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综述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综述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应该提高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水平,从而才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本文结合有效的工作实践,深入对其进行了探索,希望进一步阐述能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效保证。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新时期,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要重视各项施工环节的技术引用,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为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特点与施工应用对策,下面对其进行具体阐述。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

传统建筑工程有特定的建筑工艺和建筑方法,但与水利水电工程相比,在施工环境和场所方面仍有明显区别。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为:a.施工范围广。水利水电工程所涉及的施工范围较广,主要包含水库大坝、水电站、进水、泄水等工程建设,多项内容综合而形成整体建筑内容,并且每项建筑过程都比较复杂,工程量相对较大。b.地形复杂。传统地面建筑只需要考虑地基建设及上层建筑布局,而水利水电工程则需要考虑关于水体以及周边建筑的环境,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的领域及用途,并且要对水体流速和水底地形进行勘测,对地形要求严格。c.涉及施工技术类型较多。水利水电工程所包含的子工程项目较多,每项工程都涉及专业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多项施工技术导致工程内容复杂,在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措施的同时,保证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满足不同区域的施工要求和条件限制,为后续施工创造更有利的条件。d.施工要求严格。水利水电工程目的是为了降低资源消耗,创造更高效的经济能源,因此施工时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更高。

2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对策

2.1创新技术,提倡使用GPS定位系统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让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时遇到的问题,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和策略。再利用先进的设备和精湛的技术以后,可以对指定的位置进行检修和维护。不断创新的技术,保证了整体施工质量,同时利用专业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对特定位置进行模拟处理,保证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都能够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施工时还要注意,尽可能聘请专业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能力不足人员及时培训,还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因小的施工失误而产生大的质量问题。利用最新研制的GPS定位系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GPS定位系统可以对特定的位置进行定位,方便进行物料的运输和信息的传递。还有,精准的定位可以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及时定位补救,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在施工阶段,利用GPS进行数据测量和采集,所得的数据真实性更高,利用价值更大。

2.2堤坝施工技术

堤坝施工技术的选择,是保证水体被有效利用,并且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威胁的前提。堤坝施工技术的选择尤为重要。主要的限制条件为:第一,选择高质量建筑材料。堤坝建筑材料要具备良好防水性,为提高强度,可在适当位置添加碎石。第二,做好基础设施的防渗漏工作。坝体会被水长时间冲刷和浸泡,所以要具备更好的防渗漏性能。建筑时利用碎沙石进行压实处理,提高堤坝强度和密度,在特定位置建造防渗墙,增强堤坝防渗漏性能。通常提高堤坝防渗效果的技术为:冲击和反循环钻机钻孔造墙技术。在接头位置,可以利用液压拔管机将接头套管紧密连接,使接头处不产生缝隙,提高防渗效果。为进一步加强堤坝的防渗性能,可以利用混凝土浇筑方式,对混凝土充分搅拌后,在指定位置利用混凝土增强堤坝整体质量,并做好后续质量监控。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所选用的混凝土材料及相关加工设备也有明显改变,这一改变促使堤坝建筑的防渗效果有了更好的保障,本身的强度也有了明显提升。第三,混凝土施工过程。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施工原料为混凝土,因此,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及技术工艺的设定非常重要。混凝土在凝固时内部出现水化作用,产生大量热能,如果这些热能无法被快速释放,将导致内部温度过高而出现裂缝,此时可以通过外部喷水的方式,加快混凝土内部温度散发,避免产生开裂。同时水分可以控制混凝土凝固速度,坝体通过进一步吸水加强本身的外部承载力,提高整体质量。

2.3施工导流围堰技术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位置并不确定,假如施工时处于河流上游,则需要在施工时利用围堰技术,将河流有效疏导,避免河水对施工过程造成阻碍。主要方法为:在水体上游利用围堰技术设置钢筋网,保证施工主体位置的石块不被水流冲走,同时在河体下流设置主锚筋,保证坡面石体不会滑动。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施工技术,采取特殊的导流围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并能够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排水及航运问题。由于设定了围堰,河体流速也有明显改善,从而不会产生冲击问题,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提供充足的保障。

2.4锚固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采取特定的锚固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并在施工阶段,体现特殊的优势,避免施工时出现过多的基础施工问题,缓解施工压力。锚固技术使用时,需要首先对特殊的施工环境进行勘测,根据特殊的地形、地理情况、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锚固方法,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手段。利用精准的数据分析,对特殊位置的锚固技术进行选定,能有效推进施工进程,避免施工时出现质量问题。

2.5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是比较常见且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在混凝土材料均匀混合产生硬性混凝土后,利用专业的铺设方法和手段,在特定位置铺设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同时利用振动加强混凝土混合程度,保证混凝土均匀铺设。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渗漏和强度不足问题,对坝体的整体质量产生良好的促进效果。使用的大型设备需要具备简单、易操作、能耗较低、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等特点。

2.6水泥土加固技术

与混凝土加固技术相同,水泥土加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同样应用广泛。利用水泥土加固技术,能进一步提高坝体的外部承载力,增强坝体的稳定性,并保证地基强度。水泥土加固技术的主要原理为:通过对混凝土充分搅拌,形成水泥浆,在坝体地基基础建设的内部进行浇灌,使坝体由内而外进行强度提高。该项技术需要严格把控水泥和水的配合比,并且在浇灌的过程中,还要严格控制浇灌速度和浇灌量。水泥浆制备过程的材料选取也尤为重要,关注整个材料选取和水泥浆配比过程,是提高基础工程质量效果的前提。

2.7硅化加固施工技术

硅化加固施工技术的主要原理为电渗原理,这种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用较多。在水利水电施工阶段,需要通过注浆的方式加强主体位置施工质量,此时采取硅化加固施工技术,能够在往复循环的浆液中加入硅酸钠和氯化钙溶液。这两种溶液注入以后,会产生明显的化学反应而形成胶凝物质,胶凝物质会进一步提高基础位置的抗压性能,并可以对不同位置进行更可靠的连接和加固。但是,这种方法在施工阶段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施工中会消耗过多能源,产生过多的生产成本和建造成本,所以,施工时是否选择这种技术也要视情况而定。

3结束语

总之,本文有效的研究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作为相关施工人员,要加强实践运用能力,并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此才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莹,仲晓雷.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初探[J].南方农机,2019,50(5):250.

[2]谷海荣.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8):109.

[3]王云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6):79.

[4]靳翔,李继珍,普忠波.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施工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4):112-113.

作者:杜胜斌 单位:五大连池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