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权力替换及应对方式

货币权力替换及应对方式

作者:顾晶晶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国际货币体系历史演变中的货币权力

根据西方传统的国际政治学理论,权力有不同的定义,最适合应用到国际金融上的是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于1968年提出的。“权力是指某个政治单位在国际关系中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其他政治单位的能力”。权力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控制力”。类似地,可定义国际货币权力是指某个国家(地区)在货币事务上独立决策并控制其他国家(地区)的能力。货币权力的争夺是大国权力平衡角逐的一个重要部分,货币权力是支持大国扩张的基础。但同时拥有货币霸权的国家必须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作为后盾。

1.金本位制时期的英国货币霸权

17世纪到18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采用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的“金银复本位制”,由于当时白银产量大幅增加,导致白银价格的持续下跌,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日益严重,金银复本位制度难以维持。1816年,英国,世界上最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金本位制法案》,正式实施金本位制。随着德国、丹麦、瑞典、荷兰、法国等国陆续实行金本位制度后,国际金本位制度于1879年正式确立。顾名思义,金本位制是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金本位制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发展形态。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度的初始形态,其具有以下四个典型特征:(1)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强制规定金币的重量、形状和成色;(2)金币具有无限法偿权,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3)各国之间国际结算使用的货币及国际储备货币均是黄金;(4)在市场上和金币同时参加流通的还有以百分之百黄金为发行准备的银行券。任何货币体系都要为它所在的时代服务。从实际情况看,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金币本位制为西方主要国家提供了相对稳定、相对有效率的国际货币制度。不得不提的,在1880年~1914年这段时期内,黄金的国际流动并不是惟一的和最重要的国际债券债务清算。由于英国在海外的扩张及经济的迅速发展,英镑成为当时惟一与黄金一样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据资料显示,当时国际贸易通常以英镑计价,大约90%以上用英镑结算。而且,各国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不仅可以随时兑换黄金还可以获得利息,相比储存黄金需要支付保管费用,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国际储备更多地变为了英镑而非金币。因此,这一时期可以看成英镑本位时期。很明显,英镑霸权与当时的英国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同时,英镑霸权也为英国的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英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产品极大地丰富,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当过剩的产品在国内无法销售,英国资产阶级借助军事力量,寻找和开拓国外市场。此时的英国通过巨额的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伦敦也成为当时的贸易和金融中心。这一时期,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了世界金融,英镑成为世界霸权货币。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国货币霸权的构建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和英镑的霸权地位,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摧毁了英镑的权力。二战爆发后,英国在战争中受到重创,实力大为减弱,再难担当世界经济领导者之任。相反,美国经济实力却急剧增长。据资料记载,世界上2/3的黄金储备在美联储,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制成品占据世界的1/2,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二战即将结束前夕,为了改变战争带来的混乱局面,恢复国际金融秩序,英美两国从自身利益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由于国际势力的悬殊,英国最终被迫放弃“凯恩斯计划”,而接受美国的方案“怀特计划”。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的山区胜地召开了有44个同盟国家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与金融会议”,即“布雷顿森林会议”。会议最终通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该协定的通过,确立了以美元为本位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之前的国际金本位制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建立了一个促进国际货币合作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该组织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同时对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IMF要求各国货币汇率稳定,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并且它可以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帮助国际收支逆差国度过短期困难。第二,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即通常讲的“双挂钩”制度。一方面,美元与黄金保持固定的比价关系,根据协议,各国政府接受1盎司等于35美元的黄金官价。另一方面,各国通过与黄金的价格间接地与美元固定了比价。IMF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只能在平价正负1%的幅度内波动。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霸权的特点。首先,美元霸权是通过国际协定确立的。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英镑霸权是由于英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各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一旦各国对英镑的走势不乐观,便自然地放弃使用英镑,就如一战后,各国减持英镑。而美元这种霸权地位是通过各国签订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的,美元霸权是正式的。同时,IMF充当一个国际协调和监管机构,更强有力且有秩序地维持美元的权力。其次,“双挂钩”制度有利于美元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黄金本位制,黄金、美元均可自由流通,根据“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显然,与黄金相比,美元处于劣币的地位。当美元进入流通区域时,人们就倾向于将具有真正价值的黄金收藏起来,黄金逐步从市场上消失,市场上的黄金必然越来越少而美元却越来越多,导致美元代替黄金,成为世界上主要流通的货币。

3.牙买加体系和美元货币霸权的延续

(1)牙买加体系的确立。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美元的大量外流和美国黄金储备的迅速减少,使美元兑换黄金的基础不断削弱,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开始动摇,国际货币逐渐从“美元荒”发展为“美元灾”。1960年~1971年,连续爆发了三次美元危机,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对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元同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有多个,但最重要的一个是该制度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特里芬难题”。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美元供应与美元信用的矛盾。他指出美国为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国际储备资产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必须逐步增加在美国境外的美元数量,以保证国际清偿力的供给,这只有通过维持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才能达到;而国际收支逆差的扩大又会影响美元的信誉,导致储备货币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形势开始动荡,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各国都在寻找出路,最终达成了共识。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定,称为《牙买加协定》,形成了“牙买加体系”。与之前的体系相比,牙买加体系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各国可以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不再规定成员国必须采用固定的汇率制度,各国可以根据本国的实际,选择汇率制度。但IMF会对其进行监督,以保持该国汇率稳定。第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作为可以流通的货币,成为一种单纯的商品。第三,为削弱美元的地位,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作用和扩大IMF份额。#p#分页标题#e#

(2)美元霸权的延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并没有终结美元霸权。在牙买加体系下,美元霸权依然存在,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美元霸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可以说牙买加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体系。

首先,美元仍是主导货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是惟一起主导作用的国际货币。享有绝对垄断地位,而在牙买加体系下,虽然日元、马克、欧元等也成为了国际货币,但是仍没有一种货币可以撼动美元的主导地位。美元依旧是国际间最主要的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石油、农产品和矿产品等这些初级商品继续使用美元标价,且在世界黄金市场上,黄金交易也是以美元计价。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进出口贸易大约2/3是用美元结算。

其次,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价值贮藏手段。由于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国际上对美元充满信心,绝大多数国家的外汇储备占最大比重的是美元储备。再次,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是为了代替美元成为一种新的国际储备,限制美元霸权。但是美国的特别提款权分得最多,为22.94亿,占总额的24.63%。在IMF中份额最多,在各项议程中最具有发言权。

最后,美元霸权的范围扩大。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只有44个成员国把美元当做国际货币。随着冷战缓和等一系列的国际事件,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统一的国际金融体系中,使得牙买加体系下的美元霸权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国。

中国应对货币霸权的策略

1.积极参与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主张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形成若干个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国际区域货币,摆脱对某一国货币的过度依赖,不会形成新的货币霸权。国际货币多元化是改善目前全球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减少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帮助世界经济再平衡、推动国际金融秩序不断朝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的一个现实选择。建立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扩大世界清偿力的来源,更好地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还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同时,为了防止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一个国家就可以否决任何议案,扩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在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争取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的参考的货币篮子。

2.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日本经济学家吉川元忠在其《日本金融战败》一书中详细分析了日本在金融战略上的失误。他指出,历史上,经济大国在其鼎盛时期都是世界的债权国,在这个前提下,最有利的结果是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从而主导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国际间的贸易、投资和其他跨国经济活动。从这一方面来看,中国现在持有的外债较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最有利的措施。但如陶士贵(2009)指出的“急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加剧国际收支失衡;易带来国际投机资本的攻击,从而引发货币金融危机;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因此,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脚步是极其重要的。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并借鉴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选择人民币国际化途径及其策略。首先,可以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结算及投资的范围。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个硬通货。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被当作硬通货使用,流通范围较广。其次,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统计和监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国际上,一些国家通过残余法对流向境外的本国通货进行测算,即先运用计量模型测算出当年的本国通货需求量,将此数据与当年通货供应量进行比较,其差额部分即为流向境外的本国通货。这一方法可资借鉴(陶士贵,2009)。最后,人民币国际化要让世界人们对人民币有信心。

3.改善外汇储备管理,保持适度外汇储备规模截至2012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2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国政府债券,其他的主要是欧元,日元和韩币等与我国外贸关系密切的国家的货币。由于我国过度持有外汇储备且币种结构单一,必然带来相应的成本与风险。只要美国开动起它的印钞机不断印发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将大量缩水。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正视长期存在的美元霸权,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策略,调节外汇储备规模过高和大幅度增长的状况。中国可以通过过投资、采购等渠道消化超额国际储备。应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市场深度和市场容量,以及收益性综合考虑之后,在充分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的配置。这种多元化的配置,可一定程度保证外汇储备资产运用的安全和回报的稳定。

4.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主导转向内需主导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就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首先,扩大内需可以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的本土储蓄吸收能力不足,消费比重严重偏低,服务业严重不发达都是导致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其次,从全球视野看,如果美国增加储蓄,那么为了维持全球经济增长,其它国家就不得不多支出。为了弥补对美国出口下降造成的损失,其他国家将不得不另寻经济增长推动因素,否则它们将因本国货币升值而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中国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实行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