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发展论文

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发展论文

1晋城市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现状

1.11985年~2000年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未成立前的状况

1)从计量上。

现场搅拌的原料,水、水泥、骨料等无法精确称量,只能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施工,致使混凝土质量不稳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从环境上。

混凝土现场搅拌时噪声过大,粉尘过多造成道路污染严重,施工现场脏、乱、差,文明施工难度大,对市区环境造成污染。

3)从造价上。

混凝土现场搅拌时,堆料、机具租赁费和水泥包装袋等费用加大,建材堆放场地费和水电设施费的增加,企业的利润少。

4)从进度上。

由于手工操作生产混凝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22000年~2014年晋城市商品混凝土发展现状

1.2.1企业快速发展

随着晋城市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商品混凝土认识的提升,从久远商品混凝土一枝独秀,逐渐发展到市区内商混企业的13家,为我市建筑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2从业人员状况

随着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不断发展,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整体来说队伍素质相对稳定,但个别单位从业人员素质不容乐观,专业技术人员少,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流失严重。

1.2.3设施设备状况

我市具备资质的预拌商混凝土企业13家,设备设施齐全,有120型和180型双卧轴搅拌机、运输车辆、混凝土输送泵配备充足,可以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1.2.4原材料供应情况

水泥:水泥供应充足,水泥质量相对稳定。砂石:砂石是混凝土中比例最大的组分,最少占到65%,起骨架作用,混凝土体积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砂石的质量。掺合料:主要指标粉煤灰、矿粉等外质材料,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对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加等起到很好的作用。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掺量少,但对混凝土性能产生重大作用的一些无机和有机材料。如现在普遍使用的减水剂、防冻剂、早强剂、缓凝剂等。

2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生产流程及质量控制管理

混凝土的生产过程,是用简单的工艺制作最复杂的体系,其质量管理是一个立体控制体系,从横向控制原材料选择→原材料进场堆放→原材料取样试验→配合比试配→施工配合比→主机计量管理→运输管理→泵送管理→现场管理→再到生产质量纵向控制→施工前的销售管理→技术交底→查看现场→施工中的现场调度及时沟通→泵工按规程操作施工后的保温保湿养护,这些生产环节,环环相扣,互相依赖辩证统一。

2.1原材料的供应管理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最大特点就是生产进度快且连续生产。预拌混凝土生产前,要对提供预拌混凝土的施工现场的需用量和生产混凝土的频率,做到心中有数。并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存储能力,原材料供应能力进行合理计划安排。相关人员要事先进行严密布署,以保证混凝土连续生产及供应。

2.2原材料的储存及保管

1)混仓问题。

砂、石采取大体积露天或封闭式料仓堆放,为配合不同的搅拌机上料方式,而采取不同的堆料方式,但在方便上料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砂、石之间,或不同规格的砂、石之间的混仓现象。由于混仓造成混凝土配合比的混配必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耐久性的要求,同时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

2)水泥、粉煤灰混仓。

因管理制度缺位,操作不当,就可能发生吹错仓位造成错仓混仓,都将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必须对可能发生混仓的环节实施严格的管理与控制。

3)外加剂混仓。

有些混凝土企业为了满足不同混凝土质量技术要求使用不同的外加剂,如冬季防冻剂与普通减水剂混用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2.3配合比和各种原材料试验的管理

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配料的唯一根据,数据要以可靠的试验为依据。生产过程中开盘鉴定既是对每次生产开盘时的第一盘混凝土进行鉴定检验,由相关人员共同对混凝土的一些基本性能如坍落度、可泵性,冬施时出机温度等进行鉴定,发现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满足混凝土技术要求。对原材料试验的管理,关键是原材料批量取样的控制,严格按国家规范规定取样方法进行取样以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4混凝土配料、生产过程、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2.4.1混凝土配料的控制与管理

混凝土配料计量,因机械设备的不同而控制方法不同,但都遵循数据输入、计量、搅拌、下料的过程。用于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必须计量正确,严禁非质检人员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变更,以保证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的正确性。

2.4.2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

在生产开始时,除对混凝土进行开盘鉴定外,还应对混凝土运输车在装料前进行检查,排除存水和其他杂物,否则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在发车前要对混凝土运输车的票据进行验证,对混凝土强度等级、运输地点、工程部位、施工方法、发车时间进行核验,验证无误后方可发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后,还应与施工单位核对票据,严防出错。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施工现场,应在1.5h内卸料,当最低气温低于25℃时可延长0.5h,当气温大于25℃时拌合物从卸料到灌注的延续时间为1.5h,高于C30的混凝土延续时间应快30min,运输过程中搅拌的转速为2r/min~4r/min,保证混凝土均匀,混凝土因坍落度损失不能满足灌注要求时,不得擅自加水,应返回站内调整。

2.4.3泵送中质量控制与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或泵送方案,并征得相关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的认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勘察,以确定施工方法灌注混凝土是否具备条件,并与施工方对车辆、泵的设置等问题进行交底,并制定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

2.5混凝土生产质量管控因素对混凝土整体质量的影响

2.5.1施工前

在混凝土施工中,要明确供需双方的责任和职责,当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时,要经过相关人员的共同协商,制定科学的方案,商混凝土站要对施工方进行技术交底,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沟通,对擅自加水或不按规范操作等现象,必要时可留存影像资料,作为有分歧时采用。

2.5.2施工中

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和灌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的工程部位、施工方式、施工水平和准备情况,对混凝土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因此混凝土企业应根据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运输方案。混凝土企业应派技术人员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变化全程进行跟踪,在施工现场仔细观察坍落度损失情况,可泵性及施工情况,对出现坍落度损失较大的,泵送困难时,适当加入泵送剂,现场采用二次加水,泵车司机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泵送过程中应巡视管道,发现漏浆、漏水应及时处理。

2.5.3施工后

混凝土施工后期主要就是养护方面的问题。人们对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耐久性不足等都会将问题放在原材料及混凝土配比上,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对混凝土进行及时充分的养护,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开裂,从而满足工程抗渗、抗裂等耐久性要求。混凝土早期干缩裂缝90%以上原因都是养护不到位,没有进行及时保温养护造成的,因此,对新浇筑的混凝土及时进行保温养护能起到抑制收缩,增大混凝土强度的作用。另外,裂缝的产生与混凝土本身胶凝材料用量,砂石含泥量、坍落度大小以及钢筋的配筋方式也有直接关系。

3我市商混凝土企业发展趋势及相关对策

我市商品混凝土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也基于我市经济腾飞,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好时期。当前,我市预拌商混凝土企业已经饱和,但由于利益的驱动,还有新的商混凝土企业正在筹建中,而企业的发展政府不能过于干预,只能经过市场进行调节,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营策略即社会关系将成为市场生存的关键。随着我市商品混凝土企业不断发展和完善,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将呈现由分散化向集团化发展,由粗放型向技术型发展,由数量型向品牌型发展。

3.1商混凝土企业向“三化”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混凝土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发展趋势来看,大体可分为“三化”,即高性能化、功能化、绿色化。所谓高性能化,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能方便施工,并能实现最优结构性能。高性能化不能片面地理解为高强化,除了强度以外,还有其他性能,如混凝土的耐久性。所谓功能化,就是要使混凝土由结构材料向功能材料转变,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对于墙体混凝土,不应单纯地强调强度,应注意提高它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装饰性能。所谓绿色化,就是要体现混凝土材料是一种环保型建筑材料,大力发展能大量消耗各种工业废渣的混凝土材料。

3.2组建行业协会

逐步对行业竞争形成一定的约束机制,行业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但有序的行业竞争则需要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及约束,使各个企业有序竞争,使其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3.3组建“专业委员会”或“专家库”

近年来,整个行业质量控制状态不容乐观,遇有质量问题,缺少权威的渠道来论证,缺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构,这种局面,客观上制约了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

3.4整合商混凝土行业

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各种资本蜂拥而至,产能出现过剩的状态,实现混凝土行业的整合恰逢其时,有实力的混凝土企业兼并小企业,由分散型向集团化发展,在市场覆盖区实现单站大产能布局以整合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产品同质化向提升品牌、信誉、服务、核心竞争力和效益转变,由简单、粗放生产向绿色环保、全封闭、集团化迈进。

4我市混凝土企业展望

通过企业的质量提升和兼并重组,逐步树立行业龙头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进行高强混凝土以及特殊混凝土的开发研究,各企业之间良性竞争使商混凝土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形成规范化、集团化、品牌化的企业,为我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刘琳 单位:晋城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