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护理论文范例

常规护理论文

常规护理论文范文1

在江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的网页中,有首页、护理部简介、新闻动态、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天使文苑栏目,还有副栏目是医院首页、网站地图、护理邮箱、院规政策和联系方式,很详细地开展了护理网络信息化管理。护理部是在医院分管护理院长的领导下,实行护理部主任、护理督导、护士长三级管理,有成员组成介绍,主要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全院护士培训考核、继续教育进修、实习生管理以及各项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制度的制订与修订工作等,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这些事务既全面又省时、方便。对全院护士能快速有效地组建、分配,分工合理,各科室老、中、青护士相结合,高、中、初级职称相搭配;护理部能及时掌握各科护士长排班信息及各护士的工作动态,通过各科的语言提示系统来垂直领导各科护理工作。有了统一的全面的领导,才能有利于护理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合理分配管理;另外在新护士的招聘方面网络信息化管理带来双向选择的渠道,新护士可以通过护理网络信息化管理了解该医院的护理情况,护理部也可从联系电话或护理邮箱中收到应聘护士的简介等,就可快速、有效地了解新护士的基本情况,利于护理队伍建设。

2有利于实现护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标准化

在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中,护理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管理中的护理信息包括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控制、护理物品供应、医嘱处理、差错分析、护理排班信息及以各科室护理站应用的最多的护理语言提示系统,语言提示系统可按时语言提示各位在班护士准确地及时地为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还有试行的电子护理交班等等,护理信息化管理后可有效地降低差错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使护理工作标准化、现代化和科学化,也使护理跟上当代飞速发展的脚步,翻开护理工作的新篇章,为护理的内涵增添新的活力。例如常规护理操作的标准化,可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中护理质量控制栏目输入,图文并茂,使护士达到规范标准化操作的目的。

3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的科技含量,丰富护理理论

在护理网络信息化系统管理中,有护理教育及科研成果交流栏目,可以学习目前先进的护理理论,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在此护士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和应用新的护理科研成果。在此大力鼓励护士们在护理的学习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表达自己的观点,把实践中学到的新东西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更多的实践,不断提高护士知识水平,与国际、国内先进的护理模式相适应,提高护士的护理本领,例如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都极大地提高了住院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率,从护理网络信息化系统的友情链接可以很快地查出诸多的护理期刊,很快捷地查阅文献和网上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提高护理专业的科技含量,丰富了护理理论,真正意义提高了护理内涵。

4有利于拓宽护理领域的横向联系,开阔护理服务的范围

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新闻动态一栏会及时报道国际国内大事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护士能及时了解并与医院其它部门相协调,积极参与全社会的护理服务,如社区的护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扩展了护理内涵范围,再如与医疗上临床路径相适应的临床路径护理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护理内涵范畴;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护理网上会诊,跨科护理服务,解决护理中的疑难问题,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相互联系,请有关护理专家进行实际考查,解决本科内不能解决的疑难护理问题,拓宽了护理服务的范围。

5有利于全面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在护理园地一栏中,设有护士情趣、天使风采、护士吧、文化娱乐、音乐、图片和更多的文化交流,使护士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增加多方面信息交流,调节护士心情,使之放松心身,增强修养的同时使护士达到劳逸结合,保存体力,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就更有利于做好护理工作。自身修养的提高也是提高护理内涵的必备条件。信息时代护士要学习与健康人的信息交流,也要学习与患者的信息交流,如在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出院患者的健康随访、护理科普知识交流等等,在不断的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召唤。

6小结

常规护理论文范文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之外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本文主要从护理人员的角度来讨论护理安全。

2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给药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患者健康教育制度、护理会诊制度、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缺陷报告讨论分析和管理制度、术前患者访视制度、护理文件管理制度和护理病历讨论制度。

3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的意义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医学知识的普及,在就医过程中患者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合法权益,医患矛盾也逐渐增多,此时医疗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是护理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制度,它是一切护理制度的根本,是护士的医疗行为准则。在医疗活动中,只有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才能确保护理安全,只有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不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的危害

不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就不能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同时也是对护士护理的不重视,更是对病人的不重视。不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会对护理工作产生影响,缺乏规范的护理制度和护理操作规范,从而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影响护理安全,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5具体核心制度未落实临床上出现的问题

具体例举了没有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和抢救工作制度而在临床上出现的问题

5.1分级护理制度未落实临床上出现的问题

分级护理制度未落实,观察病情的水平有限,不能按分级护理的要求巡问病室,对病人的动态情况掌握不够,专科护理水平有限,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如护士未能正确评估病人,未及时记录并按要求为病人翻身,受压部位皮肤擦伤,病情不允许翻身,恶液质,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某些特殊病例等极易发生疮,如镇静剂中毒的病人极易发生压疮。

5.2查对制度未落实临床上出现的问题

查对制度未落实主要表现在处理医嘱,执行医嘱及进行各种治疗前后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而是凭经验、,印象作主观判断或带侥幸心理匆忙行事,出现给错药、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给药剂量等。这类问题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如注射青霉素、中草药针剂、生物制剂的过敏性休克;口服药误作静脉注射:泰诺、瑞素、能全力等注入静脉;肌内注射、气道湿化液误作静脉注射;血透病人或用肝素等抗凝药物的病人当天肌内注射后引发局部血肿的问题。

5.3抢救工作制度未落实临床上出现的问题

抢救工作制度未落实应急能力不高,主要表现技术操作有章不循,抢救仪器设备掌握不熟练,药物知识掌握不够,遇紧急情况时的应急能力不高。如在临床中出现①未能妥善固定、安装错误、滑脱、扭曲、阻塞、断裂、引流物的量与性质未能准确及时记录。如:胸腔闭式引流管可能出现的问题:胸腔闭式引流管断裂、胸管固定不妥、胸管放置时间较长,缝线脱落,胸管滑脱;水封瓶的长管和短管接错,误将短管接在胸腔管上,引发气胸;更换水封瓶时无菌操作不严而致污染、吸入气溶胶;水封瓶液体倒流。鼻饲管可能出现的问题:喂饲前未能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鼻饲管不在胃内而盘曲在咽喉部、未发现病人已经严重胃潴留而继续喂饲引发病人呕吐窒息;鼻饲管堵塞,鼻饲管固定不妥、滑出,翻身时拉出或病人不能耐受自己将管拔出;鼻饲管断裂;鼻饲与静脉用药混淆。②不能一针见血、抽错病人、抽血的试管出错、抽血量过少或过多而不能进行化验、溶血,以及血液被污染、抽血部位选择不当,如在颈外静脉抽血后按压不当造成意外等。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病人,如出血、贫血病人,小儿,老年人,极易因重抽血而增加病人痛苦引发纠纷和投诉。③输液泵未能按要求工作,造成药物应用的错误,尤其是在用血管活性药、化疗药、湿化气道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监护仪、呼吸机的报警限设置有误或报警功能完全丧失,在临床上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6根据出现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来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实现护理安全,杜绝问题发生

6.1成立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

医院和科室设立护理安全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及时上报护理部并及时整改。建立健全护理质控体系,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加强各级质控组织的职能落实,更新补充和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明确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与工作质量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质量考核办法。实行每周护士长夜查房一次,每月全院护理质量检查一次,每季度组织护士长护理业务或管理查房一次,定期召开全院护士长例会,及时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交流经验。

6.2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加强危重病人防护,制定护理预案。

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履行三查七对制度,工作时做到尽心尽责,对危重病人、重点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观察,防止并发症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对重危患者、烦躁不合作的患者应加强保护,并适当约束和镇静,防止坠床,防止引流管的脱落。病室通风不够,会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易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投诉。病室患者多,不利于保护患者的隐私,易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舒适感,所以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加强病室环境通风。同时制定护理应急预案、管理规范、操作标准和流程:如心脏猝死的应急预案,输液不良反应等应急预案;输血的管理规范;各项操作标准,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抢救室的工作流程等并组织学习落实。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转科、急诊收住病人时,双方认真交接,并做好相应记录。

6.3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理人员素质。

不断学习和巩固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技术操作水平,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提高应急能力,妥善和正确处理各种情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护理业务查房,疑难病历讨论,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不但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除常规的护理操作技术外,还应熟练侵入性操作技术,深静脉穿刺术、如:气管插管术。要熟练握抢救仪器:如除颤器、呼吸机、心电图机、监护仪的操作使用。鼓励年青护士参加函授、自考、电大等多途径、多渠道的学习以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督促检查各科内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工休座谈会是否按规定开展。组织护理业务学习,组织护理基础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鼓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有计划地选派护士长、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

6.4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做好带教工作。

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医疗安全意识。做好带教工作,在护理过程中和病人沟通要耐心、礼貌、灵活,忌简单,禁刺激和伤害性语言。带教老师要跟随实习生进行操作,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实习生的胆量,提高操作成功率,也会增加病人对实习生的信任,一旦操作失败,老师要向病人道歉,并亲自完成操作。实习生的工作差错由带教老师负全责。杜绝护理教学中的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应选择业务好、责任心强、善于交流的优秀护经过规范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方能担任。坚持教学讲课,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

6.5及时评价和考核。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护理部质量管护士长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要把护理安全放在首位,检危病人的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每周组织科内质量管理小组对科室护理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每月重点抽查,并给每位护士长打分考核。每季度组织全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检查:核心制度、护理常规、病人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对急救物品、药理委员会的作用,及时评价和考核。品、剧毒、麻药的管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门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液净化中心、供应中心等重点科室制定不同的考核细则,将护理安全作为其中重要内容实行监管。护理部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讲评全院的护理安全检查情况,同时作书面反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将其作为下一步的必查内容。

常规护理论文范文3

作为选修课,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由于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性质不同,基础课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而选修课作为辅修内容,学生缺少应有的重视,多凭兴趣选取,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灵活多样,既能教给学生必要的生命伦理学知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主要以PBL教学法为主,[3]并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此种方法对生命伦理学的授课非常实用。

如在讲授安乐死专题时,首先概述安乐死的历史演变、定义、死亡的相关知识、安乐死在世界各国的现状;接下来播放中国第一例安乐死视频及各国对安乐死的态度;再让学生思考安乐死面临哪些伦理问题;然后开展讨论,学生讨论是否同意安乐死;最后教师对观点进行归纳总结。PBL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捕捉、整理、判断各种信息及不断思索、发现、创造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实践反馈表明,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每轮课程结束即发放调查问卷,三次共发放了298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6%。问卷分别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调查。学生选修生命伦理学的初衷。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对生命伦理学不了解(其中91%的学生是第一次听说这门学科),多数学生是在好奇的心理下选修生命伦理学课程,也有学生是随意选修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评价。生命伦理学课程先概述生命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原则、内容等,重点讲述生命伦理学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面临的境地、主要的伦理问题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内容很新颖、很前沿,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如安乐死、临终关怀、辅助生殖技术等。

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生命伦理学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反映通过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从生命伦理的角度审视这些有关生死的事件。在这点上,教学的目的基本达到。学生对上课形式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是PBL教学法,效果良好。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多数倾向于此种教学方式,这样能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并接受这些相对较新的事物。学生对考试形式的意见。

以论文作业的方式进行考核是选修课常规采用的方式,也是生命伦理学选修课采取的主要方式。但作为选修课,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由于课堂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并播放了相关的视频,学生可以任意选取感兴趣的视频或领域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写课后布置的命题论文。在论文评分上主要从其选题、构思以及内容上进行评分,并根据学生上课出勤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通过这种考核方式,考查了学生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这也符合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4]

常规护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鼻饲;肠道营养;给药;药物选择;药物制备;给药操作;综述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3年,我国老年病人口数已增至2.02亿,老龄化水平达14.8%[1]。据统计,60%~70%老年人存在慢性病史且多病共存。目前,老年慢性病患病人口已突破1亿,人均患有3.1种疾病,平均用药9.1种[2]。老年病人由于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吞咽功能减退等原因,需依靠鼻饲维持营养,以及服用药物,鼻饲给药护理操作已越来越常见。本研究通过介绍美国鼻饲给药的临床实践状况及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鼻饲护理规范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1鼻饲给药与口服给药的区别

常规口服药物的设计是以生理健康、消化系统完整为前提,各项数据也是由正常人口服药物后产生。临床上口服给药,通常需要120mL~240mL温水送服[3],药物与水混合后经过口腔、食管进入胃内。混合物一旦进入胃内,立刻引起胃分泌大量胃液,对药片、胶囊进行稀释、溶解、研磨,胃的容积高达1500mL;药物经胃处理后进入肠道,继续溶解、分散和吸收,其作用面积高达200m2。而鼻饲给药,通常将药片处理成为微小颗粒,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后通过鼻饲管路,直接进入胃或肠道内。它绕过了药物在消化道内研磨、溶解的过程,也绕过了药物与口、咽、食管的接触,而且在不足0.1m2的有限接触面积内完成了药物的分散和溶解。因此,在临床鼻饲给药时应充分考虑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2国外鼻饲给药临床实践

2.1鼻饲给药前准备

2.1.1查对药物剂型

鼻饲前应首先确定那种药物适合鼻饲。临床上药物大致可分为固体药物、液体药物、胶囊等。固体药物按释放类型可分为立即释放型以及缓释、控释等经过修饰的药物释放剂型。Beck-with等[45]研究指出,缓释片、控释片等不应该研磨后进行鼻饲给药。因为研磨缓释、控释片后,可能会降低疗效,并有可能会因为药物短期内的大量释放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不应研碎后鼻饲给药。Schier等[6]报道1例肺炎缓解期的年轻女性,因鼻饲肼苯哒嗪(肼屈嗪)、硝苯地平缓释片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心脏停搏并最终导致死亡。Seifert等[7]报道,常规鼻饲缓释片剂使堵管率增加10%。因为缓释片、控释片辅料中的缓控释骨架或膜结构不易破碎,在水中稀释时容易聚集在一起,引起堵塞。但美国2013年一项对823名护士的全国性调查研究显示,仍有11%的护士在临床给药中鼻饲缓释、控释剂型药物[8]。液体药物分为溶液剂、溶胶剂、混悬剂等。液体剂型用于管饲可直接给药不破坏其剂型结构,更接近于经口服药,但选择液体剂型鼻饲病人是否受益,很大程度取决于液体药物的渗透压[9]。胃肠渗透压一般在250kPa~1000kPa,而部分液体制剂渗透压超过2500kPa,管饲给药尤其是经肠管给药可能会出现腹胀、恶心、腹泻等症状,给药前应适当稀释。另外,如果管饲液体剂型给药量较大,常用的辅料山梨醇、甘露醇超过一定剂量可导致腹泻[4]。混悬液是不溶性的活性药物漂浮在液体介质中的非匀相液体,其中的部分颗粒可能为缓释剂型。混悬液黏稠,极易附着在管道内壁无法通过管路,或引起管路堵塞[1011],而且混悬液有分层的可能,在给药前应立即摇匀混悬液。胶囊药物可分为普通胶囊、胶丸及肠溶胶囊等。胶囊药物在打开胶囊时需慎重,应在药师指导下取用。胶丸是指将油类或液体药物包制成圆形或长柱形不等的透明的胶囊,如鱼肝油丸、维生素E胶丸等。脂溶性物质很难溶于水中,而且附壁严重,难以确保给药剂量。而肠溶胶囊,其设计是为了避免药物在胃中被破坏,不可研碎后经胃管给药。注射剂型药物是针对不同特性的生理部位而设计的,而且注射剂经消化道给药可能会被消化液破坏,不能保证生物利用度,其渗透压、pH值不适宜也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价格也较高,一般不用于管饲。

2.1.2药物研碎与稀释

药物的研磨是指使用杵、臼或其他研磨工具,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将药物研磨成为微小颗粒的过程。研磨药物时施加的外力,以及研磨后药物微粒暴露的表面积增大,都有可能加速药物分子结构的变化,如果2种或2种以上药物一起研磨,极有可能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物,而且药物中的各种添加剂也有可能相互作用,因此药物在制备时应该分开研磨[3]。药物研磨后需要稀释,稀释溶液有灭菌水、饮用水、过滤水、蔓越莓汁或啤酒等[8]。Rahman等[1213]建议使用灭菌水稀释,因为饮用水中可能存在微生物及化学污染,其中可能包含干扰内分泌的化合物,例如,双酚A和一些干扰荷尔蒙系统的农药等。其他溶液成分复杂,易与药品发生相互作用。液体药物根据黏稠度和渗透压不同,给药前稀释量也不同,需要根据药品性质及给药剂量来决定。调查显示,只有44%~46%鼻饲给药者给药前稀释液体药物[7,1417]。

2.1.3确定给药途径

临床上使用的肠内营养管较多:有胃管、肠管、胃造瘘管、空肠造口管、三腔营养管等;管路开口的末端也不同,有胃端、空肠端等。必须经胃管途径给药的药物主要有两类[18]:①作用于上消化道或有严重肠道不良反应的药物,如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胃蛋白酶制剂、消胀剂等;②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的药物,如铁剂、喹诺酮类等。需经肠管途径给药的药物也包括两类:①对胃局部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化钾溶液等;②易被胃酸破坏的药物,如红霉素、质子泵抑制剂等。不同营养管道的内径也不同,较小内径(2.0mm~3.9mm)的肠内营养管如鼻肠管只适用于液体剂型的给药,固体药物研碎后以混悬液形式给药有可能会堵塞管路,必须给药时需经过滤、筛除大颗粒等方法给药。而大内径(4.0mm~6.6mm)饲管如鼻胃管相比之下不易被堵塞,相对适用于鼻饲给药[4]。当多种给药通道可用时,应优先选用管径较大的饲管。此外,部分饲管采用末端封闭侧方开口设计,可有效减少开口贴壁和阻塞,但开口较管径小,末梢盲端容易形成残渣淤积,鼻饲前也应考虑。

2.2鼻饲给药

2.2.1鼻饲用注射器的选择

White等[10]认为,只有专用于口服/肠内营养设计的注射器(≥30mL)才可以用于管饲,它不仅能够保证安全的压力范围,而且能与胃管末端契合并保证最小无效腔。另外,在安全管理时也应单独标识、分开放置。

2.2.2药物与营养液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营养液是否能够同时鼻饲,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营养液方面,蛋白质的类型、添加的纤维素和矿物质等都影响到与药物的相互作用;而药物方面,pH值、黏度、渗透压、乙醇及矿物质成分等都将可能与营养液成分相互作用[1920]。个别药物与个别营养液之间的相容性有相关报道[1924],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用于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同一类药物的不同种药以及同一种药与不同的营养液搭配。甚至有研究报道高浓度的液体吗啡与某种营养液可以混合喂养,而相对低浓度的吗啡则可能导致该营养液的蛋白分离沉淀[21]。药物与营养液不相容引起的堵管率高达95%[20],其中2/3以上的堵管不能被水冲开。因此,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建议[3]药物与营养液不能同时管饲,间隔至少30min,并用至少15mL水冲洗管道。

2.2.3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的活性成分及添加剂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反应,因此,多种药物应该分开研磨、分开鼻饲,两种药物之间用15mL无菌水冲管[3]。液体药物与液体药物之间混合更为复杂,它会改变每种成分在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其稳定性和相容性也不可估计,更要分开管饲。对于限制入量的病人,需要寻求最小液体量与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平衡。

2.2.4冲洗管道

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建议[3]:在鼻饲给药前及给药结束后均用15mL无菌水冲洗管道,以确保肠内营养管道内被无菌水充盈,减少各类物质接触的机会。

3对我国鼻饲给药的启示

3.1提高我国临床护士对鼻饲用药的认识

张俊红等[25]对83名临床护士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临床护士对鼻饲给药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分类鼻饲给药持不甚赞同的态度。临床上鼻饲给药操作不规范,仅有34%护士能够做到分类研磨溶解药物,有19%做到喂药前后温水冲管、分类鼻饲药物。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上搜索鼻饲安全用药相关论文,大多由药师撰写,林沛亮等[26]对某三级甲等医院323例鼻饲病人共2340例次的鼻饲用药调查研究发现,有620例次(26.496%)为不合理用药。护士撰写的相关论文多集中在研磨工具的创新、鼻饲时夹闭胃管的取材等方面,对安全用药涉及较少。护士是临床第一线药物治疗具体实施者和观察者,如果鼻饲用药不科学、规范,可能会造成的堵管、药效降低、药物毒性增加等,但由于这些很难反应在用药不良反应率上,因此重视程度不足。美国在2009年了关于《肠内营养临床实践指南》[3],对鼻饲给药问题给予相关规范,并在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对执行情况进行调查[8]。我国2016年胡延秋等[27]发表《成人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的构建》,并提到将在三级综合医院的老年科和神经内科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试点应用。

3.2加强相关科室护士的鼻饲用药培训

《护士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护士对医生用药有监督的义务。但是护士在鼻饲安全用药方面却培训不足,张俊红等[25]的调查研究显示96%的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鼻饲给药方面的培训。温璐平等[28]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及二级甲等医院85名护士老年用药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的调查研究显示,得分等级在“不及格”的护理人员占55.3%。vandenBemt等[29]研究显示,多学科的干预方案,包括鼻饲给药指南、护士继续教育及药师的参与,可有效减少导管堵塞和用药错误。临床科室可以与药师联合,制作本科室常用药鼻饲注意事项的书面指导,完善鼻饲给药操作流程,以确保安全给药,还可以通过开展多学科共同查房,邀请药师对临床实践进行指导,以规范临床鼻饲给药操作。

4小结

常规护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磁性医院;手术室护理;手术室管理;离职率;工作满意度

磁性医院理念于1981年被美国护士学会(ANA)的McClure学者提出,并于1983年选出最初的41家磁性医院。磁性医院是指在护士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专业护士的加入,降低护士的离职率,拥有高质量的护理团队并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1]。手术室是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和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而手术室护士是参与手术的主力服务人员。但手术室护士面临着工作压力大、执业环境差、执业风险高、休息时间少、职业倦怠感不断提升的问题,从而导致手术室护士对工作满意度低、离职率高,这不仅严重影响手术室护理团队的稳定性,更阻碍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文化的持续传承[2]。近年来,我国护士离职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科室护理人员紧缺包括手术室护士,如何吸引和保持护理人员的稳定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3]。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思索如何切实高效地解决手术室护士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窘境,鉴于磁性医院理念在国内外医院护理实践中取得的成功[4-7]。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们拟探讨磁性医院管理理念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三个院区(本部、西院、肿瘤中心)手术室护理人员437名,男73名,女364名;年龄:≤30岁266名,>30岁171名;学历:硕士40名,本科和专科397名;护龄:≤5年200名,>5年237名;职称:主管护师及以上64名,护师和护士373名;职务:护士长13名,巡回和器械护士424名;婚姻状况:已婚225名,未婚212名。将本部院区手术室护理人员223名纳入观察组,男38名,女185名;年龄≤30岁139名,>30岁84名;学历:硕士23名,本科和专科200名;护龄:≤5年108名,>5年115名;职称:主管护师及以上35名,护师和护士188名;职务:护士长7名,巡回和器械护士216名;婚姻状况:已婚119名,未婚104名。将西院和肿瘤中心院区手术室护理人员214名纳入对照组,男35名,女179名;年龄:≤30岁127名,>30岁87名;学历:硕士17名,本科和专科197名;护龄:≤5年92名,>5年122名;职称:主管护师及以上29名,护师和护士185名;职务:护士长6名,巡回和器械护士208名;婚姻状况:已婚106名,未婚108名。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理念,包括遵从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医院和科室的排班、按时上下班工作、领取工资和奖金、一切工作遵从医院和护士长指令、节假日保持手机通畅、根据手术需要保证随叫随到。

1.2.2观察组

采用磁性医院管理理念进行手术室管理。①手术室内部成立磁性小组。由手术室总护士长牵头,3名楼层护士长和3名高年资主管护师组成专业的磁性小组,了解磁性医院的起源和发展史,积极学习国外磁性医院的理念和管理方法,掌握磁性医院的主要特征和评审标准,熟知磁性医院理念对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影响。②磁性医院理念推广。在磁性小组全面学习和了解磁性医院理念后,小组成员依次向手术室护理人员宣讲磁性理念,并积极讲解自己对磁性医院理念的理解和感触,在手术室护理人员内部积极讨论,广泛听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整理记录。③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环境。优良的工作环境能提升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优化手术室层流系统,改善手术室值班室的条件,改善手术餐质量,争取为巡回护士配备对讲机,避免无谓的跑动。④合理分配手术室护士,人性化排班。根据手术台数和手术性质,合理分配器械护士人数。白班排班时合理安排护士人数,尽量确保按时交接班,避免一个人连续长时间加班;夜班排班时根据护士连续上班天数,合理安排夜班,避免短期内夜班次数过多。对于巡回护士,尽量避免一个人巡回多个房间。每层楼层手术间安排专人排班,节假日排班确保每名护士轮流值班,贯彻意愿值班制度,满足个人的特殊需求,保证每名护士都有休息的机会。不给下夜班的护士安排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尽量不给孕期护士安排夜班,减轻护士的职业倦怠感。⑤严格执行同工同酬制度。手术室护士是手术团队中关键的成员之一,是手术团队中最大的一个群体,然而绝大部分手术室护士是医院的合同工。无论是薪酬待遇还是福利奖金都与在编职工存在不小的差距,间接造成了合同职工的工作热情不高,对医院和科室的满意度低。统筹磁性医院理念实现在编职工和合同职工的同工同酬,使合同制护士真切感受到在医院的归属感。根据工作量、夜班次数、节假日值班次数、带教人次、护龄、科研篇数、专业技能考核等参数制定薪酬和福利体系。切实完善手术室护士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消除手术室护士的后顾之忧。⑥推进手术室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职场中,晋升职称是每个人的愿望和工作动力之一。在手术工作之余,安排手术室护士积极参与科研学术报告、专业护理培训以及理论知识学习,参与国内大型的护理学术会议,全面提升个人的专业护理水平和科研能力,尽早通过各级职称考试和发表部级核心期刊论文。科室大力支持各层次优秀护理人员出国学习和进修,掌握不同专业护理理念,从而丰富护理技能。科室定期核查护士的情况和参与的科研学术报告次数,针对性制定各种奖惩制度,提升护士对发表学术论文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以上措施,使各级别的护理人员尽早达到职称晋升的标准,从而加强各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稳定性。⑦实施磁性医院的管理理念。先前手术室的管理模式是护士长制定政策和制度,其余护士严格按照这些政策和制度开展工作,造成了手术室管理层单薄,大部分洗手和巡回护士未能真正参与到科室管理,只是单纯执行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这样不利于科室护理文化的长远发展。在磁性医院的管理理念模式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所有护理人员均有参与管理的权利,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他们的医院和科室的归属感。在手术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全面听取各级别护士的建议,积极公开讨论,善于虚心采纳各级别护士正确合理的建议,并将成绩归功于提取合理建议的护士。在纠错和查找问题方面,打破身份和级别界限,允许各级别护士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发现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极大限度地为手术室营造敢于提意见和建议的良好氛围。⑧改善护理服务文化,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每个月根据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表现和手术医生的工作反馈,在手术室护士中评选出“希望之星”“劳动模范”“服务之星”“爱岗敬业模范”等荣誉称号,给予科室表彰,并在薪酬待遇中予以体现,从而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工作的积极性。加强手术室内部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全面提升手术室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积极鼓励手术室护士参与院内外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增强继续学习提升的意识,从而改善手术室整体护理服务文化。⑨注重手术室护士梯度人才的建设和培养。科室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手术室也不例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梯度的建设和培养。根据手术室护士不同的学历(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和职称制定梯度的人才培养计划,逐步提升其学历水平和知识厚度。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为手术室储备优秀人才,达到了因材施教、稳步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⑩手术室护理人员与外科医生的团体建设。手术需要外科医生与手术室护士齐心协力的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手术室护士长首先要协调手术室护理人员成立专业护理团队,然后与外科医生积极沟通交流,解决医护误区,推动医护团体建设,促进手术顺利实施及患者康复。术前两个团队多沟通交流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入路和手术风险;术中两个团队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手术;术后积极讨论交流,让手术室护士熟知手术过程和术中配合,以备下次同样的手术方式。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离职率。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时间内对工作满意的手术室护士人数/该段时间内手术室护士总人数×100%。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由护理部统一印制,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工作满意度参数包括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对排班制度的满意度、对薪酬待遇分配的满意度、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满意度、对手术室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对构建优质护理文化的满意度、对梯度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对医护团体构建的满意度。手术室护士离职率(%)=研究时间内离职的手术室护士人数/该段时间内手术室护士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参数和手术室护士的离职人数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外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

2.2两组护士离职率比较

观察组离职6名,在职217名,离职率2.6%。对照组离职36名,在职178名,离职率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0,P<0.05)。研究期间两组手术室护士均没有因医疗事故或其他过错被医院开除等事件发生。

3讨论

常规护理论文范文6

临床兼职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培养质量,兼职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从教学基地临床教学实际出发,对兼职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培训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思考。

关键词:

教学基地;临床兼职教师;现状;思考

我校自2004年从部队院校整体移交地方以来,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临床教学基地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学人才培养的成败。为使我们的基地尽快成为有较强教学能力、教学规模的临床教学基地,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近年来,我们有计划的对相关基地开展医疗、教学等项目帮扶活动,其中培养了一批临床兼职教师。本文就我校教学基地临床兼职教师培训现状浅谈几点思考。

一、培训班培养目标

临床兼职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培养质量,我们为培训班制订了如下目标:其一,强化整体带教意识,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其二,规范临床带教程序,促进各基地教学质量同质等效;其三,训练临床操作技能,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建立充满活力的临床教学模式,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培训班基本情况

自2005年始,我校已成功举办了16期《临床教学基地兼职教师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各教学基地医院承担我校实习学生临床授课和实习带教的兼职教师。2009年始,开展了临床教学基地兼职教师评聘认定工作,将中级职称或中级职称以上承担实习带教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临床教师聘任为我校的兼职教师。每年举办一至两期培训班,每期约150名兼职教师接受培训,至今,有2500余名教师接受了培训,给兼职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我们申报并已获批国家一类继续教育项目和广东省一类继续教育项目,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三、培训班部分课程介绍

1.医学教育改革及人文素养方面。主要有《高校兼职教师的职责与素养》、《新一代医学教育改革》、《授课的艺术———浅谈课堂教学基本要素》等课程,由医学教育专家讲授。

2.临床教学标准与实习生教育考核方面。由我校临床医学院教授讲授《南方医科大学临床教学标准———实习带教》、《南方医科大学临床教学标准——教学查房》、《南方医科大学临床教学标准———病例讨论》、《实习生入科教育、出科考核的组织与实施》等课程,已成为培训班经典而实用的课程。

3.教学评估及临床技能方面。《临床技能培训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组织实施》、《Mini-CEX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DOPS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量表在形成性评价中的运用》、《南方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操作教学指导———胸腔穿刺术》等课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临床教授讲授。

4.文献检索、科研课题及论文写作方面。我校钟世镇院士讲授的《医院开展科研有关的技术和思路》达到了指点迷津的效果;科技处专家的《科研课题申报》、大学学报编辑部教授的《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图书馆馆员的《医学科技信息检索及文献工具使用》等课程为兼职教师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

5.实践与示范环节。《病例讨论———现场演示》、《南方医科大学临床教学标准———教学查房分组观摩》等,通常分成10人一组进行。培训课程目标制订均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严谨、认真、实用的态度,征求多方意见,共同商定后实施。

四、培训班存在的不足

1.满足不了更多兼职教师的需求。办班前报名者涌跃,由于经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们只能控制参训人数,每期培训班要求各医院的人数为三至五人,远远保证不了临床兼职教师的需求。

2.我们培训的对象,是“内、外、妇、儿”临床医生,近年来,护理人员要求培训学习的呼声较高,未能完全满足。

3.虽然参训兼职教师的积极性较高,但学习效果如何却无从评价。医疗是医院的中心工作,医生的工作繁忙,很多情况下临床教学成为医疗活动的附带品,随意性较大,培训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各项技能未能扎实地贯穿于临床带教工作中。

五、针对目前现状,所进行的思考

十年来,我校兼职教师培训班经历了成长、发展、提升的过程。从教学制度管理、教学水平提高、规范临床带教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有必要针对其中不足进一步改进。

1.注重兼职教师办班模式,课堂授课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模式培训临床兼职教师,组织专家到各基地医院进行专题讲座、教学查房示范等;组织专家及教学管理人员到各医院进行教学检查;组织兼职教师到学校参与课程授课竞赛、临床技能竞赛或竞赛观摩。

2.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举办兼职教师培训班。“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目前医院医护比例约为1∶2(各医院情形不一),临床护士将成为医院内一支庞大的生力军。应护理人员要求,我们尝试与护理学院协作,在原有培训班基础上增加每年一次或每两年一次的护理兼职教师培训班。

3.每次办班报名者都非常涌跃,但由于经费等原因,只能限制每家医院的参训人数。值得一提的是,培训班在免收培训费并为参训者免费提供学习资料的状态下进行,说明我校对实践教学师资培训的重视。我们将争取更好的政策支持,努力将原来的每期培训人数150名增加为200名,让更多兼职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培训提高。

4.对“教”与“学”建立评价机制。制定带教水平、临床思维、操作技能等综合评价指标,推动教学基地兼职教师高水平教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规范临床带教程序,强化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临床教学内涵建设,保障各教学基地教学质量同质等效。

5.以质量为导向,理论考试与操作考核、导师鉴定相结合,对兼职教师接受培训后力图获得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考核合格者给予继续教育学分、培训合格证书;让培训质量、教学绩效与激励挂钩,使兼职教师真正体会到教学相长。

六、对培训班的创新思考

1.培训采取脱产与自学相结合、集中教学与远程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病历讨论与技能操作相结合、常规工作与竞赛备考相结合。重点围绕兼职教师培养学生临床语言、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等能力开展培训。

2.不断更新观念,实现从教育为主向学习为主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与“教师”的概念将成为过去,而分别被“学习者”和“助学者”所代替。作为助学者的“教师”,更应该天天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专业技能,才能胜任助学者的职责和义务。培训期间,兼职教师作为“学习者”勤奋学习理论知识,苦练技能基本功;培训结束,兼职教师即成为“助学者”,以“传,帮,带”的形式帮助低年资医生及学生成长。实现“学习者”和“助学者”因时因地角色的转换,实现全社会人人终生学习,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3.建立兼职教师培训班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实时掌控“教”与“学”的效果。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优化整个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反馈和调控作用。总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临床兼职教师培训班长足发展将成为我们的努力方向。

作者:李春芳 张静 刘辉 王飞 陈昕昀 佟矿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参考文献:

[1]谭洁,张泓,艾坤,等.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革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25-26.

[2]孙宝志.实用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2.

常规护理论文范文7

1、认识不足

医院领导中存在重工作轻培养、重经济效益轻技术提高、重近期利益轻远期效果的现象,严重影响了CME的深入开展。在此情况下,医院CME的管理人员没有专职的,而多由医务科或科教科兼管。他们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存在着表面性工作做得较多,缺乏深层次的研究与思考。由于受经费的制约,中医医院投入不足,开展和参加项目较局限,影响了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和智力引进,从而影响了学科建设,后劲乏力。一些医院未建立CME制度或虽然建立,但培养目标、考核与职称晋升、待遇、评优评先、执业再注册脱节,难以发挥其促进作用,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参加CME的积极性。

2、CME项目水平不高,手段方式落后

(1)CME项目水平不高

①CME项目的申报质量和教学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相近CME项目的重复申报,项目内容不符合“四新”、“三性(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CME项目师资力量配置、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项目的监督检查不到位。②CME项目学科覆盖率发展不平衡,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申报的CME项目学科覆盖面不广,学科结构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学科框架格局上,缺少主动适应和应变能力,以及反映“四新”内容不够。在教学目标上,对提高能力和素质重视不够,使学习者选择性较小,难以满足和适应需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缺乏对CME管理及教学方法、效果的系统评价和研究,尚未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③CME内容不完善。CME中多注重医疗技术的继续教育,而没有把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医德医风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导致个别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有所提高,而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却停滞不前,两者不能协调发展,造成了医疗纠纷增多的不和谐局面。④中医专业和西医专业没有区别对待。中医医院中,中医临床医师对中医方面知识掌握要优于西医的诊疗技术,西医专业临床医师的诊疗技术要优于中医医师,但是中医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功底较差。目前对于这两类临床医师的CME基本上没有区别对待,而是一概而论的。

(2)CME手段方式落后

中医医院的CME方式多以外出进修深造、参加学术活动、参加短期学习培训班等方式为主,而论文交流、院内学术讲座和专题报告会、自学、科室小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新技术新业务等开展的较少。因此,难以适应中医医院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中医医院开展CME的措施

1、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是提高CME自觉性的前提

人是CME的内在因素,只有充分调动CME对象和工作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开展好CME。通过加大对CME目的、意义的宣传力度,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四新”,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统一认识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习一阵子”为“学习一辈子”、变“单纯追求理论学习”为“提高能力”的前提。

2、成立和健全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是落实CME的保障

(1)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和健全规章制度医院

应按要求成立CME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明确职责分工,使医院CME组织体系健全。院领导的重视不是一句“套话”,是医院CME经费、人员以及政策的重要保障。医院的CME委员会应由院长任主任,分管副院长任副主任,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医学专家为成员。科教科作为日常办事机构,人员相对固定,保证准确把握政策和标准。医院人事、医务、护理等部门在医院相关制度、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执行方面对CME工作予以必要的重视,如职称晋升、评先评优、执业再注册均要求提供CME合格证书,并将科室CME的合格率纳入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科主任、护士长对科内CME工作也应积极配合,相对固定一名能掌握CME标准的同志协助科教科管理科室内CME工作。医院应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结合该院实际,从内容、形式、考核、学分登记及验证等方面制定该院的CME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医院还应科学进行经费管理,制定相应的办法对个人参加项目学习、接受远程继续教育、在各级杂志等发生的费用给予一定补助和奖励,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2)做好学分年度验证和CME档案及信息管理

为了保证CME学分授予的真实性,在学分授予、登记审核工作中,实行院、科两级审核制度,并为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CME个人档案,授予学分的论文、成果等资料的复印件经院科两级审核后归档保存。现在,宜昌地区已经实施CME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管理,明显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职能部门应定期对科室开展CME的情况进行考核评分,保证医院CME目标的实现。

3、建立健全评价体系CME的评价应由重过

程转为重结果。根据评价的阶段分类如下:①过程评价:学习者对课程满意度的评价;②内容评价:评价内容的相关性、课程设置特点和复杂程度;③结果评价: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变化的情况以及学习者在实践中的行为变化;④对患者和社会影响的评价:很多学者指出这是惟一有意义、有效的测量,因为它评价的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和医护行为变化的感知。

2.3开展具有中医医院特色的CME项目

中医学知识、方法、技术的更新,不是由理论的更新带来的,而是由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对已有理论,即经典理论的深入认识和不同感悟所带来的,这是中医不同于现代医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医医院的临床医师既要掌握现代医学的理论与先进技术,又要发扬传统医学理论,突出中医特色,做好院内、院外CME工作。

(1)院内CME

①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诊疗技能操作培训相结合。中医医院应从突出中医特色和专科特色去求发展,无论是哪一个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都应对中医基础理论有所了解,并能在本专科疾病的诊治中运用。此外,要求中医专业人员对中医经典理论做到熟读。经典理论是中医的本体,是中医真正意义上的基础,也是构成中医医务人员理论水平高低的决定性要素。中医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数是中医院校的毕业生,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他们在辨证施治的同时还要掌握现代医学操作技术。②院内办“西学中”培训班,积极鼓励科室对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的学习。培训班以自学为主,由有经验的中医专业人员讲解、答疑,并定期组织相关知识考试及考核。③利用教学医院优势,积极申办中西医结合CME培训班。宜昌市中医医院为三峡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鼓励本院中医专家授课,促使其在备课的同时巩固和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聘请上级医院的中医专家前来授课,从而实现资源共享。④积极开展名老中医师带徒教育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应用。医院采取为名老中医配备学术继承人的教育形式,指导教师通过口传面授、临床应诊、实际操作,向继承人传授他们的经验和专长。组织人员对有代表性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整理与应用。⑤法律教育与医德培养应成为CME永恒的主题。依法执医、文明执医是现代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存健康权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长久以来,医德教育与法律教育是医学教育的薄弱点。CME不仅要补好这一课,还要使之贯穿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使医务人员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⑥重点专科建设与CME相结合。重点专科是医院发展的龙头,将CME与重点专科建设相结合,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高服务水平。⑦积极引导参与医学科研、撰写论文以及自学。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医学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以促进医院学术风气的活跃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2)院外CME

常规护理论文范文8

1开设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为了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要求,高校开始逐渐重视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公共选修课是指由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根据学校统一提供,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1]其开设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巩固专业知识。对于医学、药学专业学生来讲,他们从事的是直接或者间接面对人体、面对死亡的事业,只有加强对医学生的生命伦理学教育,使其从进入医学、药学领域开始就懂得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才能使他们在生命科学的学习和不断深入中具备更好的工作能力和人文关怀。[2]因此,吉林医药学院于2009~2011年共开展三轮生命伦理学选修课,讲述当前生命伦理学的热点问题,并制作融科学性、前沿性、时代性、趣味性和现实性于一体的系列多媒体课件。经过三轮的教学实践,对生命伦理学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和研究,希望对学生普及基本的生命伦理学知识,并对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

2教学准备

2.1教材的选择分析有关生命伦理学参考书的特点,经过慎重比较,选择沈铭贤所著的《生命伦理学》作为本次选修课的主要教材,将邱仁宗所著《生命伦理学》及翟晓梅、邱仁宗主编的《生命伦理学导论》作为参考材料。

2.2课程安排三次选修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学生人数均为100人,共计300人。三次选修课计划教学20学时,均以多媒体授课为主。

2.3课程内容

2.4授课对象授课对象为该校本科各专业的学生。

2.5教学方法

作为选修课,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由于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性质不同,基础课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而选修课作为辅修内容,学生缺少应有的重视,多凭兴趣选取,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灵活多样,既能教给学生必要的生命伦理学知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主要以PBL教学法为主,[3]并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此种方法对生命伦理学的授课非常实用。如在讲授安乐死专题时,首先概述安乐死的历史演变、定义、死亡的相关知识、安乐死在世界各国的现状;接下来播放中国第一例安乐死视频及各国对安乐死的态度;再让学生思考安乐死面临哪些伦理问题;然后开展讨论,学生讨论是否同意安乐死;最后教师对观点进行归纳总结。PBL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捕捉、整理、判断各种信息及不断思索、发现、创造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体性。实践反馈表明,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2.6教学反馈

每轮课程结束即发放调查问卷,三次共发放了298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96%。问卷分别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调查。

2.6.1学生选修生命伦理学的初衷。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对生命伦理学不了解(其中91%的学生是第一次听说这门学科),多数学生是在好奇的心理下选修生命伦理学课程,也有学生是随意选修生命伦理学课程的。

2.6.2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评价。生命伦理学课程先概述生命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原则、内容等,重点讲述生命伦理学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面临的境地、主要的伦理问题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内容很新颖、很前沿,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如安乐死、临终关怀、辅助生殖技术等。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生命伦理学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反映通过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从生命伦理的角度审视这些有关生死的事件。在这点上,教学的目的基本达到。

2.6.3学生对上课形式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是PBL教学法,效果良好。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多数倾向于此种教学方式,这样能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并接受这些相对较新的事物。

2.6.4学生对考试形式的意见。以论文作业的方式进行考核是选修课常规采用的方式,也是生命伦理学选修课采取的主要方式。但作为选修课,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由于课堂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并播放了相关的视频,学生可以任意选取感兴趣的视频或领域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写课后布置的命题论文。在论文评分上主要从其选题、构思以及内容上进行评分,并根据学生上课出勤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通过这种考核方式,考查了学生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这也符合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4]

3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