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问题探析

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问题探析

[摘要]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中,整体职责使命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是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高预算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规范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和保障事业单位提供优质公益服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实效并不显著,相对来说有关制度还不够完善。本文从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并提出加强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几点对策,为相关单位合同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合同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随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步伐的推进,事业单位在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经济合同的签订,签订数量逐年提高,合同金额总量也占公用经费的60%至90%。但从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合同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存在不少问题,合同控制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事业单位合同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事业单位签订经济合同的意义

经济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多方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定。事业单位签订的经济合同一般应以书面形式订立。签订经济合同,有助于维持经济秩序,保障事业单位和合作方的利益,提高合同履约率,同时也能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合同管理中,合同管理制度的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够。有的单位对签订合同的条件不明确或者不合理,对签订合同的条件还存在争议,普遍采取以经济活动事项的金额来确定,反而对签订合同的目的或者实质性效果重视不够。合同管理制度中各个环节的职责不清晰,未明确各个审核部门的具体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重大合同缺乏法律专业人员的参与。

(二)缺少独立的合同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受制于人员编制和机构的设置,普遍未设置独立的合同管理部门,合同管理人员也是兼职的。有的单位把合同管理职责分配到财务部门,由财审人员兼任,导致合同有关的会计核算环节与合同管理环节合并,虽然合同管理与财务管理并非完全不兼容,但流程上少了一个财务会计与合同管理的核对环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合同管理的强度。合同管理满足于合同登记,管理流于形式。

(三)合同签订环节存在漏洞。如何确定外协单位,也就是供应商的环节,存在一定风险。事业单位签订的合同绝大多数都在200万元以内,费用金额相对较小,通常在10万元以内,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则时间成本高,不能满足开展业务活动时效性的要求,一般采取邀请招标或询比价的方式来选择外协单位。在处理应急事项的经济业务活动中,业务部门为了保障社会服务职责,通常没有询比价的时间,紧急确定器材采购或者服务的供应商、确定工程修复施工单位。业务部门往往根据就近原则和响应程度来确定外协单位,以确保向社会提供优质有效的公共服务。在这个环节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且存在先实施后签合同的情况,在付款时为了实现程序的合理再补签合同,存在“合同倒签”现象。

(四)合同法律风险审核环节不够专业。受制于编制,事业单位大多没有法务部门,尤其基层单位,法律专业人才缺失。因此,在合同文本审核中,主要依靠工作经验来进行审阅,对合同条款纠纷处理、违约责任的审阅并不专业。认为是经常发生业务往来的单位,有问题可以协商解决,对违约情况以及纠纷处理的风险认识不足。在发生了违约情况后,再寻找法律依据。

(五)合同履行追踪环节监督不够。建设项目工程中,大的项目邀请监理,但更多的小项目没有监理介入,施工地点在偏远且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建设方无法做到每次都到现场进行监管,项目管理部门要求施工方在施工中提供现场拍摄资料,存在合同执行监督追踪不到位的情况。在大宗器材或者设备采购合同的履行中只能做抽检。

三、完善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事业单位应当把合同控制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手段。合同管理的水平提升从一个角度而言反映着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完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经济活动总量、管理目标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经济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签订合同的必要条件,提高合同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可以探讨从经济活动内容、紧急程度、涉及金额等方面进行区分并明确必须签订合同的情形。规范应急任务的处理流程,对不需要质量保证期且对方已履行完毕的应急任务视为“口头合同”,避免出现为了形式忽视实质的“合同倒签”行为。强化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责,有条件的单位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岗位,实现合同管理岗位与财务人员岗位相分离。

(二)提高风险意识,明确合同管理部门和审核各环节的职责。要提高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加强经济合同各审批环节人员的专业性,组织合同审核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一方面从单位层面宣传引导,帮助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树立防范法律风险、廉政风险、违约风险等意识。另一方面明确经办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等在合同审核环节的主要审核内容和责任。强调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对于政府采购合同,必须明确验收要求,规避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风险,也降低政府采购合同的履约风险。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审批由集体决策,并聘请法律顾问进行审核把关。

(三)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把合同管理各环节——申请、审核、执行、付款、合同验收评估全过程嵌入信息系统。把合同签订环节的注意事项,如是否需要集体决策、是否需要签订廉政协议、是否属于政府采购合同、是否需要信息公开等要求,由提出人在合同信息系统中注明,同时实现合同经办部门、合同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处领导均可以查阅相关备注信息。把合同收付款审批流程嵌入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共享。一是可以规避因合同经办人员岗位变动造成交接疏漏的风险,后续经办人员通过查看信息系统就可以掌握合同履行情况。二是可以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完善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合同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三是数据共享,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作为财务部门与合同管理部门的沟通和稽核的平台。

(四)完善合同履行和评估。完善合同的违约责任相关条款,对大宗物资采购的情形,如果只能抽检,必须做好入库出库登记和使用跟踪,若出现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仓储部门需做好完善的记录,并告知采购部门,及时对退换货部分进行追踪。对施工合同,需要质保期要求的必须留存不高于合同金额3%的质量保证金。建立合同履行的评估机制,重点评估供应商的合同履行情况。成立由经办部门、财务、纪检组成的评估小组,货物和服务采购合同的标的使用部门也应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建立一套对外协单位的评估机制,形成一手资料,有助于后期开展类似合同的邀标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加强经济合同管理,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配备较强的合同管理能力的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明确合同签订流程、审核各环节的职责等,建立合同履行评估机制。良好的合同管理水平,能促进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有效使用,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参考文献

[1]杨慧波.谈行政事业单位合同管理的主要风险与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7(1).

[2]王建刚.在经济合同管理中如何防范合同风险[J].时代金融,2018(9).

作者:欧阳彦华 单位: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福州航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