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教学减负增质思索

计算机课教学减负增质思索

本文作者:蓝红芳 单位:浙江省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达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电子专业的Protel,数控专业的Autocad等)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目前,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双向选择的就业环境中,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毕业后的择业就业。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效率是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教学,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这是目前摆在计算机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下面结合自身几年来从事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重视开学第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热爱所学的学科,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第一堂计算机课,我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个人形象设计。我在每个不同班级上第一堂课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要准备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应用例子。比如:去学前教育班上课时,我会准备一幅集幼儿简笔画、儿歌、故事为一体的文稿效果图,在讲的过程中,力求用最通俗的语言来介绍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在这个时候,由于学生们的脑海中对计算机的认识几乎一片空白,所以切不可在第一节课就介绍一些生硬的知识,如二进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等。这样做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这样一种印象: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是很有趣的,同时与他们未来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这无疑给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训练指法和过好文字录入关

教师在第一次上机课时,就要认真介绍键盘的由来及特点,并严格强调规范指法的重要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目的就是要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而提高计算机的操作速度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专业用4节课时间,严格训练学生的英文指法,开始时,只求准,不求快,并可借助一些英文指法软件(打字高手、CCIT等)。经过严格指法训练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开始教授五笔字型,理论从简。在中文录入这一环节,笔者不主张使用汉字录入软件,而是直接告诉学生使用附件里面的写字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中文打字练习软件而产生的对照屏幕打字的依赖性。初步认识了写字板的用法(如打开、保存、关闭),为后面相关概念的学习和Word的使用建立起一种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这种授课的次序对教材的编写顺序可能有些变动,一般的次序是:结构—指法—Windows—五笔—Word……而我的讲课顺序是:严格指法—五笔—基础知识—Win-dows—Word……由于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再作系统介绍,就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后的上机过程中,经常性地提醒学生们注意指法,直至实现盲打,逐步提高汉字录入速度。开始时,练习的材料必须选用一些大家较熟悉的材料,如为学生们选择了语文课中的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片断,300字左右,选用美观的字体,用16K纸张印发供学生练习之用,反复练习。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盲打,第一个学期的上机测试结果:平均速度为英文110字符/分钟,汉字35/分钟,而第二个学期就已经提高到英文209字/分钟,汉字65/分钟。

三、教会学生如何自学

梁启超说:“教师不是拿所得结果去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结果的方法去教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的责任。尤其是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异常迅猛,新型硬件、软件层出不穷。我们所教过的内容有些很快就过时了,如果只是讲教材,而不讲方法,则是“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技能的培养、训练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无论是心智技能还是操作技能的形成都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这个发展过程要学生在操作中用心去体会,用脑去思索,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练习。我经常告诉学生,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通过学习,一定要适应和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式,要善于接受新技术,敢于试用新软件。在使用新软件的过程中,遇到麻烦时,要鼓励学生使用帮助功能。比如,我在讲完Word2007后,用了3节课让学生自己学会使用Wps2007。开始时,部分学生也觉得难,但经过试用、探索,也能用它进行编辑、排版。下课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两种不同排版软件有着不同优势。同时,这也是一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机会。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是素质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由于以往教学手段的限制,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讲、练分开,常常造成讲、练脱节,而有的内容在黑板上是无法表达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学设备的完善,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标志,它可以少花时间和精力,使学生大受裨益。如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能使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还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计算机机房中,采用电子教学软件(如极域)常以边讲边练的形式教学,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效率可提高30%。《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用好新手段的同时,对有些内容,也不要忘记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比方说在介绍计算机应用时,教师能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在讲Windows时,适时地隐藏一些错误,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暴露给学生;在讲Excel函数时(如IF),由于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编程的经验,就需要教师慢慢地讲清思路。所以说,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不要教条,一切从学生的学习效率出发。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作用。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p#分页标题#e#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决定对操作技能的要求是偏高的。我们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就按1∶3(共4节课)的比例进行理论学习与操作实践。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操作熟练程度,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资源,在业余时间开放机房,允许学生晚自修时间上机。在假期中,鼓励学生到单位机房、电脑公司进行社会实践,开展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2010年4月,曾对全校有家用电脑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有80%以上的时间是用于游戏和播放视频,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介绍一些软件的基本用法。所有这些,无形中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技能。

六、重视课堂教学的测评、总结工作

随着教学的深入,相对完整的内容结束后,如WindowsXp、Word、Excel、Internet等,要及时进行检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耐心的指导,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全员发展的原则。目前比较好的测评软件如国家教委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信息产品部的操作员考试系统。这样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在如何教的环节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当然,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还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充电”,以浙江省“六项行动计划”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无论选择什么方法、手段。都要以能否提高教学的效率,能否发展学生的能力,能否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前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绝不仅限于以上所述,我认为教师上课还应从语言、感情等方面下功夫,平时多关心爱护学生,以身作则,树立教师的威信等,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