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高专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成就动机调查与分析

高师高专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成就动机调查与分析

摘  要:成就动机的强弱对个体潜在的能力与知识经验的发挥产生不同的作用,甚至还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本文通过对高师高专数学教育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调查分析发现,高师高专数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追求成功和合成动机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避免失败男女生有显著差异;追求成功、避免失败与合成动机均与数学专业课成绩、学业总成绩无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成就动机略高于后两年的成就动机。通过对高师高专数学教育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分析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如何培养和激励大学生成就动机,同时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对高师高专数学教育课程设置和就业指导提出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成就动机;高师高专;数学教育;学生

    一、研究意义

    1.1意义

    成就动机的概念始于默里(H.A.Murry)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下述行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著名学者阿特金森(J.W.Atkinson)以麦克利兰(D.C.McClelland)的成就动机理论为基础,把成就动机分为两种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综观文献资料,很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成就动机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的强弱能够使人面临学习任务或工作产生不同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充满自信,向往成功,乐于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而成就动机低的人往往是消极地做可能失败的预期,采取防御失败的态度防止自尊受到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因此,具有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更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从而取得优良成绩。成就动机的强弱对个体潜在的能力与知识经验的发挥产生不同的作用,甚至还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

    1.2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在高校实践中不断完善,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高师高专对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的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教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要积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目标要凸显教师教育优势,适应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课程内容体系要突出师范性特征,适应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程发展的需要;课程模式要凸显“大课程”教育观,适应教师教育师范性内涵发展和市场机制调节的诉求。通过对学生成就动机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为研究如何培养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视角。

    1.2.2适应高师高专学生认知结构和就业形势的需要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随着全国性的大学扩招和师范类学生保护政策的取消,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生源质量下滑,学生的认知结构参差不齐,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而随之而来的是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1)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后,许多高等学校建立了教育学院或类似机构,参与到教师教育的职前与职后的培养过程中来,我国传统的“定向型”、“封闭型”、“单科型”的师范教育体系已被打破,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开放,教师供给体制多元化即成事实。(2)小学教师的入口已经彻底打开。非师范类大学生只要具备了小学教师资格也可以竞聘小学教师。(3)小学教师教育学历本科化,而且很多院校开始培养研究生层次的小学教师。(4)小学教师应聘条件提高,有些地区明确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5)高考适龄人口明显减少。这些情况都极大地压缩了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发展空间,使得专科层次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下面是某师专近两年学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高师高专学生的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优化我们的课程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市场,突出我们的办学特色,以质量求生存。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淄博师专数学教育专业(小学方向)抽取专科三年的统招大学生244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95.9%,其中男生75人,女生160人。

    2.2  研究工具

    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 T.和Nygard R.于1970年编制,并几经修订,渐趋完善。中文版本为我国研究者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 K.A.于1988年合作译制,并于1992年在大学生和中学生样本中进行了修订。量表共30道题,分两部分,每部分15道题,分别测试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f)这两个维度。量表采用5点记分,非常符合记5分,非常不符合记1分,得分越高,表明这类动机越强,同时根据阿特金森的理论得到合成动机得分(Ma=Ms-Mf),被试根据题目内容回答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问题的阐述按照赞同程度进行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五个档次的选择。对该量表的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作为指标,其中追求成功动机因子(0.77)和避免失败因子(0.84)均大于0.70,说明该量表符合测量学的要求。

    2.3  施测

    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由主试向被试说明指导语,待他们完全理解要求后发给问卷开始作答。测量过程中,被试在遇到不理解的项目时可随时向主试个别询问。测查过程约30分钟,填写完毕后,由主试收回问卷,逐一审查,剔除无效问卷。

    2.4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在计算机上完成,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p#分页标题#e#

    三、研究结果

    3.1男女学生成就动机的比较  

    结果表明,高师高专数学教育专业大学生追求成功和合成动机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避免失败男女生有显著差异。从统计数据看,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均值高于男生,差异比较大,追求成功动机均值女大学生略高于男大学生,而避免失败动机的均值则是男大学生高于女大学生。而且无论男女,追求成功的动机都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这个调查结果与关于高等师范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基本一致,但与有些研究结果女生避免失败的动机略高于男生有差异。

    传统择业观认为,教师是女性理想的职业,因此很多女生上大学选择师范类教育。高师高专女生比例显著高于男生比例,数学教育专业虽为理科女生人数也是远远超过男生人数。在这样的社会和学校环境下,数学教育专业女生普遍表现为喜欢小学教师这个职业,学习目标明确,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学习监控能力较强,并坚持不懈地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努力,因此女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高于男学生的学业成绩,获得奖学金的比例大于男生,学生干部人数也多于男生。这样就为女生提供了更多的挖掘自身潜能、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增强了女生追求成功的信心。而数学教育专业部分男生表现为学业基础差,对自己的专业不敢兴趣,并且涉外活动也比较多等。上述情况导致男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学习监控能力差,为了最终能顺利毕业,他们忙于应付考试,因此男生避免失败的动机要比女大学生要强烈。

    师范类院校男女生人数比例失调影响到中小学男女教师的比例,有些调查显示学校中男教师的缺乏会对小学生个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大学师范教育中,应加大关注男大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这对全社会教育的健康发展也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3.2大二学生成就动机与数学专业课成绩、学业总成绩相关性研究 

    注:两次调查,一次是对2009级、2008级和2007级,另一次是对刚入学的2010级。

    表二结果不管是Kendall's tau—b还是Spearman's rho 等级的相关系数在0.05显著性水平上表示:追求成功、避免失败与合成动机均与数学专业课成绩、课程总成绩无显著差异,即不能认为他们之间是相关的。许多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学业成绩方面,成就动机高低的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些研究表明,可能是学业成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起作用的动机也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3.3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成就动机比较 Descriptive Statistics      

    表三结果:高师高专数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大二学生的成就动机要低于大一、大三学生的成就动机,并且是有显著性差异。而对大一进行的两次成就动机调查结果显示在专科三年,大一学生的成就动机略高于后两年的成就动机。

    分析结果可能是大一学生进入一个新环境,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对未来充满希望,学习上普遍认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追求成功的动机比较强烈,成就动机也就比较高;对于大二学生,学习上经历了挫折与成功的考验,开始对未来就业的思考,心理上比较迷茫,他们处于大学生活的中间地带,徘徊在继续升本深造还是回家乡找工作之间,成就动机可能有些回落;对于大三学生的调查结果有些出乎意料,成就动机较大二有所回升,这也是以后关于成就动机后续研究关注点。

    3.4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和激励

    成就动机的强弱会对个体潜在的能力与知识经验的发挥产生不同的作用,并且有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各维度研究结果显示,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成就动机的合成动机以及追求成功动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追求成功因子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这说明对大学生追求成功动机的培养非常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决策能力。因此对于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师高专,探索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由于成就动机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教育的条件下形成的,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学校、个体作用这几个方面。这里谈一谈如何通过学校这个环境有效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

    3.4.1指导学生确立适宜的成就目标

    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结合专业、兴趣、能力等合理确定自己的成就目标,成就目标水平要适度。成就目标水平过高,则会因目标未实现而心理失衡;成就目标水平过低,则没有征服困难的体验,丧失成就感。学生在确定自己目标时,应充分了解个人的能力优势。如选择专升本专业,可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优势,选择数学教育本科或相近专业等。当然专升本专业的选择比较复杂,它还要受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国家政策、招生人数等影响,但不管怎样还应考虑个人优势,为实现成就目标创造条件。

    3.4.2.引导学生对失败正确归因

    伯纳德•维纳的归因模型,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自身的能力、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任务的难度、运气的好坏这4种因素。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因”,而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因”。能力和任务难度又属于稳定的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则是不稳定的因素。有研究表明,在遭遇失败时,成就动机取向强的学生比成就动机较弱的学生坚持时间更长,并且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外部因素。作为教师应及时引导失败的学生进行合理归因,要注意激发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尤其要关注弱化男大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   

    3.4.3通过适当的活动激励学生成就动机

    许多研究证实,学生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成就动机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因此,合理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是培养和激励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有效措施。高师高专数学教育专业组织得比较好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讲课比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发展专业素养,增强个人能力。当然校园内的各种活动如果组织不当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如果过多过于激烈的竞赛可能使个别学生形成过高的动机水平,可能带来狂热浮躁的不良气氛,从而影响和干扰学生对复杂课程的冷静思考和潜心钻研;过于简单的竞赛活动使人感觉不到成功的体验,也就不能体现竞赛的精神和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另外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延伸大学生的求知领域,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在交往和活动中认识社会,培养竞争意识,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p#分页标题#e#

    3.4.4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成就体验

    由于成功的经验能有效提升成就感,即成就感越强的人越富有挑战精神,避免失败的意向越弱。因此,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认同,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如大多数学生反映《数学分析》课程抽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直观、幽默生动的语言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以后的后续学习创造动力。再如考试命题的设计,要难易得当。过简,容易让勤奋钻研的学生感觉失落;过难,容易让大多数人产生畏难情绪,这样不能很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四、进一步思考

    通过对高师高专学生成就动机的调查统计与分析,我们对学生的成就动机状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我们仅就现在高师高专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就业指导作进一步思考。

    4.1课程设置的思考

    高师高专数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内容,它渗透了集合、对应、函数、极限、概率统计、数学史等近现代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有些内容是以统筹学、对策论等数学新分支为背景。只有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真谛与本质,教师才能胜任小学数学教学与科研。相关研究也认为 “教师所持有的数学观念与在课堂教授中数学的讲述的方法密切相关。传递给儿童们的关于数学及其性质的细微信息,就会对他们今后去认识数学以及数学在他们的生活阅历中的作用产生影响” 。为了使专科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切实解决教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改进和优化数学专业课程设置。

    高师数学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优化基础课程,淡化专业课程,强化教育课程” 。对于高师高专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既要保证学生深造和就业必需、够用,又要能突出专科培养特色。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方面体现:(1)优化基础课程。由于专科学制三年,基础课程课时减少,需要教师对这些课程内容压缩和精选,在体现教学内容基础性的同时,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如对于数学分析,可以在保持核心内容不变,在保证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大胆删繁就简。(2)精简必修课程。必修课程设置的最基本出发点是要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相匹配。如概率统计模块是新课改后加入的内容,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意识和能力,这门课程必列为数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而有些课程就需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精简。(3)增加选修课程。为了提高专科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育专业需要加强学生在数学美、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史等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这样能确保学生有较扎实的数学文化功底和小学数学教育所需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能为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发展创造条件。(4)强化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如小学数学课程论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小学数学课程理论和基础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还要让学生能在课堂内外得到真正的讲课、说课和板书板画等“训练” ,为学生就业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奠定基础。

    4.2就业指导的思考

    高师高专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相对于本科师范类院校以及综合类大学的毕业生,就业中面临的选择更少,压力更大,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服务。(1)提高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而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信心,促进顺利就业。(2)就业指导不同年级要有侧重。大一、大二侧重于树立职业意识,主动规划大学生活和学习,鼓励学生根据个人优势和特长在校期间拿证,如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证、会计证等,倡导学生在校期间和寒暑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结合专业优势做家教、辅导班培训等;大三侧重于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自身素质发展相结合,强调实用性和实效性。(3)及时提供各地的招聘信息和就业指导。要及时公告当地招聘信息、公务员考试及相关职业信息咨询,鼓励学生参加招聘会并积极参与竞争,并开展礼仪教育和模拟应聘,在模拟竞聘中让学生去体验应聘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应聘失利的同学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建议学生充满自信去应对每一次招聘。

参考文献:

[1][4]沈南山.基于教育适应视角的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9,4

[2]王建峰,张巧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姜珊珊,程利.试析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与激励[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