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管理探讨

青年人才管理探讨

【摘要】古往今来,青年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世界各国为青年人才展开的一系列优化服务一直是人才战略的吸睛点,而人才战略也已经成为创新驱动最基本的要求。作为当今社会主流国家,只有让人才战略与创新驱动同频共振,才能发挥出创新型国家和世界强国的最大影响力。

【关键词】创新驱动;青年人才;管理

一、前言

创新是我国国家命运所系,是发展形势所迫,更是世界大势所趋,而青年人才是推进创新驱动的关键诉求所在。正如所言:“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根据不同科技水平较高的国家所的科技创新相关报告得知,青年人才都是其评价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另据左明等人的统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在主要成果完成时的平均年龄为34.66岁。且从生命周期观来说,青年人才参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值相比其他年龄段的群体来说更大。可见,青年人才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明确人才在科技创新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我国到2020年要培养一支规模大、结构布局合理、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但从现实角度看,我国青年人才管理的现状与创新驱动的实际需求之间的不对称关系仍然存在。

二、青年人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现阶段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部分地区凭借其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大对人才资源的争夺战,及国家宏观层面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青年人才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全面现代化和创新发展的进程。分析凸显的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青年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青年人才当前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有两方面:一个是分布结构,一个是人才自身结构。从分布结构来看,青年人才地域分布矛盾明显,我国大部分高层次高学历高能力的青年人才都集中在沿海一线城市,发达地区多于落后地区,城市多于乡村。YangZhou等人通过对我国高层次人才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中国东部地区一直是净流入地区,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是净流入地区,流动趋势呈现单向流动。且从行业角度来看,青年人才分布差距大,大部分都集中在教育和文化系统,真正从事科研开发的人数偏低。不同领域的青年人才能力差别也明显。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而现在的青年人才队伍,由于受传统体制影响较深,从整体上讲,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所具备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需求矛盾突出。从人才自身结构来看,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青年人才短缺,传统产业和国有企业的骨干队伍年龄偏大,青年人才使用率偏低。

(二)青年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各个评审系列标准在修订和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与青年人才队伍发展及后续培养、青年人才评价需求不相适应等。首先体现在评审方法不够多元,传统的专家评审会评审仍是主要方式,思想固化的专家评委“主要以材料定人”的现象难避免,且打“人情分”的现象未能完全消除。二是在评审工作环节监督和指导不够及时全面,在一些地方、单位和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过程中,政策理解执行略有偏差或不严格按规则办事的事时有发生。三是审批环节较多、时间较长等问题。重复的材料可能需要多次提交到不同部门,审批时间大打折扣。四是现有的相关政策无法给予青年人才良好的生活保障。一方面现有的落户政策、基本教育医疗等设施条件不能满足青年人才需求,另一方面青年人才开发投入不足,大部分青年人才在前期面临多重压力。

(三)青年人才在产学研之间的流动存在制度性障碍

由于青年人才在不同领域、地域等分布上存在严重失衡,导致部分单位优秀人才扎堆,而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型企业青年人才严重缺乏。综合分析我国青年人才在产学研不同领域的差异性分布及单向流动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制度性壁垒。一方面社会资源分配不平衡和户籍制度的原因阻碍了优秀青年人才往企业流动,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不到位也影响青年人才向企业流入的积极性,且各单位不同的薪酬福利待遇导致青年人才选择集中;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传统的用人制度影响青年人才的工作稳定,青年人才的流动呈现单向流动。

三、青年人才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青年人才管理平台建设,建立青年人才管理大数据库

相关用人单位对青年人才不了解,忽略了青年人才的潜在能力,且引进后续无保障,正如莫凡的研究中所言,应该将青年人才的使用和管理放在投资的第一位,只有将青年人才管理看作是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处,才能体现出青年人才本身的可利用价值。同时,由于青年人才对招聘单位的工作环境、薪金待遇等方面缺乏了解,阻断了信息互通渠道的形成,降低了对青年人才的利用效率。相关部门应着手建立青年人才管理大数据库,一方面完善青年人才市场化机制,促进青年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青年人才资源配置,加强对青年人才的管理与后续培养,提升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对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进行需求预测,建立供需预警制度,宏观调控青年人才的流动,打破制度壁垒,确保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项目以及支柱产业等对青年人才的需要,保持青年人才供需总量的动态平衡和结构分布的相对合理。

(二)完善青年人才评价激励措施,探索建立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制度

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青年人才驱动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需求。青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评价、激励和保障,是促进青年人才资源发挥作用的三大支撑。因此加快深化青年人才发展体制改革的步伐,构建新型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一体化体系,对于青年人才队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应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破除论资排辈、重显绩不重潜力等陈旧观念,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激励引导青年人才职业发展规划、调动青年人才利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重点需要遴选并大力支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真才实学、堪当重任、爱国忧民的优秀青年人才,如中国水稻所建立的水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仅实现了水稻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青年人才发展战略不仅要从各类科技、教育、人才工程项目上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并支持设立青年专项,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更要积极探索建立打破传统体制机制的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制度,俞婧等人的研究中指出科研产出主要集中在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上。

(三)实施多元化的青年人才开发投入机制

青年人才投入效益的多样性决定了青年人才投入的多元化特征。加大对青年人才发展的开发投入,建立健全多元化一体化的青年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健全多元化投入管理机制,如查静等人研究中所说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通过承担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任务,个人不仅在相关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更全面提高了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还在各自领域逐渐成长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加大政府投入规模,优化投入结构,创新投入机制,建立青年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青年人才投入主体作用,明确主体职责,改革青年人才管理机制,制定政策措施保障青年人才的后勤服务体系。三是建立健全青年人才投入绩效考评制度,针对青年人才投入的不同内容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和管理办法,科学编制人才预算,规范人才投入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进一步完善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青年人才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

“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当前,我们正由“中国制造”的角色转变为“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新形象,在这个角色变换过程中,国家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青年人才。且通过近年来我国主导的“国际杰青计划”为海内外青年人才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多方面促进务实了国际科技合作,吸引了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人才来到我国开展交流和合作。不断强化改革力度,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激励、评价机制,提升归国留学人员和外籍人才服务质量,把市场需求的关键和人文精神的弘扬结合起来,善聚善用善评各类人才。

作者:叶萍 陈婷 夏正元 郭洪涛 单位:湖南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