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压力管理范例6篇

情绪与压力管理

情绪与压力管理范文1

编号

F1-2

 

《教师的情绪与压力管理》读后感

 

2018年暑假期间,本人认真学习了《教师的情绪与压力管理》这本书,本书分为六个专题,从“情绪,内心的表达”、“教师的情绪问题及表现”、“这样做,不让情绪左右你”、“情绪的导火索—压力”、到“教师承受的压力及危害”和“这样管理,减轻我们的压力”。这本书给我们讲解了教师的情绪问题及解决办法。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情绪ABC理论”,它对我们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着重大的意义。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爱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例如:被孩子顶撞(A),你觉得挫败和难过(C),那么请你想想(B)是什么?也许是“真可怕!我居然被儿女排斥,我受不了!他应该对我敬爱才对!我儿女既然不爱我,那我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看看,是你所相信的一个信念:儿女既然不爱我,那我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引发了你的情绪反应:觉得挫败和难过。

   那么,如果我们改变一种感觉,也可以说把我们所相信的观点进行一个调整,例如,调整为:“被顶撞是很不好受的,也很遗憾,但不是可怕的事。虽然我很不高兴,但这不是受不了的事。我希望被儿女所爱,但无论如何,我还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不会因为儿女排拒我,就变成没有价值。何况,我明白他是因为失望挫折,才会说出那种伤人的话,我可不愿意伤心难过,来成全他的目的,所以我还是要对他保持坚定而慈爱。”这样的话,你就不会因为儿女的顶撞而感到挫败和难过了,相反,你会更有力量和有更强的爱心与慈悲,那你的情绪感受就是积极的了。

联系到我们教师日常工作中,有时候,某孩子没有交作业(A),如果教师认为是孩子故意和教师对抗(B),那么教师肯定会生气、难受(C);另一方面,如果(B)教师关心一下孩子,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或者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影响了孩子做作业?当教师了解到详细原因,体谅孩子、帮助孩子时,那么就会充满爱心地和孩子相处,师生关系融洽,此时,教师的情绪感受就是令人振奋的(C)正能量。

情绪与压力管理范文2

关键词:富士康事件 企业 员工 情绪管理

2010年,富士康“十三连跳”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自杀事件已过去了,但其严重的影响仍然值得我们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悲剧的接连发生?企业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与扩大?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市场与职场竞争加剧,企业里的员工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存在压力与不良情绪,造成其士气低落,精神萎靡不振,工作关系不和谐,职业竞争力与业绩下降。这不仅关系到员工的幸福指数与工作满意度,更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绩效与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员工的情绪管理。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情绪是一种具有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和指导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利珀)。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是研究人们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对情绪智商的挖掘和培植,是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自我激励,自我完善。

情绪管理的目标是追求现代管理全新理念之一的“和谐管理”,形成管理中各事物间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状态,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突出情绪的健康表达,在管理中做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员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增强互相合作精神,提高企业竞争力。在高科技发展的企业,管理面对的是高度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员工,工作的基本单元却是工作中相互依赖的群体而非个人,企业的生产力将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员工情绪管理不仅着力于员工的社会情感学习和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而且对管理制度、领导艺术、环境等与企业情绪有关的各方面进行综合管理,改进人们在一起工作的方式,让员工们在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其才干和创造性。

2.减轻员工情绪压力,推动企业的变革。由于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发展迅猛、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新体制、新观念、新知识对工作中的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以往相比,工作中遇到的压力更多、更大。因过分的焦虑、压抑、挫折感引起的思维障碍和情绪不适,往往导致紧张工作的人们注意力分散、决策频频失误、抵制和攻击行为增加,阻碍企业和个人的发展。企业情绪管理可以提高员工认知和调控情绪的能力,以便使员工们以更理想的情绪状态投人工作。另外,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里,情绪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和员工的适应性,以积极灵活的姿态接受并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发展。

3.激发自信和热情,创造开拓进取的氛围,获得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企业情绪管理引导员工积极正确地评价自我,勇敢坦然地面对困难,控制自己、满腔热情地努力进取。在这种气氛下,员工拥有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他们情感所带来的进取心、毅力和创造性都可以得到最佳发挥,企业的发展后劲有了最好的保证。同时,员工的健康状况也有所改善,企业的医疗支出也随之降低了。

三、当前员工情绪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1.认识上的问题。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对员工的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为员工的情绪问题是员工个体的事情,跟企业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许多追踪性的研究测试表明:在社会往或非学术性领域里,一个人的成就不仅仅取决于智商,更取决于情商;在一般非高科技行业里,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绪往往决定着员工潜能的发挥程度。但目前许多企业对人力资源所包含的各种潜能的全面性的认识受到传统的局限,特别是对企业员工情绪智慧这一潜能一直未予重视,比如在筛选、使用、考评晋升中重智商轻情商,传统观念中的“德才兼备”一直把“情商”因素排斥在外。这是导致企业团队情商水平低下,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冲突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管理层由于对情绪智慧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平时不注重情绪智慧的学习和培养,使领导缺乏必须具备的一些情绪管理能力,这不仅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同时给企业整体情绪智慧的发展带来负面的感染和影响;此外,员工过多注意专业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轻视情商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情绪智慧的自觉性差。

2.与情绪相关的企业“内耗”问题。企业“内耗”是指内部员工之间(包括领导之间、员工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为了现实利益的争夺或价值关系而形成的紧张和对抗性的冲突,最终导致企业整合效应的减弱。当企业人际冲突发生后,其结果引发冲突各方的感知偏见,特别是受损方或败方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会严重地长期压抑员工的心理,诱使他们采取不信任、妒忌、阻挠、对抗甚至报复等方式来宣泄这种情感,而且还将阻碍企业人际关系中的沟通功能、情感满足功能、激励功能、整合功能等等功能的正常发挥。

3.员工对情感的自我压抑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对情感或多或少存在自我压抑心理,特别是在工作场合,抑制情感、隐藏情绪已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处世法则。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认为情感是幼稚和原始的,所以必须克制,应该以理性取代;二是认为情感是虚假的和没有价值的,所有没有表露的必要;三是认为情感是强大的,难以控制的,所以要尽量避免。

4.员工的压力与情绪管理问题。人类需要正面的“良性压力”,需要有价值的任务、挑战和目标。但企业员工通常都超出“良性压力”的范围,承受着诸如时间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健康状况压力和家庭压力等等。面对这些越来越重的压力,大多数员工以自己的情绪智慧去管理这些压力的能力较差,有必要去加强学习和训练。如有些员工遭遇不幸时,不能以超然洒脱的态度去应对,使自己陷入被动状态而不能自拔;有些不懂得转换注意力,遇到烦恼不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做一些平时喜欢的事,而是一味地死钻牛角尖,使不良情绪愈演愈烈;有些员工遇到挫折不能自我调整,不能做到适时、适所的感情抒发。长期下来,导致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状况日益低下,严重影响工作绩效。

四、员工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思路

1.更新管理层观念,调整管理方式,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在管理层中加强心理学方面的学习,改变原有的家长制和官本位思想,正确地把握管理中的人性特点。要求管理者把员工和管理层摆在平等的地位上,多深入群众,聆听员工的意见,感知他们的情绪,善于发现员工情绪背后的需求,全面了解和确认员工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如员工关系是否和谐、工作设计是否合理、利益分配是否公平等;并有针对性地疏导员工的负面情绪,引导员工发泄情绪,使其心理压力获得缓冲,让员工感受到人性化的组织领导方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情绪调整,从而让员工获得心理安全感。如富士康事件中,在最初的自杀事件发生后,如果管理层能重视对员工的情绪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部及工会等群众组织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刻了解员工中普遍存在的想法,理解他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就能避免或减少后面的连跳事件发生了。

2.加强员工的情绪教育和人际交往训练。在进行员工培训时,不能只将专业技能作为唯一的内容,还应把情绪智力的拓展训练作为员工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通过对员工进行情绪智力相关知识的教育,来提高感知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掌握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及自我激励的技巧。如开设《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等课程,有条件的企业甚至可以设置员工心理健康辅导机构或心理健康辅导员来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情绪,提高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沟通、参与、激励、表扬和批评等技巧。通过生产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情绪的交流、传统和互动,创造一个精神愉快、关系和谐、宽松平等的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3.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健康的业余文化氛围。企业应通过美化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条件,增进员工对工作热爱的情感,使他们身心愉快地从事工作。给员工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情感交流环境――如经常性的员工聚会和适当健康的娱乐活动以增进情感交流;配备疏导不良情绪的必要设施――如情绪发泄室,以疏导像愤怒、压抑等消极情绪,来减少员工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情绪过激行为;提供消除不安情绪的有效指导和咨询服务――如设立专职的情绪指导专家或心理医生,以帮助员工们放松在紧张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紧张情绪。这些措施都可以控制不良情绪的蔓延并提高企业的情绪管理的水平。此外,适当健康的业余爱好也能够起到放松紧张情绪、融洽人际关系、增强单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因此,企业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要经常组织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充电”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娱体育活动,令其生活更加充实,以积极的方式增强体质,避免心理上滋生负面情绪或适时宣泄不良情绪。

4.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首先,建立相关机制,将情绪管理纳入管理制度范畴,例如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将情绪管理纳入管理者的选拔和绩效考核标准中,如提拔、塑造支持型领导,为培育良性情绪资本提供前提保证;企业管理者成为支持型领导和沟通激励专家,将使员工能够畅所欲言,情绪自然流露,便于进行合适的情绪管理。其次,加强管理沟通机制,将情绪管理与工作激励、人员配置、员工培训与发展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最后,完善员工休假制度。如对员工的年休假进行强制执行,以防出现过劳或被迫加班的现象发生;另外,当员工因工作任务紧张、加班频繁、压力过大时,可适当的给其放几天“情绪假”,事后进行补班。这样企业表面上有点“亏”,但实际上并不影响劳动者的出“力”。在这种和谐的企业氛围中,员工们必会将这种被关心、被尊重的感动转化为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凝聚力。

情绪与压力管理范文3

“面对种种压力与困境,我们不应逃避,而是要利用先进的技术与工具,帮助员工及管理者提升自我调节的能力,打造充满弹性的心智与心态,为企业营造一个良性应对压力与挑战的氛围,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与抗风险能力。”宋琦说。

用“心”的力量训练情绪智力

《培训》:您从事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多年,当初为何会选择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并成立HMC?

宋琦: 2006年底,一次偶然机会让我接触到一项情绪管理的培训项目,那个项目非常有意思。它可以让你看到自己的情绪,并教会你管理自己的情绪,让你从中获得真切的好处。这种好处包括对工作压力的缓解,对家人情绪的调节,以及直观自我成长的变化。起初,我认为它是一种工具或方法,然而,长期的体验让我发现它更是一种生活习惯与态度。因此,我们从2007年开始组建团队,正式成立了HMC。

HMC通过激活心脏来改善健康、提升组织绩效、促进整体幸福感,减少人们的不良情绪和病痛。我们希望通过创造个体和群体心脏、情绪、大脑的和谐,把人们带进一个更高心智水平的平衡状态。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会因为压力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我们会教授学员们缓解这些负面情绪的技术,找到应对压力的方法,以及建立一种在压力中能够快速恢复的能力。

《培训》:支撑HMC产品的方法论是什么?与传统的心理学相比,该理论的优势有哪些?

宋琦:美国HeartMath心脏数理研究所关于交流生理机制的研究表明,生理机制对信息加工、知觉、情绪和健康起着重大影响作用。同时,该研究发现逐次心跳之间的变化模式能反应出情绪状态的改变,消极情绪会导致心律紊乱,对人体的其他部位也会造成不利影响。相反,积极的情绪会使心律更加和谐稳定,从而使人体系统运行更有效率、负担更少的压力。这种心率节奏快慢的变化情况就是心率变异性(HRV,Heart Rate Variability)。

心率变异性或心律模式将心脏和身体的感觉传达至大脑,影响决策涉及的大脑中枢以及保持冷静(尤其是在具有挑战性或者压力的时刻)的能力。通过对心率变异性的调控,保持心脏和谐,有利于发挥心理功能,包括进一步开发智力,提高注意、直觉和决策能力。一旦达到心脏和谐,我们将有更佳的绩效表现,同时会更自信、积极、冷静。

区别于传统心理学培训,HMC用生物反馈仪器检测心率变异性这项指标,通过改变心脏节律来调节情绪反应与心脏能量,增加情绪弹性,帮助大脑正确处理外界信息,做出正确抉择,提高学习、工作效能。

激活心脏的“智能”

做自己的情绪教练

《培训》:为激活心脏的“智能”,Self-Coach(自我情绪管理训练系统)项目是如何设计和实施的?

宋琦:心脏能够向大脑发送有效指令,帮助调整情绪和建立新的情绪模式,其关键在于学习如何改变我们的心律,使之从紊乱过渡到和谐。

最初,HMC开设了“情绪管理与压力转换”课程。不同于以往心理学系列中“从改变认知入手”的慢速路径,该课程借助神经心脏学在情绪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了解基本的生物概念开始,围绕着具体的行为方法,帮助员工和企业管理者提高自身应对压力及情绪管理的能力,进而改善自身健康状况以及组织绩效等。

但是,“情绪管理与压力转换”课程只有1天的授课时间,其效果的延续和评估都会成为学员面临的共同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不断研究,最终开发出了Self-Coach项目。它是一项综合训练计划,将1天的教学课程拓展为1+21天的训练计划,共分为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内在测评,我们会对参训学员进行在线测评,了解参训者的初始状态。

第二阶段是集体面授,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掌握情绪能量管理的技术与方法,并接受现场训练和评估。

第三阶段是自主训练,借助便携式移动监测设备,制订每天的训练计划,学员每天提交一定数量的训练数据,完成21天的训练。

第四个阶段是在线辅导,我们在课后安排专业教练,通过在线互动方式解答大家练习过程中的疑问。

Self-Coach项目采用面授和在线微课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持续学习使用专业教学生物反馈设备,帮助学员在练习中缓解压力,改善其相关的生理状态(比如血压、肌张力)。这将能提高学员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能力,最终确保学员学以致用并获得最大化提升。

《培训》:据了解,除了Self-Coach项目外,HMC还有一个国际认证项目HeartMath Coach,它从哪些维度为学员带来了提升与改善?

宋琦:Self-Coach和HeartMath Coach项目之间既是递进关系也是包含关系。Self-Coach项目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偏重自我成长与修炼;HeartMath Coach项目则需在解决自己问题之后,尝试帮助他人成长,主要面向想成为或已经成为教练的个人,以及想引入教练技术的组织。HeartMath Coach项目要求学员除了具备相关训练心脏的技巧以外,还应拥有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并且在与他人沟通过程中具备教练的能力。

教练技术是培训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一部分。它没有过多的行业限制,教练们可以拥有各种不同的技能、认证和实践经验。目前有很多教练培训教授的是教练技巧,而HeartMath Coach的培训当中更重要的是一对一教练模式――如何将HeartMath的关键技术、方法和理念融入到教练风格中。

《培训》:今年,“创新”是培训界的热词。您认为,与传统的教练型课程相比,Self-Coach和HeartMath Coach项目在授课方式上有哪些创新?

宋琦:传统的培训从行为改善切入,即我教你怎么做;大部分心理学培训从情绪感受、心智模式切入,即我告诉你该怎么想;而我们的培训却是从生理调解切入,通过改善与心脏相关的生理指标来引发不同行为表现。

我们最为创新的授课方式是将生物反馈技术设备运用于课堂,大多数企业管理培训不会涉及到这种技术型的设备。相比传统培训课堂用到的量表,HMC采用的生物反馈技术可以使整个培训数据呈现得更加客观,让学员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并且科学有趣的互动游戏会让学员们的参与度提高,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在我们授课、研究以及数据跟踪过程中,会频繁使用到基于心率变异性研究成果的应用软件设备,即Inner Balance以及emWave Pro两大设备。Inner Balance是帮助个人提升情绪健康水平的工具,属于便携式设备,它通过减压方法练习、理论科学导读、自我监测等,让学员形成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emWave Pro是PC端软件设备,它有更详细的数据图谱,可以和Inner Balance形成数据的链接,帮助专业教练实现远程辅导和数据监测。

情绪调控 管理者必备的能力

《培训》:万事万物都不会停滞不前, HMC未来还会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宋琦:HMC的发展方向就是坚持做“你身边的情绪教练”。我们希望未来能够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术,并且带着这门技术更进一步地帮助他人。因此,我们一直在推广Self-Coach项目,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受益于这个项目,另一方面也希望培养一批潜在专业人士。

同时,我们会大力推广HeartMath Coach国际认证项目,计划认证一批专业的情绪教练。这批专业的情绪教练可能会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样可以把我们的技术应用到不同领域,为不同领域的人群提供帮助。

HMC将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善学员内在心理状态,以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的变化既然带来了焦虑,当然也可以找到新的平衡,而这需要我们拥有更强大的智慧。未来,HMC所训练的教练队伍会成为社会中和谐的守望者和引路人。

《培训》:回顾十余年的培训经验,您认为在未来人才培养领域会出现哪些热点?

宋琦:纽约时报畅销书《2010大趋势》的作者派翠西亚・奥伯汀(Patricia Aburdene))曾经在她的书中写道:“未来,企业领导者最需要的是精神所能提供的自我支配能力,即对自己的认识以及个人的支配能力,这也正是追求世俗领导力、优异表现和权力的关键。”并且她还在书别提及了HeartMath的“心能开发”项目。

“心能开发”是一种自我情绪能量调控的能力,各人对压力的耐受力存在差别,耐受力高的人能坚持更长的时间保持自我平衡系统的协调,达到更高的绩效水平。管理者致力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力图控制事业的产出,精力充沛,能欣然接受生活的挑战。因此,他们能成功地对负面情绪做出自我管理,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并在不断的自我管理与适应中培养自己“顽强”的品质。

《培训》:站在心理培训专家的角度,您觉得未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应当具备怎样的能力?

情绪与压力管理范文4

关键词:情绪管理 企业文化 宣传 EAP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126-02

一、员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来自职业的紧张压力。职业压力(stress)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是指员工在职业生涯中感受到威胁性的、受到的令个体紧张的刺激情境或事件,从而产生持续性的紧张情绪状态。当今企业为了取得和保持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对员工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员工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工作负荷。同时,同事之间的竞争激烈,工作气氛紧张,不进则退的考核,非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强度极大的工作时间、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还有对时间分配的失控、对知识飞速更新的惶恐、对信息爆炸的应接不暇。

2.来自职业性质和管理制度产生的工作倦怠。工作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当员工个人感到工作单调重复,缺乏创造性、工作枯燥例行化、出差太多、工作量过大、工作责任不明确、工作缺乏自主性、不能参与决策、分配机制不合理、奖惩失当、升迁机会少、管理者方法偏颇或对企业文化、发展理念、工作环境、管理机制或个人待遇不认同等等因素时会导致员工工作倦怠。

3.来自人际关系的焦虑。在组织内,有的员工由于不能处理好与上下级、同事、客户的人际关系,或者由于遭到排斥、性骚扰、打击报复等等,会产生心理焦虑,表现出恐惧、无助,对人冷漠麻木、冷嘲热讽、缺乏同情心,不信任他人,情绪化反应过度、缺乏耐心易怒、与他人刻意保持距离等,甚至是抑郁。由此对企业内部的工作氛围带来负面影响。

4.个人生活的心理危机。员工个人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如恋爱失败、身体亚健康、夫妻关系紧张、家庭暴力、分居或离婚、子女成长挫折、家属疾病或伤亡、法律纠纷、经济负担过重、家庭财务窘迫、来自家庭的过高期望、对失业和收入下降的恐惧,对多样化选择的不知所措,由于工作占用精力和时间而对家庭和朋友产生的愧疚等等,都会影响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心境。

5.来自突发事件的心理冲击。企业裁员、兼并、重组、濒临破产,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流行疾病、社会变动、安全事故等,都会给员工带来心理冲击,例如美国“9・11”事件、中国的SARS流行、东南亚海啸,2008年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还有近年来频发的“过劳死”事件,使许多相关公司的员工情绪陷入低潮,恐慌、迷茫。

二、员工由于心理出现问题导致的现象

医学研究表明,身与心是密切相关的,有心理问题常常会从身体表现出来。《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失调便可使阴阳失调、血气不和、经络阻塞、腑脏紊乱。

北京爱普施咨询公司在对企业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时发现超过5%的员工有抑郁症或抑郁倾向,超过22%的员工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大体表现:工作效率低了,做事不主动,讲话条理变差,与领导同事相处也难了,火气大,工作老出错;不少员工有生理异常,失眠多梦、早醒头疼,易疲劳,暴饮暴食或食欲不佳,甚至经常腹泻。有的员工有非常明显的精神上变化,记忆力下降,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脑子不如从前灵活,有的员工产生幻觉,甚至有的员工为了一点很小的事情,与同事发生冲突。

三、员工心理因素对于企业的影响

员工心理健康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幸福的企业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企业情形却都相似。《心理月刊》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每年有约100万员工由于心理压力而缺勤,每一个员工的缺勤会造成668美元的损失,40%的人‘跳槽’或转行是由于心理压力所致,更换一个雇员要1 000美元~30 000美元,75%的员工会在工作时间考虑个人问题。”超负荷的压力不仅仅损害个体,而且严重破坏了组织的健康。

1.员工心理与企业组织绩效密切相关。人需要正面的良性压力,需要有价值的任务、挑战和目标。但企业员工通常都超出“良性”的范围承受着诸如时间、经济、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家庭压力等各方面的压力。有些员工遇到烦恼不会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不去尝试做一些无关的或是平时喜欢的事,而是一味地死钻牛角尖,抱怨埋怨,使不良情绪愈演愈烈;有些员工遇到挫折不能自我调整,不能做到适时、适所的感情抒发。有些员工遭遇不幸时,不能以超然洒脱的态度去应对,结果使自己陷入被动状态而不能自拔;长期下来,导致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状况日益低下,严重影响工作绩效,进而影响企业组织绩效。

2.员工情绪与企业寿命密切相关。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处理好内部员工的关系,尤其是员工的情绪,可以保持热情高涨的员工士气,从而对企业的生命周期有积极影响。当企业遇到重大危机或困难时,在士气高涨的企业中,员工可以和管理者共渡难关。正如不能将情绪与人割裂开一样,我们不能将情绪从工作场所中割裂出去。快乐的情绪,将会使企业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年轻而有朝气;而企业中对立、猜疑与破坏的情绪,则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四、企业员工情绪管理的方法

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再像过去那样扮演权威角色,而是要设法以更有效的方法,间接引爆员工潜力,创造企业最高效益。”

近年来,“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中国逐渐深入人心,科学发展观也指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企业管理中贯穿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是要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尤其是员工的情绪心理健康。情绪管理将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

1.创建一个以关爱员工为重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对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更注重对员工思想和心理上的教育、引导,如果员工的认同信仰企业的文化,那么他将以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以积极的情绪来工作。因此企业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和谐的企业氛围,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企业管理者要重视为员工情绪表达提供相应的渠道,建立组织的沟通机制,及时消化企业中的不良情绪。提供情绪管理服务体现了企业组织对员工的关爱,许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走进企业员工。并纳入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搭建职业心理健康宣传的平台。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会同党群组织,以多种形式提高从企业高层到普通员工对心理健康意识的宣传和员工心理咨询活动。利用企业宣传栏、内部刊物、健康知识讲座、职工书屋等多种形式树立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鼓励员工遇到心理困扰时积极的寻求帮助。

3.进行全员心理健康测评,定期开展心理培训课程。高层管理者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应引起充分重视,当企业对员工的心理状况缺乏了解时,可以引进一些科学的心理测评或者心理调查问卷以及聘请专业测评机构对员工进行全面的测评,了解员工的职业心理状况,掌握员工工作表现及行为背后的成因,评估员工心理生活质量现状。通过测评可以对员工职业心理和生活质量进行全面的排查梳理,尽可能的消除员工心理健康的隐患,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产生。同时人力资源部应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从中高层管理者开始,提高全员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认识,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培训的内容可以有压力管理、情绪管理、挫折应对等等。

4.引进员工辅助计划EAP咨询。目前在西方企业盛行的员工援助计划(EAP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重视。它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简而言之,EAP是企业用于管理和解决员工个人问题,从而提高员工与企业绩效的有效机制。

随着EAP的不断发展,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90%以上建立了EAP。一项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投入1美元,可节省运营成本5美元~16美元。美国有将近1/4企业的员工享受EAP服务。这个问题在英国也同样深受重视,研究表明,每年由于员工心理健康导致的工作缺勤和医疗费用所造成的损失高达英国GDP的10%,近几年来,日本也开始大范围地推广EAP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的裁员问题。而中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逐渐的开始引入EAP服务,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企业在重视员工工作技能、工作绩效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员工情绪和心理健康。把情绪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责任和一个投资,充分调动企业的智力资本和情绪资本为人力资本服务,激发出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正红.员工心理健康影响企业未来生存[EB/OL].博锐管理在线,2007-07.

[2]余玲艳.员工情绪管理[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7:1.

[3]韩建.EAP的安抚之道[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8).

情绪与压力管理范文5

【关键词】心理;情绪;工作倦怠情绪;工作满意度;关联;策略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之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以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员工,如:员工与顾客的互动过程中情绪的表达,由此可见,在企业的组织活动中,员工需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以适合企业对劳动的要求,而这也被称为“情绪劳动”。通^企业员工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和情绪劳动状态,可以较好地提升企业或组织的绩效性。反之,消极的心理和情绪劳动状态,则会造成员工的情绪压力,导致员工出现心理不适状态,如:工作倦怠感、工作满意度下降等。

一、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概念

情绪劳动主要是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的交往过程中,需要感受劳动过程中的规则,表达出既定场景中的合适性情绪和心理状态。在企业或组织的员工劳动过程中,情绪劳动是一种致力于员工企业情感的管理字眼,它强调工作状态下的人际关系交往和情绪影响,在相互交往的前提和环境之下,企业员工应当展现出一致的心理和情绪,通过个人的努力,表达出与企业或组织规则相符合的心理或情绪。它包括有多个维度,如:情绪表达的频繁性、多样性、情绪失调状态、情绪强度、情绪努力及付出、情绪表现的持久性等。

工作倦怠感是心理学和组织行为管理学研究的课题,它通常是指个体的情感耗竭状态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这种工作疲劳状态致使个体无法向他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处于自身挫败和紧张的状态,也是一种对个体负性的评价。工作倦怠情绪来源于诸多的方面,如:工作自身因素、组织建设方面因素、社会舆论方面、服务对象等,其中:1、工作自身因素。具体包括有工作劳动强度和负荷、角色理解的冲突和模糊状态、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2、组织建设因素。这主要是涉及企业或组织的文化氛围、组织内部支持程度、组织内部公平状况、企业激励情况与变革等。3、社会因素。这主要是来自于社会舆论方面的支持,它可以产生主效应模型和调节作用。4、服务对象。这主要是来自于工作对象的侵犯行为、工作对象的诉求等。

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于工作环境的一种主观反应及状态,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因素:1、工作自身。企业员工对于工作的兴趣性、工作的挑战性、学习机会等,会产生情绪上的反应,由此引发对工作的满意度。2、薪酬。企业员工可以通过薪酬待遇,来决定其工作满意度,这也是衡量企业员工业绩大小的指标。3、职务升迁机会。这是一种相对于薪酬而言的另外一种激励方式,这是对员工工作的认可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4、工作条件。企业员工对于自身所处的工作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湿度、通风条件等,会产生情绪上的工作满意程度。

二、心理和情绪对于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理论分析

(一)面部表情理论

在对企业员工的心理与情绪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学者们采用了情绪心理学理论,普遍认为当个体处于压抑的心理和情绪体验状态下,会产生不可预知的、突发性的应激反应,显示出个体对负面情绪的压抑会导致情绪耗竭。而正面的情绪状态则可以通过个体的面部反馈得到增强。在面部表情理论依据之下,个体的情绪体验与其面部的外显表情之间,存在一定的通路,而且外显的面部表情还会对情绪进行反馈和强化。当企业员工个体通过对不良情绪的调节,可以通过面部表达出更为自然的正面情绪,从而减少企业员工的工作倦怠感。

(二)资源保存理论

员工为了应对企业或组织的情绪表现规范,需要大量耗费内在的资源进行情绪上的调节,这些内在资源的耗费会导致员工情绪上的耗竭。为此,员工需要寻求相应的资源支撑,如:主管的支持和赞许、同伴的支撑等,如果员工丧失这些资源,则难以保持自身的情绪平衡,有可能在资源失衡的状态下产生工作倦怠感。

(三)情绪的社会功能理论

前面两种理论都是基于员工个体内部的角度来探析的,我们还可以从情绪的社会功能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将视角扩张到企业员工的人际交往和互动过程,使之具有社会性,成为双方情绪互动和感染的一种体验。在这里,员工的表面表演只会给人以虚假的印象,而深层表演则可以真实地感染对象,使对方做出积极的回应。在社会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积极的回应可以增强员工的自我价值和成就感,减少员工的情绪压力,而互动交往过程中的消极回应,则会增大员工的情绪压力,产生工作倦怠情绪。

三、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情绪的关联性影响

员工的情绪劳动涉及情绪劳动策略和情绪劳动要求。在员工的情绪劳动策略之中,主要包括有表面行为(也称表面表演)和深度行为(也称深度表演),在这两种不同的情绪策略之下,表面行为(也称表面表演)的情绪策略,员工仅注重于对自身个体情绪的外部展现,缺乏内心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因而实质上是一种暂时性的情绪伪装,会耗费员工个体更多的内心情绪,极易引发员工内心的工作倦怠情绪。而深度行为(也称深度表演)策略,则可以通过员工个体积极的思考和想象等心理过程,产生内在情绪与外显行为相吻合的行为,由此更注重员工个体的内心体验和心理状态,可以极其有效地增强员工的资源获得渠道,由此降低工作上的倦怠情绪。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心理情绪与工作倦怠感的关联性结论:1、员工的表面行为策略,会导致情绪的耗竭,与低成就感呈正相关关系,与工作倦怠感正相关。2、员工的深度行为策略,可以拓宽自身资源获取渠道,与成就感呈正相关关系,与工作倦怠感呈负相关关系。3、在心理情绪要求之中,员工个体表达出的积极情绪与工作倦怠感呈负相关关系,与成就感呈正相关关系。4、在心理情绪要求之中,员工个体隐藏自身的消极情绪会在较大程度上消耗自身的资源,与工作倦怠感呈正相关关系,与成就感呈负相关关系。

四、心理情绪与工作倦怠感的调节影响因素研究

员工个体对于自身心理和情绪的调节与工作倦怠感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它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对其情绪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选取正确的情绪调节方式,提升工作幸福度。

(一)员工个体因素

员工个体因素对于情绪的调节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性别因素。通常而言,女性的情绪表现与男性不同,女性更善于掩藏和压抑自身的负面情绪,这容易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也更容易导致女性情绪的失{状态。在采用表面行为的策略时,女性通常容易感觉到情绪耗竭的体验,产生工作倦怠感。2、个人特质。员工的自我个人特质也会影响其情绪的调节。外向性格的人和神经质的人在情绪调节方面有不同的方式和影响。普遍认为,具有外部倾向性格和特质的人,能够更好地缓解自身不良情绪而产生的工作倦怠感。3、情绪智力。情绪智力也是情绪调节与工作倦怠感之间关联性的变量,经过研究表明,高情绪智力可以较好地减缓不良情绪所引发的工作倦怠感。而且,情绪智力与深层表演呈正相关关系,对于高情绪智力的员工个体通常采用深层表演的方式,缓解其工作紧张压力,从而降低自身的工作倦怠感。因而,在对员工的情绪调节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员工的高情绪智力培训,它可以提升员工在情绪调节时的自我真实感。

(二)企业组织因素

根据实践表明,企业组织中的主管支持和工作自主性,也可以在较大程度影响和调节员工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可以较好地减少员工的工作倦怠感。具体表现为:

1、工作自主性。由上述理论可知,员工个体的表面表演和行为是导致其情绪耗竭的重要因素,因而,工作的自主性程度可以较好地缓解员工个体的情绪耗竭程度,降低员工个体的工作倦怠感。在具有较高程度的工作自主性的过程中,员工可以获得正面的情绪体验,并激发工作中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弥补资源耗竭的损失。

2、主管的支持。通过质化研究的方法,可以获知员工个体可以通过获得主管支持、鼓励和同事陪伴的支持,并且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时机和渠道加以倾诉,从而缓解自身情绪和心理上的压力,当主管对员工个体的支持度越高时,员工的工作倦怠感就会降低,并且当主管倾向于深层表演,则员工个体的工作倦怠感也越低。

由上可以得出预防和干预员工心理情绪所导致的工作倦怠措施,可以促进员工选择深层表演的方式,获得自身心理和情绪的调节,并通过组织招聘和培训的方式,提升企业员工个体的情绪智力。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当通过提供支持性的资源,来最大程度上弥补员工的内在资源损失。具体可以通过工作自的给予、具有一定激励作用的物质鼓励和回报、良好而优质的企业文化氛围等,从而使员工较好地调节和缓解心理和情绪上的压力,减少工作倦怠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势下,我们要关注企业或组织内部员工的心理和情绪劳动,要全面考察和分析员工情绪劳动、心理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索企业或组织内部员工的情绪调节策略,要提倡和鼓励企业员工采用积极情绪的表达策略和深层表演策略,提升情绪表达的真实性,并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从而降低企业员工的工作倦怠感。

参考文献:

[1] 黄敏儿,吴钟琦,唐淦琦. 服务行业员工的人格特质、情绪劳动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心理学报. 2010(12)

[2] 柯江林,孙健敏,石金涛,顾琴轩.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总效应、效应差异及调节因素[J]. 管理工程学报. 2010(04)

[3] 黄杰,鲍旭辉,游旭群,周丽敏. 个体资源对JD-R模型与工作倦怠关系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 2010(04)

[4] 程红玲,陈维政. 情绪调节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6)

情绪与压力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29-1.5

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肩负着重大使命。他们作为高校师资队伍里的一个特定群体。随着近些年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管理任务无疑加重,使得辅导员整日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学生中的一些突发性事件也时刻悬在辅导员心头,心理一直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以至于在辅导员中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只要不出事,什么都好说”,显然把自己绑定在“消防员”的位置上,操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几乎占据了辅导员的全部精力。许多虽非职责范围之内但与学生切实相关的事务耗费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促使辅导员形成了随时待命的持续应激状态,难以有效放松,疲惫不堪。辅导员如何懂得缓解工作压力至关重要。

一、做好自我管理

要有效的缓解工作压力,就应该从做好自身管理,降低压力感和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出发进行调节。做好情绪的管理、生活方式、时间和人际关系的管理是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有效方法。

1.情绪管理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一些辅导员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于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乃至形成嫉妒、愤懑、抑郁、妄想等灰暗低迷的情绪。置身于长期压力之下的辅导员其情绪难免波动。要辅导员学会积极的应对之策,合理地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要做好情绪管理首先要体察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我现在的情绪如何?”许多人不肯承认自己有负面的情绪,但压抑情绪反而带来更不好的结果,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其次要以合宜的方式舒解情绪。舒解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找好友诉苦、听音乐、散步或逼自己做别的事情以免老想起不愉快等等。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舒解情绪的目的在于让自己好过一点,也让自己更有能量去面对未来。如果在工作中有了不舒服的感觉,要勇敢地面对,仔细想想,为什么这么难过、生气?我可以怎么做,将来才不会再重蹈覆辙?怎么做可以降低我的不愉快?这么做会不会带来更大的伤害?根据这几个角度去选择适合自己且能有效舒解情绪的方式,就能够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

2.生活方式的管理

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的高校辅导员,绝大多数都是将醒着的时间几乎都贡献在工作上的人,可想而知,一旦这占到生命绝大部分的方面带来了压力、焦虑、愤怒和犹豫,很快就会升级为人生之中的一个重大危机。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要花时间去休息、享受家庭生活、享受个人时光,这不但能够消减压力事件的绝对数量,而且可以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去抵抗已经形成的压力。许多辅导员在面对许多工作压力后,身体等各方面都会出现亚健康,需要建议、提醒他们合理规划工作、生活时间,合理饮食,注意生活规律。

3.时间管理

辅导员的工作往往要求他们同时处理头绪繁多、杂乱无章的事务,从而使他们感到分身乏术、疲惫不堪,久而久之便会心力交瘁。实际上,再多的事情都可以区分出轻重缓急,我们需要优先处理的永远都是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其次是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再次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最后才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这就是时间管理。此外,在完成某一件复杂的事情时,试着将其分解成几个容易着手的小部分,然后合理地分配每段时间要做的事情,且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4.人际关系的管理

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个环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同院系的辅导员更要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些辅导员在交往中常出现人际关系不佳的情况: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与同事发生纷争,与领导关系紧张,久而久之会累积成为孤独、无助、固执、偏激、郁闷、焦虑、消沉等不良情绪。辅导员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圈,处理好与同事、学生、领导的关系,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人们和睦相处,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处理好工作中的各项人际关系对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

二、提高对压力的应对能力

辅导员长期处于压力且难以释放时,不仅社会、学校和组织要采取各种措施减轻其心理压力,辅导员个体还必须提高对心理压力的应对能力。

(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多方面的学习。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加强学习,现代社会发展加速,知识量成倍增长,知识淘汰速度加快,教师往往与学生处于同一知识平台上。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更应该有超前意识,加强对党政时事的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新事物、新思潮的敏感度与鉴别能力,做一名知识型、学习型的高校辅导员。

(2)寓娱乐于工作之中。当辅导员处于难以释放的压力之中和面对难以完成的任务时,可以把产生压力的事件先放在一边,试着去做自己喜欢的和比较轻松的事情,通过身体的锻炼、培养业余爱好、听音乐、去户外运动、爬山、聚会、喝茶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此外,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也很重要。从而消除压力带来的紧张和焦虑等情绪。

(3)反思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学生工作是一个庞杂的工作体系,要规范学生事务,明确事务性工作的时间、程序、要求等,使事务性工作“简单化”“信息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让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对学生工作经验的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采取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行为。反思训练包括经常记录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心得,并与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共同分析,相互探讨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等。

(4)对自身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的心理调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积极的认知方式能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不断扩张给每位辅导员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但绝对不会保证每位辅导员得到平等的收入和一样的评价,辅导员个体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扬长避短,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具有灵活性的自身发展目标,并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扬自己,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善待自己。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造成其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其身上表现出的工作压力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教师面临的压力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排解压力、不带情绪地给学生工作成为高校辅导员的必修课。因此,针对性地采用一些应对策略可以有效缓解高校辅导员的压力以维护其健康,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利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