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风险和安全管理思考

地铁运营风险和安全管理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多数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输,城轨交通大多在地下密闭空间运行,发生安全事故会产生重大社会影响,保障地铁运营安全成为企业的工作重点。鉴于多数城轨交通工程为新建,运营安全管理经验欠缺,新人员增加,网络化运行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安全风险预测是城轨交通安全管控的核心工作,城轨交通运营安全历史数据、企业安全工作经验是城轨交通运营安全风险预测的重要部分。城轨交通运营专业性强,对其风险预测难度较大,应用先进理论对城轨交通运营体系进行有效建模分析有助于提高安全风险预测水平。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分为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需根据风险特征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城市地铁交通;运营风险;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居民出行困难成为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地铁因其能耗低、乘坐便捷等特点在城市交通中快速发展。自1863年伦敦首先建成地铁后,全球已有100多个城市拥有地铁。随着北京开通首条地铁线路,广州武汉等城市兴建地铁运营。当前地铁成为城市实力的象征,解决了客流量大的交通问题。地铁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地铁建于市区地下,具有通风不便、应急疏散难等缺陷,发生火灾等严重事故难以控制,易产生不良社会效应。国内大中型城市地铁系统每日工作人员有数千人,运送乘客上百万,发生安全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建立在对地铁运营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要全面分析地铁运营风险并进行控制才能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一、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

(一)我国地铁建设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明显,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迎来发展热潮。北京首先对外开放地铁,随后天津广州等地建设地铁投运。2012年发改委批复18个城市地铁建设项目,住建部统计显示,我国建成开通运营地铁线路8000多公里。按照国家批准地铁建设财政收入指标,我国具备地铁建设条件的城市有50多个,据测算2050年地铁建成里程将超过9000公里。

(二)地铁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城轨交通主要有地铁、轻轨交通等类型,市郊铁路可连接城市与郊区等相邻地区,对城市中心人口起到疏散作用。部分地区地铁系统采用高架形式,由于地铁建设成本投入大,收益见效慢,建设地铁难度大。计划修建城轨交通应调查了解客流量分布情况,城轨交通要与地面交通结合,为后续建设做好准备[1]。目前我国地铁安防系统主要有视频监控、安检排爆等部分,地铁运营公司出台相应管理制度,如深圳交通委《深圳地铁公交应急接驳专项预案》等地铁突发应急处理制度。虽然国家重视地铁安全运营管理,但目前地铁安全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地铁安全事故主要包括火灾事故,如2011年广州地铁发生车厢起火事件;停运事故,如2009年上海地铁供电事故导致停运;列车相撞事故,如2011年上海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乘客坠轨事故,如2013年北京地铁13号线乘客坠轨。表明我国地铁运营中存在安全风险。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经验缺乏,多起地铁城轨交通运营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城轨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城轨交通运营风险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前置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轨地铁交通运营风险分析

通过借鉴《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及分析地铁运营中出现列车延误、行车事故等类型,确定风险事故类型表现为列车与非列车事故、恐怖治安事件、火灾事故等。国外地铁修建较早,由于早期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发生事故较多[2]。统计表明火灾是威胁地铁安全的主要因素,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地铁新建时期,设备配置处于不断实践中,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火灾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城轨地铁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分析

城规地铁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没有规律可言,具有突发性特点。城轨地铁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与企业在风险因素管理方面的情况有一定联系,且地铁安全事故具有隐蔽性,其发生征兆不明显,很难引起轨道交通管理保全人员的注意。城轨交通因其设施建设的特殊性,运行空间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运行范围较为狭窄,客流量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对于整个交通线路的人员疏散活动和救援活动开展造成很大影响。通过对过往城轨地铁交通运营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发现造成运行事故的原因种类繁多,但人为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整体安全事故的比例较大,通过对人为原因事故案例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轨道交通部门在管理和维护上存在诸多待改进点。相比国外地铁发生事故的情况,我国地铁由于运营时间短,车辆设备等较为先进,运营后可能发生一些事故,但群死群伤恶性事件较少。由于运营子系统故障导致行车事故是我国地铁运营的典型事故类型,表明我国地铁运营设备先进,但在管理维护方面缺乏经验,地铁运营管理要完善落实制度。地铁事故中人为破坏较少,国内地铁未发生严重火灾事故,但针对火灾要时刻做好安全防范。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可以通过对事故发生机理的调查分析进行事前防范,管理人员可以做到事故发生前就将风险转移至可控区域或消灭风险,从而降低人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对地铁运营风险因素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按照《企业职工伤亡分类》辨识,根据国内外同行事故资料分析,从引发事故基本要素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地铁运营事故统计分析,本文从人为原因、设备环境及管理原因对地铁典型事故进行风险因素分析。

(二)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因素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事故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刺激引发,导致事故因素包括人机环境管理系统内部相互作用,人机环境管理要素任何环节发生异常状态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发生运营安全事故。地铁运营中涉及的人机管理环境系统包括系统与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地铁运营公司无法化解的风险,如自然灾害导致停电等带来风险、由于政府政策变动带来风险等,由于风险触发条件不同,不易为运营公司控制[3]。非系统风险是地铁运营公司因素引起风险,如由于调度人员操作不当引发风险等,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有效管理控制化解。地铁交通运营风险的人员因素包括工作人员与乘客;设施设备因素包括车辆系统、供电系统、通信设备、消防系统等;管理因素包括客运组织、工作人员的管理。环境因素包括车站所处环境、工作人员工作环境等。地铁运营管理中除了不可避免原因导致存在地铁潜在风险外,一些可有效把握但尚未处理的问题也增加了地铁运营风险。目前地铁建设参考大多为强弱电等子系统标准,缺乏系统全面符合地铁建设需求的参考标准。地铁公司管理水平不高会进一步加大运营风险,部分运营企业管理经验不足,难以发现风险及时预警控制,地铁运营中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产生运营风险。

三、地铁运营风险安全管理对策

地铁系统是由工作人员、运营设备设施组成的复杂系统,根据对地铁运营风险因素的分析,加强对地铁运营风险的安全管理需要建立标准化系统,及时发现安全管理漏洞,根据人机环境管理方面反映合理设置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标准,实现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优化。强化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可以从提高风险处理能力、优化风险管理环境、加强风险监管预警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地铁运营安全。

(一)建立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构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首先需要明确构建目标,即城轨交通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应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固定岗位安全责任主体,落实领导责任意识,坚持安全关口前移理念,强化细节管理与过程管理。要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安全运营设备系统标准化建设,必须落实领导者监督管理意识,充分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力。为保障地铁运营管理的顺利进行,需要在管理组织体系中构建完善的风险监测体系,地铁运营公司设置监测指标风控体系,对地铁运营情况进行风险监测。风险监测体系包括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或者定量评价法。可以根据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事故选择对应的风险评价方法,对某一类型风险评价可以选取一种评价方法或几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某市地铁运营公司根据自身运营经验对其他公司运营管理过程中常见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地铁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将风险因素细化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通过各指标权重值不同进行风险等级评价,设计对应风险检测预警方案。该公司一级指标主要分为四个因素:人员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二级指标设立是一级指标的细化。人员因素的一级指标对应8个二级指标:地铁管理人员相关安全检查情况、驾驶员操作情况、调度员操作情况、监控人员监测情况、维修人员专业水平、站务人员执行任务情况、人员因素对设备设施的影响程度、人员因素对地铁环境的影响程度。设备设施因素对应7个二级指标:车辆系统运行情况、通信系统运行情况、供电系统情况、机电系统情况、线路及土建情况、设备设施对人员的影响、设备设施对地铁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对应6个二级指标:自然环境、隧道环境、线路环境、站台环境、环境对人员的影响、环境对设备设施的影响。管理因素对应4个二级指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教育、管理对人员的影响、管理对设备设施的影响。根据地铁运营公司实际安全管理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风险因素的权重设置,进而测算出各风险因素等级评价。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软件程序等方式设置风险自动预警体系,发生安全事故触发预设条件及时自动报警,从而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迅速处理并消除风险隐患。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还需要加强对各组织层级的思想建设,保证城轨交通各部门深入贯彻安全运营管理思想意识,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作用,定期举行安全事故演练活动,提前做好各风险应急准备措施方案,保证各层级具备应对地铁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事故能力。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各岗位职责分配制度,加强地铁运营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强化管理层对于地铁安全运营各相关部门工作的了解与掌控。

(二)完善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制度

要想切实提高城轨交通公司的安全运营管理能力,需要有完善的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制度作为制度指导。各部门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安全规定。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考虑三个方面:一是人员的管理。城轨交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地铁运行系统的维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是管理工作的考查重点。要对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系统里的在职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再培训,增强在职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事故演练,考核各部门人员的专业能力。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制度要明确规定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规章条例,根据安全运营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调整。在人员管理制度部分要明确规定不允许疲劳作业情况的出现。要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排班情况进行调查,然后适当调整,避免因工作人员疲劳作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增强管理制度的威慑力,将安全运营管理制度与各部门人员的薪资酬劳挂钩,让员工自觉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意识,发挥管理制度的指导作用。二是对设备的管理。安全运营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明确运维工作对应责任人,管理层要定期对设备检修记录进行抽查,对相关负责人设备运行维护情况进行了解程度调查。通过加强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打好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工作的设备基础。三是对地铁运营环境的管理。安全运营管理部门要对地铁运营环境的工作进行内容细分,对站务人员进行责任落实。可以根据地铁运营环境实际情况设置监控,通过加强对各环境情况的监测管理实现对地铁安全运营情况的管理,充分发挥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制度的作用。我国城轨交通快速发展中行业总体安全稳定,但运营安全管理中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抓住城轨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应急管理,配备责任心强的安全管理人员,行业相关人员要严守纪律,要提高思想认识与工作要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保障城轨交通运营安全思路,各地政府部门要按权限制定城轨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完善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推动城轨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要加强风险处理能力培训,地铁公司要针对不同风险制定处理方案。积极制定各种风险处理机制,地铁公司要明确发生运营风险应采取的措施,明确消防等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发生运营风险可得到及时处理。

(三)优化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要全面考虑设备实施安全保障,行业要建立关键设备实施运营技术条件准入制度,实际设计工作中大量选用科技含量高的设备设施,城轨交通运营单位要成立负责人牵头的运营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在企业内部员工管理中唤醒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城轨交通安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群众安全出行,促进地铁运营企业稳定发展。地铁城轨交通安全管理中要完善风险管理环境,包括且不限于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硬件基础设备的引进和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形态上的转变。城轨交通公司要根据自身运营情况积极引进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地铁运营企业可以借鉴国外优秀地铁运营公司的技术标准安装相关设备设施,对新研发的硬件设备加强技术测试,保证现有硬件基础设施可以为本企业地铁安全运营提供硬件保障。优化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环境还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软环境,包括积极开展地铁运营安全相关的思政教育,帮助地铁公司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增设安全风险意识相关宣传牌,营造人人关注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氛围。

结语

交通运输工程中安全是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发展中交通运输方式安全水平的提高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类从步行、马车、自行车、货车等交通出行方式演变见证不同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1世纪城轨交通在我国大力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人们享受城轨交通带来的出行方便舒适的同时,需要关注安全问题。本文从地铁运营风险因素分析出发,提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提供可行参考。城轨交通运营安全管理需要依据城市情况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落实运营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建设运营安全管理标准,保证地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作者:刘一舟 张冀新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