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管理论文范例

本科管理论文

本科管理论文范文1

课堂管理理念是指在授课过程中,为维护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完成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树立并实施的,以教师或学生何者为重心的教学理念。

1.1“推”式课堂管理理念

“推”式教学理念是指在授课中以教师为重心,学生只须被动接受即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就是执行这种推式课堂管理理念的典型代表。目前我国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乃至高等学校中的本专科层次教育基本还是秉承这种推式的课堂管理理念。其中本科生理论课课堂教育之所以仍以推式课堂管理理念为主,原因主要有:1)传统和习惯的影响。本科生在小学、初中、高中一直接纳的就是推式课堂教学,已经习惯了这种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如果有老师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拉”式课堂教学理念,本科生很容易感到不适应。2)高校教师考核模式。目前高校教师除了教课外,还同时承担着科研工作,对教师的评价乃至晋升职称的考核量化指标中都没有把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重点。而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又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的工作,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不仅有可能会遭到学生的不适应甚至是抵制而失败,而且也难以获得高校管理方的嘉奖及肯定。没有机制和制度的科学设计作保证,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难以在授课教师中持久展开。即便有的教师怀着热情,投入巨大的努力开展教学改革,最终也很可能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1.2“拉”式课堂管理理念

“拉”式教学理念是指在课堂上完全以学生为重心,由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自主收集资料、确定参考教材、确定需要展开讨论的主题、由学生发放和打印相关教学资料、自主分组讨论并展示,在讨论和展示时还可以依据所选主题的需要由学生们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教授参加。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所学知识都是由学生自主内“拉”获得的。这种拉式课堂管理理念目前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但在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得很少。主要是:1)本科生基数太大,不易大规模开展拉式教学。2)本科生培养特征决定了不可能在本科生层面推广这种拉式教学。不同于研究生阶段,本科生的需要学的课程很多,开设众多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宽口径”的通才,适用选择拉式课堂管理理念的课程只是高年级开设的少数专业课程。

1.3“推拉结合”式课堂管理理念

本科生理论课上,应该实施“推拉结合”式课堂管理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开展教学设计;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同时,教师绝不放弃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包括进行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与管理、每个章节开篇时的启发与引导、课堂互动及课堂展示时的节奏把握、依据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等。这样既能充分利用教师专业特长展开“推”力和引导,又能很好地“拉”启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学习能力,从而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宽严相济”的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策略

良好的教学秩序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目前高校本科生课堂秩序出现两种极端状况:其一,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宽松”的“放任自由”式。这种秩序典型风格是教师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来维持课堂秩序。这种课堂秩序状况具体表现为学生可以迟早、早退;学生上课可以交头接耳、浏览手机等电子通讯工具;教师“自我陶醉”式地讲课,学生“自由自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二,课堂中教师对学生“严格”的“管理中学生”式。这种秩序典型风格是教师把本科生当成是中学生一样,严格管理。这种课堂秩序状况具体表现为教师经常点名或每次都点名;上课前把手机交到老师那里保管;上课不准乱说话;迟到早退都会在总评成绩中酌情减分。

1)“宽严相济”的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策略.

是综合了以上“宽松”和“严格”两种风格,在需要宽松的地方宽松,在需要严格的地方严格,以便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宽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授课氛围是开放式的。教师不意味着权威,对课程的内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以平等的地位进行探讨、甚至争论。教师讲课过程中,允许学生就听课中的任何问题当场提出质疑,并引发学生们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参与度。第二,授课方式深入浅出。以贴近学生身边的实例或生活中的某个熟悉的常识作为切入点,循循善引。在学生自学时难懂的知识,被授课教师如“聊家常”般地娓娓道来,有如醍醐灌顶,易于领悟重点和难点的关键词。

3)“严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上课禁止本科生用手机或者其他通讯设备。一经发现就记旷课1次,而且规定整个学期同一门课程中累计旷课3次,平时成绩记为0分,无资格参加期末考试。第二,随机抽查出勤。考虑现在很多高校的本科生是上合班课,推荐用随机抽查的方式来考察和督促学生出勤。教师可以在每次课中安排若干个启发式问题,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同时能顺便抽查学生出勤。第三,课堂上的非互动时间不允许学生说话。学生只有对老师的劳动体现出尊重,对自己的分内的学习职责有所担当,将来才有可能把这种品质迁移到工作中,敬业尽责做事;迁移到人与人相处的关系处理上,收获温馨的家庭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

3.1选择恰当的假想受众

假想受众的选择是教师课堂设计的起点,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目标受众是班里的尖子生,则其教学设计的内容就会偏难,导致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尖子生受益,大多数学生不仅听不懂,反而会因此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如果教师的目标受众的“一个都不能少”的全体学生,则其最终的教学设计就会偏易,会使大多数学生以及尖子生感觉上课收获太少,从而降低上课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摒弃“重点培养尖子生”以及“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以智商、学习基础、学习习惯都接近中等水平的大多数学生为假想目标受众。在授课过程中,把一些重要模块的理论前沿问题告知学生,以便尖子生可以在明确方向的前提下,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对于基础和认知能力都偏低的学生,可以在课下做单独辅导。这样从全局上来说,整个授课班级的整体收益最大。

3.2确立SMART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SMART原则来确立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化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具有相关性(Relevant)和明确的时间期限(Time-based)。

3.3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本科管理论文范文2

1.实践环节的考核流于形式。

因为酒店管理专业需要设计很多实训的内容,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所以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一些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课程考核方面就难以实现有效化。例如对酒店的前厅服务模块而言,一些高校并不具备酒店前厅的运营软件,因此对学生进行考核只是进行模拟对话、填写单据以及礼仪礼节等方面的项目,而没有掌握酒店的前厅服务所需的真正技能。教师在考核学生的过程当中也难以做到严格要求,同时学生也抱着得过且过心理,导致实践考核分数基于教师感性认知而缺乏公平性。

2.教师实践技术的业余化。

目前高等院校对教师学历的要求都比较高,但是高院招聘的高层次人才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未接触过实践性比较强的那些服务技能课程,反而是侧重于学术栽培有着较强的科研力量,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无法实现真正的专业化。例如酒店管理的实践课程教师当中,真正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一些教师由学校组织到酒店进行相关的培训,有些教师则是直接上岗,而面对需要实践经验的学生在教课时只能纸上谈兵,一旦在遇到实际问题就会因为经验不足以及知识结构的偏差而无法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合理建议。这就导致高学历以及高素质教师队伍却无法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当中发挥作用,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教师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教学工作顺利得开展进行。

二、基于市场需求建设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措施

1.强化基础职业教育。

本科的酒店管理可以考虑增加心理教育的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行业心理素质。除了旅游饭店服务心理学这方面的课程外,还可以增加同酒店管理相关的心理及沟通能力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专业好感,将其纳入到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当中。此外,教师要高度重视职业素养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训练。从学生入学之后就培养其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素养,其中低年级学生可以以参观有一定知名度酒店以及模拟训练为主,例如餐台准备布置、厨房备料、初加工、餐具洗涤、酒水鉴赏以及现场督导管理,高年级的学生则开设拓展课程,例如艺术欣赏以及民俗等。通过各种训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酒店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技术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2.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

首先可以增加交互式的实验课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主要讲授过程性的知识,所以要将学生置于核心,而强调锻炼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根据酒店运行需要的知识能力来设置现场项目情境实训同时进行分析总结。其次是鼓励课外的学研实践,从而提高行业的感知感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到酒店实践,增加同行业的接触,提高专业学习目的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职场的实践经历增加,可以熟悉掌握行业的职业要求,对职场能力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这些实践经历以及职业感知能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在毕业后的职场表现力。最后是要设置实习的分享课程,从而培养管理能力。本科酒店管理的毕业实习长达半年乃至1年,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阶段。出于利益考虑,学校以及酒店方都不会投入太多资源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学生缺乏目的性。教师就要设计实习分享的课程,从而引导学生对酒店服务的流程、对客服务以及酒店经营管理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为将来管理奠定基础。

3.更新教学内容,从而保持教学同酒店行业的发展接轨。

因为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往往开设的时间不够长,大部分的专业教师是从别的学科转行过来,因此缺乏酒店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同行业的联系也不够密切,并且对酒店行业发展的趋势也不够了解,从而导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也变得流于形式,未能达到专业课程设置的与时俱进。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当尝试通过驻店调研以及辅助管理等不同的形式来深入了解酒店行业的第一线,从而掌握酒店经营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那些新问题,最终有针对性更新专业教学的内容,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聘请著名的酒店企业管理人员来讲学或者作为兼职的教师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以及实习培训等专业教学的过程当,确保本科酒店管理的教学始终同行业保持接轨,最终保证学校的专业建设可以处于酒店行业发展的前沿。

三、结语

本科管理论文范文3

(一)科研人员的管理问题

科研人员是科学研究的执行者和生命源,科研人员的能力、素质与意识决定着学校科学研究的数量与质量。新建本科院校中,一部分科研人员认为科研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没有实际利益,功利化现象严重;一部分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方法,没有系统的科研理论,找不到自身的科研方向;一部分科研人员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单干蛮干现象严重,相互之间看作是竞争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校方应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为科研人员搭建更多的展现科研能力的平台;同时加强对科研人员进行研究方向和科研方法的指导,激发其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只有建立实力强劲的科研团队,凝聚科研人员的主干力量,才能提高本校的科研水平。

(二)科研成果的管理问题

办学层次的提高能够吸纳更多的高级人才,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能够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从而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成果产量。科研成果的准确统计及有效管理有助于掌握学校的科研发展现状,有助于制定学校合理的长远发展规划,有助于为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对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认识;没有制定科研成果的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欠缺,不能全面有效地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对一些专利及知识产权没有相应制度进行保护;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对一些科研成果的申报要求不明确,奖励力度不够,对科研成果的数量及质量没有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

(三)科研管理人员的意识问题

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科研人员与科研机构、上级管理单位及企业的协调者,其管理意识与能力直接影响着科研活动的成效。办学层次的提高对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服务意识提出更高要求。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重,在管理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协调意识及信息意识,在工作中缺少科学、有效、灵活的管理方法,对于学院的科学研究发展没有长远规划,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更远的眼光去谋划发展,不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缺乏协调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人员等各种关系,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了解与传达各方面信息与动态。

(四)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

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是学校科学研究的有力保障。办学层次的提升意味着科研经费投入及争取到的科研项目经费数额的不断增加。新建本科院校由于缺少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因此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没有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没有健全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财务部门不能科学编制科研预算,经常出现小支出大预算或科研经费明显不足的现象;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经费到账及开销信息不通畅;科研经费拨款性质不明确;科研人员用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费用使用情况及经费报销项目缺乏一定的监督;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购买的实验资产缺乏后期有效管理,不能做到可持续利用,不能实现资源共享,造成大量设备闲置浪费。

二、科学发展观对解决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问题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因此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它不仅为新建本科院校解决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向,而且对推动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实际意义。

(一)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科研管理问题的基本要求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个层面都是靠发展来巩固和推进的。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管理问题也是在学校的不断发展、职能的不断转变中产生的。因此,只有坚持科学研究的不断提高与发展,才能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加出色的人才,才能提高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动力与保障。解决新建本科院校科学研究的管理问题不仅仅是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发展的问题。首先,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科研人员需要教学与科研两手都要抓,科研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学科建设、科研队伍建设、研究机构建设及地方服务工作等,科研项目需要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并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其次,要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科研人员要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科研管理部门要协调好科研人员之间、不同院系之间、科研人员与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科研管理部门与校内外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为开展科研活动营造和谐、合作环境,推动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最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研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协调意识、管理意识及学习意识,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科学研究长远规划,做好研究机构的建立及研究人员的引进及培养,加强科研道德建设、培育科学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评价激励机制,保障学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以科研人员为本是解决科研管理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新建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而言,坚持以科研人员为本是解决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问题的根本,科研人员素质的高低、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高校是否能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坚持科研人员为本就是要把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就是要促进科研人员的全面发展,尊重科研人员的基本权利与创造精神,就是要想科研人员之所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科研人员服好务。科研管理部门要创新管理理念及机制,不断激发、调动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要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团结、协作、和谐宽容的科研环境,要与科研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为他们排忧解难,尤其要在研究团队建设、研究方向、项目申报与合作、成果推介与转化等方面给予帮助与指导,为高校科研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育良好的环境。可以说,科研管理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解决科研管理问题也是人的问题,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要坚持以科研人员为本,努力解决好广大科研人员最关心的问题。

(三)坚持统筹兼顾是解决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解决高校科研管理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科研管理人员要切实掌握和运用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高校科学研究中的各种关系,统筹好科研人员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统筹好科研人员研究方向与高校长远发展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统筹好科研管理部门与学院各基层研究机构组织、团队的关系,统筹好科研人员与学校、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统筹好科研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统筹好科研成果与成果转化之间的关系,统筹好科研经费的支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做好桥梁和纽带,努力形成全体科研人员及部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因此,统筹兼顾是解决当前高校科研管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三、总结

本科管理论文范文4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而支撑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企业员工素质。企业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现代企业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企业制度如何能够得以贯彻落实,贯彻落实的效果如何,除了必要的企业体制机制来维系外,还是要靠员工的素质作为基础性保障。由此看来,现代企业员工素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员工素质问题是现代企业实行以人为本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此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了解企业员工素质构成情况,认真分析员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潜在影响和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必备基本素质,并深入探讨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的相互关系。调查的意义在于在社会普遍倡导的低碳转型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深入研究怎样建立一种适宜的企业管理体制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得员工素质现状完全能够适应企业转型的基本要求,这对于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当前企业员工素质结构能否推动企业产业调整进行仔细调查和深入研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调查的对象及范围

本次调查我们是以张家港市飞浪泵阀有限公司为目标,在公司管理人员和车间技术人员、车间普通员工中展开。具体调查对象拟定为企业高层一人,企业中层、普通员工按照实有数量20%的比例进行抽样调查。为了保证调查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员工素质状况,我们将调查对象根据年龄、职务、学历、阅历等差异进行了细致划分,调查范围确定在企业办公室和车间两个区域。

三、调查的方法

调查分为询问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对企业基本情况我们采取询问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方法进行核实,询问方式在我们首先确定了调查问题的基础上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咨询。对员工素质情况调查我们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所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员工素质展开,选择与员工素质发展和提升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统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分析论证,进一步进行归纳总结,从提炼企业员工素质现状上,分析现代企业发展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深入思考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四、调查对象概况及调查内容

为了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和工作阅历的员工有个全面细致地调查,我们将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尽量扩大,并抽查具有代表性的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车间员工,年龄在20岁——55岁之间,学历包括初中以上的本科、专科和高中毕业生。工作经历在2年——20年不等。调查内容不但包括企业生产规模、员工结构构成、生产技术情况、生产设备使用状况和产品研发等项内容,同时也包括对公司发展目标、企业文化、生产环境的看法和对自身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工作态度、工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五、调查分析

企业情况概述:经对企业管理者和各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调查,了解到企业大致情况是,飞浪泵阀有限公司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1.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万元,现有员工202人,中层干部6人,后勤人员(包括车间主任在内24人),本科毕业职工3人,大专毕业职工15人,专业技术人员30名。中层干部年收入在5万左右,职工年收入在3-4万左右。企业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和质量保证体系,对材料配有齐全的检测设备,水力性能配有国家B级电脑测试台,具有年生产2000台泵,各种材质合金钢铸件1500吨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的化工耐腐蚀泵各种耐腐蚀合金铸件专业生产企业,企业通过ISO9001:2000认证,合金材料通过德国莱茵公司PED、AD2000认证。发放问卷情况:经对企业人员的组成结构分析,我们调查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1人,中层管理人员2人和员工39人,其中包括大专以上学历者4人,技术人员6人。发放调查问卷45份,收回42份,有效调查问卷42份。调查结果综述:经飞浪泵阀有限公司员工素质调查统计结果分析,企业员工对企业了解上比较片面,对企业发展目标的了解只局限于管理人员,有83%的员工不知道企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近40%的员工对企业文化没有认识,对企业信誉和外部形象普遍认同,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员工达到72%。员工对企业生产管理环境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合理化建议采纳情况有40%的员工认为较差,对上下级沟通情况普遍认为一般或较好,工作精神和适应企业心理上绝大部分员工认为很好。员工对自身评价上74%觉得工作上没有明确目标或计划,普遍认为要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认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适应企业目前所需,半数以上员工没有具体提升自身素质的规划。对于员工素质和企业发展关系的认识上,对企业评优活动参与度不高,普遍认为员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适应性一般,88%的员工认为企业对员工素质的专业化培训程度较差。调查结果分析:经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发展与员工素质提升之间的矛盾和问题。首先是思想教育弱化导致员工对提高素质的意识不高。从员工对企业情况的了解来看,只是通过企业所表现的外部形象上加以直观的判断,只对企业形象有了概括性地了解,对于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只有极少数中高层管理人员知道,可见企业文化宣传和员工思想教育没有与企业发展现状同步,因此导致员工在个人目标规划和服务企业发展大局上缺乏计划性,没有确定自身素质提高的长远目标和方向,进而对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不强。其次是培训机制欠缺导致员工对提高素质的途径狭窄。企业由于一味地注重生产和效益,对员工素质培训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体制机制的支撑。因此,绝大多数的员工认为企业没有为员工提供素质培训和教育的平台,没有接受素质培训所必须的机会和过程,这样在日复一日的生产工作中,根本没有持续提高素质的时间和条件。

六、对策及建议

要想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持续提高员工素质是十分必要的。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产业优化升级的现代企业,在员工素质的要求上逐渐向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上发展。员工的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综合分析现代企业用工现状,现代企业员工要想适应这种发展需求,必须具备这样几点基本素质。

1.思想素质。

衡量员工素质多从“德能勤绩”上进行综合考核,将思想品德指标列在首位,这是每一个企业评价员工的基本要素。俗话说“先做人、后做事”,只有首先学会如何为人处事,才能够真正融入企业团队、融入到企业大家庭中来。才能够形成企业生产合力,营造出和谐的企业生产经营氛围。员工的思想素质直接决定了员工能否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高度的使命感,而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则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内涵。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员工才能够在思想意识的支配下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按时保质完成本职工作,齐心合力维护企业经营利益,进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2.专业素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尤其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只有具备充足的专业力量,才能够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在抢占市场份额中获得经济效益,完成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员工的专业素质也是保障企业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品牌和树立企业市场形象的重要武器。现代企业要实现长足经营和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并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员工队伍。无论是在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战略经营上,都要有相关的专业人员作为支撑。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企业管理专业的素质,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应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保障企业有序经营和持续发展。反之,如果不具备企业运营所需的专业素质,势必会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生产设备利用率低、高耗而事故频发等影响生产经营的不利因素。

3.创新素质。

创新是现代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手段和策略,现代企业需要员工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因为只有具备这种敢作敢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才能够实现企业管理、技术革新、生产设备、产品升级等不断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使得企业在自主经营和引进高科技上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攀升。创新不同于蛮干,它是在理智思索前提下的大胆探索,具备了这种素质,才能够使得员工从自身上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方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继而实现自身的突破。创新精神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大胆开拓中抢占先机、把握时机,才能使企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现代企业管理倡导“以人为本”,人才是促动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根本,而人的根本说到底就是素质问题。由此看来,员工素质就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企业发展又会反过来促动员工素质的提高。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没有员工素质作为前提的企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没有企业发展作为前提的员工素质便是无本之末。

七、四项员工素质提升和人才开发原则

1.广开门路纳才。

企业要积极走进各类高级人才市场和高等院校参加各种人才对话招聘活动,通过签订育才、引才协议,解决了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问题。同时通过经济合作、设立人才网站等多种渠道招引人才。

2.多元培训育才。

要建立并完善企业三级培训管理体系,建立起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与自我开发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开发系统,采取各种人才开发方式组建内部培训机构,为技能人才的成长、成才、成功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要充分利用高校师资培育企业人才,为人才的培养搭建起广阔的平台。

3.营造环境留才。

要深入推行“以感情、事业、待遇、文化留人”的留才策略,通过领导定期慰问、建立职工之家、办好员工食堂、组织周末活动及文娱大奖赛、文体比赛等,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做到以感情留人;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使人才有一种事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产生一种“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做到以事业留人;不断改革薪酬制度,实行带薪休假,推行全员参保,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做到以待遇留人;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以文化留人。

本科管理论文范文5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带有全面指导性的文件,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蓝图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一个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规范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情商培养,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是说,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高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与社会对市场营销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相适应,主动和世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教育思想接轨,以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为指南,在加强学生智商教育的同时,尤为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设计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思考、逐层分解。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加强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情商培养。人才培养规格是对培养目标进一步的分解,要充分体现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则是对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分解,使每一项培养规格都能有相关课程作为支撑,最终通过系列课程实现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全面覆盖。本文设计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阐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系统过程,通过系统分析和层层规划使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可行。

二、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根据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结合由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育人指南》中提出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要体现情商培养的要求。所以,高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营销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必须体现培养目标要求,并对培养目标做进一步的分解。我们根据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由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中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介绍,高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具体描述如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及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智商和情商水平得到协调发展,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为企业推出新产品(或新品牌)、开拓新区域(行业)市场的营销方案进行策划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励能力、知人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4)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策略和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上述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描述中,除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之外,特别围绕市场营销工作的具体要求提出了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具有较高的情商水平,即具有较强的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励能力、知人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四、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相关课程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支撑,满足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

(一)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除了开设相关的通识教育和专业理论课程之外,还要开设与提高情商素质相关的特色课程,如情商专题课程或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设计与规划、人际交往、演讲与口才、商界名人奋斗历程的专题课程或讲座等。通过开设以上课程,一是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情商的理论和认识到情商培养的重要性;二是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择业困难或工作中遇到压力时能够从容应对,能够正确调控自身的情绪,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以商界名人为榜样,热爱营销职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增强他们主动提高情商素质的动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设计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情商素质。(1)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课时。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多安排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有效训练学生的演讲与口才、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商素质。(2)集中实践环节强调专业技能训练与情商培养并重。市场营销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一般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企业管理沙盘实训、商务谈判实训、市场营销调研实训、市场营销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内容,还可以增设素质拓展、挑战极限等潜能的培训,着力提升学生的情商素质。

(三)创新创业体系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立足专业教育实际,通过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应该在深刻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情商培养的核心内涵基础之上,科学设计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体系。(1)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一是开设《创业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该门课程成为公共通识教育课程之一,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二是开设创业所需的理论课程,如《合同法》、《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法》等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数是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三是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类课程,如《创业营销》、《小微企业管理实务》等课程。(2)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衔接。一是把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与创新创业模拟实践课程相结合,例如《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验》等实践类课程也可以作为创新创业模拟实践课程;二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三是借助校内外实践基地,支持学生将创业计划项目进行孵化实践。(3)创业创新教育与情商教育的有机整合。通过上述(1)、(2)的分析,创业创新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素质。总之,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特点,我们可以有效整合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多层次、立体化地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情商素质。

五、基于加强情商培养的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

我们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设计了科学的课程体系之后,要实现培养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的目的,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围绕情商培养进行教学改革,从而真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对营销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企业对高校市场营销毕业生的需求特点,高校必须创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作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育人的重要任务。其中,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培养应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所以,担任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以往重视智商教育忽视情商教育的观念,深入调查了解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情商状况,切实把握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培养的着力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大量渗透情商教育,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的培养实效。

(二)整合三个课堂,系统提升学生的情商素质

虽然我们认识到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情商的重要性,但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片面强调第一课堂(课内)的知识传授与灌输,忽视第二课堂(校内课外)、第三课堂(校外课外)对提升情商素质实践训练的作用,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与质量。为了系统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情商素质,我们必须有效整合“三个课堂”。第一课堂主要围绕开设的情商课程或与情商相关的课程进行以渗透观念意识为主的知识传授,引导学生认识到情商培养的重要性;第二课堂要营造以系统提升学生的情商素质为目标的校园氛围,开设沙盘模拟和推销课程模拟销售管理的现实场景,设置情商训练型课程融入社团活动;第三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置情商体验应用型教学内容。

(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情商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过程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特别是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情商素质,也为学生的情商培养提供良好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一是通过使用幻灯片、投影、视听设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专业性的影像资料作为教学片供学生观摩、讨论,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二是将课前激励、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心理测试、营销模拟实践等方式引进课堂,营造训练与培养学生情商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在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有更多机会进行师生间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熟悉自我和激励自我。

(四)倡导个性化教学,开发学生的情商潜能

为了开发学生的情商潜能,我们要积极倡导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个性,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商培养,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分为急躁型、活泼型的、温顺型、冷静型、沉默型等多种类型,善于从情商的视角分析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情商优缺点,同时要让学生认清自身情商培养的方向,并采用相应的情商培养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情商水平。

(五)改革考试和考核方式,科学测试学生的情商素质

在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有鉴定、导向、激励、监督的作用,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情商,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情商素质。但我们传统上采用试卷的考核方式,学生大多靠记忆就可以通过考试,考试形式单一且缺乏科学性,很难测试学生的情商素质。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考试和考核方式,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价学生的情商素质。为了科学测试学生的情商素质,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市场营销专业情商素质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自知能力;自控能力;自励能力;知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构建情商培养测试体系,其主要内容有: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情商素质测试的内容,科学设计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情商评价量表,根据评价量表注重学生工作干部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任课老师的评价、学生家长的评价及用人单位的评价相结合。特别是要把情商的评价渗透到课程考核的环节中,考试内容除了课程理论知识的考核以外,作为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观察、与学生交流、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商状况,还应把课堂研讨、案例分析、营销活动情景表演、模拟训练等过程中的情商表现和情商改善情况作为考核内容。

六、结语

本科管理论文范文6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顺应社会发展、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是伴随着学生对学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诉求下创设的,是做好学生事务,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辅导员职业化引发的职责分工进一步丰富绩效管理的内涵,也对绩效管理提出新的难题,传统的绩效管理理念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辅导员职业化应具备三个方面的内涵要求,即辅导员管理规范化、辅导员职业终身化、辅导员知识专业化。而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中存在职业标准、管理制度不规范、岗位分流严重、辅导员专业背景复杂等现象。

2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绩效管理困境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受到高校和政府的重视,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还不够准确,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对辅导员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一致

高校对绩效管理的了解不全面,没有深入理解和挖掘,执行力度不够。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对辅导员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一致,以致辅导员的绩效管理水平提高缓慢。根据2006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对国内10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绩效考核制度已经在89.5%的高校建立。但仍然有部分高校管理方法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不同学校间辅导员绩效管理实施效果存在差异。高校内各评价主体之间对辅导员的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一致,辅导员和学生主体对绩效管理的概念模糊,绩效管理知识掌握较为肤浅。

2.2绩效管理过程不完整,重考核、轻管理

绩效管理是包含很多环节的系统,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应用绩效管理,只用其一部分,没有充分发挥其整体作用;在制定辅导员绩效目标时往往缺乏具体明确的政策指导,辅导员职责分工不明确,不能集中精力对某一个领域深入研究;对辅导员的绩效评价仅仅停留在绩效考核层面,简单地使用同种方法将辅导员与行政管理人员放在一起考核,评价工作成效重数量、轻质量;考核结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应用,对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不能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2.3激励措施与考核结果匹配程度低,激励水平不高

依据公平理论,对辅导员的激励措施应与其付出和绩效成绩相吻合,辅导员才能感到公平,才能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实践中有时会出现考核结果与工作实绩不符的现象,工作成绩显著、学生和同事评价高,但绩效考核成绩却没达到应有的水平。考核完之后,考核结果与表彰奖励往往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绩效成绩高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辅导员的表彰奖励水平与其付出水平不对等,以学术型高校的标准要求辅导员,但激励水平却达不到学术型高校的层次,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只会引起辅导员反感。

2.4培训机制不完善,辅导员工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辅导员培训说得多、做得少,缺少有力措施。一是对培训缺乏科学规划,培训内容与工作实践联系不紧密,尤其是没有针对不同的辅导员职责分工制定相应的辅导员培训方案。二是培训内容仍然以思想教育为主,专题与专题之间内容不连贯。培训形式以传统的专家教师讲授为主,单一的“满堂灌”教学形式不能满足辅导员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培训投入少,规模小,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社会、高校三个层次所提供的培训机构有限。四是时间短,次数少,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基础薄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培训,以致辅导员技能得不到提高。

3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

由于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辅导员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优化辅导员绩效管理,提升辅导员工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3.1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绩效管理的重视,统一认识

提高领导对辅导员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意识,重视制度建设,严格制度执行,发挥制度的导向性作用。对辅导员加强绩效辅导,让其深刻了解绩效、接受绩效,能正确看待学校的常规考核。考核不是仅仅为了考核,而是通过考核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正。辅导员平时的工作应以考核内容为重要指导,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最终达到满足学校要求和育人的目的。绩效辅导应全面覆盖所有绩效评价主体,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本着对老师负责的态度评价,通过评价活动,学生可以熟悉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遇到问题知道该如何解决。

3.2构建完善的辅导员绩效管理机制,考核与管理并重

绩效管理系统是一个循环系统,缺少任何一环都会严重影响其效果,考核与管理过程同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辅导员职业化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紧扣职业化内涵制订相应的绩效管理系统,从目标制定到绩效应用,所有的环节都依据辅导员职责分工执行。辅导员能按照自己的爱好、特长、所学专业自主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集中精力在自己的领域内将学习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再从实践中提炼研究。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辅导员职责分工体系,需要在实践中细化考核指标,对不同职业方向的辅导员分别考核,共性部分采用同一标准考核。各个学校发展的目标、重点、优势存在差异,制定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必须符合本校实际情况,能指导实践。

3.3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有效结合

激励措施以辅导员工作业绩为依据,与辅导员主导需求相适应,及时有效地应用考核结果。一是与薪酬激励有效结合,薪酬设计应体现公平原则,与辅导员真实表现相挂钩。二是与荣誉激励有效结合,高校应使辅导员的荣誉表彰与绩效成绩高度匹配,表彰结果在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三是与职务晋升有效结合,高校应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拿出单独的序列和指标面向辅导员职称评定,注重工作实绩,减少科研在职称晋升中的比重,使辅导员能在本职工作范围内有畅通的晋升渠道,某方面工作突出的辅导员有机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3.4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提高辅导员专业技能

政府、社会、高校应从不同层次增加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建立层次培训模式。同类院校之间联合建立辅导员培训基地,使辅导员培训常规化成为现实。首先,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应依据辅导员分工实行分类培训,为每一职业类别的辅导员制定一套合适的技能培训体系。培训的内容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学涯规划、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等。其次,加强专业培训,拓宽专业学历提升渠道,提高辅导员理论研究水平。学校应确保辅导员参加学历教育的机会,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专门针对辅导员的博士专业。辅导员针对自己的分工,可以有针对性地参加学习团队,如职业规划师培训等,并承担相应课程的教学任务。学校针对某一课题,牵头成立研究小组,将相关的辅导员组织起来,指导辅导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4结语

本科管理论文范文7

1.教学管理制度强调规范性,注重约束监督

目前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制度针对教学的诸多管理活动基本按照统一规格、统一行动、统一要求的模式开展。如每个系甚至每个二级学院都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模版、教学大纲模版、课程导言模版、试卷(答题卷、题型、分值、答案)模版等等;再如统一备课、统一平时作业次数内容、统一阅卷、统一成绩分布等。各类工作包括期末汇总材料、学生论文指导程序、答辩提交材料都是以清单的方式要求师生遵照执行,符合清单内容和数量便是完成。这样统一管理的效果虽可媲美工业化模具生产的产品,但形式上的统一规格、便于管理,实质上已经扼杀了应用型教学需要的柔性评估、素质培育、人文关怀、业务技能等等至关重要的教育智慧,更扼杀了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单纯从制度本身出发进行的管理违背管理原理,也背离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方针。

2.教学管理制度采用至上而下的模式,缺少服务观念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教学是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应处于服务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它应该保证应用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为一线教师和本科生做好服务工作,及时解决或转达师生要求和意见。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学校主管部门的纽带,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具有主辅层次的关系。但目前的教学管理制度却执行着上传下达的管理模式,追求管理的稳定性、执行力,忽略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及感受。表面上看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但脱离了一切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形成了重管理形式轻教学实践的工作风格。这使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实践虽扛着威武的改革大旗,却不知所措地惟命是从,而忘记了真正的方向,谈不上教师和学生的发言权和自主性。

3.没有真正把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

目前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管理大多侧重事务性的工作环节,如开学的教学工作是否如期顺利、各项教学资料教师是否按时完成上交、期中检查教师的听课记录(教案、点名册、课件等)是否齐全、期末考场是否秩序井然、考后各类归档工作是否符合规格等。工作的标杆便是整体局面的平稳有序,不出乱子,满足于教师在教,学生在学,却忽视教与学的实际效果。再加上多数应用型本科都是民办高校,管理不得不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所以教师的工作量加到极致,重点关注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否满负荷或超负荷,而对教学质量的实际效果重视不够。对教学质量的评估采用机械化、程序化操作,忽略了办学定位和目标,这样的教学管理只限于让一个教育机构规律运转,与教育的宗旨和目标相距甚远,没有实现管理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二、促进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工作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实践工作的统一是指二者的目标和初衷一致,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当二者的工作目标一致时,才没有谁服从谁的矛盾,只有服从共同的目标。一个协调运作的管理机制将极大地减少内耗,使各项教育工作更富效率。管理制度是为实践活动服务的,背离了教学工作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将失去对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支持的意义。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需要相应的应用型教学管理制度支撑,如果教学管理制度自成体系、独自运作、主次颠倒,那么应社会需要开展的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便是隔靴搔痒,不达目的;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能为之提供辅助支持服务的教学管理制度;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执行灵活有度的教学管理制度;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因此,没有一个与应用型本科教学目标一致的教学管理制度,诸多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的研究、课题开发、实践研讨都将是功亏一篑的。我们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实践的统一。

三、建立服务于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制度

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管理决定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决定着教育特色,建立一个服务型、务实型的管理制度体系,关乎教育质量和教育规律。以下建议基于本人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层教学工作经验,从环境、制度、方式等方面提出几点教学制度改革的愿望。

1.建立三位一体的制度保障环境

适用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制度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共同打造互动的保障环境,确保应用型本科的创新性、应用性教学没有硬指标的制度约束,同样也确保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管理制度在为教学服务的同时有柔韧度和科学性。目前标准化、僵化、局部单项管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其形成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如政府对应用型本科的评估标准是统一的、规范的、严格的,教学制度要保证各项教学活动形成的资料和数据符合评估要求;企业对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没有参与的动力和热情,他们可以在人才拥挤的市场上方便地找到所需人才。但我们不能认为改变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制度现状只是高校的职责和任务,政府和企业的推动力也是根本性的要素。政府减少对教育的行政干预,留更多的自主空间给高校开展教学改革、管理创新,才能形成自由民主开放的大学氛围,才能谈得上实现教育的初衷,回归教育的自然规律。企业与高校的互动同样需要政府的促进,只有大环境宽松后,实践层面的改革才富有实效。因此三位一体的制度保障,才能促使应用型本科的管理制度改革放下包袱,轻车简从,直达目标。

2.建立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管理制度

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为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的,而上述这些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什么样的课程设置符合社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更适合课程特点和学生技能的培养、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更适合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评估等等,只有教师和学生最有发言权。建立民主参与的动态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增强学生应用技能为原则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再设计,有利于开创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局面,有利于教学改革朝着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向努力,也会更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教师学生为本,实行灵活、自由、宽松、严谨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体现大学精神,才能让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工作符合其自身特点并造福社会。

3.建立适合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教学监控模式

教学监控包括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和对学生考核方式的管理。专业课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主体,对于这类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不适于采用规格化、程序化、形式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应该从企业认同和学生认同感入手,企业认同、学生接受的教学质量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不被市场接受的教学效果,即使完美符合学校各项制度,又有多少社会意义?建立适合专业课改革的教学管理模式才能服务于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目标,只有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工作的目标一致才能形成合力,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预期;对于教学效果的监控管理应该建立弹性灵活实效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和企业说话;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应由管理部门限定,约束对学生的评估考核方式就是对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限制。何种方式能评估学生的应用技能并适合专业课特点,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适当放权给专业课教师,知人善任,给教师信任和尊重,而不是对教师期中、期末的考试题型规范否、题库建设完成否、平时教学资料齐全否进行监控。

4.形成针对应用型教学柔性、艺术性、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文化

教育需要文化氛围,工厂式的管理不符合教育特性。应用型本科传授给学生的业务技能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不是靠硬性、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能达到效果的,相反这样的管理模式将会像桎梏一样约束着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自主性,会大大偏离应用型的教学定位。柔性、艺术性、人性化的管理文化才能造就积极活泼的课堂,才能引领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技能、智慧、素养的空间里自由翱翔。对于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用行政式的管理手段进行苛责,除了让教育工作围绕管理工作开展外,会让人忘记教育本身的初衷。所以柔性、艺术性、人性化的管理文化有利于应用型本科放手开展各项教育改革实践,有利于教学工作符合应用型的特色,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目标的实现,规范化、程式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要追求的服从、统一、大好局面会在这种良好的管理文化中以赏心悦目的方式呈现。

四、总结

本科管理论文范文8

1.教学方法单一。

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听、说、读、写全方位提升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大多以教师授课为主,重在讲解专业词汇、语法构成和翻译段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忽略了听、说与写作方面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很容易使学生把专业英语学习作为基础英语学习的延伸,以通过考试为目的而忽视听、说、写、译等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造成专业英语学习困难,教学成效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学内容也较为单一。

过往教学实践中,教学资料基本以专业阅读教材为主,课堂的延展性差,同时,教材难度偏大,具有词汇量大、长难句子多、专业术语多的特点,适合用于读写能力的训练,对听说能力的贡献不大。

3.学生英语能力水平并不整齐划一。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课开设在第五学期,经过两年的大学基础英语学习,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各方面较高中时都有所提高,但学生的英语水平仍然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统一的教学要求难以取得一致的效果。

4.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专业英语课考核方式为期末考查,以作业或论文形式呈现,方式较为简单,容易使学生滋生侥幸心理,期望通过期末考查一次性通过考核,因此并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其平时的学习成效。

二、工商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改革设计路径

结合地方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我们提出了以“专业与英语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设置丰富而又实用的教学内容

1.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对于教材中的相关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多安排学时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内容,可以少安排学时,课堂上略讲,让学生将其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对于一些涉及专业理论知识太深又不太重要的内容,则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少讲或者不讲。从而做到精讲、略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突出了教学重点。

2.自编讲义,补充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习材料。

讲义内容上安排一些与主干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以及本专业的国内外前沿科普文章,让学生的学习紧随时代的步伐。此外,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引申,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利用学生自身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专业讨论,从而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讲义内容进行专业小短文的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3.适当增加应用型学习资料,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课外学习资料,如英文简历和求职信的书写、英文影视作品经典对白、句式简练内容新颖的短文等。还可以把教学内容和学生比较关注的生活热点适当地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精讲教材中的工商管理基础知识。

我们改革现有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工商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应从以往的被动式学习、“满堂灌”方式向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转化,让学生事先预习,并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发言,说明自己的观点,针对预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掌握学习方法和阅读技巧。同时把专业英语的翻译标准告诉学生,即“忠实、通顺”。在翻译法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从“教”变为“导”,学生则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同时,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但是专业英语词汇具有专业性含义强、缩略词多、组合词和派生词多等特点,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我们采用自编讲义的方法力求将词汇的教学组织得具有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使用专用词汇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

2.通过课外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定时开放学院教学实验室,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登陆学习,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看到、听到的经济新闻与所学专业知识来学习。同时建议学生多听CCTV-2的经济新闻和CCTV-9英语新闻,同步锻炼理解能力和听力水平。

3.以学生演讲的形式锻炼口语能力。

此部分的设计目的在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每次课安排几名学生(视班级人数掌握),课下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要求句式简练,便于理解,适合作口语练习,课堂分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请学生以演讲的形式呈现,既锻炼演讲者的口语表达,同时又锻炼听众的听力理解能力。演讲完毕可就演讲内容提问,来考察大家的理解程度。

(三)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效果管理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学习兴趣不尽相同,教学效果难以整齐划一的问题,采用GE矩阵分析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第一,选取“英语能力水平”和“英语学习吸引力”作为考量学习效果的两个维度构建GE矩阵,采用三级评分标准对英语能力水平(1=一般,2=中等,3=良好)和英语学习吸引力(1=很有吸引力,2=较有吸引力,3=没有吸引力)进行评定,根据每个学生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确定其在矩阵中的位置,从而确定其学习方向和重点。第二,在“英语能力水平”维度上选取听、说、读、写四个要素,并赋予各要素不同权重进行评分;在“英语学习吸引力”维度上选取就业、深造、出国三个要素并赋予权重进行评分。第三,构建GE矩阵,确定学习方向和重点。采用GE矩阵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的目的在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各自的层次上能够有所提高。

(四)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提高平时成绩在考核总分中所占的比重,采用“档案袋”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评价工具。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况、学习成绩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实践证明,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也会影响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一般专业英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列为考查课,学分较少,学生一般不太重视。有些同学认为考查课老师要求低,容易通过,因此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就很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这样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一定要在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使教学与考核相配套,而不是教考脱节,以确保专业英语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措施是:既要有最后考查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将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和作品放入各自的学习评价档案袋中,一起计入最终考核成绩。将平时表现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的做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更综合、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