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中的梗阻与政策建议

货币政策中的梗阻与政策建议

摘要:2021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导向精准,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引导金融机构让利于企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通过对利率执行情况,再贷款、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在基层实施情况的分析,找出了货币政策在基层传导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强化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完善金融服务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等政策建议,进一步发挥好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实体经济;金融服务

2021年以来,我国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切实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货币政策在县域传导过程中仍存在梗阻,削弱了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一、衡水市冀州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

冀州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在衡水市13个县市区处于中等位置。截至2021年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4.3亿元,增长7.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全市第五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全市第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增长5.8%。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深入推进,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显著提升,信贷投放保持较快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恢复。2021年末,冀州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1.4亿元,同比增长7.5%,比年初增加11.4亿元。贷款增幅与GDP增幅持平。

二、落实货币政策基本情况

(一)发挥央行的窗口指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人民银行冀州支行通过组织金融机构座谈会,政银企对接会等,积极宣传货币政策,推介信贷产品,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三农”的支持力度。2021年银行累计走访小微企业378家,组织银政企对接会9次,银行与企业签订贷款意向书68份,金额1.78亿元。

(二)用好再贷款政策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冀州支行为农商行、村镇银行发放支小再贷款11585万元,支持45家小微企业、工商户恢复生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87%,低于银行贷款平均利率2.63个百分点,使用央行再贷款资金为企业节约利息成本约305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衡水某涂料厂因采购原材料资金紧张,有800万元融资缺口,冀州农商行优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期限,及时为企业发放贷款,规避原材料涨价的风险,减轻企业市场压力。

(三)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人民银行冀州支行指导农商行、村镇银行两家法人机构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工作,对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做到“应延尽延”,不计入征信逾期记录。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农商行和村镇银行两家法人机构累计办理普惠小微延期还本付息业务64笔,金额1.02亿元,央行已为两家法人机构提供激励资金54.89万元。

(四)用活信用贷款政策。引导冀州农商行挑选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发放信用贷款,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2021年以来冀州农商行共发放了214笔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金额4776.2万元。冀州丰源村镇银行共发放信用贷款109笔,金额5573万元。

(五)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末。冀州区企业贷款余额10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63.2%,比年初增加6.1亿元,增长6.4%,占新贷款的54%,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3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新增2.2亿元,比年初增长13.5%,高于企业贷款增速7.1个百分点。

(六)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 5%存款准备金率的机构),本次下调后冀州区两家法人银行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均为5%,释放资金约6404万元,有效增加两家法人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三、货币政策在基层传导中的梗阻

货币政策传导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一是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二是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三是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在县域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利率政策及行为导向影响各类经济主体,而企业等经济主体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商业银行现行的考核和管理机制。影响信贷投放基层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比较小,导致基层行经营自主权弱化,影响了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基层银行的业务重点放在了个人金融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抓存款、卖理财,而忽视信贷业务。严格的贷款风险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让客户经理产生了“惧贷”“惜贷”心理,怕追责,不敢贷。如有的县支行的贷款审批仅限于个人贷款,惠农e贷抵押类贷款权限100万以下。有的银行贷款审批时间较长,如国有商业银行企业贷款审批周期在7至10个工作日,地方股份制银行贷款审批时间在5个工作日内。

(二)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后面临的问题2022年初。普惠小微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两家法人机构再贷款需求不强,一方面自有资金充裕,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市场信心不足,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普惠小微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后,部分贷款由正常类贷款转入不良类贷款,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压力增加。

(三)不良贷款清收难。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不佳受疫情影响以及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辖区不良贷款率处于升高的态势,不良贷款清收压力也持续加大。在资本充足率的约束、自身风险防控的要求下,银行更加谨慎放贷,并且不良贷款存量增加,挤占了银行有限的信贷资金,减弱了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四)企业发展潜力不足。信贷需求减弱由于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贷款大幅减少,截至2022年5月末,冀州区金融机构贷款比年初新增3.1亿元,比2021年同期少增4.1亿元,占2021年同期贷款增量的43%,信贷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通过对冀州医药产业园区的调查,该园区140余家企业,均为小微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低,处于行业的低端,从事加工制作,以家族式、作坊式经营为主,产品低端化、结构单一、盈利性弱、抗风险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多数企业采取保守经营,资金的有效需求量下降,银行想找一家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也比较困难。

四、政策建议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主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效率。

(一)加强对银行机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提高商业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自觉性完善“两综合两管理”机制,结合普惠金融、绿色信贷、碳中和及支持小微企业政策,制定具体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对执行央行货币政策效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估比较差的银行进行约谈给予惩戒。央行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督促银行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强化基层央行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持续优化纾困惠企政策,出台再贷款配套激励措施,推动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进一步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再贷款工具稳定信贷总量和优化信贷结构的双重功能,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运用再贷款等工具向辖内产业链中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个体工商户等重点客户群体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以优质金融服务让小微企业不断增强信心,激发市场增长动能,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适当降低使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条件,鼓励村镇银行抓住改革窗口期和机遇期,尽快改善经营指标,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为未来使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创造条件。

(三)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组织形式多样的银企对接活动,搭建“金融超市”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有效解决因信息不对称、缺乏沟通造成的融资难。探索建立金融管理部门与发改、财政、环保、工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合作,发挥合力,真正实现“几家抬”。丰富线上金融产品。加快银行网点的数字化改造,使银行业步入“线下服务+线上产品”同步推进的业务模式,利用电子银行渠道和功能模块,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业务流程、优化客户体验、增加客户黏性,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实行差别授权、弹性管理,推动客户统一授信工作,适当调整和下放贷款审批权限。不断完善信贷人员的考核约束机制和正面激励机制,落实好尽职免责,有效解决“惜贷”问题。建立专门适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银行风险管理的信用评级标准。

(四)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形成资金“洼地效应”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将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推进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相结合,健全信用评价、信用培育、信用重建和信用应用机制。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建立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依靠公、检、法、司等部门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切实解决胜诉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彻底改变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有效地维护金融债权。

(五)推动金融让利市场主体。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利用地方利率自律委员会,充分发挥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存款市场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促进银行存款利率下降、负债成本降低,从而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利率优势引导农商行贷款利率下行,达到让利于企业的目的,2022年以来,冀州区两家法人机构使用自有资金发放贷款利率约为7.96%,使用再贷款发放贷款利率为5.5%,以此引导信贷市场利率下行。

(六)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银行应主动与政府、企业对接,促进产业升级改造,优化营商环境,培育特色产业。针对现有企业“小散低”的状况,开展“政策找企业”行动,一业一策制定升级规划,一企一策制定帮扶计划,完善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开展工业设计、技术革新、装备升级,充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加快医疗器械、康复辅具、采暖铸造行业地方标准制定和推广,用质量建设赋予产品生产力,擦亮“冀州制造”名片。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2021-8-9:2-4+21-23.

作者:胡学民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冀州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