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院儿科护理管理优化措施

妇幼保健院儿科护理管理优化措施

【摘要】目的评价儿科护理管理工作相关优化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儿科住院患儿759例作为试验组,对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四方面进行改进,包括儿科护理单元优化,HIS系统儿科部分的优化与充分利用,儿科护理细节优化,规避儿科护理纠纷及医疗风险;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儿科住院患儿804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儿院内感染率、护理出错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纠纷情况等。结果试验组院内感染率、护理出错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纠纷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的相关优化措施对儿科院内感染控制、医疗纠纷减少、护理差错率降低有一定的作用,并且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妇幼保健院;儿科护理管理;优化措施;效果

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不断交叉渗透,促使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变得尤为突出,“以人为本”的医疗护理理念已经形成广泛共识[1]。儿童通常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又兼具耐性差、对外界刺激敏感性高等特点,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变得至关重要。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患儿为观察对象,并对其进行了优化护理管理,旨在对我院儿科护理管理的相关措施进行优化,以期达到优化护理单元,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理中产生的纠纷以及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目的[2]。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儿科患儿759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418例,女341例;年龄2个月~13岁,平均年龄(6.80±1.01)岁。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儿科住院患儿80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34例,女370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年龄(6.12±1.26)岁。2组患儿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管理,试验组给予儿科护理管理优化措施,包括儿科护理单元优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儿科部分的优化与充分利用,儿科护理细节优化,规避儿科护理纠纷及医疗风险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2.1儿科护理单元优化

首先对护理单元规模的限定,患者倾向于少病床的小护理单元,以达到更加舒适、私密的住院环境;儿科患者疾病种类复杂,其中不乏传染性疾病及需要消毒隔离的患儿[3]。我院儿科现阶段护理单元规模为40床左右,护理人员与使用床位的配比保持在0.75∶1左右,保证儿科护理流程有效进行。护理单元构成(治疗区、护士站、病房、公共区域和污物区)和分布合理,做到医患分流,洁污分流;添加辅助用房,如儿童衣物换洗室、母乳喂养室、游戏室、图书影音室等。王慕卿等[4]通过研究发现,暖而丰富的色调、低分贝的声音、家庭氛围强烈的装修风格、玩具、卡通动画等,都能促进患儿心理上的平静,使诊疗本身带来的疼痛、不适以及恐惧感降低。我院将原来以白色为主的科室墙壁颜色均改换为以黄色和蓝色相间为主,并在保持科室运营能力的基础上添加了少许玩具及卡通动画等。此外,根据儿童行走专注度不够,喜爱四处攀援,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等特点,我院在保障患儿安全的基础上对窗台、栏杆、扶手、台阶等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设计,使其更加具有儿科特色[5]。

1.2.2HIS系统儿科部分的优化与合理利用

为了使儿科相关护理工作更加全面、具体,高效,在传统护理流程的基础上,在医院HIS系统平台中,对儿科系统相关模块进行优化设计处理,入院评估、生命体征采集、护理记录、交接班记录和出院病历整理耗时更短,更新更加及时。努力减少病例遗失、错漏,提高护理信息系统的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实践性[6]。

1.2.3儿科护理细节优化

加强护理前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对相关护理操作的治疗辅助意义、损伤程度、不良反应、治疗频率、治疗周期等进行简明的解释叙述。保持平和亲切的语速,换位思考,体会患儿家长急切不安的心情,对家属在治疗护理工作中产生的任何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出现问题及时报告主管医师处理。考评机制中添加优质护理人员的奖励办法,提高工作积极性[7],加强实习生管理,医生处方应考虑患者医疗保险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告知患者医疗费用明细情况。

1.2.4规避儿科护理纠纷及医疗风险优化

我院首先简化了儿科就诊程序,并在儿科门诊区域内设置了一些可供患儿及家属休息和游戏的地方,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稳定患儿情绪。其次,缩短儿科各种检查室之间的距离,并提供温水、零食、消毒毯子等物品供患儿使用提高护理质量,也是减少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另外,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病房强化患儿相关急性损害的应对训练,例如气管异物、创伤、输液外渗、坠床、窒息、烫伤、输液反应(发热、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等);药液使用前1h~2h配置,按操作规程进行,贴瓶口覆盖贴,整个配液过程必须在配液室完成;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知识笔答考试,和相关操作训练考核(创伤包扎、心肺复苏、吸痰等),考核成绩作为绩效评定的标准之一等均是规避儿科护理纠纷和控制医疗风险途径。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院内感染率、护理差错率、医患纠纷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院内感染率、护理差错率、医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医院经过长达十年的对照研究发现,每天面对医院窗外园林的患者,其用药量和康复时间均比普通患者缩减近30%[8]。所以,良好的采光、通风、隔音、温湿度、绿色植被覆盖、医护人员穿着、病房及走廊墙体颜色等,都列入本次优化内容,使患儿在宛如童话世界般的环境下直至病痛的祛除。首先,结合患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专注力差等特点,儿科各种配套设施要保证安全性,阶梯防滑,栏杆设计紧密,各种孔洞设置防护遮盖,防止幼儿将头、手指伸入造成嵌顿。其次,鉴于幼儿的依赖性较强,护理单元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家属位;学龄前儿童好动,护理单元中添加游戏元素;学龄儿童观察理解力加强,可设置相应学习区域。第三,创造良好的护理单元不但要从视觉效果上迎合患儿的生理心理需求,更要从最基本的护理资源供给方面着手,本院儿科在护理单元规模设计以及护理人员配置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护理单元设计中等偏小,护理人员配备高于一般二级医院要求,使护理人员从繁重嘈杂的护理环境解脱出来,摆脱由于烦杂的工作环境引发的焦虑紧张情绪和暴躁的脾气,防止把医护人员不良情绪转嫁给患者,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第四,从门诊开始,简化诊疗程序,儿科检查科室距离缩短,各种标识清晰,从源头就让患儿及家属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就诊。沟通是解决误会与疑虑的最佳桥梁,医护工作者在开展诊疗护理工作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都要耐心对家属讲解诊疗目的、意义、操作规程以及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等,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训练,帮助家长稳定患儿情绪,使相关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9]。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优势,如预约就诊,智能患者分流,各种检查结果的模块共享,快速患者入院检查、病历记录、护理记录、出院评定等,节约花费在路途中、排队中或者手写病历材料中浪费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儿科护理对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技巧的要求较高,儿科护理人员相关培训,例如礼仪、语言技巧、儿科心理以及护理基本知识和操作训练,都会定期开展并进行跟踪考评.护理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干预手段,宏观与微观兼顾,生理与心理兼顾,环境与人文兼顾。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多方面优化措施的实施,理顺了儿科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使护理出错率、儿科院内感染率和医疗纠纷与医疗风险大幅度降低,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医院儿科获得很好的声誉,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综上所述,儿科护理管理的相关优化措施对儿科院内感染控制、医疗纠纷减少、护理差错率降低有积极的作用,并且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玉洁 王娟 王春霞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