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论文范例

妇幼保健论文

妇幼保健论文范文1

(一)过于依赖政府,成本效益意识不强

由于妇幼保健院属于公立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政府福利的执行者,在过去,妇幼保健院的工作几乎都是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其日常开支也基本上是靠政府的财政来维持,所以导致妇幼保健院在发展过程中,管理压力不大,没有风险意识,即使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妇幼保健院依然享受这政府的财政支持,导致妇幼保健院过于依赖政府,成本效益不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也就很难提高,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很多妇幼保健院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大部分财务官管理内容仅以有形资产管理为主,对影响医院长远发展的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较低,而且有些妇幼保健院的财务管理上还停留在手工预算和核算的基础上,财务的工作范围也只是同留在预算、核算、报账上,这样的财务管理制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三)财务岗位配置不足,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想改善妇幼保健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为财务管理的流程配置足够的财务岗位,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现阶段,一些妇幼保健院,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小的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中没有足够的岗位,财务人员不足,而且由于我国高级财务人员短缺,以及妇幼保健院重视提高医疗技术轻视管理的发展模式,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投入较少,导致妇幼保健院中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太高,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缺乏信息化管理知识,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能力较低,依然只会记账和报销收费,不懂得财务管理,有些懂得财务管理的财务人员但是缺乏相应的医务常识,不能够有效的将财务管理应用于医疗系统财务管理中。

(四)缺乏财务管理相应的考评制度

目前,政府财政部门和医院本身都没有建立相应的财政管理考评制度,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妇幼保健院的规模越来越大,业务的种类越来越多,财务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没有财政管理考评制度,财政管理很容易出现漏洞,很不利于妇幼保健院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相应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要想提高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必须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能够使财务管理中职责分明,约束财务人员工作。第一,要实施财务回避制度。建立集中核算,统一领导,相互制约的财务岗位职责分离制度,还要避免任人唯亲,加强对渉財人员的管理,以减少财政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降低人为导致的财务漏洞。第二,制定考核、检查。分析等覆盖面广的财务规章制度。落实相关负责人,定时对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罚。第三,建立健全的妇幼保健院内部审计制度。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加强对内容审计工作的管理,对医院内部的收入、支出、项目资金的利用等进行审计,从而预防财务风险,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四,实行会计电算化。随着现代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妇幼保健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实行会计电算化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提高财务管理中的分析和统计能力,妇幼保健院也能够有效监督和控制财务管理效果。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要求

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医院财务工作的完成度和效率,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妇幼保健院必须采取措施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优化财务岗位和人员的配置,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团队,一方面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知识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也要自己自主的学习新知识,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医院对于财务管理人员也要提高要求,给他们适当的压力,加强对他们的风险教育,认真对待财政问题,及时向上汇报财政相关的财务信息和重大财务事项,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还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做好资金的预算和核算工作。

(三)重视财务各项资金成本的核算

资金成本的核算,是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人员要重视各项资金成本的核算,这样有利于节约各个环节中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减少财务漏洞。首先,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和掌握妇幼保健院的实际运营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个科室中相关资金成本预算方案,同时,对各个科室消耗的医疗资源进行记录,将预算与实际资金成本作对比,再对预算进行调整。其次,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成本意识的培养。财务管理人员要对妇幼保健院的资金情况进行清查、核实,以确保各个科室与资金使用情况与实际相符,还要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以减少实物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四)加强对财务管理内部系统的控制

第一,建立或完善资金成本指标体系和成本监控核算体系,控制药品、材料、设备和各科室医疗资源的成本,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必要的资金消耗。第二,完善内部的审计制度。重视审计工作,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是审计部门保持去独立性,从而更好的发挥审计的作用。第三,建立财务管理相应的考评制度。妇幼保健院的财务管理日益复杂,没有财政管理考评制度,财政管理很容易出现漏洞,建立财务管理相应的考评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内部财政管理的控制,能够有效的掌握财务工作人员的不足之处,对于财务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予批评、纠正或处罚。还能够约束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激励财务管理人员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对于能力低下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的淘汰。

三、结束语

妇幼保健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科研管理;制度;科研团队建设

多年来,我国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妇幼保健机构的硬件设施、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能力也显著提升。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数量不断增多,对各级医疗机构是个严峻考验,妇幼保健机构压力尤为凸显。三甲妇幼保健院需要承担各地区危急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抢救诊疗工作,诊疗技术更需健康、持续提高,发展的思路应是由临床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化,依靠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研究型医院是现代医院发展和管理的一种新模式[1]。目前,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科研管理队伍、科研人员培养管理以及科研管理机制与科研工作发展不相适应。本文将从当前医院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科研工作走向良性循环方向。

1科研管理体系不健全

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科研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应该与医疗质量同等重要,都是医院科学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1科研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1.1.1科研管理队伍考核机制不健全

多数医院领导为了鼓励临床人员从事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单位科研奖惩制度,却忽视了对科研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条例,与普通行政人员工作价值衡量标准一样,使其劳动价值和工作繁琐程度、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忽视科研管理人员的合理薪酬分配。未将PDCA循环管理纳入科研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2]。

1.1.2“大锅饭”政策错误导向

医疗机构科研管理人员无明确职责分工,管理方向和任务不清晰,带来权责利不确定,没有针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致使科研管理人员易工作厌倦,丧失科研管理主动性和创造性,很难科学规范管理科研,也影响了科研项目研究进程和产出。

1.2科研环境有待改善

1.2.1科研信息化建设缓慢

医疗机构并未正确意识到大数据时代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目前,绝大多数单位的科研信息数据建立只局限在部门之间,信息公开意识和手段薄弱,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执行的单线条上行下效模式,一份完整的科研申报是多部门协作的结果,对科研材料起支撑作用的数据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而是不断重复有关部门之间的传统沟通方式,降低科研申报、管理、总结的效率。

1.2.2数据库建立尚未得到领导的重视

科研需要数据和信息的相互交流,只有建立完备的数据库,才能方便临床人员从外界获取更新后的信息,也使科研管理人员在管理上便捷有效,但目前科研数据管理缺乏有效数据分析和获得途径,数据时效性低,利用效率低下。

1.3科研团队建设需进一步重视

1.3.1专职科研管理人员少,任务重

三甲妇幼保健院科研管理部门往往设在科教或医务部门,承担大量行政事务工作,科研管理只是其中很小项工作。矛盾的是,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复杂,管理周期长,涉及到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开题、阶段性督导、验收评审、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学术交流的组织、科研成果评奖推荐、科研经费有效管理等;根据医院专科特点制定医院整体科研工作发展规划,专科多,任务繁重;应对不同部门对各层次项目不定时检查,录入在研项目工程,建立完善医院科研资料库等。“二孩”政策出台后,国家卫生科研机构对妇幼保健方面进行政策倾斜,三甲妇幼保健院获批的科研项目增多,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变大,但发展中的三甲妇幼保健院的科研管理人员不能满足科研增多带来的需要,不能有效规范管理临床科研,影响科研项目正常有序实施。

1.3.2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化培训

医院领导比较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或科研项目申报,忽略科研管理人员管理素养的提高;部分科研管理人员非专业出生,缺乏科研管理经验,素质提升相对缓慢,管理能力不足或严重欠缺。医疗机构忽视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科研管理人员经验源于平常工作摸索,遇到问题习惯按程序来解决问题,影响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甚至科技成果的产出,阻碍专科建设发展预期达到的目标。

2改进科研管理的措施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以科研促临床技术和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缓,需要解决阻碍科研工作进程的问题,使科研项目实施达到预期结果,产生附加值,带来科研效益最大化。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目前科研管理人文环境,提出对策建议。

2.1完善科研管理人事制度

科研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综合临床医学、卫生管理学、科研管理等,是专业化管理,需要专人专业管理,实现科研管理职业化。随着科研立项层次的不断提高,科研管理的职责和要求也在不断丰富,科研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管理技巧和效率,适应科研管理步伐。

2.2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奖惩制度

制度是工作的有力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科研立项申报制度、科研经费使用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科研管理人员服务制度、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使科研工作有章可循。制度落实尤为重要,要强化制度的落实工作。管理要奖惩分明,以奖励为主,引导和鼓励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工作日常化、制度化。

2.3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资源共享

医疗行政机构重复低效率工作模式的弊端在科研管理上尤为突出,信息交流途径受限,数据库在很多医疗机构都未正式建立起来,阻碍了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信息及时获取。为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医疗机构整合内部信息获取模块,建立资源数据库,优化信息接受、获取途径,可以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2.4提高管理工作要求,追求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对于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科研管理同样重要。精细化管理要贯穿科研管理全程,科研管理部门在此发挥桥梁作用,申报标书的质量是保证项目中标的基础,科研项目从申报开始,抓住申报要点,组织专家评议,完善标书,提高标书质量;项目获批后,加强项目管理,制定科研进度表,完善年度、季度科研小结;科研管理部门对在研项目进行跟踪、督促,有效协助科研人员,解决科研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项目研究进入尾声,科研管理人员结合项目任务书,对科研人员研究的课题指标、任务进展开展精细化管理,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提升科研结题质量;结题后,科研部门及时转化成果,应用于临床工作,提升临床诊疗技术能力和水平,实现科学研究最终目标。以上工作需认真细致组织实施,环环相扣。除此之外,科研经费管理必须精细化管理,做到科研经费公开、透明、合理使用。

3我院近几年加强科研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医疗机构在医改背景下需重视以科研创新和科技兴院促转型,改变传统的只重视临床医疗,忽视医疗与科研结合的现象。下面介绍探讨本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在转型与改变之路上加强科研及其管理的做法,抛砖引玉。

3.1科学管理,将精细化管理[4]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

随着诊疗技术的成熟,科学研究是临床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的主要路径、重点专科建设所依手段。我院重视科研发展,出台《院科研管理制度》,涵盖科研项目的申报要求、程序、管理、评估、验收、成果奖励以及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等内容,确保科研整体工作有章可循;定期开展各级各期科研督导,帮助课题组解决实施过程的难点,持续高效完成科研项目。

3.2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

努力建设高质量专科科研队伍,科研领头人以研究生导师为主,科研骨干以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主治医师组成,按照职称和学历分配科研任务,制定《院硕士研究生科研工作制度》,通过任务下达、年度考核、周期考核等形式完成科研目标任务,目标完成情况与职称晋退挂钩,奖惩分明,进退合理,激发了科研创造力和积极性。

3.3出台并落实科研奖励制度

修订《院科技工作奖励办法》,设立项目立项、成果转化、项目评奖等奖励制度,并重视制度落实。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非常重视科研工作,加大科研成果奖励。2016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下属医疗机构的科教研工作进行统计,将重点专科建设、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科研奖励、中华级期刊论文、SCI论文、部级继教项目等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市财政专设奖励资金给予奖励,我院取得近50万科研奖励,院财务配套等额奖金奖励科研团队,提高了科研工作者积极性和荣誉感。

3.4把握政策,积极申报各层次科研项目

“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妇儿健康工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妇幼保健研究工作,市科技局、省科技厅设置人口健康领域,在项目立项上给予重点倾斜,有效促进了科研立项。我院2016年、2017年分别立项地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科技惠民项目1项、省科技厅面上项目1项、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联动计划项目2项、省卫计委科研项目2项、省妇联科研项目2项、市科技局科研项目5项、市卫计委科技攻关项目2项。凭借我院是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研平台,联合大学申请国家自然基金2项,科研总基金达237万,按照科研计划配套科研资金。综上所述,科研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应引起长期重视[6]。抓住深化医改的机遇,加强细节管理,培训科研管理人员、规范科研项目管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评奖等工作,将科学的管理深入到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立项科研成果产出效益最大化、科研成果呈螺旋状递增,进入良性循环,稳步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最终服务临床和百姓。

参考文献

[1]李娜,詹启敏.科技创新与研究型医院竞争力[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4,1(1):66~70.

[2]宋健.PDCA循环在绩效考核指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信息化,2016,19(20):76~77.

[3]闫华,郝梅,武亚琴,等.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0):42~44.

[4]韩爽.在医院科研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8):21~22.

[5]周爱平,储召群,张乐,等.南京鼓楼医院科研现状调查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2):59~61.

妇幼保健论文范文3

一、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引用概况分析

为初步窥探该学科期刊引用网络结构,笔者统计了学科内期刊2004至2008年度引文数量、被引次数及自引次数,归一化后求的综合值,结果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期刊的引文数量、被引次数及自引情况及期刊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均影响到期刊的引用网络结构,其中除期刊自引次数与期刊引用网络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外,其他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为了保证数据对引用网络结构影响的一致性,笔者对自引次数归一化值进行了数据处理。观察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26本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期刊综合值呈现出明显的层次现象:(1)《中国妇幼保健》位于第一层次,其引文数量、综合值排名均列第一,表明该期刊网络结构最为复杂、稳定,与其他期刊交互频繁。(2)位于第二层次的为综合值位于0.6左右的三本期刊,分别为:《现代预防医学》、《中国公共卫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说明其期刊引用网络结构较为复杂,期刊发展较为成熟。(3)综合值介于0.4和0.6之间16本期刊归为第三层次,该层次内综合值变化幅度较小,网络结构相对简单。该层次内《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被引次数、自引次数均为学科内最高,表明该期刊单纯注重本期刊的发展,吸收信息渠道单一,网络结构稳定性偏低。(4)其他6种期刊则隶属于第四层次,该层次内期刊引文数量、被引次数、自引次数位于学科内较低水平,表明该层次期刊研究内容与其他层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引用网络结构简单,稳定性较低,但6本期刊的存在扩充了学科的研究领域,增强了学科引用网络的稳定性,对学科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学科内期刊引用网络分析

EugeneGarfield曾指出“引文能够把全部科学论文编织成一个统一的网系”。因此以期刊为节点,以期刊之间的引证关系为联系,可以得到期刊间的有向网络关系图,进而发现学科内部期刊的引用特点及关系。为此笔者构建了该学科的二维期刊引用网络矩阵,如表2所示,其中行标题代表来源期刊,列标题代表被引期刊,主对角线数据代表自引数据。姜春林等[14]认为作为有向网络的期刊引文网络,节点的度数分为出度和入度。出度越大,说明引用其他期刊次数越多,入度越大,则说明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次数越多。据此,笔者统计了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学科内26本期刊的出入度,以衡量学科内知识流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5年内两种期刊之间学科引用总次数或学科被引总次数大于10次,视为相互连通,出度或入度增加1,反之不连通。(2)期刊自引视为不连通,因此26本来源期刊出度或入度最大为25。首先从连通度的角度对表2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代表26本期刊的26个节点能够完全连通,那么共可以构成650条有向边。表2数据显示,26本CMSCI来源期刊的连通度为296,表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内部期刊之间相互融合度较低,学科内多个研究领域具有差异性。其次从出入度的角度进行分析,依据出入度的差值将26本来源期刊划分为3类:(1)出度高于入度5次以上的为第一类,有:《环境与职业医学》和《中国妇幼保健》两本期刊。对比两本期刊,其入度值相同、出度值相当,但《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被学科内期刊引用次数为305次仅占《中国妇幼保健》的51%,表明《中国妇幼保健》对学科内其他期刊的影响强度较强。(2)出入度基本平衡,期刊对学科内信息的输入、输出基本相当的为第二类。该类期刊种类高达20种,表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学科发展较为成熟。其中《中国公共卫生》期刊的出入度均达到了25,为该学科内最高水准,显示出该刊在学科内部处于核心地位。《现代预防医学》出入度水平均高于20,说明该期刊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的出入度水平位于学科内最低,表明该刊研究内容与学科内多数期刊有明显的差异,处于学科内相对边缘的位置。(3)出度低于入度5次以上的其他4本期刊归为第三类,该类期刊最明显的特点是对学科内其他期刊的影响较大,但吸收借鉴较少。其中《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学科内他引次数高于引用他刊次数446次,学科自引率高达91%,说明该刊较为注重本期刊的发展,吸收信息的渠道单一。

为了更形象展示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学科内部期刊的二维引用网络矩阵,笔者将表2数据输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Pajek,生成期刊引用网络图谱。其中每个节点代表1种CMSCI来源期刊,两个节点之间的有向连接线粗细代表对应相互关系的强弱。据此我们发现:26本CMSCI来源期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聚集现象,形成了多个聚合子网。子网内部各期刊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高度一致性:(1)《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卫生经济》及《中华医院管理杂志》构成的子网相对闭合,期刊之间的有向连接线较粗,表明期刊之间联系较为密切。这可能与这3本期刊载文的研究内容较多涉及卫生学与管理学有关,与学科内其他期刊明显相异;(2)《工业卫生与职业病》、《中国职业医学》、《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国职业医学》和《环境与职业医学》5本期刊构成一个子网,5本期刊主要以职业病为选题,因此自然形成了关系子网;(3)《生殖与避孕》、《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及《中国妇幼保健》3本期刊所刊载的论文主要涉及优生保健,相互借鉴成果较多,形成了子网;(4)《中国公共卫生》、《现代预防医学》、《中国学校卫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本期刊之间的有向连接线最粗,形成了整个网络中联系最为密切的子网。该子网的形成表明:流行病依旧困扰着学校等公共场所,因此成为了现代医学预防的主要对象。

三、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期刊与其他学科期刊引用网络分析

为探索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互程度,笔者统计了该学科期刊与其他学科期刊之间的相互引用数据如表3、表4所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共收录了256本医学期刊划分为17个学科,其中综合性医药卫生学科期刊所刊载的论文综合性较高,无法隶属于某一特定学科,笔者未将该学科作为讨论对象。此外,将口腔医学、眼科学及耳鼻咽喉科学三个学科合并为五官科学,因此纳入讨论范围的最终有14个学科。分析表3、表4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5年内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学科期刊引用及被引总次数逐年上升,该现象一方面说明该学科注重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借鉴和吸收,另一方面说明该学科对其他学科的渗透能力逐步提高,学科融合度逐步提升。综合分析表3、表4,依据5年合计引用次数指标,将其他13个学科分为3类:第一类为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强相关学科,包括临床医学、内科学及基础医学3个学科;第二类是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部分相关学科,囊括药学、中医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及妇产科学6个学科;其他4个学科为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弱相关学科。#p#分页标题#e#

(一)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强相关学科

预防医学卫生学着重在保持、促进与维护社会大众、特定群体或一般个人的健康,并包括预防传染病、疾病、残疾、癌症、其他身体组织变异、与过早死亡的发生,因此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与其他多个学科的研究内容存在交叉。临床医学引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次数高达4386次,是第二位的内科学2倍多,百分比高达33.06%,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引用临床医学次数为3881次,表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和临床医学两个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程度高,关系紧密。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重点在于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诊断并治疗疾病。预防医学对疾病进行预防的同时,需要借鉴临床医学的诊断经验、了解疾病发病的机理,因此两个学科内部期刊相互引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两学科关系紧密,相辅相成。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引用内科学次数及被内科学引用次数均位于第二位,引用百分比均不低于15%,两学科相互渗透程度很高、关系较为密切。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研究存在交叉,两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融合度较高。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强相关的学科还有基础医学,其引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及被引次数均位于第三位。基础医学学科内被引较多的期刊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及《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其研究内容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类似,因此学科实现双向互动,联系紧密。

(二)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基本相关学科

儿童是患传染病高危人群之一,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学科内《中国妇幼保健》期刊引用儿科学次数较多,儿科学引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期刊最多的也为《中国妇幼保健》,因此两学科通过《中国妇幼保健》形成良好互动。《现代预防医学》及《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引用药学期刊《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学杂志》次数较多,反映出现代预防医学预防疾病依赖于抗生素等药物的运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引用药学及被药学引用的次数均位于1000次以上,因此两个学科相互渗透程度较高。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由来已久,到现代逐步演变为预防医学,《现代预防医学》较多引用《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材》等描述中药药理特性的期刊,表明现代预防医学研究热点为如何利用中药预防、治疗常见传染病。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预防传染病的重要过程之一就是隔离传染源,同样需要无菌的环境,学科内《现代预防医学》引用外科学次数最多,表明隔离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预防医学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外科学引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较多的期刊为《中华男科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5年共引用外科学1198,而被引仅为439,说明两学科信息传输不对称,与该学科类似还有妇产科学。心脑血管疾病是近年来预防医学与卫生学防治的重点,该类疾病病因与人类饮食习惯联系紧密,因此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期刊中被引最多的期刊为《中国行为医学科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引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约为其被引次数的两倍,反映出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对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影响较大。

(三)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弱相关学科

由于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研究规律、对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肿瘤学、五官科学、特种医学及皮肤病学与性病学4个学科被引用次数较少,但是其对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学科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与临床医学、内科学、基础医学、药学4个学科引用与被引次数较多且基本平衡隶属于双向强引用层次;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引用儿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次数远远高于其被引次数,属于单向强引用层次;中医学、特种医学、五官科学、肿瘤学及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引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期刊次数、被引用次数均相对较少属于双向弱引用层次。

四、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引用外文期刊分析

对外文知识的借鉴程度是衡量学科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了考察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学科与国际接轨程度,笔者统计了2004-2008年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各期刊引用外文期刊次数如表5所示。对表4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2004至2008年度我国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期刊引用外文数量总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前3年增长趋势较为缓慢,2007年较2006年度增长次数多达10291篇次,实现了较快增长,2007至2008年度增长趋势仍然持续,但增长幅度较小,该现象说明2007年为该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2)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5年篇均引用外文高达18.66远远高于学科内其他期刊,该现象是由于该刊主要是以综述、编译及简讯等形式报道国外卫生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自然对外文期刊引用次数较多。

妇幼保健论文范文4

关键词:医院;科室;廉政;行风;台账管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工作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医院作为重要的民生服务单位,一直处在风口浪尖,是廉政工作和行风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室是医院的基本单元,是连接职工与医院的枢纽和平台。科室廉政行风建设是医院廉政行风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启用统一、规范的科室台账管理,开展廉政行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以台账管理为切入点,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医院廉政行风建设的途径与现实意义,提出了加强科室廉政行风台账建设的建议。

1科室廉政行风台账建设现状

1.1面上缺乏系统研究

医院科室廉政行风台账,是指各科室在履行廉洁自律职责和行风责任工作中的真实情况记录,是通过一系列手段与方法整理出来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总称,是医院对科室进行廉政行风管理和监督的工具[1]。目前,医院科室廉政行风台账的设计、实施、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等规范化研究仍呈空白化状态,检索近五年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网等知名搜索平台,鲜见相关研究论文。现实中各级医院对科室廉政行风台账的实践和探索也较少,还未形成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体系。

1.2科室负责人认识不足

各级医院都高度重视廉政行风工作,但在医院科室层面呈现出应付式、碎片化、零散化现象,科室廉政行风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资料不完整。主要原因是科室负责人对廉政行风工作缺乏系统性认识,思路不清晰,不知道廉政行风工作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好,在廉政行风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创新作为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

1.3资料收集人员业务不熟悉

科室廉政行风资料收集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台账资料管理“随意化”比较严重,应开展的工作没有开展,已开展的工作记录不完整,应收集的资料未规范归档等现象较为普遍。有的科室廉政行风资料管理人员不固定,更换频繁,资料保管不善、交接手续不全,导致资料丢失问题时有发生。

2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科室廉政行风台账的实践

2.1科室廉政行风台账设计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将上级部门对医院廉政行风工作的要求进行认真梳理,结合医院实际,列出科室廉政行风工作任务和要求清单,印制全院统一、规范的《科室廉政行风台账》,包括2个环节22个项目。台账囊括了科室廉政行风工作的全部内容,实行“清单化”“图文式”管理,使科室廉政行风工作“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什么时间做”一目了然,通过台账引领工作、提醒工作、记录工作、展示工作、交流工作,体现了科室廉政行风工作的计划性、整体性、监督性和规范性。第一,织管理环节。包含上级部门和医院下发的相关文件、领导讲话、各种学习培训材料;医院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医院下发的科主任及各类人员岗位说明书、权力事项;科室廉政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联络员名单,组长和联络员工作职责;科室廉政行风工作计划、半年小结、全年总结;科室及个人廉政履责风险点排查表、风险等级划分、防控措施、防控责任人;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建立的规章制度、制度执行情况评估及修订完善情况;科室和个人廉政履责风险防范承诺书;分管领导审核、审批意见和约谈记录;其他组织管理资料等10项内容。第二,日常工作环节。科室廉政行风会议及学习培训记录;病员满意度调查及病员座谈会分析、反馈、整改记录;科室及个人受表彰事项,包含上级及院内表彰,收到感谢信、锦旗等记录;廉政事项,包含拒收、退还、上缴红包、回扣、礼品等记录;科室及个人被上级和医院廉政行风处罚、提醒、约谈记录;重要节日廉政提醒记录、科主任对全科人员廉政行风约谈记录;开展便民服务、为民办实事项目记录;信访投诉处置、移交、反馈记录;医院统一打造的“幸福妇幼”品牌和科室自行开展的“一科一品”品牌创建项目记录;科室廉政行风宣传信息报送记录;科室全体人员廉政行风考试记录;其他廉政行风工作记录。本环节覆盖了科室日常廉政行风工作的12项内容。

2.2科室廉政行风台账实施

科室廉政行风台账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科室分管领导对科室廉政行风工作的整体把控、指导、审核,体现“一岗双责”责任;二是科室主要负责人对本科室廉政行风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整体推动,体现科室负责人的“主体责任”;三是科室廉政行风联络员的日常记录和资料收集管理,履行台账建设的“直接责任”。三个层面中,选配好科室廉政行风联络员是关键。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将全院所有科室划分成53个廉政行风单元,人数较多的科室和病区作为一个单独单元,人数较少、科室功能和区域相近的科室组成联合单元,每个单元选配一名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但任联络员,党支部纪检委员、党员、干事等优先选配,配备后相对固定,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廉政行风联络员由院纪委、监察室进行培训和跟班查房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促使其尽快胜任科室廉政行风台账的基础管理工作。科室廉政行风台账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记录、收集、整理过程,一是要注意时效性,一项工作结束,应立即记录并完善材料,以免事过境迁导致材料的散失;二是要按台账目录要求,进行查漏补缺,未开展的工作要及时提醒科室负责人,保证各项规定的工作按时完成;三是要注意台账资料的真实性,如实地记录和登记各种数据,对活动中产生的影像和图片资料,必须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对台账记录的内容,要配备有说服力的附件支撑,避免简单记录、草草了事,要全面、真实地反映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全貌。

2.3科室廉政行风台账运用

科室廉政行风台账将科室的廉政行风工作具体化、形象化、数据化,是科室日常廉政和行风工作的整体再现。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将科室廉政行风工作台账作为医院行政查房、廉政行风查房的必查项目,列为科室党风廉政考核、行风工作考核和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科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评先评优和个人医德考评挂钩,对廉政和行风工作未完成的,实行一票否决,有效地提升了科室廉政行风台账的地位和作用。

3思考与建议

3.1建立科室廉政行风台账的意义

科室廉政行风台账,是医院各科室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履行廉洁自律和职业道德职责的内在要求;是开展日常教育,全面排查、防控廉政履责风险,整风肃纪,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要事项开展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的原始记录[2]。科室廉政行风台账是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的体现[3],反映了一个科室的组织、计划、实施、评估的全过程管理,体现了PDCA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现代管理工具。医院的业务性很强,科室负责人都是业务干部,其主要精力忙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由于缺乏廉政行风管理的培训和经验,对待廉政行风工作更多的是应付式被动地接受,很难在系统性和整体性上有所深入和突破,医院布置什么就做什么,布置多少就做多少,目标不明确、主动性差、管理不到位。基于台账管理的科室廉政行风工作,克服了工作的盲目性,增强了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科室管理者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强化日常管理,形成常态机制[4]。

3.2建立科室廉政行风台账的注意事项

台账是工作的记录,也是成效的展台;是实践的梳理,也是创新的地方;是经验的不断积累与自我督促[5]。全面、真实是台账的基本要求,也是台账的灵魂所在[6]。全面就是要求台账必须完整、齐全,能够反映科室廉政行风工作的全过程,覆盖全体人员,不能只专注于重大事件,只记录科主任等主要人员,要以台账目录为纲,不缺项、不漏项,既完成规定动作,又可以不断创新,记录科室的特色工作,避免全院千篇一律,鼓励百花齐放。真实就是要求台账登记的内容和统计的数据必须与客观情况相一致,每个数据、记录都要认真对待,不允许有丝毫的含糊、推测,更不允许有虚假伪造的行为,只有真实地反映科室廉政行风工作的状况,才能对现实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3.3实施科室廉政行风台账存在的缺陷

目前,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建立的科室廉政行风台账是统一印制的纸质文本,需要人工进行记录,科室廉政行风工作有许多的图片、影像、实物等资料,场所遍布科内、院内甚至院外,人员众多且分散,科室廉政行风工作内容涉及组织建设、人员培训、风险管理、日常监督、信访投诉、调查评议、品牌创建等方面,工作量大,手工记录和实物收集使科室廉政行风台账的工作量变得十分集中,任务繁重,且资料易于散失,不利保管。从医院层面来看,纸质文本资料移动性差,也不利于对科室廉政行风工作进行远程监管、数据采集和综合利用。

3.4医院科室廉政行风台账改进建议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医院廉政行风信息管理平台,覆盖全院所有科室和工作人员,以信息化的优势给予纸质材料有力的补充[7]。一是对全体职工开放录入系统,个人廉政行风事项由个人进行录入,实物等资料可以拍成图片进行录入,经廉政行风联络员审核后分类记入科室廉政行风台账,减少科室廉政行风联络员专门记录和实物保管的压力,同时可增加全院职工的参与度。二是向全体职工开放浏览界面,利用医院网站、OA办公系统,不涉密的科室廉政行风档案可凭授权进行浏览,这既是一个学习培训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过程。三是提供远程监管,为院领导、院纪委、监察室、行风办开放授权通道,及时监督检查科室廉政行风工作,实时进行监管和审批,同时可动态调阅和利用数据,掌握医院的全面情况,推动全院廉政行风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华.医院廉政档案的收集与建档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7(11):73-74.

[2]张洁艳.新建医院如何做好廉政档案收集工作[J].浙江档案,2019(7):64.

[3]袁湘芸,王晓萍.从等级评审看医院日常工作台账的建立健全[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3):353-354.

[4]韩莉,杨坤,贾立敏等.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建立护理台账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0):142-144.

[5]卢逸.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台账的记录心得[J].时代教育,2014(9):108.

[6]邓海洲.谈谈档案工作台账[J].档案时空,2006(4):33-34.

妇幼保健论文范文5

本文阐述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职能定位的关系,分析了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非均等化的直接原因,提出了强化政府职能,推进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要以绩效为导向,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政府的卫生职能。

【关键词】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政府责任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目标,而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新医改的重要目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在公平原则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状况却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总结与提高。

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职能定位的关系分析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过程包括三个紧密联系却又彼此不同的阶段:第一是投入阶段;第二是产出阶段;第三是基本效果阶段。政府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作用重点体现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投入阶段,政府通过政府支出结构优化,将社会资源向基本医疗卫生领域倾斜,提高财政支出中用于支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比例,优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与质量。但是,政府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产出阶段与结果阶段也非常重要。如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那么政府很难对参与主体不规范或者违法的行为予以纠正,也无法在投入阶段对财政资金进行必要的调整,阻碍了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二、政府职能不到位是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非均等化的直接原因

1、政府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支出责任的推诿

各级政府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支出责任的推诿加剧了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非均等化,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对各级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各自的支出责任做了一般性的划分,但是这种划分不明确,造成了某项具体职能特别是某项跨区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支出责任划分上会发生争议。当发生了争议时,上级政府一般通过行政权力强制将具体职能下移给低层次的政府或者通过各级政府间的谈判加以解决,随意性很强。通常造成很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事权责任下放到了县、乡级政府,而基层政府的财力有限,最终造成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困难。

2、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医疗机构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私人品的特征,而公共卫生服务属于纯公共产品,投向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能够更好地提高社会效益。目前,我国政府将过多的资金用于医院建设,而妇幼保健部门和疾病防疫部门等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部门所获得资金支持较少。导致我国很多基层妇幼保健部门和疾病防疫部门难以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削弱了这些公共卫生机构职能的发挥。可以说,我国对医院过多地补助是一种政府职能“越位”的表现,而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足则是一种政府职能“缺位”现象,将使得民众的处境更加艰难。

3、政府医疗卫生资源偏向于城市

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之下,我国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相应政府所制定和实施的医疗卫生财政政策也体现出城乡差别的二元性,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逐渐形成了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二元格局,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更加偏向于城市,更多的医疗卫生资源投向了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经济效益更可观的城市,促使城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所获得医疗卫生资源则逐步萎缩,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际上出现了较大的退步,出现了很多问题并爆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导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城乡差别。

三、强化政府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中的职能

1、以绩效为导向,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首先,从政府绩效管理过程来看,必须提高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管理透明度,加强政务工作信息公布工作,便于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参与;其次,从政府行政产出来看,必须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过关,满足城乡居民的合理需求;最后,从政府绩效效果来看,必须重视城乡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保证政府的各项活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充分反映城乡居民的合理诉求。

2、优化政府的卫生职能

一方面,政府不能局限于大城市医疗机构的建设,对于落后地区急需的公共卫生、公共医疗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支出,财政也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国家应当更多地关注农民和其他弱势群体,通过少缴或者免缴保险费的政策提高落后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还应适当提高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筹资过程的缴费比例,体现出国家对社会公众健康水平的关注,相应的则可以减轻个人负担,下调个人的缴费比例。

作者:刘一欧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安体富,贾晓俊.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影响因素分析及均等化方案设计.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3.

妇幼保健论文范文6

长期以来,我对《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怀有一种无比深厚的感情,缘由是杂志不仅诞生在安徽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而且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它一直与我一路前行相伴,源源不断地为我所从事的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着理论、政策、经验、决策等有益的帮助和支持,可谓是我的良师益友。尤其是我对它常怀一种崇高的敬意,感慨它:当19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当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卫生工作模式受到严重冲击时,杂志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远见和以对农民健康高度负责的历史担当,坚持正确的导向,呐喊着、鼓呼着要坚持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坚持中国特色的初级卫生保健这一世界性经验、着力宣传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乡村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这一难能可贵的使命感、责任感,常常令我感动,难以忘怀,油然而生敬意!值此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谨表诚挚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从1981年创刊的《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研究》起,到1985年公开发行的《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继而于1987年更名为《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30年来,杂志始终高举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旗帜,满腔热情地宣传党的农村卫生方针、政策、指导思想和新的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各个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面向农村,服务基层,及时从宏观上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国内外农村卫生的信息;适时报道各地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新情况、新思想、新经验、新措施。积极研究、探索农村卫生工作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交流解决的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热情地引导广大农村卫生工作者提高管理理论、水平、技能、经验。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广泛开展学术活动,凝聚各方面专家学者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政策性、学术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术研究论文,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国内研究农村卫生管理的一份权威和核心期刊。《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历经30年风雨,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其成效是辉煌的,影响是深远的,为促进全国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尤其是为安徽省的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纵观《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历年关注的问题和基本学术成果,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卫生研究的发展规律和丰硕成果。30年来,《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积极参与卫生改革发展并忠实记录了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历史性巨变。30年来安徽和全国一样,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990年代全省以初级卫生保健为龙头,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工作。至1997年底,全省85个承担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县(市、区)全部经过了“基本合格”和“合格”两轮评审达到“合格”标准。全省78%的乡(镇)卫生院、88.1%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91%的县(市、区)妇幼保健所(站)达到了“一无三配套”标准。通过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使各项公共卫生任务得到有效落实。2002年以前,全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几乎是空白。自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2008年实现“全覆盖”,全省参合率达96%以上,人均筹资水平从每人30元提高到今年每人230元,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0万元,以户为单位受益率达100%。98.9%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全面推进即时结报,实现“一卡通”就医。初步实现了农民“住院有保障,门诊有补偿,看病花钱少,报销很方便”的目标。新农合的发展,初步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受到广大农民广泛拥护。同时,促进农村卫生机构的发展,仅“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20.36亿元,为1269所乡镇卫生院、14411所村卫生室改扩建业务用房、配备常用设备,同时,投入15亿元,改扩建81所县级医院,投入2.2亿元加强了14个重点中医院建设。连续累计公开招募医药卫生类毕业生5000多人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完成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3万多人次。目前,全省实现了每个建制乡镇有1所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并全面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农村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方案,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自2009年11月启动基层医改,至2010年底,全省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综合改革,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全员聘用用人制度、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基本药物制度、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初步实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有保障、机构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安徽医改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安徽农村卫生事业所取得的成效,这其中也凝聚着《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所付出的汗水和贡献。

妇幼保健论文范文7

关键词: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绵延5000年历史中的珍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发展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后,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陕西中医药大学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主动求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1强化传承———重经典、强思维、践师承、提能力,让中医药根深叶茂

1.1强化中医经典学习,重视中医思维能力培养

“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1],因此坚持中医经典理论学习和领悟是保持中医药本色,做好中医药精华传承的重要前提。学校以“扎实基础、体悟经典”为指导思想,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构了包括以中医四大经典为依托、以中医文化导论、中医思维方法学、黄帝内经理论与方法论等课程为引导的“经典+文化”课程模块,坚定学生中医信念,帮助学生建立中医思维方式,强化学生对中医思维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学校积极探索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考试制度,制定了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大经典课程为基础的分级考试题库,自2005年起,全面施行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考试,掀起了“学经典、咏经典”的热潮,培育了“尊重经典、认知经典、钻研经典”的良好学风。1.2深化中医师承教育,重视中医临床能力提升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并通过家传师承的模式得以传承,师承模式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2010年起,学校深化中医师承模式改革,发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作用,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师承教育体系,探索开展“三阶段分层跟师”模式,将中医人才培养过程分为“经典研读”“临床思辨”“多元发展”3个阶段,分别由本科生导师全程指导,省级名中医、部级名中医口传心授,分层点拨,将悟经典和做临床深度结合,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融会贯通。其中“经典研读”阶段强调结合临床实践对中医经典理论融会贯通,系统掌握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做到三因四诊五行断、六淫七情八纲辨,提高中医思维能力;“临床思辨”阶段跟随省级名医名师学习,博采众长,实现阴阳五行明、脏腑经络精、理法方药通,提升中医经典理论运用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多元发展”阶段,通过选拔,部分优秀学生跟随部级名医名师学习,运用掌握的科研能力和现代技术,挖掘整理、传承和发展名医名师学术思想和经验。该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显著,获得了2018年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在兄弟院校得以推广。

2主动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改革评价方式、发展素质教育,让中医药源远流长

2.1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构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围绕“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定位,学校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和邵小利烈士精神有机融合,渗透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调动和引导专业、课程、学风等各项工作将培养中心落在育人成效上,让各环节都发挥育人功能,让人人都参与育人实践,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至精至诚”的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改革。一是将红色革命文化、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增强医德教育针对性。二是进一步挖掘医药文化中的思政资源,将医学家的鲜活事例、感人至深的医学案例引入专业课程,增强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如人体解剖课通过致敬“无言之师”,体会敬畏生命的要义;中药学课程通过致敬药王孙思邈,不忘大医精诚的初心;中药化学课程致敬屠呦呦,体会坚守信念和善思善悟的真谛。学校先后打造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0门,选树了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的育人格局。三是学校探索第二课堂改革,激发第二课堂活力,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先后建立药王山、马栏革命旧址等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开展情景体验式教学,增加实践课时,让思政课程真正地“活起来”,切实做到思政实践与实践思政同向共行。

2.2树立科学的评价导向,推动教师、学生评价改革

(1)创新评价激励制度,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学校认真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积极推进教师评价改革。①修订《陕西中医药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将师带徒和师承学习纳入职称评聘内容,实行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向教学业绩突出、临床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倾斜。②开展校级名中医、基层名中医推荐工作,拓宽中青年骨干人才和传承人的发现和推荐途径,加速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③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为指导,构建“共享和专兼职结合的”人才“柔性引进”模式,吸引优秀人才来校从事非定期教学科研工作,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2)创新学生评价制度,提高中医药人才综合素养。学校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积极推进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先,明确人才培养各阶段德育目标,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中明确要求,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对应学校“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至精至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科学设计德育目标。其次,严格学业标准,以职业道德水平和执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施分段式、多站化临床技能水平动态考核。考核实行5%末位淘汰制,以考促学,以考促改,督促学生掌握各项技能,达到执业水平。三是实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制度》,对各类学术不端行为严肃处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3)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陆续出台了《陕西中医药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陕西中医药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实施方案》《陕西中医药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艺术培养和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一起,融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中,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提升职业能力、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

3推动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创新服务手段、开放与共享,让中医药历久弥新

3.1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推动协同发展

发挥中医重宏观、西医重微观的特色,加强中西医协作诊疗,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以“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为牵引,根据学科布局、学术资源、地方社会需求等方面情况进行资源整合,围绕重点疾病、重点领域,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打造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群;完善重大疫情传染病防控机制,建立中医药特色鲜明、中西医联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制度,共同应对重大疑难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建中西医“防治共同体”。

3.2创新服务手段,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如果说守正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那么创新就是中医药发展的灵魂。只有紧跟时代与人民的需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手段,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学校审时度势,主动谋划,倡导3个创新: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互联网+中医药教育”,让中医药教育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探索区域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合作路径,先后与空军军医大学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与西北妇幼儿童医院共建妇幼保健学院,与西安儿童医院共建儿科学院,与高陵区、宜君县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专家共享、科研共享、教学共享、管理共享的合作共建模式。②创新中医药产业化模式,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办制药厂、药材加工基地生产工作中的运用。经典名方是临床组方用药的基础,也是中药新药创制的源泉[2]。以名方、验方的研究开发为契机,强化校企联合、科教融合,研发“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数据库”“中药临床方药管理数据库”等数据库,科学解决中药制造水平不高的问题。③创新中医药科研模式,积极建设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一方面,学校先后获批省级“中医诊疗技术装备研发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联合发起成立“大湾区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共同开展中医药临床科学研究,研发并推广疗效显著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中药、中西医结合特色制剂。

3.3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开放发展

5000多年中华文明进程中,中医药不仅在全民健康保健中意义重大,而且对全人类健康养生和治疗发挥重要作用。学校通过建设求合作,通过合作求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医疗机构的合作,开展中医药文化交流,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和中医课堂,扩大国际教育规模,与俄罗斯巴甫洛夫国立医科大学、萨拉托夫医科大学、罗马尼亚锡比乌大学、波兰格但斯克大学、美国华盛顿陕西国际商会、俄中“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发展协会、波中经贸投资商会等签署合作协议。同时,发挥自身特色,相继成立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中医药海外中心,在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和贸易等方面提供帮助,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动中医药医疗水平提升,促进中医药在全球发展。

4结语

新时代赋予中医药高等教育新的使命和责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紧抓“强化传承,注重创新,推动发展”的改革主线,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中西医并重,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改革教育评价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中医药服务水平,以期为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泽议.积极支持中药传承创新发展[N].中国医药报.2020-06-22(2)

妇幼保健论文范文8

我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由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PICU护士长组成,实施二级管理,明确职责与分工。修订完善切实可行的各项护理制度和疾病常规。根据护士工作年限、职称、技术能力及性格特点合理分配病区,实行弹性排班,各层护士定期轮换。质控小组按照质控标准,对护理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反馈总结,及时整改。此外,科护士长利用每周大交班的晨会时间强调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护理隐患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强化细节思维管理理念,要求把每例患儿均作为纠纷隐患来预防,强调投诉、纠纷、差错源于细节疏忽,培养护士“保护患儿就是保护自己”的细节防范意识。

2细节管理

2.1入院时细节管理

围绕以患儿为中心的原则,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应用文明用语。一方面护士要积极、热情、和蔼、主动询问,及时观察患儿病情,立即根据病情通知医生判断是否入PICU;做好相关入院宣教,内容包括陪人探视时间、环境介绍、订餐时间、消防安全、财物安全、患儿安全、紫外线消毒时的安全及主管医生护士姓名等;对加床患儿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护士不能推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必须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属认为护士有意推诿等情况发生。每位护士都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及主人翁精神,积极维护集体荣誉,增强集体荣誉感,发扬良好的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2.2住院期间细节管理

2.2.1强化安全护理的超前意识

儿科护士长应具备超前的预见能力,做好预见性的预防工作,达到前馈控制的目的[4]。护士长应针对薄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护理管理条例,借鉴以往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缺陷,排查服药、注射、处理医嘱、带教等安全隐患。安排工作能力强的护士处理医嘱,以确保医嘱的准确、及时;配药治疗台前放置提示牌,随时提醒护士,确保药物准确无误。发药、注射及其他治疗时让家属回答患儿的姓名,以防止环境嘈杂造成差错。收集护理工作中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分类整理,对发生的护理缺陷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要求责任人和护士长及时登记,分析原因和不良后果,自提防范措施,以加深对护理差错造成危害的认识。对轮转护士或实习护士入科时逐条详细讲解,反复练习按剂量抽吸药液,学会快速换算剂量,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2.2健全细节管理机制

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按照各班职责检查实际工作完成情况,护士长定期跟班,全面掌握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遵循日日清管理法,即对每日、每人、每事进行全方位控制,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护士按病种调床后,更改病历夹及一览卡,再打印服药卡、雾化吸入卡、护理卡及输液卡,最后通知患儿及家属并更改床头卡。以消除频繁转床带来的护理隐患。

2.2.3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和便民服务

由于陪护家属多、轮换快、过分关注患儿,造成家属对专业护士的介绍和住院安全知识、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记忆不牢固。宣教内容应采用反复讲解、版面上墙、发放疾病健康教育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强化。科护士长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给家属普及育儿知识和心理发展教育知识等。在护士站设便民服务箱,箱内备有生活用品,以提供便捷服务。

2.2.4加强护患细节沟通

一切误会、矛盾都是沟通缺乏导致的。首先,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尽可能体现家庭式温馨、舒适的环境,从细节服务上体现对患儿的关爱。工作中要做到“七声”,即患儿进科室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与患儿合作有谢声、遇到患儿询问有应声、接到电话有问候声、患儿出院有送声。一切从方便患儿出发,从细微之处入手。调床时要做好病房内原有患儿的解释工作,输液时要表扬、鼓励患儿。对高热和脱水患儿,要向家属交代因病情可能会造成穿刺困难,希望家属理解,穿刺失败时要及时道歉。为疑难穿刺患儿安排高年资护士穿刺,必要时使用留置针输液治疗。

2.3出院细节管理

患儿抵抗力低、免疫功能差,要注意保护,嘱其避免到公共场所及人多的地方,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衣服,定期复诊等。护士准确打印出院汇总单,专业护士按时取回出院带药,以免遗漏。护士长在出院前向家属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家属需求并给予帮助,发放最满意护士调查表。

2.4PICU细节管理

PICU患儿都是急危重症,护士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抢救后由护士让家属确认入院评估,对送进的物品、食品等标注清楚,严格交接。护士长及时安抚家属,给予心理疏导,以稳定家属情绪,取得其配合。入室期间患儿不配合,安全细节管理至关重要,护士细心护理的同时,应避免患儿自伤和各管路脱落,治疗床四周用海绵垫保护,必要时用约束带适当约束,以保证患儿安全。密切关注输液泵的使用情况,严防液体外渗。严格交接班,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发生红臀。及时更换消毒液,使手卫生的标准执行成常态化,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3.5加强业务学习

鼓励护士业务学习,支持参加护理本科自学考试,鼓励创新,积极撰写论文及科研创作,提高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分批派优秀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定期传授所学的知识。高年资护士定期传授经验体,使年轻护士迅速成长。护士长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带头实干,公平合理,任人唯贤,发挥每名护士的专长,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合理使用激励机制,制定儿科护士激励措施,调动其积极性。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随时发现、解决医患纠纷和疑难问题。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