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引导建筑设计高质量发展对策

绿色建筑引导建筑设计高质量发展对策

【摘要】通过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学习,总结如何贯彻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落实绿色建筑标准的策略思考。文章以2个建筑设计项目为例,介绍说明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绿色建筑;标准;理念;设计策略

1对绿色建筑内涵的理解

1.1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就是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1.2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足,需要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建筑行业也正在从注重数量增长,过度到质量提升。与此同时,国家提出了10年内实现碳达峰,30年实现碳中和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可以说,时代进步需要建筑行业更加重视高质量的发展,绿色建筑正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1.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作为建筑师,在对绿色建筑缺乏深刻理解时,往往把绿色建筑设计当作审图时的障碍,或者敷衍了事,或者当作一项次要的专项设计交给专业绿建公司代为处理,应付审查。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建筑设计的初衷,可以说是不合格的设计思维。在认真学习了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以下简称为《评价标准》后,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都应贯彻这个思维,其实这也是做好设计的必然选择,是正确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某种角度诠释。《评价标准》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并统一设置加分项。应该认识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对设计过程的有益辅助和参照。作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应该很好地运用绿色建筑思维去指导和推敲设计。事实上,绿建理念并不是全新的概念,它与很多优秀的设计思想是相通的。比如吴良镛先生的“广义建筑学”,布正伟先生的“自在生成论”,程泰宁先生的“意境观”,都有与绿色建筑思想相关的表述。比如“以人为本”,整体设计观,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技术手段,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创造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这些思想和设计方法都是作为建筑师起码要遵循的,是实现高品质作品的保障。

2在建筑设计中贯彻绿色建筑理念,落实绿色建筑标准的策略思考

在理解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后,就应该自觉地用该理论指导设计,并依托评价标准去印证设计的优劣,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创新提高6个方面来检查设计,并可以预评价设计的绿色建筑等级。在正常的经济条件下,即使采取普适性的技术措施,有绿色建筑理念作为支撑,设计应该都能达到一星级以上的标准,有条件的项目,更应该积极追求达到更高的绿建等级。不必刻意去追求绿建的等级高低。只要在建筑设计中贯彻了绿色建筑理念,做到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提高质量即可,具备绿色建筑基因就可以称为合格的绿建设计,而不必以星级高低论建筑优劣,毕竟星级的选择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并不能说三星级就一定比二星级建筑优秀,只是在某个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需要相应星级的建筑。下面分别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分别阐述依托绿建标准,提高设计质量的策略和思考

2.1方案设计阶段

2.1.1谨慎选址

初期需要踏勘现场,收集查阅场地相关资料,用绿建思维审视场地选址:一定要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先天具有地址危险的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周边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这些都是评价标准中“安全耐久”的控制项指标,也是作为建筑师应该关注的场地基本条件,若不满足相关要求,就应该思考调整用地。

2.1.2科学布局

选址确定后,重点就是科学地规划布局,应考虑如何节地,如何分析场地的环境因素,如风环境、热环境、声环境,交通条件等,利用好现场资源,如周边的建材、水资源、景观资源等。都会对总平面布局产生有效的影响,考虑得越充分,就越能形成科学合理的总平面布局方案。《评价标准》中指出“应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对建筑形体、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围护结构等进行节能设计”,还要考虑日照的要求,满足日照标准,避免对周边建筑的影响,这些也要求科学地分析场地的日照、风环境、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等多方面的场地条件,从而实现充分高效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条件,并融入匠心,才能营造出让人满意的绿色建筑。

2.1.3诗意栖居

在场地生态与景观上,《评价标准》提出“应充分保护或修复场地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建筑和景观”,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终极要求,在规划布局时若能利用好现存的景观资源,运用好借景、对景的设计手法,就能进一步营造出诗意的栖居环境。

2.2初步设计阶段

2.2.1合理选型、选材

项目的建筑平面、立面已经逐渐推敲明确,基本定型。这时应更关注建筑结构、设备选型。比如《评价标准》中提到在设计中不应采用建筑形体和布置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建。选用的材料尽量当地化,选择合理的节能保温材料。单体建筑设计时,就应该合理进行结构、设备选型,比较建造方式,推敲装饰细节,运用绿色建筑思维作出合理的选择,由重性能和成本的传统评价因素,转向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耗最小、可持续的建筑评价因素。

2.2.2节约资源

设备选型上应重点考虑资源节约型设备,在各设备专业的主要设备选型上要贯彻节能、节水、节材的标准要求;比如,应采用合理的空调系统,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如降低部分空间的供暖、空调系统能耗;采用节能型电气设备及节能控制措施;对主要的功能房间的自然采光、照明条件进一步推敲。《评价标准》还提到“优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需要对建筑内的自然通风措施更细致的思考,是否还有更优化的设计能改善建筑的通风条件,更有效的方式实现冬暖夏凉,良好的室内热湿环境;比如调整护结构的通风开口面积,以更有效的、更低成本的设计手段实现良好的热工环境。

2.2.3积极创新

《评价标准》的提倡创新项,提出采用适宜地区特色的建筑风貌设计,因地制宜地传承地域建筑文化。说明绿色建筑也重视文化基因,本质上就是追求高品质的建筑。建筑师应该顺应时代需求,积极创新,做出让大众满意的精品项目。

2.3施工图设计阶段

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概算已经明确,主要选型、选材也已确定,就需要在设计细节方面更精细推敲,把控项目质量。

2.3.1查缺补漏

为了实现高品质的建筑作品,让设计真正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就需要认真核对5个方面的绿建指标,从细节上下功夫。不仅在控制项上满足要求,在得分项上也应尽量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比如,室内外地面或路面应设置防滑措施,在设计上就应该核查建筑出入口、平台、公共走廊、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场所的地砖是否标明了防滑的要求,坡道、楼梯踏面的防滑条在大样中是否遗漏。选用的装修材料是否满足绿色产品对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地下车库是否设置了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监测装置等。布置的健身场地和空间是否满足标准的限值等等。

2.3.2注重细节

设计中应注重细节,比如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垃圾容器和收集点的设置应合理,并与周围景观协调。绿色建筑需要高完成度的设计。

2.3.3拥抱新技术

绿色建筑标准中有很多预评价的手段都需要新的分析软件,比如空气气流分析、风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分析,污染空气监测等。这些分析软件很多建筑师不熟悉,需要依托专业公司去完成,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建筑师对项目品质的把控能力;笔者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加强学习,研究掌握部分分析评价软件,事实上这些软件应用也并不复杂,掌握后可以更好地为优化设计提供帮助。

3以2个项目为例介绍绿色建筑理念下的设计实践

3.1成都市人防核心疏散基地

成都市人防核心疏散基地位于大邑,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000m2。这个项目有两个亮点体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3.1.1与自然环境的呼应协调

在方案规划布局阶段,设计充分考虑了自然景观的利用,建筑布局顺应地形地貌,使建筑轴线与谷口、对景山、背景山相呼应,形成了有纵深感的庄重效果,符合建筑的形象要求。

3.1.2利用水资源

项目由于处于山谷地带,西北侧有排洪沟渠,平时水量平稳,且水质较好,因此对其进行了景观利用,在沟渠边缘设置闸门,引水流进入场地形成循环景观水体。与标准中“结合雨水综合利用设施营造室外景观水体,室外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蒸发量的60%,且采用保障水体水质的生态水处理技术”要求相符合,体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3.2青白江城厢镇城市会客厅

3.2.1被动式节能

该项目是一个集展示、会客为一体的公共建筑,项目未采用过于复杂的现代设备技术手段,没有复杂、大型的空调采暖设施,却通过在建筑内部设置狭长的开敞庭院,以及巧妙的半室外架空空间,科学组织通风系统,实现了良好的自然拔风换气的效果,据说平时维护能耗很低,室内热工环境非常舒适。

3.2.2传统建筑的新传承

项目通过灵活运用灰砖、仿木格栅、灰瓦等材料构件,不拘泥于复古的传统形式,营造出内敛的新中式建筑格调,与周边传统建筑街区相呼应,有效地传承了地域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作者:夏源 单位:成都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