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单位管理水平关系着其是否能有效履行职责。因此,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论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意义,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SWOT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目的在于保证单位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与合法,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全面性。它应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及监督的全过程。二是制衡性。在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应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设计。三是适应性,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单位治理的基石。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有利于推动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对权力的运行进行规范和制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SWOT分析

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通过对研究对象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综合评估,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该对象的现实情况。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并加以适当变化,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现状进行分析。3.1优势分析本文中的优势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相比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势。第一,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经费管理采用预算制,资金来源和用途明确,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中面临的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和防范相比企业更简单。第二,事业单位工作性质、业务范围、业务活动相对稳定,所以会计核算及相关业务管理比较清晰。第三,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作一般都要接受主管部门和上级相关部门的监管审批,如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能有效督促单位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为实施内控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3.2劣势分析

3.2.1单位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建设氛围

一是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管理建设的认识普遍不足,重视不够。有些领导对内部控制管理认识不到位,认为管理好财务工作,就是做好内部控制管理,没有把资金运作、相关的业务活动以及权力规范运行结合起来。二是事业单位“惟上是从”的官本位文化还没有彻底改变,“一支笔”审批制度与内控制度要求的权力制衡相违背。三是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关键岗位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忽视风险防范,内控基础薄弱。

3.2.2内控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一是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监督、制衡的机制缺失。事业单位在部门设置的时候多以业务的分类设置科室和部门,缺乏专门的监督和制衡部门,如质检部、法务部等部门。更有甚者有些单位一项业务的策划、设计、实施、验收等一系列流程都由一个科室负责管理,权力相对集中又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就容易产生管理隐患和风险。二是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完善。比如缺乏基本的内部审批程序,采购随意性大,或是采购、验收、保管由一人负责,或是会计、出纳一肩挑等,三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差。一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用于应付财政、审计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检查,制度只停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贯彻落实,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3.3机会分析

3.3.1政府职能转变刺激内部控制发展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权力,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意识,树立科学行政的理念。这就要求各事业单位要顺应时展的要求,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实施,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增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3.2相关政策制度的出台推进内部控制发展

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领导部门对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给予高度重视、指导和支持,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有不断推进的态势。如财政部于2012年11月正式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5年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定(试行)》。

3.3.3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内部控制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持。会计电算化、政府采购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促使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相关业务管理跨入崭新的阶段,为内部控制管理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3.4威胁分析

3.4.1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力量

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机构主要有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但是,目前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主要停留在一般经济事项,没有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

3.4.2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更新带来的挑战

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如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基建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一方面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另一方面因为其规定多、更新快、高要求的特点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挑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学习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就可能导致单位经济活动出现不合规不合法的现象,影响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4措施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面临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与威胁。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改正不足和缺陷,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措施,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4.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提升内部控制人员素质

要提升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氛围,尤其要转变内控意识淡薄的观念,加强认识。从单位“一把手”到基层员工都是内控的范围,也是实施内控的主体。各级管理人员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的管理方法和要求。全体职员应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业务培训、规范行为准则,为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4.2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加强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制度的完善及落实至关重要,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将内部控制贯穿于各种经济活动之中,用制度去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内部控制管理真正发挥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岗位分离机制,各项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发生,降低舞弊和腐败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相关问责制度,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或未履行相关制度的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4.3建立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机制

内部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要拓展其审计面和审计力度,审计工作要延伸到单位各项业务控制,从根本上查错防弊。同时要转变审计事后监督的方式,实行全过程监督。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监督上。行政事业单位除了积极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外,还应当依法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检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包括履行财务、会计等管理职责过程中实施的监督,建设工程管理实施的审计监督,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施的监督检查等等。

4.4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加强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管理机构应实施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方法嵌入到单位信息系统中,使业务流程和管理系统实现主动提示和自动流转;并自动实现内部控制对各种经济业务的制约,减少或消除人为操作因素。

5结语

实行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单位管理,内部自查和控制有助于促进所有基础工作合法开展,有助于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合理使用,促进政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信息披露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合理化应用,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护人民的利益,巩固执政基础,促进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好各项活动的监督和制约,才能进一步提管理效率,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俞园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4.

作者:林妙珠 单位:厦门市湖里区市政园林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