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以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事业单位作为以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为目标的服务型机构,其经济业务相对简单,致使其内部控制体系较落后。近年来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加,这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本文主要探析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市场经济背景下,各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不断激烈,面对灵活多变的市场环境,各企业都需制定合理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发展中,由于经济业务较简单,其内部控制体系仍沿用传统体系,导致其内部控制管理问题重重,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缺乏内部控制监督体制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对此,当下,事业单位要增强内部控制理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越来越注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我国事业单位由于自身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多数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发展中无法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工作的错误认知,忽视了其他部门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参与,并且财务部门制定了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了国有资产和单位资金的安全,导致管理人员忽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中虽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其覆盖范围较狭隘,内部控制目标缺乏针对性,控制规范无法有效落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内部控制形式化严重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主要途径,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企业对灵活多变市场的应对能力。同时我国越来越注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落实,并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政策,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时,由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完善性、单位管理层及工作人员存在认知偏差等,使得内部控制形式化严重,并无法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来提升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例如,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控制与管理时,往往由相关部门统一购置设备等国有资产,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重视设备的采购,但忽略了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维护,导致资源浪费严重,采购中的部分资金无法进行入账管理,且资产盘查与监管的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及时针对盘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上报与解决,导致当前多数事业单位存在盘亏现象。

(三)信息化水平低下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发展中越来越注重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但由于单位管理水平较低、资金不足等,导致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为降低人力、物力及财力等资源的投入,事业单位多将信息化系统建设进行外包,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单位主要依据外包企业的调研等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内部调研及建设可行性分析,导致事业单位员工缺乏信息化建设经验,致使信息化系统无法满足单位业务需求,降低了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率。

(四)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与监管机制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同时财务部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有资产与单位资金的安全,致使单位在发展中仍沿用以往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完善性。同时单位管理人员由于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在管理中忽视独立的内部控制监管机构的设立,导致其无法发挥自身监督作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管机构主要有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及社会公众等,但在实际监管中,审计及财务部门由于人力资源有限等,其监管的范围及力度等都受到限制,而社会公众缺乏内控知识,无法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管。

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策

(一)构建内部控制责任机制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主要途径,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更是单位各部门职责,需要单位及全体员工的全程性参与,为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省财政厅要积极组织区域内的事业单位负责人参与内部控制政策的教育与培训,增强其内部控制意识,提升其内部控制制度的践行能力。同时单位要结合当前各部门的发展现状及战略目标等构建内部控制责任机制,普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使各部门管理人员认识到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明确本部门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增强其内部控制理念,并通过责任到人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能力,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效率。此外,各部门加强对内部控制规范的宣传,使每位员工了解自身的职责,并通过部门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增强员工对内部控制责任机制的践行能力,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

(二)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这一背景下,事业单位要迎合时展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内部控制,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如将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引入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中,实现日常业务管理,并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通过信息平台管理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避免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影响。同时构建信息化内部控制系统,利用信息平台直观展示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以明确各单位责任,实现责任到人,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构建信息化平台,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投入力度,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时,要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合理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增强单位内部控制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在内部控制体系初步发展阶段,事业单位需全面整理单位各部门的发展现状、近期发展需求以及整体战略目标等,并深入分析单位的人力、财力等内部资源与职权的分配状况,以发现并解决单位权责脱节等问题,减小内部控制风险。针对部分事业单位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不足的情况或者缺乏内部控制经验现象,单位可邀请外部专业的团队或机构等设计内部控制体系,并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等合理调整体制内容,以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四)增强内部控制监管力度与外部监督

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时,要不断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监管力度,同时加强与外部监督机构的融合,通过内部与外部监督部门的有效结合,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但当下我国事业单位负责人由于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导致单位缺乏独立的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对此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要增设内部控制监督部门,聘任内部控制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监督管理工作,之后以周或月为单位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及成果等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政策及手段。同时,事业单位还要积极邀请外部监督管理机构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管,如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及社会公众等外部监管机构,依据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及相关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其一定程度上能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较落后,对此,事业单位要提升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积极构建内部控制责任机制,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增强内部控制监管力度与外部监督,以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琳.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J].时代经贸,2017(34).

[2]邵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7(10).

[3]高要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3).

作者:王海峰 单位:伊通满族自治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