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机制建立

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机制建立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项目建设符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粮不稳。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通过良种繁育、标准粮田建设、病虫害防治、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和粮食加工转化五大项目的整体实施,最终实现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尤其在“5.12”汶川地震后,我县农业损失相对重灾区汶川、茂县、理县等较轻,有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的基础条件。对全州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有基础条件的相对优势。   1.2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政策、农业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建设规划的要求   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农业的区域优化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尽快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按照《植保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要求,病虫害防控项目是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之三—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达到防灾减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   1.3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投资方向   按照国家植保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要求,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的通知》(农办计〔2008〕45号),2007年农业投资资金继续用于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控、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和兼顾标准粮田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是植保工程项目中病虫害防控项目的主要内容,该项目符合项目的申报条件。   1.4项目建设符合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要求   1.4.1项目建设符合金川县经济与农业发展需要。   首先在金川县建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需要。金川县是阿坝州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近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万人,耕地面积5.8万亩,主要农作复种面积7.8万亩。在县域经济中,农业总产值0.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对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灾后恢复我州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其次,建设本项目是金川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中共金川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调整结构为主的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改变了过去长期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状况,实现了粮经并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县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2万亩,其中:玉米3.76万亩、小麦1.8万亩、马铃薯0.8万亩、青稞0.3万亩、豌葫豆0.5万亩、其它豆类作物0.04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万亩,其中:油菜、果树等4万亩,蔬菜1万亩。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全县粮经作物的种植结构比例由过去的4.3:1提高到1.44:1,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渐成规模。有害生物预警在我县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对历年发生的各类病虫的防控技术研究相对较少,这些都是植保工作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有待通过项目建设提高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能力,促进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第三,项目建设是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金川县作为阿坝州的农业大县,植保工作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病虫监测手段相对滞后,没有规范的观测场,仪器设备也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5.12”地震后,我县农业的基础条件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但较全州其它重灾县而言,尚有实施该项目的优决条件。   通过实施该项目,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我县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能力,进而指导全州农业恢复生产,带动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植保社会化服务,提高对农业生物灾害的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农业生物灾害造成的损失。通过建立高效的农业有害生物灾害预警体系,实现病虫的达标防治,适时防治,对症用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土壤的农药残留量,减轻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学物,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的必要措施,也对减轻区域内土壤及水源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的现实意义。因此,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完全符合本县经济和农业发展的要求和需要。   1.4.2自然条件适合该项目的建设需要。   金川县的地理位置及农作物布局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金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省西北高原南缘,阿坝藏羌自治州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13′-102°19′,北纬31°08′-31°58′之间,幅员面积555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5068米,最低海拔2040米。境内属高原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冬不严寒,夏无酷署,全年无霜期184天,年均气温12.8℃,年均日照2129.7小时,年均降水量616.2毫米。因此,建设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开展各项工作,对整个阿坝州地区的病虫防控都能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能辐射本县全境及周边县。1.4.3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特点具有显著的区域代表性。   金川县农作物常发性有害生物在80种以上,其中危害特别严重,造成产量损失巨大的有20余种,如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黑穗病、玉米大小斑病、梨环腐病、梨黄粉蚜、西藏飞蝗、小地老虎、桃小食心虫、玉米螟等,对农业生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特别是金川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是小麦条锈病传统常年越冬、越夏场所。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平均年发生面积11万亩次,每年因农业生物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达3050吨。种类多、发生频繁、危害逐年加重是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的基本趋势特点,与周边县地区农作物病虫发生危害特点极其相似,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建设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不仅可以提高对本县农业生物灾害的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控制能力,而且对周边县的农作物病虫测报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p#分页标题#e#   1.4.4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适合该项目的建设需要。   全县辖23个乡镇,108个行政村,310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近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万人,耕地面积5.8万亩,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万亩,以玉米、小麦、马铃薯、葫豆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万亩,水果、蔬菜为主。粮食总产量1.9万吨,人均占有粮食量4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131元。地方特产有“双边白瓜籽”、“金花梨”等。金川县交通运输及通讯状况良好。县城距省府成都486公里,县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省道S211线贯穿全境,县道、乡道纵横交错,通村公路紧锣密鼓,四通八达,交通较为方便;全县各乡镇已全部开通光纤通讯,固定程控直拨电话和移动电话网星落棋布,移动、联通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各乡村;水电工业逐步兴起;有线广播电视在农村的覆盖率已达90%以上;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合格,初级卫生保健达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2.市场需求预测   2.1现状与发展趋势   2.1.1现状。   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了从中央、省、市、县到乡五级病虫监测体系。以31个省、市、自治区级植保站、400个地、市、县级区域病虫测报站为骨干的较为完善的全国重大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络,拥有较为先进的监测、通讯及信息传输设备。通过电话、电报、传真和网络共享病虫测报信息。金川县作为阿坝州农业大县之一,开展了玉米、蔬菜、小麦、雪梨等主要粮经作物的常发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并定期通过模式电报、Email向州植保站提供病虫信息,及时向全县病虫情报,指导大面积防治。   金川县植保植检站面临着全省县级站同样的问题和困难,农业有害生物预警设施和手段落后。至今无相关设施设备,纸质《病虫情报》还是目前病虫情报的主要方式;基层植保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乡镇、村没有专职植保员,病虫信息主要依靠干部会、广播电视宣传到农户,到位率不高;农民植保知识缺乏,虫药不对口、病药不对路和滥用药、擅自加大用药量的现象较普遍,导致病虫防治技术水平低,农产品安全质量不高,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1.2发展方向。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病虫测报及有害生物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契机,有害生物预警正朝着“规范化、自动化、网络化和可视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病虫测报及有害生物治理领域的实践应用,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掌握,其使用技术也日益完善。使得病虫信息的采集水平和传递速度大为提高,并正在向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为及时决策和开展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近50年的努力,全国在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工作中,研究制定了病虫测报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测报体系,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了测报信息传递手段。这些先进技术成果,也在金川县的植保工作中不断得到应用,病虫电视预报和无害化治理技术在全县的推广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在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方面,我们不懈努力,增强了对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但是现今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从监测对象、预警能力、信息处理、技术培训、应急控制能力和减灾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作物种类布局的变化和复种面积的增加,农户对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的需要日渐突出。只有加强植保站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应急控制能力,才能跟上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满足农业产业化、优质化、安全化的需要。   2.2项目建成使用能大大提高我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能力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成使用,将改变金川县目前农业病虫监测预警和防控的局面,大幅度提高病虫测报的针对性、病虫预报的准确性、病虫信息的及时性、防治技术的实用性和病虫控制的高效性,并为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的测报和监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使之更加有效地控制重大病虫灾害的发生、蔓延,减轻产量损失。该项目为植保公益性服务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可为我县提供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应急控制、植保技术培训、检测检验、植保技术语音查询等服务。每年可病虫情报20期以上,电视预报10期,重大病虫防控方案及措施等相关植保技术信息8期以上,技术培训30期、10000人次,检测检验500批次,能充分满足农民对农业有害生物有效防控的需求。   2.3市场定位与供求关系   2.3.1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逐年加重。   现在农作物品种繁多,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呈现面积逐年增加、危害逐年加重的趋势。由于品种抗性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步丧失,病虫抗药性是随着施药次数和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强,增大了防控的难度,农户对病虫发生防治信息和实用植保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   2.3.2防治和应急控制难度大。   农业有害生物种类多,发生、防治时间各异,时效性强,不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很难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特别是对一些迁飞能力强、流行快、危害重的暴发性病虫更是难以应对,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农业有害生物应急控制队伍,帮助农民搞好防治。   2.3.3植保知识普及的要求。   农民科学技术水平低,植保知识普及培训不到位,病虫预防、控制技术信息传输滞后,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这些都急切需要运用先进传输技术为他们提供及时的病虫预报和有效的防治服务。   2.3.4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以及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优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高的要求。  #p#分页标题#e# 金川县拟建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不仅能担负省、州重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任务,提供全面的有害生物预警信息,同时还可为全县23个乡镇、5.6万农民、12.2万亩粮经作物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生物灾害预报和防控信息服务、植保技术培训服务、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服务和灾害性病虫应急控制服务,为广大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其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服务,向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   3.项目建设条件   3.1项目土建工程和田间工程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环境等条件完全符合项目要求   3.1.1通讯条件: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覆盖全境。各镇(乡)均有微波传送广播站和闭路电视接收系统,100%的场镇、80%以上的农户可收看有线电视。   3.1.2供水条件:   为金川县金川镇城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的水库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水压稳定;病虫观测场侧面有河流经过,水源有保障。   3.1.3供电条件:   电源充足,稳定性好,能为检验检测设备提供充足电力。   3.1.4交通条件:   该项目土建工程位于金川县城市规划区;病虫观测场位于省道S211公路旁,离市区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3.1.5环境条件:   区域站选址地处近郊规划区,无工业污染,大气、水质清洁,适合区域站建设。3.1.6其他有利条件:中共金川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局历来十分重视植保工作。项目建设地的农户十分渴望有先进、准确、及时的病虫预警信息指导其农业生产,对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非常支持,群众基础扎实。   3.2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任何危害。投入运行后,其检验检测室排放的污水,将直接通过排污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经净化后排出,对当地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病虫观测场地处农村,场内的虫情观测灯除了发挥自身功能外,还能为周边早出晚归、日夜劳作的广大农户带来便利,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4.效益分析   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建成,能全面提升金川县对于农业病虫灾害的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控制能力,使农业有害生物得到综合治理,降低农作物受害损失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逐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实现减灾、降本、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其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十分显著。   4.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金川县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和综合控制能力。同时,运用先进的区域站预警平台,达到有害生物信息采集规范、检验检测科学、病虫资源共享。信息化处理和分析会商,预警准确,传输迅速,灾害应急及时,防控有效。能够加快信息传递,及时指导大面积农作物病虫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粮经作物产量损失。预计每年可挽回产量损失3050吨,每公斤按金川县现今粮食市场综合价2元计,可挽回损失610万元;大面积病虫防治施药次数将减少1—2次,在节约用工的同时,减少商品农药施用量90吨,降低防治成本30%。全县12.2万亩粮经作物,每年每亩可节约施药用工1个,根据金川县农业用工成本每个工日30元计,节约366万元;根据金川县目前病虫防治水平,每亩次农药投入成本10元,减少30%,可节支120万元。全县每年因区域站项目的建成使用,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96万元。   4.2社会效益   区域站的建设,将为金川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业生产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保障。直接受益者全县近7万人口,直接受益作物面积7万余亩。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随着对农业有害生物控制能力的加强,在保护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将有效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竟争力,使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表现出来的社会效益是非常广泛的。项目的实施运行,在广大农民中进行直观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培训、技术展示和示范,有利于新农药、新药械、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可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减少人畜中毒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提高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的水平,提高病虫预警和控制的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4.3生态效益   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控制我县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减少农药施用剂量、施用次数和施药面积,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水域、大气中的残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环境,既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又维护生态平衡。一是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净化大气;二是保护植被,促进生物多样化,逐步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三是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增强自然天敌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四是解决有害生物抗性增加、再度猖獗和控制次要病虫害上升等问题,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在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的基础上良性循环,实现农、林、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可持续利用,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5.结论和建议   5.1综合评价   5.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作为植保工程建设项目之一,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是提高农业生物灾害预警水平和有害生物控制、应急处理能力的需要,也是保证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需要。项目实施地点具有典型、良好的自然、社会、技术和经济条件,项目建设能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项目在金川县建设是可行的。#p#分页标题#e#   5.1.2技术上的先进性   金川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是全州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及控制网络的组成部分。技术上依托省、州植保站,技术支撑有力,可提供有害生物信息采集、检验检测、分析会商、信息处理、灾害应急的规范、成熟、先进技术。通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区域化,显著提高重点病虫害的宏观控制能力;通过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网络化,充分实现全国病虫资源共享;通过病虫情报可视化,大幅度提高病虫预警信息的时效性、普及性,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5.1.3项目建设的可靠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   金川县农业水利局植保植检站,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区域代表性、能源、交通、市政设施等,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技术支持。金川县病虫测报工作基础牢固,综防技术成熟,拥有一支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植保科技队伍,植保社会化服务网络健全,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具有承担实施大型农业项目的能力。   项目完成后,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3050吨,新增效益1096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2结论意见   5.2.1该项目符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符合农业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符合国家和行业投资方向,符合金川县经济现状和农业发展需要。   5.2.2项目建设选址、地理位置、作物优势、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环境条件等完全符合项目的实施要求。   5.2.3金川县植保植检站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技术力量具有承担实施大型农业项目的能力,其人员组成、知识结构,完全能够保证该项目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在金川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