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状况成因及对策

证券市场状况成因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截至2011年10月底,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开户有效账户约1.4亿户,境内上市公司2300家,股票总市值24万多亿元,交易品种日趋丰富,融资额屡创新高,一个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轮廓初步显现。但是,母庸讳言,由于历史和条件的限制,再加上特殊的国情,因而我国证券市场尚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陷,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一、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对国际、国内证券市场系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研究论证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世界经济迈入了一个新阶段:规模空前庞大,联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有机体。几大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角。时代的发展将证券市场重要性推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我国业内不仅对国际经济及证券市场的研究严重滞后,对国内经济和证券市场的研究也不够系统和深入,更鲜见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和规划。   (二)证券市场固有的投资功能被淡化、扭曲   根据一般的经济学常识,收益性是股票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原始动因。证券投资者之所以投资某公司,是基于投资项目所带来的良好的预期收益,能够获得分红,这是证券投资的根本,也是证券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次才是通过市场涨落赚取股票差价。但在我国,证券投资的这一基本职能被忽视,散户投资者大多热衷于频繁地追涨杀跌,搏取股票差价;机构投资者比较理性,追求较为稳定的投资回报,但上市公司整体分红派息率偏低,市场呈现出重筹资、轻回报,重短炒、轻长投的现象。   (三)券商经营普遍存在“靠天吃饭”思维,没能有效地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券商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特别是经过前几年的行业综合治理,我国券商的合规经营能力和风险防范控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大为提高。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109家券商总资产达1.67万亿元,净资产5808.96亿元,分别是2000年底券商总资产5753亿元的2.9倍、净资产765亿元的7.6倍。但是,券商一直以来靠行情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喜大求全,外延式发展。有的公司不去花大力气系统地研究、了解和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而是无视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环境异常复杂的特性,任人唯亲,随机漫步,一旦行情低迷就靠资本金度日。大众型、同质化经营使得国内券商挤在一条船上,缺乏危机意识和自主创新的必要动力,更无法奢望其在某一业务或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全球性跨国公司。   (四)行业人才管理瓶颈凸现,高端领军人才奇缺   证券行业是一个高收益、高智商、高风险的行业。因此,人才对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证券从业人员规模已达15万多人,其中不乏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人才。但行业对证券人才的选拔、考核、评级等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和科学合理的指导,对中高级管理人才的聘用尚未实现逐步升级的资格考核制度,对拥有战略眼光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领军人才的建档培养也明显滞后。   二、证券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处于新兴加转轨时期,因而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入剖析,认真反思,找出症结。   (一)证券市场起步晚、基础弱,赶超心理导致忽视理论研究   受惠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我国证券市场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国外半世纪乃至上百年所走过的路程。然而,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加之开始时的一些偏见,我们对证券市场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的研究不深、了解不透,出现了理论跟着实践走,给实际工作做注释的现象,没有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证券市场实践发展到进入千家万户、引导社会企业资源配置和影响国家战略决策的今天,我们也没看到国家层面的诸如资本市场研究院等单位的出现,即使全身心投入证券市场研究的国内一流经济学家也是少之又少,在国际上更是缺乏话语权和主导权,这与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地位不匹配。而行业内特别是各券商研究部门,在行业竞争压力和急功近利心态下基本上各自为战,很难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就前沿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展开业内交流与探讨,提出科学的方案,使行业通过自身的能力有效规避风险,发展壮大。   (二)以投资为主导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证券市场的功能就是筹资、再筹资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一直是以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依靠源源不断的外部投资,扩大经济规模,推动经济增长。在这种背景下,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被成倍放大,而其资本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则相形见绌。在“圈钱下”,与筹资功能伴生的投资功能几乎被完全忽视。由此造成一些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通过证券市场投资获取额外收益、增加财富积累的希望落空。由于发生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进而被质疑为我国证券市场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其实市场缺乏投资回报是我国经济发展特殊阶段所决定的。历史上,我国曾遭外族入侵,并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建国后一时积弱难返。要想重新崛起,必须经过大规模的投资来完成原始积累和工业化进程。强国在前,富民在后。因此,市场投资低回报时期应是暂时的,也可以理解为证券投资者无形中为国家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未来我国证券市场在度过难关后必将迎来一个高投入、高回报时期。   (三)专业化、市场化进展缓慢造成券商缺乏核心竞争力,事业型人才的不足使行业发展后劲堪忧#p#分页标题#e#   证券行业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专业能力的比拼。拥有出色业务能力、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为公司创造显著效益的专门人才是券商的宝贵财富,也是行业发展的希冀。如果一家券商能够拥有多条业务线的专家人才,那么这家券商将会脱颖而出,无往而不胜。但前提是,得有慧眼识才的“伯乐”。不然,鱼目混珠,优劣不分,更有甚者颠倒黑白,打击报复。证券行业当前缺的就是“专业化”。同时,也缺少通过市场化将专业人才推向职业经理人的平台。证券行业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高度竞争、高度专业、高度风险(收益),需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经营,但现实中我国券商却充满了浓厚的官僚色彩,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干事业的势头明显不足,这对本行业无疑是莫大的讽刺,也是券商动辄陷于经营困境乃至破产的根由。在2007年以前十多年的发展中,每遇一轮大的中期调整行情,总是冲在前面的券商率先卧倒,行业发展不成熟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战略预判和应对能力不足、战略决策能力不足,实际上是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运行规律二者互动关系的无把握,而当时市场还是处于牛市中。2008年金融危机中我国券商侥幸躲过主要得益于证监会卓有成效的行业综合治理。所以,为行业发展计,专业人才的认定、培养、使用、管理不容忽视。   三、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借鉴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一)加强证券市场基础研究和实用性研究,注重战略研究   在证券市场渗透到各阶层、各领域的今天,我们应当站在全球的角度去研究证券市场与世界经济及相互间的关系,分析、预测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并为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提供参考;选拔、锻练、培养一批真正熟知国际资本市场的杰出专业人才,为我国日趋庞大的投资资金的境外运作提供可靠保障,也为防范境外投机资金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做好储备;利用证券市场晴雨表作用,有效引导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提供策略建议和指导。为此,建议国家设立专门的资本市场研究院,省级视情况可设立相应的研究分院。同时,发挥高校、研究机构学术优势,开展理论研究探讨与交流,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则就行业一些重大现实问题组织专项攻关和研究论证。通过大力夯实基础和改革创新,将我国证券业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切实增强证券市场投资吸引力   在国民经济步入平缓增长期后,国家应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将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提升效益、注重消费和民生的内涵式增长方式,以使投资者通过证券投资能够首先获取最基本的股息回报。为此,必须彻底摈弃证券市场为融资而融资的拙劣做法,从道德的高度恢复国人对市场的信心;推进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入市,维护市场稳定。在上市公司质量没有根本提高、市场整体分红派息率低下的情况下,建议暂缓征收股票交易印花税。此外,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监管措施的完善,应尽快推出股票卖空交易机制,提高市场效率。伴随着人民币跨境交易的推广,我国还应尽快放开国内投资者境外投资的步伐,逐步实现证券投资的国际化。   (三)加快证券业对外开放步伐,引进海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机制,实现券商的优化重整和人才的合理配置   我国证券市场的硬件已达到了国际水准,但软件之一———联系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券商却从未经历真正的洗礼,尤其是尚未完全走向国际市场与海外证券巨头面对面展开竞争。为此,必须加快证券业开放步伐,大胆引进海外独资券商,真正在实践中使国内券商锤炼强体,创新业务,同时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并为今后走向欧美开拓海外业务打下基础。在人才管理方面,建议借鉴美国经验,对不同职务和水平的从业人员,实行严格的逐步升级的从业人员资格考核制度。职务越高,考核内容越广越难,以杜绝外行领导内行现象。同时,出台规范人才评比标准与流动秩序的指导性意见,并在全行业范围内公开选拔证券行业领军人才,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