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管理网络建构

教务管理网络建构

 

随着教务工作的深化改革和各个学校规模的扩大,如何将教务管理工作做好,做优,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教务管理研究的重大课题。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的命脉,是发展这本,一所院校如果把教务工作做好了,等于抓住了发展的核心,因为教务工作比较繁琐,工作人员压力有时候很大,在如今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基于网络这个大平台上开发出一套好的教务管理系统,使教务管理真正的实现信息化,则会大大提升教务工作的效率,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很多便利。本人长期从事教务管理工作,在我工作的院校,有一套专门做教务管理的网络系统,本文即针对此系统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发表的一些看法和讨论。   1教务管理的现状及关于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引进和建设   在任何高校中,教务管理在管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极大的提高由于现存高校教务管理体制特点的制约,但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效率低、功能难以实现、数据比较不准甚至数据容易丢失等若干问题,也大大缩短了人力成本和一些繁琐的工作,以下问题尤其明显:1)教务管理软件系统与高校实际管理体制不相符,影响着教学改革2)组织机构在职能上与教务管理系统流程不相符,影响系统的效能发挥[1]3)教务管理系统中数据控制不规范,影响教务管理的效率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1采用工作流技术的工作方式,做好现有教务管理软件的应用   工作流技术是当前计算机应用领域和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基于工作流的管理系统已成为一种趋势。工作流(Workflow)[2],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描述。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ManagementSystem,WfMS)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去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工作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工作流需要依靠工作流管理系统来实现。工作流技术不但应用到各个行业之中,而且逐渐成为软件开发的一个基础平台,特别是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是其开发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教务管理系统即是由一系列的业务流程组成,很适合将工作流技术引进到教务管理系统,使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得到更多的改进,缩短业务处理周期,通过更好的规划工作流程,并行执行相互独立的工作模块,工作模块之间又可以相互协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目前就教务管理现状而言,一般高校均采取购买现成的管理软件,解决开发周期长、技术难的问题,快速实现流程管理的原型。   1.2完善教务管理运行规则与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系统的管理,增强工作责任心   首先,教务管理的客观性,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教务系统管理教学工作,其基本数据来源全校各个部门,例如学生处,财务处,人事处,各系(院)部等,因此建立和遵守一套规范的教务管理运行规则和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确保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高效性。其次,要遵守教务管理运行规则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使用人员必须强化信息化方面相关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和强化风险责任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流程管理理念,自觉遵守业务规则,避免发生随意性、盲目性的人为错误。再次,教务管理信息建设离不开教务管理人员的应用,因此,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除了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能力,还需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停的加强学习和提高,能够熟练操作软件等,高校间可以定期组织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参观学习、工作交流,拓宽教务管理人员工作视野,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日常的教务管理,也可以参与到教到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来。   1.3加强教务管理队伍组织建设,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由于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困难的系统工程,领导的重视和组织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化的程度。目前高校的教务管理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职能化管理的传统模式上,为了保证信息系统通畅、高效地运行,学校应以流程任务为出发点,对原有的组织结构,人员设置,工作任务进行必要的重新划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如人员规模、任务进度安排、成员专业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在保证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同时,尽量合理的安排人力资源   2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流程   我所工作的院校目前使用的高校管理系统涵盖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涉及到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学生学籍、免修重修、教学安排(实践教学/网上选课/课表编排/实验教学)、教学考评、考试事务、等级考试、学生成绩、教材管理、毕业处理、系统管理12个方面,划分为55项教务管理工作,包含172个任务单元,提供800多种统计分析报表;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教学运行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能够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教务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本系统的体系结构。   2.1系统建设原则   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是个复杂的业务管理系统,根据实现目标及要求,应坚持“统一设计、统一实现、分期建设、逐步完善”的总体建设原则。保证整个系统建设具有系统性、实用性、经济性,以及技术上的先进性、成熟性。根据这样总的指导思想确定以下几个原则[3-5]:实用性:符合现实需求,使用简单,操作方便,易学易用。先进性:在平台的选用、方法设计方面均采用当前的先进技术,以保证系统功能的可靠发挥。标准性:整个支撑平台系统均采用开放式结构,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以适应业务的发展和扩充,系统整体能够融合新技术,且便于维护,具有灵活扩展能力。#p#分页标题#e#   2.2系统架构设计   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定义和需求分析,可将系统划分为五个主要功能模块组,每个模块组包含若干子功能模块,简单介绍如下所示。1)各院(系)与学生有关的各种数据(如学生的注册信息、课程设置、教学培养计划、教学执行计划、学生选课申请、学生成绩等)的录入、查询、更新以及各种表格的生成,完成对在校生的基本管理。2)以及对教学人员(教师、班主任、教务人员)的管理。特色与关键问题:对软件过程规范及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2.3功能架构设计   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平台功能涵盖功能规划如下:配置管理:统一管理平台可以配置各教务管理共用的后台服务参数,统一服务功能。权限管理:平台管理和设定应用访问的权限和角色。统计管理:教务管理平台汇总各校、系,教研室访问记录,分析用户行为,统计结果同用户进行交互。性能管理:统一管理平台可以看到各教务网络的实时教务信息处理情况,包括各系、教研室的反映速度,数据库是否存在异常。   3结束语   教务管理信息化实现,总的来说还是“三分技术,七分努力”。在一所院校引进的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之后,实现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从无到有的过程[6],对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何实现从有到优的过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何优化其中的工作模块并使其与每所院校的具体管理要求相互配套,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还值得我们广大教务人员去探索与思考,真正的做到用这套教务管理软件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为每所院校的发展助一臂之力。