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社区社会管理创新

谈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社区社会管理创新

[摘要]新公共管理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在一些国家政府的改造和社会管理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说明在公共社会管理创新当中,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要求公共社会管理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如强化相关人员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推动当前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优化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的各项机制等。文章在研究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社区社会管理;社会化改革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对社区社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是当前我国治安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管理体系是维护社区稳定、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而在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当中,社区管理体系的作用更加突出,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深入学习公共管理理论,科学探索社会管理体制的方法,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这其中,可以借鉴西方国家逐渐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从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做好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2新公共管理指引下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选择

社区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保障社区的和谐稳定,降低甚至杜绝社区当中不稳定的因素和情况的发生,从而为社会活力的激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奠定基础。在新时期,新公共管理指导下的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也要遵循这个目标,通过以下三个方向的建设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2.1管理理念上,由“控制管理”转变为“服务管理一体”管理

理念是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只有管理理念得到了创新,各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才能在此基础上稳步、快速推进。在传统的社会管理当中,相关人员遵循“控制管理”这一原则,即将自身看成是管理者,将社区居民看成是被管理者。这就使得社区管理人员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成为僵化、死板、无人情味的关系,尽管有时会取得一定的管理成效,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人员的畏惧和厌烦心理,这是不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的。为此,相关人员需要将“控制管理”理论转变为“服务管理一体”理论,这不仅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宗旨,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必要条件。在这一管理理论下,社区管理人员将自身视为服务者,将社区居民视为被服务者,在日常社会生活当中,广大社区管理人员要实时回应和满足居民的要求,注意服务过程当中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构建一个和谐愉快的关系。同时相关人员要时刻反省自身服务管理行为当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正,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2.2管理主体上,由单一型管理转变为多元合作型管理

社区管理人员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在转变社会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社会管理的主体要由以往的单一型管理转变为多元合作型管理。在传统的社会管理体系当中,社区管理人员是唯一的管理主体,并且在管理过程当中,大多采用行政和法律的措施。这些强制性的措施尽管可以处理一些破坏和谐稳定的情况,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但同时也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使得一些潜在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被激发出来。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当中,传统的社区管理人员为主的单一型管理机制不复存在,转而变为多行业、多部门的合作竞争管理体制机制。在这种公共管理体制下,社会管理的职责和权利被分散开来,各个部门能够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地开展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此外,除了政府机关,一些社会和民间组织也可以通过自愿报名、政府吸纳等方式参与到社会管理服务当中。这种方式吸纳了不同行业和不同社会关系的部门来进行社会管理,有助于充分倾听和缓解潜在的社会矛盾,提升社会服务的成效。

2.3管控模式上,由直接微观式管理转变为直接间接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统一式管理

在进行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当中,管控模式创新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过去,社区管理人员进行社会管理时往往要做到面面俱到、事必躬亲,这无疑给社区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也很难使得所有的社会管理工作都能取得预期的成果。此外,面面俱到的社会管控模式会给社区管理人员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会使得一些社区管理人员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管理心态。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当中,社区管理人员不再是社区社会管理这艘大船的螺旋桨,而是社会管理的舵手。也就是说,社区管理人员要淡化自身的事必躬亲意识,树立高效管理意识。这种高效的管理意识具体体现在社区管理人员要脱身于传统的复杂的社会事务当中,采用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社会管理管控模式。发生一些重大违法犯罪的情况时,社区管理人员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直接管理;而发生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时,社区管理人员可以实现权力的转移,让一些社会民间组织甚至是居民自身进行管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真正实现宏观管顾筱雷: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区域与城市经济理和微观管理相统一,社会治理也更加高效。

3新公共管理引导下创新社区社会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相关人员要树立社会管理创新长期性意识,将社区社会管理工作放到一个战略高度。同时社区管理人员要在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调配合下,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管理措施。

3.1强化对社区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教育和执法活动监督

为了有效推动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的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社区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服务管理统一”的社会管理理念。这种理念的树立,需要有关部门及时系统的对广大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相关部门要做好社区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管理服务理念教育和培训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好日常训练、讲座培训等方式,将新公共管理理论潜移默化到社区管理人员的日常生活当中。要让他们转变执法理念,转变自身角色定位,将“社区管理”与“社会服务与管理”进行挂钩,投身到广泛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此外,还要牢固树立社区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将传统的严格的法律手段与新型的服务意识有机结合,实现新型社会管理的高效和高质。

第二,相关部门要做好社区社会管理执法活动的监督工作,建立健全良好的执法监督机制。具体来说,要系统做好社区管理人员管理公开工作,将权力和执法过程暴露在阳光下,使得社会监督更加富有成效;要系统做好社区管理规范化工作,加强管理人员对执法条例的学习工作,规范执法过程;要做好社区管理人员管理不规范行为的教育和惩罚工作,提高社区管理人员不规范行为的成本,从而做好新公共管理引导下的社区社会管理工作。

3.2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社会化改革

在进行新公共管理理念实践过程当中,社区管理人员要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改革工作,创新管理工作模式,将多元化合作管理引入到社区社会管理当中。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机关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国情的具体情况,将多元化社区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有效地推进,逐步做好社区社会管理社会化改革工作。具体来说,多元化的社区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3.2.1将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工作转交给相关组织

例如在一些大型体育比赛、演唱会、文艺演出等盈利性社区活动的安保工作当中,社区管理人员就可将这部分业务转移给保安公司等社会组织机构,社区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这不仅降低了社区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能够使得社会管理工作更加多元化。

3.2.2竞争外包的形式

社区管理人员可以在加强引导的前提下,将一些公共管理业务通过竞争的形式交给其他的社会组织和公司进行。例如在公共车辆管理方面,社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社会招标的方式,将一些业务交给具有资质和实力的企业负责,社区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着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强化社区和社会组织的责任和权利意识。

3.2.3将一些权利和管理工作下放给基层

例如,在一些社区和基层的治安保卫工作当中,社区管理人员可以扩大保卫委员会的工作职能,使其在具有原有职能的基础上,增加违法人员教育、人口登记等职能,减轻自身的工作量。

3.3努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的目标之一是维持社区稳定,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推进,构建中国特色的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为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目标。这种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部门统一领导,深入挖掘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各项宗旨和要求,系统研判当前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整合社会各项资源,依托群众进行协管共管,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挥统一、方式多样的新型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工作体系。具体来说,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第一,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治安管理工作网络。这个工作网络要融合多个市场条件,将市场环境的各个要素均考虑在内,同时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加强基层安保资源建设,提升基层和社会的治理能力,进而打造一个系统、全面、科学的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网络。第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更加灵活开放。在多元化的防控体系当中,社区管理人员要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全力动员其他管理力量,充分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努力将新公共管理理念落到实处。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现代,改革社区社会管理工作成为一项重点内容。为此,相关人员必须深入把握新公共管理理念的要求,从管理理念、管理主体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全面做好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作者:顾筱雷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