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管理论文范例

调整管理论文

调整管理论文范文1

1.行政协调机制的作用。

应对公共危机,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至关重要。行政协调是调整行政系统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实现行政目标。对于我国而言,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过构建行政协调机制,能够更加有序地开展应对工作,提高处理危机的效率。一方面,政府要依靠其被赋予的权力协调好行政部门内部的关系,包括横向协调和纵向协调;另一方面,政府要协调好和其他参与主体的关系,既要确保自身地位不动摇,又要充分发挥其他参与者的作用,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危机。

2.基于我国当前的需要。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公共危机也悄然而生。我国的社会环境复杂,公共危机带来的危害更加广泛。因此构建行政协调机制迫在眉睫,这是政府职能的体现,也是公民权益的保障,更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下行政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较晚,且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社会情况的复杂性又增加了应对公共危机的难度。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国在处理公共危机时多是借鉴国外经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因为国情不同,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缝隙和空白,导致我国的行政协调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1.内部行政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公共危机预防意识。

对于公共危机的处理,既包括危机发生时的积极应对,也包括危机发生前的预防,而最好的危机管理就是危机的避免与预防。但政府部门往往缺少这种认识,认为只有发生的危机才是危机。甚至有的官员认为预防危机不能显示自己的能力,而能够处理危机才是获得政绩的机会。可见,缺乏公共危机预防意识是内部行政协调机制运行的一大阻碍。

1.2层级间信息沟通失真。

公共危机的出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初始阶段的信息常常不完全且具有不确定性。其实危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决策者不能及时掌握情况做出应对,可怕的是层级间信息失真导致二次危机的发生。非典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政府部门的隐瞒,由于不能准确掌握消息,领导者无法做出判断,最终致使非典愈演愈烈。

2.外部行政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外部行政协调机制是以政府为主导,协调与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当前我国在应对危机时,主要是政府一枝独秀,掌握一切大权,其他参与者的权责不明确,在实际的危机处理中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明确各个参与者的权力和职责,协调好相互间的关系,是处理公共危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3.缺少内外部行政协调机制的互动。

当前我国内部行政协调机制和外部行政协调机制都是各自运行,缺少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在应对公共危机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延误危机处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下行政协调机制的构建

1.政府内部行政协调机制的构建。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构建行政协调机制来应对公共危机。政府内部层级复杂,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存在缺陷:从纵向来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信息获取不对等,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信息缺失或失真。从横向来看,相关部门职责界定不规范、不清晰,在应对危机时存在重叠和推诿,不能及时有效地减少危害的发生。因此,需要构建行政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信息传达。

我国近些年危机事件较多,一是因为信息部门工作能力不强,未能及时察觉问题;二是信息搜集方法不科学,缺乏有效的搜集、分析方法;三是信息传达失真,为了推脱责任欺上瞒下的情况多有发生。因此,行政协调机制首先要确保信息的及时、真实,且这一环节贯穿整个危机处理过程,不容许半点虚假。

1.2危机响应。

危机响应指的是在危机发生时的及时反应,这个环节的出现说明两点,一是危机已经发生;二是已经做好准备应对危机。

1.3危机决策。

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会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先制定多套方案来预防。当危机发生时,实际的复杂会使事先制定的方案存有利弊,而决策者在此时需要协调多种情况,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

1.4危机处理。

危机处理是整个行政协调机制的核心,这是将决策落实到行动上的重要环节。危机处理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这不仅会影响到许多正常工作和业务流程,还要进行及时的信息通报和资源调拨。这项工作不是任何一个部门或机构可以胜任的,因此需要有一个能够协调各个部门的行政协调机制来应对。在危机发生时,政府部门需要运用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职责来确保以上四个环节的有效进行,通过协调部门之间、部门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将危机的危害性降到最低,尽最大努力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2.政府外部行政协调机制的构建。

2.1政府与其他参与者的协调。

政府虽然是应对公共危机最主要的力量,但必须认识到政府不能凭借权力而一意孤行。因为政府同样存在缺陷,在许多问题上缺乏客观的认识,因此要认真听取其他参与者的帮助和建议,协调好与参与者的关系,共同应对公共危机。

2.2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协调。

处理公共危机仅靠政府部门是不够的,只有各种力量相互配合才能有效、高效地降低危害,保障公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企业、第三部门、媒体和公民作为参与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在公共危机发生时,需要各自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这样才能显现出成效。如企业能够提供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第三部门能够集结国内外力量。所以协调好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对处理公共危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内外部行政协调机制互动平台的构建。

调整管理论文范文2

煤化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同时为了提高其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煤化工企业从来没有间断过探索改善组织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近几年来很多企业都为了实现员工和企业绩效统一,建立了绩效考评机制。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建立全员绩效考评机制是其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煤化工企业朝着人本管理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

全员绩效考评;企业管理;实施

企业想要开展好以人为本的管理,培养员工的技能和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其贯穿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每个方面,要求企业全员都要参与到绩效考评的工作中来。近年来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全员绩效考核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都加快了实施全员绩效考核的脚步。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全员绩效考评在煤化工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实施。

一、全员绩效考评的概念及煤化工企业实施的意义

1.全员绩效考评的概念。

绩效考评是对员工的工作状况以及工作的结果进行测定和评价,也就是以员工的职务为标准来评价员工在一段时间内对于企业所作出的贡献。现在绩效考评不再只重视评价的结果,而是兼具评价过程,不再只重视惩罚而是兼具改善。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是转向了双向的沟通和交流。

2.煤化工企业全员绩效考核的意义。

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实行全员绩效考评有利于其进行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是调整员工职务的根据,以此来达到合理用工、合理用人的目的。其次是分配劳动报酬的依据。煤化工企业和绝大多数企业一样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所以需要对员工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衡量,在企业中建立全员绩效考评可以更加准确的衡量员工的劳动,为按劳分配提供依据。再次,可以更好的对员工实行激励措施。考核本身就是一种激励,通过对员工的考核对于其表现好的地方可以进行奖励,对于表现不足的地方要找出其问题所在,并且要明确员工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使更多的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比较旺盛的精力,从而完成组织的目标。最后是员工进行培训的根本。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对企业的员工事项绩效考评可以对员工的情况了解的更深入细致,从而可以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也为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员工可以把自己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同时实现企业和个人的价值。

二、当前煤化工企业全员绩效考评的发展现状

企业经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收益,使企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煤化工企业规模的扩大,相关管理理念的革新,煤化工企业也变得更加重视绩效管理,并且在全员绩效管理的实施中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问题出现:

1.员工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煤化工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员工都觉得绩效考核就是每年所填写的那几张考核表格,相互测评打分,几乎每年都是同样的形式,所以实施与否并没有什么差别,会对绩效考评的实施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这些现象的出现其实都说明了员工没有正确的认识绩效考评体系的重要性,他们对绩效考评的认识也仅仅是考评这个环节。

2.绩效考评的随意性过大。

在煤化工企业的全员绩效考评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定量指标少,定性指标多,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也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一切考核都是根据考核者自己的理解来进行的。因此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考核的正确性也因为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误差。比如考核者在对和自己比较相似的员工进行考核时,一般会对他们做出比较有利的评价;或者是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这些比较经常发生的行为都使得绩效考评失去了本身的作用和价值。

3.绩效考评方法比较单一。

对员工的绩效考评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需要合适的考评工具来进行考核,但是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考核手段单一,不适用量化测评工具,使得绩效考评的实际操作性大大奖励。另外针对考核体系的设计也有不科学的地方,不管是考核体系过大或者是过细都会降低考核的可操作性。如果考核体系比较笼统的话,会使考核过程中使用的考核标准过于的模糊,会不好掌握考核的尺度,另外考核的结果也会和考核者的素质息息相关。如果考核体系过于细化的话,会使考核的程序变得十分繁琐,增加了考核者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导致考核无法正常有效的执行,所以很多的考核者就只好走过程,降低了绩效考评的可信度。

三、煤化工企业全员绩效考评的实施方法

1.煤化工企业实行全员绩效考评需要遵循考核原则。

绩效考评是一个过程,想要促进全员绩效考评在煤化工企业中更好的实施,就必须要做到:第一,考核的标准一定要制定的科学合理,规范客观,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第二,考核的程序必须要可行。考核的程序需要尽可能的简单和直接,以此来确保考核可以有效的实施;第三,考核的结果需要公正有效。想要确保考核结果的有效,必须要建立起考核的审核和监督的系统,对考评者的权责进行考核,明确考核者的责任。第四,考核的结果要与个人岗位工资晋级和职务升迁挂钩。

2.煤化工企业实行全员绩效考评需运用“三个延伸”。

2.1从重视过去延伸到重视未来。对员工实行绩效考评一般都是对员工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所以它评价的是员工过去的得失,以考核的结果来对员工过去的表现进行一个总结,前瞻性并不明显。所以现在需要转变之前的那种想法,要向前看,帮助企业进行前瞻性的看待问题,充分的利用绩效考评的结果,对员工进行合理的评价,及时的发现员工在工作方面的问题,有效的帮助员工和企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障碍进行合理的预测,帮助员工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完成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

2.2从重视结果延伸到重视过程。之前对员工的考核重视的都是考核的结果,而绩效考评则十分的注重考核的过程,它所关注的是考核的每一个环节,对员工进行动态的管理,而且也会对整个的考评过程进行追踪。如果只重视考评的结果,就好像是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样。而决定一位员工能发展到何种程度的往往是其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的时候一定要把重点转移到考评的每个环节和过程上,实行动态的考评。监控考评有没有偏离预定的轨道,进行及时的追踪,让员工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顺利的实现晋升,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双赢。

2.3从重视奖罚延伸到重视能力。对员工进行考评的主要目的就是依据考评的结果对员工实行奖罚,绩效考评所重视的不仅仅是对员工奖罚而是要在奖罚的基础上根据考评的结果来详细的分析原因,对于一些能力不足的员工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在煤化工企业中实行绩效考评,根据考评的结果对高绩效的人进行表彰促进他们更快的进步,这样就会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对于低绩效的人需要淘汰,如果无法淘汰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防止有人掉队。当然不仅仅要重视奖罚,还需要更加重视员工能力的培养,找出高能力和低能力员工之间的原因,制定培训和发展计划,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最大限度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当前煤化工企业进行不断的改革,对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其更好的发展需要对其员工实行全员绩效考评,这种考评方法的顺利的落实会促进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

作者:方国辉 单位:神华宁煤集团烯烃二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刘舟平.企业管理中全员绩效考核科学实施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217.

调整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深化体制改革;人性化管理;社会工程学

一、背景概述

(一)时代背景

我们所出的是时代,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网络时代,更是一个瞬息万变、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竞争压力极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弱肉强食的市场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在管理。

(二)人性化管理概述

人性化管理[1]就是通过在项目中不断营造和谐温馨的团队氛围,通过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来提高整体的创造力和竞争力。自星巴克提出“贩卖人文关怀”的概念迄今,如何打造团队整体的人文关怀成为了日前业界研究的重点之一。人性化管理就是一方面在立足工作本身,另一方面围绕工程项目职工生活、工作的周边环境,从而使企业更加具备人性的光辉,最终达到有效挖掘职工工作潜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可以说,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抓好生产工作的同时,把“人”这个生产要素摆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这对于传统企业的以机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思想理念而言,是划时代的变革,同样也是对科学管理的理性继承和客观弘扬,依照人性来管理企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了综合反映当前国内外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本文将以项目管理为关键词从CNKI检索得到的1028条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了如图1、2所示的文献脉络图和关键词聚类甘特图。通过对上图以及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分析,不难发现:现如今的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正逐渐注入人性化管理以及科学管理等元素,同时风险控制以及安全工程等名词也逐渐占据了更多的研究比重,可见在工程领域,无论是建设单位、监理部门亦或是业主单位都逐渐对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加大了研究和投入。接下来,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项目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加强工程项目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通过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工程项目企业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加强工程项目中的人性化管理。

(一)深化人性化的管理机制

论及提高管理方式的人性化,则是要注重管理方式中的情感化。因为人性化的黑心便是激发项目团体内所有人员的正向情感,并尽可能消除人们心中的消极情感和困惑疑难。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负责人,如何充分发挥情感在项目管理中的效力,充分开发项目内部人员的潜力和动力,势必要给项目人员以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博得项目人员对于项目的投入度、激发其内在动力并创造出无限可能以至于高效甚至超效达到既定的项目规划。

(二)注重生产管理中的人性化元素

在项目的生产施工过程中建立精细管理的考核制度,同时结合项目本身认真查漏补缺,采取替代方案取代不利于高效施工生产的措施,从而实现人员结构和项目工作效率的双向优化。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实现“精耕细作”;在经营过程中达到“精打细算”;在管理方案中做到“精雕细刻”[2]。

(三)塑造企业文化形象

企业的业绩决定企业的下限,而真正能够决定企业上限的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以项目为执行主体,以共同利益为运作核心。企业文化不仅仅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得好,还决定了能否走得远、走的稳。

(四)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

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每一个企业所向往和追求的,所以营造一个竞争和进步相辅相成的团队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完善的人力资源体制以及令人满意的薪酬待遇,对留住和吸纳优秀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结论

从路桥工程项目本身来看,实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性化施工都是项目管理者所必须着重把握的方向。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生产经营的持续化,便是要在“用户”和“市场需求”上大做文章。作为管理者要充分理解和运用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因为人性化管理理念已成为当今项目管理领域的大势所趋。所以,只有通过不断深化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注重生产管理中的人性化元素、塑造企业文化形象并为项目中的每位成员提供完善的生涯职业规划,才能在当今这个竞争激流中不断保持优势,从而提高项目效益[3]。古人云,观乎人文,化成天下。只有通过项目团队内部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力和凝聚力,实现产业的内部优化,才能使我们在竞争的洪流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以立于不败的境地。

参考文献:

[1]段煜.浅谈施工企业项目的人性化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5(08):48-49.

[2]谢炯.人性化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灵魂[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C].:贵州省土木建筑工程学会工程管理分会,2006:3.

调整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汽车设备;管理检修;重要性;问题;对策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每家必备物品之一,而汽车生产商的兴建和改造也称为时展的趋势。在此现状中,高品质的汽车设备管理成为当前汽车生产商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准和设备检修的效率,才能真正在整体上提高汽车供应商的综合效益。由于当前汽车设备生产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检修范围也更加广泛,导致其技术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工作人员需以针对性更强的、科学高效的方法提高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实际效果。

2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重要性

汽车设备的管理与检修工作在汽车生产方、销售方以及维修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纽带和协调作用,每个设备的生产安全和运行的质量情况都对整个汽车销售市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我国当前汽车市场逐渐呈现出生产商繁杂的现象,越来越多的生产设备厂家的出现使得设备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只有从合格的厂家购买相应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最为安全、科学、可靠的技术加工,才能减少设备的故障率。而做好以上内容都离不开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相关工作。一个正常运行的汽车市场一旦缺少优秀的设备管理维修人员,其汽车销售与服务工作必然受阻。对设备管理检修工作了解并重视,更有助于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实施。

3当前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存在的问题

3.1检修技术薄弱,管理方式不当

当前我国的汽车检修市场主要包括4S店、专修店和一般汽车维修店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检修店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层次。4S和专修店对汽车设备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检修能力都相对较高,也比较专业,但价格相对昂贵。而一般汽车维修店数量更多,价格也相对便宜,受众面广,但由于缺少正规的资质管理,一般的检修店定价随意,检修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难以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加之相关部门缺乏针对性强的管理模式,导致管理与技术不挂钩,管理方式脱离了实际的检修情况,不利于更好地维护汽车设备市场运行。

3.2职业门槛较低,相关机制不健全

根据相关规定,汽车设备检修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规定认证的汽车修理工职业等级证书等相关证明方能从事汽车设备检修工作,而实际上一般的设备检修方并没有真正达到这一要求。很多小地方的设备检修工作只是打工者和其他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职业门槛较低,职业资格制度形同虚设,相关制度没有实效性,无法发挥其真正的管理作用。

3.3存在安全隐患,服务体系不完善

汽车设备的管理与检修应当根据地区不同规模进行服务内容和流程的规范,而部分企业单位对此方面是极其缺乏约束力的。本身我国对于汽车服务维修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的制定就缺乏统一的规范,更谈不上对相关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意识的提高了。此外,部分汽车检修商只是有一定的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识而没有实施真正的管理举措,另一部分企业则制定了相关规定和体系却没有标准和方式去督促员工执行。加之企业在设备安全管理这种对实际效益提升不明显的事情上投入极为不足,也缺少合理的预警体系,一旦发生问题难以应对,导致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4如何加强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效果

4.1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政府需要提高对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部门的工作的重视程度,带动相关院校对相关专业进行课程调整与改革,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大对管理人员检修专业的技术培训;其次,各个汽车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监督机构,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工作任务分配,提高制度的落实率,一旦出现问题必须责任到人,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结果进行检查和调整,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制度,才能更好地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最后,充分利用每一次的设备采购机会接受设备机械厂家、商与企业进行专题培训的方法,提高地方区域服务水平和检修能力。

4.2学习和推广检修技术,强调安全管理理念

透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市场的价格、配件情况、技术水准等内容,从而更好地完善相关约束机制,加大惩处力度,规范行业环境,结合社会舆论的监督净化汽车行业市场,定期检查和曝光技术水平低的汽修店,确保整顿顺利。此外,还应不断加强对检修技术与管理运营内容的学习,通过定期培训以及交流实践的方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检修流程和服务内容进行合理的规范和调整,优化系统策略,进而能够在避免出现故障错误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将安全管理的工作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

4.3完善设备管理与检修体系,提升职业道德

多个企业、部门增强交流合作,协调好各自工作内容与管控方面,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传播渠道增强维修常识的普及,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公安车辆管理部门以及综合检测交通汽修部门的不同作用,提高监督管理的综合力量。此外,还应当加强对汽车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建设,通过实际案例的介入,让相关人员对违法案件及相关惩罚结果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积极主动的避免错误出现。同时提高不同类型汽车使用者的知识常识,减少上当受骗的次数,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切实促进健康的汽车市场的建成。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认识到了相关工作的复杂性、系统性,以及相应的加强效果的方法。在实际的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工作中,相关部门及人员必须更加严格、科学的进行设备管控与监督工作,确保其在安全、高效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斌.浅谈矿用汽车设备点检管理[J].矿用汽车•管理与效率,2012.

调整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发展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财务管理的实施应用水准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发展方向及发展空间,财务管理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为保障企业未来经济发展长远及稳定的前行,故而企业应将工作重心放置于财务管理上,通过财务管理的方针来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及经济活动,为实现企业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1财务战略

1.1内涵。财务战略是指以企业未来经济发展为主要实现目标,结合未来发展目标,将企业现有资金、资产进行统筹规划,并结合未来经济业务将带来的经济利润及可吸收外界投资、融资资金量,本着实现企业资金最大运营效益的发展目标,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设计,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及资金投入重点项。

1.2意义。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变迁,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也会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为了实现企业未来经济发展长远稳定化,企业的财务战略制定应适应时代变化,追随变化发展方向,进行发展规划调整,以确保企业现有财务战略规划适用于现阶段经济发展方针,同时做到可有效结合现有发展优势助力企业前行,规避现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风险,稳定企业发展道路。

1.3选择。为稳定企业未来长远发展经济利益,企业在对财务战略进行选择时应结合现有经济发展趋势、政府相关政策、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专项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行业销售周期、市场扩张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为企业制定一个适合于自身现阶段发展的财务战略,以求通过财务战略的定制与实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实现利润降低亏损,助力企业经济发展,强化自身竞争力,有效抢占市场有效份额,稳固自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

2筹资方式

2.1内涵。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运营及统筹,而筹资则是企业为满足日常经营、扩大发展规模针对企业、银行及相关政府部门筹措资金的一种集资方式。筹资按其时间长短分为长期筹资及短期筹资,当企业以扩大经营为目的进行筹资时,普遍会采用长期筹资这一筹资方式,而长期筹资按其来源渠道不同被划分为以下三种方式:其一,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从证券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其二,通过专项申请,以银行抵押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其三,通过融资方式,向其他去企业或各人出让公司部分股权,来取得筹资资金。以上三种筹资方式,企业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需求,自行选择最为适用企业现阶段需求的筹资方式。

2.2优缺点对比。每一项事物都具有正反两方面,同样筹资方式也因其来源渠道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特性及优缺点对比,根据上段文字所述,按照成本及风险将筹资方式进行规划及分类对比优势劣势,具体表述如下:其一,按照成本划分,当企业选择通过发行普通股股票债券这一筹资方式时,其优点便是支付股利成本较低,但缺点则是,由于向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导致股权较为分散,不利于企业整体统一经营管理;其二,按照风险划分,企业为谋求较大筹资金额选择出售公司部分股权向其他企业或各人取得筹资资金,其优点是企业通过融资方式获取大量可支配现金或所需设备,减少企业专项需求大额支出,其缺点则是,将会导致财务状况负担过大;其三,按照偿还时间长短划分,企业向第三方机构以贷款形式获得所需筹资金额,优点是申报流程及结果合理规范化且风险较低,缺点是可借款项金额较低,无法满足大量资金需求。

2.3选择。企业需要为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产生筹资行为时,应结合企业未来发展资金需求量及企业自身实际经济实力,并结合多项筹资方式间存在的优缺点对比,综合市场当下及未来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面临的可控风险,将上述条件相结合,选择最为适合企业自身情况发展的筹资方式。

3杠杆利益与风险

3.1经营杠杆。经营杠杆即为企业为获取经济利益而进行的生产经营行为中成本与利润间的互制关系。具体表述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假设当企业经营产品自身的单价及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销量上涨,而固定支出成本不变,导致单位成本下调,从而使利润点上浮的产生经营现象。这种经营现象必须满足大规模量化生产的生产前提,只有批量化规模化的生产才能实现经营杠杆所表述的利润可实现价值,故而企业为获取利益最大化,应强化发展扩大规模,实现批量化规模生产经营水准,以谋求利益发展空间最大化,实现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样在给企业未来发展带来帮助的同时,经营杠杆自身也存在着一定风险,如对市场需求估量失误,单纯一味的扩大生产量,将会导致产出品直销,使企业面临巨大损失。

3.2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即为财务核算中涉及财务性质间的相互关联,具体表述为息税前利润的变化对企业资本及利润的影响。企业在经营中应合理有效的利用财务杠杆的特性,以此来提高企业资金运转利润率,为企业资金流转创造更大空间,实现利润攀升指数最大化。

3.3联合杠杆。联合杠杆顾名思义,即为将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相结合,利用双方具有的特点及优点,为企业构建一个良好的经营规划统筹,使企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中可以有效选择经营策略,规避可操控风险,实现企业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财务战略、筹资方式、杠杆利益与风险三方面进行阐述,愿以此文阐述内容为有需者提供微薄助力。

参考文献

[1]黄平.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金明慧.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3]朱文莉.基于资本运动矛盾与平衡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张帆.试论现代财务管理中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

调整管理论文范文6

一、课题研究的情况

2014年初,我中心从全市学校后勤管理的“观念落后、不创新;管理粗放、不到位;做法简单、不高效”现状着眼,立足全面提升我市学校后勤管理水平,成立了辽源市教育学会学校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并提出了《学校后勤管理创新研究与探索》这一课题。作为省教科办、省教育学会、市教科办的重点研究课题,总课题下设6个子课题,由市直、县(区)13所学校承担,共174位城乡中小学、幼儿园的后勤管理人员参研。2015年11月,圆满结题。此项课题不仅是我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更开启了我省学校后勤管理科学研究的先河。课题研究成果,直接惠利于课题研究实验学校,成为推进实验学校后勤创新管理与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动力,为我市学校后勤管理理论发展和文化提升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6年我中心又将《学校后勤管理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申报为省、市“十三五”课题,总课题下设14个子课题,由市直、县(区)14所学校承担。目前,结合全市学校后勤管理实际,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正稳步向前推进。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十二五”课题已圆满结束,“十三五”课题仍在进行。但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学校后勤管理课题研究工作的现状仍不容乐观。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难

课题研究虽是我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在实施过程中有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的指导点播、基层学校的极大热情等有利因素,但仍存在诸多难处。一是基层学校缺乏研究环境。很多领导、学校后勤管理者及教师仍认为学校后勤管理就是为教育教学提供物资与后勤保障,只需力气,无需理论,更无需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给予的鼓励、支持不大;二是后勤人员缺乏研究理念。后勤工作人员常是年龄大或不善教的教师,工作中多是弯腰干活,少于书本研磨,不愿自我改变;三是后勤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有的后勤人员常沉醉于老规矩、旧经验的信手拈来,没有想法和创新;四是后勤管理人员精干人员少。许多优秀管理者大多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后勤管理人员中即使有优秀者,也多是一人身兼多职,工作繁杂,没有时间、精力从事课题研究;五是基础教育中的学校后勤管理研究资源缺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看到国内外对高校后勤管理创新研究的较多,占到九成,而对中小学和幼儿园后勤管理创新研究的极少,不足一成。在学习和培训中,非常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和专家。

(二)低

我中心开展课题研究至今已五年,但在实践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与教育教学研究的差距。一是零基础。“十二五”课题研究虽是我们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后作出的创新举措,但它是我省第一次关于学校后勤管理领域的研究,没有任何经验和成熟模式,完全借鉴教育教学研究也只能是照猫画虎,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二是起点低。参研人员多数为第一次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后勤管理者。即使有的实验校为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有质有量地完成,采取“校长亲自主持”“将学校教学校长和教研主任纳入课题组”等有效措施,给予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但这些在教育教学一线的精英也是第一次开展后勤管理领域的课题,缺乏实践经验。参研人员只能是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在“十三五”课题研究中,参研的14所学校也只有一所学校是参加过“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其余都是零起步。

(三)变

我们一直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打造一支勤于实践、乐于研究的学校后勤管理科研队伍。然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变数”,影响着课题研究的进程。一是人员变。在“十二五”“十三五”课题研究中,常有对课题研究既有热情,又肯实干的人员工作被调整调动,使课题研究陷入搁浅、停滞状态或缓冲局面,而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即使出现人员变动,也不易发生这种情况;二是热情变。课题申报之初,实验校热情很高,但随着课题实施,有些学校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研究积极性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如有的学校开展校园环境建设的研究,但由于基建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占据了课题主要成员的精力,而且使课题研究的原有设想全盘打乱,无法开展。

(四)散

学校后勤管理课题研究刚刚起步,许多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尚未意识到其重要性与紧迫性,仍是站在原位思考和解决问题,缺乏创新思维和长远打算,造成课题研究工作参与人数少、力量薄弱,达不到人员最精、团队最优、资源最合理的理想状态。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

学校后勤管理课题研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如何破解难题、有效开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十二五”“十三五”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拘形式,集思广益,以实际问题主导研究方向,以创新思维突破管理瓶颈,引领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做到研究有热情,解决有思路,实践有总结,成果有特色。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做后勤管理课题研究

在“十二五”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倍感压力。如何引领基层学校后勤管理者在没有任何经验和借鉴的崭新工作领域中突破自我呢?我们觉得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基层学校后勤管理者明确意义,找准方向,树立信心,鼓足干劲。一是明意义,引方向。研究之初,课题申办学校并不完全明了参加课题研究的意义,甚至认为是上级部门的一项工作,需要给予支持和配合。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专题会议中给予解读:我们开展的课题研究,是在充分调研我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意义在于引导后勤人员运用科学、高效的方法解决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于站在文化后勤高度,改变后勤被动服务、低效管理的状态,创设更好的育人环境;在于为后勤管理中的亮点学校提供展示舞台和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进全市学校后勤管理的发展;在于发掘、培植学校后勤管理人才,打造一支后勤管理精英队伍;在于提升后勤人员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二是增信心,鼓干劲。我们利用一切有利契机宣传开展课题研究的优势。在尽可能减少参研人员畏难情绪的同时,还通过会、培训学习、专家指导、展示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基层后勤管理者创设良好研究环境,激发研究欲望,感受研究乐趣,明确研究方向,清晰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能力。

(二)怎样能做好后勤管理课题研究

学校后勤管理课题研究是一项全新工作。如何能做好呢?需要顶层设计,全盘谋划;需要用心实践,精心提炼。为此,我们从9方面入手。1.踏实研究,落地有声。我们要求实验学校课题研究不要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要做接地气、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研究要从小事着眼,从细处做起,从设立目标到执行目标,再到达成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使研究成果务实有效,最终能够惠利于学校、师生。2.量身打造,彰显特色。每所学校的基础情况、发展理念和文化背景不尽相同,课题研究也不能千篇一律。我们因势利导,从申报课题开始引导学校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研究。如东丰县五道岗小学比较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收到一定的成效。如何通过课题研究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特色?经过深入研讨之后,学校将《学校节能减排创新研究与探索》申报为子课题进行研究,累累硕果给学校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3.打牢基础,稳步推进。学校后勤管理课题研究内容虽不同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内容,但研究方法是相通的。因此,我们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紧跟市教科所的课题研究工作步伐,无论是外出学习、专家培训,还是规定工作、专题活动,我们都积极参加、认真开展,有条不紊地做实做好。同时,我们总课题组经常深入调研,进而结合实际开展针对性研究工作:编写后勤管理课题《操作手册》、组织子课题学校校际交流、邀请专家培训指导、开展特色活动、总结特色和成果等,QQ群、微信群和电话经常成为课题组成员交流讨论的主阵地。研究团队成员各抒己见,各项活动集思广益,最终达到了积跬步,致千里的良好效果。4.加强宣传,赢得支持。学校后勤管理科研创新工作,是辽源市的一项创举,在全省是唯一的。在前勤,立项教育教学课题,已是常规,早已形成课题研究工作的丰富经验,改革创新层出不穷;而后勤管理课题,则是新鲜事物,犹如雾里看花,尚在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求得到各级领导和师生的理解、支持,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同时,也借此吸引更多的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项创新工作中,壮大后勤管理科研队伍,改变学校后勤管理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5.注重调研,强化指导。为使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成为走过场的虚假课题,不成为只要证书、荣誉的趋利研究,我们每一次课题立项,都会深入基层调研,并把实实在在的研究课题分解,使实验学校有研究内容、有研究思路、有研究特色。课题立项后,为掌握各实验学校的课题实施情况,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基层学校的想法、特色,准确定位,正确指导,我们总课题组常常深入到课题实验学校进行专项督导、调研。调研时坚持做到“四点”。一是听。即听取汇报,掌握情况;二是看。即查看资料,观看现场;三是谈。即访谈交流,集思广益;四是思。即分析总结,解决提升。调研工作成为掌控研究进程、强化问题整改、制定后续研究规划的有效依据。6.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在课题研究实施进程中,我们常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特色研究活动,以达到引领、激励和培训的目的。如,我们召开课题研究规划汇报会,有四所学校和总课题组皆用PPT进行现场汇报交流;全员参加与重点交流结合,汇报交流与现场参观结合,达到了形式多样化,为亮点学校创设了展示的平台。7.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调研、活动、总结、汇报等方式发现典型学校和优秀个人,并采用各种载体予以宣传,达到以点带面,以优带弱,全面推进的目标。如,东丰县五道岗小学在《学校节能减排创新研究与探索》课题研究中有想法、有特色、有实效,“校园无垃圾桶”“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制成教具、装点校园”等做法成为全市的亮点和特色。我们以五道岗小学等先进典型为范例,真实再现课题研实验校的创新做法、特色成果以及机遇变化,用看得见的事实引导和鼓励其他实验学校潜心学习、用心研究,真正起到了优秀带后进、几点带全面的有效引领作用。8.优化队伍,奖惩并举。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初,基本是学校申报即可参加,意在鼓励更多的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加入到课题研究中来。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会不断优化研究队伍,优胜劣汰。我们会通过搭建展示平台、优秀评选倾斜、研究成果推荐、争取资金支持等方式奖励在课题研究中表现突出的学校或个人;而对于研究中热情不高、工作懒散、效果不佳等情况,则以多种方式督促、批评和调整,在“十二五”“十三五”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和奖励了许多有干劲、有素质、有理想的后勤管理人员,凭借他们优秀的职业素养,必会成为辽源市学校后勤管理中的精英和骨干。9.总结成果,多方推广。我们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及优秀成果的交流推广。如,将“辽源市学校后勤管理论文征集与评选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论文编撰成《“学校后勤管理创新研究”首届论文交流集》;在辽源市学校后勤管理经验交流会中,东丰二中、五道岗小学两所课题实验学校承担了现场观摩任务,并分别在交流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将“十二五”课题研究成果制成专题片播放,宣传;将我市校园环境建设的成果以摄影展的方式征集,以画册的方式将辽源教育发展的累累硕果予以展示;将成功经验、重要成果在《学校后勤管理简报》中发表等。

四、对课题研究的思考

调整管理论文范文7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

(一)全面信息化建设水平偏低,大数据处理难度大。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落后,高校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部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信息进行全面信息化。就比如,我国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学生信息档案管理虽然已经采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但往往仅停留在解决业务管理层面,未能有效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创新应用全电子信息管理模式,且没能有效利用积累的历史信息数据,这样无疑会阻碍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高校电子化信息管理中存在着不同的系统,未能够实现对学生信息的集中管理,不同系统之间未能有效融合在一起,这样会加大对海量数据信息的处理和利用难度[1]。

(二)缺少专业信息管理人才,未能达到真正大数据管理。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都是由管理专业人员负责,这些工作人员缺乏专业信息化处理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出先进信息管理技术的价值作用,提高对海量学生数据信息的处理质量和效率,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排查解决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不足,他们对新型信息处理系统还不够了解,实践操作经验不足,未能达到高校真正的大数据管理,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方能胜任对各项学生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目标。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改进措施

(一)构建完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面数据化。基于大数据时展背景下,高校要积极构建出科学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学校内部教务、教学评价、财务以及学生综合事务等管理系统有效融合在一起,规范化标准化,实现所有数据信息的统一处理分析和集中管理储存,全面提高数据信息的传递分享效率,最大程度发挥出校内数据信息资源的价值[2]。此外,高校要积极引进应用各项先进信息处理技术和设备,加强对学校数据处理中心和运行维护中心的建设工作,确保学生相关数据信息能够在系统内安全稳定的持续运行。

(二)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综合水平,组建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高校在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工作中,要特别注重两个方面工作内容:(1)学生管理各环节的统一集中管理。主要包括了学校教务、财务、后勤以及图书馆等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工作,高校领导要引导他们树立起先进的管理工作理念,能够高效运用各项先进技术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工作。(2)辅导员管理。在高校日常学生教育管理中,辅导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要给予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建议,还必须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各项不良现象与问题,督促他们进行改正,避免学生误入歧途。高校在组建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时,要高度重视对这两部分负责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展开专业信息化培训教育工作,邀请社会专家学者到校进行讲座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灵活运用好各项信息处理技术,针对学生实际学习发展情况,优化改善学生管理措施。

(三)完善学生管理信息化功能,提高信息化程度。高校要想保障自身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科学按照顶层设计原则,对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建设实施以及运营管理明确设计统一标准,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特点,描绘在校生“生命周期图”,构建出学生综合管理系统,并积极完善学生管理信息化功能,提高学校内部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与此同时,各大高校在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要充分保障各个环节工作的系统性、普适性以及科学性,管理人员要充分掌握运用学校建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各项功能加强对学生信息的高校管理,挖掘出具有价值的的数据信息,为高校作出学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时代,高校要想保障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就必须有效构建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丰富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强化对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对学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阳.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社会发展,2016(2):47-49.

调整管理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职学生;经济管理专业;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所对应的应用能力主要是市场经济分析能力、企业经济管理能力,其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需要为所供职的单位从经济学角度、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方向来建言献策,找到最佳的企业经济发展路线,与此同时,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掌握十分重要。现如今,在提升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只有大学语文课,而且在这一课程教学中能力目标的培养比较模糊,再加上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的公共课,所以教师教学也存在懈怠,没有专门拿出教学单元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导致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多存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上的短板。

一、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现状主要表现为能力优异者少,处于中下层次水平的学生多,而且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别,从语文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处于中上游水平的学生数量多,但是真让学生施展拳脚、展现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时,学生的表现都很一般,较少有能力出色的学生。可见,很多学生都是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进行了突击性的复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只能说明学生经历多年的应试教育,在语文方面的应试能力比较强,但是真正让学生从事一些社会工作时,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短板就表现出来。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师教学重技术、轻素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几乎不体现在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中,而且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很多教师并没有现代企业的职业经验,不了解当前企业对经济管理人才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的要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设定。而当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后,往往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水平方面比本科院校的同专业学生差很多,学生的未来晋升通道较窄。可见,当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现状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所以必须从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视角重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

二、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目标要求

(一)“听说读写”四位一体能力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首先表现为最为基本的“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能力,从当前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表现来看,这部分学生并不重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尤其经济管理作为理科专业,其专业课中包含了数学、计算机应用、经济学原理、财务会计等方面的课程,只有大学语文是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相关的,其他课程都更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操作能力,所以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将提高自己的计算、思维、操作能力放在第一位,认为未来专业发展中并不需要过多的发表意见看法或者是进行写作论述。这种专业偏见持续存在于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思维中,影响了学生“听说读写”四位一体能力的形成。

(二)专业语言文书表达能力

上述“听说读写”四位一体能力侧重于与人交往表达、自我思想的表达和行为的解释等,但是除此之外,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汇报自己的专业成果时还需要运用到专业的语言文书表达能力,而几乎大多该专业的学生不具备这种能力。从教师教学中可以发现,即便是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优异的学生,也未必能够准确、详细地描述汇报出自己的专业理念和思路,甚至于有些学生的专业计算能力和语言文书能力直接呈反比。在缺乏专业语言文书表达能力时,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往往缺乏准确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容易在未来工作中因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欠缺影响到工作的效率。

(三)普通话能力

在现代社会,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还必须具备普通话能力。由于高职院校的招生范围较窄,很多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都是本地学生,学生在相互交流时习惯于用方言交流,即便是学生会说普通话,但是说也并不标准,语言发音含糊不清,很多普通话词汇用方言词汇代替,影响了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社交。因为在日后就业中,学生的就业范围可能遍及全国,普通话能力影响着与其同事、上级的交往,也影响着自身想法的表达。而且结合普通话能力测评来看,学生在最后一部分自由表达方面的表现都不太好,很多学生说不上几句就结束了,直接影响最终的测评成绩。但是普通话测评并不能让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师直接掌握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所以需要一些新的测评检验方式。

三、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方面存在“功利性”思想,误认为这方面能力并不重要,只要足够应用日常交流即可,但是这种错误的思想不符合现阶段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际上,早在2012年我国在《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就已经提出了通过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现如今距离该规划纲要目标实现的时间已经不多,但高职院校中还没有真正落实好相关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影响了国家人才培养大政方针的实施,所以必须要抓紧时间,采取一切可能的策略来提高各专业人才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结合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来看,以下策略的实施和应用可尽快解决教学中的短板和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一)调整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中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会在有限的三年教育时间内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第三年学生要到岗实习,留给教师教学的时间其实只有两年,所以想要提高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必须从一开始就调整该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目标,从单纯的重技能培养转变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综合能力培养为体系,留出足够的时间,引进专业的教师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让学生掌握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之间的区别,并能够独立完成口头论述和论文写作。而且在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也可以作为重点考察项目。

(二)改革创新高职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及内容

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中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相关的课程就是大学语文课程,但是该课程由公共课语文教师授课,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不直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所以在大学语文课程之外,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有必要专门开展一门专业语言文字应用课程,以丰富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在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首先要结合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要求来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培育学生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表达、经济管理论题论证、职业交往表达及职场书信往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学生在第三学年进入实习岗位以及就业打好基础。当学校开设此类课程之后,学生也自然会认识到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地,学生能够形成主动提高自身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创新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方法

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性,通过语言文字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构建互动性、参与性强的教学模式,形成师生频繁、有效地互动,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让学生真心认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提出的能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减少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理论讲解,形成“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类课程,在教学中,可多应用情境模拟、翻转课程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尤其是情景模拟教学更能获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认可,在情景模拟中可以多模拟该专业中的职场情境,让学生提前进入到“工作状态”,用合适的语言来与人交往、回答问题,并写出各类问题的汇报作业等。

(四)基于活动构建积极的校园专业语言环境

高职院校本身就有很多社团以及校园活动,但是如果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无目的地参与各类活动未必可以有效提高其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能力,所以,活动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一种形式,但是活动的内容和主题才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核心要义。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所在的学院中,学生、辅导员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组织主题演讲、辩论、征文、手抄报、PPT竞赛等方面的活动,以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以主题演讲为例,可以以“我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人生的意义”等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及演讲,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可感染其他学生提高积极性。

(五)改革创新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方法

现如今,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并没有为学生设定专门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而且高职院校本身也没有相应的测评体系,所以可以先在高职院校建立起一种专门测评语言文字能力的体系,不断考察监督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在构建测评体系时,首先要以实用性为主;其次可采取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既考核口语表达,又考核书面表达;最后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标准,建立测评试题库,形成随时可进行的测评模式。这对于一个高职院校来说比较困难,属于中长期的规划目标,同区域的高职院校可就此展开合作,并带动全国高职院校相关测评模式的发展,推进建立国家标准的测评模式,这样可以与普通话测评形成合作,两种测评形式各有侧重点。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的表现较弱,相关学校以及专业教师也没有认识到开展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课程的重要性。在经济管理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学生在工作中不能只埋头干活,还要懂交流、懂表达、懂文书、懂计划策划,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就必须具备可助未来职业发展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倪娟.“核心素养时代”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10):1-103

[2]仲崇霞.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4(22):48-49

[3]陆纯梅.广西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120-121

[4]伍学雷.论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3(15):58-59

[5]屠国平.大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321-322

[6]张存贵.职业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