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下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化建设

大数据技术下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化建设

现阶段,定额在我国工程造价依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其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造价管理机构依据平均劳动水平和效率进行组织编写,因此也导致定额对企业的自主经营发展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阻碍,同时,工程造价也无法有效的实现市场化发展。住建部于 2020 年 7 月《关于印发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确的提到目前行业存在着“定额等计价依据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需要、造价信息服务水平不高、造价形成机制不够科学”等弊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提出推行清单计量、市场询价、自主报价、竞争定价的工程计价方式。为完善工程造价市场机制,应对企业自主经营和市场参与自由竞争的计价依据进行分析,这是目前工程造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大数据与工程造价大数据

大数据主要是通过运用一种新技术来实现对数据的专业化处理,而不仅仅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目前,传统的软件采集、存储、控制以及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合已无法有效满足大数据的需要,经过处理的数据,对于未来的投资和管理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对其数据来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数据主要分布在不同的数据系统和平台上,但在数据分布较为分散的影响下,为了有效的实现对数据的收集、更新、统计以及分析,应采用新的方法。工程造价管理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结合项目建设投资与成本管理以及大量基础数据,并将时效性较强的项目基础数据提供给工程造价咨询的从业人员。当BIM 技术实现广泛应用后,在工程造价基础数据中,BIM 中所包含的工程信息将是其最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同时,作为一种信息收集与分析的系统,工程造价管理在大数据的基础上,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有效的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工具对大量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对项目建设的相关数据标准和存在的问题都有所了解,从而使得工程造价管理的准确性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为投资决策、设计优化、成本控制等提供相关的依据,使得工程造价管理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

二、工程造价管理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1-投资决策阶段。进一步比较分析建设部门和规划设计单位的项目建设方案,这是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可以对优化后的建设方案予以确定。在投资决策阶段,受到多种不可预测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在项目建设中无法有效的预测后期的实际实施情况,BIM 技术在投资决策阶段的有效应用,可以对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机械能科学合理的预测,从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对不同的项目建设方案进行选择,选取更加合适的工程建设方案。

2-规划设计阶段。从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来看,同类项目建设中的历史数据可以实现良好的应用,在基础上,相关技术人员可以以此对项目建设的各项技术应用及设计有充分的了解,主要涉及到建设标准、单方造价指标、每平方钢筋用量、水暖电单位过程造价指标以及消耗数据等几个方面;除此之外,在规划阶段,相关技术人员也可以实现 BIM 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利用此建立项目建设的方案,并进行仿真,从客观的角度对展示项目规划设计的效果进行评价,实现更为直观的项目外观,为工程设计的经济性和效果提供保证,实现更加真实有效的投资依据。同时,BIM 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使得在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项目建设相关单位可以广泛的参与其中,合理分析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提供保证。

3-招投标阶段。从建设规模、工程类别、工期要求、质量要求、建设地点、要素价格以及工程特点等方面对招标项目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项目投标方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积累,并对类似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并与自身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实现投标报价科学的拟定。在电子招投标系统中,各地纷纷建立了建筑企业大数据库,并且,该数据库的有效应用,可以项目建设单位以及评标专家对招标项目中的历史投标数据进行挖掘,并从项目的规模、类别、工期以及造价等方面对投标人参与的项目进行分析,并选取相关的数据在本项目中进行对比,所选择的投标人应与本项目有了较高的匹配度,并承建类似的项目,然后在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对比分析。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选择出合适的投标人,并提交到建设单位进行决策。

4-施工阶段。在这个阶段,建设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降低建设成本。与其他阶段相比,施工阶段周期的持续时间较长,施工过程中还存在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目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项目管理已应用于建设阶段。一是利用 BIM技术生成和深化各类专业项目的建筑模型。创建专业的计算机化模型后,锁定到大数据应用平台进行碰撞检测,及时消除项目变更,合理控制项目成本。二是协调项目的虚拟施工,通过虚拟仿真反映施工过程各个环节的潜在问题,有利于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的组织,降低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成本。三是利用大数据平台控制项目建设进度。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直观地对比实际工作和计划工作,对进度进行科学的控制,确定合理的工期成本,有效解决控制困难的项目进度。最后,利用大数据进行多项目成本对比计算,以及嵌入大数据应用平台的 BIM 模型,可实现项目数量清单的自动匹配和工作、材料、机器要素的自动数量统计。

三、大数据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造价数据没有统一标准,地域壁垒严重。从现阶段来看,虽然我国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已经实现了统一,但目前,在工程造价工程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定额思维”,在各地区定额不同的背景下,其计价的依据也有一定的差别。与此同时,各地区的要素市场也有一定的差别,受到人工、材料价格差异较大的影响,不同地区所编制的造价信息也有一定的不同。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制度主要是由各地区独自建立的,以至于对工程造价的数据标准无法进行统一,跨地区工程造价数据的查询和调用也无法有效的实现。

2-工程造价数据缺乏统计分析。目前,官方造价数据都是由各地区单独的,仅仅是对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整理,但仍然缺少一定的数据需要深度挖掘。通常情况下,许多企业所积累的都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与整理的数据,主要由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以及咨询公司等,以此导致这些数据的使用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无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工程造价数据难以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存在难度。由于我国不同地区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格式也有所不同,缺乏行业标准的协议和数据交换接口,导致不同地区的项目成本数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目前,各地区的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基本上是独立运行、独立管理,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对于工程造价数据,各单位间不愿意进行共享,以此导致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之间,同一企业的内部数据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员工间自己收集的整理数据也不会进行共享,以此导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信息孤岛”问题。

4-工程造价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失真严重。官方项目成本数据的主要通过当地杂志和项目成本网站进行。这些数据往往是在当月或下个月收集、汇总和处理,然后在次月进行,因此项目成本数据的往往会延迟一个月。当材料价格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时,数据难免会失真。建设项目指标数据的更是滞后。我国部分地区每季度一次指数数据。有些地区每六个月或一年只一次指数数据,有些地区甚至根本不指数数据。数据时效性不强,导致项目造价人员所需数据与最新市场行情不匹配,对造价的准确性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大数据技术下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化建设的建议

1-制定统一、协同的工程造价数据管理制度。一、从中央到地方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流适用机制;二、对于工程造价数据综合管理平台,要利用大数据技术予以构建,形成一个标准的工程造价数据,确保数据的有效采集和信息集成,在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间实现数据的相互作用。三、在工程造价数据的采集、更新、整理以及使用等方面形成配套的法律法规,并由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造价数据管理制度其进行监管。

2-建立即时更新的工程造价数据机制。一、由有关部门牵头,建设全国性的工程造价数据机制;二、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咨询机构以及软件厂商等社会组织进行协调,由有关部门组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信息、人工、材料价格等工程造价数据进行上传和。三、建立数据共享激励机制,对企业或个人进行鼓励,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并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互利共赢以及协同发展等方面形成一个新局面。明确研究对象,减少大数据噪声。对相关数据采用大数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只需要进行全案数据的研究即可,但往往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数据噪声,对工程造价的数据带来一定的干扰。为此,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应对研究对象有所明确,使得数据噪声可以得到有效的减少。

3-建立数据采集与使用的安全机制。要在保证数据来源和存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进行工程造价大数据的收集和应用。一是,区分不同方面的数据维护人员操作的权限。二是,采用加密传输及储存对数据进行采集,为数据的安全提供保证。三是,对数据维护机制予以完善,对于工程造价的数据也要按时进行备份。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带来一定的机遇与挑战。为此,从实际情况来看,应从建设工程市场的特点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数据标准的制定以及数据共享中的问题要妥善的处理。在政府职能逐渐改变的同时,其与市场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使得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等社会单位的工程造价数据管理水平得以提升,为工程造价的市场化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孙泽龙 单位: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华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