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探析

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探析

摘要:妇幼保健院是我国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惠民举措,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其内部管理水平决定了其对外服务的质量。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事业内部管理中的新概念、新措施,普遍存在着建设落后的现象,尤其是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妇幼保健院中,再加上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实施,内外部环境的骤变,无疑增加了妇幼保健院内部管理的难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下发,催促着妇幼保健院必须严格对待自身的内部管理,对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是不断提升其内部控制质量的关键步骤,可帮助妇幼保健院更好的运转,继而对外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本文基于当下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现状,对其内部控制建设进行评价与监督,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和法律条例要求给出相应的优化路径,致力于提高其内部控制在妇幼保健院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存在问题;优化路径

自我国妇幼保健院出现至今,为地方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刻体现了我国为人民服务的治国方针,由此可见其在我国医疗体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大背景下,为保证内部更好的运转,各部门、科室能够各司其职,实现自我监督,就必须发挥内部控制的价值。一方面,妇幼保健院关于内部控制的实践,能够帮助内部控制完善其理论建设;另一方面,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理论能够对妇幼保健院的应用起指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一、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概述

1.内部控制。迄今为止,最为完整、权威的内部控制理论概念于1992年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由企业董事会(或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决策机构等)、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系列控制活动。而本文主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展开,即从单位负责人和全体职工出发,为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而在内部采取的系列控制手段。

2.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控制五要素是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构成,也是我国审计准则的唯一认定,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下述针对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阐述,其中也包含了对这五要素的分析。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是整体的框架与基奠,起到“引擎”作用,同时也影响着经济组织的对外的文化、形象、口碑,对内的人员意识、组织环境等。此外,其对经济组织中的管理层和职员的人格养成以及道德价值观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风险评估。妇幼保健院在经营运转中同样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内部控制的作用在于,必须对其面临的风险做正确的识别,形成风险评估的“一条龙”服务,即发现、判断、分析、解决,组建成经济组织完整的风险评估机制。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经济组织内部控制真正落地的环节,是经济组织作出客观、公正的风险评估工作以后,采取行动的落实。它不仅包括纵向管理制度的下发,整体战略目标的分解,还包括横向部门、科室间的配合,贯穿始终,覆盖全面。信息与沟通。以妇幼保健院为例,在其实际运转中,需要借助某种媒介、渠道获取准确的信息,实现部门、科室的信息交换,以到达实时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下的信息与沟通,不仅是内部各种信息的流转,更是获取外部各方面信息的重要渠道。监督。任何制度措施的实行都需要发挥监督作用,尤其是内部控制,这不仅是内部控制活动的落实,更是对其有效性的评价。内控管理中的监督,分为持续性监督和独立性评估,在二者结合的作用下,对组织日常进行监管,发现其中漏洞,并及时提出建议。

3.内部控制基本特征。内部控制不单单仅指控制,还包括管理、核查等工作,本文所指的内部控制,没有明确法律条文等的成文规定,而是在单位组织发展、各项制度措施综合作用下,贯彻实施的抽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特征:经常性。内部控制伴随着单位运转,并非突击性、阶段性工作,交叉在各项业务或经济活动中,是对单位整体的经常性考察。全面性。内部控制渗透到单位的一切活动,并非是针对性的局部活动,除了对各部门、科室的控制监督,还包括各职工、各作业研究等。关联性。内部控制并不能脱离组织单独运行,需要发挥协同效应,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一种制度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另一制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适应性。单位对内部控制展开应用时,必须基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下,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展开工作,并在内外部局势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使其与单位具有较强的匹配度。

4.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主要作用。内部控制作为妇幼保健院管理的重要手段,决定了单位能否正常运转。其一,内部控制在妇幼保健院的应用,是国家法律方针、政策法规的实施,是单位运转的先决条件;其二,内部控制保证了妇幼保健院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财务内控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能够从财务角度上给单位提供数据信息,真实反映内部情况,指导单位发展方向等的确定。

二、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评价监督现存问题

目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被更多的企业事业单位认识到,并且也在自身的摸索和市场风向的引导下积极展开应用,跟风现象频发。因此出现了很多表面功夫,但并未发挥内部控制实际作用,以下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1.内部控制认知不全。对内部控制认知不全的问题,主要还是存在妇幼保健院管理层上,很多管理人员受传统模式的影响,一时无法转变理念,无法理解内部控制对单位运转的作用。同时内部控制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其作用,需要较长时间的应用,而很多负责人往往因为没有在表面上看到其作用,就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此外,还存在错误认识的现象,妇幼保健院的业务重心,多在于医疗服务工作以及医患关系处理,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已是工作常态,其在工作中下意识将内部控制也划归到某一部门、人员身上,进行量化分配,缺少主动参与的自觉性,难以让内部控制真正在内部推广开。

2.外部保障氛围不强。妇幼保健院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外部客观条件的配合,即外部环境的保障度。相对妇幼保健院这类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更为成熟,离不开相关法律条文的推动,如《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但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相关的保障制度并不多,难以保全妇幼保健院的内部控制建设。

3.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缺失。上述提到,有很多经济组织都在不断摸索中建设了自身的内部控制,也包括妇幼保健院。第一,与企业不同,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各方面都要落后于企业一步,新医改政策的影响,加上目前尚未有完整、系统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出台,导致当下很多妇幼保健院均是参考企业内控来确定自身的参数、指标等,难以使其同时满足新医改下妇幼保健院的运转要求,不利于妇幼保健院持续运转;第二,在完成上述操作的前提下,妇幼保健院也有了部分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但由于妇幼保健院的主营业务并非内部控制,很多相关人员将其作为运转辅助工作,制定的指标、标准等起不到指导、约束作用,过于理想化,不具实际操作的意义。

4.内部控制评价监督结果不实用。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多数妇幼保健院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呈现跟风、随大流的趋势,最终得出的结果也没有应用到实际上。第一,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流程不健全。由于根本性的内控认识不到位,导致相关衍生工作也没有做好,从领导到职员,敷衍了事,内控向下和向上的反馈流程不到位,缺少强制性要求,内控执行评价结果有失公允;第二,内控评价监督结果未用到实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不仅是帮助妇幼保健院强化自身管理,维持其持续运转,更是将此作为判断内部职员工作能力、制度准则科学性的标准,并加以调整干涉,但实际上很多妇幼保健院并未将内部控制评价监督结果纳入考核中去。

5.现代化评价监督手段缺失。信息化时代下,妇幼保健院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除了人员的推动,还要有硬件设备的支撑,但就目前妇幼保健院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发展来看,其力度远远不够。一方面,医院内部纵向应用深度不够,从主营业务来看,其重点在于前端医疗服务,内部控制属于后端管理,其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自然多靠近主营业务,医院关于内部控制的线上研究不会深入;另一方面,其信息化建设横向广度不够,现代技术的飞速进步,让企事业单位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妇幼保健院也同样如此。但是在其部门科室之间的横向应用并未普及,当下很多线上医疗服务系统已经出现,如HIS系统、SPD物流管理、DRG付费管理等,这些或多或少都对内部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多数妇幼保健院应用起来略显生疏,无法为内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6.审计功能未打开。内部控制的深度践行和有效性评价,还需要发挥外部强制性的监督作用,但当下很多妇幼保健院受人员、规模等的影响,无法发挥审计职能。从妇幼保健院内部出发,上述多次提到,内部控制不是其主营业务,也没有受到医院的重视,配备专业人员不足,或是临时抽调不具备专业内控知识人员负责,由此形成的内控并不科学。另外,内部审计没有发挥作用,很多人员身兼数职,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独立性,难以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从外部出发,一些妇幼保健院未将内部控制结果等对外进行公示,其实际应用情况无法得到“大众点评”,无法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不利于内控质量的提升,也增强了妇幼保健院的距离感。

三、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评价监督优化路径

1.深化内部控制认识。要想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评价监督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从思想意识上进行转换,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从医院负责人入手,使其发挥带头作用,积极践行相关理念,上行下效,形成全员认识局面,以此提高内部控制在妇幼保健院的地位。同时将内部控制的理念思想体现到日常业务中,通过文件、会议等,使内部控制核心理念得以渗透。

2.强化法律条文建设。除了妇幼保健院自身的努力之外,外部环境也起到了重要的干涉作用。其一,重点关注外部客观环境变化,及时评判有关内部控制的整体发展方向和理论完善情况,进而调整自身,使其跟上现代社会变化的脚步。同时在借鉴企业优秀内部控制的同时,注重与自身特性的结合,使其更适应自身运转;其二,法律政策是内部控制的根本保障,重点关注法律条文的变化,对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此外妇幼保健院还可与相关的机构保持一定联系,便于第一时间了解国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政策,先一步践行,提高妇幼保健院的工作效率。

3.科学制定内控评价指标。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工作的落实,要有相关可供评估的标准和指标。第一,妇幼保健院可根据自身情况,成立专家评价小组,由各科室、部门骨干成员组成,结合各自优势,确保内部控制的最优适配性,同时还可外聘专业人才,提高整体内部控制的水平;第二,结合科室部门工作内容,科学划分内控指标,保证其具有较强操作性,基于此划分成各职工的具体工作指标,让局部工作指标的集合构成整体内部控制的内容,不断强化内部控制质量,相辅相成,推动妇幼保健院更好的运转。

4.加强内控评价结果运用。内部控制工作并非执行完即可,内部控制的最大作用在于对其结果的运用。首先,必须明确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流程,逐一细化,明确各环节工作内容、人员权限等,打开上下双向沟通机制,形成责任追溯,不断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其次,在各部门、科室内控指标均完成的假设前提下,将其结果与具体执行人员的绩效挂钩,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使其认识到优质的内部控制管理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也在侧面强化了内部控制监督作用。此外,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财务内控,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位内控是否成功,因此,除了对内控评价结果加强应用外,还要重点关注财务内控情况,从财务角度出发,为其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充实内控内容,使妇幼保健院不断高效运转。

5.升级信息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建设也是当下我国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点,虽然妇幼保健院引入了办公自动化,但是关于该方面的实际运用结果并不好,无法从现代技术上为内部控制提供帮助。第一,妇幼保健院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该部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开妇幼保健院的局部网络,使之成为整体,让各类型信息得以高效流通,打破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发挥部门、科室间的协同效应,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第二,建设一定内网渠道,预留直接反馈通道,内网建设便于核心内容的传输,必须强化该方面的安全建设,避免常规渠道的保护机制丧失。

6.加强内外部审计力度。对于加强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工作,妇幼保健院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对内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独立性,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审查,对外打开民众监督渠道,使妇幼保健院各项信息得以透明化,增强外界的信任感。通过内外结合的监督方式,更好的发现其中问题,给出解决对策;其次,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定期召开会议,集思广益,辅助内部监督职能更好的展开内控工作。此外,必须强化相关风险评估工作,并非事业单位就不存在风险,如内部人员大调动、资金流向、资产管理等,这些都会产生潜在风险威胁,继而影响到其内部控制的实效性,所以必须对风险进行全面剖析,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等出发逐一击破其中存在问题,使资源高效运用。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作为当下企业事业单位的流行管理办法,其地位不言而喻。妇幼保健院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不仅是反映了自身的内控实时情况与质量,更是对整体同类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印证与写照,就当前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评价监督现状来看,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问题。鉴于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硬件环境的限制,在此针对诸多妇幼保健院出现的共性问题给出相应优化对策,从信息化建设、内控指标确定、内外监督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入手,希望以此窥得改善妇幼保健院内部控制评价监督现状的办法。

作者:李丽 单位:清远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