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范例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城市地铁交通;运营风险;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居民出行困难成为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地铁因其能耗低、乘坐便捷等特点在城市交通中快速发展。自1863年伦敦首先建成地铁后,全球已有100多个城市拥有地铁。随着北京开通首条地铁线路,广州武汉等城市兴建地铁运营。当前地铁成为城市实力的象征,解决了客流量大的交通问题。地铁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地铁建于市区地下,具有通风不便、应急疏散难等缺陷,发生火灾等严重事故难以控制,易产生不良社会效应。国内大中型城市地铁系统每日工作人员有数千人,运送乘客上百万,发生安全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建立在对地铁运营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要全面分析地铁运营风险并进行控制才能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一、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

(一)我国地铁建设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明显,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迎来发展热潮。北京首先对外开放地铁,随后天津广州等地建设地铁投运。2012年发改委批复18个城市地铁建设项目,住建部统计显示,我国建成开通运营地铁线路8000多公里。按照国家批准地铁建设财政收入指标,我国具备地铁建设条件的城市有50多个,据测算2050年地铁建成里程将超过9000公里。

(二)地铁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城轨交通主要有地铁、轻轨交通等类型,市郊铁路可连接城市与郊区等相邻地区,对城市中心人口起到疏散作用。部分地区地铁系统采用高架形式,由于地铁建设成本投入大,收益见效慢,建设地铁难度大。计划修建城轨交通应调查了解客流量分布情况,城轨交通要与地面交通结合,为后续建设做好准备[1]。目前我国地铁安防系统主要有视频监控、安检排爆等部分,地铁运营公司出台相应管理制度,如深圳交通委《深圳地铁公交应急接驳专项预案》等地铁突发应急处理制度。虽然国家重视地铁安全运营管理,但目前地铁安全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地铁安全事故主要包括火灾事故,如2011年广州地铁发生车厢起火事件;停运事故,如2009年上海地铁供电事故导致停运;列车相撞事故,如2011年上海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乘客坠轨事故,如2013年北京地铁13号线乘客坠轨。表明我国地铁运营中存在安全风险。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经验缺乏,多起地铁城轨交通运营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城轨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城轨交通运营风险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前置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轨地铁交通运营风险分析

通过借鉴《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及分析地铁运营中出现列车延误、行车事故等类型,确定风险事故类型表现为列车与非列车事故、恐怖治安事件、火灾事故等。国外地铁修建较早,由于早期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发生事故较多[2]。统计表明火灾是威胁地铁安全的主要因素,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地铁新建时期,设备配置处于不断实践中,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火灾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城轨地铁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分析

城规地铁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没有规律可言,具有突发性特点。城轨地铁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与企业在风险因素管理方面的情况有一定联系,且地铁安全事故具有隐蔽性,其发生征兆不明显,很难引起轨道交通管理保全人员的注意。城轨交通因其设施建设的特殊性,运行空间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运行范围较为狭窄,客流量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对于整个交通线路的人员疏散活动和救援活动开展造成很大影响。通过对过往城轨地铁交通运营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发现造成运行事故的原因种类繁多,但人为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占整体安全事故的比例较大,通过对人为原因事故案例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轨道交通部门在管理和维护上存在诸多待改进点。相比国外地铁发生事故的情况,我国地铁由于运营时间短,车辆设备等较为先进,运营后可能发生一些事故,但群死群伤恶性事件较少。由于运营子系统故障导致行车事故是我国地铁运营的典型事故类型,表明我国地铁运营设备先进,但在管理维护方面缺乏经验,地铁运营管理要完善落实制度。地铁事故中人为破坏较少,国内地铁未发生严重火灾事故,但针对火灾要时刻做好安全防范。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可以通过对事故发生机理的调查分析进行事前防范,管理人员可以做到事故发生前就将风险转移至可控区域或消灭风险,从而降低人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对地铁运营风险因素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按照《企业职工伤亡分类》辨识,根据国内外同行事故资料分析,从引发事故基本要素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地铁运营事故统计分析,本文从人为原因、设备环境及管理原因对地铁典型事故进行风险因素分析。

(二)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因素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事故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刺激引发,导致事故因素包括人机环境管理系统内部相互作用,人机环境管理要素任何环节发生异常状态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发生运营安全事故。地铁运营中涉及的人机管理环境系统包括系统与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地铁运营公司无法化解的风险,如自然灾害导致停电等带来风险、由于政府政策变动带来风险等,由于风险触发条件不同,不易为运营公司控制[3]。非系统风险是地铁运营公司因素引起风险,如由于调度人员操作不当引发风险等,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有效管理控制化解。地铁交通运营风险的人员因素包括工作人员与乘客;设施设备因素包括车辆系统、供电系统、通信设备、消防系统等;管理因素包括客运组织、工作人员的管理。环境因素包括车站所处环境、工作人员工作环境等。地铁运营管理中除了不可避免原因导致存在地铁潜在风险外,一些可有效把握但尚未处理的问题也增加了地铁运营风险。目前地铁建设参考大多为强弱电等子系统标准,缺乏系统全面符合地铁建设需求的参考标准。地铁公司管理水平不高会进一步加大运营风险,部分运营企业管理经验不足,难以发现风险及时预警控制,地铁运营中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产生运营风险。

三、地铁运营风险安全管理对策

地铁系统是由工作人员、运营设备设施组成的复杂系统,根据对地铁运营风险因素的分析,加强对地铁运营风险的安全管理需要建立标准化系统,及时发现安全管理漏洞,根据人机环境管理方面反映合理设置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标准,实现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优化。强化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可以从提高风险处理能力、优化风险管理环境、加强风险监管预警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地铁运营安全。

(一)建立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构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首先需要明确构建目标,即城轨交通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应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固定岗位安全责任主体,落实领导责任意识,坚持安全关口前移理念,强化细节管理与过程管理。要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安全运营设备系统标准化建设,必须落实领导者监督管理意识,充分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力。为保障地铁运营管理的顺利进行,需要在管理组织体系中构建完善的风险监测体系,地铁运营公司设置监测指标风控体系,对地铁运营情况进行风险监测。风险监测体系包括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或者定量评价法。可以根据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事故选择对应的风险评价方法,对某一类型风险评价可以选取一种评价方法或几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某市地铁运营公司根据自身运营经验对其他公司运营管理过程中常见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地铁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将风险因素细化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通过各指标权重值不同进行风险等级评价,设计对应风险检测预警方案。该公司一级指标主要分为四个因素:人员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二级指标设立是一级指标的细化。人员因素的一级指标对应8个二级指标:地铁管理人员相关安全检查情况、驾驶员操作情况、调度员操作情况、监控人员监测情况、维修人员专业水平、站务人员执行任务情况、人员因素对设备设施的影响程度、人员因素对地铁环境的影响程度。设备设施因素对应7个二级指标:车辆系统运行情况、通信系统运行情况、供电系统情况、机电系统情况、线路及土建情况、设备设施对人员的影响、设备设施对地铁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对应6个二级指标:自然环境、隧道环境、线路环境、站台环境、环境对人员的影响、环境对设备设施的影响。管理因素对应4个二级指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教育、管理对人员的影响、管理对设备设施的影响。根据地铁运营公司实际安全管理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各风险因素的权重设置,进而测算出各风险因素等级评价。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软件程序等方式设置风险自动预警体系,发生安全事故触发预设条件及时自动报警,从而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迅速处理并消除风险隐患。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还需要加强对各组织层级的思想建设,保证城轨交通各部门深入贯彻安全运营管理思想意识,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作用,定期举行安全事故演练活动,提前做好各风险应急准备措施方案,保证各层级具备应对地铁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事故能力。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各岗位职责分配制度,加强地铁运营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强化管理层对于地铁安全运营各相关部门工作的了解与掌控。

(二)完善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制度

要想切实提高城轨交通公司的安全运营管理能力,需要有完善的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制度作为制度指导。各部门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安全规定。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考虑三个方面:一是人员的管理。城轨交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地铁运行系统的维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是管理工作的考查重点。要对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系统里的在职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再培训,增强在职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事故演练,考核各部门人员的专业能力。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制度要明确规定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规章条例,根据安全运营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调整。在人员管理制度部分要明确规定不允许疲劳作业情况的出现。要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排班情况进行调查,然后适当调整,避免因工作人员疲劳作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增强管理制度的威慑力,将安全运营管理制度与各部门人员的薪资酬劳挂钩,让员工自觉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意识,发挥管理制度的指导作用。二是对设备的管理。安全运营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明确运维工作对应责任人,管理层要定期对设备检修记录进行抽查,对相关负责人设备运行维护情况进行了解程度调查。通过加强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打好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工作的设备基础。三是对地铁运营环境的管理。安全运营管理部门要对地铁运营环境的工作进行内容细分,对站务人员进行责任落实。可以根据地铁运营环境实际情况设置监控,通过加强对各环境情况的监测管理实现对地铁安全运营情况的管理,充分发挥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制度的作用。我国城轨交通快速发展中行业总体安全稳定,但运营安全管理中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抓住城轨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应急管理,配备责任心强的安全管理人员,行业相关人员要严守纪律,要提高思想认识与工作要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保障城轨交通运营安全思路,各地政府部门要按权限制定城轨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完善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推动城轨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要加强风险处理能力培训,地铁公司要针对不同风险制定处理方案。积极制定各种风险处理机制,地铁公司要明确发生运营风险应采取的措施,明确消防等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发生运营风险可得到及时处理。

(三)优化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要全面考虑设备实施安全保障,行业要建立关键设备实施运营技术条件准入制度,实际设计工作中大量选用科技含量高的设备设施,城轨交通运营单位要成立负责人牵头的运营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在企业内部员工管理中唤醒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城轨交通安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群众安全出行,促进地铁运营企业稳定发展。地铁城轨交通安全管理中要完善风险管理环境,包括且不限于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硬件基础设备的引进和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形态上的转变。城轨交通公司要根据自身运营情况积极引进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地铁运营企业可以借鉴国外优秀地铁运营公司的技术标准安装相关设备设施,对新研发的硬件设备加强技术测试,保证现有硬件基础设施可以为本企业地铁安全运营提供硬件保障。优化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环境还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软环境,包括积极开展地铁运营安全相关的思政教育,帮助地铁公司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增设安全风险意识相关宣传牌,营造人人关注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氛围。

结语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地铁;车站;安全;管理

1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车辆数量急速增长,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渐严峻。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各大中城市纷纷上马地铁工程。基于进一步强化地铁站运营安全管理的目的,本文以青岛地铁车站管理为例,就青岛地铁站的安全运营管理模式展开探讨。

2现状分析

青岛地铁自2015年运营以来,地铁车站管理层级分为部门层、车间层、车站层三层管理模式。其中,车站层级主要承担落实责任,车间层级主要承担检查和现场具体实施的细化及问题的收集,部门层级主要进行标准的制定、宣贯及修订工作。各层级的划分及人员组织架构明确,人员配备充足,为后续线路进行人员培养。同时,部门层级、车间层级技术人员充足,对车站现场安全的管理及标准的制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每年进行标准的细化修订、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线路扩张后,有经验的人员摊薄,先期标准严格、管理严谨的情况下,怎样重新划分职责及在满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放宽标准所带来的风险。

3体系建设

3.1安全管理基础制度。安全管理基础制度的建立,一是为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将公司标准中宽泛的条款,根据车站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要求。其中,安全管理基础包含安全管理目标、组织架构及职责、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双体系、劳保用品、治安保卫、安全奖惩等内容,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车站安全管理所涉及的方面。3.1.1安全通用内容车站安全通用内容主要指各行业都须建立的安全架构,且无特殊要求,只需明确具体内容及责任层级即可。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安全管理目标、组织架构及职责、安全生产会议、安全奖惩四项内容,通用内容均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标准的要求。因车站点多、面广,通用内容均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标准的最低要求执行,防止因标准过高无法执行或执行力度不足,带来严重后果或埋下安全隐患。3.1.2安全特殊内容车站安全特殊要求主要指根据地铁车站自身的运作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方法,达到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主要涉及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双体系、劳保用品、治安保卫五项内容。其中,安全检查采取跟岗、现场、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且根据车站运作特点梳理安全生产检查的所有项点,明确车站、车间、部门各层级的检查频率及覆盖要求;安全教育除涵盖三级安全教育、转岗、复工、“五新”等法规要求的内容外,还包括下现场安全教育、委外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资料存档等方面的详细要求,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3.2应急组织实施制度。应急体系的建立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研究方向,行业内各家地铁公司均有各自的思路及成果。此次只从地铁车站的应急组织实施的四方面进行阐述,主要是应急基础、应急组织、应急演练和一站一预案,较为全面地覆盖车站的应急管理。3.2.1应急基础管理。车站应急基础管理包含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联络及应急档案。应急救援队伍主要从建立、内容、更新方面进行明确。应急物资从配置、存放、保养、检查方面明确标准。应急联络主要从应急汇报、应急响应方面进行要求。应急档案从员工个人能力出发,根据岗位详细描述本岗位须掌握的实操技能、预案学习、演练参加情况及演练效果和问题,较为全面地体现员工的应急能力。3.2.2应急组织实施。应急组织为应急的根本目的,提高车站员工应急组织能力,能有效地降低事故事件的影响程度。除日常演练的方式外,清晰的组织及响应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包括事发站的第一时间处置、相邻站的支援响应、管理岗和技术岗的响应,全面保障各层级在事发后,能快速、有效地处置,明确人员到场后的职责,防止场面混乱,降低事件影响。3.2.3应急演练要求。演练作为提升应急能力的主要方式,必须严谨规定相关的要求,达到练兵的目的,防止演练造成的事故伤害。演练从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组织、演练总结几大方面进行明确。演练计划应根据演练内容的发生频率、事故影响等因素进行确定。演练方案的编写要求、会议讨论、通过流程都须明确。演练组织须详细描述正式演练前的预演、设备检查、备品检查,正式演练由牵头部门负责签到、人员安排、演练开始前的确认沟通、演练收尾,使整个流程有序进行。演练总结须明确总结会的开展形式、时间、记录要求,总结报告的记录、上交要求及演练问题的跟进整改要求。3.2.4一站一预案。当前,地铁线路不断扩张,车站站点不断增加,而每个站在线网中的位置、车站的平面、站内设备设施、周边环境等因素都是不同的。为做到因地制宜,每站编写本站的现场处置方案十分必要。主要明确编写车站现场处置方案的事件类型,更新、存档、培训要求,为车站现场处置提供有效的指导。

3.3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地铁车站大部分为底下车站,因场地疏散条件的限制,火灾发生后,不及时控制,后果将尤为严重,所以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各项要求,确保各项措施到位十分必要,这也是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的必然要求。3.3.1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职责须根据部门、车间、车站三个层级的管理范围及职能进行明确。各层级消防安全职责的明确,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同时,须根据岗位设置及特点,明确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确保各组织机构及各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从整体到个人进行全面的覆盖。3.3.2消防装备器材。车站消防物资方面主要是装备器材的管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消防战斗服、消防斧等微型消防站须配备的装备器材,是由车站管理。而气体灭火系统、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等消防设备设施主要由设备部门进行管理。但车站所有消防相关的设备设施及装备器材,车站人员均须掌握操作方法、启动及响应要求,并明确培训频率及培训对象,确保车站员工对消防相关设备设施及装备器材的熟练掌握。3.3.3消防巡视、值班。消防值班室的值班要求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因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较为全面且完善,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地铁车站设备特点,明确消防设备监控及操作要求,并进行消防控制室的制度上墙。消防巡视为车站工作中的重点,巡视到位既能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取得有利的条件,又能有效地确保车站有序运作。因此,应根据消防重点部位的要求及乘客出入的区域,制定相应的巡视频率及巡视内容,并进行记录。3.3.4消防档案、资料。消防档案的建立既满足消防要求,又有利于车站的消防管理。消防档案的内容既要满足消防规定,同时,可以增加地铁车站的特点内容,建立后更有利于车站查阅和消防大队的检查。此外,要明确消防档案每章节的检查和更新要求,防止消防档案建立存档后无人查阅,关键时刻需要时,无借鉴功能。除消防档案外的其他消防资料、台账,要存档明确、统一管理,从而有利于日常的使用和管理。

3.4生产管理制度。生产管理涵盖的内容更加繁杂,因生产是整个车站的生产运作,既要管理细微之处,又要监控整个过程。将车站运作中通用的内容进行整合统一,防止各个业务模块各自为政,不便于车站的管理运作。统一的生产规范更加利于车站学习及落实,不至于流于表面。其中大致分为信息报送、事件分析、设备设施、施工管理四方面内容。3.4.1信息报送。生产信息的快速传递,可以保障各层级响应的及时有效,又可以在车站处置中,给予指导。车站作为现场一线的信息收集处,将车站各类信息进行梳理,明确信息类别,须上报内容、对象及方式,达到快速反馈的目的。其中,信息汇报对象应根据公司架构及各部门职责进行明确,信息汇报方式为重要的信息应电话汇报,防止事件处置中处于被动状态。3.4.2事件分析。车站各类事件(主要为安全、服务类)时有发生,为更好地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应明确事件分析会的流程、须召开分析会的级别及各类事件中有召开必要的事件类别。事件分析会召开前事件分析报告的模板应确定,确定事件的过程、影响、措施、处理结果、存在问题等,让车站快速通过模板梳理清楚,进行反馈,达到分析透彻的目的。3.4.3设备设施。车站设备设施种类繁多且专业化,为确保各类设备的有效运转,明确车站属地可以进行简单维修的设备及处理步骤,保障设备的有效运转。在车站无法处理时,进行报修。根的响应时间及修复时间,根据设备故障管理的相关标准进行考评,最终达到安全和服务质量标准。3.4.4施工管理。车站施工管理不当常常会影响车站的客运服务,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第二天的运营。施工管理应在公司的框架下,将施工计划提报、审批,临时动火作业审批的内容中,明确具体流程、时间节点及责任岗位,从开始就严把。同时,将车站各类别施工请销点作业的具体步骤以作业指导书的形式进行明确,将施工相关台账、资料的存档及填写明确。提高整个过程的详细程度更利于新员工的熟悉掌握。

4管理中的不足

本文主要对车站安全基础、消防安全、应急安全及生产安全进行简单的论述,究其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缺少行车安全方面的内容,行车安全也是车站安全的重要模块,行车发生问题往往就是大问题,影响面也更广;第二,在青岛线路扩张迅速的时间段,将标准贯彻落实及监察力度相对欠缺;第三,对于严谨、详细的标准在何时进行简化、优化,标准简化的程度怎样与现场运作匹配仍有待研究。

5相应的整改措施

车站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后,可将行车安全方面的内容在公司级规章中明确,翔实的行车组织和操作手册,可满足车站层面的需要。在标准落实方面,依靠监察往往不够,应不断提高人员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在人员引进前加入品德考察。在标准简化、优化的阶段,须逐步简化,分模块开展,顺序为从轻到重点模块,时机应在人员三年内相对稳定后开始优化。

6结语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范文3

在生活、工作中地铁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是人们出行选择的最佳方式。地铁在便于生活同时,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何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级部门关注的首要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对地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地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以期有效提升地铁运营安全性能,推动地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地铁工程;地铁运营阶段;安全管理;措施;重要性;安全规章

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必须逐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以此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字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建设后,通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到2015年,全国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3000公里。而2020年,将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针对轨道交通发展问题,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地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一项复杂性工程,地铁由土建、设备等系统组成,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为“安全第一”,伴随地铁安全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将地铁安全管理理念充分融入地铁运营管理,并结合线路实际情况及当地环境,才能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性。第一,作为地铁最大服务载体,运营服务任何故障都会得到媒体、群众的重视,将对地铁运营造成极大的社会压力,并严重影响到地铁的整体形象。基于此,必须制定安全规范,对各项运营安全工作措施加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平安地铁。第二,作为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主要保障群体,员工工作态度、效率能够将运营服务的高品质体现出来,企业生存、发展和员工息息相关。通过对员工安全意识、工作技能进行有效提升,及企业安全氛围的合理培育,能够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第三,地铁运营事故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为98%,可对事故链与风险源进行主动控制,达到安全隐患消除的目的。地铁运营单位需对事故、故障处理能力最大限度提高,达到“三个最低”,即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率、安全风险损失、安全干扰。

2地铁安全管理原则

作为地铁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地铁安全管理水平高低与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密切联系。为保障乘客、员工安全,需遵循地铁安全管理原则,建立与健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贯穿于地铁管理各个环节,以此达到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目标。(1)目标性管理。在相关法律法规作用下,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并选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各业务范畴安全表现不断提升,保障乘客、员工的人身安全,实现地铁运营单位安全管理目的。(2)动态性管理。作为单位运营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系统科学。动态安全管理要求地铁运营过程中,安全跟踪、预测与控制现场危险源的相应措施,并建立与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全体员工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执行其职责,才能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的最终目的。(3)制度性管理。遵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原则,公司和部门、部门和下属各组,需进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维稳工作责任书》签订,落实安全责任。在安全政策要求下,需进行安全区域的合理划分,并对责任人加以明确,通过区域安全责任人对某个区域安全进行监管,并对区域隐患整治工作加以落实。

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地铁运营安全影响因素较多的现状,为提高地铁整体安全性能,要求相关单位必须重视地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并在目标条件明确的前提下,利用安全规章、安全网络与检查制度等措施达到预期目标。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能够推动地铁事业的高速发展,并在实现市场有序性的基础上,达到地铁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

3.1安全规章的建立与完善

作为推动运营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需对安全规章制度加以完善。作为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规章制度建立的科学性、全面性、有效性,是安全生产有章可循的保证。地铁运营通车前,应做好安全规章制度建立,通过规章制度对员工工作行为加以约束,指导员工安全生产。在符合安全法规的前提下,需进行各类安全制度的制订与实施,如《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奖惩办法》等。

3.2三级安全网络的建立

地铁运营管理中,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对《安全生产法》全面贯彻,以此对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加以强化。落实安全责任,将安全管理网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完善的网络化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由上到下逐层提升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并在员工考核内容纳入安全生产目标,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

3.3安全检查制度的建立

作为提升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按周、旬、月、季、年等定期对地铁安全管理现状加以全面监督检查,并有效结合检查和专项抽查工作,以自查自纠为主实施安全检查,并做好落实工作,如落实任务、人员、经费、质量及时间,根据规定时间完成整改规划。作为一种动态管理,安全管理具有发展、变化的特性,为与管理活动相适应,必须对控制办法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4提升人员安全素质

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必将对劳动条件加以改善,必将对施工人员积极性加以调动,进而达到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安全管理中,应重视工作人员素质培训工作,根据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相关规章及自身管理能力,进行安全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确保其配置数量的合理性及业务素质符合安全管理需求,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城市公共交通构成部分,地铁优势主要集中于容量大、速度快、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为大众出行提供了便利,更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保障。为此,本文在全面分析地铁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前提下,通过建立与完善地铁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为实现地铁运营安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张红欣 李贝 单位: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地铁网络安全;SCADA;入侵防御

国家轨道交通需求旺盛,地铁智能化服务应用广泛,地铁网络数据量呈大幅增长趋势,轨道交通的发展对网络的通信形式和质量提出要求,对网络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1]。地铁运营部门需要对地铁网络的安全意识、防御措施、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本研究针对地铁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提出有效论述,为地铁网络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1地铁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少网络安全管理意识,危机意识不足

地铁网络安全管理指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保证地铁网络的通信正常。地铁网络化运营越来越受关注,网络的安全管理过程中,网络平台相对开放,互联网的优势来自其互联性与开放性,以网络服务为核心将现有的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2]。地铁属于公共交通系统,在以网络为基础的平台上,网络安全必须获得足够重视,如果网络出现安全漏洞,将导致依靠地铁网的运营工作无法高效开展,甚至出现网络瘫痪问题,造成损失。因此,地铁设施的设计者和地铁运营的维护者必须提高网络安全的管理意识,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品质。

1.2网络防御手段单一,智能防御能力不足

目前,地铁网络防御的方式为使用防火墙进行隔离,防御方式单一,仅可以实现对已知入侵方式的防御,面对未知的入侵方式和内部接口的侵入破坏时,无法实现智能防御。随着科技手段发展,入侵技术在不断改变,入侵方式更加隐蔽。大数据时代到来,乘客对地铁乘行的需求不断提升,地铁网络的各种服务势必借助互联网提升服务质量,各种新的科技产物逐渐被应用至地铁服务中,如智能指路牌、无人驾驶、人脸识别、体温检测等。新技术的普及主要依靠网络,地铁服务对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加,网络的安全性需求越发凸显,必须提升网络智能防御能力,保证地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营。防火墙防御如图1所示。

1.3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不足,智能化不足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庞大而复杂,必须做好软件方面的防御,系统的安全运行还需依靠工作人员的合理使用。工作人员对管理系统的使用需要接受专业人员科学指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轨道交通具有复杂性,工作人员难以掌握所有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需要实行智能化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配套分级的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手段,降低地铁网络被破坏的风险,提升管理效率,如配备电子钥匙、设置区域登录等级、智能区分不同场合操作权限以及遇到突发情况时相应处理等措施。

2完善地铁网络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完善人员安全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地铁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依靠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可以大幅降低网络的潜在威胁。运营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应重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问题,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养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责任意识,通过网络安全管理培训与实际工作监督提高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需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管理培训,网络安全管理是不可见的安全准则,容易产生疏忽,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充分重视网络安全运营的重要性,可能产生网络安全隐患,如不规范使用U盘导致木马植入、远程操控使外部数据直接进入管理系统等行为。网络安全培训过程中,应强化工作人员网络安全管理意识,将容易忽视的风险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作为重点内容开展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网络安全责任感。制定网络突发情况预案,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突发网络问题的实际演习,提升在网络发生重大问题时的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地铁安全运行,降低损失。

2.2提升预防技术,实现智能防御

技术防御手段是保证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网络入侵手段会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改变,网络防御技术需要进行智能化改造,才能够全面识别非法网络行为,保障网络安全。传统防御手段中,通常使用防火墙实现对内网和外网的隔离,阻止非法用户进入内网。但是新的入侵行为不断改变,可能使用监听口令、植入木马、偷取特权等方法进入内网。在将防火墙作为第一重防御措施的同时,应配合使用入侵防御系统,使用入侵检测监视网络行为,建立第二套防御措施,同时配合使用深度学习等算法,实现主动学习、智能升级的效果。深度学习是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在一定限度上再现人类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过程[3],识别更隐蔽的入侵行为并阻止破坏,对潜在的入侵行为进行智能防御。深度学习网络包括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深度信念网络和自编码器[4-6],可以应用于不同需求。地铁网络以SCADA系统为核心,实现乘客咨询、综合安防、通信、售检票等功能[7]。地铁网络环境复杂,对安全服务等级具有严格要求,中心、车站、车辆段对网络的需求存在差异,中心和车辆段以内网服务为主,车站兼具内网服务和外网服务,入侵防御方法应根据地铁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智能化处理。(1)对SCADA系统运行的服务器配置入侵防御系统。地铁入侵防御系统的防御包括预处理、检测、防御和管理四大功能模块。地铁入侵防御系统对连接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连接数据的特征行为;入侵防御系统对网络数据的格式进行判断,地铁网络的数据具有规定的格式,数据格式可以作为入侵防御的初步判断,入侵防御系统直接将传输数据按照指定格式进行解析,针对无效数据和异常数据可以直接进行防御并记录日志,阻断非法入侵行为,符合格式的数据进入深度检测模块,通过深度学习对网络行为进行判断,发现行为存在异常时,立刻进行阻断,将入侵行为记入日志;发现的网络入侵行为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处理,通过技术和管理双重手段,阻断非法网络访问;由工作人员使用SCADA系统,完成对入侵防御系统的管理和升级。(2)入侵防御系统将SCADA系统作为数据存储和升级的基础。评估SCADA受网络攻击可靠性的影响有助于分析SCADA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对漏洞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8],对地铁控制系统安全具有同样影响。入侵防御系统将入侵防御特征数据存入SCADA系统,对入侵的行为进行防御的同时能够动态地提升防御能力,实现智能防御。SCADA系统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效的冗余能力,能够保证入侵防御系统及时地获取和分享最新的防御数据,在出现服务器切换的情况时减少切换时间,保证入侵防御系统的持续防御,提高入侵防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中心和车站的SCADA系统共享数据,防御系统智能升级。车站的网络分布较分散,如果由中心服务器防御全部网络攻击,耗时且会增加系统负担。因此,将入侵防御系统同时部署在中心、车站、车辆段等多个服务器,各站SCADA系统定期分享入侵行为的特征数据,用于全线深度学习网络对入侵行为的识别训练,训练结果通过SCADA系统分享到各个车站,实现全线车站的智能升级,可以降低中心服务器的防御压力,提高SCADA全线的入侵行为识别能力,实现全线共同防御入侵、一站发现、全线升级的智能防御效果。地铁入侵防御升级流程如图3所示。

2.3制定网络安全规章制度,提高智能管理能力

在地铁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除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做好技术防护外,还需要建立网络安全隐患预防工作制度和智能化的管理模式。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目的是预防网络威胁,处理网络安全事故,保证地铁网络的各项服务能够正常运行。根据网络安全专业人员的指导,区分不同安全等级场所,制定相应的安全守则和工作制度;工作人员需要认真遵守工作制度,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工作;地铁公司应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内部网络安全必须作为整体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应同时进行[9],对外接存储设备、外接服务器等行为以及安装的应用程序进行安全判定,排除网络风险。地铁网络管理如图4所示。智能化管理模式需要提升网络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效能。在SCADA系统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用户的操作需求和权限,分配电子钥匙和电子识别卡,设置分级管理制度,包括内网和外网分级管理,重要场所进入权限,内网权限分级管理,增加登录权限验证,设置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等,对不同的登录场合分配相应权限,可以降低工作强度,提高管理效能。

3结语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员工流动;业务管理;安全

1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繁荣,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地铁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广州地铁作为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目前已经成为广州市民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地铁站务人员作为重要的一员,由于车站实行倒班制度,每班班组成员均有变动,并且在近年地铁大发展及集团业务拓展的前提下,线网员工队伍扩大的同时导致中心站内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下降,员工流动性加强,给中心站在人员业务管理、班组管理工作上增加了管理难度。本文就地铁车站人员业务管理进行了探究。

2广州地铁目前运营状态

有着运行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能耗低等众多优点的广州地铁,作为一种新兴的客流运输方式,长期以来为城市的公共交通做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但是地铁作为一种客流运输工具仍然存在着很多安全风隐患。车站现有工作人员除了站务人员还有安检人员、保洁人员、志愿者等,车站岗位较多,人员较复杂,且随着岗位优化车站站务人员会越来越少,人员配置结构会发生变化。因此,鉴于地铁的复杂性、人员的多样性以及岗位优化后人员配置,如何提高车站现有各方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显得至关重要。

3目前车站人员业务管理存在的困难

车站保洁、安检人员入司前缺少系统的安全教育及培训,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有限,进入车站后现主要是负责车站的乘客服务工作,础业务还有待提高,需车站在日后经常性开展培训及演练进行补强,导致在车站应急事件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影响。车站安全教育缺少经验传承,同时人员流动性加强,新员工较多,安全意识薄弱,对于车站安全关键点及作业要点重视程度不高。对中心、部门业务规章要求学习不到位,在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人员急需系统的、全面的业务培训,且需重视实战结合,加强员工的印象,强化培训效果,方便员工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综合以上因素,只有系统的对车站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同时研究更加轻松系统的管理办法,方能在安全管理上更上一层楼,才能更加轻松、有效的管理车站各类人员。

4车站人为导致安全事件的原因分析

4.1业务掌握不到位

从历次安全事件发生的情况分析,业务掌握不到位是发生误操作的主要原因。

4.2设备故障因素

诱导设备故障的发生,往往是引发车站人员误操作或者处置不当的诱因。一方面,设备故障发生后需人员进行操作,该类操作往往平时不是经常用到,操作熟练程度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设备故障发生后对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也有较高要求,应急处理情况下往往会对操作员工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为误操作及处置不当的发生埋下诱因。

4.3习惯性违章

长期的习惯性违章,也是导致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在操作关键设备上,比如信号设备,一直强调要严格落实手指口呼和双人确认制度,这些都是从以前的安全事件中总结出来的血的教训,这都是保证作业安全的关键,但是由于长期的习惯性违章,单人操作,导致安全事件重复发生。

4.4自信心过度膨胀

对于误操作的发生,还有一类不得不关注的群体,那就是所谓的“业务能手”。这类人业务好,但也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情绪,需时常做好提醒。综合以上因素,只有系统的对车站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同时研究更加轻松系统的管理办法,方能在安全管理上更上一层楼,才能更加轻松、有效的管理车站各类人员。

5地铁车站人员业务管理措施

5.1安检及保洁人员

5.1.1落实好入司后安全教育入司安全教育是安全保证和基石

相关责任单位应严格做好安检人员的入司安全教育,且责任和意义十分重大;入司培训的结果直接决定了今后工作的质量和参与车站应急联动处置时的效果。定期组织安检、保洁人员学习《广州地铁员工应知应会知识》,每月的安全九方联动演练重点讲解某个应急情况下保洁、安检人员工作职责,强化人员的学习效果。

5.1.2强化安全应急实操演练培训

对于车站安检人员个人业务实操水平,中心站应该重视并制定有计划的培训和演练计划,同时车站人员在日常理论实操演练过程中应该同样重视车站各类可调动人力资源的培训,做好演练过程中各方人员的调动和协调,加强车站的应急联动实操演练。

5.2站务人员

5.2.1自身安全素质是基石

提高人员的心理、生理素质。生理素质是指员工的身体条件及生理状况,主要有年龄、性别、记忆力、体力、耐力、视觉、听觉、动作反应时间和疲劳强度等均与运输安全有密切关系,部分老员工在日常事务处理过程中反而不如新员工,主要原因在于年长者由于生理机能不断衰退,体力减退,力不从心,所以发生事故往往难以避免。另外有些人往往容易冲动,表现为性急而粗心,有些人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性,都可能成为引发事故的条件,有些人表现为认真、细心、稳定,具有自信心和控制能力的人以及富有稳定持久情绪特征的人有利于做好安全工作,因此,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其它心理特征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1]。

5.2.2明确岗位管理要求,优化各级人员知识结构

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对各级员工提出4个方面的管理要求,包括员工关键工作任务、学习与成长、文化与心态、员工态度改善。按照4个层级分别明确员工岗位管理要求。站务人员的知识构成重点是突出“持证上岗”的要求,通过培训加强知识储备,不断革新培训的方式、内容和手段,在员工掌握基本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他们加强对深层次业务的掌握和理解,了解各项程序措施的基本原理和安全风险所在,让员工具备基本的风险辨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班组长必须重点掌握作业流程,在理解规章制度规范的同时,做好作业流程的准确掌握和理解,在车站中敢管、能管并及时纠正班中的违章操作,向员工输入安全风险意识,指导员工在作业中的规范和要求,扮演好班组长的角色管理人员层面的知识构成除了作业流程的具体操作以外,还要清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各级管理要求,深刻理解规章含义。

5.2.3建立年度培训、演练计划

(1)合理安排关键作业培训及评估

根据总部、中心对站务业务技能的总体要求,对站务关键业务培训、评估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目前对于站务关键业务技能有:LOW基础知识及故障处置、人工排列进路、施工系统管理、降级行车(电话闭塞法)、消防设备知识及操作(FAS、BAS、气瓶间操作)及评估、站台门基础知识及故障处理、线路熟悉、道岔故障处理、非当班业务培训共8大关键业务。车站分阶段的将关键业务进行全年业务回炉安排及业务评估,保持新老员工能持续巩固基础业务。同时建立培训跟踪台账,跟踪培训完成情况,及时做好补充安排。

(2)开展经常性学习

现有的培训资料多以ppt为主,少有视听材料提供给员工后续自行开展回炉,导致员工经过理论和实操培训后,往往印象不深,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车站需对关键作业、设备操作制作相关培训资料,以视频讲解为主,日常存放在车站范围内的供员工随时翻阅回炉学习。重视事故预想、开展针对性演练以及事故分析。结合过去案例我们能够发现在应急处理过程中人员业务不强造成的影响是主要因素,许多日常工作中所未发现的问题都通过应急实操演练体现出来。由此可见多进行应急实操演练工作在维护地铁安全方面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多进行应急演练,结合应急演练开展关键业务培训,可以让地铁员工更加熟悉应急情况下需要采取的措施,也可以帮助员工发现业务短板,加强学习。在设备故障发生和运营异常情况下如何迅速、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力争把事故影响降到最低,这是车站经常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车站应该根据实际,配合上级加强应急管理,定期组织班组成员开展行车安全演练和事故分析活动,提高现场员工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5.2.4开展经常性业务测试及抽问

中心站建立起业务培训及演练计划后需按时间节点推进各业务培训和评估工作。除此之外,还需对员工开展经常性的业务抽问和测试。将抽问和测试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评中,目的是将员工绩效与员工业务挂钩,督促员工主动学习,确保员工能自主的开展业务回炉。同时也方便管理人员跟进业务抽问情况,重点跟进业务薄弱人员,开展谈心和一对一教育帮扶。

5.2.5做好岗前教育及评估

(1)一作业一案例岗前安全

教育做好行车关键岗位上岗前安全风险教育,结合今年总部推行一作业一案例,用案例对员工开展安全意识教育。中心站根据站务作业风险编制一作业一案例用于常态化安全教育及新员工上岗前安全教育,岗前风险教育明显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尤其对于新上岗、转岗的行车值班员。让员工吸取案例教训同时,案例也对员工起到了震慑作用。员工也能结合具体案例对业务知识进行回炉,加强员工悉作业流程的理解、作业关键点的把控,从而提高员工的自控能力和班组安全系数。

(2)建立本站特点评估内容

线网各个车站都会有本车站的特有的特点及注意事项,中心站管理人员应当辨识各个车站存的特有的作业隐患和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形成评估制度。在员工上岗前应当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让员工清楚本站的特点和风险,以便于员工做好针对性的把控。当有新员工上岗或调站时,应给员工开展本站特点评估,评估合格后方可在本站进行作业,评估人员为值班站长层级以上,并对被评估人负责。

(3)补充完善岗前评估制度

目前人员上岗前需完成部门级上岗前评估,评估内容涵盖服务和票务、安全,整合在一份评估表上。中心站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员工上岗前安排跟岗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在员工独立上岗前开展业务评估,评估内容涵盖对应层级需掌握的业务技能。并建立评估跟踪台账,以免发生遗漏或跟进不到位情况。

5.2.6安全监督管理是后盾

在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同时,作为安全管理人员也同样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素质和业务水平,来对员工进行业务评估和监督。同时我们还需要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来实现对员工的约束和监督。安全生产工作中,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最低标准就是员工的最高标准。安全管理的任务和目的就是确保消除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将其产生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超出这一范围就发生事故。回顾公司近几年的安全管理工作形势不容乐观,说明我们的安全管理有较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安全管理者需经常反思,在自己身上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建立动态化的安全检查机制。安全检查是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作为站务安全的基层管理者和监督者,要落实好日常安全检查,首要条件是自己必须对于车站的日常运作以及风险点有十分清楚的了解,并能够及时根据安全形势的变化,及时制定相关安全关键点并组织落实。

6总结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互联网,监控平台

0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普及,在相关领域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并呈现出巨大的优势,其中,在地铁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充分应用互联网监控平台,通过智能化网络控制系统的有效应用进一步实现整体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和监测,充分确保互联网监控中心和手机App监控有效连接,通过这样的方法针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进行切实有效的指挥和监管,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进而呈现出更加良好的管理效率。

1工程概况

本文中所列举的工程案例是某城市的地铁轨道交通项目,主线全长29.029km,其中地铁线路16.2lkm,架空线路12.819km。在该项目中有12个地铁车站和一个停车场,在本文中有针对性地列举该工程作为实际案例,进一步结合具体情况讨论和分析网络化监控平台在该地铁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2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重要性

当前,随着过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推进速度日益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大城市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行地铁施工项目,由此使地铁施工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地铁工程相对来讲,能够使交通拥堵的问题得到切实有效的缓解,进一步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同时地铁交通运输本身能耗更低,而且更安全可靠,准时舒适等,有着显著的优势,在当前的城市公共交通问题解决过程中成为必然的选择。在地铁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因为建筑施工的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小,而且没有空气流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噪声超标问题等等,或者存在高空作业等情况,由此导致地铁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安全隐患或者风险因素,所以着重做好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可充分应用更先进,更科学合理的技术和方法,针对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控和严格把关,充分利用远程控制和遥感技术等等,这样能够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或者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发现。

3云计算平台

在地铁安全施工管理过程中,充分应用互联网监控平台的模式是必然选择,同时也有着十分关键作用,针对互联网监控平台而言,所涉及的底层技术就是云计算平台,它对于整体的互联网监控平台的作用和效能的体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云计算平台主要指的是进一步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服务向用户提供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机模型,在针对互联网监控平台进行实时监控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云计算平台模式,这样能够进一步有效突破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或者限制,使监控质量和效率得到更显著的提升,同时可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打破时空的限制。同时这种模式以计算机为技术,结合用户的具体需求为其提供动态性的实时监控服务,同时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在更大程度上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部署,以此充分实现管理和维护成本的有效降低,使个性化需求得到切实的满足。资源池所涉及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层和下层两个部分,上层主要指的是虚拟化的存储,虚拟化网络和虚拟化服务等相关内容,下层主要指的是硬件相关的资源或者设备,主要包含服务器,负载均衡,网络,存储和备份设备。在针对虚拟服务资源池进行监测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运营和维护管理等相关操作,而这样的操作对于云计算和地铁业务系统来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时通过这样的系统,也能够针对各项施工管理,以及系统运行业务,更有效地提供必要信息,使各项业务更加安全方便,更可靠高效。在线综合监控平台,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在线监控建设。

4互联网监控平台在地铁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充分利用互联网监控平台针对地铁轨行区实施全程视频监控。在地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监控平台和集成监测系统的形式,对于整体的实施工具进行全程的实时监控,通过视频可视化的方式,针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和质量把关。在具体操作环节可以针对隧道中的关键点和关键的施工位置安装相对应的移动摄像机或者固定的摄像设备。切实有效的应用隧道内外语音通信技术。在地铁的隧道工程施工中,为了确保施工更加安全可靠,需要充分确保实时语音通信能够有效实现,如果地铁线路隧道出现电力中断的情况,进一步有效利用好信息化的通信技术,这样能够确保整体施工过程中能够保持4h语音通信能力,同时针对突发情况或者意外事件进行及有效的应对。在实际的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化监控平台,普通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手机移动App的形式,针对隧道外部的普通移动电话进行连接。有针对性地实时精准定位人员机具。通过互联网监控平台的形式,这样能够针对人员或者工具进行精准有效的定位,然后实时检测。在针对互联网监控平台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相关轨道区域安装人员要定位好相对应的基站,然后确保定位能够分发给运营商和运输设备。在具体施工环节可以利用这样的模式,针对施工人员和相关机械设备的具体位置进行明确的定位。有针对性的应用临近报警技术。在应用互联网监控平台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轨道车辆在轨道区域范围内运输系统可以充分监控所涉及的交叉施工和其他车辆的运行情况,如果车辆靠近或者交叉在施工区域,系统可以自动提示铁路车辆驾驶员到达前方交叉结构的具体位置,进一步有效提醒驾驶员要针对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尽可能提早降低速度。从根本上有效做好交叉施工和虚拟安全防护工作。调度人员要通过监控平台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把影响铁路跟踪区域的交通的交叉施工标记为施工区域的施工保护区域,同时进一步充分利用施工区域的具体信息,如果施工列车到达了施工区域的周围,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向车辆驾驶员或者调度中心进行汇报,进一步提示驾驶员要充分把握好车辆的行车安全。限速区域设置及超速报警应用。要针对限制区域范围内的列车速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确保其维持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同时调度员也可以切实利用中心软件设置轨道区域的最大行驶速度,铁路司机可以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使其减速慢行,通过设计相对应的速度限制,可以有效规避超速的问题出现。

5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本工程中所涉及的地铁轨道项目充分应用更加全面系统的互联网监控平台的形式,能够呈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对于安全管理工作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引入更为全面系统的互联网监控平台,这样能够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针对各个细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同时对于各道工序和环节也能够充分做好安全检测和分析,以此促进整体地铁工程可以安全稳定的施工,为地铁项目的顺利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吉斌,彭盾.互联网+:传统企业的自我颠覆、组织重构、管理进化与互联网转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戴辉.现代信息移动交流平台在地铁施工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08):76-77.

[3]张道海,金帅.“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与创新[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17.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范文7

关键词: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管理

1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概括

现阶段,我们将地铁车辆段应用的检修工艺设备划分为两种,分别是“三大设备”和其他设备。其中的三大设备指的是洗车机、不落轮镟床和驾车机,每台机器设备的造价都可达几百万元以上,所以将这三种机器设备定义为三大设备。但是随着我国地铁这一交通工具的创新发展,当前地铁已经引入了轮对及受电弓检测系统,该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造价也达到了几百万元以上,所以当前三大设备的概念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了。虽然被用于地铁车辆段检修工作的“其他设备”在社会上的价值相对较高,一般也就是几十万元,但是“其他设备”所包含的设备类型是比较多的,如特种设备、移车台等等。

2设备管理总体思路

设备管理就是指从设备运输到现场投入使用直到设备的实际操作、日常维护和保养,到设备无法投入使用,然后将其拉走的全过程需要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方式。在对地铁车辆段展开相应的检修时,首先需要确保所运用到的检修工艺设备是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为此,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确保运用到的设备都是安全可靠的,能够正常投入正常使用的。同时工作人员还应该在管理设备的过程中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因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加强对设备的保养维护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设备的使用年限,增大需要对设备投入的资金成本,而这是非常不利于地铁事业的发展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然后在将其严格地落实。而管理工作者在此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引导相应的工作人员,让其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对机器设备维护的必要性。首先就需要领导层加强对机器设备维护的重视程度,提前做好相应的工作。负责管理地铁设备的领导人员主要在日常生活中领导相关工作人员的生产和管理问题。其次,应该加强对设备管理的精心准备,在此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在设备投入生产之前,做好设备的设计规划,而使用该设备的相关部门不仅需要做好参加招投标活动的准备,而且还需要参与设备安装、调试以及投产等过程,如果在此过程中设备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就应该及时上报,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完成投产之后,加强对设备的基础管理,如日常保养、定期维护等等。

3我国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在管理方面的问题

(1)地铁运营单位缺乏质量安全监督和相应的管理理念。现阶段,有些地铁运营单位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质量安全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管理分析探讨蒋一凡(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2600)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起来,尤其是城市地铁。在地铁投入实际运营之前,必须确保其质量和安全符合相应标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相应人员应加强对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然而,由于我国在这一领域缺乏管理经验和人才,交通运输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关键词: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管理中图分类号:U2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711(2021)12(下)-0090-02监督和管理理念,所以使地铁的建设和维护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地完成。再加上大多数负责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是即使设备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展开相应的维修工作。除此之外,地铁单位的领导层并不注重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的监督管理,所以使地铁车辆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2)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的质量安全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目前我国不仅采用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管理制度还不完善,落后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而且在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中应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还无法落到实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充、优化。另外,在进行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许多管理、设计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在这时就需要建筑单位能够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但是在此过程中建筑单位领导层并没有意识到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建筑单位应该根据地铁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完善的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质量安全管理体制,但是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细节的完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降低地铁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

4改进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设备管理中的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督和管理。在进行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管理工作过程中,为了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完成相应的操作,就应该加强对设备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同时设备的管理单位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监管制度的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有效地保证设备的质量安全。相关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应该跟随时展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的质量监管工作能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为了能够达到这一成效,首先就需要地铁运营单位能够积极地邀请市场上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技术人才,使其能够有效地提升地铁运营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还应该加强学习发达国家对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所采用的管理方式,然后在根据我国地铁发展的现状,进行适当地取舍,并完善地铁运营单位的监管体制。其次,应该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尽量能够做到实时监管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主要原因是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还能够提升设备管理的效率。

(2)注重人才培养,安排培训学习。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在,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斗争中不被淘汰,主要依赖于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当前开设地铁专业的高校较少,再加上城市地铁是逐渐走入人们视野的,所以现阶段市场对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从社会或学校中招聘负责地铁设备管理工作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所以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地铁运营单位提出了从内部培养工作人员的方式,根据真实情况反映,这种从地铁运营单位内部选取相应的工作人员参与地铁设备管理工作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地铁运营单位更好地储备人才,拥有更优质的工作成员,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根据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得知,超多半数以上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相应的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不了解相应的安全操作知识。因此,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此,首先就需要确保设备的质量能够达到国家要求的相关标准。而相应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通过对达到质量的设备参数、功能、结构等因素的了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设备的质量。其次,能够起到降低损坏问题出现的概率,提升设备的生产效率。

(3)加强地铁车辆段工艺检修设备的养护。相关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对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展开相应的管理,还应该对其进行周期性的养护。而地铁运营单位和相应的企业在此过程中可以共同组织一个独立于其他部门的设备养护中心,然后安排相应的专业设备养护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专业化养护,从而有效地防止设备老化现象的出现。

(4)完善规章制度,设备管理有序可控。为了增强设备管理的成效,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只注重提升自己的管理经验是不够的,所以让有经验的老员工去管理相应的机器设备往往是行不通的,这是因为人是最难以控制的因素。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领导层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另外,还应该采用科学的设备管理模式,规范设备保养维护的流程和设备管理的步骤,使其能够最终实现设备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

5结语

设备的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而本文主要针对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来展开相应的论述的。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需要对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进行管理,那么首先就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多种治理方式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同时还需要坚持制作、应用、设计之间的联合以及设备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的巧妙整合,做好设备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完善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并且实施激励措施,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科学地管理、使用、定期检修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

参考文献:

[1]张永胜.地铁车辆段检修工艺设备管理探析[J].《创新科技》,2014:89-89.

[2]龙一帆,李泷.地铁车辆检修模式探讨[J].环球市场,2017.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范文8

[关键词]风险管理;北京地铁;致因机理;治安风险

1北京地铁交通的现状与特点

1.1北京地铁交通的现状。根据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的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从2000年的157.8万辆上升到了2018年的608.4万辆,与2000年年底比较,2018年来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450.6万辆,北京市的年汽车保有量呈上升趋势。2000年北京市机动车驾驶员为266.1万人,2018年北京市机动车驾驶员已有1132万人。与2000年年底比较,2018年来机动车驾驶员保有量增加了865.9万人。当今社会呈高速发展的态势,地面交通拥堵的严重化也早已成为北京亟须解决的一道难题,人们也认识到地铁是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有效方式,但是北京地铁又面临着新的问题:2018年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统计分析报告中显示,北京连续10年有新地铁线开通,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38.5亿人次,平均每天“上班”18.6个小时,客流量和勤快程度全国第一。北京地铁从最开始的单一线路的简单运输,再到现在四通八达的立体化的运输状态,使得地铁运营的风险也在日益增大,所以建立地铁交通治安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点,对北京地铁进行治安防控,对危险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对当前北京地铁来说是极为迫切的。

1.2北京地铁交通的主要特点。目前北京地铁交通系统呈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①以地下或者采用高架桥方式通过繁华市区的线路为主。②密集的线路设站,较高的运行速度,较强的封闭性,频繁的加减速、起停,是人员密集且高速流动的公共场所。③交通早晚高峰时段明显,客流量大且来源复杂导致疏散难度较大;乘客在自助购票乘车时缺乏组织性;管理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不够迅速。④地铁施工风险高,相应的安全管理要求也高。⑤施工前期选址勘测等准备工作复杂,工程量大导致建设周期较长。

2北京地铁交通风险致因机理

2.1影响北京地铁交通运营安全的人为因素。(1)北京地铁交通运营系统的外部人为因素。外部人为因素分为:主观认识因素和客观行为因素,主观认识因素主要有乘客对地铁安全性的认识不够,对地铁安全的关心程度和安全标志的关注度不高。客观行为因素主要有:乘客意外或者有预谋地掉入站台;乘客随意启动紧急装置;乘客随身携带危险品;乘客无序上下车导致拥挤、踩踏;乘客手扶屏蔽门或擅自进入地铁隧道灯等。(2)影响北京地铁交通运营的内部人为因素。北京地铁潜在的内部人为因素风险主要有:安全检查不到位、驾驶员错误操作、调度员错误操作等。

2.2影响北京地铁交通安全运营的设备设施因素。影响北京地铁交通安全运营的设备设施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①车辆系统。北京地铁较其他城市起步更早,车辆设备老化的现象更为明显,尤其是一号线和二号线较为明显。②通信信号系统。地铁运营中,通信信号是否正常运行对地铁运营的作用不言而喻,当通信信号系统或其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所造成的信息无法传递会影响地铁安全的正常运营,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③电力系统。电力系统引发事故潜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触电现象或者漏电事故和因电力负荷而引发的火灾。④线路轨道系统。当前北京地铁线路轨道系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线路几何尺寸超标、钢轨磨耗严重等。

2.3影响北京地铁交通安全运营的管理因素。地铁的安全运营离不开统筹有序的管理,当管理不到位时,会大大降低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具体而言,影响北京地铁交通安全运营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①工作人员更换频率较高,业务能力偏差,整体素质偏低。②由于需求工作人员的数量大以及对人员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工作人员的不足或者重复使用,从而增加了地铁交通发生事故的风险。2.4影响北京地铁交通安全运营的环境因素地铁运营也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①自然环境。在北京常见的自然灾害有雾霾、沙尘暴。雾霾会降低能见度,导致交通拥挤;沙尘暴会掩埋路基,阻碍北京地铁的正常运行。②社会环境。北京作为首都,每年举办大大小小的会议和活动数不胜数,如两会、“一带一路”峰会、香山论坛等,由此会导致人员的激增,使地铁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复杂化。③地铁系统的内部环境。北京地铁站点的选址一般以市中心、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地方为主,在便利地铁乘客的同时,地铁风险隐患随之上升。

3北京地铁交通治安风险管理的策略

3.1加强风险评估流程建设。(1)做好评估前准备:对北京地铁站点进行充分的调研,收集、分析北京地铁站点的相关资料数据,准备好评估地铁治安风险所需的工具、设备等。(2)划分好评估单元:在对影响北京地铁治安风险的因素识别完成后,根据性质和种类,有针对性地划分好评估单元,划分单元时要从实际出发,符合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以便更加准确地对北京地铁进行治安风险评估。(3)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研判:结合上一步划分好的评估单元的实际情况,深入北京各地铁站点实地考察、调研,识别影响北京地铁交通治安风险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判。(4)进行治安风险评估:根据北京地铁的实际情况和划分好的评估单元,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对北京地铁交通治安风险状态进行综合的评估。(5)提出合理化的安全对策,根据上述对北京地铁交通治安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影响北京地铁交通治安的主要风险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以便实现北京地铁交通治安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

3.2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统计上文中分析的地铁风险源形成机制,将地铁站的风险源分为人员、设备、管理和环境四个方面,并以此建立分为三个层次的地铁交通治安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第一层次为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类安全风险指标;第二层次为内外部人员等风险源的治安风险指标;第三层次为对第二层次的风险源进行再次细化,具体的指标体系可见表1。

参考文献:

[1]甄利贤.大型高速铁路车站客运安全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