备在使用期间,要对设备日常点检、维修等方面进行业务处理。所以,现场设备识别更为重要。现场设备中的二维码能够准确地识别设备的系统编码,同时能够利用现场的Web服务提供业务处理的入口,实现台账的查询以及处理等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二维码完成智能巡检的点检业务等方面。设备停止使用之后,要对设备修理、维护以及报废情况进行业务处理。因为设备拆除之后,就会转入到备品或者废品进行保存,设备的识别跟踪比较困难,利用二维码的形式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二维码可以应用到设备台账管理、维护及报废管理当中来。

3.3应用举例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二维码在巡点检以及处理缺陷过程中的应用。运行人员巡点检当中,需要根据设定好的路线进行巡点检,同时在巡点检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处理[2]。我们以智能手机为例,运行人员能够打开巡点检应用,根据设定好的路线,在检查位置利用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这个时候将巡点检的时间记录下来,简单的输入巡点检的结果,这样有着巡点检时间、点检人、路线以及结果的点检记录就形成了。在这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出现缺陷,可以直接扫描设备二维码获得设备编码,将设备缺陷情况具体地填写好,也可以通过拍照等形式留下影像资料,并直接交给设备负责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图文并茂的缺陷单。设备负责人收到缺陷单之后,对设备缺陷进行查验,扫描设备二维码,以此来确认目标对象。接着,查看此设备的台账以及历史缺陷处理情况,如果怀疑是有关设备问题,也可以对附近设备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找出历史缺陷记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当缺陷处理完成之后,用手机将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拍照,作为附件上传,然后提报验收。这样就留下了针对该设备处理的完整记录和影响材料,并为今后巡点检提供有利依据[3]。

4基于二维码设备管理平台

二维码能够有效将离线设备和在线管理系统融合到一起,以此实现了现场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在线业务的连接。在建立二维码设备管理平台上,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要点。

4.1二维码标签的使用

二维码是设备的唯一编码。这个编码和物料码、固定资产码、功能位置码等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在这些编码当中,功能位置码是可以变化的,显示的是设备可移动安装等信息。所以,二维码的标签能够终身作为系统辨识参数的有效根据。二维码的生产和打印都需要在设备安装的时候来完成,如果需要拆除设备,需要将二维码贴上入库,以此达到更方便地对设备进行追踪管理。

4.2设备移动管理平台服务器端的技术实现

设备管理平台是设备管理系统的移动版本,所以,服务器端要能够提供出可以调用的服务。在服务器端需要采用当前主流的WebService技术,选择这个技术有下面几个方面的优点[4]。这项技术调用了XML编码,和比较简单的对象进行配合,以此实现对协议的访问;在一般的HTTP上进行传输,有效地解决了跨平台的问题;在任何浏览器和平台内都能够进行访问。所以,服务器端需要将设备管理服务改造成移动终端,将设备各种业务方便地在WebService服务中进行,以实现利用现场手持设备就能够进行访问的功能。二维码扫描识别要制作成嵌入式服务,在业务启动之后,输入编码的时候,通过扫描设备的编码,进而直接定位设备,以此来实现对系统的业务操作。

4.3智能移动设备终端的开发应用

因为二维码应用采用的是WebService技术,所以更加方便了手持设备的选型。一般情况下,智能手机都支持这个技术的访问。手机操作系统可以是目前比较流行的IOS、Android等系统,也可以是针对现场的实际工作状况,定制更为耐用的手持式终端。手持设备要提供摄像头等一些扫描二维码的设备。移动设备终端有着其特殊的优点,能够从服务器终端通过轻量的目录对协议进行访问,提高用户与终端唯一代码的联系。在设备上对移动应用进行调用的时候,通过识别手机号码,取代用户登录认证操作,进而直接链接到业务单据页面中去,操作过程大大简化,给用户带来更快捷的体验。现场设备能够简单开的业务有简易的工作票以及操作票等、现场的审批业务、在线查询设备台账等。在生产现场,需要建立WLAN网络。现场手持设备通过无线网络经过认证之后,接入到局域网中,加密认证需要采用WPA2,以此来保证现场比较开放的安全。设备在室外并且分布地域比较广的时候可以考虑4G网络,并且设置互联网安全接入认证。

5设备二维码管理方式

5.1二维码的生成、打印和粘贴

在设备使用期限内,当设备安装完成之后,二维码就开始使用。这时在设备管理系统当中要建立起设备终身唯一的代码。有着终身码的设备,能够生成二维码标签。当打印标签的时候,需要同时打印二维码以及设备的名称,利用标签打印机将二维码打印出来之后并且粘贴在设备上。一些设备由于安装在内部或者安装在不方便扫码的地方,应该将标签贴在位置明显的地方,以方便扫码,设备的附属设备和内部部件可以贴到主设备的下面,以利于准确地定位设备。当设备拆除之后,入库前要打印出标签并贴到设备的表面,已达到后期更方便地对设备进行跟踪和识别[5]。

5.2二维码的日常维护

当设备技术人员在巡视设备的时候,需要查看标签外观情况是否良好,如果出现模糊或者损坏的情况,为了便于开展正常的业务,就需要及时对标签进行更换。当设备在安装或者拆除之后,需要及时地将二维码贴在设备上。当设备复装完成之后,如果设备出现比较大的改变,需要对二维码标签进行更换,以便于更好地对设备进行业务开展。对设备或者部件进行重点关注,如果近期设备部件有明显的故障问题,应特别在二维码中进行标准,以方便近期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和巡查。

6结语

目前,二维码的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二维码能够搭建起线上和线下沟通的桥梁,也为设备管理系统线下的设备融入系统提供了更加方便的途径。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以及无线网络已经在人们生产和生活当中得到了普及,二维码的应用也得到了推广,这就为设备管理应用系统实现移动化、智能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马娜,王璐.二维码在高端饮品行业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商务,2010(7):49-50.

【2】宋娟,唐守廉.二维码的应用-移动商务的加速器[J].电子商务,2007(2):70-73.

【3】黄宇.二维码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06(5):78-80.

【4】陈荆花,王洁.浅析手机二维码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发展[J].电信科学,2010,26(4):39-43.

【5】郭登峰,徐正山,李坤.物联网技术撑起智能电网[J].华北电业,2010(2):59-63.

作者:蔡林益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