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思考

大数据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思考

摘要:大数据浪潮的袭来,使得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大数据在给高校学生带来无限便捷的同时,也让他们的隐私越来越难以保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存在风险的现状和原因,并从多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更好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大数据时代,指人们利用相关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储存,从中发掘价值,使之服务于生活与生产。高校学生依赖于大数据的便捷,对大数据的使用越来越占据生活重心,微信、QQ、淘宝、支付宝等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这些便捷也让高校学生因个人信息泄露而产生层出不穷的纠纷。因此,大数据时代下,保护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刻不容缓。

1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个人信息现状

高校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在大数据的隐私泄露问题中,高校学生首当其冲。班级群里,总是会莫名其妙出现几个没有备注的陌生人,而班级群是经常会填写一些关于个人信息的表格,因此,不法分子们可以很容易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得高校学生的隐私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父母姓名、父母工作单位等等。而这些信息不仅会带来很多骚扰,更可能被用作不法途径,成为某些企业的“黑心钱”。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接二连三的骚扰电话、源源不断的垃圾短信和邮件,几乎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事情;而发现自己被盗取个人信息,办理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消费透支的时间也是层出不穷;更有甚者,不法分子会利用盗取来的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作奸犯科,案件事故从天而降......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并且伴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也更加难以遏制。高校学生因个人信息泄露受到危害的案件数不胜数。“校园贷”至今为止在高校学生中仍旧是一个火热的话题,每年至少有几千高校学生上当受骗。大多上当受骗的高校学生表示,骗子打电话过来后,不仅能准确说出受害者的姓名、身份证号、学校专业,甚至受害者的支付宝绑定了几张银行卡都清楚知道,因此让很多高校学生放松警惕,从而陷入骗局。无独有偶,2020年6月,某高校近两万名学生的个人信息遭受泄露,以表格的形式在QQ、微信等多个社交平台上广泛流传,尽管已对相关部门进行了严厉处罚,但是带给高校学生及其家长带来的不便大多无法消除。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生个人信息现状中存在较多较严重的问题。

2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合理设计、发放并收回问卷,分析得出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此次调查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潘安湖校区学生为主,也包含部分泉山校区学生。此次问卷调查共有70人参加,其中男生24人、女生46人。女生占多数。小组根据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现状、高校学生信息泄露原因为切入点,科学合理设计问卷调查后,调动组员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发放调查问卷,及时回收以作数据分析。调查结果如表1。根据调查,75.71%的高校学生认为个人信息出现泄露的原因是高校学生个人意识淡薄、个人信息防范意识不强,该原因占调查人数的绝大部分。高校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每天的生活、学习被大数据所笼罩,对于层出不穷的信息泄露事件,原因之一就是高校学生普遍未接触社会,防范意识不强,很容易相信别人、上当受骗。大多数高校学生都会将自己的生日或者电话作为密码,而且一旦设定密码就再也不改动,这就是很随意泄露自己的信息。当下载一款APP时,总是会出现一段很长的用户协议,调查结果如表1显示,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并不会细读几万字的用户协议,仅仅快速浏览就按下同意键,将近一半的调查对象稍加浏览按下同意键,仅有8.57%的调查对象会细读用户协议。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学生跟人信息保护意识的缺乏。现在大多数APP都要求实名认证,那些连用户协议都没搞清楚的高校学生再在该APP上随意地进行实名认证,个人隐私更加容易泄露。像快递、外面单号、车票等,上面包含了许多的个人信息,未经销毁就随便扔掉,很容易将个人信息泄露出去。根据调查,71.43%的调查对象对我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仅了解一点点,22.86%的调查对象完全不知道,只有5.71%的调查对象非常了解。由此可见,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意识淡薄也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之一。现如今这个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买卖早已经隐藏在各行各业。绝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并不了解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知识,在无意识中就跟着骗子一步一步走,主动泄露自己的隐私,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很多高校学生钱财被骗取后也毫无意识,经过长时间后才发现自己受骗,然而已经过了案发第一时间,这时候想找回钱财难上加难。前段时间江苏某高校一女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文,快递公司打电话给她,说自己的快递处理问题,需要在支付宝上先预支一部分定金才能找回自己的快递。该女生在听到自己正确的快递单号后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主动把自己的支付宝账号告诉对方,随后在对方的诱导下接着报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等信息,最终被骗走了支付宝内所有余额。倘若该女生了解过信息泄露的相关法律,就应在对方要求告知自己的支付宝账号时有所警觉,及时止损,避免惨剧的发生。根据调查,84.29%的高校学生认为个人信息出现泄露的原因是网络运营者为了牟利,该原因占调查人数的首位,归根到底则是利益驱使信息买卖发生。信息泄露的不断发生,追根究底是利益的使然。大数据时代,盗取个人信息已可以用在各方各面:推广作弊、伪造激活、账户盗号、恶意注册......获取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方法各种各样,成本很低,而从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中获取的利益却是不可估量。高校学生在浏览一些学习网站时,只要点进去这个网站,自己的电话信息等已经被大数据窃取,随后几天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电话、短信、邮件等骚扰,内容大多数是推销各种相关补课班或者书籍,诱使高校学生一掷千金,盲目购买。许多黑客利用技术,入侵高校的教务系统,获取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以每个大约五毛的价格卖给相关企业,企业在给我们发送垃圾电话和短信,最终还是从高校学生身上获取利润。目前,盗取高校学生个人信息已形成各式各样的产业链,利益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蠢蠢欲动。平台对高校学生个人信息监管不当。大数据时代下,由于一些平台的监管不当,高校学生的个人通讯账号被盗用已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QQ、微信目前已成为高校学生普遍的沟通平台,一个高校学生的QQ、微信里面可能包含着父母亲戚和他从小到大的玩伴同学。据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高校学生表示他们或是他们身边的朋友有过QQ、微信被盗的经历。骗子们盗取高校学生的QQ或者微信后,从他们的通讯录中找到聊天频繁的人,向他们借钱,高校学生并未真正踏入社会,防范意识不强,往往不加以证实网络对面的人的真正身份,就把钱转了过去。作为高校学生之一,笔者就有过类似的情况。2020年的暑假,笔者的一位同学突然在QQ上告诉我,他骑车的时候把别人的轿车碰到了,车主要求他立刻赔钱,不然不让他离开,希望我把身上的闲钱全部借给他。我听了之后深信不疑,随后,他发给了笔者一张收款码的图片,笔者立刻把钱转给了他。直到开学笔者才发现,笔者的同学他的QQ号在假期的时候被人盗用了,他申诉了好久才找回,并且我发现不只笔者一人,盗窃者在笔者同学的QQ中给多人发送此信息,导致多人钱财被骗。

3总结及对策建议

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有效保护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作为高校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个人信息防范意识;作为高校,在大数据时代下改变对高校学生管理方式的同时,也应妥善保存好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作为企业,要有企业自觉,不随意泄露用户隐私,更不能为了利益出卖或者交换用户个人信息;作为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的完善和实施,为高校学生的网络社会构建良好的法律保障。社会各方各面都应行动起来,努力保护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共同建设健康良好的大数据时代。首先,要培养高校学生个人信息泄露防范意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每时每刻都在收集个人信息。许多高校学生个人信息泄露案件发生的关键,在于高校学生自己不知道正在泄露个人信息。互联网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卷调查、购物抽奖、APP实名认证等,无一例外都会要求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大多数高校学生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诱惑,往往不假思索就将自己的真实信息暴露出去。高校学生应当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相关知识,妥善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遇到需要提交自己个人信息的情况时,不盲目交出,减少自己因个人信息泄露而上当受骗的可能。其次,要普及高校学生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的认识。高校学生更要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相关法律法规。据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一多半的学生对我国信息保护相关法律一知半解。在2021年的8月20日,我国已经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这是一部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起到规范、保障作用的法律,高校学生应当了解。高校学生了解相关个人信息法律法规后,不仅在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后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更会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不随意系列他人信息,预防如同盗取身边人的个人信息做校园贷的相关事件再次发生。最后,高校应加强对学生个人信息的管理。学校在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处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个人信息。每到开学季,班级群里要求填写的信息表格如雨后春笋源源不断,由于学校及其相关部门的管理要求,学校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个人信息管理不可避免、贯穿始终。目前学校处理学生及其家长的个人信息有几大常见的问题。首先,高校对学生的个人信息频繁、重复收集,且收集方法比较随意,收集过程不够谨慎,成为高校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一大隐患。其次,对于已经收集好的信息,高校由于对信息的储存保护不够严密,导致学生个人信息很容易被窃取。另外,由于部分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失误或为了利益,将学生的个人信息不慎泄露或私自贩卖,对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影响恶劣。21年6月初,有媒体报道,郑州某学校两份涉及近两万名学生的“返校学生名单”被其工作人员泄露,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广泛流传。高校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学生个人信息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填写活动、加强学校信息储存系统、定期对学校直接处理学生个人信息的共享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等。

作者:程慧娴 崔苧心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