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大数据下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会计和5G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如其来的疫情所引发的大规模在线教育不仅加速了新教育体系构建的步伐,也给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后疫情的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应用全新的理念和模式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将新技术融入到课程并对课程进行重组交叉,重塑“新会计”。

[关键词]大数据;云会计;新会计

疫情不仅暴露出企业在运营中的许多不足,也催化企业运用大数据实现智能化改造的紧迫感。伴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云会计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由专业技能单一型人才向数字化复合型人才转变。因此,加快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完善教学体系和构建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是缓解当前人才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

一、大数据时代云会计的特征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它具有数据体量大、数据类型多、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的运用已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因此,大数据的处理分析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结点,它不仅是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引擎,更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数字经济得到蓬勃发展,这促使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因此,在当前大数据、云会计时代,数据成为企业最具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云会计是在云计算的环境下进行的会计工作。通过互联网技术,云会计向企业提供虚拟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进行会计管理与会计审计,并提供核算、管理和决策等会计服务。操作者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进行远程控制是云会计的最大优势。云会计通过利用云计算技术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和通过互联网设备进行共享,从而使相关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数据信息并进行会计工作。云会计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提高了企业管理能力。通过云会计服务平台,云会计可将企业数据资产转化为信息资产并将其托管于云会计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其对数据的有效控制及绩效管理。

二、会计学专业发展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挑战

2020年,清华大学停止会计学本科招生的消息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传统会计学是否退出历史舞台以及会计学专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这不仅是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关注的热点,更是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在大数据发展的后疫情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据不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最具有价值的资产。疫情的爆发使企业的运营模式等诸多方面的短板暴露出来。因此,企业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其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脚步加快,与此相适应企业更加需要多种技术相融合的数字化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应探索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具有业务能力、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数字化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是创新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二)会计学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加速了会计、审计等领域的信息化发展,也掀起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因此,高等院校要通过对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智能化赋能来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更好地推动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进程。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同质化导致所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对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1]。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我国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并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智能化技术发展和变革对会计专业的岗位要求。这启示我们,会计学专业教育不能再因循守旧,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三)会计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应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从而使我国的教育结构和教育产品满足时展对与时俱进的人才需求。新时代下,高校的专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人才培养模式需将重新构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加深对大数据的认识和了解,使其更好地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服务。然而,目前的高校人才培养趋同性,却使企业在数字化的发展和转型期不能满足其对管理人才的客观要求。因此,高等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在大数据、云会计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高等院校不应是对专业人才的简单培养,而应用全新的理念和模式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将新技术融入到课程并对课程进行重组交叉,重塑“新会计”。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在大数据、云会计时代的快速发展,会计教育改革不仅要培育学生的创新潜质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加强教师创新思维培训,使师生融合在一起并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构想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使居家个性学习成为常态,它将有助于教育形成线上线下互融、多主体同参与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服务,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创新,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加速数字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输出,解决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提出的人才培养新命题,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一)教育理念更新。随着大数据、云会计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加丰富多样。实现优生优师的一流培养质量的新标准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师生间的互交和互动,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探讨和质疑,提升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改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和学生的思辨和沟通、缺少对学生理性科学学习方法的引导、缺少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缺少对学生创新创业潜能挖掘的现状[2]。因此,在当今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潜能的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应得到高度重视。为学生营造培养创造力的环境、探求优教方案以及摒弃传统教育理念弊端,是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人才培养的教育新理念。

(二)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构建。大数据时代,云会计的产生推进了会计教育改革。在后疫情时代,要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新会计人才生态圈,必须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新审视定位和交叉融合,塑造“新会计”。首先,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新会计”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人才能运用数字化思维、拥有数字化信息素养,并能熟练应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数字敏感度分析的个人[3]。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是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特殊要求。新的人才培养不是在一条轴上单向地传授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多轴线同时铺开,多维度交叉复合人才的培养。为此,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重点体现对学生运用数字综合复合能力的培养。懂专业、会战略、长沟通是企业核心驱动力并能经受时代考验的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特征。其次,课程大纲一体化建设。后疫情时代,由于消费行为等变化,市场倒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企业急需高层次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应与产业所需接轨并适时调整课程体系,紧跟时展节奏,精准输送人才。新的课程体系的一体化建设包括:学生如何通过核心知识掌握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教师如何利用恰当方法传授实际问题的教学能力;学生如何选取学习教材和阅读相关资料;教师如何考评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在课程讲授中,要构建师生沟通渠道,保障学生合理评价课程设置和建设以及教师授课情况。此外,学校要健全学术行为准则,向学生传递学术诚信[4]。最后,完善课程设计。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高需求要求高校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满足学生的知识结构需求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应与产业需求接轨,设置合理、衔接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从而构建专业间相互融合、学科间互不交叉的综合课程学习体系。为了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其综合素养,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实行学分制,这不但为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践创造了机会,也为学生未来创业积累了经验。为此,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可借鉴国外高校成熟的做法,有效地实行弹性学分制[5]。

(三)融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构筑智能教育新生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不同用户共享海量的数据资源提供了便利。在疫情的助推下,“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也将成为常态。这种虚实融合的教学新模式有其局限性,即使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兴技术的助力,也很难取代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传统授课优势。所以,线上教学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创新,更要切实提高教与学的双重质量。教师不但要提升利用网络的能力也要在教学设计等方面下功夫,灵活应用教学方法,积极推进学生批判思维的形成,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终身受益的创业就业能力。

(四)构建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但能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和丰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和充实,进而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速度。1.与企业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在学生实操企业项目的全流程产教融合实践中,不但会使学生加深对未来工作岗位的理解和未来职业的领悟,也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2.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究,积累创新教学经验。3.创建大学生创业园,推荐学生参加创业实践,积累创业和就业经验。4.建立校企合作项目,高校与企业共建项目。产教融合既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也能丰富培育创新能力土壤,并与企业实现战略融合、资源融合、专业融合、项目融合和利益融合,进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全新产业和教育共建共享格局。

作者:庞丽群 王春莲 杨桂兰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