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培训总结范例

策划培训总结

策划培训总结范文1

建筑施工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项目分散、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企业安全质量管控难度较大,本文从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队伍素质、安全投入、教育培训、方案策划等十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推进施工企业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确保企业安全质量形势稳定可控。

关键词:

施工企业;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

1引言

近年来,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质量主体责任,加大事故处罚和责任追究,安全质量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014年,中国中铁作为国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为加强工程项目管控,大力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在安全质量管理方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不断夯实安全质量管理基础,提升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打造本质安全型建筑施工企业。本文简要介绍企业如何以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为基础,推进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2建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标准

(1)建立公司层面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是基础,公司层面应根据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及上级规章制度规定,建立健全安全质量规章制度,制度至少应包括安全质量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目标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安全投入、制度管理、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与责任追究、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制度,保证安全质量管理有章可循。(2)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公司层面要统一制定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标准,规范项目安全质量管理要求,实现公司和项目安全质量管理一套体系,一套标准,保证前台与后台无缝衔接,且公司、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标准不得与上级管理制度相冲突。

3注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1)健全考核体系。一支高素质的专职安全质量管理人才队伍是做好安全质量工作的基本保证,要建立包括安全生产总监、安全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专兼职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和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在内的全员考核体系,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实行优胜劣汰。(2)完善激励机制。要采取措施提高专兼职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的岗位待遇和工资标准,鼓励员工参加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对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人员要给予津贴补助,对优秀的安全质量管理人员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加大安全投入,完善防护措施

(1)建立投入台帐。公司和项目部应按照项目类别,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台帐,对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相关图纸和支撑性票据进行搜集存档,每月进行定期更新,动态掌握公司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情况。(2)进行投入分析。公司应每季度根据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统计台帐,对各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情况进行一次分析评价,分析投入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定要求,指出投入不足的地方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障现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到位,确保施工安全各项防护措施到位。

5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安全意识

(1)利用远程视频信息系统。由于项目工点分散,公司应建立视频信息系统,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组织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及时设计制作试卷进行上线实时培训考核,保证培训效果。(2)利用OA及微信信息平台。建立OA、QQ、微信群,利用信息平台及时传达国家、上级安全质量管理的最新动态,宣传管理知识,交流安全质量管理经验,通报事故案例,让安全质量管理要求和信息传递更快捷、更迅速。(3)实行新员工轮岗制度。安全质量工作需要全员努力,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除了在岗前进行必要的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外,对新员工要安排到安全质量部门进行轮岗实习培训,以进一步增强员工对安全质量工作的认识。(4)坚持“送教上门”活动。公司层面要定期组织安全质量管理专家,组建安全质量管理讲师团到项目开展“送教上门”培训,增强公司本部与项目之间的联系。(5)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公司与项目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要定期召开安全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会,按地域划分片区,实行片区交叉检查与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6强化方案策划,防范安全风险

(1)进行方案评审。项目开工前要组织对施工安全质量进行策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质量策划书,并按规定进行分级评审,经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2)进行管理交底。安全质量策划经公司评审通过后,公司要根据策划内容,组织对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进行交底和专项培训,以保证管理人员能充分理解和掌握策划意图,利用过程中严格落实实施。(3)进行危险源辩识。每月进行危险源调查、分析、评价,按照分级管控的原则,对其中较大及以上等级危险源,应由公司统一公布,并列入公司层面进行动态监控。

7实行后台督导,严控高危项目

(1)成立督导机构。公司层面要成立安全质量专门的督导机构,组建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人员担任成员的督导团队,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项目安全质量督导工作。(2)划分督导片区。要根据项目特点及不同地域,督导成员对项目实行分片区督导制度,明确片区督导责任人,落实督导责任。(3)明确督导重点。根据公司本月重大风险源,制定本月安全质量督导计划,明确项目安全质量督导重点,进行有针对性开展督导工作。(4)实行驻点督导。根据项目风险情况及预警级别,督导专家应进行进驻项目现场进行驻点督导,协助并督促项目部加强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管控安全质量风险,并直至风险解除。(5)进行督导总结。督导结束后及时召开总结会议,总结督导成效,分析存在不足,持续提升督导质量。

8加强隐患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1)进行认真检查策划。检查前要对检查进行策划和分工,要组织人员学习规范、标准和要求,提高检查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要仔细研究检查的目的和内容,逐项制定专项安全检查表,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进行检查质量评估。检查结束后,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复核、谁负责”的原则,对检查质量及检查整改质量要进行评估,以持续改进检查方式方法,提高检查成效。(3)进行检查总结通报。检查结束后进行检查总结,总结检查发现的共性问题,通报检查整改情况,提出改进建议,检查结果要与相关人员履职考核挂钩,作为全员考核的依据,要从深层次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防止重复发生的预防措施。

9召开专题会议,做到警钟常鸣

(1)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每年组织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上年安全质量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安全质量面临的形势,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部署年度安全质量重点工作计划。(2)召开季度专题会议。每季度组织召开安全质量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上级单位有关安全质量文件精神,通报警示事故案例,总结季度工作情况,部署下季度安全质量工作重点。(3)召开月度视频会议。每月组织召开月度视频会议,要借鉴经济活动分析的理念,通过“晒数据、晒风险、晒亮点、晒不足”的方式,对月度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提升并改进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10明确管理目标,严格考核兑现

(1)年初下达管理目标。每年年初根据上级下达目标,要细化分解下达各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目标,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并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与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联合签订责任状。(2)年中考核目标。每季度要对各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进行通报,考核结果要与单位绩效工资分配、部门负责人、精细化管理考核等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挂钩。(3)年底复盘目标。根据年初下达目标,每年年底要进行一次复盘,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年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项目班子期薪考核、项目经理分级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11严肃事故问责,严厉追究责任

(1)严肃事故问责。对事故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严肃问责,对事故相关责任人要依据企业规定进行党纪、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2)严肃隐患问责。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对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对相关责任人要进行问责,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加重处罚。要通过事故、隐患问责,警示全员切实履行安全质量职责,落实安全质量责任。

12结束语

安全质量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新常态下,企业安全质量责任将更加重大,安全质量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牢固树立安全质量“零事故”理念,大力推进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抓执行,强管控,坚决杜绝安全质量事故,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罗奉有 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策划培训总结范文2

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制定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依据主要有国家法律、教育文献和培训理论以及实践经验。法律依据。教育法规方面有: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这些文件指出: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文献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成人教育培训理论依据。终身教育理论、成人教育学理论、现代培训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等。这些理论指出: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培养的总和,终身教育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人力资源开发是开发劳动力潜能的有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人力资源开发又指为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或成长可能性,雇主为员工提供的有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人需要终身接受教育和主动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成人的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开发,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活效益。实践依据。国家标准的制定,建立在成人教育培训实践基础上,是其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广泛实践的经验与问题的积淀,也成为国家标准制订过程的参考要素。

二、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

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由《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等组成。

(一)《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的主要内容

《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由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的基础术语、流程术语、质量和成效术语、管理和组织术语、工作者术语等五个部分构成。“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的基础术语”标准。《术语》对成人、成人教育培训、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教育培训提供方、教育培训顾客、教育培训相关方、继续教育、职业培训、非职业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岗位培训、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创业培训、成人学习者特性(成人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成人教育培训基本特性(工学结合整体性、针对性、灵活多样性、实效性)、成人教育培训原则、按需施教原则、参与性原则、学用一致原则等进行了定义。成人是达到法定成年标准的人。成人教育培训是培育成人道德价值、知识、技能和态度以满足要求的过程。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是为满足成人学习者需求所提供的成人教育培训活动。“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的流程术语”标准。术语对需求分析、工作分析、组织分析、学习者分析等进行了定义。术语对等成人教育培训设计和策划、培训条件、培训环境、培训成本、培训计划、培训目标、培训课程、课程开发、培训教材、培训实施、培训支持、培训前支持、培训中支持、培训后支持、培训技术、培训方式(现场式、远程式、行动式、自学式)、培训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拓展训练)、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成效评估、评估类型(形成性评估、总结性评估)、评估主体(自我评估、组织评估、社会评估)、评估内容(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结果评估)、评估方法(试考核法、实习法、工作成就取代法、综合评价法)、评估指标、评估尺度等进行了定义。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流程是将成人教育培训服务转化为教育培训成效的过程,由确定需求、设计策划、提供服务、评价成效、持续地监控与改进等部分组成。“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的质量和成效术语”标准。术语对培训质量、培训有效性、培训效率、认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果、绩效成果、社会资本积累等进行了定义。成人教育培训质量是是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满足成人学习者要求的程度。培训成效可以用认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果、绩效成果、社会资本积累来衡量。“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的管理和组织术语”标准。术语对教育培训管理、项目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组织、教育培训机构、培训组织资质等进行了定义。教育培训管理是教育培训组织对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所进行的指挥、控制、协调的活动。培训组织是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产品的组织。“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的工作者术语”标准。术语对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工作者角色、培训管理师、培训师、培训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工作者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认知、职业行为倾向、职业智能、工作者知识系列、工作者能力序列、工作者资质、职业资格证书等进行了定义。培训工作者是从事或组织成人教育培训的人。其中,培训管理师是从事培训市场分析、培训项目设计、行政管理、对培训实施过程予以支持、监控、评估的专业人员;培训师是从事培训课程和教材研发、以及成人教育培训教学实施的专业人员。

(二)《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的主要内容

《通则》对成人教育培训组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成人教育培训组织特征与设立、成人教育培训组织管理和服务评价三个方面。“成人教育培训组织特征与设立”标准。成人教育培训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面向社会自主招生或受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等委托招生的法人单位;实施非正规教育与培训;设立资金由举办者筹办;以培训项目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根据教育培训顾客提出的相关需求提供教育培训。成人教育培训组织的举办者,应当具有法人资格,按有关规定提出申办报告,说明资产来源和管理方法及提供相关有效证明文件,制定学校章程。成人教育培训组织应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要求”标准。包括服务行为、培训教学、培训服务过程、组织内部管理等四个方面。

(1)服务行为。要诚信服务、制度规范、保障服务条件。

(2)培训教学。有教学计划、课程制定、师资管理、培训教学服务等规范。

(3)培训服务过程。有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广告宣传、招生收费、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过程监控等规范。

(4)组织内部管理。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场地、设施管理等规范。

“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评价”标准。①自我评价。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组织应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并确保评价真实、有效。包括:确定评价目标和范围;选择采用的评价方式和方法;编制评价工作方案;部署本组织内部培训教师、管理工作者进行总结评价;收集分析培训顾客、委托方、行政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以及行业评价意见;本组织决策机构及举办者进行总结评价。②顾客评价。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应接受顾客评价,包括:培训服务每个过程实现与顾客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顾客关于培训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措施并应用于培训服务改进;正确对待和处理顾客投诉。③委托方评价。包括:从培训委托方获得有关培训方式、所用资源以及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反馈信息;在完成培训委托方培训后的规定期限内,对培训委托方获益情况(如工作业绩和生产率改进)进行调查并做出评价。④行政主管部门评价。应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的年审和专项督查。⑤社会中介机构评价。包括:服务实际情况与行政审批一致性检查;组织服务能力满足相关标准规定的评审;办学经费投入和管理;法人财务管理和使用;财务审计;规范使用校名和公开办学执照;公示收费标准和退费办法;招生广告宣传和备案手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实施;《教学合同》履行情况;培训服务社会美誉度;社会投诉和查处结果等。⑥行业评价。包括:维护行业信誉;接受行业自律;满足行业标准;接受行业协会指导等。

(三)《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

《评价》规定了对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专业资格要求,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培训过程实施与管理能力,培训教学能力,培训质量管理能力及相应的评价内容。而“培训过程实施与管理能力”又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能力、设计和策划培训能力和培训营销能力;培训教学能力又包括培训教学管理能力、培训教学实施能力和培训师资管理能力。“职业道德”标准。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应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教育培训顾客进行思想品德以及业务知识、能力的教育培训,尊重教育培训顾客,热爱教育培训工作。“专业资格”标准。从事成人教育培训工作的专职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应当取得相应的教师等职业资格。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应当通过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教师资格考试或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评价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职业资格的基本依据是应提供有效的资格证书。“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标准。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知识序列由现代培训理论、成人学习心理、成人教育理论、成人教育培训管理、成人教育培训国家标准和政策法规基本知识等构成。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能力序列由培训需求分析能力、设计和策划培训能力、培训营销能力、培训教学能力、培训质量管理能力等构成。“培训需求分析能力”标准。掌握培训需求,了解顾客的背景,分析培训基础及具体培训需求,撰写分析报告。“设计和策划培训能力”标准。包括设计和策划培训项目、设计和策划培训课程、设计和策划培训教材等能力。“培训营销能力”标准。包括制定营销准则、制定培训营销方案、制定培训营销策略等能力。“培训教学管理能力”标准。制定培训教学目标,设计培训教学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培训教学活动过程的管理。“培训教学实施能力”标准。应具备提供合适的培训方式、方法的服务能力。应具备提出对场地与设备要求的能力。应具备对教学结构及教学进度进行设计、教案编写的基本能力。应具备开展其他备课活动的基本能力。应具备语言表达力、人际沟通力、教学计划执行力、满足教学需求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等能力。应具备有效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培训教师应具备控制教学现场的能力。“培训师资管理能力”标准。遴选教学工作者,设计授课评价方案,对授课情况进行考核,建立教师师资库。“培训质量管理能力”标准。包括顾客培训效果评价、培训项目质量评估、培训项目质量控制等能力。

三、成人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

策划培训总结范文3

一、科学选拔,奠定基础

专家团队是为培训服务的。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斯密斯在团队绩效曲线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高绩效团队的五个特征:共同目标、优秀成员、开放沟通、共同责任和有效激励。结合国培送教下乡培训,长寿区提出了建成一支“两愿、三能、三会”的本土专家队伍,为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两愿”,即自愿参与、自愿服务;“三能”,即能策划、能组织、能改进;“三会”,即会计划、会指导、会总结。“两愿”需要具备积极、热心的态度,“三能”“三会”要求具有独立组织、指导培训小组的能力。本土专家团队比区外专家更熟悉本区的培训,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建立这样的培训专家团队,需要注重团队组建的程序,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报名门槛。要想报名成为本土专家团队的一员,必须是区级骨干教师以上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二是自愿报名。报名前,需向报名者讲明专家团队的任务、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由报名者自愿申报,以避免上岗后出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三是学校支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区里的要求统筹安排教师申报,确定推荐人选并上报。这既解决了人员分布的问题,又获得了学校的支持,可避免因自愿报名而导致人员分布失衡。四是分科建队。遴选组建了学前教育、小学语文和数学、初中语文和数学等6个学科40余人的国培送教专家团队,分学科与学段到现场进行指导,送培到课堂。五是动态管理。根据培训项目、专家使用情况、专家能力结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履职不佳、能力欠缺的人员进行调整,保证各培训小组的培训水平。六是政策支持。区教委发文,积极落实团队成员的责任义务、权利待遇和所在学校的支持方式。以上选拔程序和要求,统筹兼顾了项目办(即长寿区国陪项目办公室)、教师、学校三方面的需要,保证了团队人员“有意愿、有水平、有影响力”,为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

二、定制培训,提高能力

团队成员虽然有一定的能力基础,在区内本学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从研训的角度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理论与实践、组织与指导等多角度与多层次的培训,以提高其组织能力、教研能力和培训能力。一是高端培训。一方面,依托国培,推荐专家团队成员参加重庆市2至6月的国培脱产培训。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接受与研制课程、制作课件、举办讲座等相关的综合性培训,使团队成员初步具备了培训者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根据研训能力制订培训内容。针对实践中需要的能力,组织团队成员赴西南大学参加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到吉林教育学院接受提高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培训能力的培训,到南京晓庄学院参加校本教研的策划、组织、实施、评价等教研能力的培训,到深圳龙岗进修学校参加课程开发、课堂观察、课堂改进等研训能力的培训。还组织区级专项培训,并邀请区外专家就课堂诊断、教学改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培训方案的研制等对团队成员进行专题指导。二是返岗实践。要求团队成员回到所在学校进行实践操作,做到“上好一节示范课,做一次有较高水平的公开课评课,做一个专题讲座,策划组织一次校本培训”,以提高培训能力。同时,根据《长寿区教育系统区级以上优秀人才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择试用成员的依据之一。这样,从示范、讲解、策划、组织等方面提升团队成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参与区级和更高级别的培训指导打下了基础。三是上岗锻炼。2015—2018年,长寿区选拔了36名团队成员送教下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上岗实战中,项目办通过“三好、四会、五导”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三好”,即做好项目方案、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工作流程,以此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四会”,即在每个阶段启动前都要召开的工作培训会,由首席专家给团队成员讲明目的、要求、内容、方法、程序、时间等并答疑;问题研讨会,在每阶段开始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研讨、纠错、补救和预防;经验交流会,在每阶段结束后,召集团队成员总结经验,归纳方法,共同提高;工作总结会,在培训结束后,指导团队成员进行书面总结和会议总结并进行交流,促进其在反思中成长。“五导”,即通过《长寿区国培送教下乡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诊断示范阶段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研课磨课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成果展示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总结提升工作指导意见》对团队成员进行指导,在整个工作和“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开展前提出指导意见,从而保证团队成员的指导工作规范有效。

三、参与项目,发挥作用

坚持“在培训中使用,在使用中培训”的原则,项目办采取统一要求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各小组的培训工作顺利推进。一是明确要求。项目办要求团队成员做实做好两项工作。其一,组织工作。组织诊断课,即组织团队成员开展诊断课、课后讨论、问卷和访谈活动,并写出小组诊断报告;组织示范课后的研讨,形成小组意见;组织研课磨课,形成研磨成果。其二,指导工作。项目办要求指导形成“三课三微”:指导小组研课,对目标、内容、资源、课型、结构、教法进行研究,形成“初讲课”;指导小组观课磨课,形成统一意见与“标准课”,并讲明原因;指导成果展示,对说课、上课、评课进行指导、修改,形成“精品课”,并代表小组展示。通过入校指导(指导专家进校指导学员上课、研讨)、示范指导(学员到指导专家所在学校观摩学习)和远程指导(通过网络指导学员)等方式,形成微课、微讲座和微故事,并在全班展示。二是落实到人。将送教培训的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6~8人,每个指导专家负责一个小组,组织和指导该组的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阶段的培训。三是管理督导。采取“三化”管理,规范指导专家的培训工作。其一,栅格化。对每人的工作目标、内容、任务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其二,流程化。对指导专家的工作程序进行严格、具体的规定,要求其操作有据。其三,标准化。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方案的报批与实施,并进行小结,明确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要求。项目组深入各小组,对每个小组的指导专家进行全过程督导,并根据学员的反馈、班主任的意见和督导情况,向指导人员提供及时反馈。四是展示激励。做好两个展示,发挥激励作用。其一,学员展示。在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阶段,每组都要推荐不同的学员进行说课、上课、评课和微课、微讲座、微故事展示,他们既代表小组,又体现小组的整体水平与专家的指导成果。其二,专家展示。在成果展示阶段,让各小组的指导专家分别展示自己的指导过程、指导方法和指导经验。国培送教下乡项目在制度层面设计的“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无法用集中专家讲座式的通识培训来完成,因此必须以课堂为载体,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问题式的培训。在此过程中,更新教师的理念,提升教师的能力,并使教师通过体验总结形成迁移能力,以此带动校本教研。这个过程的落实,需要既懂教师培训又懂学科教学、既能讲清道理又能做出示范的人来指导,而且要进行小组化的指导。所以,有无本土专家团队及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高低。长寿区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提高了本土专家团队的水平,也使国培送教下乡的实施得以提升。

四、迁移使用,优化师培

策划培训总结范文4

(一)授课效果不理想

一方面,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重视度不够。相比于专业必修课来说,专业选修课一直被学生当做是配角,用处不大,只不过是凑学分而已,这样的认识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回答问题不够积极,旷课逃课现象更是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和4G技术的普及,移动通讯工具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课堂教学也难以逃脱,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屡禁不止。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面,课堂内容吸引力不够也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

(二)专业选修课的备课任务重

专业选修课相对于专业必修课来说重要程度略居其次,但是它的备课难度却一点也不小,甚至,由于缺少成熟的教材及相关的教学资源等原因,专业选修课的备课难度要大于专业必修课,需要相关教师端正态度,付出巨大的努力。专业选修课中教授的基础知识及培养的技术能力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将来的工作需要,因此教学内容的更新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必须随着专业知识、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好一门专业选修课要比教好一门必修课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

(三)教学模式及考核机制不够灵活

从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本质上来说,其重点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其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应该灵活创新,和必修课有很大的区别。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选修课在教学模式上和必修课的区别并不大,考核方式有所区别但多数缺乏灵活性。种种限制使得专业选修课一方面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限。

二、提高专业选修课《电视新闻栏目策划实务》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着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大多数高校中从事专业选修课教学的主要是青年教师,从积极的方面讲,青年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能够非常积极的投入课堂教学,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也更加畅通。但从另一方面说,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很难为学生提供切实的指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适应专业选修课改革的需要,使专业选修课的教学目标能够真正实现,高校应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安排担任专业选修课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参加与课程相关的学习及培训,如到相关企业挂职实习等。笔者所在的辽宁工业大学近年在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采取了多项举措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1.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实践。

各学院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计划,45岁以下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从学院建立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较突出的行业特点的实践基地中选择实践企业,并与企业共同制订实践工作计划,在计划开始的两年内利用寒暑假与课余时间累计完成企业实践工作并取得实践成果。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而且增加了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及相关经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2.举办青年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竞赛

竞赛按照相近学科专业类进行命题并采取开卷模式,参赛教师结合本人专业及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命题要求的内容,学校对竞赛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青年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竞赛的举办一方面提高了青年教师主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鼓励任课教师端正态度,投入更多精力备课

在高年级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素养的基础之上的,此类专业选修课的理论内容往往涉及多门专业课和基础课。专业选修课涉及到很多前沿的专业理论,其理论更新速度往往较快,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一方面要全面掌握新闻传播学专业各门课程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汲取这一领域的最新知识,保持清晰的思路,精心的总结整理,并将这些内容灵活应用于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当中。《电视新闻栏目策划实务》这门课程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对各种类型的电视新闻节目的广泛涉猎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电视策划学》和《电视节目摄像与编辑》等课程理论与技术进行的一次真实的电视新闻栏目策划与制作练习。这就要求,首先,学生要对目前主流的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深入了解,由于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比较零散并难以控制,部分精品电视节目的欣赏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为了节省时间和增加课堂利用率,教师要尽可能的选取成功的电视新闻节目案例并将其中精华部分进行剪辑和重排。第二,在电视新闻节目经典案例的播放过程中,穿插对案例的解析和评价,并在案例播放后组织学生探讨案例策划的得失,总结成功经验,指导学生将案例中的策划技巧运用到自身实践中。

(三)提高学生实践环节比例,激发学生动手能力

《电视新闻栏目策划实务》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电视策划学》等基础策划学理论课程之上的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因此应不断提高该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比例。对于电视深度报道栏目、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等重点电视新闻栏目类型,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该类型节目策划案撰写技巧的基础上撰写节目策划案,同时拍摄出一期完整的节目样片。对在《电视新闻栏目策划实务》课程中拍摄电视节目样片的要求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首先,在客观上促进学生提高策划案的可操作性。在《电视策划学》的理论课程中,尽管已经反复强调并举例说明电视节目策划案可操作性的重要性,但由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新闻实践经验,在策划案的撰写过程中经常还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忽略了对电视节目策划案可操作性的重点考量。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电视节目样片,将自己设计的策划案付诸实践,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够使学生不断体会到策划案可操作性的重要性,并在下一次策划案撰写中进行积极调整。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电视新闻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上和更多人分享,在课堂上就自己制作的节目与其他同学互相讨论交流经验,一方面增强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增加学校学科的知名度。鼓励学生在自己制作的新闻节目中出镜,锻炼学生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述能力,不断塑造自身形象。

(四)实行考核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

1.实行分组实践,个别统计。

由于电视新闻栏目策划案撰写与样片拍摄的任务量相对较大,尤其是样片的拍摄,在学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学生分组的方式进行考核。笔者承担的《电视新闻栏目策划实务》课程共32学时,其中需要进行样片拍摄的电视新闻节目类型包括: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节目、访谈类电视新闻节目和直播类电视新闻节目四大类。根据这四个电视新闻栏目类型计算,其任务量由3-4名学生共同承担较为适宜。学生的分组不能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应该选出班级中电视节目策划能力相对较强同时电视摄像与编辑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及副组长,并由其自主挑选组员,组长需要承担教授并指导组员提高策划能力和电视摄像与编辑技术水平的责任,通过组长与组员之间的互助,更加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电视新闻栏目策划实务》课程的最终考核以学生撰写的策划案和拍摄的电视节目样片为主,由于其中四次主要实践采用分组制度,共同的制作成果意味着每组学生的分数相同,但在实际的电视节目策划案撰写和电视样片制作的过程中,组内学生付出的努力并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小组中的每一名学生进行任务量的统计,即要求学生在每一次大型实践后都填写任务量统计表,详细写出自己在本次电视节目策划实践过程中承担的具体任务内容及自己所承担的任务量占整体任务量的百分比。在任务量统计完成后,将小组成绩与学生所承担的任务量相结合,得出的学生个人成绩相对就比较客观。

2.增加学生自评环节。

对学生撰写的策划案及拍摄的电视节目样片可以采用学生参与评分的方式,每组同学选取一名代表对自己小组制作的电视节目策划案及电视节目样片进行部分展示,由其他小组选取的代表进行评分,同时结合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教师的评分为主,学生自评成绩为辅,学生自评成绩的比例不能超过教师评分的比例。这种学生自评的方式,一方面能够使成绩更加客观,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在引入了成绩自评环节后,学生确实对作品的制作更加重视了。

(五)严格课堂管理

在专业选修课开课之初,需要任课教师对本门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内容及意义做重点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本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保证课程讲授及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对于缺课达1/4以上的学生坚决取消其考试资格。

三、结论

策划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编辑人才;编辑培训;人才培养;团队建设

一流的期刊需要一流的编辑人才。编辑人才是编辑部的关键力量,是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保障,是提高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人才强刊、人才兴刊”的理念[1]得到了广大同人的重视,纷纷通过各种举措加大编辑人才培养力度。于荣利[2]分析了技期刊资深编辑通过“传帮带”助力青年编辑成长的策略与路径。李晶等[3]指出继续教育培训是进一步提升编辑素质的重要途径,系列化、持续化地对编辑开展培训工作,可帮助编辑构建充实的知识体系。朱海涛[4]用实例证实,项目育人是促进编辑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杨红等[5]分析了媒体融合时代对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要求及培养途径。已经举办四届的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就是典型重视和培养青年人才成长的绝好平台,已成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技期刊后备人才的重要园地。合理的编辑人才梯队关乎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命运[6],重视培养编辑的综合能力,建设一支懂专业、肯奉献、高效率的编辑团队尤为重要。但限于客观实际,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编辑人才队伍建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刘恋等[7]分析了中国地质学期刊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指出领军人才缺乏、专业骨干流失、结构比例失调,对高级编辑人才的培养缺乏相应的制度是其不足,未来应加大编辑技能培训、对编辑项目的支持力度,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给予编辑足够的发展空间。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应以此次建设世界一流期刊为契机,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通过建立合理的人才建设与培养机制,大力推动编辑人才的成长。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系统现有科技期刊50余种。2015年初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在整合所属20本科技期刊的基础上,成立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出版传媒集团),现有编辑队伍近100人;直管《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洁净煤技术》《智能矿山》《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5本期刊,并设有新媒体事业部,运营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煤矿智能网2个服务平台以及5个期刊微信公众号,编辑团队近30人。出版传媒集团的成立,将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所属期刊编辑团结凝聚起来,为打造“中国煤科”精品期刊群,实现刊群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相比于单个编辑部的人才培养,集团化期刊人才培养更成体系。为此,尝试总结了近年来出版传媒集团在编辑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收获,以供同人借鉴和参考。

1制度是编辑人才成长的保障

制度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为紧紧抓住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机遇,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和鼓励编辑成长,出版传媒集团一直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为期刊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构建制度化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制定了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选题策划管理办法、期刊质量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资金使用报销管理办法、考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10余项。将管理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用制度管人、管事,代替领导管理、人情管理。二是年底考核方式定量化,确保重点工作优先完成。要求直管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的考核从以前的无明确考核,变为以量化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的考核方式,督促各部门和员工个人制订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各部门全年围绕期刊质量提升、品牌建设与影响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提升、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市场经营创收等工作,制订年度绩效考核表,不同工作赋予相应的权重。为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要求部门负责人每周提交工作总结和下周工作计划,倒逼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三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奖罚分明,激发编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向上进取之心。在上级单位员工评优的基础上,2020年出版传媒集团首次开展了员工单项评优和部门评优等活动,开展了“红烛奖”之优秀策划编辑、优秀数字编辑,优秀营销编辑、优秀编务评选活动,激励编辑奋勇争先,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相应的新闻也在上级单位官网、微信等平台上进行了报道宣传,这一做法后续也将在出版传媒集团所属期刊中推广。

2选题策划是编辑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选题策划是提升期刊学术质量与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选题策划最终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则取决于编辑的业务能力。选题策划是编辑独立开展的一项工作,是检验编辑业务能力的试金石,是青年编辑迈向优秀编辑的重要一步。选题策划需要编辑与客座主编、约稿专家进行多次沟通,从选题调研到确定选题、从遴选专题主编到组稿约稿对象的确定,再到审稿退稿处理,后期推广宣传,无不体现了编辑的能力。出版传媒集团一直将选题策划作为培养编辑能力的重要抓手,为指导编辑做好选题前期策划与把关工作,提高组约稿件学术水平,制订了期刊选题策划管理办法,要求编辑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热点前沿,严格按照策划流程,每年至少策划出版1个重要选题,并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这就要求编辑必须走出编辑部,与行业专家交流,全面了解学科发展现状与前沿研究,寻找报道热点,以确保专题出版后的影响力。经过几年的策划实践,编辑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编辑走进学术圈、结识专家资源、提升策划沟通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3课题研究是提升编辑业务能力的催化剂

编辑出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科技创新中的传播和导向功能,开展相关的编辑出版学研究尤为必要。开展编辑出版学研究既有助于学科发展,也有助于培养编辑的创造力,倒逼编辑关注期刊与学科发展动态,从而有助于编辑自身的成长[8]。出版传媒集团一直积极鼓励、组织各部门申请中国科协等部门设立的有关期刊基金项目。2019年申报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项,《煤炭学报》《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成功入选;2020年成功申请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青年人才支持项目1项。与此同时,与主管单位领导积极沟通,成功将期刊出版纳入到集团科研项目管理中,2015年以来,先后申请承担了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科技创新创业基金学术期刊能力提升专项近10项;项目主题涉及期刊质量提升、刊群集团化发展、期刊数字出版、期刊人才培养等方向。通过开展期刊编辑业务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对引导编辑提升业务水平,创新办刊理念,培育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办刊人才队伍大有促进。

4举办特色活动是提升编辑素质的好抓手

4.1邀请专家面对面授课,拓宽编辑办刊视野。出版传媒集团在创新办刊模式、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也一直关注学术界、期刊界发展动态,多次以“专家请进来”的方式,定期邀请专家莅临单位指导,学习借鉴先进的办刊模式和经验。同时,依托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自2015年以来已成功召开了6次“中国煤炭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研讨会”,会议以专家讲座、典型期刊社办刊经验交流的形式进行,围绕互联网技术创新下的编辑出版新模式、学术质量提升、期刊管理经营、期刊数字出版、集群化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学术不端防范、科技期刊评价、编辑业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互动交流。会议内容丰富而实用,为编辑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4.2鼓励编辑走出去,提升编辑交流能力。与专家学者、作者联系不密切是很多期刊同人的痛点。为此,走到专家学者身边,寻求他们对期刊的支持,了解他们对期刊发展的建议,促进期刊发展的同时,可对培养编辑的沟通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出版传媒集团一直鼓励各期刊编辑走出办公室,深入高等院校和生产一线,与专家合作策划专题、学术会议,宣传推广期刊,提升期刊服务能力。近年来,《煤炭学报》从学校、院系、重点实验室、课题组“四个层面”多次走进高校开展系列交流活动;《煤炭科学技术》以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培训为抓手,多次走进科研院所和煤炭生产企业;《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每2周召开一次主编、科学编辑线上沟通会,每次活动的开展,编辑通过担任活动策划人、会议主持人、讲座老师,其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4.3苦练内功,激发编辑团队活力。自2015年出版传媒集团成立以来,直管部门陆续招聘新编辑10人,编辑队伍的日益壮大,如何激发老编辑的活力、新编辑的快速成长,及部门的管理、团队文化建设等成为期刊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活动相结合,持续向员工灌输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是团队保持和充满旺盛战斗力的法宝。一是疫情期间,定期组织开展了“抗疫情、练内功”主题活动,利用钉钉软件,线上+线下相结合,邀请资深编辑分享其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主题涉及选题策划、编校规范、编辑学论文撰写、科技论文演讲比赛、新媒体建设等内容,梳理巩固自己工作的同时也向同事传授经验,促进新老编辑共同进步。二是坚持师徒制培养模式,老编辑知识面广、资源多、编校工作经验丰富,新编辑干劲足、思维活跃,但业务能力相对不足,对编辑出版的相关法律知识、政治敏锐性和职业道德意识还不强[3],因此,一对一地帮扶既可以发挥老编辑的优势,也可以培育好新编辑。三是首次举办了“出版传媒集团编辑业务竞赛”,直管部门全体员工通过闭卷答题的方式对编辑业务能力进行检验,各部门分别派出代表,由12名队员组成3支参赛队伍通过必答题、抢答题和主观题3种题型进行知识竞赛,此活动紧扣编辑主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了团队活力。四是依托于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策划了“对话煤炭期刊主编:疫情后时代煤炭期刊业如何发展”活动,要求期刊主编就面对疫情的影响,思考煤炭期刊的发展与未来,相关内容在不同媒体平台上进行了宣传推广。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编辑的学习分享热情,鼓励办刊人创新办刊理念,推动期刊向前发展。

策划培训总结范文6

(一)计划阶段

这个阶段是PDCA循环法管理程序的起点和依据。应在新年度来临之前,时间上应与上一年度最后一期期刊共同进行。依据上年度的总结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年度期刊的栏目策划、选题、组稿等工作。具体到栏目名称、实施负责人及完成时限等。以《财经理论研究》为例,我们除加强宣传外,还组织每位编辑学习同类优秀期刊,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创建特色栏目“区域经济”与“丝路经济”。拟定组稿计划,一方面约请知名专家撰稿,稿酬从优,另一方面不拘泥于高职称、高学历,以稿件质量为选稿标准,多方吸引优秀稿件。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策划、选题、组织优秀稿件,办出刊物特色。根据《财经理论研究》期刊的特点,我们努力办好财经理论方面的研究,突出刊物的理论性与专业性特色。我们除了向专家约稿外还在网页上刊登《征稿启事》,不但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还保障了一定数量的稿源。通过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程序在每一次循环组稿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来稿的质量及数量。

(二)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是建立PDCA循环法管理程序的实质和核心阶段。需要将计划阶段的目标具体化,责任化。建立质量管理负责人及质量保证体系,把完成目标任务的时间、要求及改进目标等落实到责任人身上。指定专职编辑、责任编辑和执行编辑等负责刊物的具体实施。首先依据计划阶段的组稿情况选择稿件,再依据统一编排规范编排稿件,并设立审读制度,严把稿件编排质量关,建立健全期刊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无论是科技期刊还是一般期刊,都存在出版工作环节多,工序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又无形中就增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难度。因此我们从人员质量、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几个方面入手细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降低难度[5]。人员质量:重视对编辑人员质量管理的教育,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定期召开编辑业务学习会,加强每位编辑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参加相关业务培训,要求规范编校标准,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质量:主要从编辑编校工作与工作方法方面入手,狠抓关键环节和工序。定期召开编委会议,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专门设立审读室,强调加强文章的审阅工作,多层次把关,将期刊质量做到最好。产品质量:主要从设计质量、纸张质量及印装质量等方面着手,把好形成成品的重要环节。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期刊,几乎每篇论文中均有图和表,还有很多公式,因此狠抓图表质量是把好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财经理论研究》每期内页图表近100项,每张图表的处理都要求精益求精,一些作者提供的图表经过排版,放大以后像素会降低,缺乏清晰度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无法使用,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对其进行再加工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对编辑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图表的排版业务,最终实现了适合本刊特色的,较为完善的图表纠错、排版工作流程,既提高了图表质量,又节省了时间和排版费用。

(三)检查阶段

这个阶段是建立PDCA循环法管理程序的关键和保障阶段,即检查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为保证期刊的质量,就必须对刊物整个出版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不仅要检查组稿、选稿的恰当与否,还要检查编辑工作中的编校全过程,并将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做人如此,更何况一个编辑出版部门,一定要将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必须严格坚持《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三审制”等相关规章制度。

策划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法律职业考试图书;司法考试;策划策略

一、法律职业考试图书的历史演变

对法律出版而言,法律职业考试图书的出版历史就是国家法治发展、法治进步和法治文明的历史。1986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有序推进,司法行政部门开始施行全国律师资格考试,选拔出一大批法律专业人才,为我国律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律师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同期,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考试单独进行,分别由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负责实施。当时的法律从业人员主要由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组成,可以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和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考试开启了法律专业人才选拔的先河。这一时期的法律职业考试图书主要是考试主管机关编写审定的大纲和少量辅导资料,品种不多,市场化程度不高。2002年,国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规定,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和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考试合二为一,改革为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法律职业人员范围相应增加了公证员,由3类改变为4类。在政策层面,组成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在实施方面,考试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截至2017年,共举行16次国家司法考试。这一时期的法律职业考试图书百花齐放,除考试主管机关制定的考试大纲和考务机关编审的辅导用书外,图书品种多达几百种,主要由出版社自主编写、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编写或二者联合编写构成,市场化程度很高,市场竞争饱和。2018年,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国家司法考试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律职业人员由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4类增加为9类,即将初次担任法律顾问、仲裁员(法律类)和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公务员,一起纳入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范围。按照《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报名资格条件、试卷学科组成、考试考查方式和重点等都将面临较大变化。因此,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图书也要因时、因势而变,准确把握政策走向,为考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备考服务,这是新时代法律出版人必须完成的答卷。

二、司法考试类图书的选题策划策略

正如司法考试在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发展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一样,司法考试类图书的策划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目前市场上几百种司法考试类图书可以做不同的分类:按内容划分,有教材或讲义类图书、法规类图书、真题及练习题类图书、专题或速记类图书4种;按作者类型划分,有司法考试主管机关、社会培训机构、出版社专题研究组织和部分一线名师个人著作等;按出版形式划分,有纸质出版物、VCD/DVD影像光盘、电子产品和在线数字产品等;按考试阶段划分,有前期产品、大纲和辅导用书配套产品及冲刺阶段产品等。司法考试类图书的目标读者十分明确,就是当年准备参加司法考试的考生,因此,实用至上、助考成功是对司法考试类图书的基本要求。虽然读者对象非常明确,但由于考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悬殊——有法学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校本科生,还有非法学专业但向往从事法律职业的门外汉,以及多次参加司法考试分数总差一点点的“老司机”。因此如何做好细分市场,满足不同考生的个性化需求,使策划的图书实现预期,确实值得我们总结和探讨。司法考试的特点决定了法律职业考试图书选题策划应该遵守实用性、时效性、个性化、准确性和针对性五个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

不同于一般图书,实用至上、助考成功是司法考试类图书的第一要务。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图书的内容、开本、体例、版式设计和定价策略等方面体现实用性原则。比如内容,必须是经过提炼和加工后的干货,考生要在短短几个月内复习十几个学科、上百条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图书内容必须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帮助考生减负;比如开本,有的图书内容较多,适合选择大开本,有的为了方便考生携带随时翻阅,适合选择小开本做成口袋书的形式;比如版式设计,对一些重点产品可以采用双色印刷,把重点内容用彩色标注,方便读者阅读,等等。

2.时效性原则

法律的价值主要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司法考试也重在考查考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应用能力,这就决定了司法考试类图书的法律时效性非常明显。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法律的“立改废释”节奏不断加快,如何在司法考试类图书的内容上及时体现,不仅决定了图书质量的优劣,也考验着法律出版人的职业责任。比如,2012年某一真题的答案为A,但按照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答案就变为B,这就需要在内容上做出说明,解释理由并提示考生备考注意。这种情况较为常见,需要策划编辑注重平时积累和提高职业素养。

3.个性化原则

近年来,司法考试报名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更是达到68万余人的历史最高点。对动辄几十万的考生而言,他们的教育背景、个人能力和法学知识水平存在很大差别,这就要求在图书选题策划上体现差异性,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图书产品满足考生的个性化需要。比如,教材或讲义类图书,要根据考生的不同层次对内容繁简加以调整,为读者群体量身定做,打造专属教材或讲义;对受过4年法律专业系统教育又继续深造的考生,制作精编本,帮助他们重点梳理一下即可;对非法学专业的考生,由于他们没有经过法律专业系统学习与训练,就要在重点突出的前提下,制作基础、全面、系统的教材或讲义,增强针对性,提高备考效率。

4.准确性原则

一是要按照大纲对知识点把握的不同层级要求,合理规划和编排图书内容,既不能超纲,也不能遗漏,与大纲保持一致;同时,每年增加及变化的知识点,往往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就要加大篇幅,重点讲解。二是要对图书内容质量严格把关,特别是对一些敏感问题或存在争议的领域,务必要求准确清晰,以免误导考生。如教材或讲义类产品所引用的理论或观点必须是学界的通说,杜绝一家之言;法规类产品所收录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必须现行有效,一字不差;真题类产品答案必须是官方公布的答案,不能存有争议。出版社要本着工匠精神的要求从事司法考试类产品的选题策划与编辑加工制作,因为资格考试事关考生的职业规划与梦想,有时一分的得失就可能决定考生的人生命运,万万马虎不得。

5.针对性原则

司法考试复习备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每年的司法考试一般都在9月的第三个周末举行,考生通常会在当年考后的10月份左右开始备战第二年的考试。考生的复习备考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全面系统复习阶段,即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3月,备考方式为做历年真题、背诵法条、专题突破等,这一阶段主要是系统复习,打牢基础;重点复习阶段,即每年的4月份到7月份,围绕大纲、辅导用书和配套测试题解等官方或半官方图书产品重点备考;考前冲刺阶段,即每年7月份到9月份,通过考前预测、模拟测试等图书产品,进一步查缺补漏,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精神状态逐渐调整到最佳,准备全力冲刺。策划司法考试类图书产品,必须针对考生备考特点和复习规律,在三个不同的备考阶段提供相应的图书产品。是否在针对性上做足功课,往往成为该种产品能否获得考生和市场认可的关键。具体到策划环节,则应遵守深入市场调研、确定细分市场、选取一线名师和全方位营销的操作规则。第一,从实战出发,深入市场调研。司法考试类图书的读者对象是司考考生,所以一定要满足司考考生的需要。这就要求策划编辑必须在弄懂吃透考试政策的前提下,深入一线了解考生需求,绝对不能闭门造车。如何深入一线呢?大体有三种做法:一是到考生中间去,如经常走访法律专业院校、法律专业书店、社会培训机构等考生聚集的地方,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具体备考需求以及对图书的批评和建议,这些信息都可能成为策划图书的源泉;二是多向一线的培训老师请教,他们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考生,拥有丰富的司法考试培训经验。三是多方收集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仔细研究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取长补短,才能策划出更加适合考生需要的选题。第二,取舍有道,确定细分市场。每年考生四五十万人,特点各异——在校的考生有大把时间系统备考,在职的考生只能见缝插针挤时间复习,法学本科专业的考生功底扎实,非法学本科专业和放宽报名条件的专科考生需要系统学习,甚至从头学起。面对层次、需求各不相同的考生,在内容取舍上必须有所侧重,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以法规类产品为例,对于时间充裕的考生,不仅要提供大纲指定的完整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还要对其中的重点条文加以详解,辅之以历年真题示例;对于复习时间比较紧张的考生,则要提供考查频次较高的删节版重点法条产品;对于只想作为资料查阅的考生,就要提供标准版法规汇编,不宜做太多的编辑加工。第三,优选作者,锁定一线名师。作者决定图书的质量,司法考试类图书更是如此。选取作者时,不仅要将是否一线名师作为考量标准,还要将一线名师的独特优势发挥到极致。常年在司法考试培训一线的辅导老师,有丰富的备考实战经验,对考生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了如指掌,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适合开发专题类、市场化的产品。参与司法考试命题和阅卷的老师虽然不参与具体培训业务,但他们熟谙命题规律和考生的常见错误,可以开发指导类、权威性产品。作者优劣是图书成败的关键,司法考试类图书市场优质作者资源有限,必须维护好作者资源。第四,细心谋划,全方位营销。市场经济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司法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类产品销售周期长则八九个月,短则两三个月,因此,及时把图书产品信息传达给考生显得尤为重要。在图书基本信息确定后,编辑就可以拟定并实施全方位营销策略,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及网站、报纸、海报、网店等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增强营销效果。

三、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改革进行时

策划培训总结范文8

当前,新型传播技术迅猛发展,读者阅读方式发生巨变,行业自媒体风起云涌,传统行业期刊的生存受到了强烈冲击。行业期刊如何转危为机,实现突围,关键取决于编辑能力的重构与提升。以笔者所在的《招标采购管理》期刊为例,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与中国计划出版社共同主办的行业期刊。创刊近8年来,通过深耕招标采购领域,服务招投标各方当事人,赢得了行业和读者的高度认可,发行量持续增长。新时代,为更好适应行业和读者的阅读需求,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期刊编辑部从强化和提升编辑能力入手,重点就专业判断、选题策划、组织协调、新媒体思维4个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二、深度学习,努力提升专业判断能力

专业性是行业期刊的安身立命之本,要求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不仅要了解本行业的专业知识,也要了解其历史演变、发展现状,更要熟知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解决之道。唯有如此,才能对选题和相关文章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作出正确、敏锐的判断。《招标采购管理》期刊是在协会内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立之初,人员普遍年轻化,大都不具备招标采购管理的专业背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组稿和策划停留在来稿编校上。为此,期刊编辑部以“专业型编辑”为培养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提升编辑的专业判断能力。

(一)提升“辨真伪”的能力

我国招标采购活动是在《招标投标法》框架下开展的市场交易行为,有严格的法律程序规定,实践中有的地方可能会以突破法律为创新。编辑在审稿时必须要能够辨别真伪,要特别注意不能用个别地方的错误经验当作行业可行做法来推广,否则可能对读者产生误导,影响期刊的公信力[1]。为此,期刊编辑部要求每一位编辑必须定期学习招投标业务理论,只要是行业协会组织的在京招标采购业务培训,时间允许的话,全体编辑都要参加,并在培训结束后分享各自学习心得。几年来,编辑人员每年参加的专业培训不下5次,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习,优化知识结构,编辑“辨真伪”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笔者作为编辑部主任,带头参加培训学习,并考取了招标采购领域的部级职业资格以及高级经济师,也因此受益匪浅。

(二)提升“知大势”的能力

行业协会主办的行业期刊不同于其他类期刊,很大程度上还承载着宣传政策、引领行业的特殊功能,在办刊方向上必然追求前瞻性和权威性。因此,作为期刊编辑,必须对行业的发展大势保持高度的关注和深刻的了解。期刊编辑部要求编辑人员不能单纯待在办公室编稿子,必须积极参加各类行业交流研讨会、成果会等,不断开阔视野,保持对行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对于参加高端行业论坛或专家座谈会的编辑,会后不但要写新闻稿,还要能写会议综述、评论,要对会议探讨的主要问题、达成主要共识或存在的主要分歧能够进行全面的总结、提炼和报道。通过压担子,编辑不断深入学习,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将被动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认识,提升“知大势”的能力。以每年初的行业盘点为例,期刊编辑部都会出一篇综述,梳理上年度行业大事,并对当年的行业发展进行预判。几年来,这个项目已成为读者非常欢迎的内容,尤其企业老总非常感兴趣。笔者认为,对该选题的准确把握,主要得益于编辑们在开阔的视野下对行业的密切观察和深度思考。

三、精心设计,努力提升选题策划能力

选题策划水平决定了期刊的可读性。《招标采购管理》期刊虽然是行业协会主办的期刊,在原创内容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全国的招标采购市场中,依然不乏后起之秀,要想继续保持强大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充分利用自身办刊资源进行差异化发展,精心设计,提供有时代性和时效性,有深度和广度的选题内容。

(一)紧抓选题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行业期刊不同于纯学术期刊,读者大都是本行业的从业者。人们阅读杂志是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参考和借鉴,从而提升和改进工作。因此,期刊编辑必须要具备时代意识和时效意识,在内容策划方面始终与行业实践保持同步,最好能够引领实践。2020年初,肺炎疫情暴发后,期刊编辑部紧扣抗击疫情大形势,连续2期策划“抗击疫情、复工复产”专题,组织了一批关于疫情期间招标采购电子化、紧急采购、不可抗力下的合同履行等理论文章,以及疫情期间招标机构、地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远程异地评标、开辟开评标绿色通道、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方面的实践文章,共16篇文章,为行业开展复工复产提供了及时、全面的指导。

(二)紧抓选题的深度和广度

相较新媒体,期刊的内容优势不在于“快”,而是要追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抓住当前行业最关心的大事,从时间推进、事件发展、空间转移、角色更替等多个层面和视角进行组稿策划,用事实、数据、情怀打动读者,感染读者。2019年是招投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年,期刊以《招标投标法》颁布20周年为切入点,从20年来招标实践成果回顾、招法修订建议两方面策划组稿。一是开辟“纪念招法颁布20周年”专栏,以每期1~2篇的频次先后刊发《我国电子采购实践及展望》等14篇文章,通过10多个领域的成果回顾和未来展望,鼓舞从业者开创招标采购改革新局面。二是配合政府部门做好招法修订宣传,组织多位行业知名专家撰写10多篇理论文章,在“专家视角”栏目刊发了《以高质量修法引领招标投标高质量发展》等多篇稿件。充分反映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市场主体对修法的迫切需求,从强化招标投标竞争政策基础地位的高度开展修订工作的强烈诉求,为招法修订提供政策建议。通过20多篇文章,大量丰富的样本、数据和研究,全景式展现了我国招标采购不同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既抒发了从业者对行业的深厚感情,又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的行业观察视野。

四、积极主动,努力提升组织协调能力

行业期刊发展离不开行业人脉的支持,编辑要有意识扩充和积累行业资源。期刊编辑部在实践中发现,积极参与组织行业会议,重视作者、编委的沟通是很好的方法。

(一)积极参与组织行业会议

行业会议一般反映了阶段性行业发展的热点和方向,会议主题内容具有系统性、集中性的特点,能够引领未来一段时间的论文研究方向[2]。因此,参加和组织行业会议是行业期刊积累作者资源、形成选题思路、宣传期刊工作的重要手段[3]。2015年以来,每逢协会组织的企业年会、招标专委会、PPP专委会、电子招投标专委会、公共资源交易分会等重要会议,编辑部都主动申请作为会议的媒体支持单位;协助宣传策划、媒体邀请、会议报道、人物采访等,通过深度参与会议,了解行业中正在研究的重要问题,不断开发出新的选题。更重要的是,这些会议是招标采购行业不同领域的高级别会议,与会者大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编辑部通过参会、提供服务,提升了期刊的行业影响力,快速积累了一大批相关领域的高质量作者资源。

(二)加强与作者及编委的沟通联系

高质量的文章需要高水平的作者。一段时期内,对某一类问题的研究,行业的大咖屈指可数。如何约到大咖的稿子,一个是看期刊本身的影响力,另一个是看其是不是有兴趣写这个选题,最后还要看编辑的沟通能力。比如,就研究国外政府采购领域,我们的新手编辑在向某一高校教授约稿时就曾碰壁,原因在于我们的编辑平时疏于联系,在需要写稿的时候才找到该专家,结果别的同类期刊编辑因为与该专家日常互动比较频繁,所以只要我们的约稿有“撞车”,该专家总是先满足对方期刊。因此,后来期刊编辑部提出,编辑要经常与作者交流,交流选题思路,主动提供服务,争取和作者交朋友。与此同时,期刊编辑部开始注重编委会建设,建立健全了编委会及编委工作规程,明确编委的职责、工作机制,将编委如何履职、如何与编辑部互动明细化,对履职好的编委在编委会议上予以表扬,不断提高编委对期刊的认同度。以我们历年来开展的年度行业征文为例,中石油作为编委单位,积极动员集团下属机构参加活动,每年仅投稿就近百篇,有力支持了杂志的作者队伍建设。

五、创新思维,提升新媒体运作能力

当前,媒体融合是个不可逆转的现实。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看到,现实中很多传统行业期刊由于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原因,难以针对市场和技术的变革作出及时调整,面临发展的巨大危机。但也有一些媒体,善于与时俱进,因势而动,熟练融合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重整传统媒体编辑思维,准确对接新媒体带来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迎来媒体融合的红利,走向发展的新时代。《招标采购管理》期刊尚处于起步学习阶段,笔者建议,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开展新媒体建设。

(一)运营期刊微信公众号

目前,开设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传统行业期刊的共识。《招标采购管理》期刊手机端宣传主要依托主办单位的微信公众号,虽然点击量高,但远远不能满足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建设并运营期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已迫在眉睫。在观察招标采购行业现有的几家期刊后,笔者发现,各家的建设程度相差无几,即使已开设媒体公众号,也大多处于初建阶段。有的是天天行业信息类,与业内的企业公众号内容雷同;有的是截取文章内容的一部分,对读者来说显得没有诚意;有的仅仅是把期刊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公众号上,很多读者在读到一半时已经失去耐心,导致文章阅读量大都不超过1000。分析总结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招标采购管理》期刊微信公众号应围绕读者服务、信息传播、广告经营、新媒体传播四大功能展开,丰富推送内容,建设以每周一次的频率的媒体服务号。尤其在文章的选择上,一定要精心策划,无论在标题撰写、选题视角还是文章篇幅,都注重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吸引粉丝点击与文章转发。

(二)重视杂志内容的二次线上开发

大部分行业期刊收入来自发行收入、广告费、版面费、理事单位费、会议费等,但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这些传统收入都开始大幅缩减,需要再开辟新的盈利模式。2020年以来,由于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人居家办公,线上培训突然在各个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爆发,成为知识服务领域的一片蓝海。以《招标采购管理》期刊为例,编委中已有多人开设自媒体,进行线上培训授课,与传统线下培训形成竞争。笔者认为,《招标采购管理》期刊拥有大量专家资源,建议可学习借鉴“得到大学”“丁香医生”APP开发在线课程,将杂志的现有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制作成小的系列音频或视频课程进行线上销售,扩大期刊的盈利范围。在技术方面,可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予以支持,弥补现有编辑人员互联网经验不足的缺陷。同时,与微信公众号在宣传、内容、客户黏性上形成互动和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