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风险范例

证券市场风险

证券市场风险范文1

 

股市是有风险的,这是众人皆知的一句话,更是普遍的真理,面对股市风险投资者往往看不到风险,不能做到见其果则知其因,极易产生投资错觉。心理误区、理性思考的不足以及面对即将来到的泡沫未能及时发现等三个方面极易产生投资错觉。   一、关于心理误区方面的探讨   当一个普通人进入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时,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刚开始都是带着一种强烈的赚钱动机的。他们要么是听别人说证券市场中的机会很多,要么是周围的亲戚或朋友在股市上赚了钱对其产生了影响,要么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或职业与证券业有关,或是在工作上有一定的便利条件,要么是觉得银行的存款利率太低,考虑到家庭理财的实际需要,将证券投资作为理财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和动机,投资者对股票市场都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或信念就是心理误区,会成为投资者走向成功的障碍,主要误区有:股票市场能迅速致富、专业人士操作不会赔钱、消息很重要等等。   1.股票市场是一个可以让人迅速致富的市场。股票市场是一个可以让人迅速致富的市场这是初入股市人的普遍想法,这或许在股票市场发展的初期,有些人会在股票市场迅速暴富起来,甚至是富得不明不白,就如某些文学作品中所表述的那样,深圳宝安区的某位忠厚老实的农民,在当地刚开始进行股份制试验时,将自家的自留地折算成了某一公司的股票。十多年后,当他发现乡里乡亲都富有了起来,大家开始嘲笑他贫穷时,他终于决定将压箱底的股票拿去卖掉,突然发现自己居然成了千万富翁。文学作品毕竟会有一定的夸张,但在股份制改造的初期,的确让一部分人发了笔横财。在股票市场日益走向成熟的今天,通过股票的交易来实现迅速致富,完全是文学作品给人的一种错觉和误导。因此,想发横财的人小心为妙。   2.专业人士和高智商的投资不会赔钱。专业人士和高智商的人投资股市不会赔钱这同样是一种心理误区,在西方证券市场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让一些金融理论家对某些股票的走势做出分析,然后进行买卖操作;另外,将这些股票的名称写在纸条上,让一只大猩猩将纸条分开放在两张不同的桌子上,一只桌子上的纸条是第二天要买入的股票,另一只是要卖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发现大猩猩的操作水平与金融家们没有显著差异。当然,这只是个笑话,但也反映了保持成功投资操作的难度。专业人士比普通投资者只具备更多的市场知识和操作经验,但证券市场每天都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任何经验都会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市场如战场,智力因素和知识准备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实际上,许多投资家成功的最重要品质并非上述,而是性格顽强、意志坚定、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投资心态的良好调节、对投资冲动的控制等能力。一个刚入市的人,如果只是想听所谓专家或高人的意见,并跟着他们走的话,而没有真正的良好品质,那么就只能等着被套牢了。   3.市场遇利好消息就上涨,遇利空消息就下跌。股票市场的涨跌很多人认为与消息有着密切的关系:市场遇利好消息就上涨,遇利空消息就下跌。如果市场反应如此简单,那么人人都可以在股票中赚钱了。利好和利空是表面现象,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通过这种表面现象,去分析它带来的心理作用,会对主流资金带来什么心理影响。市场主流资金若进货,利好利空都会进货,只不过操作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已。由于市场参与各方都是出于一种博弈状态,每个投资者的行为都会以其他参与者的行为反应作为自己下一步决策的依据,所以市场价格会在涨涨跌跌中来回反复震荡。而市场中主流资金的心态在短期是难以改变的,除非市场状况有根本性的改变,否则,原有的心态和思路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因此对于一个信息的好坏判断股票的涨跌也是不一定准的。   二、关于理性思考方面的探讨   股票投资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理性思考方面的因素会产生许多错觉,这些错觉严重干扰了投资者对市场的正确分析判断,对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具体操作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常见的也是很重要的错觉有:资金量错觉、比价错觉、涨跌幅错觉等。   1.资金量的错觉探讨。资金量错觉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管理资金量大小的错觉。有人算过一笔账,在理想状态下,2万元资金入市,每月涨10%,一年就会翻一番,十年就是1024万。以上论断从逻辑上来看并没有错,多数投资者都曾经有过在一个月之内,赚取10%的利润甚至更高的经历,表面上看人人都能成为千万富翁的梦想是有根据的,但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种错觉的错误之处在于,一个月内赚10%甚至更高是有可能的,但长时间持续赚这么多是不可能的。另外,管理大资金与管理小资金是不同的。如果在一波行情中2万元钱能变成4万元,则20万就能变成40万,200万就能变成400万……;实际上,2万元与20万元、200万元的资金管理和操作思路是完全不同的,有一位市场资深人士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在实际操作中,20万、50万、200万、1000万分别是4个坎,每上一坎,思路和策略都要变一次。对于中、小散户来说,在小盘上赚10%可以顺利出局,但对于大资金来说,小盘股上赚10%,想顺利出局是不大可能的。   2.比价错觉探讨。比价错觉是指投资者对股价相对高低产生的一种错觉。大家都知道30元的股票若要涨一个停板,就会引起市场投资者全体的关注,而一个5元以下的股票涨两个停板也未必引人注意。市场机构主力也深刻明白这个道理:5元以下的低价股涨1倍,大家也并不会觉得贵,还会继续买入,但一个30元以上的股票上涨50%,大家就会觉得太贵了,继续买入的愿望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机构投资者也会利用投资者这种比价错觉,偏好炒作相对价格较低的股票,今后出局也方便。   3.涨跌幅错觉探讨。涨跌幅错觉是指投资者对股票涨跌幅度上产生的错觉。价格先上涨或下跌某一百分比,其后再上涨或下跌同一百分比,股价会回到原位吗?答案是否定的!例如一个1000元的股票,涨10%,再跌10%,结果并非是1000元,而是990元。所以在股票中亏钱比赚钱容易得多。有经验的投资者每每强调止损的重要性。因此,若想在这个市场中长期生存下去,就要尽可能的少犯错误,多分析少操作,操作越多,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交易成本也越高。如果错误已经发生,就应及时向市场认错,不能听之任之,让小错变成大错。#p#分页标题#e#   三、关于泡沫的产生和防范方面的探讨   股市泡沫的产生是伴随着投资的产生而产生的,而且泡沫一旦破灭,投资领域就是一场灾难。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是如此。远到“郁金香狂潮”“、南海公司泡沫”,近到美国八七股灾、海南房地产泡沫,均让投资者损失惨重,经济大举倒退。分析泡沫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投资者不理智的投资行为,致使价格远超价值,最终泡沫破灭,损失惨重。因此我们必须要有理性的头脑去分析清楚股票真正的价值,防止我们随着泡沫一起消逝。当然看报表是最表面简单的方法,更要综合考虑,通过分析绩效来挖掘报表之外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特别要关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市公司的控制者、市值等内容。   1.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探讨。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析,这是一种国际财务、金融、理论界普遍认可的方法,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一定比例时,其利用控制权实施利益侵占的行为比较明显,这种广泛流传的“隧道效应”导致了公司业绩的下降。当其持股比例高于一定比例时,大股东与公司整体上保持的“利益趋同效应”导致了公司绩效的提升。因此中小投资者在选择公司时有必要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纳入考虑范围。   2.控股的所有者探讨。上市公司的控股者不同,往往绩效水平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政府作为股东控股的上市公司绩效较低。主要原因:一是地方政府谋取政治利益的“干预之手”超过了谋求经济利益的“帮助之手”;二是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在当地的经济中承担较高的社会成本,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上市公司的绩效降低。所以上市公司实际控股人应是投资者考虑的重点之一。   3.市盈率探讨。市盈率实际上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如果市盈率是十几二十几倍的话,基本上不大会有泡沫,但是市盈率要是达到几百上千倍的话,泡沫很快就要来了。总之,我们需要理性的去思考分析和防范投资风险的到来,时刻牢记:“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证券市场风险范文2

 

一、引言   国际板是指境外公司股票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以本币计价交易形成的市场板块。证券交易所在上市规则中设立专门的章节或者制定单独的规则,这些规则体系在保持与本土公司上市要求基本一致的同时,也体现对境外企业的特殊性要求。由此,这些境外上市公司就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通称国标板。   从国际板股票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看,当前我国具备了推出国际板的基础。供给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全球500强级别的外资企业在技术、人力、产品等方面都已深入中国市场。这些外资企业通过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利益,一是广告效应,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能够进一步扩大自身的知名度,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认可度;二是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在华投资所需资金,直接在中国证券市场募集人民币,然后直接投资于中国市场,中间省去了汇率、法律等风险。需求方面,中国的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从1998年前后的37.5%升至2007年49.9%,居民的投资理财需求和提高财产性收入的需求迅速增长。   2009年4月29日,在国务院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要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随后,上海市政府在对外的《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两个中心”建设实施意见》中表示,积极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建设,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上证所上市,推进红筹企业在上海证券市场发行A股。   二、国际板市场的新风险   境外公司股票在境内证券市场上市,在繁荣我国证券市场、推动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也会给我国境内证券市场带来新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国际资本市场风险向国内传递   国际板的开设给国内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架设了一座桥梁,在把国内证券市场推向国际化的同时,也给国际资本市场的风险向国内传递留下了一个窗口。根据我国建设国际板的计划安排,国际板上市的企业主要为已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在国内有大量业务的境外蓝筹企业(主要为世界500强企业),且以后者为发展趋势。这些企业在国际板上市之前均已在其他国际资本市场上市,当国际资本市场发生动荡时,必然引起国际证券市场上股票的价格波动,从而带动国际板市场的股价波动。再加上中国股市“板块效应”和“羊群效应”特别明显,与这些境外企业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将会跟随其剧烈震荡。从而造成国际资本市场动荡向国内传导,加剧国内资本市场的动荡。   (二)对国内企业融资产生挤出效应   国际板上市的企业大都为优质国外企业,经营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市场深度和广度,这些优质企业的上市必然会对国内企业的上市融资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国内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约10%,国内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更低,仅约2%,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为50%-70%,国内企业直接融资需求巨大。同时,计划在国际板上市的境外企业一般为融资规模巨大的企业。如汇丰控股计划发行50亿英镑股票,折合人民币约545亿,相当于A股市场2009年IPO融资额的三分之一。如此巨大的融资额,必定对股市带来巨大的震荡,吸取了本该属于其他本土企业的资金,对国内本土企业造成了“挤出效应”。另外,还会带来股市整体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加剧了市场的风险。   (三)IPO获得较高的发行溢价   在国外成熟的市场里,新股发行市盈率基本上就在十倍左右,甚至只有几倍。而中国股市新股发行市盈率却达到了四、五十倍。特别是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新股发行市盈率甚至达到了120倍以上,2009年12月9日上市的星河生物发行市盈率高达138倍。境外企业通过国际板IPO可以获得较高的资本溢价,若企业募集来的资金汇兑成外汇直接移到国外,没有用于投资于我国境内业务的发展,则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反而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四)给市场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由于国际板上市的企业是境外企业,具有复杂的外向性和经营上的差异性,这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跨境监管的难度。如何监管国际板上市的境外企业的利润操纵和虚假信息披露等不良行为,对监管层来说就显得非常困难。近年来发生的安然、世通案件显示,跨国亦可能存在严重的欺诈及舞弊活动。监管层如何通过有效的监管,来保护国家金融安全和投资者利益,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控制国际板市场新风险的建议   建设国际板市场意味着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的对外开放,这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国际板市场的带来的新的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针对以上几点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控制市场新风险。   (一)编制独立的国际板股票代码与指数   为国际板市场的股票设计独立的股票代码,并且独立编制股价指数,将国际板指数不纳入主板指数和主板概念板块,使得国际板相对独立于主板市场。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引起国际板市场股票价格剧烈波动时,投资者可以充分识别出国际板股票与非国际板股票,避免羊群效应和板块效应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并阻断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通过国际板向国内市场传导。   (二)确定合理的外资公司上市比例   为减少国际板上市公司的“挤出效应”,保护国内企业的直接融资。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确定合理的境外企业和境内企业上市比例。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境外企业集中上市,而对国内优秀企业上市产生的冲击。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确定一个最高比例,如果超过这个最高比例,将暂停一些境外企业的上市。 #p#分页标题#e#   (三)采取多种手段,避免外资企业IPO“圈钱”行为   1.制定合理的发行价格   目前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完全是非理性的。如果将这样的发行机制延伸到国际板,那么在“外资概念”的光环下,外资企业将会在A股市场发行出更高的发行价,如此一来,外企的A股发行就会演变成疯狂的圈钱运动。要推出国际板,就必须解决国际板新股的高价发行问题,将新股发行的市盈率与国际接轨,控制在20倍甚至是15倍以下。   2.开放境内个人投资者投资于境外市场   逐步放开境内个人投资者对境外资本市场投资的限制,使国内投资者能够直接投资于香港的以及国外的股票市场,有利于投资者走向成熟,同时也有利于国际板市场的股票价格与国外其他市场的股价接轨,避免非理性的价格出现。比如,在投资者可以直接在香港股市购买汇丰控股、长江投资、东亚银行这些香港市场上市公司股票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在A股市场的发行价格就不可能高于港股的市场价格。   3.限制国际板上市企业融资用途   国际板上市企业融资应用于国内市场的发展,而不是成为跨国企业圈钱的机器。目前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但是人民币自由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应控制好企业融资的用途,避免企业把人民币直接换成外汇移到国外。(四)提高我国市场监管尤其是跨境监管能力目前我国已加入国际证监会组织的《磋商、合作及信息交换多边谅解备忘录》,上海证券交易所也与世界各主要交易所签订了相关的备忘录,跨境监管的基本框架已初步确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同时,对外资企业的监管也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过于苛刻和冗杂的监管会打击外资企业国际板上市的热情,不利于国际板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日本东京国际板市场的失败与日本严苛复杂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有较大的关系。   四、总结   证券市场国际板的开设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实现国际化的重要一步。目前阶段开设“国际板”符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同时国际板的开设也会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市场风险。新市场风险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国际资本市场风险向国内传递;二是对国内企业上市融资产生挤出效应;三是获得较高的发行溢价;四是给市场监管带来新的挑战。这些新的风险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控制好市场风险是国际板繁荣发展的基础。国际板的开设必将为我国证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证券市场风险范文3

 

一、引言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衡量中国银行业板块与国际证券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性研究,目前研究的很少,大多是研究中国股市与外国股市之间的市场联动性以及风险传染性。Jaffe和Westerfield(1985a,1985b),考察了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和美国股票市场之间的日收盘价格相关性。Eun和Shim(1989)研究了9个国家股票市场的日收益情况[1]。Barclay、Litzenberger和Warner(1990)研究了同时在纽约和东京证券市场上市的普通股每日价格波动和交易量。上述研究都发现了支持股票市场之间存在日收盘—收盘收益的正相关性的证据[2]。Karolyi和Stulz(1996)利用1988—1992年ISSM数据库,以在美国纽约和东京两地同时上市的日本股票为样本,考察了美国和日本两地股票市场联动性问题,结论是两国市场的相关性很高,而且当市场的波动幅度很大时,这种协变性增强了。国内学者也对股市之间的传染进行了积极的研究,陈漓高、吴鹏飞、刘宁(2006)对12国证券市场的联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美国股市对中国影响微弱[3]。李勇、李传乐(2008)以A股、H股双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向量GARCH模型,对双重上市公司A股与H股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之后,双重上市公司A股与H股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具有了新的特征,方向是A股对H股具有风险传染效应,而H股对A股却没有风险传染效应[4]。张福、赵华、赵媛媛(2004)对中美股市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美股市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之后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产生了单向的引导关系[5]。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总结,发现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研究银行业与国际市场之间联系的非常少。本文的主要创新体现在:(1)运用结构变点检测方法将研究数据划分为三个阶段,克服了主观划分数据的武断性;(2)对六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时,充分考虑到协整结果对选择的模型比较敏感,因此,协整检验时对比三种模型结果进行分析;(3)利用方差分解,通过各个市场对内地银行指数的方差贡献度来衡量传染性,分析国外市场风险传染的途径;(4)使用脉冲分析来分析内地银行对各个市场冲击的敏感度,以此衡量国外市场冲击对中国银行业的传染性大小,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运用递归检验、滚动检验以及循序检验三种ADF检验考察中国内地银行指数的内生结构变点,依据检测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段划分。然后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考察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并建立VAR模型,利用方差分解,找出我国银行业板块受国际证券市场风险传染的路径。在进行脉冲分析、检验我国银行业对国际证券市场冲击的敏感度之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限于篇幅,下面仅介绍内生结构变点检测的方法。本文将运用单位根(ADF)检验检测内地银行指数的内生结构变点,ADF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先给定一个子样本,对这个子样本做ADF检验,获得一个ADF值,然后逐渐扩大子样本的研究范围,依次进行ADF检验,最终获得一个ADF值序列,将获得的ADF序列与ADF的临界值进行比较,如果绝对值大于临界值,那么对应该值的年份就是一个结构变点。本文采用的递归检验和滚动检验的检验式为:?y=ρyt-1+μ+αt+β?yt-1(1)上式只含有?yt-1一个滞后项,对每个子样本进行含有截距项和趋势项的ADF检验,如果某个ADF值小于临界值,说明有突变点,否则没有。本文使用循序检验两种检验方法:均值突变模型和趋势突变模型。选取突变检验范围k=[0.15T,0.85T](取整数),即在2005年11月—2010年7月间循序用虚拟变量改变假想结构突变发生的时间,检验此期间发生突变的可能性。本文使用的检验式是:?y=ρyt-1+μ+αt+β?yt-1+γDt+utut~ΠD(0,σ2)(2)从检验得到的ADF值序列中选择最小值,同相应的临界值比较,检验单位根零假设。其中,均值突变模型下Dt定义为:基于以上的检验思想,本文分别使用递归检验、滚动检验和循序检验来寻找结构变点,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基于经验武断的划分数据进行研究的盲目性,这样得到的研究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三、数据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考察我国银行业受国际证券市场风险传染的程度,以上证指数中的内地银行指数代表我国银行业。选用该指数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内地银行指数是基于大陆16家上市银行的指数编制而成的,包括了所有内地上市银行;其次,我国上市的16家银行是国内银行中规模较大的,代表了我国典型的银行的表现。另外国际证券市场,选取的是全球5个重要指数,它们是: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东京日经225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以及台湾加权指数。上述六组指数使用的是每日收盘价,考察的时间段为2005年1月4日至2011年8月25日,剔除了研究对象之间日期不重合的交易数据后,共1425组数据。   (二)内生结构变点检测结果   基于前文的介绍,将采用递归检验、滚动检验和循序检验三种检验来寻找结构突变点。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进行结构变点检测时,将采用2005年1月到2011年8月的月度数据为考察对象,共80组数据。进行检验前,在不考虑结构变化的情况下,首先检查原始数据序列是否含有单位根,先退化趋势并检验退化趋势后的数据是否为单位根过程,经过多次试验,选择滞后阶数为1。检验结果见图1-图4。(2)临界值摘自Banerjee,LumsdaineandStock(1992)。由表1的检验结果看,递归和循序法未检验出突变点,而使用滚动检验结果显示发生结构突变,突变的时间分别为2007年7月和2009年5月。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分析,2007年7月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其影响遍及全球,我国各大银行也深受其影响,各银行指数从2007年7月初开始暴跌,因此,2007年7月内地银行出现结构变点是与现实相符的。另外,2009年3月3日美国股市的暴跌又引发了中国股市的大跌,这种影响于2009年5月份开始呈现也是合理的。因此,本文采用滚动检验的结果,选用2007年7月3日和2009年5月4日作为本文时段划分的变点。因此,研究时段被划分成3个阶段:2005年1月4日—2007年6月29日,2007年7月4日—2009年4月30日,2009年5月4日—2011年8月25日。#p#分页标题#e#   (三)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实现的技术基础是在没有确定趋势项、有线性确定趋势项和有二次趋势项的三种不同情况下的五种检验模型。这五种模型分别从1到5编号。模型1,序列没有确定趋势,协整方程无常数项;模型2,序列没有确定趋势,协整方程有常数项;模型3,序列有确定性线性趋势,但协整方程只有截距;模型4,序列和协整方程均有线性趋势;模型5,序列有二次趋势,协整方程仅有线性趋势。由于协整结果对选择的模型比较敏感,因此,选择合适的模型非常重要。但是,哪种模型才是最合适的模型?本文采用Nieh&Lee(2001)的建议,以Pantula原则来决定采用的模型:因为模型1限制过多,而模型5含有二次趋势项,这两种模型在实证中一般都不常见,所以在此不予考虑。在实际检验中,从模型2到模型4中,检验结果最先接受零假设的模型,即最先确认无协整关系的模型被视为最适模型。下文就基于以上考虑进行协整检验,检验内地银行与其他5个国际证券市场间是否存在长期相互关系。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先对数据进行稳定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看出,研究的6列数据都是不平稳数据,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数据都是平稳的。即6组数据都是I(1)过程,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但需要注意的是:协整检验是对滞后期和检验形式非常敏感的检验,首先需要确定最优滞后。由于VAR是无约束的,而协整是有约束的,因此协整检验的最优滞后一般为VAR的最优滞后减去1,确定了最优滞后后,再去诊断检验形式,最终才能做协整。因此,本文就先对6个变量构造VAR模型,根据SIC准则确定最优滞后,然后对协整检验的模型2到模型4依次进行检验,最终确定协整方程。结果见表3。以上3阶段的协整检验显示,在3个阶段中,内地银行与被研究的5个国际证券市场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四)方差分解   上述的检验结果可知,中国银行业与国际证券市场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本文下面将使用VAR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做方差分析前模型应该满足两个条件:(1)稳定性;(2)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先利用AR根的图表分析检验模型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所有单位根小于1,说明VAR模型稳定,满足条件1;然后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变量之间满足因果关系,满足条件2,因此,可以建立VAR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分解分析是将任意一个内生变量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冲击所作的贡献,然后计算出每一个变量冲击的相对重要性,即变量的贡献占总贡献的比例,并确定各变量对事物的影响度。为了研究国际证券市场风险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程度,对三阶段内地银行的方差进行分解,比较不同的阶段各变量对中国银行业的贡献度大小,以此来衡量国际证券市场风险的传染途径。见表4。从表4的方差分解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即次贷危机发生以前,各国际证券市场的在内地银行的方差分解中贡献度都不高,其方差分解中,最大的中国香港市场贡献度也只占比4.23%,其次是英国和美国,都在3%以下,说明次贷危机发生以前中国银行业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关联程度不高,这与中国严格的资本管制有很大关系。虽然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内地资本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联系紧密起来,但是直到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才全面开放,因此在次贷危机前,国际证券市场对中国银行业影响较弱。第二阶段,即次贷危机后,中国香港的贡献度激增至25.66%,并在随后的5期也并未减少很多,英国的贡献度也增加到3.17%,并在随后的5期迅速增加到10%左右,说明次贷危机发生后,中国银行业风险主要是中国香港和英国市场传染而来的,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虽然这次危机爆发于美国,但是在第二阶段,美国的贡献度反而下降了。关于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影响也略有上升,但是绝对值依然比较小。第三阶段,虽然是美国股市大跌引发,各国证券市场发生震荡,但是从贡献度来看,依然是中国香港和英国市场对中国银行业板块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综上所述,中国银行业的风险,主要是通过香港地区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市场传染而来的。   (五)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就是给定模型中一个变量正的冲击,考察其余变量对这一冲击的响应以分析VAR模型中的随机冲击对整个模型的动态影响。为了更清楚地考察中国银行业对国际证券市场冲击的敏感性,接下来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对英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分别给予一个正的冲击,内地银行指数的响应图见图5。如图5所示,(1)当英国或美国证券市场遭受一个正的冲击时,中国的银行业会在第一期就做出正向响应,该响应速度扩大,在第二期达到最大值时会是初始冲击的12倍之多,然后冲击的影响会迅速衰减,在第四期就会进入调整期,第四期就会衰减至零;(2)当香港地区或者台湾地区遭受正的冲击时,我国银行业的反应比英国或者美国滞后一期,在第二期做出正的响应,而且影响的程度比前两个也会低一些,在第三期达到峰值的时候,对香港地区的响应是初始冲击的4倍,对台湾地区的响应是初始冲击的2倍,并且也会在第六期的时候,衰减至零;(3)给定日本股市一个正的冲击,内地银行会做出反向响应,该响应也会在第六期衰减至零。综合上述脉冲响应的结果可以发现:(1)内地银行对英国和美国股市的冲击最敏感,反应最大,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次之,对日本的股市会做出反向回应;(2)冲击的影响会在很短的时间到达峰值,又会迅速衰减;(3)冲击的影响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六期就会衰减至零。   四、结果分析   (一)协整检验中,中国银行业与国际证券市场之间没有长期相互关系   结合前面经济基础假说,可以判定这与中国的经济基础有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早在2001年就加入了WTO,但是与欧美、日等国家相比,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度仍然不高,资本市场直到2006年才完全开放,即使这样我国仍然有严格的资本管制。我国股票市场的不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外投资者无法直接投资中国股票市场;另一个是国内的投资者也无法直接投资国外股票市场。以上市公司归属为主体来看,国外公司不能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市,我国内地公司也不能直接在国外上市。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不开放,国外股票市场例如美国的交易特征一般不会影响国内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加上只有少数几只内地股票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市,所以中国宏观经济变动引起的上市公司业绩变化,最终导致的股价变化,对国外市场的影响也很小。这使得我国银行业板块的变动与国际市场间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从而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p#分页标题#e#   (二)方差分析中,发现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通过中国香港股市和英国股市传染而来,与美国股市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但同时在脉冲分析中发现,我国银行板块对美国和英国的冲击最为敏感,对香港股市的冲击反而不像方差分析中体现的那么明显。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即为什么明明是美国股市引发的风险,对我国银行板块也造成了重大影响,结果却显示风险没有通过美国股市传染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方差分析中通过香港股市传染的风险,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市场的。香港市场除了传递本身所带的风险外,更重要的作用还是作为其他市场风险转播的承载器。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自然与内地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公司在香港和内地交叉上市,香港的国际化程度远远高于内地。因此,作为内地股市的银行板块与世界股市之间的风险传染大部分是通过香港市场传递;二是基于股市联动性的经济基础假说,国家间股市的长联动性必须以各国经济周期保持一定的同步性为基础。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美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周期之间缺乏同步性,加上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度仍然不高,导致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市场的风险要通过国际化程度更高的香港市场来进行转播。   五、结论   本文运用结构变点检测、协整检验、方差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检验了中国内地银行指数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中国台湾加权指数和东京225指数之间的互动关系,旨在考察国际证券市场对内地银行的风险传染能力和途径,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银行业与国际证券市场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相互关系,中国银行业仍然有很强的外生性,它对国际市场有一定的独立性。(2)国际证券市场的冲击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持续的时间短但强度大。美国和英国市场的冲击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扩大到初始的12倍之多,但是这个冲击在第六期的时候就会衰减为0,因此,国际市场的冲击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破坏力是非常惊人的。(3)就影响程度而言,英国和美国的冲击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而日本的冲击会产生反向影响;就风险的传染途径而言,虽然我国银行业对欧美市场的冲击非常敏感,但是最终风险通过两个途径传输到我国银行板块:香港市场和英国市场。

证券市场风险范文4

关键词:证券行业;管理会计;金融风险;具体应用

在传统模式下,证券行业整体上呈现单一化的盈利模式以及相对较少的市场风险种类。然而与之相比,现阶段证券行业应当能够应对日益多样化的多种证券经营风险,针对其中的某些风险如果没能妥善予以应对,那么将会带来与之相应的某些不良后果。因此可以得知,证券行业在当前的激烈竞争中应当侧重于防控并且应对多变性的证券市场风险,通过灵活适用管理会计的举措来保障该行业得以全方位的顺利发展。

一、证券行业现阶段需要应对的各类金融风险

(一)急剧波动的股债市场

在目前看来,各地现有的股债市场都呈现了剧烈波动的趋向,因而引发了日益加剧的证券市场风险。近些年以来,股债市场波动正在显著干扰到现阶段的做市业务、权益类投资以及自营性的债券投资。例如在2016年初,股债市场整体上呈现了突显的下跌趋势,进而引发了程度较重的股市熔断。受到上述市场状态带来的影响,当前仍有较多券商尚未完全得以恢复。因此可见,股债市场存在较大可能将会表现为大幅性与阶段性的频繁波动,此种现状在客观上挑战了券商自身具备的市场管理水准。

(二)迅速提升的信用风险压力

证券公司当前应当能够应对多样化的信用风险,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市场信用风险。究其根源,就在于融资类业务本身蕴含相对较高的风险,例如质押式的股票回购以及融资债券等多项业务。从券商自身的视角来看,现阶段的券商应当能够紧跟整体性的证券市场趋向,同时也要借助强制性的平仓手段来化解上述的风险。某些公司一旦表现为违约现象,那么与之有关的风险与损失也将会由此而显著增大。例如针对投资信用类的某些金融产品来讲,发行人或者融资人如果表现为违约情形,则会带来风险与损失。

(三)流动性管理具备较大的难度

近些年以来,央行正在着眼于施行中性与稳健性的货币政策。在此前提下,整个证券市场表现为中性平衡的流动状态。受到上述的市场现状影响,证券市场日益表现为显著回升的资金成本以及多样化的全新融资渠道。因此可见,作为证券公司有必要拟定与之相适应的流动性管理方案,以此来妥善应对年末以及季末等特殊时间段的某些突发情形,确保流动性的公司资金安全。

二、管理会计的具体运用

管理会计具备的基本价值在于从源头入手来防控证券市场风险,确保将多种多样的金融风险都纳入企业现有的会计管理视角下。因此可见,管理会计本身体现为显著的灵活性以及实效性特征,证券行业对此有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具体在当前的实践中,证券行业针对管理会计仍需着眼于如下的改进举措:

(一)确保精确性的风险计量

对于管理会计来讲,其根本宗旨在于保障会计核算应有的精准度,在此前提下给出可行性与科学性较强的决策支撑。因此可见,管理会计在客观上不能欠缺针对当前市场风险的全方位考量。在某些情形下,金融风险很可能蕴藏于特定的风险因子或者风险事件,因而显著影响到企业现有的财务绩效。为了从根源上杜绝上述现状的频繁出现,针对管理会计就要侧重于精准性的风险计量,其中计量范围应当覆盖于外部性与内部性的各项市场信息。目前的现状下,证券公司较多关注于衍生性的金融产品,对此如果要着眼于全面进行估测那么通常都会体现为较大的估值难度。因此作为证券公司本身而言,应当能够紧密结合多层次的管理会计信息,因地制宜创建与之相适应的风险模型。从当前来看,证券行业针对金融产品涉及到的利率类、信用类以及外汇类产品已经表现为较多的关注度,对其予以科学估测的基本目标在于妥善化解潜在性的金融风险。

(二)妥善化解金融风险

化解当前市场中隐藏的各类金融风险,此项举措应当建立于管理会计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来讲,企业针对市场风险并不能着眼于彻底加以杜绝,因而只能凭借相应的举措来降低损失并且化解风险。例如在涉及到两融业务时,证券企业通常来讲都会面对应收未收的大量利润。与此同时,某些券商还可能表现为抢占业务或者争夺潜在客户等不良现象,进而在客观上增大了深层次的金融市场风险。为了在根源上妥善规避上述风险,企业及其有关部门还需更多关注于按时入账,针对当前现有的利息应当尽快予以催收处理。证券行业只有做到了上述的转型与改进,那么才能致力于减损并且降低风险。通过灵活运用多样化的管理会计手段,应当能显著增强综合性的管理会计效益,在此前提下突显了管理会计具备的市场价值所在。

(三)对于风险偏好进行有序传导

近些年以来,多数证券企业都在致力于传导风险偏好,如果要实现上述的改进那么同样不能够欠缺管理会计作为其中的基本支撑。具体来讲,针对风险偏好如果要予以全方位的有序传导,则关键就要落实于全面匹配其中的风险、资本以及收益等要素。作为证券企业而言,对于特定比例的金融风险应当敢于进行承担,然后凭借高水准的专业素养来提升自身能够拥有的回报率。在上述的进程中,运用管理会计有助于给出客观性与精确性较强的评价报告,确保将各项评估结论适用于当前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而全面平衡了收益与风险。

(四)健全现有的证券领域监管

管理会计本身并非孤立性的,其能够施行多层次的业绩考评,进而健全了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监管。因此可见,管理会计针对不同层次的证券行业主体都设置了与之相适应的考评绩效指标,通过运用此项举措来调整自身现有的竞争策略以及业务发展模式,同时也能顺利对接转型状态下的企业盈利模式。例如近些年以来,多数证券企业针对原有的战略都在致力于灵活加以调整,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年度考核策略也呈现了全方位的转型与改进。从证券监管本身的视角看,管理会计在客观上也有益于脱虚向实的全面转型,针对各项监管机制都能着眼于适当改进。

三、结束语

从目前现状来看,证券行业整体上需要应对迅速上升的信用压力以及其他各类市场风险。由于受到股债市场给其带来的显著影响,证券行业很可能将会由此而引发剧烈波动。截至目前,多数企业都已意识到管理会计在防控证券行业各类风险中的价值与意义,因此也在探求适用于自身的管理会计模式。在证券领域的未来实践中,企业仍需致力于探求可行性较强的风险防控举措,在此前提下全面服务于证券行业整体经营水准的优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尹磊.证券行业管理会计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会计,2017(09):28-30.

[2]翦象悦.特殊行业会计核算比较——浅谈金融企业会计和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176+178.

[3]刘东生.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290+293.

[4]龚映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证券市场导报,2013(11):4-8+13.

[5]李清政,宋坤.构建我国证券行业逆周期调节机制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13(01):57-64+72.

证券市场风险范文5

1.系统的风险。(1)市场方面的风险。市场风险是指证券市场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证券发生价格上的变动风险。证券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可以影响证券的供求关系,例如货币供应的紧缩、政局的动荡、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以及大众投资心理的波动等,这些都有可能引起证券市场的变动,从而引发市场风险的发生。(2)政策方面的风险。每个国家的金融市场都与本国的经济、政治、财政、投资以及外贸等情况紧密相连,因此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证券价格的变动,容易给投资者造成投资风险。(3)其他方面的系统风险。以上三种风险是主要的投资系统风险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风险,例如入市资金的结构风险、汇率风险等。

2.非系统的风险。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为特殊性风险,它是指一部分证券的收益由于不确定性的因素导致证券的收益存在风险。而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只是对一部分公司有所影响,因此不会与证券市场的整体变动发生系统性的关联。()信用方面的风险。信用风险也可以称为违约风险,主要是指证券的发行人无法在证券到期时还本付息,因而造成了投资者投资损失。证券投资的信用风险主要受发行者的盈利水平、经营能力规模以及事业的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在发行者资金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有违约或破产的可能性。(2)经营方面的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商业活动所具有的商业风险,是上市时公司的管理者与决策者由于经营中出现的失误让企业和投资者遭受风险的可能。例如,市场预测、技术更新以及投资决策方面的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3)财务方面的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资本的不合理而带来的风险。企业经常会采用负债经营作为一种经营手段,从而进行更好、更大规模的企业运作,具有一定的杠杆效应。企业负债的资金比例越大,其财务作用就越大,但在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投资者和企业自身的收益都会急速下降,这时如果负债过多就容易引起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随之变高。(4)价格方面的风险。价格风险主要是指产品的价格变动给企业造成的风险。而企业的产品价格风险主要由成本因素和市场竞争造成的。

二、组合证券投资系统风险的防范措施

1.系统风险的分散。在股市的操作中,可以将投资的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里,利用投资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可以将投资的资金进行适当的分散,选择多家公司的股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其次,还可以选择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公司股票,因为在同一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此损彼益,进而有效地分散投资的总体风险。另外,也可以利用季节的变化进行投资的阶段性选择,由于某些股票的价格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因此投资要掌握和理解投资的淡旺季,有效降低投资的风险度。

2.系统风险的防范。(1)有效降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干预作用。市场并非是万能的,也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如果单靠市场的自由调控作用难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优化,所以政府需要选择多种方式对证券市场进行调控,并且把握调控的力度。(2)加强对证券投资的法制建设和监管。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部分,具有复杂的经济体系,因此它的运行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只有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参与下,才能实现对市场主体的调节和规范作用,避免法律上的灰色区域,进行更有效的监管,杜绝证券市场中出现无序竞争的现象。(3)对机构投资者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证券投资的主体来看,个人投资者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机构投资者,这种悬殊的比例突出了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因为机构投资者具有信息、资金上的优势,在投资上具有一定的带头作用,如果大量的个人投资者盲目跟从就容易导致投机风气的盛行。所以,要有效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培养和教育,并有效发展证券投资基金。

三、组合证券投资非系统风险的防范措施

从理论上看,对投资资金的均匀分配构建组合可以有效规避非系统性投资风险。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既利于强化组合投资的管理,也利于对系统性风险的规避。因此,需要对证券市场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情况以及不同行业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和预测,进而对组合投资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以获得更高的证券投资收益。

1.分散投资的对象。证券投资者可以把投资资金进行分散组合,分别用于股票和债券,并且在购买股票的时候,要针对不同企业和不同的行业进行,进而可以有效规避由于某个企业或行业的亏损而造成个人投资的损失。

2.分散投资的地域。同样的市场、经济、政策以及赋税等因素对不同区域企业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企业的业绩也会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企业股票在市场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作为投资者可以跨地域进行证券投资,把资金分散化投在具有较大获利前景的地区企业上,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组合证券投资的风险,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3.分散投资的期限。投资者可以在投资的期限上采用分散的组合方式,将投资的资金分成几部分,分别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证券投资,从而减少由于股市波动造成的收益损失。

四、结语

证券市场风险范文6

关键词:风险;证券投资;应对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大,证券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不断发展、扩大。当前,证券投资范围越来越广,投资项目越来越多,许多人因此获利。但同时,也有许多投资者的未能获得收益,甚至经济损失巨大。因此,在证券投资中需要加强投资风险识别,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降低投资风险。

一、证券投资中的风险类型识别

在证券投资过程汇中,投资者需要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投资风险类别,从而帮助投资者采取更为针对性的措施应对风险。目前证券投资风险可以分为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一般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无法规避的风险类型,具体可分为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经济周期风险等。以政策风险为例,政策风险主要是因证券市场政策变化或者颁布新的法律制度而引发证券市场波动,例如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导致借贷市场利率高,增加了企业成本使投资减少。非系统性风险一般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主要指因人为等特殊因素引发的风险类型。其中,经营风险一般是发行企业在发行过程中因内部控制、市场竞争等因素导致企业发展不佳,投资者可能面临损失的风险,例如证券发行公司经营不善或者出现丑闻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下跌,自然投资者收益也会减少。

二、应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措施

(一)增强证券投资市场风险意识

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督者都应该意识到证券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投资市场风险的后果以及规避风险的重要性。首先,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证券投资风险知识的普及力度,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告知投资者警惕投资风险,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其次,投资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在投资前尽可能地了解投资对象的信息,客观看待投资收益,避免因追求高利润忽视风险而面临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具备较强风险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监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市场监管人员可以自觉地参与到证券市场风险管理中,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证券发行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

(二)加大证券市场管理力度

为了保护证券投资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国家有关部门需要重视证券市场管理,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规避风险。第一,有关部门需要健全证券投资法律制度体系。证券投资风险与市场约束力度不足、恶意违规操作等因素有关,这也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滞后性,健全证券投资法律制度体系是大势所趋。例如在制度层面上适度放宽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限制,允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在合理范围内自由使用的自有资金;还可以合理地借鉴国外经验,修改理财的限制。对于一些政策文件,有关部门还应该进一步细化有关条例,减少市场监管工作中争议,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第二,加强对证券发行公司的监管力度,在制度上明确上市公司的准入门槛,使上市公司可以遵守法律制度、合法参与。第三,监管部门还应该积极协调发行公司与投资者的关系,减少二者的利益冲突。当证券发行企业与投资者利益发生冲突时,监管部门应该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根本,积极协调发行企业与投资者,寻求双方利益分配均衡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的利益需求。第四,引导行业组织加强自律,加大对证券交易会员的考核力度,引导行业组织加强内部管理,净化证券投资市场风气。

(三)发行企业完善风险管控机制

为了更好地规避非系统性风险,证券发行企业也应该完善内部风险管控机制,尽可能地降低经营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首先,证券发行企业应该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将已经暴露或发生操作风险建立档案,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将操作风险纳入人事考核范围内,鼓励内部人员自查、自纠;同时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训、岗位调整等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其次,发行企业还需要完善投资交易管理风控体系,加强对投资组合的定量分析,投资决策需要严格按照既定程序实施,明确各类风险报告的形式、内容等,提高发行公司自身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

三、结束语

证券投资作为我国投资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市场以及国民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证券投资中,投资者需要擦亮双眼,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监管者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证券发行公司也应该加强内部建设。发行公司、投资者以及监管者都需要吸取经验与教训,才可以使证券投资市场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娜.浅析证券投资中的风险识别与防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4):105.

证券市场风险范文7

(一)优化管理

资金链收支是企业经营的主要活动之一,关系着固有资金额度的调配情况,并且对资金收支具有宏观性的影响作用。借助证券投资扩大了资金链的收支范围,同时为企业管理给予了优化性的指导,帮助经营者解决实际营运中的决策性困境。企业可以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利用市场交易方式解决内控管理问题,并且引导资金链收支的均衡性。对于管理局势落后的企业,也可利用证券交易活动锻炼市场营运能力。

(二)辅助调控

国家在发挥经济调控职能阶段,利用证券交易搭建金融产业调控平台,服务于广大投资者的交易活动,这些都是颇具经济意义的交易行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家干预金融产业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这是宏观干预经济事业的有效方式,降低了传统证券经济体制的风险系数。而证券投资能够反映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为国家参与调控给予了先进的指导,广泛收集与金融相关的市场资料,全面提升了国家调控金融经济的政策性作用。

二、证券投资的主要风险形式

作为金融产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证券投资在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对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收益平台,也为集资者们创造了更多的资金储备方式。因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尚处于改革阶段,证券投资活动还处于风险期,任何一项证券投资都有可能带来不同的风险问题。证券投资项目执行阶段,其风险形式主要包括: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等两种,这些都关系着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一)系统性风险

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对所有公司、企业、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种类均产生影响,因而通过多样化投资不能抵消这样的风险,所以又成为不可分散风险或不可多样化风险。例如,国家经济政策变动限制了金融业的发展空间,对金融产业、证券市场、经营企业、投资个人等造成全面性的影响,这种风险是对金融体系的市场冲击,风险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等特点。

(二)非系统风险

是指由非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会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跟其他企业没有什么关系,只会造成该家公司证券收益率的变动。把证券投资主体范围缩小,其是企业或个人投资的一种行为,从主体角度分析投资的风险性,往往是由某一个局限性因素造成的,这类风险不是系统性的,仅仅是对投资主体造成的风险损失。

三、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特点评估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证券投资市场运筹范围不断扩大,为各类投资者们提供了市场交易活动空间,带动了金融产业链的稳步运转。证券投资前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投资者不仅要纵观整个市场行情的变化,还要对各类项目收益额度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找出一套适合本项目投资的运作方案。针对上述两种风险形式,证券投资前期要做好风险特点的评估工作,再提出切实可行的资金调配方式。证券投资风险特点评估结果:

(1)客观性。

由于证券市场的风险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其具有客观性特点,这是不受主观意识变动的风险问题。详细来说,证券投资风险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甚大,尤其是市场环境变动会带来价格变动,投资者买入与卖出价格差额超标,直接导致了投资者盈利水平的降低。

(2)未知性。

风险是未知的,固然具有未知性特点,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无法预知风险发生的时间。证券投资受到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对于投资收益预期水平无法感应,同时也难以判断风险对行业造成的具体损失,这些都来源于投资决策的不可预知,以及外界环境变动对投资造成的风险影响。(3)破坏性。证券投资风险问题形成,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或是对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作用,或是对金融体系营运产生危害,这些都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证券投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但其造成的破坏性具有不利作用,投资者往往会蒙受惨重的损失,这也是所有证券投资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四、从投资准则优化风险控制体系

基于金融产业体系优化调整背景下,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投资者们对风险评估与控制方式更加重视。为了避免证券投资决策失效造成的不利影响,投资方应坚持良好的投资准则,严格规范证券交易活动流程,才能把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统筹原则

按照统筹兼顾原则能够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帮助证券投资者带来预定的收益额度。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的不稳定性,证券投资在创造收益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投资者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额,对证券投资进行全面性的分析,掌握投资风险以提前做好应急处理对策。当遇到市场风险时期,要从收益与损失两个方面给予调控,保障投资项目收益达到理想状态。

(二)分散原则

证券的多样化,建立科学的有效证券组合;证券投资在分析、比较后审慎地投资。市场经济开始走向多元化发展趋势,经济投资活动也应朝着多样性方向发展,从而保障了资金投入的收益性。对于证券投资而言,资金持有者要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向,减小资金的集中密度。例如,购买股票时,可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几种股票进行投资,一方面分散了风险损失,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收益来源的途径。(三)投资程序确定投资方案、选择证券经纪商、办理证券交割、办理证券过户。投资程序执行情况对最终收益也有影响,必须要做好详细的投资操作规划,按照特定流程执行证券交易方案,进而实现市场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证券投资前期要做好准备工作,对投资交易活动实施全面性的分析,探讨市场交易秩序的具体方案,对证券交易潜在风险执行综合判断,尽可能减小风险投资失效带来的资金损失。

五、科学应用证券投资方式防范风险

经过较长时间的编制与规划,金融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调控体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执行了一系列的营运决策。证券投资前期市场风险具有广泛的危害性,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投放资金的完全流失,并且对金融体系稳定性造成多方面的危害。科学利用证券投资方式是很有效的对策,根据实际情况执行投资方案,降低了证券投资的风险系数。

(一)证券套利

利用证券的现货和期货价格的差价进行套买套卖,从中获取差额收益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当现货和期货价格差异到一定程度,投资者可根据收益额度大小及时买卖交易,避免证券囤积过久而耽误了最佳收益,这也是减小长期投资风险的可行性办法。证券套利交易方式要考虑投资周期,并且对证券产品价格波动时刻关注,选择最佳时机完成交易。

(二)证券包销

对于新发行的证券,按一定的价格全部予以承购,即在证券发行前线按全价给发行者,再由银行向市场公开发售;发行者按规定付给银行一定的包销费用。“包销”投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投入,扩大投资方在证券市场的占有率,经过分销之后,可大大减小投资者的风险承当范围,并且降低了经济损失额度。

(三)发行

证券市场风险范文8

 

一、引言   随着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全球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同时金融市场风险也在不断增大,金融风险管理已成为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金融市场价格变化相对平衡,金融风险突出表现为信用风险等非系统风险。198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所提出的控制银行风险的措施主要是针对银行的信用风险而设计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系统发生巨大变化,首先,全球金融体系的变革导致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固定价格体系演变为市场价格体系,从而使各类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性加剧。加之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发展导致这种市场波动性的互动、放大和传染效应。其次,技术不断进步与放松金融管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金融理论的突破,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和金融工程技术的产生与广泛应用,导致以衍生工具创新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创新”,在提高市场有效性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而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放松金融管制”政策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面对金融市场风险的增加,许多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许多著名金融机构如J.P.Morgan、BankersTrust、ChemicalBank、ChaseManhattan等都投入巨额经费开发市场风险管理技术,金融监管当局也在不断增强市场风险监管。1986年的巴塞尔协定的补充协议《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协议》,要求银行必须量化市场风险并计算相应资本。市场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测量风险,即将风险的特性定量化。面对各种复杂衍生金融工具的组合证券,传统的线性度量如:标准差δ法、久期(Duration)、β系数法都只能适应特定的金融工具,或在特定的范围内使用,不能确切地指出资产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难以综合反映风险承担情况。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处理非线性的期权类金融资产又可提供总体风险的市场风险测量方法。在这一背景下,VaR(Value-at-Risk)方法应运而生了。证券市场是高风险市场,是商品经济、信用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高级组织形态。之所以说证券市场是高风险市场,是因为证券价格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不确定性,这是由证券的本质及证券市场运作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因此,对证券市场风险的合理度量显得尤为重要。VaR(Value-at-Risk)作为风险度量工具方法,目前已成为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和金融监管部门测量和监控市场风险的主流工具。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数据抽样、假设条件、建模过程等影响,无论采用哪一种VaR方法都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对于证券市场而言,若VaR方法低估了实际的风险水平,则可能为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若VaR方法过于保守高估了实际的风险水平,可能会使得投资者丧失投资机会,会损失部分资金的机会成本。   可见,对于VaR方法,无论低估还是高估证券市场风险,都不利于投资者或监管机构进行风险管理。由于在运用VaR估计进行风险管理时,应注意所运用VaR模型的假设与限制,即模型本身的风险。Beder(1995)针对参数方法,如RiskMetrics和加权移动平均法、历史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虽然无法确定VaR的最佳估计法,但是其实证研究中显示了这三类VaR估计所面临的限制与问题。Jamshidian(1997)则认为证券报酬的非正态分布、政府经济政策的改变、市场发生的突发事件、资产流动性、与潜在的信用风险等,均会造成风险值低估。Panayiotisetal(2011)对基于尖峰厚尾收益学生分布的APARCH模型进行了估计,分析发现APARCH模型提高了多头和空头头寸的一天VaR预报精度,另外也评估了拟然率计算的各个模型的表现。邹新月、吕先进(2003)从实际数据的基本特征出发,讨论了VaR方法在尖峰、胖尾分布中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推广的VaR计算方法对证券市场风险预警有更可靠的揭示作用。   郭柳、朱敏(2004)运用VaR的基本方法对沪市十支股票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对该十支股票的投资组合市场风险也做了进一步的测算。陈林奋、王德全(2009)运用GARCH类模型对上证指数和中证全债指数序列进行拟合分析,并估计了其多头和空头头寸的VaR值,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而债券市场是否存在非对称效应并不明确。江涛(2010)计算上海股票市场日收益的VaR值时,表明了GARCH和半参数模型的VaR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更有效,并较好地刻画了我国现阶段证券市场的市场风险。国内对于VaR及其度量方法的研究文献虽然较多,但对各种类型的VaR模型本身的变动性和偏离的评估研究却不多。目前主要用于计算VaR的方法有三类:参数方法、半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各类方法中依据不同的假设可以建立不同的VaR模型,因此,在选择不同类型的VaR估计模型时,对不同类型模型本身的变动性和估计偏离程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结构是:第二节给出了研究数据的来源与选取,还给出了具体的三类用于实证研究的VaR方法;第三节给出了VaR模型变动性的两个评价标准;第四节展示了各种VaR估计方法在不同的窗口设定下VaR控制风险的表现,并依据以上给出的两条标准,对VaR模型本身的变动性与偏离程度进行实证研究。   二、数据与研究方法   1.数据的选取   数据采用了上证综合指数日收盘价数据,时间为1990年12月19日至2005年12月31日共3961个数据,之所以采用上证综指是为了避免个股各自表现的风险特殊性和片面性,也为了能够合理评价各种估计模型变动性的需要。在3961个数据中,将02-05年的共717个交易日数据作为VaR估计的检验样本(检验样本之所以没有选取2005年之后的数据,是由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股票市场在05年后波动极为剧烈,属于特殊年份的数据,不宜作为VaR模型本身变动性的检验基础),并使用三类方法中的七种估计模型对VaR进行估计,最后对模型估计的变动性和偏离程度进行实证评价。   2.VaR估计模型   这里以上证综合指数日收盘价格数据为研究对象,置信水平设置为95%和99%两种情形,移动窗口选取50天、125天、250天以及500天四种情形(近似为两个月,六个月,一年和两年),使用参数方法(选用简单移动平均法(SMA)、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EWMA)(三种参数设定)和GARCH族模型)、半参数方法(选用蒙特卡罗模拟法)以及非参数方法(选用历史模拟法)来估计02-05年上证综合指数的日VaR,最后采用二重评价标准对三类VaR估计方法的模型变动性进行实证检验。文中主要用于计算VaR的模型简述如下:#p#分页标题#e#   (1)参数类方法   参数类方法选取了简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方法和GARCH方法。①简单加权移动平均法(SimplyweightedMovingaverageApproaches,SMA)其中,σ2j,t为第t天的股指收益方差,j代表第j项资产;T为移动平均的观测天数,亦即观察期间的长度;rt-1为第t-1天的股指收益,j代表第j项资产;r为第1天至第t-1天股指收益的平均值。②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其中,σ2j,t为第t天的股指收益方差,j代表第j项资产;λ为衰退因子(DecayFactor),且λ<1,表示愈久远的历史观测值对当期的变异数影响程度愈小;rt-i为第t-i天的股指收益;r为第1天至第t-1天股指收益的平均值。本文对衰退因子λ采用了诸多研究中通常采用的三种水平,即λ=0.94、λ=0.97和λ=0.99。③GARCH-normal模型(GeneralizedAutoregressiveConditionalHeteroskedastic-normalModel)ARCH模型的基本形式为:Rt=X′t•β+εt;t=1,2,…,N;εtφt-1~N(0,ht),ht=α0+α1•ε2t-1+…+αp•ε2t-p。其中Rt为资产收益序列,Xt是一个k×1的外生向量,β是一个k×1的回归参数向量,εt为回归的误差扰动项,模型假定其服从条件期望为零而条件方差为ht的条件正态分布。φt-1为已知的前t-1期信息集合:φt-1={Rt-1,Xt-1,Rt-2,Xt-2,…};α0,α1,…,αp为模型的参数,必须满足:α0>0,αi叟0;i=1,2,…,p以保证条件方差大于零的性质成立。1986年Bollerslev在ARCH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它的扩展形式GARCH模型,其不同之处在于条件方差ht的表示中引入了若干前期的方差,表明条件方差不仅与前若干期的误差项εt有关,还与前若干期的条件方差有关。即GARCH(p,q):ht=α0+α1•ε2t-1+…+αp•ε2t-p+β1•ht-1+…+βq•ht-q,p、q为参数从上述表达形式可以看出,在GARCH模型下金融资产收益的准确分布是很难获得的,因此要通过概率分布来直接求解VaR损失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如果能够估计得到上述GARCH模型的相关参数,那么就可以根据上述的方程形式对资产的未来损失进行Monnte-Carlo模拟,然后通过与历史模拟法类似的方法获得资产损失的近似分布和最终的VaR损失额(Abken,2000)。   (2)半参数方法   半参数方法采用了蒙特卡罗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是在一定的统计分布假设下模拟风险因子变化的情境。首先假设资产收益为某一随机过程,并根据所定的价格变动过程,大量模拟未来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境,然后将每一情境下的投资组合值排序,给出投资组合值变化的分布,据此就可以估算出不同置信水平下的VaR值,进一步研究参见文献Glasserman(2000),Dowd(2002)。实际应用中,对于不同的风险因子有许多的统计分布族可以应用,常用的分布族有正态、对数正态及几何布朗运动等。本文采用了几何布朗运动来描述股指收益在短时间内的变动过程,具体步骤如下:①建立描述资产价格变动的动态模型,这里使用几何布朗运动(GeometricBrownianMotion)来描述资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的变动过程:dSt=μtStdt+σtStdwt其中:dSt为价格变动量;μt为资产的收益率(模型的漂移项);σt为收益标准差,dwt~N(0,dt)为布朗运动。经简化处理后,得到特定时期(0,T)资产价格变化过程:△St=St(μ△t+σεt姨△t);t=1,2,…,N;N△t=T于是得到:St+1=St+St(μ△t+σεt姨△t)重复上式N次得到SN=ST,由此可以模拟整段时间中每一时点的价格。②从标准正态分布N(0,1)中抽取随机序列ε1,ε2,…,εN,代入步骤①,最后得到资产价格过程公式,得到一模拟的价格序列S1,S2,…,SN且SN=ST。③将步骤②重复K次,得到T时刻K个可能的价格S1T,S2T,…,SKT并求得损益分布。④给定置信水平1-α%,根据步骤③得到的损益分布的α%分位数可以估算出相应的VaR值。   (3)非参数方法   非参数估计方法采用了历史模拟法。其基本假设是资产收益的过去变化状况会在未来完全重现。历史模拟法利用过去一段时间资产收益资料,估算投资组合变化的统计分布(经验分布),再根据不同的分位数求得相对应置信水平的VaR值。与参数方法不同的是,历史模拟法对收益的分布不作任何假设,只用到历史经验分布,统计上采用的是非参数技术。本文运用历史模拟法来估计VaR值的具体描述如下:假设投资组合包含m项资产,选取过去N+1的历史损益资料,得到:其中:Vit为第i项资产在时间t的损益(i=1,2,…,m;t=-1,-2,…,-N);ωi为第i项资产在时间t=0时的投资权重。将历史损益值{Vit}t=-1,-2,…,-N由小到大排序,并给出经验分布函数,由此就可以估计不同置信水平下的VaR值。为了提高历史模拟法的估算精度,还可以使用一些修正方法,例如自助法(Bootstrap)和核估计方法(KernelDensityFunction)。   三、VaR模型变动性的评价准则   考察由不同的模型产生VaR估计的变动性,可以帮助我们评价是否由于某种模型的特殊性,使得该模型的VaR估计偏离了其他所有模型估计值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该模型是否由于本身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估计模型会产生的过高或过低的VaR估计。把始终产生过高风险估计的VaR度量称之为保守的风险度量,而始终产生过低风险估计的VaR度量称之为激进的风险度量。为了评价由不同模型产生VaR估计的相对大小,这里采用了Hendricks(1996)提出的平均相对偏差统计。这个统计评估了不同模型估计出的VaR相对于所有模型估计的平均值的偏离程度。给定时间期限T以及N个VaR模型,任意第i个模型的简单平均相对偏差统计可以计算如下:为了更好地反应模型估计的变动性,Hendricks(1997)推广了简单平均相对偏差统计,该推广还进一步地反应了某个模型的估计平均与所有模型估计平均的偏离程度。这种度量方法被称为均方根相对偏差,其计算如下:#p#分页标题#e#   四、实证研究   1.实际收益与VaR控制分析   实证数据采用了上证综合指数日收盘价数据,日收益采用对数收益,即rt=lnPt-lnPt-1。其中,rt表示t期的收益率,Pt表示综合指数在t期的日收盘价格。以下实证分析了在不同的VaR估计方法下,VaR的估计对于风险控制的情形,置信水平分别采用了95%与99%。图1a-1b表明了使用简单加权移动平均(SMA)方法来估计VaR所得结果与实际收益的比较图形,其中估计的窗口分别为50天与500天,r表示综合指数收益,ν1表示置信水平为99%的情形下所计算的VaR值,ν5表示置信水平为95%的情形下所计算的VaR值。可以看出,估计窗口越短,估计值倾向于随着收益率数据的波动而波动,也说明了估计结果更加依赖于近期数据,近期数据可以较准确地捕捉收益率的变动性,从而较准确地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更长的估计窗口把序列在较长时间段的方差认为是等方差的,从而VaR估计值较为稳定,在图形中可以看出500天窗口的VaR值表现为较平坦的曲线。图2a、图2b比较了λ=0.94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估计的VaR值与实际收益的比较图形。可以看出,由于使用参数λ=0.94进行估计VaR值几乎全部依赖于近期的观测,所以VaR估计值也随着收益数据的变化而具有较高的变动性。同时窗口长度的改变对于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方法的影响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方法对于近期的数据赋予了较大权重。图3a、图3b比较了不同窗口下的Garch模型估计的VaR值与实际收益的比较图形。图4a显示了窗口为50天时,Garch模型估计的VaR值较为准确的描述了指数收益的变动性。两个图形表明窗口为500天时,VaR估计明显比窗口为50天时平坦。据图1-图3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简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Garch模型三种参数方法中,简单加权移动平均法估计的VaR值较为平坦,Garch模型估计的VaR值随着数据的变动性较大,而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介于二者之间,即Garch模型估计的VaR值可以较好地起到控制风险的作用。图4a、图4b比较了不同窗口下蒙特卡罗模拟法估计的VaR值与实际收益的变化。蒙特卡罗模拟法属于半参数方法,从图形可以看出比前面的三种参数方法估计的VaR曲线平坦,且该估计方法随着窗口的变动,VaR估计值的变化比较明显,特别是在窗口为500天时,VaR估计值非常平稳。图5a、图5b比较了不同窗口下历史模拟法估计的VaR值与实际收益的变化。历史模拟法属于非参数方法,从图形可以看出比前面的三种参数方法估计以及蒙特卡罗模拟法的VaR估计曲线更平坦,且随着窗口的增大,VaR估计值更加平稳。以上图形给出了三种参数方法(简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和Garch方法)、半参数方法(蒙特卡罗模拟法)以及非参数方法(历史模拟方法)估计的VaR值对于风险的控制图。从分析结果可以总结出:Garch方法得出的VaR估计值比较适应数据的变化,随着收益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能够较好地控制风险,但其VaR估计值的稳定性较差;作为非参数方法的历史模拟法所估计的VaR值则表现得较为平稳,具有很少的摇摆性,但在控制风险方面表现较差;作为半参数方法的蒙特卡罗模拟法则是介于上述两种方法之间,即比Garch方法得出的VaR估计值要平稳,比历史模拟法所估计VaR值更具变动性,在风险的控制方面也介于二者之间。   2.VaR模型的变动性分析   由于七种VaR估计模型所使用的参数或者前提假设不同,因此,七种VaR估计模型所得到VaR估计值一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评估参数方法、半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等三类VaR估计模型之间估计的变动性和偏离,这里采用了平均相对偏差(MRB)和均方根相对偏差(RMSRB)来对模型的变动性和偏离进行评价。根据平均相对偏差(MRB)和均方根相对偏差(RMSRB)的定义,平均相对偏差(MRB)和均方根相对偏差(RMSRB)绝对值越小,表明使用该估计模型得出的VaR估计值与其他估计模型得出的VaR估计平均值偏离越小,模型本身的变动性也越小,即该估计模型本身的特殊性带来的估计误差较小。相反,如果平均相对偏差(MRB)和均方根相对偏差(RMSRB)绝对值越大,表明使用该估计模型得出的VaR估计值与其他估计模型得出的VaR估计平均值偏离越大,模型本身的变动性也越大,即该估计模型本身的特殊性带来的估计误差较大。表1a、表1b分别表示了七种估计方法在95%置信水平下,对于02-05年沪市日VaR估计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和均方根相对偏差。七种方法分别使用了四个不同的移动窗口,即50天、125天、250天和500天,而总平均是把四个不同窗口估计的平均相对偏差进行了一个绝对值平均。从表1a可以看出:在95%置信水平下,使用平均相对偏差作为标准,SMA模型本身估计的变动性和偏离较小,而蒙特卡罗模拟法估计的变动性和偏离较大。从表1b可以看出:在95%置信水平下,使用均方根相对偏差作为标准,EWMA模型(λ=0.97)本身估计的变动性和偏离较小,而蒙特卡罗模拟法估计的变动性和偏离较大。表2a、表2b分别表示了七种估计方法在99%置信水平下,对于02-05年沪市日VaR估计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和均方根相对偏差。从表2a可以看出:在99%置信水平下,使用平均相对偏差作为标准,SMA模型本身估计的变动性和偏离较小,而历史模拟法估计的变动性和偏离较大。从表2b可以看出:在99%置信水平下,使用均方根相对偏差作为标准,EWMA模型(λ=0.97)本身估计的变动性和偏离较小,而历史模拟法估计的变动性和偏离较大。由以上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较低置信水平下,对于估计VaR模型的变动性和偏离方面,参数方法表现较好,非参数方法表现次之,而半参数方法表现较差。但在较高置信水平下,对于估计VaR模型的变动性和偏离方面,参数方法表现较好,半参数方法表现次之,而非参数方法表现较差。   五、结论   通过设定置信水平为95%和99%二种情形,采用四种不同的移动窗口,利用上证综合指数,采用参数、半参数和非参数三类不同的VaR估计,计算了2002-2005年共717个交易日的日VaR值,并采用二重评估标准对三类估计模型的变动性进行事后评估,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通过图形展示了各种估计方法在不同的窗口设定下VaR控制风险的表现,结果表明:窗口越短,估计结果更加依赖于近期的数据,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捕捉市场的波动性,但其估计的稳定性相对较差。移动窗口越长,VaR估计值越稳定,在图形中也表现为更为平坦的曲线,但控制市场风险的能力就较小。在三类方法中,参数方法得出的VaR估计值比较适应收益数据的变化,更加能够捕捉到收益的波动性。同时,作为非参数方法的历史模拟法则表现得较为平稳,具有很少的摇摆性。而作为半参数方法的蒙特卡罗模拟法则是介于上述两种方法之间,即比Garch方法得出的VaR估计值要平稳,比历史模拟法更具摇摆性。其次,在平均相对偏差(MRB)和平方根相对偏差(RMSRB)的二重标准下,基于中国主要证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风险的VaR估计,在较低置信水平下,对于估计VaR模型的变动性和偏离方面,参数类方法的VaR估计模型表现较好,非参数方法的VaR估计模型表现次之,而半参数方法的VaR估计模型表现较差。但在较高置信水平下,参数方法仍然表现较好,半参数方法表现次之,而非参数方法表现较差。#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