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心理护理范例

产妇心理护理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1

分娩是育龄期女性特殊的生理现象,该阶段因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等作用,导致孕产妇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其中抑郁比较典型,若未能及时发现与干预,甚至会影响妊娠结局,导致剖宫产率升高,严重情况下还会威胁母婴安全[1-2]。产后抑郁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从既往文献中看出,大部分产妇在产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为此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干预,尽量消除或缓解其产后抑郁状态[3]。心理护理指的是在护理服务期间,护理人员利用多种心理学知识、途径、技术等,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针对性干预负面心理情绪,尽量促使他们心理状态的改善。随着心理护理在产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心理护理应用于产科的研究也不断增多,但在基层医院这方面的报道比较缺乏。本次就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孕产妇80例实施了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其分娩效果及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程度,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计纳入对象80例,均为孕产妇,应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而联合围生期心理护理为观察组,入组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对照组:年龄21~38岁,均值28.39±2.33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12例;孕次1~6次,均值1.98±0.34次;孕周36~41周,均值38.71±1.03周。观察组:年龄21~38岁,均值28.31±2.47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孕次1~6次,均值1.92±0.37次;孕周36~41周,均值38.66±1.05周。基线资料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病例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9-003。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产前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估,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状态,其中焦虑评分>50分、抑郁评分>53分;③有良好的认知水平,可配合完成调查,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如心肝肾等病变;②恶性肿瘤;③精神障碍性疾病;④不愿意配合调查;⑤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如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等。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维持室内安静、舒适及干净的环境,保障其睡眠质量,若无法睡眠,可按照医嘱予以镇静剂。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整其日常饮食,维持清淡、易于消化、营养均衡的饮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同时要限制每天盐分的摄入。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便于缓解子宫对腹腔静脉的压迫,可改善静脉回流,从而提供胎盘充足的血供。请本院产科专家定期进行围生期相关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提高产妇的认知水平,促使其积极配合分娩。在日常护理中,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观察,出现负面情绪后,予以疏导。观察组:本组除了予以和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外,还重点加强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从产前、分娩期间及产后三个阶段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如下。产前心理干预:入院后,护理人员及时采取相关量表调查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主要以SAS与SDS评估她们的焦虑、抑郁状态,做好详细记录。因纳入本研究的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产前评分焦虑评分>50分、抑郁评分>53分,这些不良心理情绪会影响产妇的精神状态,增加心理压力,为此要对她们进行宣教,告知她们分娩知识、步骤,告诫她们不良心理情绪对分娩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分娩有恐惧或焦虑心理,则产后更易发生抑郁症状。产前除了普及分娩知识,还要鼓励产妇倾诉,将内心的想法疏导出来,护理人员尽可能予以开导,多鼓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请既往成功案例亲身说教,从而更好地提高产妇的分娩信心。分娩期间心理干预:按照心理学理论,正常信息交流中,语言仅占7%左右,面部表情则高达55%,其余则是语气与语调[4],为此护理人员应注重自己的身体外观、仪表、姿态、目光、表情及手势等情况,多建立非语言的交流方式,比如抚触、微笑、眼神交流等,尽量改善护患关系,从而增强产妇的心理状态。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家属一起与产妇沟通交流,一方面多宽慰和疏导产妇的情绪,另一方面要分散她们的注意力,尽量让其摆脱负面心理情绪的影响,从而避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其分娩期间宫缩乏力。分娩期间,护理人员在旁陪护,多予以鼓励性语言,强化她们顺利分娩的信心。产后心理干预:分娩结束后,产妇的心理与生理有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导致部分产妇难以接受,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产后产妇的心理与情绪波动过大,容易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为此,产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产妇已顺利分娩,并简单介绍新生儿的情况,提高产妇的自信心。胎儿娩出后,产妇要尽快转变角色,护理人员要做好疏导,告知其如何适应新的角色,多与她们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同时,发挥家属的作用,尤其是产妇的丈夫,让其多关心产妇,陪同产妇一起学习新生儿护理知识,让产妇感觉到温馨与关爱,通过家的温暖来改善她们的心理状态。此外,产后要及时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有焦虑、抑郁症状者,及时针对性疏导,尽量减轻或消除负面情绪,从而促使其积极配合完成产后康复。

1.3观察指标

1.3.1调查与比较两组产前、分娩后即刻、产后3d负面心理情绪:采用Zung编制的SAS、SDS来评价[5]。SAS、SDS均含有20条目,评分范围1~4分,所有条目得分相加得到原始分,原始分×1.25取整数为标准分,即最高100分,且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7、0.885,说明量表信度较高。其中SAS临界值为50分,评分越高则焦虑越严重,其中正常<50分、轻度焦虑50~60分、中度焦虑61~70分、重度焦虑>70分;SDS临界值为53分,评分越高则抑郁越严重,其中正常<53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1.3.2调查与比较两组产前与产后抑郁程度:抑郁程度包括正常、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1.3.3记录与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率:包括产后出血、感染、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发生例数/本组例数×100%。1.3.4调查与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满分100分,满意>90分、尚可70~90分、不满意<70分,患者满意度=满意率+尚可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围生期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

产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后即刻、产后3d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产前与产后抑郁程度比较

两组产前抑郁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观察组抑郁程度更轻,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不良妊娠结局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2.4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分娩是女性特有,并非疾病,而是生理现象。孕产妇虽然不是病人,但有患病风险,比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一旦发生,会直接影响母婴健康[6-8]。分娩过程会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焦虑、抑郁是分娩期间最为常见的心理反应[9]。分娩使产妇经历非常强烈的躯体与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会给她们带来巨大的冲击,极易出现心理状态的波动[10]。比如,有些初产妇从亲友、同事等处听到分娩的不良体验消息,容易出现害怕与恐惧,怕手术、怕疼痛,担心自身与胎儿意外等,在分娩时容易出现宫缩乏力,造成不良妊娠结局[11]。基于此,针对孕产妇,应对她们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干预,尽量缓解或消除她们的负面心理情绪,以便更好地改善妊娠结局,并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本次对收治的80例孕产妇进行研究,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而联合围生期心理护理为观察组,结果显示:产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后即刻、产后3d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前抑郁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观察组抑郁程度更轻,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孕产妇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她们的负面心理情绪,促使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降低,减轻产后抑郁程度,改善妊娠结局,最终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对于孕产妇而言,不论是妊娠还是分娩,都会对其心理产生应激性刺激,一方面,妊娠后体内性激素水平改变,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水平增高,从而影响其心理状态[12];另一方面,分娩时间越近,则心理应激源对其影响就越大,更易发生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但焦虑、抑郁更加明显[13]。在围生期加强孕产妇的心理干预,产前,先评估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她们焦虑、抑郁症状,针对性疏导,对于负面心理情绪高危风险的产妇,也要提前做好干预,尽量避免负面心理状态的发生[14];在分娩期间,语言交流对心理情绪的影响作用不大,为此要配合抚触、目光交流等方式处理,尽量缓解她们分娩期间的恐惧,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分娩,从而减少宫缩乏力所致的不良妊娠结局[15];产后,产妇进入“母亲”角色,会出现心理情绪波动,为此要对其进行疏导,评估有无负面心理状态,然后用专业的心理知识进行干预,从而缓解产后抑郁。综上所述,孕产妇加强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更好地减轻围生期负面情绪,有效减轻产后抑郁程度,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冬冬 徐娟 赵丽娟 单位:郓城县随官屯镇卫生院

心理护理对孕产妇的效果篇2

剖宫产术是妊娠28周或28周以上,经切开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及附属物的手术。剖宫产术是一种有效快速、相对安全的常用手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能够解决难产等问题,及时挽救母儿生命。剖宫产术有以下风险和并发症可能:术中出血、术后出血,切口撕裂及血肿,术后感染、口愈合不良,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肠道损伤,羊水栓塞,子宫肌炎及盆腔炎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面部、臀部、躯干和肢体皮肤、皮下组织损伤,新生儿骨折、颈椎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及内脏损伤等并发症。剖宫产对于骨产道和软产道梗阻或异常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巨大胎儿,多胎妊娠及有子宫手术史或是胎儿窘迫的产妇较为适用。剖宫产需要进行硬膜外麻醉或是在腰硬联合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在产妇取仰卧位,经过消毒铺巾以后,在产妇的腹部做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分离肌肉、剪开腹膜、切开子宫将胎儿娩出,再将胎盘娩出,之后再缝合子宫肌层切口,依次缝合腹膜、肌肉、筋膜及皮肤、包扎伤口[1-2]。部分产妇在进行剖宫产之前会出现不良情绪,在产后会因为伤口疼痛而引发不良情绪,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将全程心理护理运用于进行剖宫产的初产妇护理当中,其对于产妇心理状况和疼痛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的入组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78例在此期间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生产的初产妇,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接受产科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9例和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全程心理护理的实验组39例。78例产妇均为初产妇,年龄集中在23~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14±2.39岁。对照组的39名产妇年龄集中在23~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14±2.59岁;实验组的39名产妇年龄集中在23~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3±2.17岁。对比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进行本次研究前递交相关资料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号:2020053),所有产妇均表示对此次的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初产妇。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疾病;②恶性肿瘤;③伴有语言及听力障碍无法配合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的39例初产妇接受产科常规的护理:在产前向产妇及家属讲解剖宫产相关注意事项,在产后对产妇进行基础的产科护理。实验组的39例初产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全程心理护理,全程心理护理的主要方法如下。①在产妇初入院时,主管护士向产妇详细讲解科室环境,讲解住院期间相关注意事项,并向产妇介绍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科室主任以及科室长,与产妇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②对产妇进行心理评估,在进行剖宫产前主管护士对产妇进行心理状况评估,通过日常沟通了解产妇心理状态,针对产妇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不良情绪严重的产妇,可通过倾听、安慰、举例、共情等方式,缓解其焦虑情绪,同时教会产妇转移其注意力,在住院期间进行手术生产之前可以看一些轻松的书籍,听一些轻松的音乐缓解紧张情绪;同时告知产妇的家属要给予产妇足够的支持,陪伴在产妇身边。③向产妇及家属讲解剖宫产手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手术当中的操作情况,向产妇普及剖宫产知识,告知产妇该项手术发展较为完善,减轻产妇的恐惧及焦虑情绪;同时向产妇讲解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其术中的配合度。④在产妇进入手术室前陪伴在产妇身边对其进行鼓励,告知其尽量放松深呼吸增强产妇的安全感,提高配合度。⑤在剖宫产后对产妇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若疼痛轻微,告知产妇这是正常现象,不用过于担心;若疼痛严重影响了产妇的休息和睡眠,则告知主管医生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5-9]。

1.3观察指标

①运用状态-特质问卷[3]对产妇术中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状态-特质问卷量表的分值为20~80分,分值越高表明产妇的症状越严重;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4]对产妇的产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选择10cm标尺,产妇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标尺刻度,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高;③采用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5]对产妇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估,共含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若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在50分以上则为轻度焦虑,在60~69分则为中度焦虑,在69分以上则为重度焦虑;④采用W.K.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6]对产妇的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共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若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53~62分则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0来对本次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状态-特质量表得分、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本研究中,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产妇状态-特质情况对比

如表1所示,护理前两组状态-特质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状态-特质量表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的初产状态-特质量表得分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更轻,两项指标相比,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产妇疼痛评估情况对比

如表2所示,护理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的初产妇剖宫产后其疼痛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更轻,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3两组产妇焦虑情况对比

如表3所示,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的初产妇剖宫产后其焦虑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更轻,两项指标相比,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4两组产妇抑郁情况对比

如表4所示,护理前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的初产妇剖宫产后其抑郁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更轻,两项指标相比,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剖宫产是外科手术的一种。手术切开母亲的腹部及子宫,用以分娩出婴儿。通常剖宫产是避免因阴道生产可能对婴儿或母亲性命及健康造成损害。但近来有部分剖腹生产被用作替代本来的自然分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剖腹生产率不应超过15%,以5%~10%为佳。在自然分娩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实施剖宫产对母婴双方都是有利的[7-12]。本研究采取全程心理护理后实验组的初产妇状态-特质量表得分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更轻(P<0.05)。在术前产妇通常会产生害怕与担心的心理,由于产妇缺乏对手术的正确认识,怕疼痛,怕麻醉意外而危及生命,担心胎儿在手术中出现意外,因此充满紧张与恐惧,甚至不能很好地配合工作。常规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妇恐惧心理,但一般是在产前或者产妇已然出现严重精神障碍时进行。研究中通过全程心理护理可照顾产妇各阶段的心理需求并及时解答产妇疑问,可较好地安抚产妇情绪,使得产妇保持良好状态并增强产妇术中依从性,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同时,经全程心理护理后,两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的初产妇剖宫产后其疼痛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更轻(P<0.05)。产妇心理状态会影响其对疼痛感知,部分产妇受个人既往经历影响对疼痛有强烈的恐惧心理,导致其疼痛耐受度偏低。通过强化心理护理,消除产妇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可提高产妇疼痛耐受度继而降低产妇VAS评分,这与彭艳玲[13]研究结果保持一致,通过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感。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的初产妇剖宫产后其焦虑及抑郁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更轻(P<0.05)。在李娜[14]关于心理护理改善剖宫产初产妇不良情绪及疼痛的效果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产妇对剖宫产所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可增加产妇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导致出现子宫收缩乏力,从而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15-18]。因此需要及时发现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以及担忧。在为产妇营造一个干净舒适优雅的环境使其心情愉悦之外,也要与产妇的家属进行交流,让家属明白产妇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应该格外给予帮助、理解和呵护,因为家属的态度对产妇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要消除家属对于手术的顾虑,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多与产妇进行交谈。向产妇介绍手术医师麻醉的一般情况和手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使产妇能够更加信任医师,从而麻醉师能更好地配合[19]。如今的护理工作已经从将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向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因此心理护理现代护理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能渗透到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当中,达到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起到取长补短,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的效果。同时在心理评估上可加强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合作,提高心理评估与护理的专业性,并尽可能地增加样本数量,继而可更好地了解产妇焦虑、抑郁原因,提高心理护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研究通过对初产妇进行全程心理护理可更好地照顾产妇各阶段的情绪需求,使得产妇产生强烈的被关注感,避免产妇因被忽视而情绪低落,继而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当中。同时在对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时加强了产妇术中状态的关注,可更为全面地评估产妇焦虑、抑郁等情绪。但受样本数量限制,最终研究结果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进行心理评估时以产妇的自评结果为主要参考,在心理评估专业性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综上,本次采用分组对照的方式来探讨将全程心理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初产妇的护理当中的效果,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全程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剖宫产初产妇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降低其疼痛程度。

作者:郭冉 张玲慧 周静 单位:郑州市中医院

心理护理对孕产妇的效果篇3

分娩作为正常的女性生理行为,分娩活动相对较为复杂,并且产妇因分娩内心压力较大,很容易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与此同时,产妇面对第一次分娩时,对于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分娩过程较为陌生,致使分娩中可能发生对胎儿以及产妇具有危险的事件,严重时会致使其出现流产,并对产妇的机体安全及生命健康产生威胁[1]。产房作为女性进行分娩的主要场所,在分娩过程中情况多变,加之分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受诸多因素影响,临床风险较高。而其中助产的护士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需要加强对产妇的基础护理,还要对护理干预措施做以优化,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做以有效评估,对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做以改善,保证分娩进行的安全性[2]。基于此,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产妇分娩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产妇负面情绪的具体影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进行分娩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12月,研究终止时间为2021年12月,以数字表随机抽签划分小组,组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30例。纳入标准:①纳入产妇均为单胎且足月分娩;②均知晓此次的研究内容并且自愿参加,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③均无任何的妊娠期并发症出现。排除标准:①精神、认知、语言等出现障碍者;②合并肝脏等其他重要组织器官出现严重病变者;③临床依从性较差者。对照组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28.69±4.32岁,孕周38~41周,平均39.15±4.24周,体质量65~76kg,平均70.50±5.45kg,初产妇16例,经产妇14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8.54±4.34岁,孕周38.5~41周,平均39.24±4.35周,体质量66~77kg,平均71.50±5.49kg,初产妇17例,经产妇13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L2020015),两组产妇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其常规的护理干预,产房要依据手术室的相关要求做以隔离和消毒,对于产妇的分娩情况开展详细记录,对胎心做好监护,准备各种的急救药品,急救输血用品以及新生儿的复苏用品等,并指导产妇在分娩中进行正确用力以及恰当休息,对产程做以详细观察记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其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①建立心理护理小组。通过助产护士、责任护士、护士长等人员来组建心理护理干预小组。其小组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影响产妇心理状态的因素做以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在护理工作开展中,按护理计划来实施护理措施。加强对护理人员分析能力的培养,创新其护理观念,优化护理措施开展的质量。②第一产程心理护理。为产妇提供良好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态度和善、热情地面对产妇,为其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确保产房中的空气新鲜。在规律宫缩直到宫口全开作为第一产程,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宫缩强度以及胎心状况的观察,护理人员及时为产妇讲解产程的发展状况,指导产妇做相关呼吸运动,掌握放松的技巧,对产妇的身体予以舒适干预,缓解其内心的紧张情绪,从而有效减轻疼痛程度。③第二产程心理护理。宫口全开直到胎儿的分娩作为第二产程,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不断给予产妇精神安慰,通过言语来鼓励指导产妇,在宫缩的过程中屏息,在宫缩间歇期间进行肌肉的放松以及休息,与此同时多用言语及动作来鼓励产妇,帮助其建立自然分娩的自信心,以此来保证胎儿的顺利娩出。④第三产程心理护理。胎儿分娩直到胎盘的娩出作为第三产程,在胎儿分娩结束后,产妇情绪较为激动,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对产妇予以安慰以及引导,告知胎儿的具体情况,避免产妇由于情绪起伏波动较大而对宫缩产生影响,有效避免宫缩乏力而导致大出血,同时给予产妇宫缩剂来增加宫缩的强度,避免出血现象。⑤产后心理干预。在分娩结束后对产妇的身体做清洁并加强保暖干预,帮助产妇以及新生儿做亲密接触,指导产妇进行哺乳,并为其讲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密切对母婴情况做以观察,并对其子宫的收缩情况,会阴的伤口情况等予以观察,确定无异常现象可将其送进母婴室。安排相关的健康知识宣讲人员来为产妇讲解产后注意事项以及出现的问题,消除产妇内心的紧张、焦虑情绪,鼓励产妇多食用高热量且易消化食物,以此来补充机体所需能量。

1.3观察指标

①产妇分娩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后2h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分娩情况,并进行对比。②护理质量:医院结合产妇状况、护理实施内容、护理效果等方面自制护理质量评估量表来对纳入产妇开展护理质量状况评估,量表从产妇角度来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主要指标有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各项评估分值设定为0~100分,评分越高就表示此项护理质量越高。初次设计完量表后,先抽选60例产妇开展预测试,并在4d后开展二次测试,重测信度为0.910,Cronbach'sα系数为0.834。本次研究中此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26。③不良情绪:选择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3]和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4]来对两组产妇在分娩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各量表评估条目为20个,各项评分为0~4分,总分设定为0~80分,分值越高表示其不良情绪状态越严重,分值越低表示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低。④心理韧性:在干预后选择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resiliencescale,CD-RISC)来对产妇的心理韧性情况做以评估,此量表的内容涉及坚韧、力量以及乐观等3个维度,其中涉及25个条目内容,各条目的评分为0~4分,维度评分范围是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产妇心理韧性情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娩情况、护理质量、不良情绪、心理韧性等正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进行表示,行t检验。本研究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产妇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对比

观察组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3两组产妇不良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如表3所示。2.4两组产妇心理韧性评分对比对照组心理韧性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如表4所示。

3讨论

产妇在进行分娩过程中,因为精神压力相对较大,加之分娩时出现的疼痛情况,会加重产妇内心的恐惧、紧张、不安等负面的情绪,负面情绪可能会致使产妇心率加快,导致其子宫收缩功能紊乱,提高分娩发生风险的概率,并且提升了护理工作开展的难度。并且妇产科作为风险因素相对较高频发生的科室,在产妇开展护理工作中还有着较多不安全的因素,比如助产护士的责任心不强、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健康教育有所欠缺等情况都会致使产房发生护理风险的事件,从而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心理护理作为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诸多方式以及途径来对病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以此来开展治疗。将此护理方式应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可帮助产妇调整身心状态,降低分娩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改善分娩不良结局[5]。心理护理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护理措施,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从而减少对分娩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为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做以良好保障,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影响产妇心理状态的因素所产生原因予以分析,在自身、环境等多个方面寻找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防御措施[6]。临床护理实施中可能由于诸多因素而使产房出现不良事件,不仅对分娩过程产生影响,还可能致使产后出现并发症以及产生不良分娩结局。在产房的护理干预中之所以会有不良事件的发生,探究其原因与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经验有所欠缺有着密切关系[7]。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于工作开展缺乏严谨性,很容易在操作中出现疏漏,会导致风险事件的出现。因此对产妇予以高质量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身心健康的状况,保证产妇可以顺利生产。在产房的护理工作中通过建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及时更新其护理工作开展的观念以及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开展中的专业水平以及操作技能,从而来保证护理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此同时详细分析产妇状况,探究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8-9]。采用正确的疏导方式以及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发生剖宫产的概率,减轻产妇分娩中的疼痛,降低其体力以及精神力的消耗,进而有效减少母婴出现相关并发症[10]。与此同时为产妇营造良好的产房环境,调整产房的温度及湿度在舒适范围内,使其在舒适的氛围中放松心情[11]。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2

1.1一般方法

①妇科急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讲解与患者疾病相关的知识,回答患者问题,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使其正确认识疾病的危害性与治疗方法,缓解其心理负担,对需进行子宫切除的患者,告知其可以以口服药物的形式补充雌激素,不会对其女性特征造成影响,消除其精神负担。若患者存在自暴自弃心理,要以温和的语气与患者交谈,以婉转的方式取得理解与信任,增强患者自信心,排除压抑感,尽量多给予尊重、理解,消除其悲观、绝望情绪。

②孕妇的心理护理:产妇普遍存在焦虑心理障碍,护理工作者应对其进行心理及生理指导,科学阐释手术过程,告知产妇焦虑不安不利于身体康复,适当的给予关心,消除产妇焦虑心理,调动产妇的接受护理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未婚先孕的产妇,为消除其忧郁心理,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其隐私,不询问与其性伴侣及其职业相关的话题;对生育知识缺乏者,应对其进行知识宣教,告知产妇分娩与宫缩的关系,让其理解妊娠分娩属自然生理现象,增强产妇自信心,让其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

1.2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是否存在恐惧、焦虑、怀疑等不良情绪,将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若以上情绪完全消失,说明护理效果显著,为显效;若患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说明护理效果良好,为有效;若患者情绪仍不稳定,难以控制,表示护理无效。

1.3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与两组患者相关的数据,对于两组患者情绪控制情况,用比率进行书面表达,借助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对比。将P<0.05设为检验校准,如果P<0.05,表示存在明显差异,出现了统计学意义,反之,认为具有临床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因等一般性临床资料,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2结果

两组妇产科患者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的控制情况对比:30名实验组患者中,20名患者不良情绪完全消失,为显效;8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略显紧张,为有效;2名患者不良情绪难以控制,为无效,不良情绪控制有效率为93.3%,30名对照组患者中,11名患者不良情绪完全消失,9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略显紧张,10名患者不良情绪难以控制,不良情绪控制有效率为67.7%,与两组患者相关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控制患者不良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两组患者临不良情绪控制有效率对比。

3讨论

心理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应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做好对门诊妇产科患者的术前护理尤为重要,为门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做好治疗前护理。

为保证患者持有乐观、健康的心态,应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清洁的环境,护理工作者应到病房探望患者,主动与其交谈。根据患者治疗前的心理情况,为其应用系统化、动态化、具体化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以饱满、健康的状态进行治疗。①内外伤疾病患者:内外伤虽不属于临床急重症,但治疗、护理不当会促使小伤变大伤,小病变大病,患者易出现后怕心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只要认真养病,坚持治疗,短时间内即可康复;②传染性疾病患者:此病症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护理人员应向其讲解病理进展过程、控制方法,以和蔼的语气与其沟通,消除其焦虑、不安心理,并鼓励患者积极治疗防止传染扩散;③性病患者:护理时,应本着负责的态度,以委婉方式讲解疾病的危害,并告知患者坚持治疗可治愈的道理,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④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持续时间长,易反复发作,此病症患者一般悲观、丧气,对治疗毫无信心,护理工作者应鼓励患者,指导其认真对待疾病,积极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文详细研究了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治疗前门诊患者的临床效果,抽取我院60名患者进行本次研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于实验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为其应用心理护理干预,30名实验组患者中,20名患者不良情绪完全消失,8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略显紧张,2名患者不良情绪难以控制。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3.3%,30名对照组患者中,11名患者不良情绪完全消失,9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略显紧张,10名患者不良情绪难以控制,临床护理有效率为67.7%,从临床满意度看,实验组为90%,对照组为60%,与两组患者相关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心跳速率,差异不明显(P>0.05),说明治疗前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况,降低患者心理压力。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3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产科患者135例,妇科患者145例;已婚女性232例,未婚女性48例;年龄17~30岁116例,31~45岁125例,>45岁39例;正常临产102例,流产57例,胎盘早破43例,宫外孕31例,胎盘前置24例,黄体破裂13例,盆腔炎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2例。

1.2评定方法

通过自然观察法、交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进行心理问题评估,观察内容主要为疾病对患者心理及情绪产生的不同影响,同时分析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最终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

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可知,280例妇产科急诊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害羞自卑、情绪焦虑以及恐惧紧张。其中102例正常临产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3例(2.94%)、76例(74.51%)、38例(37.25%);57例流产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11例(19.30%)、27例(47.37%)、43例(75.44%);43例胎盘早破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1例(2.33%)、36例(83.72%)、35例(81.40%);31例宫外孕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3例(2.94%)、27例(87.10%)、28例(90.32%);24例胎盘前置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0例、24例(100%)、20例(83.33%);13例黄体破裂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1例(7.69%)、9例(69.23%)、12例(92.31%);8例盆腔炎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2例(25.00%)、6例(75.00%)、7例(87.50%);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出现害羞自卑、情绪焦虑、恐惧紧张者分别为0例、2例(100%)、1例(50.00%)。

3讨论

3.1心理问题诱因分析

临床研究证明,妇产科急诊患者往往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以及自卑害羞等心理问题。笔者在研究时发现存在病理妊娠患者产生心理问题比例是正常妊娠患者的1.5~2倍。很多妊娠患者在分娩的过程总,由于节律性宫缩痛会导致其会产生恐惧、紧张的负面情绪,而病理妊娠患者往往由于担心胎儿是否伴有疾病等心理以及是否健康等问题,而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妇产科急诊患者因疾病本身造成的疼痛或不适,以及出现病理性出血症状时会进一步加重其心理负担。此外,还有部分妇产科急诊患者因经济因素而产生不良情绪。而与性生活有一定关系的疾病,如流产、黄体破裂以及盆腔炎等,患者出现害羞情绪的比例较高。

3.2临床护理干预

①在就诊初期阶段,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认真对待患者,通过科学而正确的沟通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对于情绪较为敏感的患者应给予足够耐心,并且还要充分掌握好各项医疗操作技巧;对一些较为害羞的妇产科患者应当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消除不良情绪。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引导患者积极配合诊断与治疗。②对于极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患者,急诊医生应当适当加快节奏,尽量做到轻、稳、准,进一步降低患者痛苦,提高其对治疗的安全感与信息。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尽量放松心情,鼓励家属陪伴在身边。③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对于出现情绪焦虑、紧张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病情变化,后期的病情进展,从而使患者意识到治疗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同时,家属思想工作也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当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鼓励患者安心接受治疗,从而缓解负面心情。

4结语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传统教学;妇产科护理学

一、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

1.信息化教学模式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应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已被广泛认可,使我们逐渐走近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用到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来作为辅助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网络的力量,发挥出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现代教学理念作为教育学生的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作为辅导,应用于教育学生的一种教育方式。所谓信息化教育是需要多方面信息化的,比如教育观念、教育机构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技术等多方面因素都需要信息化;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传统的教育模式

学生围绕老师为中心,通过老师系统且全面的讲解来学习,使学生掌握大量知识,这就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形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老师为主教师自由度比较大,老师通过各方面收集资料作为教学资料;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拼命地努力地听、记录老师所讲述的知识点,基于这一点,传统教学法往往被称为“填鸭式”教学。

3.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全球已经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同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活动比较而言,信息化教学的优点很多,第一,信息化教学可以使科研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加充裕,通过网络技术将各类资源资料整合到同一个界面,方便快捷,一目了然,知识结构会比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清晰,展现的形式生动形象,给学生提供了独立的学习机会,还能使学生相互之间更方便地交流沟通。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可以让教育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不同领域的教研样本,随时随地完成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第二,信息化教学能使教研活动更深入,更不受限制。教学者通过信息化技术制作的教学短片,精巧并方便观看,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浏览,因此得到了大部分教学人员的青睐。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涉及高校教学及学习活动,这样有利于教学活动中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第三,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中生成的内容都是可进行探讨,修改及生成新内容的。无论教学环境出现怎样的变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都能随之改变从而不断的充实。通过网络动态的实时更新能够让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从教学整体上看,信息化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信息化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

4.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导作用并不是它的真正弊端,弊端在于这种主导作用被夸大和绝对化;通过老师的讲解,板书和多媒体的辅助,生硬地把书本中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共通特点,在整个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就是主宰,多媒体只是辅助老师的工具,书本教材则是教学内容,学生完成处于一个被动接受教学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是主导者,学生则是在外部受到刺激后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整个课堂就是一言堂式的课堂,没有活力,学生也没有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书本就有了乏味感最终拒绝学习,而形成一种填鸭式教学。

二、信息化教学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今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各方面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化教育将成为我国新世纪教育教学的新视点。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新方式,为我们妇产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提供了更深远的可发展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比如,网络视频教学引起了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的兴趣,不像旧的传统模式教学老师在讲堂上枯燥的一言堂讲述方法使学生对本来就陌生的专业学习产生枯燥感而放弃了该专业的学习。而信息化教学应用之后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自己看网络视频学习,碰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可以向老师请教,这样学生学习不再是以前的强迫式学习,课堂上也不会像以往那么枯燥乏味;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回放视频这样那些不熟悉的知识就进一步得以加强巩固,熟悉的知识点也再次可以复习;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一些实践部分知识点通过网络视频变得更客观学生再次在现实中实践操作练习使就不会像以往那样无所适从,这样就可以熟悉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实践操作为以后上临床做准备。

三、结语

信息化教学方法应用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掌握妇产科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为即将走上临床实践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第10卷第4期,第36-42页.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5

关键词:激励理论;妇产科新护士管理;效果

医院工作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即为护理工作,目前关于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及提升护理水平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关注[1,2]。在临床上护理人员的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核心,护理人员的目标是如何满足患者对身心健康的要求。但是因为护理人员一般工作积极性较差,因此使护理质量有所降低[3,4]。为了进一步研究激励理论在妇产科新护士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医院对妇产科新护士分别按照传统护理管理及激励理论进行培训,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50例于我院妇产科工作的新入职护理人员,并根据管理模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两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21~30岁;受教育程度院大专及以下学历17例,本科学历8例,观察组护理人员年龄21~29岁;受教育程度院大专及以下学历16例,本科学历9例,入组的护理人员在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上进行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按照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而采取激励理论对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其具体实施方法为:①激励的重点是如何满足护理人员的具体需求,因此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要针对的重点问题是掌握护理人员的具体需要。②由于护理人员具有不一样的层次,因此,其具体需要也会不一样,护士长要采取个性化的方法来使护理人员的需求得到尽量满足,除了物质需要外,精神需要也意义重大,护士长要定期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护理人员的内心需求及思想变化,采取尽量表扬及避免批评的方式。③如果碰到难题要多给予其指导,从而减少问题的产生,目的是让每个护理人员都可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管理人员的关心和重视,从而最大可能地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能动性,妇产科要经常举办民主生活会,为护理人员的情感问题及工作问题提供解决场所。

1.3观察指标

采用该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评价,共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在患者出院时进行评价,从心理、治疗、生活及健康宣教四个方面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每个项目按100分计算。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全部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美国IBM公司)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者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通过研究发现,两组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管理效果,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值明显提高(P<0.05)。

2.2两组护理人员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满意度明显有所提升(P<0.05)。

2.3两组季度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的季度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考核成绩分数明显提高(P<0.05)。

3讨论

研究者认为,医院可以通过激励理论而达到护理人力资源合理的应用,将激励理论使用到护理人员的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护士长能够及时发现护理人员的优点,可以充分调动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5,6]。护士长作为管理人员,还需要一直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同时护士长还需要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团队的团结力[7,8]。通过激励理论,不仅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还可以确保妇产科的护理安全,从而达到零事故、零差错、零投诉,并且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率[9,10]。本研究对激励理论应用于妇产科新护士管理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通过激励理论的管理方法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患者的投诉率明显变少。妇产科工作负担较大,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繁琐,护士长要采取个性化的方案为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定期举行多样化的科室活动,使护理人员心情有所改善,提升科室内的沟通交流,护士长要及时掌握护理人员的不同优点,在举办民主生活会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表扬,对于心理负担大及工作较为消极的护理人员采取及时心理沟通,定期在妇产科内进行优秀护士的筛选,教导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学习,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需要护士长要特别关注护理人员的个人成绩,使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对管理者所期望达到的护理行为有正确理解,需要定期由护士长考核护理人员学习成绩,学习理论知识,对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护士长要了解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是否可以得到公平待遇,要确保每个护理人员都有同样的福利及公平的职称晋升机会,高级责任护士的选拨要采取民主测评的方法来进行。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将激励理论应用到新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于提高护理态度也有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丽,张天若.激励理论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7(21):56-57.

[2]郑民缨,黄永青.激励理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104-105.

[3]汪军,袁彭娟.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5(5):236-237.

[4],张德辽,刘成霞.开展护士人性化护理培训干预的效果与研究[J].重庆医学,2009(6):58.

[5]陈秀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30):19-20.

[6]王莉华,许丽.循证护理理念与人性化护理相结合指导护,生临床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6(3):72-73.

[7]耿笑微,罗琦,刘宇.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及改进方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9):29-31.

[8]杨希林.人性化护理在门诊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09(20):42.

[9]黄雪梅.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4):3213-3214.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6

关键词:优质护理;高危妊娠产妇

高危妊娠为产科高危险性病症,可直接影响产妇、胎儿和新生儿健康,严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高危妊娠产妇多伴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可导致病情加重,直接影响预后[1-3]。临床研究证实[4-5],临床护理时应用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高危妊娠产妇应用全面、系统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产妇不良情绪,提高生理机能,促进产妇康复。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2例高危产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讨论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治疗的72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年龄为22~38岁,平均年龄为(29.04±6.52)岁;孕周21~42周,平均孕周(34.09±2.15)周;初产妇21例,经产妇1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8.71±5.52)岁;孕周22~42周,平均孕周(33.72±2.06)周;初产妇23例,经产妇13例。纳入标准:产妇家属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临床诊断为高危妊娠。排除标准:精神系统疾病、严重内科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其他严重躯体疾病等。两组产妇上述条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护理程序、饮食管理、卧床休息、鼓励适当锻炼等。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主要包括:(1)心理干预:结合每名产妇自身特点、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干预,入院后主动同产妇交流,介绍医院环境,收听音乐缓解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向产妇介绍相关知识,缓解疼痛,促进产程;(2)孕期和产后健康教育:经多种方式让产妇充分了解妊娠生理、分娩过程,掌握相关知识,适当做些幅度适当的运动,放松练习、抬高双脚等,指导产妇掌握缓解疼痛的呼吸方法,提高产妇对分娩的信心,向产妇介绍医院环境,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温馨,降低产妇的陌生感,保持心情舒畅,缓解紧张情绪;(3)饮食指导:高危妊娠产妇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妊娠孕妇应控制体重,加强对含糖食物摄入的限制,避免摄入酒精、咖啡因等食物;(4)分娩期护理:分娩前,护理人员向产妇讲解分娩流程、症状、不适及相应措施,向产妇和家属解释,让产妇事先做好准备,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率高,护理人员应提前做好防出血准备;(5)术后护理:加强心理及基础护理,对产妇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在观察病情变化的同时加强床旁护理,协助做好清洁工作,促进产妇尽快下床活动,给予产妇母乳喂养指导,从细节观察产妇生理及心理需求,提高产妇生活质量;(6)产后护理:密切观察产妇各项生理指标,指导正确母乳喂养和婴儿日常护理,加强母婴接触交流。同时给予产妇心理护理,告知产妇新生儿情况,鼓励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向产妇家属讲解产后相关注意事项,给予产妇及家属生活指导。结合产妇恢复情况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产后护理人员应积极同产妇沟通交流,了解产妇心理及生理需求,给予个性化心理支持,提高产妇对护理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1)满意度判断标准:产妇出院时应用自制调查表评价患者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得分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89~70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2)生活质量评分:应用SF-36评价产妇生活质量,评价内容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身体疼痛,得分越高表明产妇生活质量越好。(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妊娠高血压、妊娠高血糖、低体重儿、早产、胎儿宫内窘迫。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差异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χ2=6.719,P=0.015<0.05)。

2.2两组生活质量差异

实验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身体疼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实验组患者妊娠高血压、妊娠高血糖、低体重儿、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

3讨论

高危妊娠产妇指妊娠期间因多种不良因素、致病因素、并发症对产妇和胎儿造成的危险,可直接危害产妇、新生儿和胎儿,甚至导致难产。高危妊娠产妇因担心胎儿及自身健康,存在严重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高危妊娠产妇护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对临床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高危妊娠产妇比例的不断增加,针对高危妊娠产妇提供个性化、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可充分满足产妇生理及心理需求。优质护理有效改善医患和护患之间的关系,拉近医患距离,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研究显示,优质护理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可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优质护理通过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分娩期护理、分娩后护理等多方面护理,为产妇提供更加标准化、优质化的护理,使产妇生理和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感。本文显示,实验组产妇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高危妊娠产妇应用优质护理可提高产妇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云,高玲玲,何亚,等.社会支持期望落差及喂养方式对高危妊娠产妇育儿胜任感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8,33(2):9-12.

[2]宋亚琴,徐惠英,冯桂兰.产前护理干预对于高危妊娠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3):248-251.

[3]沈菁.优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保健能力和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3):475-477.

[4]梁文化,杜娟,徐来,等.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2):304-306.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7

【关键词】情绪管理;出院产妇;延续性护理;应用

20世纪90年代,延续性护理概念被引入我国,延续性护理是从医院到家延伸性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回访,达到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应对目的。产妇出院后,一般身体状态恢复较慢,加之一时不能适应自我社会角色变化,情绪易产生较大波动,导致焦虑、抑郁。若家属发现不及时,不能尽快对产妇进行治疗或护理干预,极易导致其不良情绪加重,产生轻生念头,本文主要研究延续性护理在产妇出院后情绪管理作用[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15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3~38(27.65±3.98)岁;孕周35~41(38.45±1.26)周;初产产妇500例,经产产妇2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4~37(27.45±4.58)岁;孕周35~42(38.89±1.44)周;初产产妇488例,经产产妇262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产妇相关知识讲解,出院后门诊随诊。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回访交流

将护理人员分组,定期对产妇进行电话回访,每周1次,5min/次,密切关注产妇心理、身体状况。同时,组建微信交流平台,一是引导产妇关注妇产科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开设“烦恼倾诉”板块,由护理人员在线解答产妇疑惑;二是要分别组建产妇、家属微信群,护理人员在其中起到知识讲解角色,并引导产妇、家属之间进行交流、沟通。

1.2.2恢复指导与训练

①对产妇发生一些生理状况进行指导,如恶露不尽、伤口愈合缓慢、日常营养补充、产后性生活不协调等,并对新生儿护理做相关指导,引导产妇更快适应母亲这一角色。②产后运动指导视频,鼓励产妇适量运动。③倡议家属配合进行产后恢复工作,如关心产妇心理健康、帮助产妇照顾新生儿等,尽量为产妇营造和谐、美好恢复氛围。

1.3观察指标

①情绪状态测评: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对产妇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SDS等级分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53~63分,>63~72分,>72分;SAS焦虑等级分为正常(>50)、轻度(50~60)、中度(61~70)、重度(>70)。②护理满意度调查:护理人员自制调查表,其中总分>90为满意,75~89为基本满意,<75为不满意[2]。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分别行x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情绪状态评分

护理干预前,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相差不大,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改善,而观察组远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产妇满意度调查

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405例,基本满意330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满意285例,基本满意368例,不满意97例,满意度为87.07%,P<0.05。

3讨论

产妇出院后,在康复过程中,出于内分泌失常、心理准备不充分、照顾婴儿过于疲劳、家庭不和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此,必须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以平复其不安、焦躁的心理状态,促进母婴良好恢复、成长。近年来,护理的目光正逐步从“病”转向“人”,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充分注重病人在护理干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产妇实施延续性护理是未来产妇护理的发展方向。通过电话、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护理人员能够定期访问产妇与婴儿的身体状况,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避免产妇因不知如何照顾婴儿而产生烦躁心理,并对产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产妇心理认知与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微信群平台能够给产妇们一个相互交流的窗口,彼此间互相倾诉、互相鼓励,更好地调节产妇的不良情绪[3-5]。研究表明,通过护理,产妇的SAS、SDS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远远优于对照组。在两组产妇的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07%。数据表明,延续性护理在出院产妇情绪管理的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丛丰辉.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预防产后抑郁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4):189-190.

[2]邓菊花,庞金凤,焦海花.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自理能力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09):1149-1150.

[3]曹攀峰.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4):69+72.

[4]孙红梅.延续护理对产妇产褥期心境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1):117+119.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8

[关键词]手术室;心理护理;剖宫产;产妇;心理情绪;快速康复

现代医疗水平不断发展,促使剖宫产手术愈加成熟,其是首选的高危妊娠产妇、不能阴道分娩产妇的生产方式。而相对阴道生产,剖宫产是创伤性的一种手术,产妇通常会有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需要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手术效果和产妇的生活质量,加速术后产妇的康复。手术室心理护理的应用主要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1]。本文主要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于本院剖宫产的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4例,经产妇20例,初产妇14例,年龄23~35岁,平均28.93±1.37岁,剖宫产原因:6例宫内窘迫,20例难产,8例妊娠并发症。研究组34例,经产妇21例,初产妇13例,年龄23~35岁,平均28.72±2.21岁,剖宫产原因:5例宫内窘迫,22例难产,7例妊娠并发症。纳入标准:符合剖宫产的适应证和指征;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剖宫产禁忌;有精神病史;有麻醉禁忌;有认知或语言障碍。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且获得伦理会准许。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即术前健康教育,常规访视告知剖宫产的方法、流程和相关知识,术中强化准备工作和宣教工作,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同时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监测体温和生命体征,告知新生儿喂养,开奶,饮食的注意事项。研究组应用手术室心理护理。①手术前心理护理。通过术前和患者的有效沟通,明确其内心的疑虑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通过语言鼓励提高患者的信心,放松其心理,稳定情绪,保证护患关系良好,提高其配合度。护理人员耐心解答产妇、家属的疑问,改善其不良情绪,告知产妇剖宫产手术的注意事项、配合要点以及操作流程。②手术中心理护理。告知产妇手术室中的医护人员情况和设备、环境情况,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手术室环境,改善其紧张、恐惧情绪,多通过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疏导产妇的情绪,勤与产妇沟通,及时询问其有无不适感,保证其心态良好。术前帮助产妇寻找适当且舒适的体位,动作轻柔,注意保护产妇的隐私,告知产妇发生呕吐、疼痛的原因。新生儿成功娩出后及时告知产妇相关情况,缓解其心理负担,提高信心。③手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清理产妇残留的血迹,帮助其穿戴好衣物,妥善送回病房。告知术后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例如可以加速乳腺的疏通,预防乳房胀痛等,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重点,同时告知家属患者恢复阶段的相关配合工作,加速产妇术后的恢复。

1.3观察指标。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其中包含住院时长,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离床活动时间。观察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抑郁、焦虑情况,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进行评估,分值≥50分即代表产妇有抑郁、焦虑心理。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住院时长、首次排尿时间、排便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研究组干预后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