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体验教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

情绪体验教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

【摘要】经过以往思政教学研究发现,对“情绪”教学理论的研究,对学生在思政教育情绪教学中发现,情绪是个体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的共鸣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业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观的建设,改变传统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为学生展示两种不一样的体验方式: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教师对这两种体验结果要正确对待,提升自己认知水平,准确判断出学生所体验的情绪。才能从根本上来改善思政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绪;体验;思政教育

思政教学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和认识起着重大作用。对教学质量和目标明确性,教学方式经历许多次改革创新,尽管有一定的作用,但还是有一些弊端,如:论证浅显深度不够,就现在思想道德教育来看,教学改革应该有深进入,浅显改革没有必要,还应配合新型教学理念,具备时代性,现在大学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教学理念方法从以前的政治概念到现在的以学生传播为主体的改变,此篇文章以情绪概念基本认识为大方向,来探讨情绪教学的新模式。

1情绪认知评价

什么是情绪?情绪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之间信息交换中产生的,在这种关系中,个人思想为主导,对身边人和事进行深度剖析和评价,在此之中情绪就会产生,情绪认知就以情感体验的形式呈现,其致使的结果就取决于是否为个人情感上的需要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观察个体情绪的产生并引导正确情感上的体验是对个人全面认识上塑造有重要的意义[1]。在整个情绪体验过程中,其结果对个体所需要的期望值在对客观评价之中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所以,引导个体进行正确的情绪体验对个体的认知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2]。

2情绪体验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根据以往思政教学经验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这门课程的开设没有实质性的教育意义,更有人认为意义不是很大,对于在学业上需要深造的学生来讲,思政也只不过是一个加分项,以应付考试为主。多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寻找一条能够让学生重视思政教育的方法,而却没有注意学生在情绪感觉上的素质培养,情绪的实质是基于个体的需要和愿望的一种心理活动,学生通过情绪学习的积累来体现个人对于其他情绪的认知和理解,思政教材上本来就充斥着绕口而无味的概念理论教师以旧观念一成不变的传授思政思想,只会大大增加思政教育的难度,让学生无法感知思政这门课堂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失去兴趣,造成学习效率不高的局面,从而失去思政教育真正的目的。让学生进行情绪体验教学刻不容缓[3]。

3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体验的方式

3.1直接的情绪体验

直接的情绪体验是学生自我思想主导,是个人价值的自主主导思想,也是对非自我主导思想的参照物,对外界干扰思想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情绪体验评价,对先天的自我主导思想进行判断和参照,以此同时,这些因素可能会使学生对原有自我思想更加坚定,也或许会对原有思想保持疑惑态度[4]。在思政教学过程中,直接情绪的体验从一方面来讲还是要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好让学生更好、更容易的理解直接情绪体验,在另一方面,直接情绪体验还需要学生的反馈,在教师收集学生反馈时,教师要及时为学生解答疑惑[5]。

3.2间接的情绪体验

每一个人的情绪认知程度是由生活经历和社会发展相互关联的,社会的发展为人们社交活动提供大量机会,间接地为情绪产生提供源泉,为他人所产生的情绪产生反应,从而产生理解和接受其他思想情绪的推动力,社会的发展和社交活动能够改变之前的思想认识甚至会脱离自我控制,与他人进行交流、信息传递并产生相对的评价,这也会使自己的思想、观点、情绪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可能产生一种新的认知观。至此,在高等学院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可以借鉴这种模式,以间接的方式来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让他人思想、观点跟学生自己的情绪实现信息传递交流,以此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6]。

4结束语

情绪是对事物理解、认识的一种主观产物,情绪体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能够改变对某事物的认识,也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可以改变思想的,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去了解何为情绪体验及其重大意义,教师可以提供合理的体验方案,消极和积极的都可以去体验,只要认知合理,那么此次的教学就是成功有效的。除去要保证学生的情绪认知的体验,教师也需要对情绪把控到位,提升观察和调节能力[7-9]。学生的情绪会根据周围产生不一样的认知和价值观,教学在实行情绪体验教学前,应当对学生进行预先评估,将个体素质不同的分列出来,再采用不同的情绪体验方法,来让学生有不一样的思想体验。就目前现阶段来讲这种教学方式还不是很完善,情感体验教学还不是很普及,一方面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另一方面现在社会发展飞快学生思维活跃,对于自身情绪变化和认识不充分。将情绪变化与认知调节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质性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胜.论思想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234-236.

[2]丁春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思路与对策[J].社科纵横,2011,26(1):121-124.

[3]张晓,闫娟.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库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80.

[4]于文湖.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滨州学院学报,2007,23(2):86-89.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4-386.

[6]袁本新,王丽荣等.人本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91-195.

[7]杨宏健.近1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进展及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09,(4):188-190.

[8]戴小江.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一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念[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5):139-141.

作者:胡硕利 单位:南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