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肺炎疫情的生物安全管理

病毒肺炎疫情的生物安全管理

2020年1月31日和2月1日,美国和我国深圳实验室先后在病毒感染者的粪便中检测出病毒核酸阳性,2月13日,钟南山院士团队更从粪便中分离出了活的病毒,上述发现显示病毒不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还可能通过“粪口传播”。为防止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继续传播和扩散,国家相关部委了《病毒防控指南》、《公共场所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关于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水务和环境检测实验室应依据上述文件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CMA、CNAS及各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生物安全防控等级。结合本人工作经验和对疫情防控的认识,总结相关管理和防控要点如下。

1管理和防控目的

保护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防止样品、污染物和培养物中可能存在的病毒交叉感染,避免实验室源性感染发生。

2范围

实验室:主要针对水务和环境行业中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一级和二级的实验室。样品:主要针对含有粪便的污水、医疗污水等可能含有病毒的样品(但不限于水)以及其微生物培养物,地表水、水源水、自来水、土壤、底泥及室内空气等样品也可参照管理和防控。

3仪器、器皿和环境的消毒

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式有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消毒主要采用紫外线、臭氧和消毒剂(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等),还可以采用沸水浸泡等方式。在消毒前应评估消毒方式对检测质量的影响,实验室器皿消毒后要将残余消毒剂冲洗干净,避免影响检测质量。

3.1仪器和器皿的消毒

针对微生物试验:废弃物和培养物应严格高压蒸汽灭菌;移液枪、混合器等小器材可用75%酒精擦拭;实验台一般先用75%酒精擦拭,再用紫外线照射;冰箱、培养箱和离心机等设备可以用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照射,设备内部一般用75%酒精擦拭或放置小型紫外灯照射;玻璃器皿可以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消毒剂浸泡;如果器皿太多或污染面积很大,先用紫外线照射,进行初步表面消毒后,再将器皿进一步灭菌、消毒和清洗;不建议将含有培养物的器皿直接干热灭菌,因为干热灭菌时鼓风机有可能将培养物以气溶胶形式扩散。针对化学等试验的仪器和器皿:仪器可以采用消毒剂擦拭、紫外线照射等方式;器皿可以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剂擦拭或浸泡等方式。对紫外线、臭氧或消毒剂敏感的器皿可以使用沸水浸泡等方式。

3.2实验室环境的消毒

实验室环境主要采用紫外线消毒,针对污染严重区域应喷洒消毒剂反复擦拭。实验室空调过滤网容易滋生微生物,应集中喷洒消毒剂后清洗。注意对实验室内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水龙头开关等)的消毒。实验室入口处可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门垫,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实验室台面和地面消毒。进行实验室消毒的同时要做好消毒人员的个人防护,消毒完毕后注意通风,并严格防范触电、火灾、紫外线灼伤、臭氧中毒、消毒剂中毒和误食等事故发生。

4个人防护

实验室人员因岗位不同可分为采样人员、检测人员、辅助清洁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但也存在一人兼任不同岗位的情况,因此实验室人员应充分重视个人防护,遵守各岗位的防护要求。

4.1总体防护要求

(1)不允许任何人员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喝水和抽烟。(2)出入实验室勤洗手;对手机进行定期和及时消毒,并在试验过程中控制手机使用频率,避免因分心造成试验事故;尽可能避免锐物划伤,避免误操作或打翻培养物;手部或其他裸露部位有伤口时应向医生咨询防护措施。(3)珍惜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2采样人员防护要求

在采样时佩戴口罩和手套,有条件时可穿着工作服(防水)或防护衣,必要时佩戴医用帽子和护目镜。每次采样操作完毕后用75%酒精或消毒剂擦拭手套(或更换手套)、器具、便携式仪器等,并注意对钥匙、车门和方向盘等的消毒。样品污染采样瓶表面时,应及时擦拭消毒。为避免样品瓶在运输途中损坏而导致污染扩散,可在玻璃瓶外夹放保护隔垫,并尽量使用不漏水的采样框、采样箱。

4.3检测人员防护要求

(1)针对微生物试验:佩戴医用帽子、口罩、手套和护目镜;有条件时,尽可能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培养物的稀释、接种和倾倒等操作;可以选择一些在培养时密封性好的标准检测方法,既可以减少气溶胶产生,又可以减轻消毒工作量;平皿培养时可以用封口膜封闭培养皿侧面缝隙,减少气溶胶产生和培养过程中的水分蒸发;水浴培养时注意水浴水是否被污染,及时消毒和更换。(2)针对化学等试验:佩戴口罩和手套,并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进行防护。

4.4辅助清洁人员防护要求

佩戴医用帽子、口罩、手套,消毒处置培养物、粪便污水和垃圾时佩戴护目镜,尽可能避免锐物划伤,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换抹布。

5总结

虽然目前尚无病毒“粪口传播”的病例出现,但在疫情不断蔓延的形势下,实验室人员更应该加强自律和规范操作,适当提升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严格控制各种传播途径,做好“重视个人防护、落实清洁消毒和发病隔离救治”这3件事,绝不能等到真正发生了实验室源性感染后再进行防控。

作者:蒋增辉 单位:上海纺织节能环保中心 上海纺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