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浅论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浅论

【摘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论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较为详细地探究土木工程建筑内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技术分析

1引言

混凝土结构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较,有材料来源广、成本低、综合性优良、可模性强、施工工艺简单等诸多优势,故而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有较广泛应用。但在现实施工中,很多因素会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形成负面影响,这就预示着施工人员应加强施工工艺的控制,扎实掌握技术要点,加强细节控制,实现精细化施工,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2项目概况

某项目占地面积约5.13hm2(77亩),估算投资额13.95亿元,合同工期910d。规划包括3栋地上20层综合楼,7栋24~25层住宅楼,1栋地上3层幼儿园,地下车库2层,主楼地下3层,合同总建筑面积约27×104m2。住宅楼、综合楼分别设计使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3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因素

首先,若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温度骤然改变,那么,混凝土表面温度也会大幅度跌落,结构内外部形成较大温差,而后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应力越大,而温度应力是诱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会降低结构美观度,也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形成负面影响。其次,质量达标的原料及配制阶段有效控制是提升混凝土性能指标的基础,但在施工实践中,施工质量不达标、配制方法不规范等状况较为普遍,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原料购置、存储及施工阶段质检不严而引起质量问题;施工人员若不能严格依照施工规范标准检验材料配比,不结合实际,滥用既往经验,导致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坍落度等指标和施工设计存在出入。再次,混凝土构件浇筑、养护情况均会影响结构最后质量。部分施工单位未严格遵照规范作业。例如,在浇筑环节中,为了追赶工期省去了振捣步骤,或在构件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急于拆模,或是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及时间过短等,均会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对土木工程安全施工构成一定威胁。

4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4.1明确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原理。混凝土裂缝是影响结构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混凝土构件温度应力失衡、物料搅拌以后出现自缩值等对裂缝问题形成、发展过程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参建方拟定本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时,对这些问题较高重视,科学组织施工活动,提升材机等诸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确保现场内各项施工活动协调、有效推进,在明确关键线路和工期控制要点的基础上,加大温度应力与自缩值的调控。针对温度应力,可以采用如下控制技术【1】:1)立足于工程实况设计水泥使用量,水泥水化过程放热,热量作用于混凝土,促进温度应力扩张过程,建议用低热水泥替换普通水泥,若温度过高,还可以添加适量冷水加以控制。2)控制浇筑温度:伴随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混凝土浇筑温度也会有改变,为规避形成过大的温度应力,建议尽量不要在高温或夏日浇筑施工,若一定要在炎炎夏日进行,则需对混凝土结构实施一定降温措施。

4.2认真落实运输与搅拌工作。混凝土搅拌等同于将水泥、石灰及水等材料混合后搅拌均匀的一种操作手段,混凝土搅拌有人工搅拌与机械搅拌之分。人工搅拌质量偏差,多适用于小型工程施工领域中。本项目规模较大,故而采用机械搅拌方法。精确测算出混凝土构件各种物料的投用量是充分、有效搅拌的基础。在正式搅拌前期,要先预搅拌1次,以防正式搅拌过程中对拌和物配合比形成不良影响。启动搅拌机,将石子、水泥、砂按序投放至搅拌机内,干拌均匀后,将缓缓加入施工用水,加料总时间要≤2min,在加完水以后,持续拌和2min。从搅拌机内卸出拌和物,将其倾倒于拌板上,组织人力拌和1~2min,就可以检测坍落度或者试件成型,从加水时计时,所有操作一定要在30min内完成。混凝土运输即被定义为从搅拌站将混凝土运送至浇筑点。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拌和物运输提出如下基本要求:严禁形成离析现象,无漏浆,确保浇筑施工时期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于混凝土初凝前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浇筑与振捣。在运输阶段,在运输设备颠簸、振动等动力作用下,可能会削弱混凝土的黏聚力与内摩擦阻力,导致集料丧失平衡,在自身重量作用下朝向下方沉落,质量越大,沉落量越大,因粗、细集料与水泥浆质量有差异,聚集于一定深度,诱导分层离析现象,对混凝土质量形成损伤,故而要求运输道路平坦,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约束运输距离,规避物料分层离析问题。若混凝土已经出现离析现象,建议在浇筑前对其进行二次搅拌【2】。同时,也要确保运输混凝土工具不吸收、不漏浆,科学管束运输时间。若是长距离运输,则建议选择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把配制好的混凝土干料装到混凝土筒中,在临近现场时再加水拌制,以防因长途运输而增加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量。

4.3落实接缝与切缝工作。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接缝、切缝均是重要的技术类型,均会对建筑整体质量形成较大影响,故而应加强施工技术的控制。可以从如下3方面做起:1)结合施工现场实况选择适宜技术,并保证施工技术符合有关设计要求。2)科学使用适宜的切割装置,剔除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将标准化的混凝土衔接在一起,这是提升混凝土整体质量的重要基础,确保其后期加工能符合建筑体的综合质量要求。3)合理应用接缝技术,该项技术应用阶段要加大地表温度的控制,若温度偏高或偏低均会影响接缝质量。故而,施工阶段要求工人使用温度计检测地表温度,确保接缝、切缝施工作业能规范化推进。

4.4浇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阶段,混凝土施工牵扯到墙体、基础底板及楼体结构等诸多方面,应格外注意墙体浇筑过程,所应用的混凝土成分一定要维持一致,分层浇筑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混凝土散热是基础底板施工阶段需面对的主要问题,为有效规避这一问题,一是要加强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指标的控制;二是联合使用其他措施强化结构的整体受力能力。另外,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贯性,应多加注意材料、机械设备的选择过程。本项目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浇筑采用分段分层施工法,混凝土经由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2m,若>2m时,则务必采取有关措施方法。应结合结构特征、钢筋构件布设的疏密度进行浇筑【3】。分层浇筑高度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值≤500mm。浇筑的柱、墙连接成整体的梁与板时,建议在柱和墙浇筑结束后暂停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而后再行浇筑。

4.5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技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混凝土容易滋生干裂现象。为有效减少或规避裂缝问题,可以把抗裂技术用于工程建设进程中,这是提升工程安稳性与耐用性的重要基础,也有益于优化项目建设质量。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强化混凝土的抗裂性:(1)将适量添加剂掺和到混凝土内,实现对混凝土结构自缩性的有效调控;(2)加用适量金属、有机或无机纤维,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3)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加强配制比的测算、验证,选择最适宜的配制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混凝土结构强度。

4.6养护技术。在混凝土浇筑、振捣结束后,工人用刮尺刮平后,清除混凝土表层上吸附的泌水,当混凝土表面二次压光收水时,用手按压无指印形成时提示即可进行保温养护工作,推荐采用插入冷凝管的降温法,科学规划测温导线,覆盖2层棉被,定时洒水,有效地调控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要求混凝土整体浇筑完成12h后开始测温,前5d测温频率为1次/2h;5~10d可延长至1次/4h,10d后可以为1次/6h。当确定混凝土表层温度临近大气温度时,且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气温温差<25℃,可停止测温,移去保温层。

5结语

土木工程建筑是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近些年其建设规模拓展,数目与样式均有增加。混凝土结构是当下大部分土木工程的常用结构类型,技术是影响项目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故而相关人员应不断拓展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的深度性,规避各种病害,优化工程建设质量、完善功能及延长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张慧真.试析土木工程设计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0(6):89-90.

【2】沈力.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7):10.

【3】肖志凡,王小平,曾华益,等.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研究现状[J].建材世界,2020,41(3):47-52.

作者:阴彦霖 单位:中交四公局北京建筑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