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在音乐教学中透露

审美在音乐教学中透露

 

音乐以它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立体交叉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因此,它成为培养学生美感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认识社会的主要手段。   一、音乐教育具有审美文化功能   1.成功的音乐作品能通过典型形象,生动深刻地认识社会,这种认识富于理想,充满激情,并能获得深刻持久的效果。我国古代重要音乐著作《乐记》中有这样的论述:音乐的功能“清晴像天,广大像地,终始像四时,周旋像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白度得数而有数。大小相成,始终相成,倡和清浊,迭相为径,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晋书•乐志上》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对于音乐艺术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古人早有认知,我们今天更应该从我国音乐文化传统中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   2.音乐教育所展示的艺术美,不仅能启迪学生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而且能促进心理平衡、身心健美,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得到和谐的调节及控制,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   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果多欣赏音乐,常处于愉悦的情境之中,去感受一种直觉的推动力量,激发人大胆跳跃式的设想,将变化和升腾出无尽的想象。所以人们总喜欢把音乐与舞蹈体操联系起来,正是因为人们发现了它是一种延伸生命的动势,一种由身体来执行的运动形式,在这种内外互动的方式下,达到了强体健身的目的。   3.音乐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因此,加强音乐教育,发展音乐教育事业同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古代就提倡礼乐治国,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观的自我修养,如面壁独思、扪心自省等,还必须通过教育和外界的影响去实现。把行为规范和艺术的陶冶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如果我们放弃了音乐教育,就等于放弃了这种传统。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教育,铸造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美的魂灵,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更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二、音乐教育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美”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形式是美的,它有美的音色、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结构;音乐的内容是美的,它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心灵;音乐所创造的意境是美的,巍巍高山,潺潺流水,艳艳山花,飘飘落叶,甜甜笑脸,喳喳山鸟,啾啾鸣蝉……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音乐家在自然、社会、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发现美的东西,便进行审美创造和表现,欣赏者则对音乐家的审美创造进行欣赏、理解、感悟,美的心灵、美的情趣、审美的能力就在这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发展起来。正像柏拉图所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弃;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三、在学生中开展音乐教育的途径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主要方面。   学校的音乐教育应坚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原则,达到育人的目的。学校音乐教育只有因势利导、兼顾现代审美意向,注重审美导向教育,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开展音乐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   1.要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在整个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题材。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民族音乐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健康的音乐,要使学生既欣赏到典雅的民族音乐之美,也能欣赏到情感强烈、节奏变化对比大的现代音乐之美。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格调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领略各种不同的美:华彩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多听、多练、对比,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p#分页标题#e#   2.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还应从教学环境上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美感的音乐学习环境。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而音乐教材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学会分析和利用教材,把自己对乐曲的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到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通过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引发学生的审美关注和审美愿望。   3.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现和创造活动的乐趣   我们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快感。音乐教学应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鼓励学生要说、画、写、唱、跳、演、奏,让学生不拘一格,尽情表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表现和创作活动中来。只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4.加强教师自身的素养   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这些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努力营造审美氛围,同时培养自身好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总之,我们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教师是描述音乐的进行,而不是解释音乐。   我们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自作心和创造力,让学生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终身受益。   审美教育是当代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是要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形式,使人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可以说,音乐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自然可以使人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能力,也一定可以激发人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