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中情志养生的价值

养生中情志养生的价值

作者:吴丽丽 孙文 刘铜华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情志与妇科疾病张海莹[4]认为情志因素与妇科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孕、产、乳都以血为用,肝主藏血,主输泄,而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情志因素可以导致月经不调、崩漏等诸多妇科疾病。桑霞等[5]也认为女子属阴,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数伤于血,故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有余于气则肝气易郁易滞,不足于血则肝血不足情绪也易于抑郁。加之“女子属阴,阴性凝结,易于怫郁”,“女子郁怒倍于男子”。若肝的疏泄不及或抑郁过度超越了肝的疏泄范围,使肝失条达,冲任不能相资,则经、带、胎、产诸病均可发生。

情志与精神疾病钱会南[6]强调人的情志因素与精神疾病有及其密切的关系,喜怒忧悲恐惊等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的客观反映,但其过于突然或持久作用,则成为致病因素,是机体内伤的重要病因。尤其在精神疾患的发病中,情志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再者异常情志刺激可直接造成内脏损伤,或神失所藏。

情志与癌症目前大量研究也证明[7]癌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癌症病人的存活时间与情感状态有密切联系。人们通过大量的病案分析和动物实验已初步揭示了下述途径:紧张、压抑刺激→心理矛盾→皮质类固醇分泌增高→心力、体力处于应付紧张状态→体力过度消耗→免疫监视作用减弱→免疫力下降→癌症发生。即是说,任何社会心理因素不良刺激引起的恶劣情绪,都可作为一种输入信息被人感知,产生一定的心理(情绪)和生理(躯体)变化,这两种变化又可作为枢纽,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降低和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削弱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异常细胞的监视作用,从而不能消除突变(癌变)细胞,遂可发展成癌症;或使致癌因素对具有特种遗传素质的人产生作用。因此,有人认为情绪可能是癌细胞的活化剂。有人曾对癌症病人的个性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癌症患者大多是惯于克制、郁郁寡欢、忧虑重重、情感压抑的人。所以,有心理矛盾和不安全感,而又压抑着愤怒和不满情绪的人,或总感到自己无依无靠,对生活无能为力,饱受悲伤,陷入绝望和经常受恶劣情绪折磨的人,比较容易罹患癌症。

情志与亚健康何以蓓等[8]认为亚健康的发病多因七情内伤,加之劳倦、饮食、生活不节等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升降失常,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出现心脾气血两亏、脾虚湿盛、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肝肾阴亏等;如不加调整进一步发展,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将会导致气滞、血瘀、痰湿、郁久化热进而出现热、毒、瘀、虚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调节精神情志就成为养生第一要务了。怎样调节精神情志呢?就是要求人们具有高尚的情操,保持乐观的情绪,思想上清净淡泊,无贪欲妄想,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这样就能使人体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正气旺盛不病或减少疾病的发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各人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环境熏陶,世界观等有密切关系。人们把情志养生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

保持精神愉悦温长路[9]在诠释孙思邈的养生方法时提到“宜悦乐”,他认为“宜悦乐”可以理解为愉悦的情绪,也可以理解为音乐养生。并以情绪表现——笑为例,解释良好的情绪对于健康的作用,笑的过程能牵动膈肌上下振动和腹肌收缩运动,对内脏能起到推压和按摩的作用,从而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心脏的负担,笑还能增加人的肺活量,提高呼吸肌的功能;笑有助于消除烦恼和疲劳。因此说笑对于人的健康长寿非常有益。在说音乐养生时,他也阐述了其机理,认为音乐通过大脑相关部位产生的刺激,使机体分泌出对健康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物质而提高机体的生物活性、调节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的蠕动、加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和健康长寿的目的。

保持心理平衡王玉川[10]教授认为保持心理平衡非常重要。当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竞争。长期处在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保证健康的体魄,就必须培养在竞争中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

颐养性情周莲菊[11]认为注意性情涵养,才能情志舒畅。不会轻易产生象暴怒那样的剧烈情绪变化,内脏的生理功能便不致受邪的干扰,五脏保持安定就可以保持健康,有益于长寿。袁超[12]认为唐代著名诗人、养生家白居易,他生逢乱世,中年亲人零落、悲愁交集,一生坎坷,身体多病,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却以多病之躯赢得了七十五岁的高寿,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乐天知命,淡漠名利,情志舒畅,他的人生观、养生观及其理论融贯了儒、道、佛三家学说。此外,刘占文[13]认为对已产生的七情过激,可运用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以情胜情法来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对心理和生理产生的影响。情志养生作为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在养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代社会,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因此,情志调摄养生必须重视,不可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