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设论文范例

房屋建设论文

房屋建设论文范文1

1.1阻止地表火和树冠火

以防火林带为例,通过一定密度和宽度,造成林下蔽荫,抑制杂草生长,并使冠下增湿降温,从而降低了燃烧性。通过修枝、清林或林带下栽种耐阴灌木,就可阻止地表火和树冠火。

1.2节省土地兼得收益

与防火线、生土带相比,生物工程防火可节省大量土地。在这些土地上可生产出木材、药材、果品、蔬菜或其他农产品。如广西扶绥县光西林场,在防火线上营造了木荷林带,17年生时蓄积已达38.2m3!hm-2,防火效果显著。营造油茶,5年可收茶籽;营造棕榈,5年可采棕片,10年进入盛产期,可连采数十年。

1.3保持水土增加肥力

生物工程防火使裸露的防火线覆盖上林木或其他绿色植物。这样就减弱了地表径流,肥水留在林地,达到保水肥土之目的。据光西林场调查,营造林带10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59.8%,全氮含量增加了48.7%,全磷含量增加了35.4%,速效磷增加了1倍,速效钾增加了85%。

1.4节省劳力和资金

防火线、生土带需年年铲草、翻土,花费大量劳力和资金。生物工程防火劳力和资金投入少,且只集中至前期,以后的经营期又能收益。全过程比较,生物工程防火明显节省劳力和资金。

1.5与营林同步结合

生物工程防火的设计、营造,应与造林设计、营造同步。如造林前没有考虑防火阻隔系统或在天然林中,生物工程防火就与抚育、更新、林分改造等营林措施同步。整个营林过程中,尤其间伐、卫生伐和更新过程中,均可考虑与生物工程防火相结合。防火生物工程本身同样需要旨在提高阻火性能的系统经营措施。因此,防火生物工程与被保护林分的经营可以同步结合。

1.6实现林农结合

生物防火工程往往少不了果、药、茶、菜等农业经营的内容,尤其散居在山区林区的居民,缺少耕地,难以制止他们的毁林开荒,在防火线上进行林农复合经营,实属益林利农一举多得。林区居民寻求耕地与生物工程防火结合起来,可实现林农结合,取得经济、生态、社会多种效益。

2生物防火措施

利用防火生物工程就是在落叶松林区或新造林地进行人为干预,主要办法:一是调节林地和林分结构,减少林分的易燃程度,增加其难燃性,提高林地和林分的抗火性;二是在大片针叶林区营造阔叶树种形成天然的防火林带,阻隔和控制林火发生及蔓延。

2.1调节林分结构

在已造樟子松林内,间植、条植、带植,具有防火性、含水性大,并与针叶树混交生长良好,又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阔叶树种,如:胡桃楸、椴树、榆树、水曲柳、黄檗、槭树等。

2.2营造生物防火隔离带

在造林的大片针叶林区,可根据地形、林龄、林权、行政区域,因地制宜规划设置,林带要尽量封闭成网络,宽以10~20m为宜。林带结构最好选择复层混交林,主要选择枝叶茂盛、生长迅速、郁闭大、含水率高、萌芽力强、含树脂和挥发性油类物质少的阔叶防火树种,如:水曲柳、胡桃楸、榆树、椴树等。通过营造设置生物防火带,可降低林分的燃烧性,提高林分自身抗火阻火能力,这种措施比开设防火隔离带省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大大提高森林抗火阻火性能。

3生物防火工程特点

3.1有效性

通过林分结构调节及营造生物防火隔离带等森林培育措施,减少了林内易燃成分,保护地表水散失,提高了林分的抗火阻火能力,阔叶树种的引进,改变了森林环境,从而有效地减少林火的发生,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

3.2持久性

随生物防火树木的生长,郁密度逐渐增大,保水性能逐渐形式,结合科学的抚育措施,其防火作用明显提高,作用时间也可持续15~30年,是其他方法不可及的。

3.3经济性

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用材、药用的抗火、耐火树种。在保证防火作用的基础上,还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如:胡桃楸的果实可生产核桃乳,核桃乳对人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防癌,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黄波罗皮可以提取小檗碱,是制消炎药物不可少的成分。另外生物防火不仅能减少由森林火灾造成的破坏,而且减少用于防火、扑火所需要的巨大投资。

3.4生态性

我国资源紧缺,特别是近几年森林资源匮乏,各地相继开展造林工程,同时实施生物防火工程造林,这对资源保护尤为重要,不但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还可有效减少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对森林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作用。

4生物防火工程保障措施

生物防火措施在已造林地适用,在未造林地也适用,只要按规划进行森林培育,就可以起到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森林火灾的重大作用。

4.1通过广泛宣传,提高造林户对生物防火工程的认识,推进生物防火工程的实施;

4.2规范植树造林规划设计,严格执行生物防火工程造林规划,提高森林的综合防御能力;

房屋建设论文范文2

目前,传统“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只集中安排一周的时间。而要让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复杂建筑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部工作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任务一般只能选择相对简单的住宅、办公楼或教学楼等功能相对单一的中小型建筑。其常规做法是指导教师给出整套的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指导书、设计范图和学生作业示范等相关资料,布置任务,并对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做讲解说明。设计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做好课程设计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熟练掌握并能运用我国现行建筑工程制图规范、通用标准等相关内容做好建筑方案设计和制图工作,最终独立地完成一个设计任务。可是,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高职学生情况的客观分析,笔者认为这种课程设计模式逐步显现出弊端:

(1)课程设计安排时间太少。由于学生从“房屋建筑学”理论学习环节直接过渡到实践应用环节,因此,要在一周时间内熟悉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实地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做出设计方案,并绘制出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的确有些仓促。

(2)高职高专的学生素质参差不一,基础薄弱,即使经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学生也不能迅速进入到较好的设计状态中。

(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处于严重的知识预支阶段。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设计,对工程缺乏了解,不懂得如何利用资料和应用图集、不注意规范的应用及与课程的联系、不了解材料的性能要求与选择方法,因此在完成实训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都不能积极地解决。

(4)学生对建筑缺乏整体认知和尺度感,细部设计考虑不周。

(5)尽管选择的是功能相对简单的建筑,但是,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的学生而言,也很难做到设计完全合理,并鲜有创意。因此,仅仅是功能性建筑的完成,学习的建筑类型也相对较少。

二、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研究及内容安排的改革

总的改革思路是,传统大纲确定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1周课时量远远不足,实际教学中我们将其延长为2周,并且针对课程设计内容做了大胆的改革。由学生单独设计一幢建筑的传统模式改为一个班级按照校园建筑类型分成若干组,每组完成一类校园建筑的测绘、制图、局部设计。其中1周时间穿插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用于完成收集、整理任务资料,建筑室内外测绘,建筑立面速写、建筑平、立面的确定;另1周时间集中完成图纸修改汇总和建筑设计图绘制。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实际建筑出发,结合测量、制图、构造、设计各课程知识循序渐进地动手完成图纸,避免了学生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和建筑类型的单一,最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一)开始前的准备和要求

合理分组,任务到人,全班参与。在分组时依据校园建筑类型分6~7人为一组。素质较好的小组负责图书馆、餐厅等功能造型复杂的建筑,而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小组负责教学楼、宿舍楼等功能相对简单的建筑。从建筑测绘、记录数据、核实尺寸到收集资料、分析方案、绘制建筑图纸等工作,每组任务落实到人,安排好分工协作的具体细节。重温建筑测量、建筑制图与识图知识,强化建筑设计与构造知识。学生通过回顾以前课程的重点知识和自己动手测量建筑,加深、巩固测量、制图的应用技能,深入了解建筑设计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教师还可在课程设计期间讲解、播放一些优秀建筑和类似建筑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现场教学环境,加深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施工、构造过程和现场的理解,使学生不仅把设计、施工与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了解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多收集自己负责的相关建筑类型资料,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上课组织讨论其功能特性等,并与学校里的建筑进行比较分析,这也是学生间互相交流,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指导教师应提供设计时必需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醒学生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具体实施方法

1.建筑测绘。

每幢楼都没有原图纸,学生必须在测绘中确定建筑及细部尺寸,最后依据测出的尺寸绘制成平、立、剖面,因此,测绘是制图的基础。在测绘过程中学生发现比原本想象的要复杂和困难,不但要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测量知识测得又快又好,还要发挥空间想象力。他们碰到困难,一起动脑筋、想办法,通过细心琢磨,巧妙运用知识技巧,省时省力地解决了测绘中碰到的难题,形成了集体的凝聚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在确定立面尺寸时,学生先站在合适的位置纵观建筑,再利用相机或快速表现图记下全貌,掌握建筑整体形象,然后通过立面测绘确定建筑立面。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深入思考、讨论分析,或经教师指导,最终结合平面画出满意的立面。这些使学生深深地感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益处,不但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增添了就业的自信心。

2.绘制草图。

每个小组确定了建筑平、立、剖尺寸后结合校园建筑设计原理即可绘制建筑设计草图,教师指导时按照一个组一套图纸结合实物进行指导,并与学生交换意见。绘制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相互探讨中解决各种疑问,小组间的竞争也促使他们不断完善各自的设计,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在紧张活泼的氛围中得以充分激发。

3.鼓励创新,保留学生的个性化设计。

在建筑形式与平面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保留每个学生对细节的个性化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于有些建筑尺寸条件限制不能准确测出,允许学生做合理的改动,但是一定要在满足平、立、剖对应的前提下正确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保证了有一定的自主创新的设计空间。

4.按照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图纸。

最后学生在汇总制图时,又会出现一些细小问题,此时学生再次找出建筑制图书和参照规范,重新温习,修改错误,正确绘图,最后再绘制成建筑CAD图。学生不但重复记忆和整理前面累积的内容,而且又把建筑CAD完整实战演习了一遍,也算是额外的收获。

(三)教师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在学生绘制草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图纸与实物进行对比中检查、完善图纸。在这个绘图阶段,教师应展示一套标准设计图样,并指明图纸绘制的要点,防止学生犯一些常规错误。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照标准及时找出各自图纸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学生因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图纸的正确性。教师不应为学生准备得过细,否则就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采用互动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教育启发的双重作用,是一种很好的评图形式。在设计中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出一个分数,而不帮学生分析图纸中的问题,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

三、新的课程设计改革的优点

1.这样的课程设计避免了学生对建筑设计不甚了解下的盲目设计,加强了知识的直观性,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尺度概念有了较深的体会,形成了牢固的记忆,进而树立起正确的建筑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本次课程设计锻炼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制图能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会直接从事建筑工程领域的设计与施工工作,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设计与制图能力影响深远。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依然是工程实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本次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地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不但绘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建筑设计和细部构造设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

3.采用这样的课程设计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培养要求,提高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课本到实物,从细部到整体,从分部到分项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正确对待建筑与构造设计。学生把测绘的数据变成了图形乃至图纸,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4.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配合意识、团队精神,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初步建立学生全面协调统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整体意识。

5.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生熟练掌握了建筑识图、制图的能力,一般建筑的设计原理及应用,建筑构造设计能力和CAD制图能力,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6.这样的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建筑测量、制图、构造、建筑CAD等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对前后课程的链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七,本次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锻炼,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耐心乃至恒心。学生普遍反映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学习,专业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增添了今后就业的信心。

四、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的配套措施

房屋建设论文范文3

1统一

在进行室内设计工作时一定要保证的就是室内设计的各部分内容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中最主要也是最简单的统一方案就是几何形状的统一。实现这种统一设计人员可以采用以下两方面的手段:第一方面,通过不同几何体之间的从属关系确定。;第二方面,通过形状之间的协调达成这种统一。通过对主次之间的协调和搭配,使不同的部位之间的关系达到协调,进而达到统一。对于房屋建筑来说,根据建筑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将建筑分为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于建筑的主次部分如果不能通过一定的手法和策略使两者形成统一整体,就会使建筑变得松散。尤其是在室内设计中,如果都是主要部分,各自突出自己的特点,形不成一定的组合效果就会使室内杂乱,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而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者要恰当的处理重点、从重点和非重点之间的关系,使设计内容呈现出一种主次分明,以次称主的设计效果。在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尤其是室内的设计当中,很多建筑材料的颜色和性质形状等都是不一样的,因而设计人员要实现设计效果的统一,就可以通过对不同性质不同颜色的材料的组合。首先,根据设计理念将不同的形状的材料进行组合,当各种材料的组合实现统一之后,就可以对颜色进行搭配,实现设计方案真正的统一。

2比例

在建筑设计当中比例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不论是建筑的长宽高还是建筑的整体和局部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些比例之间的协调与否也会对建筑的美观造成影响。良好的比例可以使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完美和谐的感受,使居住者在房屋中感到舒适。对于房屋建筑来说,好的比例就是建筑物的一些主要尺寸中间的比例相同。在建立相关的比例时既可以采用简单的基数比,也可以通过从几何形状中发展而来的动态比例。

3均衡

建筑美学中均衡性特点规律是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大小、质感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由于建筑材料的体积的大小和材质等都会影响到给人们的感觉,因而均衡性就是要通过轻重之间的搭配保证建筑的均衡性。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来说,实现均衡设计就要尽可能的使建筑是对称的。设计人员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使建筑的均衡中心可以凸显出来,从而提升建筑的设计感受,提高设计的表现能力。

4有节奏和韵律

各种不同的要素重复出现从而形成的特性就是韵律。这种韵律广泛的渗透在自然界中的各个现象当中,同时也包含在不同的建筑材料当中。这种有规律变化或者重复形成的节奏如果能够恰当的应用就可以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美的冲击。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过程当中,通过对不同建筑元素之间的必然的重复,来提高设计美感。这种重复可以是对光和阴影之间的搭配,对不同颜色之间的循环利用从而达到一定的韵律,或者是对于建筑的开洞设计、建筑的支柱设计等。通过对建筑物的韵律设计,可以使建筑物的协调性和表现力增强。

5结语

房屋建设论文范文4

课程设计应该提前准备,紧跟课程内容,充分挖掘业余时间,在不同阶段不断地修改完善相应的内容。把课程设计与教学同步进行。这样,在不增加停课设计时间的情况下,加大了课程设计的时间跨度,从而为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提供了条件。通过系统教学把设计能力的培养扩展到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这两个教学环节中,使两个教学环节成为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对建筑设计能力的掌握。

1.1建筑施工图方案草图设计阶段

通常的情况下,课程上完了绪论、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也就是前四章的内容后,再加上早期工程制图已上完,学生对房屋施工图的方案设计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可以布置任务书,任务书的内容可以按教材上的任务书,单元式多层住宅楼设计。设计之前可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先进行草图构思,解决建筑功能分区与环境协调、平面构成、平立剖相互关系等问题,可要求学生做出若干个方案进行比较,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较为合理和完整的方案,并进一步细化尺寸及构造。平面设计是关键,先从平面入手,同时认真分析剖面及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综合考虑三者的关系,按完整的三维空间概念去进行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单个房间设计是确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以及门窗的大小和位置,而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据各类建筑功能要求,抓住使用房间、辅助房间、交通联系部分的相互关系,结合基地环境及其它条件,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各单个房间合理地组合起来。施工图的方案设计完后,上交进行第一次修改。

1.2构造设计阶段

民用建筑的组成分为六大部分,即墙体、基础、楼板地面、楼梯、屋顶、门窗。在课程中每一组成部分分一章讲解,每讲完一章指导学生在自已的建筑施工方案图上作出相应部分的细部修改,课程上完后整个修改过程就进行完毕。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又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学生也能把看似松散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体。同时利用了课后时间,节省了课程设计的时间。楼梯是建筑物中重要的部件。楼梯的净高在平台部位应大于2m;在梯段部位上应大于2.2m。在平台下设出入口,当净高不足2m时,可采用长短跑或利用室内外地面高差等方法予以解决。所以在本章节中作一个楼梯的大作业,包括平面图及剖面图的设计,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计周阶段

在设计周阶段,指导老师要拿出详细的指导任务书,以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任务规定的完整施工图的设计。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实践经验,不知道一套建筑施工图的完整内容,容易漏掉一些细节,并且对图纸的内容往往表达不全,不完整,并且对已学过的制图规范记得不清,画图顺序颠倒,因此画图前要作出相应的要求和规定,以便作出质量较高、幅面较为整洁的设计图纸。对于设计指导任务书,其主要内容如下。

2.1图纸一律用手工绘制

2.2合理的图面布置

要进行合理的图面布置(包括图样、图名、尺寸、文字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做到主次分明、排列均匀紧凑、线型分明、表达清晰、投影关系正确,符合制图标准。

2.3绘图顺序

一般是先平面,然后剖面、立面和详图;先用硬铅笔打底稿,再加深;同一方向或同一线型的线条相继绘出,先画水平线(从上到下),后画铅直线或斜线(从左到右);先画图,后注写尺寸和说明。一律采用工程字体书写,以增强图面效果。

2.4重视尺寸及名称的标注

①外部尺寸、内部尺寸、纵、横定位轴线编号及门窗编号、标注房屋各组成部分的标高情况、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出楼梯的位置、楼梯间的尺寸、起步方向、楼梯段宽度、平台宽度、栏杆位置、踏步级数、楼梯走向等内容;②注意线型的粗、中粗、细线的应用区别;③在底层平面图中,通常将建筑剖面图的剖切位置用剖切符号表达出来;④建筑平面图的下方标注图名及比例,底层平面图应附有指北针表明建筑的朝向;⑤建筑平面中应表示出各种设备的位置、尺寸、规格、型号等,它与专业设备施工网相配合供施工等用,有的局部详细构造做法用详图索引符号表示。

3注意问题

房屋建设论文范文5

1、房屋建设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1.1地域性原则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提高起来,这给了城市建设充足的条件和前提,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允许人们这么做,人们进而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环境的质量。而在这其中的建筑外形则担当了建筑工作研究的重点,建筑师们从其色彩开始研究,以此来达到美化居住环境的目的。虽然这些年我国的不少地方在色彩上已经好似丰富多彩,但是在大部分住宅建筑外观颜色的选择上,却没有考虑当地城市的地方特色。色彩通常都被用来衡量城市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体现其建筑语言和真实形体,对城市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全方位的展现。另外,一座城市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和区域性民族文化对住宅建筑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例如晋商的建筑师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早在明清时代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如:遍及全国的晋商会馆是一个在特殊经济体系下产生的建筑类型,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及文化内涵,代表着晋商的建筑文化,由晋商文化传承下来而形成的大院建筑风格;福建的客家文化形成的土楼和徽商文化形成的徽派建筑风格等,都是具有地域性文化内涵的建筑群落。这些不同的建筑类型寓意不同,造型不同,风格不同,传承的文化不同,使得区域性更加突出,成为体现地域特色的重要途径。

1.2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是任何艺术上必修遵循的法门。我们一般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经常采用多种形式类别,这样可以突显多样化的特点,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一个问题,建筑必须在统一的格局下进行变通,而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缺乏统一,于是如何将把难以避免的多样性统一起来,就是眼前一亮的关键。实现这样目标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表情的统一、运用色彩获得统一和简单几何形状的统一。1)表情的协调。整个建筑使用同一类型的构造形式,使建筑真正能够被结构所表现出来,这样就满足了我们的要求,也达到了一定的协调。此外,我们经常说到建筑的性格,使其人性化,要是看一个建筑的内涵如何,终究还是和建筑的功能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将其功能进行统一安排,也可以让其整体彰显协调的特点。2)我们另一个需要提起的就是色彩问题,色彩在这其中担当的角色也是极为重要的,甚至于说,有的时候在其他方面难以进行协调工作的展开,我们就必须借助于色彩了。

1.3均衡性原则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讲究对称美是居民最能接受的美感,于是均衡性对于衬托建筑物的特点也显得尤为重要。一件艺术品需要的是均衡性,所有增添的特色必须保持一个均衡性,在保持均衡的基础上进行其他描绘和创作,如果在这杆秤的两端加上一种封闭的母体,那么最终也可以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若我们设计一个建筑的风格的时候需要添加对称的元素在里面,而且要求是极为严格的,那么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对均衡中心的表现,优秀的建筑作品,能够用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引导读者,让读者能够奔向建筑的主要入口里面,明白的分出均衡点的位置方法。有的时候建筑的两面在形式上并不是相同的,但是从美学的观点上来看,它却拥有着某种特殊的意义与美感,这样不规则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2、房屋建设设计中的设计要点

2.1对于外部环境

配一个建筑的建成需要很多重要因素的影响,其外部环境就是其中一点,修建好了外部环境,对建筑的内部环境有极大的利处,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居住生活品质。配套的服务设施、交通、空间关系与场地利用等都是住宅的功能延伸。对外部环境的设计要求主要有相邻关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室内环境等诸多方面。下面简要介绍对相邻关系的要求,谈到这一点,不得不扯到住宅间距上面,相邻关系的主要探讨点就是这个,在满足一些基础要求的前提下,考虑采光、通风、消防等因素。对于特殊情况还要进行特殊的设计,例如:对老年人住宅的特殊安排,老人冬至日需要2h的日照;还有对旧区改建的问题,我们对这些住宅的要求可以放低一些,但是低也要有个限度,不应该比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还要低。

2.2对于室内空间

在设计室内环境的时候也容易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炉灶和抽油烟机的位置安排问题,这是一个通病,所以应该重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注意炉灶位置的上方不能安装排油烟机。所以在设计室内环境的时候应该再详细安排和设计一下各物件的具体位置,比如炉灶、洗涤池、案台、排油烟机等设施。同时在设计的时候对外窗窗台、阳台栏杆净高、室内净高、走廊和公共部位通道的净宽都要有严格的设计数据要求。

2.3对于室内环境

经有关资料说明,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居住建筑内度过的,这部分时间至少为一半,因此室内的物理环境是我们综合起来考虑的因素,解决了这点,才有利于居住者身心的放松,对心理、对生理的健康是极为关键的,而一个恶劣的居住环境则对居住者有很大的损害作用。住宅的室内环境一般都是建成之后,综合起来看的,不是靠居住者就能对其进行改变的,所以还是靠建筑设计者来决定的,住宅应该充分利用各项外部条件的搭配,比如日光条件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大体来说,每套住宅在设计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到至少一个居住空间能够得到外部冬季日照的条件。

2.4其他的设计要点

在房屋建筑设计时,除了对外部环境、室内空间和室内环境有设计要求,在防火、疏散、节能等方面也有设计要求。例如,住宅的周边应该有一些灭火救援的外部设施,这样对我们的建筑安全问题才可以有了解决办法,可以在建筑的周围设置适当的消防水源,铺设消防水车和救援车辆易到达的道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有经营或者是使用一些极为危险物品的商店或仓库,就不应该设立在居民建筑的周围,以防危险事件发生,影响和毁坏居民建筑,进而对人身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对于安全疏散问题,可以考虑选择楼梯间和前室的门设计向人员疏散的方向开启;并且住宅建筑楼梯间顶棚、墙面和地面均采用不燃性材料。

3、结语

在以往我们建筑的房屋里面都充分融入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要求,我们在今天的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筑设计始终是一项工作,一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工作,不能完全按照这些基本原则和设计要求,否则建筑物就会表现的比较呆板,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的体现,这就和我们设计建筑的目的和设想差的太多了。所以说,设计出来的房屋不单单要求能够满足居住的基本要求,还必须有美感在里面,有意境让居住者享受,这才能达到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

作者:刘佳 单位: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第二篇: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

1、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

房屋建材贯穿整个建筑工程,从建筑材料的选用和使用直到工程验收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房屋建材息息相关。房屋建筑的节能环保应做到选材的环保和使用环节的节约。建筑材料构成房屋建设的主要成本,选择材料应避免高能、低效、污染环境的建材选购,应尽量选择节能、健康、高效的材料。新型环保建材的使用能够起到良好的节能作用。此外,应尽可能结合当地气候、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当地建材,避免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对建筑中的钢结构应做好防风蚀、防潮、防锈的镀膜处理,延长建材的使用寿命。对可以替换为优质塑料的工程构件要积极倡导。优质塑料轻便、经济而且高效,回收利用价值高,并在拆迁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在地震高发区房屋建设中,提高房屋抗震能力的同时要注重房屋建材的重复使用,采用复合型压缩板代替铝合金合板,提高房屋的利用效率。一旦房屋发生倒塌或者拆除,房屋建材都能够再利用,使建材良性循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门窗节能设计

房屋建设的门窗设计重在气密性和保温性两个方面。随着现在房屋建设技术的进步,房屋窗体和阳台越来越大,甚至很多建筑采用玻璃体的外观装修方式,房屋门窗、阳台的保温性直接影响到室内温度。如果门窗、阳台的保温性差就会使室内温度受室外温度影响大,增大室内供热的压力,在高温天气则会促使空调的高负荷运转。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东三省冬季寒冷,冻期长、供热期长,门窗的保温性能非常重要。门窗玻璃通常采用双层或多层玻璃,门窗与墙体使用弹性松软型材料进行密封,阳台多使用保暖阳台,墙体上粘有一层保暖塑料泡沫板,增加墙体的保暖性能和绝热性。在门子空腹内填充岩棉板或充聚苯乙烯板,或者采用钢塑复合门窗代替全金属门窗,降低金属窗体的良好导热性。

3、房屋的太阳能设计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少房屋使用过程中的电能、能源的消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我国对太阳能的开发也出于世界领先水平,太阳能供暖、供电设备容易购置并且维修费用低廉。房屋建筑在开发设计阶段应考虑到太阳能热水器的安放或太阳能发电机的安置问题。对墙体面积大并且光照条件好的建筑可以采用粘贴太阳能板,接收太阳能后将之转化为电能或热能,为居民减少生活用电或能源消耗。在以往的居住房中,对太阳能的利用仅仅体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上,利用价值低。房屋建设设计中,可以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的集中供暖,并利用到冬季的暖气供暖、浴室、洗衣房、工厂建筑用水中,充分发挥太阳能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4、房屋绿化

在西方国家的房屋建设中特别重视建筑的绿化。建筑绿化能够有效防止和减少环境噪音,增强房屋墙体的隔音效果,营造安静的室内环境。墙体、屋顶的植物还能够对建筑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高大树木的绿荫、攀爬类植物能够遮蔽墙体,避免建筑物在阳光下的暴晒,分散墙体的热度,减少墙体的热辐射,起到温度调节器的作用。楼房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差别、湿度、风力大小等都会发生变化。高层楼房在夏天会遭到阳光的包裹性暴晒,造成严重的能量消耗。采用垂直绿化手段,让爬山虎布满楼体能够有效调节楼房因高度而产生的不正常温度、湿度,改良楼体微气候,使楼房处于稳定的温度和湿度中,对房屋内部生活条件的改善、房屋的护理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城市墙体的光辐射和热辐射也会被垂直绿体接收,改善城市环境。垂直绿化还能够吸收城市空气中的粉尘,吸入空气中的不良成分排出氧气,对城市空气的改善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

5、总结

房屋建设论文范文6

笔者从课程自身特点、授课学时、学生及老师等方面剖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特点

本门课程的涵盖内容较广,包括民用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设计两大篇,为学生重点讲解的是民用建筑设计,主要介绍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的设计内容及设计方法,建筑物的六大构件组成(基础、墙、楼地面、楼梯、屋顶和门窗)、各构件所起的作用,及每一构件具体的构造方式。比如屋面构造,不仅要知道所选择的面层材料,还必须了解每层的做法,包括厚度、砂浆的比例等等。课程结束后还要给学生安排设计任务,进行一至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这种教与学的模式沿袭多年,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常常觉得这门课学起来很容易,但真正理解课程中的一些专有名词、构造方法等内容时却往往感到难以理解,考试时也很难答出理想的考试成绩。

1.2授课学时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原则,分配给房屋建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课时大量缩减,而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内容却纷繁杂多,学时和教材内容之间互相矛盾,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做到统筹规划、重点突出,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1.3学生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一方面,学生认为授课的内容浅显易懂,没有什么难度;另一方面,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虽然见过不同的建筑类型,但在运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一些知识,诸如平、立面的单元及组合方法,线条的处理方法,如何体现建筑形体的美感、质感的时候,没有相应的典型建筑实例现场演示,即使依靠最详细、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也是无法体现不同类型的建筑外观的,学生们自然而然会因缺乏想象而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

2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基于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实践,对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设想。

2.1教学内容精炼化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内容上应进行“精挑细选”,删掉老旧重复内容,强化技术应用性与时代性。如《房屋建筑学》教材里的墙和基础构造这一章里,有专门的一节内容涉及3~4个篇幅来介绍实心粘土砖,包括它的制备工艺、组砌方式、施工方法等,而现实中,在我国多数地区,这种粘土砖因会消耗大量土地中的粘土资源被政府颁发明令禁止使用,而以符合环保要求的各类砌块来代替,但从目前出版的各类教材来看,仍普遍存在以实心粘土砖为讲解重点,而对其他砌块却介绍很少的局面上。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教材中还会找到很多,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可能已经过时,而教学大纲中不做要求的内容,可能已经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主流,所以如何选好授课内容,与时展相并进,是确保学生将来学有所用的关键。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通过寻求多样化、丰富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

2.2.1教师授课和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课程讲授、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讲解告一段落后,针对基本概念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或某一建筑工程展开课堂讨论,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不断的互动、信息往来,听取学生们的想法、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学生们理解薄弱的地方,从而适时的调整课程内容,这对于老师能够自始至终的牵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都大有裨益。

2.2.2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在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大跨、超高、新颖、奇特的建筑结构日益增多,这些结构形式很难通过叙述表达清楚,只能通过搜集图像资料,加入文字、影音、动画等内容,制作成教学幻灯片呈现给学生,采取这种教学手段会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学习感受,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各种建筑结构在国内外应用现状、今后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有了更多的了解。此外,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授课之初,教师可将自己的电子信箱告诉学生,以便学生随时将学习课程时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可以及时答疑解惑,并在授课时有针对性详细讲解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将传统的板书教学和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就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量,给学生打下较扎实的专业基础。

2.2.3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各种建筑构件相互连接的方式错综复杂,头脑中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若能将现场实际工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讲解“屋盖支撑”这一节时,只凭教材上的图形学生很难理解各种支撑布置情况,这时可带学生到屋盖施工现场进行教学,通过实际物体,让学生了解各种支撑及其布置情况,以及各种支撑的作用。这样通过屋盖结构现场教学,学生对屋盖结构就不再陌生,对屋盖与各种构件的连接也会有较深的认识。

2.3实践教学要强化

实践教学环节要不断加强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环节,学生们会对民用建筑在平面、立面和剖面的设计过程有全面而具体的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命题多样化、工程化。给出多组接近工程实例的课设选题,最好每人一题,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方向自主选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过程管理。设计前,为学生进行设计专题报告,内容包括设计过程、规范、构造及建筑制图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制定详细的工作进程表。课程设计期间,加强培养学生使用各种规范、查阅手册和资料的能力。指导教师可随时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进程和设计能力都要有所记录;(3)科学的考核方法。指导教师应制定科学、公平、合理的考核方法,对每名学生的表现进行考量,结果应能反映出每名学生在设计期间的综合表现,例如课设成绩可从设计计算书的内容、施工图纸的绘制、平时表现、答辩情况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综合考量。

3结语

房屋建设论文范文7

总的改革思路是,传统大纲确定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1周课时量远远不足,实际教学中我们将其延长为2周,并且针对课程设计内容做了大胆的改革。由学生单独设计一幢建筑的传统模式改为一个班级按照校园建筑类型分成若干组,每组完成一类校园建筑的测绘、制图、局部设计。其中1周时间穿插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用于完成收集、整理任务资料,建筑室内外测绘,建筑立面速写、建筑平、立面的确定;另1周时间集中完成图纸修改汇总和建筑设计图绘制。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实际建筑出发,结合测量、制图、构造、设计各课程知识循序渐进地动手完成图纸,避免了学生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和建筑类型的单一,最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一)开始前的准备和要求

合理分组,任务到人,全班参与。在分组时依据校园建筑类型分6~7人为一组。素质较好的小组负责图书馆、餐厅等功能造型复杂的建筑,而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小组负责教学楼、宿舍楼等功能相对简单的建筑。从建筑测绘、记录数据、核实尺寸到收集资料、分析方案、绘制建筑图纸等工作,每组任务落实到人,安排好分工协作的具体细节。重温建筑测量、建筑制图与识图知识,强化建筑设计与构造知识。学生通过回顾以前课程的重点知识和自己动手测量建筑,加深、巩固测量、制图的应用技能,深入了解建筑设计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教师还可在课程设计期间讲解、播放一些优秀建筑和类似建筑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现场教学环境,加深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施工、构造过程和现场的理解,使学生不仅把设计、施工与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了解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多收集自己负责的相关建筑类型资料,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上课组织讨论其功能特性等,并与学校里的建筑进行比较分析,这也是学生间互相交流,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指导教师应提供设计时必需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醒学生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具体实施方法

1.建筑测绘。

每幢楼都没有原图纸,学生必须在测绘中确定建筑及细部尺寸,最后依据测出的尺寸绘制成平、立、剖面,因此,测绘是制图的基础。在测绘过程中学生发现比原本想象的要复杂和困难,不但要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测量知识测得又快又好,还要发挥空间想象力。他们碰到困难,一起动脑筋、想办法,通过细心琢磨,巧妙运用知识技巧,省时省力地解决了测绘中碰到的难题,形成了集体的凝聚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在确定立面尺寸时,学生先站在合适的位置纵观建筑,再利用相机或快速表现图记下全貌,掌握建筑整体形象,然后通过立面测绘确定建筑立面。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深入思考、讨论分析,或经教师指导,最终结合平面画出满意的立面。这些使学生深深地感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益处,不但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增添了就业的自信心。

2.绘制草图。

每个小组确定了建筑平、立、剖尺寸后结合校园建筑设计原理即可绘制建筑设计草图,教师指导时按照一个组一套图纸结合实物进行指导,并与学生交换意见。绘制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相互探讨中解决各种疑问,小组间的竞争也促使他们不断完善各自的设计,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在紧张活泼的氛围中得以充分激发。

3.鼓励创新,保留学生的个性化设计。

在建筑形式与平面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保留每个学生对细节的个性化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于有些建筑尺寸条件限制不能准确测出,允许学生做合理的改动,但是一定要在满足平、立、剖对应的前提下正确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保证了有一定的自主创新的设计空间。

4.按照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图纸。

最后学生在汇总制图时,又会出现一些细小问题,此时学生再次找出建筑制图书和参照规范,重新温习,修改错误,正确绘图,最后再绘制成建筑CAD图。学生不但重复记忆和整理前面累积的内容,而且又把建筑CAD完整实战演习了一遍,也算是额外的收获。

(三)教师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在学生绘制草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图纸与实物进行对比中检查、完善图纸。在这个绘图阶段,教师应展示一套标准设计图样,并指明图纸绘制的要点,防止学生犯一些常规错误。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照标准及时找出各自图纸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学生因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图纸的正确性。教师不应为学生准备得过细,否则就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采用互动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教育启发的双重作用,是一种很好的评图形式。在设计中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出一个分数,而不帮学生分析图纸中的问题,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

二、新的课程设计改革的优点

第一,这样的课程设计避免了学生对建筑设计不甚了解下的盲目设计,加强了知识的直观性,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尺度概念有了较深的体会,形成了牢固的记忆,进而树立起正确的建筑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本次课程设计锻炼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制图能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会直接从事建筑工程领域的设计与施工工作,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设计与制图能力影响深远。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依然是工程实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本次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地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不但绘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建筑设计和细部构造设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第三,采用这样的课程设计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培养要求,提高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课本到实物,从细部到整体,从分部到分项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正确对待建筑与构造设计。学生把测绘的数据变成了图形乃至图纸,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第四,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配合意识、团队精神,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初步建立学生全面协调统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整体意识。第五,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生熟练掌握了建筑识图、制图的能力,一般建筑的设计原理及应用,建筑构造设计能力和CAD制图能力,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第六,这样的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建筑测量、制图、构造、建筑CAD等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对前后课程的链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七,本次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锻炼,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耐心乃至恒心。学生普遍反映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学习,专业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增添了今后就业的信心。

三、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的配套措施

在教学方面的配套措施:(1)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CAD等前序课程与后续课程衔接紧密,内容紧跟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2)学院硬件配套合理,确保学生观赏视频、测绘、制图、电脑绘图等工作顺利进行;(3)图书馆的书籍丰富翔实,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专业素材与资料。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课程设计改革提供便利条件和导向作用。学院与系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与管理,指导教师注意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内容。

四、结语

房屋建设论文范文8

课程设计应该提前准备,紧跟课程内容,充分挖掘业余时间,在不同阶段不断地修改完善相应的内容。把课程设计与教学同步进行。这样,在不增加停课设计时间的情况下,加大了课程设计的时间跨度,从而为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提供了条件。通过系统教学把设计能力的培养扩展到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这两个教学环节中,使两个教学环节成为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对建筑设计能力的掌握。

1.1建筑施工图方案草图设计阶段

通常的情况下,课程上完了绪论、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也就是前四章的内容后,再加上早期工程制图已上完,学生对房屋施工图的方案设计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可以布置任务书,任务书的内容可以按教材上的任务书,单元式多层住宅楼设计。设计之前可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先进行草图构思,解决建筑功能分区与环境协调、平面构成、平立剖相互关系等问题,可要求学生做出若干个方案进行比较,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较为合理和完整的方案,并进一步细化尺寸及构造。平面设计是关键,先从平面入手,同时认真分析剖面及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综合考虑三者的关系,按完整的三维空间概念去进行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单个房间设计是确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以及门窗的大小和位置,而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据各类建筑功能要求,抓住使用房间、辅助房间、交通联系部分的相互关系,结合基地环境及其它条件,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各单个房间合理地组合起来。施工图的方案设计完后,上交进行第一次修改。

1.2构造设计阶段

民用建筑的组成分为六大部分,即墙体、基础、楼板地面、楼梯、屋顶、门窗。在课程中每一组成部分分一章讲解,每讲完一章指导学生在自已的建筑施工方案图上作出相应部分的细部修改,课程上完后整个修改过程就进行完毕。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又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学生也能把看似松散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体。同时利用了课后时间,节省了课程设计的时间。楼梯是建筑物中重要的部件。楼梯的净高在平台部位应大于2m;在梯段部位上应大于2.2m。在平台下设出入口,当净高不足2m时,可采用长短跑或利用室内外地面高差等方法予以解决。所以在本章节中作一个楼梯的大作业,包括平面图及剖面图的设计,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计周阶段

在设计周阶段,指导老师要拿出详细的指导任务书,以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任务规定的完整施工图的设计。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实践经验,不知道一套建筑施工图的完整内容,容易漏掉一些细节,并且对图纸的内容往往表达不全,不完整,并且对已学过的制图规范记得不清,画图顺序颠倒,因此画图前要作出相应的要求和规定,以便作出质量较高、幅面较为整洁的设计图纸。对于设计指导任务书,其主要内容如下。

2.1图纸一律用手工绘制

2.2合理的图面布置

要进行合理的图面布置(包括图样、图名、尺寸、文字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做到主次分明、排列均匀紧凑、线型分明、表达清晰、投影关系正确,符合制图标准。

2.3绘图顺序

一般是先平面,然后剖面、立面和详图;先用硬铅笔打底稿,再加深;同一方向或同一线型的线条相继绘出,先画水平线(从上到下),后画铅直线或斜线(从左到右);先画图,后注写尺寸和说明。一律采用工程字体书写,以增强图面效果。

2.4重视尺寸及名称的标注

①外部尺寸、内部尺寸、纵、横定位轴线编号及门窗编号、标注房屋各组成部分的标高情况、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出楼梯的位置、楼梯间的尺寸、起步方向、楼梯段宽度、平台宽度、栏杆位置、踏步级数、楼梯走向等内容;②注意线型的粗、中粗、细线的应用区别;③在底层平面图中,通常将建筑剖面图的剖切位置用剖切符号表达出来;④建筑平面图的下方标注图名及比例,底层平面图应附有指北针表明建筑的朝向;⑤建筑平面中应表示出各种设备的位置、尺寸、规格、型号等,它与专业设备施工网相配合供施工等用,有的局部详细构造做法用详图索引符号表示。

3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