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站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

消防站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

摘要:本文以具体工程为例,对评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对建设场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消防站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根据原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04)69号]及原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有关文件精神,为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本文以重庆市某消防站工程为例,分析了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评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对建设场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1工程概况与评估级别

工程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主要由执勤楼(4F)、训练塔(7F)及附属构筑物组成,项目建成后,将形成1段挖方岩质边坡,最高7.1m。评估范围面积约17006m2。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DB50/T139-2016)表B.1的规定,项目为一般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较复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

2地质环境概况

2.1气象水文

据有关气象资料,评估区为亚热带气候,湿度大,气温高,雨水多,风向一般为NNW,风力2~3级。据现场调查,评估区无较大的地表水体,东北侧分布有一条季节性冲沟,调查期间呈干涸状态,南侧、东侧地形低洼处零星分布有水田,目前呈干涸状态,大气降雨形成的地表水以散流形式汇集并向低洼处排泄,不存在滞流形成洪水位,其水量受大气降雨直接控制。

2.2地形地貌

评估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形呈中间高四周低。最高点位于中部山丘,高程为258.01m;最低点位于北侧坡脚,高程236.50m,地形高差21.51m。评估区平缓地带地形坡角约为0°~12°,斜(边)坡地带地形坡角为20°~28°。评估区地形条件较复杂。

2.3地层岩性

评估区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土层厚度0.5~4.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砂岩、泥岩,中厚层状构造,基岩呈单斜产出。评估区岩土性质较复杂。

2.4地质构造与地震

评估区位于川东陷褶束华蓥山穹褶束金鳖寺向斜东翼,区内无断层及破碎带通过,地质构造简单。岩层呈单斜产出,倾向283°,倾角6°。发育两组构造裂隙:①LX1:340°∠75°,裂面平直,延伸长度5~8m,呈闭合~微张状,张开宽度1~3mm,裂隙间距1.5~3.0m,泥质充填,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②LX2:65°∠70°,裂面平直,延伸长度3~6m,呈闭合~微张状,张开宽度1~2mm,裂隙间距1.2~3.5m。泥质充填,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评估区地质构造为较复杂。

2.5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按地下水赋存形式主要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带裂隙水。2.5.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土层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并向地形低洼处排泄。评估区地形及地质条件不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含水性差,水量微弱,久晴即干。2.5.2基岩风化裂隙水:砂岩、泥岩通过风化裂隙等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水则多沿风化裂隙带运移,排泄于低凹处,但随着深度增加富水性减弱。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土层上层滞水补给,其流量受季节影响大。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对项目建设影响小。

2.6不良地质现象

据现场调查,评估区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致灾地质体。评估区不良地质现象为简单。

2.7破坏地质环境的工程活动

据野外地质调查及走访,破坏地质环境的工程活动主要为修建道路时形成的填方边坡,其最大高度约为3m(BP1),已进行放坡处理,其影响面积小于用地面积的10%,现状稳定。除此之外,评估区无地下采空区、人工洞室等其他破坏地质环境的工程活动。评估区破坏地质环境的工程活动不强烈,为简单。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1现状评估

经现场调查,评估区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3.2预测评估

按设计标高进行平整后,在用地范围内将形成1段挖方岩质边坡,坡向299°,坡角90°,坡长61m,最大高度为7.1m,岩性为砂岩、泥岩互层。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为顺向坡,LX1、LX2交线位于边坡外侧,岩层倾角6°,无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3.3对地质遗迹、自然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影响程度评估

评估区内无区县级以上地质遗迹、无采空区、无地下洞室、无人文景观等,故项目建设对地质遗迹、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影响程度一般。

3.4对含水层破坏的可能性评估

评估区内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砂岩、泥岩,未来的开发建设,主要在评估区地表进行,不会产生大的开挖破坏,因此对含水层破坏的可能性小。综上,工程兴建加载后诱发拟建环境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3.5综合评估

评估区内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工程目前遭受场地内斜(边)坡的失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质遗迹、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及建构筑物的影响一般,对含水层破坏的可能性小。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综合评估,拟建工程形成的环境边坡及其余地段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拟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代号为A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如下:

4.1加强地表疏排水工作,同时在用地范围内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4.2对现有斜(边)坡加强巡视,加强变形监测,发现危险及隐患应及时处理。

4.3对挖方岩质边坡采用锚喷支护。

4.4在施工过程中作好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对边坡及拟建物基础造成影响。场地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斜(边)坡失稳诱发地质灾害,按建议防治方案实施后环境边坡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小。

5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

拟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小,适宜项目建设。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定》(DB50/T139-2016)表15,该场地适宜性分区代号为I区。

6结论

项目为一般建设项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较复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为A区,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小,适宜项目建设,适宜性分区代号为I区。在拟建物施工过程中应作好地表排水工作。对边坡进行有效处理后再进行主体施工,拟建物基础持力层应到下部稳定基岩中。回填部门质量须满足有关规范要求,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施工过程中和工程完工后应加强对斜(边)坡的稳定性监测。

作者:李成维 单位:重庆能科工程勘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